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是谁

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是谁,第1张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Mariavon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Brahms,德语:[joˈhanəs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最著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在《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创作之前,柴科夫斯基因被认为追随西方音乐风格而不是真正的民族乐派,在创作“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后,才获得世界范围的影响,真正走向世界。

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三首钢琴协奏曲,这一首最成功。它是柴科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写于1874-1875年,当时正是农奴改革之后,由封建生产关系转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品完成之后,柴科夫斯基曾向当时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征求意见,尼古拉鲁宾斯认为它“一无是处、无可救药”要求柴科夫斯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修改,他才能“给面子”,准许演奏。柴科夫斯基说:“我一个音符也不该,我要按照现在的样子付印。”柴科夫斯基把“献给尼古拉鲁宾斯”的标题抹去。改赠德国钢琴家汉斯冯彪罗。1875年汉斯冯彪罗在波士顿首演成功。1878年尼古拉鲁宾斯也演奏了这首协奏曲,以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柴科夫斯基因之维护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自由、人格感和自豪感。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以抒情性的美丽旋律与强烈的情感渲泄的结合而见长,他吸收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德国交响曲的创作特色,使其作品色彩异常丰富,但因感情因素太多地带入创作,又使曲式结构不那么完美常被情绪冲动而阻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音乐又往往是最感人的音乐。

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乐派特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可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几个月以后,就能熟练演奏Friedrich Kalkbrenner的作品Le Fou。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钢琴。

与此同时,柴可夫斯基和意大利大师Luigi Piccioli相识,后者使他的兴趣从德国音乐,转向了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文琴佐·贝利尼、葛塔诺·多尼采蒂。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喜爱,他资助了儿子师从一位从纽伦堡来的知名钢琴老师Rudolph Kündinger。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恢复了对德国音乐的兴趣,并且持续一生的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也在开始在心中萌芽。当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于1854年死于霍乱后,14岁的他作了一首圆舞曲来纪念母亲。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性格,主要体现为强烈的民族性、深刻的悲剧性和热烈的抒情性;

这些风格形成的原因在于柴氏深受当时俄罗斯艺术氛围、民族气质的熏陶,且和其自身的精神羸弱有关。搞清楚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的风格及其成因,有助于准确把握其钢琴作品的意韵,演奏好这些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将欧式华丽和优雅的风格与俄罗斯朴素的乡土色彩融为一体,充满了神奇的艺术力量。其钢琴曲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表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

对黑暗现实苦闷压抑的感受。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钢琴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其钢琴作品因而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扩展资料

作品特点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作品是19世纪俄国沙皇专制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俄国人民特别是俄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及创作成果外;

尤其强调采用俄罗斯民族的音乐素材,反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描写其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表现俄罗斯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因此,柴氏钢琴曲作品风格具有复合性,其中的民族性、抒情性和悲剧性也就特别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6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