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红楼梦的作文,从男人、女人两方面去谈

写红楼梦的作文,从男人、女人两方面去谈,第1张

字数比较多,你参考着,摘取你所需要的吧。祝学习愉快。。

《红楼梦》读后感

对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读过之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正符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至理名言。“这是一部匪书,乱国之根本”,乾隆皇帝如是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先生如是说;“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风流才子如是说;“大家读《红楼梦》,但不同的人看到是不一样的东西,道学家看到的是道,佛学家看到的是佛,政治家看到的是反清复明,才子佳人看到的是风流韵事”,鲁迅如是说。

  对于这部千古流传的巨著,我一直心生向往,终于在寒假时期得偿所愿,一睹庐山真面目。下面是我拜读红楼所得的一隅见解,纯属夸夸而谈,涂鸦之作,望正统的卫道者见谅。

  周树人先生曾经说过:“美,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丑,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成了最伟大的毁灭艺术。江湖本是江山一隅,贾府原就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我总认为红楼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末期的那一种破败氛围,无论是社会,是家族,抑或是爱情,它都在慢慢地褪尽那一层历史的荣光,渐渐地淡出历史的舞台。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局的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并不多见的。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不管她是登仙还是驾鹤西归,至少她辞别了宝玉,这很好很好。

  或许有人说我过于残忍,过于无情,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她是掉进人间的精灵,她本不应沾染俗世的凡尘。死,对于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至少当她安静地在底下沉睡的时候,宝玉仍在凡世,在封建的桎梏中寻找出路。这,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

  或许他们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本就不应该相遇,他们在一个错误时间,错误地点遇到了一个错误的人。因为浪漫本不应是生活的主旋律,柴米油盐酱醋茶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蚊子的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划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留下一个永远的圣地。

  也许你会说黛玉死得过于悲惨,一点也不具有中国古典的浪漫情怀。或许黛玉应该泪尽证前缘,与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许她应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神圣高贵。然而,最终黛玉只是很庸俗地指天愤地,怨天之不平,叹天之不公,气极而亡。这何曾想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的,孤芳自赏的黛玉,反而像一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在贾府这大厦将倾之时离开了这是非之地,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可谓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二”。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没有霸王拔山举鼎的英雄气概,没有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睿智,更不可能想孟郊那样“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很少,甚至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留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幸福。宝玉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甚至连痴情也说不上,不然他不会迎娶宝钗。我一直疑心宝玉的出家避世并不是因为黛玉的死亡,这或许仅仅是因为贾府崩溃了,他的象牙塔塌了,他所依附的一切一切都完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死亡也带不走的爱情,所谓的天荒地老,至死不渝,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罢了。依然记得南齐的苏小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曾经的海誓山盟,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孤坟与那夜夜鬼哭而已。

  或许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贾府没有没落,宝玉与黛玉经历千难万苦,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早已韶华已逝,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在岁月中流逝,这时,宝玉也会回忆起那个“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珠圆玉润的宝姐姐吧。

  在红楼之中,宝钗也是那最可怜的女子之一吧。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她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也算可怜”然而,是这样吗这个世界难道还有喜欢孤独,爱上独守空房的女子如果贾府没有倒台,她没有了丈夫,至少还拥有富贵。但是,贾府倒了,沦落到徒有四壁的地步。这时,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意义呢没有了丈夫的爱情,没有了那幸福的生活,她就像路边的野花,“寂寞开无主”,她就像桥边的红药,可怜地独自生,独自死,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

  其实红楼中的每个女子都是可怜的,可悲的,即便是身为贵妃的贾元春。

  漫步于历史的长河中,突然从长河的深处传来阵阵的哂笑:“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边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在世人的眼中,或许皇宫都是神秘而高贵的。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几段剪影吧。当贾府上下得知元春被封为贵妃时,“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按品大妆起来”,入宫谢恩。再看,元宵省亲时贾政的一段话“贵妃唯兢兢业业,勤慎恭肃以待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再看,荣宁两府祭祀时,贾珍的一席话“咱们哪怕用了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体面,又沾恩锡福的”。还有,迎春误嫁中山狼后,王夫人的那几句话“你难道没听说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里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哪”。

  看完这些后你做何感想呢我是想起了聊斋里的画皮,想起了那镜花奇缘里那张浩然巾后面的脸。“当你被波浪卷起,在大海中挣扎时,内心到叫救命时,岸边的人却把你当成了勇敢的弄潮儿,为你的挣扎而鼓掌喝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贾母等人的心目中,元春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富有天下的人,这可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她的地位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的一生将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是雪芹先生却把她列入了薄命司,如果时光倒退几百年,我也会觉得奇怪,这也算薄命

  可是,这是事实。“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皇宫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地方,它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畸形产物。元春就是被爱她的父母,祖母送到了皇帝的身边,当成一种礼物。依然记得那句流传千古的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在那里,她是活着的木偶,她可以说话,可以解闷,却不可以有她自己的思想。皇宫是一个大牢笼,它没有生命,它只属于一个人,属于那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可是却有无数的人为它死祭,奇哉怪哉!他们也许是宫女,也许是太监,也许是皇妃,可是无一例外。——他们的血涂在皇城的墙根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他们没有自由,只有苦闷。然而,他们却偏要戴上那五彩的光环,让世人以为那是一个桃源圣地,直待走进去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在富丽掩盖下,包含万千白骨的坟。雪芹先生看到了,他借宝玉的眼看到了这一切,所以他酿造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为那宫墙琉璃内的白骨默默地祈祷。

  想起了那首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或许我们应该为她们唱一首哀歌,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因为在那封建的时代,她们这样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读后感 :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红楼梦读后感 :宝钗的悲剧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如果你认为你的男友正在疏远你,那么他可能已经对你的感情产生了疲劳。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激情,但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挽回他。首先,你需要找到问题的原因。你是否已经变得太依赖他了?或者你是否太过于独立,让他感觉不到被需要?了解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你需要给他一些空间和时间。放松一下,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那么需要他。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完全放弃你们的关系,但是你需要让他感受到你的自信和独立性。这会让他觉得你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也会让他重新认识到你的价值。

另一个方法是重新点燃激情。想想当初你们是如何相爱的,然后尝试重新制造那些浪漫的时刻。你可以尝试在周末带他去一个新的地方,或者为他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这些小举动会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热情,也会让他重新认识到你们之间的感情。

最后,记住要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如果你一直表现得消极和沮丧,那么他可能会感到压力和负担。相反,如果你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他会更愿意与你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挽回男友的关键是了解问题的根源、给予彼此一些空间和时间、重新点燃激情,以及保持积极的态度。如果你能够采取这些方法,你们的感情就有可能重新燃起,重燃爱火。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读后感 :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红楼梦读后感 :宝钗的悲剧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读了红楼梦1至30节让人感受到的只有美好。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

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也许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更好。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

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2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