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坛最治愈的大师文集!

汪曾祺:文坛最治愈的大师文集!,第1张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就是“作家中的作家”——汪曾祺

他去世的这些年,作品越来越受欢迎,豆瓣评分本本90+!

少东家觉得,这个时代太焦虑了。内卷化的生活,使得大家每天在自己的生活里忙的焦头烂额,时间长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到底应该怎么生活。而汪老,恰恰是个热爱生活的智者,活得温润有趣自在而又豁达通透!

大多数人对汪曾祺的第一印象,都来源于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那篇《端午的鸭蛋》

写生活,写俗世,真的没有人比汪曾祺写得更好的了!他的文字是当代作家里最灵气的,读得让人浑身舒爽。可以说,汪曾祺的作品,是我们这个喧嚣、焦虑的时代里,不可多得的宝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浮躁焦虑的当下显得愈发可贵。读一读汪老的书,或许会让你的脚步慢一点,从容一点。

所以今天,少东家想给每个活得很焦虑、不那么轻松的人,分享一下汪老充满烟火气的人生和他那能给你带来惬意享受的文学作品,一起寻找那生命中失落已久的、诗意的生活趣味。那种有趣的文字和从容的态度,会让你习得从平凡小事中获得快乐的能力,看人有趣、物有趣、景物有浑然天成的趣!让你的人生不再那么焦虑。重新找回快乐轻盈的生活,尽兴地活着!

少东家在这里多说一句,愿中国早日复兴成功,登顶世界之巅!回到世界的本来位置,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少东家对此充满信心!那时,我们会很惬意的享受生活,只是现在,我们需要更加艰苦的奋斗。

文学特点

汪老的文字里,有一种从容。这种从容,来自于他精神的高度自由,来自于他不被现实压倒的雅致与情趣。

汪老的文字看似朴实无华,却最接近生活的真味。会让你从质朴的人生中,品出独有的美感来,再把这种美感,揉进你的灵魂里。这样的人,即使是在平凡中也能溢出香气来!

汪老的作品有种无法复制的文字魅力,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汪老能从万物中咂摸出美好和愉悦,用有趣的文字写下来!虽然写的是平凡市井,说夸张点,他笔下,就连标点符号,都带着有趣!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参透生活、洞察世事后的轻盈!

所以很多人都说读汪老的作品是种享受,自己内心的焦虑难安会瞬间被抚平,觉得活着真好!

汪老的作品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文字简短平实,文笔炼到了句句入画的境界,语言回归了最质朴的家常话,情感回到了最真。文章回归到文章本身,不再浓妆艳抹,一切都淡淡的,却淡得悠远,淡得深沉。

他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文风既朴实又典雅,既亲切又隽永,平和,隐秀,古拙。既有陶渊明文章的恬淡淳朴,又有魏晋文章的内在风骨,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深邃。

而在他的小说中,即使生活是悲伤的、回忆是苦涩的,却总能让你读到一种欢喜和希望。不用哭喊,也不用沉沦,他让你相信,生命本身的韧性,会慢慢治愈一切的忧伤。

他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惟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汪老的作品读起来闲适幽默;而他的人生,更是诙谐有趣。

快乐是种能力,也是种高级的智慧,而汪老就是有这种大智慧的人!

他每次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乐子,然后写下来传递给我们,而且每次都能写得震惊四座,读者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知道他,但知道的都爱他。”贾平凹、莫言、阿城、苏童等文学大家都极力推崇他!而且评价都极高!

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在莫言看来,“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文坛,能具他那般散淡心态者寥寥无几。”连人精阿城都说,“汪曾祺的白话句子,成精了,随手便是。”

而在苏童眼里,汪曾祺是“大家风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

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这样的,却不常见。”

是的,汪老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他贪吃、贪喝、贪看、贪玩儿,贪恋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江苏北部有一个不大的城市——高邮,这是一个水乡,在长日流水的运河旁。

汪曾祺在家乡高邮的芦苇荡里

1920年3月5日,恰逢元宵节,汪曾祺出生于此。

生于斯长于斯,此后一生,汪曾祺生命中始终活泼地流淌着清澈、通透、有趣与涵养。

虽然生于动乱,3岁丧母,但是因为父亲和继母的呵护,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欢乐幸福中度过的。

汪曾祺从小显露出的才气,让祖父得意不已:“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汪曾祺才13岁。

汪老的很多作品里,提到最多的是父亲,他曾说:“我想念我的父亲,我现在还常常在梦里梦见他,想念我的童年”。

他一生都在崇拜自己的父亲,父亲的才学和秉性,自汪曾祺少年时,就挂起了一盏温润的灯。

汪曾祺父亲汪菊生

他的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是个极有趣的人:善绘画、刻图章、弹琵琶、拉胡琴、会拳脚、爱音乐、做菜、打拳、单杠体操、祖传治病,还会做花灯和风筝,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汪曾祺曾写过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就是他父亲说的。

小时候,父亲常陪他放风筝,还要用最贵的线做风筝,如琴弦、羊肠之类,说是这样做线,风筝线不会弯。

到了十几岁时,汪曾祺学会了喝酒抽烟。父亲喝酒时,便给他也倒一杯;抽烟时,则一次抽出两根,父子俩一人一根,还总是先给儿子点上火。。

十七岁那年,汪曾祺春心萌动,暑假在家里给心仪的女生写情书,父亲就在一旁给他出主意……

汪曾祺的有趣,多半便是从父亲这里继承过来的。

也正是得益于父亲的开明大度,汪曾祺自幼便拥有很多自由,成天东逛逛、西看看,时而与草木花鸟为伴,时而去河岸边看鱼、打水漂,时而去临街的各种铺子里转悠……

他说:“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就觉得很意思。”在他的眼里,满世界都是好玩的东西。

这样无忧无虑过了19年之后,汪曾祺要上大学了。他考进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你猜他为啥要报考这所大学?

因为他听说这里上课和考试很随意,依然是奔着玩和自由而去的。

“我在报考申请书上填了西南联大,只是听说这三座大学,尤其是北大的学风是很自由的,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我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这是汪曾祺在《七载云烟》中的原话。(注: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原设于长沙,后迁至云南昆明,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彼时的汪曾祺,怎么也无法预料,这个看似无比随意的决定,让自己庆幸了一生,也让昆明和西南联大,成了自己人生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在西南联大,人人都知道,有个江苏高邮来的小伙子汪曾祺,生活很随便,自由散漫,高兴时就上课,不高兴就睡觉,上课很少记笔记,并且时常逃课,逃朱自清的课,也逃闻一多的课,去泡茶馆或上图书馆 。对于不感兴趣的课,更是素来不去,学业搞得一塌糊涂,数学、英语、体育没一样摆得上台面。

遇上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头疼。偏偏沈从文对他青睐有加,作文满分100,沈从文直接给他120,不怕他骄傲,还到处夸:“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

年轻时的汪曾祺

在那潇洒的四年里,他算是把“偏科”发挥到了极致——写作上更进一步,得到了无数赞誉;却也因为英语实在太差,而毕不了业。

到最后,汪曾祺也没有拿到西南联大的毕业文凭,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

多年以后,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时,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那个不要求学生听话、鼓励学生要有个性、自由开放的西南联大,释放了汪曾祺与生俱来的灵气。

离开大学后,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一个由联大同学办起的“中国建设中学“里当教师。也正是在那里,汪曾祺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施松卿。

施松卿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现在两人又成了同事,自然走得比较近,感情也在朝夕相处中不断升温,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一爱便是一生。那年汪曾祺25,施松卿27。

施松卿生得眉清目秀,老爱生病,联大同学叫她“林黛玉”。

汪曾祺与妻子施松卿

虽然汪老很少在作品中提到妻子,可是在作品外,他却与妻子恩爱了一辈子,他们携手走过了近半个世纪。

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和妻子认真经营的家,汪曾祺的家庭,始终洋溢着爱和温暖,这也成就了他一生的肆意洒脱。

无论生活如何,他骨子里的情趣与雅度却一直都在,对生活,永远怀着天真的热爱。

在七十三岁生日的时候,他写道:“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有的人是越老越可爱。汪老的可爱之处,是那份天真可爱率意。当年岁渐长、学问渐深后,真心越来越显露,人也越活越天真可爱。

1997年5月16日,77岁的汪曾祺在医院醒来。五天前,他食道大出血。

作别前,他想喝口茶水,便和医生“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

医生点头应允,他便唤来小女儿汪朝,“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

还没等到女儿将透亮的龙井端来,他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终究没喝上那一口碧绿的龙井。那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汪曾祺生前,有人让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他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也正是这样的脾性,使他闻嗅到一抹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也成为了拥有赤子之心的人。

这不啻于跌宕年代的理想主义。通透如汪曾祺,看尽人间百态,仍然愿意热爱世界。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是作家里有名的吃货,有人说他是“作家里最会吃的,也是厨师里最会写的”。

汪曾祺作为一个高级吃货,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他不仅喜欢吃、懂得吃,懂得做,还懂得写吃的,是个把美食写到极致的作家。

看他笔下的吃食,就跟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先生说:“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汪曾祺美食文化的影响。”

有读者开玩笑说:“肚子饿的时候,根本不敢读汪老的文章”。因为他在作品中总是尽现各式各样的美食:萝卜、黄瓜、咸菜、鱼、豆腐、韭菜花、手把肉、家乡的双黄鸭蛋、北京的豆汁儿、湖南的腊肉、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昆明的牛肝菌、汽锅鸡……

他谈起吃来都是寻常吃话,读来却是百看不厌。不管走到哪,汪曾祺最惦念的就是当地的美食,因为吃遍天下,又善于观察,一个不起眼的食材往往被他描写得格外细腻,让人直流口水。

他的《端午的鸭蛋》,为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带货了十几年:“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他的吃货本色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课余时间,他经常溜到街头小酒馆,点上一碟猪头肉和一壶美酒,美美地享用一番;或者去集市的小摊边吃白斩鸡,还美其名曰“坐食凉鸡”。

大二那年,汪曾祺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失恋,把自己关在屋里,本来打算绝食祭奠爱情,睡了两天两夜之后,发现肚子太饿受不了。好友朱德熙带着字典去看望他,于是两人到街上把字典卖了,换了两碗香喷喷的米线,等吃完,失恋的痛苦已经一扫而光了。

 西南联大时期,汪曾祺(中)和朱德熙(右)

他说写那么多好吃的,就是为了让人觉得:生活真好啊!

热爱食物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的人,正如他所言:万物有心,人间有味。

他可以从家常菜中吃出人间至味,再艰难的遭遇,在他笔下也变成了生活的佐料,最终变得有滋有味。

用妙笔写尽世间万物的趣味

遍寻文坛,真的很难找到这么有赤子之心的有趣老头儿了!

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汪老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灵魂有趣,有爱,见光芒,见自己,日子便风生水起!

万物有灵且美,汪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生活心存热爱,从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活得有情趣,对世间万物皆有情,体察的细致。一个平凡的场景,经过汪老的视角,便美得天真烂漫。

他写的都是平凡小事,文字不加矫饰,但就是灵气四溢,趣味横生,浑然天成,拥有一种别人无法复制的魅力!快乐悲伤都能用有趣、浅近的话表达,让你在读他的书时真的有种起飞感!太有意思,太轻盈了!读完觉得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人间草木》是很能代表汪老风格的一本散文集。它充满着生活气息,是一部“气定神闲”的生活小品。从一果一蔬、花鸟虫鱼到季节更替,从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到各地的风土人情 ,从四方游记到在西南联大的求学时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汪老随性而为,文思到何处,笔墨就落于何处。一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笔下竟然就成了趣味横生的传奇!在这些文字里,有着人性中的至真至善,温情无比。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生活,是很好玩的》囊括了汪老散文精华篇目。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老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生活,是很好玩的”也是汪老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把一切都写活了。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老的文章里虽然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在文字背后,却是他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遭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的一生,但他不写。他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时代的眼泪,写的人已经够多了,汪曾祺更想表达的是,生活里那些细小而真实的美好,以及,对美的追求。

他们那一代人,被迫卷进命运的漩涡之中,总是身不由己地被苦难洗涤和磨炼着,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汪曾祺一生,三岁丧母,24岁时大学没毕业,26岁找不到工作,28岁还靠女朋友救济,正值盛年时又遇世事不安,在战火中和家人离散,极度落魄,差点自杀!

青年时期的汪曾祺

各地辗转飘零之中,他度过了暗淡无光的十年,当过博物馆办事员,写过剧本,也在作家老舍、赵树理手下打过杂……

你也许不知道,汪老百分之九十的散文、小说,都是在60岁之后写的。有人觉得汪曾祺的出名是文坛的意外收获,实则水到渠成。这种水到渠成,是人生的历练和思考,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他把一生的跌宕起伏,化作深沉的笔锋,在人间烟火中,书写温柔与浪漫。正如他在《慢煮生活》中所说:“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生活经历的沉淀,使他更加旷达与淡泊了,觉得世上根本没有过不去的事儿!多年后回顾往事,他哈哈一笑:“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他总是独自咽下苦难,只谈人间的美好和温暖。无论命运给他发什么的牌,好的,烂的,他总是能够打出一手好牌。把每一个苦难的日子,都过得从容,过得快乐。

在他的文字里,我们读不出一丝抱怨和哀叹。就像他自己说的:“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

是的,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在各种生活境地中不断寻找希望,找到乐趣,认认真真地活下去。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幸福。有一颗历经岁月千锤百炼却始终至真至淳的心,才能过好这一生。

汪老说: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我们都会不可避免的成长,成年人的世界有着诸多的不易,会有无数瞬间心如死灰,这就是人生,我们总要学会自己治愈自己。不如着眼于生活中的小确幸、小美好,慢慢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忘记失去的,感激拥有的,期待将至的。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对一切充满感激,喜欢美好,也喜欢努力的自己。

当你发觉日子过得疲惫懒怠的时候,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汪老的作品,一起寻找他那种对世间万物无尽热情的爱。然后,学他,继续努力生活,继续爱着这个世界。把每一个平凡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把每一个苦难的日子,都过出花来。

人间草木皆有情、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皆是好去处、人间有情亦有爱。让我们爱着点什么,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吧!不用着急地去争、去抢,总有一种独属于你的幸福,在等着你。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文|触及那抹微光

不讲虚空的道理,不用华丽的语言,不涉及宏大的叙事,于人间草木、饭食果蔬中感受生活意趣,体验人间况味。

读其文字,像是与亲友围炉夜话般恬淡轻松、温暖可亲。这大概便是汪曾祺的魅力。

汪先生言其文风是素淡的,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人而已,没有经历过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因此写不出强烈而富有戏剧性的冲突,无法创造气势恢宏的故事,因此只能记录平淡生活中的寻常小事。

但事实是,汪先生一生波折,坎坷浮沉,与“平常”二字反而是不相干的。

他年幼丧母,好在父亲和两任继母都待他不错,他便称童年是美好而浪漫的;他就读于中国当时的顶尖学府西南联大,师从文采斐然的沈从文先生,与文坛上耳熟能详的大人物金岳霖、闻一多、老舍先生……相熟相知;他也曾在时局动荡的岁月,举家迁徙避难,体尝烽火之苦,亦受到诸多不公,饱受折磨。

用“人生如逆旅”来形容汪先生的一生,其实是不为过的。但可贵的是,汪先生风雅淡然的文风始终如一,未曾改变,全无人世坎坷的辛酸和不甘。

无论如何时移事易,山河破碎,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都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和生机,仿佛与这个动荡的世界并不相干。

在苦难中都能捕捉乐趣、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必定也能在平淡无奇的每一天中,感受到不可复制的幸福。

人生无常,世事飘零,守住一颗恬淡之心,不被外境侵扰,实乃人生的修为和素养。

《人生如逆旅》作为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包含了人在此处、人间味浓、人间风物、人生天地、人生清明五个小辑,依次对故人进行缅怀,对美食菜蔬、花鸟鱼虫、旅途风物进行记录和品鉴,流露出怡然自得、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

他形容沈从文先生, “只有看破一切人世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其实汪先生自己也是如此。

他对吃情有独钟,萝卜、豆腐、炒米、高邮的鸭蛋、北京的酱菜、新疆的手把肉……再普通的食物,在汪先生的笔下都会变得充满生命力,可触可亲,有滋有味。

在汪先生的眼睛里,人间草木皆有灵性,散发着可爱的光辉,目之所及,皆大美无言。

真实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平常的生活,来自于最微不足道的日常。

究其根本,汪先生最令人羡慕的,是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素朴之心。

他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于著名词人苏轼之笔,告诉我们人生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作为匆匆过客的你我,不必为过往伤怀,不必杞人忧天,应豁达从容,随遇而安。

如果感到疲惫懒怠、对生活提不起劲的时候,不妨去读汪先生的散文,去感受那字里行间都弥漫着“ 世间万物,皆为我所爱 ”的热情。

你会发现,吃一顿饭,观一朵花,洗一个澡,都很快乐。

——END——

(来源于网络)

文 / 陈红华

文史学者、出版人梁由之在《汪曾祺文存》前记里,写到他和汪曾祺的一次美好的、终身难忘的邂逅。少年的他,在长江大堤边的候船室,一个旧书刊的地摊上,翻阅杂志,不经意间,读到这样一段话: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少年的心乱了,却也傻了。如此美妙不可方物,如此清新俊逸动人心弦的文字,让他心跳加速,他记住了作者和篇名:汪曾祺,《受戒》 ,这本杂志是1980年第12期《小说月报》。

我眼前的这全六卷《汪曾祺文存的》纪念珍藏版,梁由之编。卷一、卷二为小说,卷三为散文,卷四为随笔,卷五为文论,卷六为书信、剧本、杂缀等。

这位深受业师沈从文赏识和喜爱的汪曾祺,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人为文,梁由之最欣赏汪老的“随便”,一以贯之的真诚朴素,惊叹他观察描述平民百姓和生活细节的温馨细致,佩服他下笔如有神的不羁才气。

他写人物,写地方风情,写花鸟虫草,写吃喝,写山水,写掌故……惯于淡淡笔墨,却又有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回甘独特的韵味。

从尽可能搜罗各种汪曾祺生前自编文集,做汪曾祺著作读者,到出版人的转化,梁由之用十二字评价汪老:活得实在,干得漂亮,走得潇洒。

散文卷《昆明的雨》,其中“草木春秋”52篇;“故人偶记”21篇;“西南联大”4篇;“彩云集散”33篇,“昆明的雨”22篇,51万余字。悠然心会,妙处自与君说。

我选“草木春秋”,并挑着题读。

《人间草木》里记载了三种东西:记得自己岁数的“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这东西,能活,皮实;到处都有的枸杞,家门头口种一丛枸杞,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雪,白得耀眼,养蜂人来了,后来槐花落了。

这位可爱老头儿笔下的人间草木,孰能无情?

《山丹丹》里,汪老和招待他的老堡垒户,有两次对话,说的是大青山的花,隐喻的是扎根在这里的人,和对这土地的情深。“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写歌和唱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枸杞》篇里写一对老夫妻,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从里捡枸杞,“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更有意思。”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回归自然的慢生活,其实只是玩,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就像汪老对枸杞做美食的发现,“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槐花》里,“槐花”是引子,仅在开篇和结尾一句,由花及人,讲的是养蜂夫妇的故事。“哪里有鲜花,两口子就到哪里去。”

三十出头的四川女人,跟了五十岁的石家庄男人,很满意,不后悔。女人有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跟着脾气好的男人,东南西北到处跑, “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槐花的盛开又落了,平和有爱的人生还在继续。

一草一木,凡人小事,独到的捕捉,小视角切入,乡情民俗,于不经意间,妙笔传神。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谁都会喜欢汪老的这段话。

《四方食事》里讲“口味”与“切脍”,还提到“河豚”和“野菜”。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羊肉是很好吃的,但不吃羊肉的不在少数。汪老以为最好吃的羊肉是手把羊肉,几次到内蒙,吃得很过瘾。同行的一位女同志却真是苦煞,闻到羊肉就想吐,只好每顿开水泡饭,吃咸菜。一对比,说尽了“口味”。

大暑日,来一碟白切羊肉,蘸一点小米椒醋料,实为下酒之美味,与“醉虾”有一比。冬日入夜,偶有大雪,炖一锅羊肉,一家子围坐,暖了整个屋子。

“鱼羊为鲜”,对“鲜”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有人吃羊肉,觉得东西吃着“香”就是鲜。汪老说最能代表鲜味的是家乡的虾子,虾子豆腐羹、虾子冬笋,都很鲜。我的理解,“鲜”,首先是新鲜,食材本身新鲜;然后是口味、口感;再是河鲜、海鲜;至于如何提鲜,看厨子们的手艺了。

爱吃辣椒的省份不少。四川不怕辣,贵州辣不怕,湖南怕不辣。这三个地方的人们,几乎每一个人吃饭都离不开辣椒。汪老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这里无菜不辣,重口味,有人实在受不了,去吃汤圆,进门就嚷,“不要放辣椒!”店主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汪老的故事里都是幽默。

人说吃辣椒爱上火,我爷爷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后来胃就不好了。偏于江南一隅,我等也好辣。炒粉干,来碗面,放点辣,又蘸点桌上店家备的辣酱,才爽。学校里人多,口味不一,有人说菜偏辣,大家朝她看看,心里嘀咕着,“入乡随俗,将就一下吧。”有一段时间,后厨也做了些改变,菜里不放辣,只备罐辣酱,没玩几天,惹了众怒,罢了。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吃葱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他们的大葱,是甜的,葱白长至半尺,的确好吃。汪老讲了个笑话,婆媳吵架,儿媳跳了井。儿子回来了,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了!”儿子说“不咋!”拿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汪老说到自己曾经夸下海口,说什么都吃。第一次吃香菜、苦瓜,尴尬了,没法子,一咬牙,吃下第一口,还行,后来吃吃,也就习惯了。

  我小时候不吃面,只吃粉干;也不吃鸡蛋,还有臭豆腐,现在一点也不挑食。正如汪老说的:“一个人口味宽一点,杂一点,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也有犟头的,譬如我四弟,“四只脚的不吃”,“臭豆腐”碰也不碰的,着实辜负了人间美味。

再说“切脍”。

《论语 ·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的切脍,不知始于何时。汪老引经据典,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杜甫诗句“无声细下飞碎雪”,谈到《东京梦华录》及关汉卿“望江楼中秋切脍”,再言《金瓶梅》与《红楼梦》中未提及。纯粹的文人士子之言,用词用典皆讲究,必无虚妄。

那么,脍是什么?汪老引杜诗邵注:“脍,即今之鱼生、肉生。”他记得北京西四牌楼的朝鲜冷面馆卖过,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极辣的作料吃。

与“切脍”有关联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虾”。汪老以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说到解放前杭州楼外楼呛虾,“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虾置于大盘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虾蹦得满桌,客人捉而食之。”

真是“生猛”,又着实有趣。醉蟹、醉虾、醉泥螺,都是用白酒“醉”过的,但这些都还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这汪老头儿,整一个吃客,曰:存其本味。

江南谚云:“拼死吃河豚”,豁出命去,也要吃,可见其美味。据说整治得法,是不会中毒的。我的郎姓学生在杭州做车行,一次请我吃饭,特意从西湖边的一家酒店,叫人打包“河豚”送过来,热气腾腾的,味道真是好。而汪老说他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引为憾事,足见其老饕本色。

春天到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家乡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兰鸡头……因为新鲜,所以“这是吃春天”。

《四方食事》,有意思,勾人味。

煮一锅小米粥、几根玉米棒子,炒碗腌干豆、晒黄瓜,冰箱里还有西瓜、李子等水果,一天的伙食足矣。趁着晨间凉快读,蒸着午后热气读——读“草木春秋”,如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一个高邮的酒徒,对“故乡的食物”笃定是情有独钟的,从选文的题目可见一斑。除了入选初中教材的《端午的鸭蛋》,诸如《炒米和焦屑》《咸菜慈姑汤》《虎头鲨 · 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汪老对故乡的食物如数家珍,且颇有历数品鉴之味。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我教《端午的鸭蛋》,这几句是必细读细品,作句子赏析的。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时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一早起来,看见雪花飘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的汪老,因为久违,对咸菜,对慈姑,对沈从文和师母张兆和,都寄予着自己素朴的感情。

说到故乡的虎头鲨,汪老谈及《随园食单》: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 昂嗤要吃活的,也极细嫩,不加醋,汤白如牛乳,堪称至味——汪老很清楚这一点,对昂嗤鱼的鲜味自是拿捏到位。

我的家乡桐庐,乡间河溪间,亦多见昂嗤鱼,红烧,或是腌菜炖煮,皆是美味。

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 汪老在他的小说《大淖记事》写道:"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三句不离本行,说“枸杞”,汪老又说到“吃食”上了: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所谓"清香",汪老解释说,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在汪老的“草木春秋”里,多半的篇幅较短,譬如“昆明的果品”写到的梨、石榴、桃、木瓜、杨梅地瓜、胡萝卜、糖炒栗子等,还有“昆明的花”茶花、樱花、兰花、报春花等,而“故乡的食物”,文字就多得分明,也多半是情之所至。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52篇“草木春秋”,如霁月清风,翻阅静读,其乐融融。浮光掠影间,窥其一隅,只待时日,抱朴守拙,静影成璧。

“我不在作品里喊叫。人总是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瞧,这个人,可爱的老头儿,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喜茶,嗜烟,尤好酒。斯人邈矣,他的气味留在空气里,那些野性的向往,寂寞人世间。

一手烟火一手诗意,跟汪曾祺交个朋友吧。

1谁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

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从而使他成为了“ 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2请问有关于西南联大的介绍吗,都有哪些名人啊

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应该是中国不多的著名大学之一拉, 它当时有南开,清华,北大,三所高校前身组成的

西南联大当然是名人倍出了啊不过有许多是后来成名的,当时出名的有如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胡适,记得好像张伯苓当时也是联大的领导呢, 后来出名的多的多拉象杨镇宁,李政道,邓嫁先等好多人他们也都在联大求过学。自己只记得这多了

记得以前学的课本里都有好多关于写联大生活的但忘记是谁写的了可惜啊

3我想看一些写西南联大的书

以前某同学曾经向我极力推荐《未央歌》并且亲自买了送到我手上,让我觉得不好好看完实在是有愧于心。可因为是繁体直版,书又厚,看起来捧在手上都非常的吃力。或许是台湾版的关系,前言非常非常的长,以至于我看了几个晚上,都没能鼓足勇气把前言读完。若不是有某人之前热烈的评价,以及关于西南联大整个故事大背景的吸引,恐怕我读到前言就放弃了。

〈谈谈西南联大(上下)〉 _学习时报

《西南联大八年记》第六集:东藏——薪火相传

《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观察》

4求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为同学代笔的一篇读书笔记全文 部分内容如下:

下午六点钟,有些人心里是黄昏,有些人眼前是夕阳。

金霞,紫霭,珠灰色淹没远山近水,夜当真来了,夜是黑的。 有唐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豪华的日子,每个人都年轻,充满生命力量,境遇又多优裕,所以他们做的事几乎全是从前此后人所不能做的,从政府机构、社会秩序,直到磁盘、漆盒,莫不表现其难能的健康美丽。

当然最足以记录豪华的是诗。但是历史最严刻、一个最悲哀的称呼终于产生了——晚唐。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暮色中的几个人像——幽暗的角落,苔先湿,草先冷,贾岛的敏感是无怪其然的;眼看光和热消逝了,竭力想找出另一种东西来照耀漫漫长夜的,是韩愈;沉湎于无限晚景,以山头胭脂作脸上胭脂的,是温飞卿、李商隐;而李长吉则守在窗前望着天,头晕了,脸苍白,眼睛里飞舞着各种幻想。 长吉七岁作诗,想属可能,如果他早生几百年,一定不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便是有“到处逢人说项斯”,恐怕肯听的人也不多。听也许是听了,听过只发出一两声叹息,还是爱莫能助。

所以他一生总不得意。他的开愁歌华下作: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 说的已经够惨了。

沈亚之返归吴江,他竟连送行的钱都备不起,只能“歌一解以劳之”,其窘尤可想见。虽然也,长吉去“谋生”,因为当时人以犯讳相责,虽有韩愈辩护,仍不获举进士第,大概(木来)高遭嫉,弄的落拓不堪,过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的日子。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一团愤慨不能自已。所以他的诗里颇有“不怪”的。

比如:“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不论句法、章法、音节、辞藻,都与标准律诗相去不远,便以与老杜的作品相比,也堪左右。

想来他平常也作过这类诗,想规规矩矩的应考作官,与一般读书人同出一路。“凄凄陈述圣,披褐锄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十分可信。

可是:“天眼何时开?” 他看得很清楚:“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只等到,“三十未有二十余”, 依然,“白日长饥小甲蔬” 于是,“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他的命运注定了去作一个诗人。 他自小身体又不好,无法“收取关山五十州”,甘心“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韩愈、皇甫是都是“先辈”了,李长吉一生不过二十七年,自然看法不能跟他们一样,一方面也是生活所限,所以他愿完全过自己的生活。南园一十三首中有一些颇见闲适之趣。

如:“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 边壤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说是谁的诗都可以,说是李长吉的诗倒反有人不相信,因为李长吉在写这些诗时,也还如普通人差不多。 虽然 “遥岚破月悬” “长茸湿夜烟” 已经透露出一点险奇消息。

这时他没有有意把自己的诗作来李长吉的样子。 他认定自己只能在诗里活下来,用诗来承载他整个生命了。

他自然的作自己的诗。唐诗至于晚唐,什么形式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作法,什么题目都有最好的作品。

想于此才求自立,真是不大容易。他自然的另辟蹊径。

他有意藏过自己,把自己提到现实以外去,凡有哀乐不直接表现,多半借题发挥。这时他还清醒,他与诗之间还有个距离。

其后他为诗所蛊惑,自己整个跳到诗里去,跟诗融成一处,诗之外再也找不到他自己了。他焉不得疯。

时代既待他这么不公平,他不免缅想往昔。诗中用古字的地方不一而足。

眼前题目不能给他刺激,于是他索性全以古乐府旧调为题,有些诗分明是他自己的体,可是题目亦总喜欢弄得古色古香的,如“平城下”、“溪晚凉”、“官街鼓”,都是以“拗”令人脱离现实的办法。 他自己穷困,因此恨极穷困。

他在精神上是一个贵族,他喜欢写宫廷事情,他绝不允许自己有一分寒伧气。其贵族处尤不在其富丽的典实藻绘,在他的境界。

我每读到:“腰围白玉冷”,觉得没有第二句话更可写出《贵公子夜阑》了。 他甚至于天上些多玩意,《梦天》、《天上谣》。

都是前此没听见说过的。至于神,那更是他心向往之的了。

所以后来有“玉楼赴会”附会故事正不足怪。 凡此都是他的逃避办法,不过他逃不出此一个世界,于另一世界何尝真能满足。

在许多空虚东西营养之后,当然不会正常。这正如服寒食散求长生一样,其结果是死得古里古怪。

说李长吉呕心,一点不夸张。他真如千年老狐,吐出灵丹便无法再活了。

他精神既不正常,当然诗就极其怪艳了。他的时代是黑的,这正作了他的诗的底色。

他在一片黑色上描画他的梦;一片浓绿,一片殷红,一片金色,交错成一幅不可解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充满了魔性。

这些颜色是他所向往的,是黑色之前都曾存在过的,那是整个唐朝的颜色。 李长吉是一条在幽谷中采食酿成毒,毒死自己的蛇。

5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描写的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描写的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 答: 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

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 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 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每点2分,共6分) 扩展阅读,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

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

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 外。

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6求西南联大的校歌解释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作词:冯友兰 作曲:张清常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贞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祈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

1、五朝宫阙……指北京。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都以北京为都城,辽代

称上京,金代称中部,明、清两代都称北京,宫阙,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还,见宫阙甚壮,怒。”阙,宫门两边的望楼。

2、衡山湘水……衡山即南岳(今衡阳),湘水指长沙,都是长沙临时大学所

在之地。

3、绝徼……绝,远;徼(音叫),边界,边睡。绝激指遥远的边疆云南。

4、桢干(或干桢)……桢(音真),坚硬的木头;干(音赣),树干。桢干

古时筑墙所用的木板和立柱,喻具有真才实学,能胜重任的人才,比栋梁更优。

5、九州……《尚书、禹贡》称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

这里的九州泛指中国。

6、黎元……黎,众多的;元,人类;黎元即黎民百姓。

7、尽 弦诵……尽(音紧),纵然,尽管;筋,即胡笳,古代塞北和西

流行的管乐器,笳吹,泛指音?活动或文化生活;弦诵,古代学校里用弦乐器和

唱配合学生朗诵诗词,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

8、山城……当时系指昆明。解放后才称昆明为“春城”,称重庆为“山城”。

9、情弥切……弥,更加;指联大师生虽然生活在环境安定的昆明,但报国之

情更加迫切。

10、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便,即使。成,古时称方十里之地为一成。三

户,犹言只有几户人家。此句的意思是:即使战斗到只剩几里土地,几户人家,我

们打败日寇的雄心壮志仍不折服动摇。

11、多难殷忧新国运……殷,深切的、深情的;殷忧,即深优。新,更新(动

词)。此句含义是:祖国灾难无穷,忧患深重,我们一定要更新祖国的命运。

12、动心忍性希前哲……动,打动,激励,振奋;动心,激发理想,振奋精神

忍,克制;忍性,行事时能控制情绪,不任性,喻目标坚定。动心忍性,情神振

奋而行事坚定。希,通 ,仰慕,崇敬;哲,志士仁人,才能识见超常之人。此句

含义是:值此国家危亡,人民多难之秋,必须振奋精神,坚定方向,学习前辈志士

仁人,踏着他们的足迹,踉敌人斗争到底。

13、复神京……复,收复,光复;神,神圣的;神京,指北京。

14、燕碣……燕(音烟),北京附近的燕山;碣,天津附近的碣石山。燕碣,

代表京津地区。

1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2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3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5、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4邂逅的经典语录

关于邂逅与经历的相关句子1、经历的故事越多,遗忘的越多,邂逅的人越多,错过的人越多,和一个人的相遇,往往会错过与另一些人的邂逅。

2、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当初我们的爱情历程时,我只能说和你曾有过邂逅。3、邂逅的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遇见擦身而过的是走一阵子的人,最终,有些擦肩而过的人辗转回头成为一辈子的邂逅,而有些一开始以为是一辈子邂逅的人,则成为了一阵子的人。

4、我曾在华光璀璨的街上,邂逅过另一个人的美好,后来,走着走着就散失在霓虹闪烁的人海。5、在漫漫人海之中,我欠你一次邂逅,欠你今世的幸福,未曾把你从陌生人里认出来,未曾给你幸福,只能看着你从我眼前消失,如果来世还有缘的话,我依旧在陌生人里找你,补全你来生的幸福。

6、我很幸运,在这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里,错过了那么多人,却最终认识了你。7、不追求一生的相守,只追求一次美丽的邂逅。

8、那年的夏季是一整个邂逅的天气,月光皎洁得那么美丽,正是与你夜里的相遇。9、那座校园里,曾经让我们相遇,如今,又见证我们的离别,这一来一去,已是三年时间,只是校园依旧,你我的爱恋已不复从前,那些关于邂逅的故事,总会有一个关于分离的结局,邂逅之后是离别。

10、一把伞,在一个雨后的雾天,在你躲雨的屋檐,你我相遇在那个公交站点,谈了很久遗忘了时间,忘记了询问****,也忘记了从前,再长的美好不过是一瞬之间,欲挽留的话语却偏偏停在了嘴边,直到你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雾海,我还在原地徘徊。11、叶子与风的邂逅,追逐着自由,牛郎与织女的邂逅,诠释了等候,你与我的邂逅,演绎着幸福。

12、没有美好,就谈不上留念,没有爱恋,就谈不上感伤,没有错过,就谈不上遗憾,而没有当初与你的邂逅,也就没有这一切忧伤与美好的感慨,如果青春,失去了这些经历,谈何精彩与传奇,就算爱恋历经伤感,也不遗憾平淡虚度的时光。13、我不怕孤单,因为我相信,经历等待总会有相遇,邂逅,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惊喜。

14、在匆匆忙忙的街上,只有停下脚步的人才能成就邂逅的浪漫,何必走得如此匆忙,或许慢一点,会遇见不一样的精彩。15、有些爱,就像天上的流星,义无反顾的坠下地球,只为落地的相遇,只是渺小的身体,在追求幸福过程的半途之中,已燃烧殆尽,美丽得令人窒息的爱照亮了天际,却无缘到地上相遇。

16、匆匆而过的那些年,匆匆而过的你我,匆匆而过忘记了停留寻找身边存在的幸福踪迹。17、谁曾为了谁在这世间停留,谁曾为了与谁的一次邂逅,荒废了青春,虚度了流年。

18、有些迟来的到达,错过的见面,就错失一段一辈子的情缘。19、我们没有事先约定的相遇,却邂逅了约定一生的誓言。

20、不需要认识多少来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个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个你,我就可以演绎一个爱情诗史般的传奇,我永远期待着和你的一场相遇,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我一段邂逅,给我们一份经历。21、相遇是一种缘分,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相拥而守,属于你的人,总会跟你而走。

22、今天,我们一起去喝咖啡,明天,你会和我不认识的人一起去,后天,我会在咖啡馆邂逅一个你也不认识的人陪我品尝那芬芳。23、我从前生,等到今世,只为所求见你一次。

24、秋天飘落的叶,带着思念散落在我们相遇的地点,那里纪念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时间。25、一缕光阴化千重,重重世间人不同,那同一年的世界,同一刻的时间,无数人的校园,互相独立,各自经历,唯有初恋邂逅的心动,美好不尽相同。

26、邂逅是最美丽的时间,在千万人海之中,我却一眼就找到了你。27、多少次日思夜念,才换来了一次相见,或许前世太遥远,遗忘了誓言,但愿今世的见面,再起一世的爱恋。

28、期盼的相见,未绝的想念,你在哪个地点,可有人陪在你身边,这个寒冷的季节,我想你和我在一起,我的思念,你可能听见,只要你在我身边,我便拥有这世界最重要的一切,我等你,在那个邂逅的地点。29、这座城市好落寞,繁华却孤单,热闹却寂寞,脚步停留,却等不到邂逅。

30、我们相遇在对的地点,却错了邂逅的时间。

5邂逅的经典语录

关于邂逅与经历的相关句子

1、经历的故事越多,遗忘的越多,邂逅的人越多,错过的人越多,和一个人的相遇,往往会错过与另一些人的邂逅。

2、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当初我们的爱情历程时,我只能说和你曾有过邂逅。

3、邂逅的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遇见擦身而过的是走一阵子的人,最终,有些擦肩而过的人辗转回头成为一辈子的邂逅,而有些一开始以为是一辈子邂逅的人,则成为了一阵子的人。

4、我曾在华光璀璨的街上,邂逅过另一个人的美好,后来,走着走着就散失在霓虹闪烁的人海。

5、在漫漫人海之中,我欠你一次邂逅,欠你今世的幸福,未曾把你从陌生人里认出来,未曾给你幸福,只能看着你从我眼前消失,如果来世还有缘的话,我依旧在陌生人里找你,补全你来生的幸福。

6、我很幸运,在这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里,错过了那么多人,却最终认识了你。

7、不追求一生的相守,只追求一次美丽的邂逅。

8、那年的夏季是一整个邂逅的天气,月光皎洁得那么美丽,正是与你夜里的相遇。

9、那座校园里,曾经让我们相遇,如今,又见证我们的离别,这一来一去,已是三年时间,只是校园依旧,你我的爱恋已不复从前,那些关于邂逅的故事,总会有一个关于分离的结局,邂逅之后是离别。

10、一把伞,在一个雨后的雾天,在你躲雨的屋檐,你我相遇在那个公交站点,谈了很久遗忘了时间,忘记了询问****,也忘记了从前,再长的美好不过是一瞬之间,欲挽留的话语却偏偏停在了嘴边,直到你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雾海,我还在原地徘徊。

11、叶子与风的邂逅,追逐着自由,牛郎与织女的邂逅,诠释了等候,你与我的邂逅,演绎着幸福。

12、没有美好,就谈不上留念,没有爱恋,就谈不上感伤,没有错过,就谈不上遗憾,而没有当初与你的邂逅,也就没有这一切忧伤与美好的感慨,如果青春,失去了这些经历,谈何精彩与传奇,就算爱恋历经伤感,也不遗憾平淡虚度的时光。

13、我不怕孤单,因为我相信,经历等待总会有相遇,邂逅,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惊喜。

14、在匆匆忙忙的街上,只有停下脚步的人才能成就邂逅的浪漫,何必走得如此匆忙,或许慢一点,会遇见不一样的精彩。

15、有些爱,就像天上的流星,义无反顾的坠下地球,只为落地的相遇,只是渺小的身体,在追求幸福过程的半途之中,已燃烧殆尽,美丽得令人窒息的爱照亮了天际,却无缘到地上相遇。

16、匆匆而过的那些年,匆匆而过的你我,匆匆而过忘记了停留寻找身边存在的幸福踪迹。

17、谁曾为了谁在这世间停留,谁曾为了与谁的一次邂逅,荒废了青春,虚度了流年。

18、有些迟来的到达,错过的见面,就错失一段一辈子的情缘。

19、我们没有事先约定的相遇,却邂逅了约定一生的誓言。

20、不需要认识多少来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个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个你,我就可以演绎一个爱情诗史般的传奇,我永远期待着和你的一场相遇,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我一段邂逅,给我们一份经历。

21、相遇是一种缘分,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相拥而守,属于你的人,总会跟你而走。

22、今天,我们一起去喝咖啡,明天,你会和我不认识的人一起去,后天,我会在咖啡馆邂逅一个你也不认识的人陪我品尝那芬芳。

23、我从前生,等到今世,只为所求见你一次。

24、秋天飘落的叶,带着思念散落在我们相遇的地点,那里纪念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时间。

25、一缕光阴化千重,重重世间人不同,那同一年的世界,同一刻的时间,无数人的校园,互相独立,各自经历,唯有初恋邂逅的心动,美好不尽相同。

26、邂逅是最美丽的时间,在千万人海之中,我却一眼就找到了你。

27、多少次日思夜念,才换来了一次相见,或许前世太遥远,遗忘了誓言,但愿今世的见面,再起一世的爱恋。

28、期盼的相见,未绝的想念,你在哪个地点,可有人陪在你身边,这个寒冷的季节,我想你和我在一起,我的思念,你可能听见,只要你在我身边,我便拥有这世界最重要的一切,我等你,在那个邂逅的地点。

29、这座城市好落寞,繁华却孤单,热闹却寂寞,脚步停留,却等不到邂逅。

30、我们相遇在对的地点,却错了邂逅的时间。

6形容邂逅的句子

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女子,是烟花一样虚空的美丽。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局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3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2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