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这一传统并非古老的哲学与诗之争的简单重复: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捍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作者通过对浪漫哲学思想源流的考察,分析西方传统中,特别是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他从汉语思想的传统及其现代性问题出发进入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不仅与德国浪漫哲学思想,而且与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先给大家道歉,昨天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更新,sorry! (๑><๑)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现代人皆知且曾风靡一时的浪漫主义。
很多小青年听到浪漫主义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在圣洁的礼堂中,一对新人穿着洁白的礼服,缓缓地走向婚礼的殿堂,四周的鲜花都簇拥着他们,他们的笑容洋溢着幸福……
但是!
其实浪漫主义一开始并不是这样浪漫的。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
浪漫主义常常就代表很不真实,所以在那时浪漫主义并不令人羡慕,或者向往。
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 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 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 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 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 法兰西学别的 创作方法的名称。
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 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所以现在我们流行的大多数都是积极浪漫主义。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讲一下两者的特点。
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 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
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
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他们 憎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迷恋自然并主张回归自然,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寄情山水,礼赞自然,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
他们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小哥哥**姐们,你们对于浪漫主义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晒出来哟!
既然有了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那么就会有相反的思想!下期我们将讲述现实主义,让你回归残酷冷漠的现实!欢迎关注哟(≧≦)
新手上线,尽请关注与点赞⊙⊙
柏拉图把世界进行二重划分,柏拉图在现实世界之外设想了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主义只关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相信有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存在,所以,现实性,实证性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是柏拉图哲学的精华,浪漫主义把现实世界看成是虚幻的,只有柏拉图那样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一切现实的根源。从这种观点出发,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其实是各自发展了柏拉图两个世界的学说中的一个部分,它们的缺陷是没有把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结合起来考虑,陷入了片面的相对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