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幅油画!画的大概是一个乘船的盲女,很美。

求一幅油画!画的大概是一个乘船的盲女,很美。,第1张

貌似这幅

"The Lady of Shallott"《夏洛特的女子》, 1888 , London, Tate Gallery 

作者是英国人John William Waterhouse(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夏洛特的女子》 创作于1888年,这是根据英国大诗人丁尼生的诗句画成的它带有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丝丝的凉意爬上暮霭中的湖面,深绿色 的树丛和远山折断的水草,惊飞的小鸟,船头上将要熄灭的蜡烛和有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全都预示着神秘的不幸事件既将发生黑色的小船及倒影衬托出垂在船边的金**与玫瑰色相间的织毯,一位金发女郎悲戚地坐在小船上,正轻轻解开小船的铁链,准备躺下,度过她人生的最后时刻整幅画最动人的是姑娘悲伤的美,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关于画家和更多作品的介绍这里有http://bbstiexuenet/post_2344885_1html

有一类作品具有特殊的时代性,它们有些是重写社会片段,有些是纪录历史关键,这类作品往往呈现出与其它画题不同的风貌。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件作品,这应该是船难的情景,有一群人挤在狭小的竹筏上,每个人都瘦弱、苍白,在这之中,有人痛苦绝望、有人已经长眠不醒,竹筏摇摇晃晃,右下方还有一个人一脚勾在竹筏上,躯体则已经浸泡在水中;竹筏的小帆灌满了风,后方有一个大浪即将拍来,彷佛再下一秒,所有的人都将会被浪花卷走。尽管是在这么危急的状态下,在画面的右侧,仍有一群人拼命要垫高身体,他们挥舞着手中的衣物,努力向远方求援。

这幅作品,便是如此剧力万钧的呈现出希望与绝望的情感。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题材?其实,这是发生在当时一件轰动社会的悲剧事件,有一艘名为梅杜萨的船,在海上遇到了暴风,最后不幸沉没在海上,船上大部分的人都无法生还,侥幸生还的人却在海上漂流了27天,经历了莫大的痛苦,这是一件惨剧,震惊当时社会。

艺术家藉里柯先生决定要表达这种人性挣扎的时刻。为此,藉里柯做了许许多多的素描与习作,构图也不断的调整修正。画面上,竹筏、风帆、大浪,都传达给我们危险不安的感觉,但整个构图却又维持巧妙的平衡,并不会让人有轻重不一强弱不分的不协调感,除此之外,若自左上角往右下方画一条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恰好形成一个明显的对照,左下方的人们个个凄苦无奈,表达出绝望的气息,而右上方的人,努力振作,奋力呼救,尽管远方看不到救援,但仍展现出永不放弃希望的坚持,这是人性中高贵情怀的展现。就因为这种审慎仔细的创作态度,才成就了这样一件精采的杰作。这并不是甜美优雅的题材,但艺术家努力表现出人们绝处求生的奋斗精神,这仍是动人的,仍属于美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造型交织在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作。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法国历史学家弥列什赞扬说:“籍里柯独自一人凭自己的力量把船引向未来,法兰西本身,我们本身在《梅杜莎之筏》上被表现出来了。”可是当这幅史无前例激动人心的作品1819年在沙龙展出时,受到古典主义画家猛烈的攻击。安格尔看了以后说:“我真希望把那幅《梅杜莎之筏》从卢浮宫博物馆内剔除出去,我不想看这种东西,这只能算是解剖学的表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死尸样的人物,实在败坏观赏者的趣味。”在当时最能理解这幅画的是一位比籍里柯小七岁的青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当籍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莎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这样强烈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跑回家去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狮的德拉克洛瓦。

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很显然,画家在这一海难事件中,看到了与复辟年代法国革命所遭遇的相似景象,《梅杜萨之筏》不是一幅单纯的“新闻”画,它是画家对现实的影射。这种浪漫主义,正如当时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在他的一首叙事长诗《唐璜》中所描写的惊涛骇浪的险境一样,可谓是先进思想的艺术反射。

  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向观众明白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沉思……而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读者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

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的欧仁·德拉克罗瓦在看过这幅作品后,像发了疯一样,径直跑回自己的画室,开始寻求同样激动人心的创作方法。而波旁王朝的拥护者们则恨不得将此画劈成碎片,以泻心头之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是国王路易十八出面,才使这幅名作免遭厄运,他将《梅杜萨之筏》捐赠给卢浮宫美术馆,在那里永久珍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242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