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篮赛,求易学小技巧,易学战术

初二女篮赛,求易学小技巧,易学战术,第1张

走步:拿着球走三步;二运:接住球后拍球,再拿住就不能拍了,否则就二运

上半场先2个厉害的2个一般的轮流上,得分,耗对方体力

下半场最厉害的上,另外2个厉害的和1个一般的轮流上(可能上半场失分比较多,下半场追分)

技巧,

1,一个人往里突破,吸引对方防守,其他队员站在自己容易进的位置上,突破进去以后,突然传给站好位的队友,然后投篮(突破分球)

2,在篮底下投篮时要打板,不要空刷,打板容易一些

3,拿球不动时,可以一只脚不动,另一只脚随便动,可以寻找队友传球,或晃开防守队员自己突破

4,跑位很重要,要有一个人在底线来回跑位,寻找机会投篮

5,在有一名队员没有运球机会时,要有队友上去接应

6,(上半场)防守时要找到对方比较强的队员,(下半场)重点防

1、首先,我们要学会的是V型走步,什么叫V型走步,就是你把双脚张开成一个V字的形状,大约与肩膀同宽度,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你自己站起来,这时候溜冰鞋的轮子是不会滑动的,能让你很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姿势,然后我们身体稍微的像你的左侧倾斜,同时你要把重心慢慢转移到你的左脚,这个姿势准备好以后,然后需要慢慢的向前倾斜,右脚这时候需要抬起来,向前走,然后换左脚,如此反复。开始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知道重心感。

2、溜冰的朋友应该知道,有时候你往前溜冰的时候,会发现停不下来,这是你不要紧张,把你的双手伸到胸前面,接着把你的膝盖慢慢的下蹲,让你的膝盖慢慢着地,这时候你就知道让你做好防护措施的意思了,你的护膝就非常有用了,接着把手全部张开平贴在地上,这时候,慢慢的变成跪下来的姿势,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大底就是这个意思,转移你的力量。

3、然后我们需要学会前溜,电视应该看过,溜冰的过程中,先把自己的脚变成外八字。

4、溜冰肯定会有转弯的,不可能一直往前走,这时候需要左脚在前面,右脚在后面,你的手要在腰部上面,你的身体要向着转弯的圆心,一定要记得脚要像上面提到的压住刀刃,慢慢的你就能学会转弯了。

5、溜冰也要学会刹车,不然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先不要用力,让自己保持着滑行,然后把后面的脚慢慢的抬起来,稍离开地面,接着把抬起的脚变成直角九十度的样子,然后在把脚慢慢往地上放,轮子和地面接触以后就能慢慢的刹车了,记住要把重心放在前面的脚上面,膝盖要弯曲一些。

6、最后要学会的就是把前溜冰变成后溜,开始的时候双脚要一前一后,然后把两只脚的脚跟稍微离开地面一点,用你的溜冰鞋的脚尖为重心,将身体旋转成180度,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后溜了,但是这个有些困难,要慢慢学,不要心急,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大家能学会溜冰。

问题一: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 傍晚时分最好

每日最佳锻炼时间

国外许多学者研究揭示:人体一昼夜间机体能力状态使变化的。每天8时-12时,14时-17时是鸡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若在此时间里进行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时-5时,12时-14时则处于相对最低态,如果在此时间里从事体育运动,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

这说明,人们应该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尽量选择相对最佳时间去从事体育活动,以期收到好的健身和训练效果。

对于健康而言,从什么年龄开始运动都有效,有时间多锻炼,没时间少锻炼,只要动起来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到底什么时候锻炼好?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这样的说法,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早晨树林里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高一些,一些灰尘也在空气中漂浮,对人的健康不利。另外,人的血压在早上比较高,容易出问题。其实,是不是在早晨锻炼,主要取决于锻炼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减肥,为了增加对运动技能的记忆,早上非常好。人在早晨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把昨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不吃饭去锻炼,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燃烧”脂肪。因为早上能量没有了,肝脏里还有一部分糖原,当这些糖原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脂肪“燃烧”就会成为主导的供能方式,这时就使减肥成为可能。所以早晨运动对减肥、对防治脂肪肝有特殊的好处。此外,人在早晨的时候,学健美操、学交谊舞、学太极拳……学任何一种技能,都比在其他时间学更容易掌握。因此,早上锻炼取得的健康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一些。

古人讲究“闻鸡起舞”,健身一般选择在早晨。至于说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污染严重,并不是主要理由。其实,白天汽车尾气等的污染也很严重,还能放出铅、重金属和一些化学废物,如苯等。早晨的血压高,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整。因此,究竟什么时间锻炼最好,不是绝对的。也要因人而异。

无论是早锻炼,还是下午锻炼,运动都要适量。对于健康而言,从什么年龄开始运动都有效,有时间多锻炼,没时间少锻炼,只要动起来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

运动,需要因人制宜,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开始的时候活动不要太剧烈,以后逐步地增加运动的量,而不仅是简单地活动一下,就能解决问题。衡量运动是不是过量,除了可以用心率来反映外,还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谈话实验,如果运动的过程中喘得都说不上话了,就说明运动过量了。

不管做什么运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从锻炼身体来说,适合做的是全身性的活动。比如说游泳、跑步、走路,这些都可以,做体操也行。但是总要达到一定的量。有一种“三、七”的说法。所谓“三”,就是每次运动哗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如果运动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强度也不算很大,恐怕最多就是消耗一点血液循环当中的血糖吧,起不到减肥或者是消耗身体里积累的过多脂肪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吃得特别饱以后,立即进行运动肯定不好,这是因为饭后,你的血都集中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

问题二:天天晚上走步有什么好处 排压解乏、活动筋骨、平心静气、利于消化、易于思考、乐于呼吸

问题三:每天晚上坚持快走散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好处了,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化,还可以减肥,总之如果你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好处的

问题四:天天走步半个小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增强血液循环,心肺功能

问题五:每天晚上快走一小时有什么好处 减肥,特别管用的方法,我姐姐一开始130斤,自从她去年每天晚上都出去快走1个多小时,还有晚上不吃饭,今年只有110斤了,当然了,还是快走管用啦~

问题六:走步健身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 相当不错的健身运动,养成“快步走”的习惯,既可强力消脂,又能防止动脉硬化。 所谓快步走一般来说是一分钟要走120步左右,并且要把臂大幅度摆动起来,这样效果更好。

走步的好处:

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走步的种类

1、散步:每分钟走50-60米。

2、一般步行:每分钟走70-80米。

3、快步走:每分钟走100米-110米。

4、急步走:速度比快步走还要快得多,这种走步不适合于中老年人健身锻炼采用。

走步的级别

根据运动时耗氧量的多少,运动强度大致可分为四个等级。即:最大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等。

科学研究表明:从健身和提高心肺功能的角度来讲,有氧运动(在运动中,机体通过加快了的呼吸和心跳,心脏输出血液的含氧量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不负氧债)是最佳的运动强度控制范围。有氧运动的强度通常是中等运动强度(健康中老年人每分钟心率约110次左右)。而走步中的散步和一般步行,只是小强度的运动。这种小强度的运动虽然也是有氧运动,但它不能达到有氧运动最佳、最理想的程度。因此,为了提高走步对保持和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应该提高走步的速度。原来采用散步锻炼的,应逐渐提高到一般步行的速度来锻炼;原来采用一般步行锻炼的,应逐渐提高到快步走的速度来锻炼。

办公族要“弹着走”

趁着过年这几天,迈开双腿走亲戚,年后上班,精神状态绝对不一样!”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走运动的倡导者赵之心说,不走路,整天窝在那里,连反应都会比常人慢半拍。

赵之心回忆,以前在乡下,正月浩浩荡荡的拜年长龙穿村过巷,一天下来,一点也不觉得冷。现在,哪怕是进了城,坐上了车,他也要提前下车走起来。

走路也有技巧,赵之心力推“弹着走”。“这样走10分钟,比遛弯儿两个小时都管用”。技巧是,每走一步,脚的十个脚趾和前脚掌都要主动发力,特别是大脚趾头要用力,这样脚弓也会参与用力,蹬地速度要快,才能产生弹跳感,脚跟基本不沾地或者只是轻沾地。

走路金标准5330

过年吃得多,不走亲戚的时候也要走起来。

赵之心推出了“健走5330”金标准,指的是每周保>>

问题七:每天晚上步行一小时对身体有好处吗 1每天步行一小时,可以可以令肺气排得更彻底,有利于增加肺活量;

2每天步行一小时,能锻炼到颈椎、肩膀,对颈椎病、肩周炎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每天步行一小时可以预防慢病,步行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对防治慢病效果非常好。一个调查显示,每周步行14公里以上的人,比每周步行4公里以下的人,心血管的患病率要低40%。每天步行1万步以上的人,身体形态、体质各方面都非常好,即使得了慢病,通过运动,一些慢病症状也都会减轻甚至消失。

4每天步行一小时可以增加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很多养生专家、医生会建议坚持步行,这样做会明显改善记忆力。

竞走的好处以及技巧是什么

 竞走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也能减少身体受伤的风险,当然,竞走也是有相应的技巧的。竞走的好处以及技巧是什么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竞走是什么

 竞走是从日常行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而这也是竞走与跑步的主要分别。

 竞走起源于英国,1867年,英国举行了第一次竞走锦标赛。到了19世纪90年代,男子竞走运动在德国盛行起来。1893年举行的维也纳到柏林的竞走比赛,全程长达578公里。1908年,奥运会正式将竞走列为比赛项目。从1961年起,每年举行卢迦诺杯竞走比赛,以后发展成为世界杯赛,男选手争夺卢迦诺杯,女选手角逐爱斯堡恩杯。

 竞走比赛最先出现于1775年至1800年间的英国,有些更是日以继夜地进行。

 男子竞走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并且分为3500米及10千米两种赛程,后来亦出现过3000米及10000米的赛事。1932年的奥运会首次加入50千米竞走的公路赛,而10000米竞走则在跑道上进行。自1956年起,20千米及50千米竞走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并且在公路上进行。

 女子竞走比赛始于1932年的捷克,直至1992年的奥运会,女子10千米竞步才正式成为比赛项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改为20公里,而且也是在公路上进行,中国的运动员陈跃玲夺得首面的奥运女子竞走金牌。

 中国的女子竞走运动员閰红、徐永久、李素杰、关平、金冰洁、陈跃玲等,亦曾多次刷新5000米及10000米竞走的世界纪录。

 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的活动。19世纪末,部分欧洲国家盛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旅行。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竞走分场地竞走和公路竞走两种。场地竞走设世界纪录;公路竞走因路面起伏等不可控因素较多,成绩可比性差,故仅设世界最好成绩。

 运动员行进时,两脚必须与地面保持不间断接触,不准同时腾空,着地的支撑腿膝关节应有一瞬间的伸直,不得弯曲。比赛时,运动员出现腾空或膝关节弯曲,均给予严重警告,受3次严重警告即取消比赛资格。

 1908年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的距离是3500米和10英里。此后几届奥运会距离有所不同,有过3000米、10公里等,从1956年奥运会起定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

 两脚交替走步的田径运动。比赛在田径场或公路上进行。在奥运会和重大田径比赛中男子有20千米、50千米公路竞走、20千米田径场地竞走 ;女子有5千米田径场地竞走、10千米公路竞走。

 竞走与跑的根本区别在于走步时两脚必须与地面轮换接触,不能有腾空阶段。田径比赛规则规定:每步中,运动员在后脚离地之前,前脚必须着地,脚落地时,该腿必须有一瞬间的伸直。

 竞走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如违犯了上述规定,第一次犯规裁判员举白旗给竞走比赛予警告,若再次犯规,裁判员举起红旗,取消其比赛资格。运动员在最后1圈犯规,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或直接取消其比赛资格。

 腿部动作是竞走技术的主要环节。前迈的腿在脚落地时要伸直,用脚跟先着地,这样可增大步长并能减小着地的制动。随着另一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出现了单腿支撑阶段。当身体重心移至伸直的支撑腿上时,后腿屈膝摆至体侧。

 在人体经过垂直部位后,支撑腿由全部着地过渡到脚尖,在女子竞走摆动腿前摆的配合下完成下一步的后蹬。摆动腿随着骨盆沿身体纵轴的转动,屈膝前摆,脚离地面始终较低。腿前摆时应柔和地伸直膝关节,小腿依惯性前摆并用足跟着地。此时形成短暂的双脚支撑姿势。

 人体重心在向前运动过程中不应有明显起伏,当重心投影点与前腿支点一致时,又出现了下一步的垂直姿势,接着又开始新的用力蹬地动作。运 动员应做到步幅大、频率高,善于协调肌肉的用力和放松,走步要朴实、自然,省力而无多余动作,两脚落地的足迹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二、竞走有什么技巧

 其实很多人都以为竞走就是快走,这样的认为是错误的,竞走的运动强度是比快走要大的。如果我们要练好竞走,我们还要掌握下面的竞走技巧:

 1、步幅自然、宽大、频率快、身体重心轨迹波动小,移动速度快,实效性高。

 2、动作自然、协调、节奏感强、轻松省力、经济性好。

 3、双脚不能同时离地。

 普通走步的速度,每小时约五公里左右,而竞走的速度则快得多,即使用中等速度走,也要比普通走快一倍以上。竞走规则要求,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这样就能保证用双脚支撑,不会出现腾空现象,这是走和跑的根本区别。

 竞走的速度取决于步频和步长。普通走每分钟约为一百到一百二十步,而竞走可达一百八十到二百步,优秀的竞走运动员每分钟超过二百步。普通走的步长一般是七十到八十厘米,竞走的步长可达九十到一百一十厘米,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的一步是一百二十厘米左右。

 普通走,每步一般需要050—055秒,而竞走每步只需要027—032秒,甚至还要少一些。因此,这就加大了肌肉紧张和放松交替工作的困难程度,需要在训练中很好地解决。

 步长和步频是相互制约的。加大步长相对地会影响步频,加快步频也会影响步长。一般应 保证一定步长的前提下提高步频。过分加大步长,会给有关肌肉加重负担和增加紧张程度,过多消耗体力,容易引起疲劳,而且也不利于步频的加快。加快步频是依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其潜在力是比较大的。

 竞走的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是不一样的,单脚支撑要比双脚支撑时间长得多。要想加快竞走速度,必须缩短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的时间,但缩短双脚支撑时间是主要的,而缩短单脚支撑时间其效果是不明显的。

 体重心的移动 在竞走过程中,当身体垂直时,身体重心是处在最高点,双脚支撑时,身体重心所处的位置最低,重心轨迹上下起伏。身体重心变化不但与竞走技术有关,而且与速度也有关系。应尽量防止出现重心离开直线的轨迹而向左右摇摆的现象。 按照竞走的技巧通过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

 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班族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通过竞走来进行锻炼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那么要注意哪些竞走的技巧呢

 (一)竞走的腿部动作

 腿部动作是竞走技术的主要环节。竞走可分为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两个时期,单脚支撑又有前蹬和后蹬两个阶段。当身体处于垂直部位时,支撑腿完全伸直,全脚着地,摆动腿还在摆动着,其膝关节比支撑腿的膝关节略低,大小腿间的角度略大于直角,骨盆的横轴稍有倾斜。

 当身体重心前移超过垂面时,即开始后蹬。摆动腿屈膝向前摆动,带动骨盆沿上下轴向前转动,小腿依靠大腿向前摆动的惯性而前摆,逐渐伸走膝关节,并用脚跟先着地,从而加大了步幅。在摆动腿的脚跟和地面接触时,形成了刹那间的双脚支撑。

 这时要两腿伸直,防止重心下降。当摆动腿的脚跟着地时,后蹬腿的脚尖立即蹬离地面,从而结束后蹬动作。

 (二)竞走的躯干和两臂动作

 两肩与躯干配合两腿动作也沿着身体纵轴稍有转动,以维持身体平衡和加强后蹬的效果。摆臂时两臂屈肘约成90°,两手半握拳在体侧轻松有力地前后摆动。前摆时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高度不超过下颏。后摆时肘部稍向外偏,上臂约与肩平。

 (三)身体重心的移动

 在竞走过程中,当身体垂直时,身体重心是处在最高点,双脚支撑时,身体重心所处的位置最低,重心轨迹上下起伏。身体重心变化不但与竞走技术有关,而且与速度也有关系。应尽量防止出现重心离开直线的轨迹而向左右摇摆的现象。

 竞走与跑的根本区别在于走步时两脚必须与地面轮换接触,不能有腾空阶段。

 三、竞走有什么好处

 竞走减肥不像快步跑那样需要高强度的肌肉爆发力,也不像长跑那样强调心肺功能,所以非常适合那些不想动又想减肥的朋友!

 竞走减肥的好处是

 1、能长期坚持,它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冲击力、爆发力不是很强。

 2、能瘦小腿、大腿、收紧臀部,平上腹、小腹,收紧腰部,塑造全身线条。

 3、能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加快盆腔的'血液循环预防某些妇科病的发生。

 建议竞走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后做些拍打、按摩放松的动作。

 现在人们的锻炼方式五花八门,但总体来说,都是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的。然而,现在有一个新兴的运动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竞走。竞走这项运动既不消耗太多的体力,对人的身体也有着很大的好处。那么竞走到底有着哪些好处呢

 具有一定节奏的竞走,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生活的轻松快感。在景色宜人的地方竞走,可以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觉得生活事如此美好。竞走的好处还有很多,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竞走这个运动。

 (一)不受伤的运动

 20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的跑步运动,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锻炼很有益处。现在不少国家的动向又趋于竞走。因跑步时连续不断的震动,对肾、骨盆及脊柱都有影响。而竞走只不过如加快步伐的走路,有力地摆动双臂就行了,所以最简便易行,又不易发生意外,称为“不受伤的运动”,也是“目前较为盛行的健身运动”。

 (二)理想的减肥运动

 在竞走中,腿的前、后肌肉都会得到充分锻炼和加强,全身肌肉几乎都要进行活动,比长跑消耗的热量还要多,是理想的减肥运动。

 竞走中因要有力地摆动双臂,使腹部、背部、胸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这项运动对中老年和体弱的人来说是较适宜的。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竞走是身体较能适应的项目,因为它可以从慢速开始,逐渐加速加量。竞走还能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消除妇女月经期的不适和水肿。怀孕的妇女也可自己掌握锻炼,可以使因怀孕引起的不适如腰痛、水肿、腿痛等减少出现。

 竞走的方法如何呢按规定,竞走时不得有跑或跳的动作,前脚踏稳,后脚才能离开地面,身体要正直,两臂有力地摆动到水平位置,以保证身体平衡和向前的冲力。臀部两边也要有节奏地运动以加快速度。开始锻炼时,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动作要自然、协调,和呼吸配合,再逐步加速和加量。

 当你每天早晨摆动着双臂呼吸着新鲜空气,在协调的步伐中,你可想象进入风景幽美的环境;可以想象如有微微的细雨飘在你的身上;可想象乐曲在轻快地演奏;可想象一切都在合拍地震动,将别有意境其乐无穷。

;

1、走步法

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数乘2减2等于走步数,如助跑8步(8×2-2=14步)。若助跑步数超过10步时,则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两步的距离,如助跑12步,即是(10×2-2)+2×2=22步。经过反复助跑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

2、固定法

在助跑距离确定后,练习时要做到起跑姿势回定,起跑第一步迈出的腿固定,助跑的距离固定,加速的节奏固定。这样可提高助跑步的准确性。

3、移动法

在距离踏跳区前沿15至20米处划一条基准线。学生第一次试跳必须从基准线开始助跑,老师或同学在踏跳区外观察试跳者踏跳脚的落点,看是否能踏准,若超过踏跳区,就指导试跳者用自己的脚量出超过的脚数,然后从基准线处向后移动相应的脚数。相反,未踏到的话,就将起跑线往前移。

4、九七法

所谓九七法,就是走九步跑七步的丈量法。从踏跳区前沿开始,向助跑的相反方向走九步(正常行走),接着再跑七步(加速跑),其最后一步的落点,就是助跑的起点。

扩展资料

助跑的起动姿势: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两种: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

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个标志点,行进间开始的起动。第一种方法,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第二种方法,助跑则比较自然,动作比较放松。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跳远  凤凰网-跳远起步点的确定技巧

相当不错的健身运动,养成“快步走”的习惯,既可强力消脂,又能防止动脉硬化。 所谓快步走一般来说是一分钟要走120步左右,并且要把臂大幅度摆动起来,这样效果更好。

走步的好处:

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走步的种类

1、散步:每分钟走50-60米。

2、一般步行:每分钟走70-80米。

3、快步走:每分钟走100米-110米。

4、急步走:速度比快步走还要快得多,这种走步不适合于中老年人健身锻炼采用。

走步的级别

根据运动时耗氧量的多少,运动强度大致可分为四个等级。即:最大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等。 

科学研究表明:从健身和提高心肺功能的角度来讲,有氧运动(在运动中,机体通过加快了的呼吸和心跳,心脏输出血液的含氧量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不负氧债)是最佳的运动强度控制范围。有氧运动的强度通常是中等运动强度(健康中老年人每分钟心率约110次左右)。而走步中的散步和一般步行,只是小强度的运动。这种小强度的运动虽然也是有氧运动,但它不能达到有氧运动最佳、最理想的程度。因此,为了提高走步对保持和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应该提高走步的速度。原来采用散步锻炼的,应逐渐提高到一般步行的速度来锻炼;原来采用一般步行锻炼的,应逐渐提高到快步走的速度来锻炼。

办公族要“弹着走”

趁着过年这几天,迈开双腿走亲戚,年后上班,精神状态绝对不一样!”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走运动的倡导者赵之心说,不走路,整天窝在那里,连反应都会比常人慢半拍。

赵之心回忆,以前在乡下,正月浩浩荡荡的拜年长龙穿村过巷,一天下来,一点也不觉得冷。现在,哪怕是进了城,坐上了车,他也要提前下车走起来。

走路也有技巧,赵之心力推“弹着走”。“这样走10分钟,比遛弯儿两个小时都管用”。技巧是,每走一步,脚的十个脚趾和前脚掌都要主动发力,特别是大脚趾头要用力,这样脚弓也会参与用力,蹬地速度要快,才能产生弹跳感,脚跟基本不沾地或者只是轻沾地。

走路金标准5330

过年吃得多,不走亲戚的时候也要走起来。

赵之心推出了“健走5330”金标准,指的是每周保持行走锻炼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3公里,每次尽可能用30分钟走完。

对于50岁以下的男士来说,最好28分钟能走完3公里;女士可以宽松一些,30分钟走完即可;50~55岁的人,应该用30~33分钟走完;而60岁以上的人如果35分钟能走完3公里,就说明身体达到健康标准了。

走步锻炼要记住三个量

第一个是“定时”。科学论证表明,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点到晚上9点。所以,最好在这一时间段内选一个固定的时间锻炼,人体就会记忆下我们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改变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红细胞的质量等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个是“定量”。没有规律的走也不会让我们的锻炼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在健走锻炼时最好要确定一个量,每天用这个距离或用一个时间去走,到这个时间就出去,固定一定的活动量。这样给我们身体带来的锻炼刺激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个是“定强度”。一定要讲究质量,尽量把步子迈出去,迈得越远,它给身体带来的效果就会越明显。大步走时注意节奏也会给健康带来很多好处。在走步的时候,心里要唱首歌,用这种方法持续走半个小时,会使全身的骨骼、肌肉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走步锻炼应该注意事项

1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果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

2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

3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因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

4选择一条合适的运动路线。在运动中人体耗氧量会增加,如空气不好,甚至有废气等污染物,反而使运动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长走路线应该是人流量少、通风、空气好,离汽车越远越好。

5长走时间要恰当。长走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太阳升起以后,下午3点也是最佳的锻炼时间。长走运动不等同于平常的走路、散步或逛街,每周锻炼至少3次,并且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走步的科学研究

在美国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40一57岁的男性每次步行40分钟,每星期4次,这样坚持20个星期,其结果表明:

①粘度(最大氧气摄取量)上升了30%;

②安静时的脉搏数减少,心脏机能得到改善;

③体重平均减少13千克;

④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从135毫米减少到了120毫米。

祝你的身体更健康。祝看到这个内容的人们都能早日加入到走步行健身列中来,成为乐观向上,健康坚韧的人。

 篮球滑步技术

 篮球中的滑步技术,是防守移动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笔者从事篮球教学和训练多年,对于滑步的教学,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初学者顺利掌握的小窍门,并在实际教学中多次尝试。把技术动作编成顺口溜,易于学习者灵活掌握。

 技术顺口溜

 两脚开立约肩宽,屈膝前倾臂侧伸。

 目光皮实重心稳,前脚跨出后脚跟。

 左右前后多向滑,技术动作无偏差。

 蹬跨协调动作快,对手无计只能栽。

 滑步是队员防守时的主要移动方法,分侧滑步、前滑步和后滑步三种。向左侧滑步,后脚前掌内侧蹬地,左脚向左跨出落地,同时后脚紧随左脚滑动。移动时,两臂张开,保持屈膝低重心。移动中,身体上向平稳,不要起伏。其它方向的技术要点类似,只是方向相同。

 (1)侧滑步

 动作要领:滑步前,两脚左右开立,膝弯屈,上体稍前倾,手臂向两侧张开。向左滑步时,右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左脚向左跨出一步,落地的同时,右脚迅速随同滑行,然后依次重复上述动作,眼要注视对手;向右滑步时,动作相反。

 (2)前滑步

 动作要领:由前后站立姿势开始,向前滑步时,后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前脚向前跨步,着地后,后脚紧随着向前滑动,保持前后开立姿势。注意屈膝降低重心。

 (3)后滑步

 动作要领:与侧滑步相同,只是向侧后方向移动。

 如何减少走步违例

 在比赛中持球队员常常出现带球走违例行为,中学生更为常见。但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误出现呢本人在中学篮球教学训练中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一般可通过二节课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为防止违反走步违例规则的行为发生,最关键的就是确定中枢脚,队员接球时的合法停步,是确定中枢脚的关键。

 具体的中枢脚确定可依据以下原则

 一、如果队员一脚正触及地面,另一脚后触及地面,原先的那只脚就成为中枢脚;队员可跳起那只脚双脚同时着地,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二、如果双脚离地,并且队员是双脚同时着地,则任何一只脚都可以是中枢脚;两脚分先后着地,则先着地的脚为中枢脚。

 在教学训练中,要先对学生讲清规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规则,懂得中枢脚的确定方法,明确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可以抬起;如果在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的情况下,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哪只脚都不可以抬起。

 依据规则和要求通过下面几种组合方法反复练习

 1、确定中枢脚练习

 先徒手做跳步急停、跨步急停,后练习自抛自接做跳步急停、跨步急停、跨跳步急停“落地后无中枢脚”练习。

 2、原地突破练习

 将队员分成相同的`两组,相距1米面对站立,两人用一个球,练习开始,持球队员先确定自己的中枢脚后做投、传、突等假动作接着做交叉步或同侧步突破的脚步练习,反复做3—5次后将球传给同伴,以次方法反复练习。

 3、半场三攻三守练习

 练习时要积极防守不许进行进攻掩护,主要运用中投和突破结合技术。两节课后,就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练习,在教学比赛中加以巩固,使他们熟练地掌握突破时怎样合法使用中枢脚,减少或避免突破时走步违例。

 拓展:篮球投篮技巧

 1、瞄篮

 在投篮时,我们的眼睛应注视篮圈的后沿部分。许多人比较喜欢瞄篮圈的前缘,这样只能让自己投篮的时候,不得不比瞄篮点投得更远一些。相信大家在看NBA比赛的时候,能够看到技术这些NBA明星无法投进篮,但篮球的降落点都是在篮框的后沿部分。这并不是说瞄准篮框后沿部分就是错的,而是弧线、力度、精确度等等问题。从这些失误中,我们能够看出,瞄准点的确是在篮框的后沿部分。

 2、站位

 在我们投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站位问题。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用右手投篮,那我们的右脚应直接指向篮圈中央。在罚球情况下,我们应把右脚放在罚球线中点,稍前于左脚。当然,不管什么样的站位,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站位舒适。站位是要培养自己的稳定性,而稳定性来源于习惯,习惯来源于站位的舒适程度。

 3、持球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持球的姿势关系自己的命中率。在这里就不详说持球的动作姿势,只需要知道一定是用手指和掌根部位接触球,而不是我们的手掌心。同时,篮球与手之间保持点空隙,这样会让自己感觉到一些柔和,舒适。控制球的力道来源于我们的手指,不要扣的太紧,自然一点。

 4、膝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篮球高手们在投篮的时候,他们的膝都是微屈的。

 5、球出手与出手后手的跟随动作

 在我们出手的时候,要柔和、流畅,不要猛然用力,否则会使球离手太快,这样命中率就下降。在出手的时候,篮球应该是从我们的指端出手,自然而然的离开手指,并不是依靠我们的手掌推、扔等等。

 6、弧线

 在我们投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弧线。优美的抛物线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命中率。倘若投出的篮球弹在篮框上,这就说明投篮太直,弧度不够。在我们罚球时,弧线的最高点应在篮圈上大约1米的地方,投得越远,弧线就相应高一点,这一点大家可以了解下抛物线原理。

 7、球出手后的眼睛注视目光

 当我们投篮时,眼睛不要跟随着飞行的篮球运转,否则影响命中率。

 8、球的旋转

 在我们投篮的时候,篮球的旋转取决于球离篮圈的距离。罚球线左右的球,在到达篮圈前应旋转一周到一周半。如果没有适当的后旋,就会使球碰及篮圈后向外而不落入球网内。

 9、自信心:

 投篮需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练习效果,要相信自己的投篮技术,要相信自己的命中率。带着自信投篮,往往事半功倍。

一、原地模仿起跳练习。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前脚上。动作开始时,摆动腿蹬地,起跳腿积极的由后向前迈步,模仿向下放脚的踏板动作,全脚掌滚动着地,随即缓冲和蹬伸起跳,同时两臂要配合双腿的动作积极摆动。要和身体各部分配合协调,起跳腿蹬伸迅速,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积极,身体重心迅速跟上。

二、在跑道上连续做缓跑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用摆动腿落地。

三、学习起跳后腾空步动作的练习。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腾空步动作。下落时以摆动腿落进沙坑,接着向前跑出。

四、辅助练习

1、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五、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还应注意保持较固定的助跑起动方式,起跳时用力集中、协调。

六、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34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