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引导着人民》。
这一作品表现了法国1830年7月的革命,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由工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画面构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色调丰富热烈。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巜姐妹们的池塘》是由法国画家塞尚(著)。
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他的坚持,最后对19世纪所有常规绘画价值提出了挑战。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
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他认为形状和色彩是不可分离的。用几何的笔触在平面上涂色,逐渐形成画的表面。他主张不要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
扩展资料
他早期的作品充斥着一股被压抑的狂想及情欲。
早期绘画风格受许多人影响,有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鲁本斯的巴洛克装饰艺术、印象派的自然光影变化等因此塞尚身处于卬象派的时空中,也非常认同印象派的特殊地位,但他的作品却与印象派风格截然不同。
塞尚长久追求一种诉诸心灵超越眼前景象的深沉构思,他对于描绘对象的美与丑并不在乎,认为只有内涵与内在情感,才能完整地忠实地呈现于画布上。他曾把人物比例伸长、解体及弯曲,来研究画面中的明暗度、协调性与吸引力,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轮廓线条与透视比例,这就是塞尚坚持的绘画精神。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狮子”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德拉克洛瓦知识广博、黄绿色 作者:格哈德·里希特情感丰富,擅长音乐,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重视色彩的热烈奔放,认为“色彩是绘画的主角”。他明确提出,要用色彩去塑造形体,而不是如古典派那样在画好的“素描”上“填”颜色。他在1824年首次展出的《希阿岛的屠杀》,描绘了土耳其侵略军在希阿岛大肆掠夺和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的暴行,表达了画家本人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德拉克洛瓦创作了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的《沙达纳帕路斯之死》、《猎狮》、《阿拉伯人与马》等都是浪漫主义画派的杰作。
借里科
借里科(1791~1824)。法国画家。1791年9月26日生于里昂,1824年1月26日卒于巴黎。青年时代就喜欢画马。曾和E德拉克洛瓦相识,崇拜P·P·鲁本斯、米开朗琪罗和巴洛克美术。21岁时画的《轻骑兵军官》获金质奖。1819年《梅杜萨之筏》引起轰动,这幅反映由于法国政府的过失而使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触礁沉没的事件,表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该画的出现,引起了各艺术流派的兴趣:新古典主义者研究他的构图和空间处理,浪漫主义者则为画面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和悲剧性力量所震撼,而写实主义者对他的题材的真实性备加称赞。热里科一生留存油画191件,素描180余幅,石版画100幅,雕刻6件。他的艺术风格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预示着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早期印象主义的出现。
约瑟夫·透纳
英国浪漫派代表人物约瑟夫·透纳(1775~1851年)。透纳一生画了大量海洋风景画,他通过对海洋上光与空气效果的研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看他的画,观者的心情往往难以平静。画中的阳光、烟霞、水气、浪雾……好像是由纯粹的光的韵律所组合的。他的《贩奴船》、《商船遇难》、《最后一次归航》等,都表明他的海景画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透纳对光色和空气变化的注重与悉心研究,对后来的印象主义派画家有着明显的影响。
吕德
法国浪漫主义风格的雕塑家吕德(1784~1855)。吕德摈弃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雕塑界流行的形式主义,提倡富于动态和激情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凯旋门上的高浮雕《马赛曲》,重现了1792年法国人民保卫祖国的历史场面。
说到西方油画,人们会想到意大利,因为这里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古典主义油画就诞生在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三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家也出自意大利;说到西方油画,人们会想到法国,因为巴黎有“十九世纪世界艺术之都”之称,继古典主义之后的印象主义油画、抽象主义油画以及其它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油画流派都诞生于法国。
这里同时蕴育并产生了像大卫、德拉克罗瓦、安格尔、库尔贝、维安、莫奈、马奈、德加、西斯蒂、雷诺阿、布格罗、梵高、高更、塞尚、格维德、马蒂斯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一流油画大师。抽象主义油画鼻祖毕加虽是西班牙人,但也是在法国成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
其他什么都不说,仅将这些出自法国的个个如雷灌耳的油画大师的名字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摆放出来,就足以说明法国的油画艺术水平,足以说明法国油画在西方乃至世界油画艺术史上的地位,足以说明法国油画对西方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贡献。
法国是个艺术氛围浓厚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是传统的油画强国,其油画艺术地位在西方国家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入法国后,这里汇聚了来自西方乃至世界各地大量最优秀最具才华最有创造性的画家,创作了众多的在世界油画史上举足轻重堪称经典不胜枚举的油画作品,成为西方乃至世界油画史上重要而璀璨夺目的一章。
法国不仅蕴育产生了很多包括一些开宗立派开创性的油画艺术大师,同时还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优秀油画艺术人才。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油画大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等都曾留洋法国学习油画,并将油画艺术引入中国,使油画艺术在中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沙朗通-圣莫里斯。从儿童时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亲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也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音乐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并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
在诗人波德莱尔的眼里,大画家德拉克罗瓦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任何人可替代其重要性。作为《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作者,波德莱尔厌倦安格尔的“古典”和完美,偏爱德拉克罗瓦的“浪漫”和印象,这是很自然的,对德拉克罗瓦的褒扬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说德拉克罗瓦“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并不过分。在19世纪的法国美术史上,他和安格尔代表了浪漫派和新古典派,与崇尚古典风格的安格尔不同,在德拉克罗瓦看来,绘画时色彩比素描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他一生的美术创作也为浪漫主义做了最好的注释。除了美术作品,其实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也几乎和他的美术作品一样出名。
十多年前,在我还不知道德拉克罗瓦这个名字时,我买下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买这部书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这是一部艺术家的日记(但没读上几页我就被它的真情实感和细腻的描写所打动),再一个引起我兴趣的与艺术无关,而是与画家的身世有关,该书的英译本编者在引言中介绍说,关于德拉克罗瓦的生父还留有秘史,据考证德拉克罗瓦的生身父亲不是别人,而是当时在法国显赫一时的外交家塔列朗,而我当时恰巧刚读了拿破仑和富歇的传记,这两人的传记中都还有另一个主要角色——塔列朗,留在脑海中印象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由三个人来上演革命与帝国的历史的,这三个人就是伟大的拿破仑、阴险狡诈的富歇和长袖善舞莫测高深的塔列朗。
一位大画家居然是塔列朗的私生儿,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据说,在德拉克罗瓦的身上就体现着塔列朗的性格特征,这也解释了何以在德拉克罗瓦身上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是创造性的艺术家,兼具热情的想象力和冷静的判断力,另一方面他又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对于相信塔列朗是德拉克罗瓦生父的人来说,塔列朗对德拉克罗瓦的神秘影响也可从他对画家的关怀中看出端倪,比如说德氏的某些作品尽管被人们指责为不合乎传统和常理,但却仍能在沙龙里展出,而且也能被国家收购,就是由于塔列朗的缘故,更有甚者,国家甚至不顾政府美术部的反对,仍把很重要的任务分配给德拉克罗瓦。譬如在1824年的沙龙上展出了德拉克罗瓦的油画《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虽然毁誉不一,但仍由政府以6000法朗购去(该画现已是德拉克罗瓦的早期杰作)。
不管徳拉克罗瓦的生父是不是塔列朗,读完了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我知道了这位被喻为“浪漫派的灵魂”的伟大画家。不过十多年后,我才见到了能全面反映德拉克罗瓦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的书,这就是《世界名画家全集·德拉克罗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卷书交替翻览,能清晰地认识和欣赏德拉克罗瓦的面貌和作品。
这部《德拉克罗瓦日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德拉克罗瓦早年的日记,1822年他24岁开始写日记时的意图很明确,即为自己一个人写,写下自己的日常交往、爱情生活和在艺术上的探索。但他的日记到1824年突然中断了,1832年他到北非摩洛哥旅行时才又写下了简短的旅途杂记;第二部分是德拉克罗瓦中年以后的日记,1847年1月,德拉克罗瓦又开始写日记,这时他年近五十,已度过了他在艺术上最活跃最多产的年代,与青年时代相比,他的日记显得深沉了许多,他在1847年1月19日的日记中表白他开笔是要为自己的生活感受保留一个记录,以便日后去追想时所得到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对前辈画家和同时代人的艺术作品的见解,他自己艺术创作的构思和计划,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同时他也记载了他丰富的社交生活,因而这部日记也就成了19世纪中叶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一部真实的写照,留下了巴尔扎克、大仲马、乔治·桑、波德莱尔、肖邦、伯辽兹、柯罗、米勒、梅里美,等等同时代的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在日常交往中的真实形象。比如他在1853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日记中用简洁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大仲马的性格剪影:
“好厉害的大仲马(他是从不饶人的)半夜里带着一本空白笔记簿跑来把我喊起来了。我真是蠢死了,把一些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他听;天才知道他要这是干什么!我相当喜欢这家伙,但我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所奋斗的目标也不一样。他所生活的那个圈子我是合不来的,我们要是搞到一起,总会有一个人要发疯的。他把他手稿的前几页留下给我过目,我读起来倒是怪有意思的。”
中年后的德拉克罗瓦活得简单而纯粹,在他的日记里,能看到他穿梭林间或漫步海滨的喜悦,也有他置身庭园的幻梦,还有他对花草植物的爱恋,这些,逐渐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心,并由此升华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倾注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中,他留在在画布上的色彩更多的是他情感的宣泄。他的生活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他的艺术。譬如他写于1853年11月30日的日记:
当我倾听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听莫扎特的作品时,音乐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太平盛世的和平气氛,每每引起我思想上的共鸣。在我有生之年,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是再也不会扰乱艺术作品所给我带来的那种清高的情趣了。我真不明白,一般人那样醉心于官场名利,究竟又有什么意思呢?我所醉心的不是这些,而只是醉心于鲁本斯或者莫扎特。一周之中对我来说所必不可少的,乃是一支抒情歌曲,或者一幅画在我身上所引起的回忆。当别人匆匆去赴情妇的幽会时,我却去做我的工作;工作完毕,或是回到我那孤独的寓所,或者到外边去消磨时光
到了晚年,德拉克罗瓦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对波德莱尔说,他年轻的时候,每晚都要参加一场音乐舞会或者别的消遣,否则他简直无法开始工作,而现在他不仅能无休止地工作,甚至能在并无希望获得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消遣和娱乐对他来说已可有可无了。而写日记成了德拉克罗瓦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日记持续到1863年6月22日,一个多月后的8月13日,他因病与世长辞。他留给世人的是9100多件作品,其中油画850多件,速写册60多本。关于他的艺术创作,塞尚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德拉克罗瓦留下了法国最美的色彩,在我们的天空下,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具有属于色彩的平静、哀婉动人与震撼,我们所画的都来自他的启发。
与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创作相比,他的日记丝毫也不逊色,《德拉克罗瓦日记》一书的引言中讲述的一则轶事可以拿来给他的日记做一个最好的注释:一位法国艺术家说,德拉克罗瓦的画他倒不怎么欣赏,不过他写的回忆录(日记)却很出色,人们会在这方面记住他的。
跟女朋友在一起两年多了,目前也有了结婚的了打算,两人在这座城市中生活,有开心快乐,也有辛酸苦辣,经历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来了,真的很感谢她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也希望我们能一直走下去。 周末闲来无聊就带女朋友出来逛逛,刚好为她购置几件新衣服,毕竟跟我在一起这种小小的需求肯定得满足,刚好自己也出来放放风。
首图必须得是我认为最好看的,今天拍的照片比较多,毕竟自己最爱的人哪哪都好看,精挑细选之后还是这张吧。 光谷步行街,里面有很多风情街,建筑特色也不一样,读书的时候经常来这边逛,工作之后基本没来过,也就是路过的时候会多看一眼,仅此而已。
风情街教堂门口,一来到这里就有一种浓浓的仪式感,附近的建筑也显得特别庄重。
来到这里之后心情也变得庄重了起来,可能是我们有了结婚的打算,而且前方就是一个教堂,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未来。
沉浸在这个浪漫的环境中,细细的品味西方文化。
更重要的还是充当女朋友的专职摄影师,我跟她平时也经常四处游玩,拍一点我们认为好看的景色,留作纪念,所以我跟她也算情投意合吧,能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的人,的确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也会格外的珍惜。
笑起来真好看,毕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挺开心的。
这应该是一个公用电话亭,不过里面已经没有电话了,毕竟已经过了那个时代,记得读初中的时候爸妈会给我一个电话卡,用公用电话给他们打电话。
旁边咖啡店门口有凳子和小桌板,坐一会上楼看看。
楼上有一小节火车轨道,专门让人来拍照的,周围被绿植环绕,很凉爽。
以前只是在网上看到过,自己置身于此时,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她能这么开心,我拍照也不会觉得累了,毕竟老婆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建筑风格完美的展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新颖,别具一格,不过这也正是我们所感受的,恰好有这个场景才能想到现在的我们。
迷人的微笑,我们正在追寻属于自己的浪漫,只要能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一切都是值得的。
走在这里,感受其中的环境,仿佛置身于法国街头,在一起有说有笑,仿佛回到了当初,那时我想的是游戏和篮球,现在的我想的是工作,以及后期结婚的准备,心智逐渐成熟。
楼上还有一个娃娃机,女孩在对娃娃有一种天生的喜爱,由于我的技术有限,连续夹了几次都没成功,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重在参与。
夹完了娃娃我们准备开车在附近看看,毕竟来这边还是挺远的,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下次再出来不知道要等多久。刚好在上个月我们也买下了第一辆车,趁着这次机会让老婆当一次我的专属车模,我还是负责摄影这一块。
我买的是最新款的吉利博瑞,之前就对这款车有过了解,毕竟我的预算有限,又要保证车子的空间、舒适性,想来想去还是自主品牌更适合我。
不得不说博瑞的颜值的确在线,全新的中网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年轻运动的造型,也比较符合我们的审美。
记得当时我挑了几款车给她看,她一眼就相中了博瑞,和我想的一样,一拍即合就定下了这辆博瑞。
车买回来之后她也很满意,并且我俩在一起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开。
白裙配百车,车好人更好。
内饰也是这台车的一大亮点,整个设计、做工、用料完全不输那些合资车,大面积软性包裹,质感很棒,全液晶仪表盘、123英寸大屏,分辨率很高,还有最先进的车机系统,用起来很顺手。 不像有些合资车,坐进去给人的感觉就很别扭,毕竟花了那么多钱,买回来还不满意。
这台车的安全配置以及辅助操控配置很全面,驾驶感受很棒,即便是新手也能轻松驾驭,不会觉得累。而且我买的这台车是18T版本,整个动力输出很平顺,起步、加速都很流畅,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用车需求。
座椅的包裹性以及内部填充都很合适,车内的舒适性很好,座椅放倒后还能躺下休息。
后排也是沙发级别的,太喜欢了。
空间很宽敞,我自己坐进后排都能翘起二郎腿,不过这车很少坐别人,我俩基本上就是正副驾驶换着做。 在附近转一转差不多就要回家了,两个人在一起不管干什么都是开心的,希望博瑞可以继续陪伴着我们,一直都下去,见证我们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