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
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
不喜欢柏拉图意思是不喜欢柏拉图式爱情,即是不喜欢那种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
柏拉图在对话录《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所以说柏拉图式爱情,最开始指的并不是一般的精神恋爱。而应该是同性之爱,且摒弃对性的欲望。
扩展资料
主旨:
1、平等,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
2、完美,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3、自由,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柏拉图式爱情
不是的。
1虽然柏拉图认为爱的最高境界是对善、美的理念的追求,但那是理想状态嘛,低级的爱中存在肉体关系也是正常的。柏拉图也承认,肉体关系对于人的存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想国》中他设想了一套优生制度。
2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男女平等的爱情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问题一: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1)它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这样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
2)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3)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 。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 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 是人性中 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 ,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4)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哲学家的爱情与情感生活一般是不美满幸福,
不少哲学家甚至于是情愿单身。
爱情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是浪漫温馨的温柔,甜蜜快乐的幸福
爱情是不要给它附加太多的东西,
诸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那些东西本不属于爱情的,
而是属于婚姻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
爱若没有物质依托,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是一件虚无缥渺的海蜃盛楼,可望不可及
问题二: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啊!求解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精神恋爱、是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的恋爱方式、就像网恋
问题三: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式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 。所以柏拉图式本身没什么意思,只是那位哲学家的名字。
问题四: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 静静地守侯,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执迷不悟 认为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 这份爱就会缠绵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一直以为在这世上守望的爱情已经绝迹 没想到一向自大的我如今却做着旁人看来傻傻的事在固守着不能被理解的永恒 柏拉图的的永恒……只要爱的人得到幸福 这份爱就会永恒 如果今生我和你不能有交点 那我愿意在旁静静地守侯 固守着这份上天赐予我的柏拉图的永恒生生世世 让它成为FOREVER LOVE 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执迷不悟 认为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 这份爱就会缠绵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一直以为在这世上守望的爱情已经绝迹 没想到一向自大的我如今却做着旁人看来傻傻的事在固守着不能被理解的永恒 柏拉图的的永恒……只要爱的人得到幸福 这份爱就会永恒 如果今生我和你不能有交点 那我愿意在旁静静地守侯 固守着这份上天赐予我的柏拉图的永恒生生世世 让它成为FOREVER LOVE!
问题五:柏拉图爱情是什么意思 传说,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于是,苏格拉底要柏拉图去麦田里走一次,不要回头的走,在途中要摘到 一棵最大最好的麦子,但是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就去了! 过了 半天,柏拉图垂头丧气的空手而归,他告诉老师,看到了一棵看似不错的, 却 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以只好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 时候再摘!到发现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手上是空空的一棵麦子也没有!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侯, 不奢望走 进,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执迷不悔 也就是这种 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侯地平
问题六: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龚排斥 。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问题七:柏拉图的爱情哲学是什么?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年青时他就结识了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公元前399年,20岁的苏格拉底被十分含糊地控告为不信上帝和腐蚀雅典青年而遭受审讯,被判处死刑。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有一个《到底什么是爱情?》的小故事,老师上课也讲过,我一直很喜欢!不过我更喜欢柏拉图式的爱情!下面就来简单谈一下我对柏拉图的哲学爱情观的看法。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你。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十九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煲电话粥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
问题八:苏格拉底跟柏拉图说的什么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
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彬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个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柏拉图又有一次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主枯蒌.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LZ其实最后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期望有童话般的爱情。你和他在一起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一定和你最配。看上一个一定要去认真对待,不要希望下一个会很好,很唬时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什么也没有拣到。大家一定要认真。
柏拉图认为自己是爱情专家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在人类生活当中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这个题材,诗人、作家是最拿手的,他们最愿意对其进行描写和刻画,在无数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已经见证了很多的爱情现象。很多人不知道,哲学家对“爱情”也做过很多研究,比如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等等都很喜欢谈论这个问题。那么哲学家谈爱情和诗人、文学家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对于爱情这个东西,诗人是知其然,但是哲学家可能是知其所以然:人类为什么要有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对于这个问题非常自负,他认为自己是绝对的爱情专家。在他的各种著作里面,他借自己和别人的口来称赞自己,说自己是爱情大师,精通情事,掌握了爱的技艺。甚至说,其他别的都不懂,唯一懂的就是爱情方面的事情,可见他在这方面的自负。
从各种记载来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按照学界的看法,是柏拉图按照自己理论思想营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苏格拉底就是柏拉图本人。在古希腊语里面,“爱情”这个词演化出了一个主动词和一个被动词,我们一般把主动词翻译成“爱人”,被动词翻译成“情人”,顾名思义,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苏格拉底拥有无数的爱情和情人,证明了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成功。我们首先来看看,柏拉图如何在理论上说明这件事情。
“柏拉图式爱情”不等于“精神恋爱”
由于时代久远,古人的许多思想观念经过长久的流传会遭到一些简化或者是扭曲。柏拉图对于爱情的观点也不例外,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或者口号了:柏拉图式爱情就是精神恋爱,就是等于没有肉体关系的爱情。这也不能说完全偏离了柏拉图的本意,但是它太片面了,因为柏拉图费尽了很多的论证、阐释才达到了这个所谓的精神恋爱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究竟意味着什么。
歪曲柏拉图爱情理论的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费西罗在翻译希腊文的“爱情”(Eros)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太谨慎,用了“Amor”和“Caritas”这两个词,但“Caritas”这个词实际上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上帝的无欲无求的敬爱之情,和柏拉图所说的那种充满强烈欲望的爱情是两码事。这就引起了巨大的误会。而且“柏拉图式爱情”这个术语就是费西罗首先提出来的,经过他的阐释和解释,慢慢的人们就认为这是跟肉体没有关系的,一种很清淡、很纯洁的恋爱。这样一简化,我们今人就很难接受。对于人类来说,快乐,尤其是肉体的快乐,包括吃喝、性爱方面,都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只是提一句口号,说我们要精神恋爱,不要什么其他的,那肯定就不容易被大家接受。柏拉图被看成是不谙世事、不懂人间真爱的迂腐之人。这是一个误解,是需要我们来澄清的。
叔本华不接受男同性恋
哲学家也不能接受被歪曲的“柏拉图式爱情”。比如叔本华,虽然对柏拉图的哲学推崇备至,但是谈到爱情的时候,他觉得柏拉图所说的爱情都是神话,甚至是开玩笑,而且柏拉图谈的根本只是男人之间的感情。这就点出来一个人们通常没有注意到的事实,那就是古希腊特别是雅典人津津乐道、非常热衷的爱情,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绝大多数都是指的是同性恋,尤其是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有一个人滔滔不绝地提出了一个很亢奋的观点,他说“男同性恋”和“哲学”、“体育运动”是古希腊文明的三大标志,是区分文明世界和野蛮地区的标志。
柏拉图所讨论的基本上是男同性恋
如果我们只看古希腊的一些诗人或者是哲学家的著作,那么确实会产生这种印象,好像希腊人仅仅热衷于同性恋或者是男同性恋。实际上也不是这样。我之前读过一本德国学者利奇德写的《古希腊风化史》,里面记载了希腊人整个的爱情生活,根据他的记载,希腊人在这两方面是并驾齐驱的;他们对于同性恋很热衷,但是对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一点没有耽搁,等于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但是到了一些正式严肃的著作里面,这些哲学家或者诗人就会把同性恋放到台面上,当做主要的谈论对象,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文学作品里面就宽容了很多,《荷马史诗》里多处谈论男女之间的爱情。同时,女同性恋的鼻祖萨福是一名诗人,她和她的女情人们的据点在蕾丝波岛,今天我们用“蕾丝边”来指代女同性恋,就是以这个地方来命名的。总的说来文学里面的描述比较平衡,但是在哲学里面,同性恋的现象会更多一些。用我刚才说的那本书的作者来说,古希腊的人非常喜爱女人,但是他们更喜欢男同和年轻男子,这些事情都很美。在柏拉图这里也非常明显,他所讨论的爱情基本上是男子之间的感情,就是同性恋。
柏拉图爱情的本质是“匮乏”
病人为什么会爱上医生
柏拉图对于爱情有个一针见血的分析。不管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同性恋,都可以追问:爱情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爱情?对于爱情这个现象,比如一个人A爱上一个人B,柏拉图会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A是出于什么原因爱上B?第二,A爱上B有什么目的,或者说想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三,A爱上B究竟是爱B本身,还是爱某种依附在B身上的东西?针对这些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即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按照他的理解,病人会爱上医生。当然我们暂且只是在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这里所说的爱。因为病人患病了,他有病痛,他要追求健康。而医生又拥有可以让病人恢复健康的医术,所以说病人追求健康,就会追求拥有医术的,或者是代表着健康的医生。其实经过这样的解释,可以知道,对于爱情里面的几个因素,用哲学术语来说,动力因是推动一个人去爱的起因,而目的因就是一个人在活动当中追求的目的,还有就是爱情具体的对象。当A爱上B时,这里面的结构和因素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在柏拉图的各种对话录里面,他首先分析的是动力因。通过刚才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爱什么东西,就是因为缺乏这个东西,即爱是出于一种匮乏。当我们缺乏一种东西,就会去追求它,这在一般的意义上就叫做“爱”。追求的目标会填补匮乏,使之得到满足,因此“匮乏”和“满足”是爱情里面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我们人来说,究竟缺乏什么呢?要了解这一点并不难。从我们爱什么可以倒推出我们缺乏什么,一般人爱美食、爱美酒、爱首饰、爱运动、爱锻炼、爱荣誉、爱美德,一直到爱智慧(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人爱特别多的东西,所以反过来衬托出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度匮乏的东西。就像叔本华所说的,人带着千百种需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是带着千百种缺陷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缺乏这么多东西,他就会爱上它们。
在各种各样的爱里面,有没有一种是无与伦比的呢?和爱宠物,或者说爱读书或者爱骑马这些不同,有一种爱是最高的,即人对人的爱。古希腊只把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称之为“Eros”意义上的“爱”,而对于其他事物的爱,比如对于酒或者别的东西的爱,都是用“友爱”(Philia)这样一个词。这个区分也暗示人最缺乏的就是人,人的爱情肯定就是追求一个人,然后寻求满足,这是柏拉图的一个基本观点。
德国浪漫派误解了“匮乏”的意思
爱的这种匮乏性,经过德国浪漫派的渲染,已经深入人心了。我要指出的是德国浪漫派的一些诗人,他们认为自己继承了柏拉图对于爱的理解,坚持说爱是一种匮乏,是一种追求。但是浪漫派把柏拉图的爱解释为一种永远追求不到目标的徒劳之举:你爱的对象是你追求不到的,只有这样你才会爱他。否则的话,你拥有他了就不缺他了,就停止了爱。所以他们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追求不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浪漫派认为这个观点起源于柏拉图,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柏拉图认为爱的东西其实是能够追求到的,但是我们不能持久地拥有追求到的东西,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他,所以还要重新追求。就此而言,也不能叫做拥有。这种不能持久拥有和完全得不到的不能拥有,差别是很大的。真正爱情的匮乏不在于你根本得不到,而在于你就算得到了,也没法持久的拥有它,这是爱情常新、永恒,人们永远追求爱情的一个原因。
《会饮篇》中的神话:得之我命,失之我幸
人追求人是为了寻求满足,但是爱一个人,那个人在什么意义上满足另外一个人,这就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了,或者说一个人为什么能够让另一个人得到满足?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借助于阿里斯托芬来讲的一个神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原本的人有三种:全男人、全女人和阴阳人。全人的一切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的双倍,是一个圆球的样子,他有两个头,四只手,四只脚,两套生殖器官,全部都是双倍的。
顾名思义,所谓全男、全女和阴阳人,就是依靠两套生殖器官的分布情况来决定的。原来的人力量非常强大,他们甚至想要推翻诸神的统治,所以宙斯就让阿波罗把人劈成两半,把手和脚拉过来,伤口扯紧缝起来,我们的肚脐眼就是扎口的地方。脑袋或脸本来是朝向伤口的背面,阿波罗让它转过来,让人看着自己的肚脐眼,看着这个悲伤的纪念标志。人被分成两半之后,他会找自己的另一半,找到之后就会久久地拥抱在一起,纠缠在一起,死都不松手,然后就真正死了。他们甚至希望万能的匠神赫淮斯托斯把他们再融合在一起,但这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只能久久地抱在一起。在一起就是他们的愿望。后来宙斯发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以及以前工作的纰漏,他就把人的生殖器官也扭过来,这样人在拥抱的时候就可以交合,有新的人生出来。半男人和半女人之间的结合,可以繁衍后代。至于以前的全男和全女分开的,他们就相应地只喜欢同性,他们在一起拥抱虽然不能生育后代,但是至少也可以抚慰一下,平息一下他们的内心。
阿里斯托芬说爱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天性,什么是爱,就是要追求另一半,恢复人的天性,或者说治愈人的原罪一般的一个创伤。人一生下来就是带着爱的,会去追求另一半,这就是爱情的目的。这是爱神厄若斯在指引着我们做这些事情,或者帮助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对象,在所有的神里面我们要最崇拜他,他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个神话非常有名,甚至在不同的人眼里面有着不同的感觉,有些人在里面发现一种非常浪漫、非常忧伤的情怀:为了治愈人本性的创痛,人们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原本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而绝大部分人是找不到的,只能找一个替代品,因为这一半并不是由原来那个完整的人劈开。要找到真正的另一半,非常不容易。这些说法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爱情观:得之我命,失之我幸。
柏拉图认为肉体结合非常神圣
爱情不能降低为肉体快乐
阿里斯托芬对爱情神话的描述里,他并没有强调肉体快乐,只是说人在一起就行了,抱在一起就行了,其他的都是不重要的,肉体的快乐甚至都没有谈到。在柏拉图的各种著作中,他非常反对把爱情降低为寻求肉体快乐。那种追求肉体快乐的爱情,其中的一方,尤其是主动方,会尽量让被动的这一方受其摆布控制,让对方尽量在理智上和身体上各方面都处于非常虚弱、任由他控制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肉体快乐。如果对方比较独立,或者比较好强,或者比较自律,你想再从他的身上获取肉体快乐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一切以肉体快乐为指挥的这样一种爱情,是一种低级的爱情。柏拉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这是“狼对羊的爱”,就是你爱这个东西,只为了享受它。《会饮篇》在前面的一些发言者,虽然言辞都很空洞,但是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即爱情分成两类,或者是爱神有两个,一个是天上的爱神,一个是地上的爱神。天上的爱神引导人爱灵魂或者爱美德,地上的爱神指引人们贪图享乐,是应该遭到谴责的。
爱神也是不完满的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这并不是柏拉图爱情观的终极代表。柏拉图借苏格拉底提出了另外一种爱情,影响一点都不亚于前面那个神话的另外一种爱情观。他指出之前的发言者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各种最美好、最强大、最美丽等修饰全部都送到厄若斯头上,甚至认为他比宙斯都厉害,连宙斯都受他统治。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情,如果厄若斯是爱美的,爱善的,这说明他缺这个东西,肯定是缺美或者是缺善,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他才会去爱他们,所以他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善的,他是有缺陷的。甚至他可能连神都算不上,因为神是完满自足的,神不会爱任何东西;但是反过来,也不是说厄若斯就像我们人一样;他介于神和人之间,是希腊神话里所说的精灵。
苏格拉底也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就是美神阿弗洛蒂特诞生那一天,很多神都来庆贺,喝得酩酊烂醉。其中有一个富神喝醉了,于是来了一个穷神,她垂涎富神的美色,在富神不知道的情况下和他交配,结果怀上了孩子,就是厄若斯。厄若斯生下来,同时具有父亲和母亲的两种特质:他的父亲是无所不能的,代表着完满自足,而他的母亲是穷神,代表着一无所有,永远在追求,得不到。所以厄若斯变换着这样的角色,他像他父亲一样,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外一方面,他又像他母亲一样,马上把这些东西丢了,两手空空。总之,他缺乏了之后就去追求,然后拥有,然后失去,再追求,再拥有,再失去,处于一个循环的模式。
肉体的结合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循环模式似乎更符合我们现在的爱情观,或者符合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真正拥有什么东西,包括那些最爱的,其实都是处在一个追求的过程中,在失去之后再去拥有,而不是说追求到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等等。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提出的爱情比阿里斯托芬提出的爱情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阿里斯托芬说爱情意味着只要在一起就行了,苏格拉底说我们在一起之后做什么呢?他的答案是:在一起是为了寻求一种永恒,达到一种永恒。
柏拉图从肉体的永恒和灵魂的永恒来解释“永恒”。爱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持久生存,这是通过肉体关系才可以实现的。柏拉图花了不少篇幅来表扬这种男女之间的爱情,说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肉体的联合,因为只有这样,人才可以不断地繁衍下去。如果没有爱情,男人和女人是不会在一起的。所以恰恰因为爱情才使他们在一起,使他们结合,然后繁衍出子子孙孙的后代。这样即使他们这些个体死了,另外的个体也能够生出来。爱情有一个很崇高的目的:追求永恒,保持人类持久的繁衍。男女之间的爱情,肉体的爱情是必须的,这也是一个神圣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说,柏拉图还是很开明的。但是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他还是老调重弹,认为这还不是最高的爱情,因为爱情还应该达到灵魂的永恒。
柏拉图其实思想比较复杂,按照他的爱情观,男女之间的结合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也是出于一种相互吸引的爱情。但是另一方面,他甚至也认为没有爱情的男女应该结合,他把这个当成一个任务,当成一个法律规定。在很多方面,他有这种优生学的思想,就是最优秀的男人应该与最优秀的女人尽可能多地交配,这样才能够生出最优秀的品种。比如通过抽签,十个身体最强壮的、理智最发达的男人和十个同样如此优秀的女人抽签,随机进行交配,而那些差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柏拉图对婚姻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讲究,他认为一男一女要结婚的话,应该在有公信力的公证人的监护之下赤身裸体地见面,大家看了之后相互满意了才结婚。柏拉图说这没有什么,用美德去做衣服就行了,只要心中没有杂念。柏拉图既强调爱情的自由,也讲到制度上的约束,总之是为了保证婚姻,要保证人类的繁衍,这对人类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爱情是循序上升的过程
柏拉图式爱情的重点,是一个循序上升的过程。精神恋爱不可能凭空出现,真正的爱情,就和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从个别到普遍,从有形象到无形象的金字塔形上升过程。人最初的爱情肯定是爱一个可见的,可以触摸的,有形的、具体的物体。所以一个真正有爱情的人,他会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或者形体,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一个事情。但是他会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爱所有的美丽肉体。只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是一件愚蠢的、不明智的、不合理的事情,应该去爱所有美丽的肉体。这听起来好像是在为花心和滥情做哲学辩护,但真正的爱就是这样,不会停留在对于一个人的爱,而是会上升到对所有美丽的人的热爱。
到了这个阶段之后肯定会有一个飞跃,因为灵魂比肉体是更美丽的。只要不会沉迷于肉体的快乐,肉体的爱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灵魂比肉体更美,于是爱这个美丽的灵魂。所谓美丽的灵魂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各种美德和丰富知识的灵魂。最后就连灵魂都不爱了,只爱美本身。爱是一个层层上升的过程,从单个肉体到所有肉体,从单个灵魂到所有灵魂,一直到美本身,到最后什么都不爱。
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可以并存
其实在学术界里面,“精神恋爱”是对于柏拉图式爱情最大的批评。批评者常说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是一个都不爱,真正的柏拉图的爱情是不爱任何人的,因为他只会爱那个美本身。这种批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按照柏拉图的爱情理想,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是神了,因为神不爱任何的东西。但是这只是一个最高阶段,柏拉图绝对不把精神恋爱和肉体关系彻底割裂开来。肉体对于维系人类繁衍生存十分重要,柏拉图把肉体提到了一个更高而且他强调这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他不会强迫着你禁欲,或怎样怎样,一切都应当是自然而然的。
还是在《会饮篇》里面,有一个美男子阿尔基比亚德最后发言,别人都赞美爱神,他却赞美苏格拉底。阿尔基比亚德很爱苏格拉底,但是苏格拉底的样子其实非常丑陋,按照记载他是朝天鼻,金鱼眼,大腹便便,臃肿不堪,衣衫不整,光着脚。他的肉体根本就不美,为什么阿尔基比亚德对他一见倾心爱上他?阿尔基比亚德被苏格拉底的言谈、美德和智慧所折服,对苏格拉底爱得死去活来,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之爱。但是阿尔基比亚德也没有放弃肉体上的追求,他经常找机会要和苏格拉底单独相处,经常和他抱在一起摔跤。但是苏格拉底摔跤归摔跤,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如此,阿尔基比亚德还是想方设法地要和他单独相处。有一次他找机会和苏格拉底谈话到深夜,然后就说在一起睡吧。在关了灯以后他就脱光了衣服,钻到苏格拉底的被窝里面,紧紧地抱住苏格拉底,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生。阿尔基比亚德向在座的人们哭诉,说你看我这么一个美男子,无数的追求者,赤裸地抱着苏格拉底睡一觉,就像抱着父亲或者兄长一样。
苏格拉底回答他说,在你的肉体还没有消磨你的锋芒之前,精神层面还没有打开,离精神恋爱的层面还很远。实际上苏格拉底是爱阿尔基比亚德的,后来阿尔基比亚德年纪大了,人老珠黄,他的情人都纷纷抛弃他,苏格拉底找到他,说你现在知道谁最爱你了吧。
确实,苏格拉底的境界太高,很少有人可以达到。但是不排除稍微低一点的精神恋爱可以容纳肉体关系。柏拉图在《斐德罗》中也承认了这一点。还没有达到最高阶段,处于较低阶段的精神恋爱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求得肉体上的快乐,作为一个小小的犒劳。但是精神恋爱者的主业还是要一起钻研学问。他们应当做的,就是没日没夜地聊天。聊天的内容是哲学,哲学是最主要的精神恋爱。
不要粗暴对待柏拉图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很丰富的。我们把柏拉图的爱情简化为精神恋爱,这是一个粗暴地扭曲,或者说仅仅把顶端截取下来。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可以说一座冰山,而精神恋爱只是这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如果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拿来考察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也许就是符合道理的,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得到验证。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柏拉图文师傅:“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你到附近的麦田去,顺着地垄往前走,把你看到的、最大的麦穗摘下,拿回来,我就把答案告诉你。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你只能在前进的途中摘麦穗,不能后退摘取。”
柏拉图听后就到麦田去,过了一阵子,他空着收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没有麦穗?”
柏拉图沮丧的说“麦田里都是麦穗,为了摘下最大的,我只有一直往前走,边走边看,结果走到尽头一个也没有摘下。”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爱情。爱情是一山望过一山高的游戏,最大的麦穗很有可能在最后出现,这就是爱情心理。”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曾三次去意大利南边的西西里岛一带进行活动,企图影响叙拉古城邦的僭主狄俄尼悉俄斯父子,实现其理想的贵族奴隶主政治。失败后回到雅典,约于公园前387年创办学园。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道德、政治和教育理论。竭力为贵族奴隶主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辩护;并提出“哲学王”的理想,把“哲学王”看作天生的统治者、立法者,公开宣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不灭论。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认识论上,认为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其对象,然而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的源泉;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宣称辨证法的一个意义就是人们回忆理念的过程。辨证法“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想”,逐步上升到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这也就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终的目的;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一切存在之所本,正如太阳是光明和生命所自出。但宇宙的原动力是所谓“巨匠”。“巨匠”将理念加之于原始的混沌或物质而构成有秩序的宇宙。在美学上,认为既然个别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又“模仿”个别事物,因此是“摹本的摹本”;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不能为艺术所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列宁把唯心主义发展路线成为“柏拉图路线”,并揭露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
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水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19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煲电话粥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们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 E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是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 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