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诗

陆游的爱国诗,第1张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你好,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对报国理想和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这也是诗人继承屈原、李白诗歌风格的显著成就,因而他当时就有“小太白”之称。丰富而瑰丽的想象,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因素。陆游爱国忧民,一心抗金杀敌,但理想和抱负不得实现、才能无法施展,于是诗人就凭借想象、联想来表示内心强烈愿望,借助幻境、梦境来喷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如:在《江楼吹笛饮酒》中,诗人觉得自己披织女裁的衣裘,升上天空,和北斗星一块饮酒,并“却驾白凤骖班虬,下与麻姑戏玄洲”,想象美丽及了。在《戈阳道中遇大雪》中,他看到“大雪塞空迷远近”,就想到北伐的队伍“壮哉组练从天来”,境界壮阔极了。有时,陆游还在诗中借助狂放豪肆的行为来宣泄难以抑制的愤慨,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说,“谁知酒得尚能狂,脱帽向人始大叫”,原因何在?因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大胆而奇特的夸张,是构成陆游诗浪漫主义色彩的又一个因素。如:他写自己极大的勇气是“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他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是“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他写自己能够抗金打仗,是“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戈阳道中遇大雪》);他写自己对死的态度,是死则报国,“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前有尊酒行》)。

陆游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能够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他表现时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题的抒情艺术。

第二,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的艺术风格。陆游爱国诗的风格多姿,他能博采众善、兼其所长,善于从各家各派中汲取营养。屈原的忧国忧民精神,杜甫的现实主义态度,白居易的人民性,李白的挥洒豪放,陶渊明的高洁朴素,岑参的雄浑壮丽,以及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革新精神,都给了他良好的影响;加上他个人高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而使他的诗表现出了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而有之的艺术风格。他的爱国诗篇,往往体现出雄浑悲壮的风格,具有气势宏大、瑰丽雄奇、热情奔放、才气豪健的阳刚美。他的咏物写景一类诗,则往往体现出清新婉丽的风格,具有清丽明媚、婉转新奇的阴柔美。

第三,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的语言。陆游爱国诗的语言简练生动,如;《夜读兵书》中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短短四句,把他老当益壮,愿立即投笔从戎,上马杀敌的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跃然纸上。说陆诗语言明白平易,是因为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明白如话的境界。他老出家门,大量汲取人民群众的口语、方言、俗语,写入自己的诗,并用诠解说。说陆游爱国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是因为他放对刻意雕琢,反对追求奇险。他说:“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险尤伤气骨多”。他以诗句对仗著称,他的对仗常常能够作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显得十分自然,十分流畅。如:“一身抱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悲愤的情绪从清丽流转的字句中传出,情致深婉。

总之,陆游无愧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超一流的诗人。他的爱国诗篇,特色是鲜明的,艺术成就是突出的。

《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屈原写的爱国诗句有: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国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国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国殇》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国殇》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国殇》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国殇》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九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离骚》简介: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九歌》简介: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掩住哭泣的脸长长的叹息,哀愁人民生活太艰苦了。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楚辞·渔父》

译文: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说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清现在的局势。

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战国屈原《楚辞·国殇》

译文:身体虽然死亡,精神则永远不灭,你刚强的魂魄依然是鬼群中的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76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