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除了创作好的作品之外,在社交网络里好好地经营自己也是必备技能之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输出优质作品的同时也成为了该领域的KOL,树立起了品牌意识,甚至建立了社群文化,真正地利用了互联网推广思维经营自己。我们一起来看看INS上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和博主~
艾曼纽·沃克(Emmanuelle Walker)
佳士得评选出了100位“2017年度Instagram上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家排行”,这些艺术家被佳士得称为“艺术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芭莎艺术挑出最值得关注的10位,为大家提供一份“如何在Instagram上逛艺术展的最实用指南”。
Martin Parr,@martinparrstudio马丁·帕尔(Martin Parr)生于1952年,是英国纪实摄影大师,同时也是玛格南摄影社成员。原本从事专业摄影的他以黑白摄影为主,1984年受美国“新彩色摄影”运动影响后,转为彩色手法并将之带入到纪实摄影当中。
不同于通常摄影作品的色彩呈现,马丁·帕尔的摄影作品色彩浓烈却又略带媚俗,更贴近纪实摄影的原味。
马丁·帕尔曾说:“在以前,纪实摄影的主流定义是揭示真相、观看事物的内在。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却是,所谓的‘纪实’其实始终只是一种主观的东西。真相如何,与怎样来框取真相并不是一个事。”
马丁·帕尔的摄影看似简单随意而诙谐轻松,但不肤浅;相反,观众透过画面看见他所谓主观的纪实和他自身的独特看法,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色彩饱满式纪实摄影。
Banksy,@Banksy对于班克斯(Banksy)这个名字,有人说它是画家的姓氏,也有人说这只是他的化名。它是由一位出生于布里斯托尔的不知名街头艺术家经营的Instagram账户,上面发布的内容与他的艺术一样不可预知。“班克斯”是伦敦最有名的涂鸦艺术家,除街头外,作品还常在英国各地的美术馆展出。
由于涂鸦活动的非法性,早年“班克斯”不仅被英国媒体称为“恐怖主义艺术”,并且他的艺术活动还常常受到警察的打击和追踪。所以这些经历造成他几乎不对自己的作品发表看法并很少接受采访,也没什么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他的真实身份从来没有被正式公开过。
最近,他成为了一家怪诞主题公园和一家令人毛骨悚然的酒店的老板。不知道下一次他又会创造出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项目,但他的所有项目都有一个共性——社会政治的思想内核。“班克斯”这个账号也是此次推荐中粉丝数量最多的账号。
Sang Woo Kim,@sangwo0
模特出身的金相宇(Sang Woo Kim)曾被称为韩国“最丑”的男模,整个互联网对其都是满满的嘲讽。但这位貌不惊人的模特在Instagram上却是一位极具天分的艺术家,作品灵感大部分来源于他脑中闪过的一段故事或一个感觉,作品内容展示了他作为模特的经历和对生活的见解。
作为模特,他成绩斐然,21岁就已经走过Burberry、Dolce&Gabbana 、DIESEL、DKNY等知名品牌的大秀。作为艺术家,他也备受关注。幼年时候父母对其培养和熏陶,让他有足够的基础在平日里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谈到模特工作与艺术创作的平衡,金相宇很坚定地表示,“模特只是当下的一个结果,但是成为艺术家才是我人生的首要事情,并将一直是最重要的。”
Petra Collins,@petrafcollins
佩特拉·柯林斯(Petra Collins)是一名常驻纽约的加拿大摄影师。由于年少时的经历——童年时一半时间在加拿大,一半时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因而她的作品梦幻感强烈,弥漫着一种出尘脱俗的70年代复古气息。当然,这与她的个人气质也息息相关。
佩特拉·柯林斯曾说:她骨子里是一个钟爱酷和浪漫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她创作的很多时尚大片,外媒评价大多是“sexy and cool”(性感又酷酷的)。很多美国流行歌手和明星都曾是她的模特,所以她的账号也可以算得上是流行趋势的风向标了。
佩特拉·柯林斯是新生代里公认的“沃霍尔式”的艺术家——身兼摄影师、模特、策展人三个身份。2017年春,她与GUCCI创意总监亚历山德罗·米歇尔(Alessandro Michele)一拍即合,开始掌镜为GUCCI拍摄时尚大片。
George Byrne,@george_byrne色彩视觉摄影师乔治·伯恩(George Byrne)是一位在悉尼出生、现居洛杉矶的摄影师。身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大粉丝之一,乔治·伯恩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也巧妙运用了色彩对比、几何线条、对称构图等手法。
他常年游走于洛杉矶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市另一面的美丽。自2013年起,他就开始使用Instagram并作为他视觉作品的发布平台。点开他的主页,浪漫的马卡龙色充满了页面——满满的都是少女心。
乔治经常在Instagram上说他很爱洛杉矶:多面又丰富、浪漫又冷酷、极度富裕又有很多贫穷,这样的极端性给他带来了很多艺术灵感。
José Parlá,@joseparla何赛·帕拉(José Parlá)是一名古巴籍艺术家,但他出生在美国迈阿密。他从10岁开始学习绘画,15岁时就得到了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的奖学金。最开始时,他用“Ease”作为艺名在街头创作,后来因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他名气越来越大。
他的作品由散乱的彩色线条构成,随着背景色彩的不同带给观赏者别样的感受,例如蓝色的海洋、棕**的沙漠,超现实风景展示了其眼中独特的奇异世界景象。
2016年,何赛·帕拉曾受邀加盟劳斯莱斯汽车艺术项目(Rolls-Royce Art Programme),他的作品《根》作为艺术项目的一部分在美国国家青年艺术基金会(National YoungArts Foundation)的标志性建筑“珠宝盒”(Jewel Box)内展出。
摄影可分为几种,其中包括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内容,欢迎大家参阅。
人文摄影的介绍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 文化 现象。人文还应该有文明的成分,总说某某地方人文环境比较好,其实指的是某地方某方面比较文明。人文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是整个社会现象的总和。所以人文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人文就是以人为本位,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人,关怀的是人,尊重的也是人。
人文摄影大概应是研究性的,陈述某种或某些价值的,须摄影者长期体验和思考而积累成专题,在这里摄影才还其手段和工具的本质。观看这些照片的人开始是不会注意它的影调、质感等形式要素的,而是一下子就被其内容吸引。而这正是这些照片技艺高超所在,是纯属运用技艺不为其所累的表现,是摄影的最高境界。至于现在很多人热衷的器材拜物教,润与不润、透与不透……不在同一个范畴谈论。
何为人文摄影用你的相机留下的历史!即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现在的人文摄影有很多人是在猎其中创作。尽管摄影被人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一种清醒的、确切的认识和有意识的理解活动;一是作为一种前理智的、直觉的相遇方式。但我认为在猎奇中获得的作品并不属于前理智的、直觉的相遇方式。
我认为在人文摄影的拍摄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清醒的、确切的认识和有意识的理解活动即融入到被拍摄群体中去,和这个群体共同生活,体会、感受、理解不同群体的生活习性及思考你要拍摄的主题、内容。也就是布莱松说的“在那之前和之后都要思考”。而前理智的、直觉的相遇方式即凭直觉、凭本能去拍摄,而不做过多的思考,让按动快门成为下意识的动作,就是“绝对不要在拍摄时思考”。麦诺尔·怀特说:“摄影家创作室的精神状态是一片空白……在寻找画面时……摄影家将自己投入到触入眼帘的人和事物中去,将子等同于一切事物,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它。”思考被认为会蒙蔽摄影人透明的意识,而且会侵犯被拍摄对象的自主意识。
现在大部分人文摄影作品拍的无外乎是被摄对象的悲伤、痛苦、喜悦等几种状态,但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影像到底有多少是那些被摄者真实的、平实的生活状态就真的是他(她)们的喜、怒、哀、乐吗“摄影”我认为是种“主观艺术”,难道当你举起相机准备拍的时候你会拥有被拍方全部感受和全部人生经历因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成为发生的某一事物的旁观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 经验 ,这种经验是由那些被称为新闻记者的专业性职业旅行家提供的,已累积了超过一个半世纪。”
诚然照片是客观的,具有可信性的,它“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所说的未经加工的声明”。但正是这种认识成全了猎奇,让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形成了新闻记者式的拍摄方式。这种客观性还让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忽略了照片的非客观性和欺骗性——照片既是对某一状态的客观记录,亦是对这一状态的扩大和夸张。即放大了痛苦,夸张了欢乐……使观看者看到的已不再是原本的真实的痛苦和欢乐,而是被放大了、被夸张了且还掺杂着拍摄者主观意识的。众所周知,摄影是瞬间艺术,因此选择什么瞬间或抓住什么瞬间给观看者看,完全取决于摄影人,而这个瞬间是表象的瞬间还是深层的、真实的、平实的瞬间是摄影人应该思考的。
总是有人抱怨说拍摄有新意、能感动观看者的作品越来越难,说可拍的都被别人拍遍了。但真是这样吗
现代人已经远离了“森林”,远离了自然,我们已经更习惯作过客,用一种置身于被摄群体之外的眼光去拍摄,去拍摄那些我们认为新奇的瞬间。但我认为就“如现代人奢好没有实体的货币和信息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实质上的‘生’,还正享受着虚假的繁荣一样。”我们总想用少见的、怪诞的、夸张的画面去刺激观看者,去感染他们、吸引他们。然而,“我们与‘生’之间的裂缝处,渗出了‘空虚’。这个‘空虚’,不正成为现代人做出各种令人难于置信、奇怪无聊之事的温床吗”
做人文摄影的,首先应该是个人文关怀者,面对人和他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生存方式有自己的见解并能用摄影手段阐述这一见解。但最后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决不应该是“高等人”看“低等人”的视角。
既然是人文的东西,我觉得主体无外乎一个“人”和“文”字,人是社会的人,更是历史的人,所以我觉得人文摄影可能更关注的是一种历史和当今文化融合,拍摄者往往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需要拍摄者在了解和体会被拍对象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或者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
纪实摄影的介绍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Roy stryher)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纪实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就摄影而言,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纪实"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导",纪实照片的功能不止于传达信息,他还教导观众从他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某个层面。
1940年,美国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Dor other lange,1895-1965年)为英文"纪实摄影"概念确定了理论意涵。观点:纪实摄影反映当下,为将来作影像实证。纪实摄影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记录人的活动;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习俗等;揭示影响人类行为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广泛的业余摄影 爱好 者参与。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 e Am Rlein)在《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无论是好是坏。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纪实摄影》封面中文"纪实摄影"概念的创始人是王惠敏。1984年,该词初见于《国际摄影》,是当时的编辑王惠敏临时想出来为国外某一种摄影样式起名的。在流行拿来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对应为英文"Document 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国内作为一个有特指而没有确切定义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开来。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纪实摄影的价值
一、纪实摄影的出现是摄影本身的一次解放,更是意味着摄影走出绘画的惟一出路。纪实摄影以反映社会人为本质,摒弃那种唯美及人工的倾向,创出了新的美学领域:在纪实摄影活动中,艺术被淡化了,美学意义却更强了。因为纪实作品并不是什么美的原则,丑的原则或是均衡,对称等所能阐释的,纪实摄影的一切都是统摄在人的这面旗帜下,关于人的一切就是纪实作品的一切,人性的涵义也正是美学意义最重要的部分。
二、纪实摄影冲出了绘画的美学上的樊笼,挣脱了绘画本身的专制解放了自己,而且在前后一大批“新视觉”的实验者们的努力下建立了一整套有关摄影本身的美学主张,并以自己独有的摄影性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觉领域。
人体摄影是摄影的一种类别,摄影的含义是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下面是关于人体摄影的一些知识,欢迎了解。
摄影分类
人体摄影的大致分类:
1、古典唯美的人体摄影
2、局部特写的人体摄影
3、抽象与变形的人体摄影
4、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
5、自我镜面的人体自拍等。
古典唯美
古典唯美的人体摄影
由于人体摄影从一开始就和古典绘画产生了枝枝蔓蔓的纠葛,所以古典氛围笼罩下的人体摄影成为最早的时尚。同时,在现代乃至当代的人体摄影中,古典氛围作为一种怀旧的情绪,依旧弥漫在诸多大师的镜头底下。甚至古典在某种意义上并非意味着复辟,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时尚--时尚向来就是风水轮流转的,多少年以后总会来一次轮回。
从总体的技术手段上看,19世纪末期的画意派摄影家主要通过柔光等技巧,使裸体成为合适的拍摄题材。一些摄影家还采用一些如今已经失传的古典印相工艺,借助其典雅精致的画面效果,产生古典浪漫的风格特征,直逼绘画中的裸体效果。而一些经过印象派加工的裸体画面,也逐渐成为国际沙龙中画意摄影的代表作。大量的摄影家,包括韦斯顿和斯泰肯,在拥抱现代人体摄影之前,就是通过一种古典的、画意的氛围和朦胧的方式完成人体摄影的。
当摄影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画意方式的人体摄影渐渐退到了后台,现代人体摄影的表现方式如潮而至,但是也并不妨碍画意方式的"死灰复燃"。这些摄影家力图回应早期画意式人体摄影的辉煌,进行了许多的努力。尽管他们的作品无法再一次成为人体摄影中的主流,但还是让我们想到的是,摄影中的古典、唯美的人体永远是一种可以复兴的主题。比如当代中国摄影家张旭龙的"汤加丽人体摄影系列",就是比较成功的拍摄实践之一。
局部特写
局部特写的人体摄影
当人体摄影从古典的意境中走出来的时候,摄影家突然发现,人体的思考不一定要借助完美的整体来表现。局部的片段特写,也可以使人体摄影走向理想的彼岸。后来,在人体实践中有着重要贡献的著名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就人体的感受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对局部的片断构成形态尤为感兴趣,从中可以找到闪光点。我对整个人体不感兴趣;我需要提炼的形态。"
作为一种审美的实践,拍摄人体的局部片段,始于20世纪。在19世纪的人体构成中,占优势的都是学院派的完整的人体实验,从而作为画家和雕塑家的素材。在19世纪,摄影家们无法想象我们在今天所认同的人体片段。首先,所有维多利亚式的人体摄影都是和高艺术的以及纯净的科学相关,人体的片段明确地被认为是"下流"的,属于一种偷窥,为批评界所否定。此外,很难想象摄影家会选择片段的视觉作为任何审美的可能,他们完全为整个人体的审美作品所吸引。
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许多摄影家开始聚焦于人体的局部片段。一些摄影家开始表现人体的局部躯干,仅仅将人体的头部或者说是目光排除在画面之外,从而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这样的做法正好将19世纪的审美趣味来了一个颠倒,那时候的头部是趣味的中心所在,是身体的统治部分,是心灵和精神的所在。也许正是作为一种激进的逆反心态,现代摄影家在一开始首先将头部驱赶出了构图之中。
在后来的人体局部表现中,大致可以形成三种分类。一种是写实主义的片断,身体的部分是作为非常逼真的对象出现的,强调的是对象的清晰度和写实性。第二就是形式主义的局部片段,所强调的是线条、形状、体积、抽象,使身体成为一种几何学的构成材料。第三种为变形或者是模糊的局部片段,通过局部变形产生一种错觉,使人体构成似是而非的变幻莫测的视觉诱惑。
抽象与变形
抽象与变形的人体摄影
其实局部特写在某些情况下,也已经具备了抽象的可能。但是在这里所论述的抽象与变形,则不是局限于局部特写的概念,同时在处理手法上和形式感的表现上,显得更为多样化和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安德烈·柯蒂兹拍摄于1933年的幽默风趣的人体变形系列,就是一个整体变形的典型例子。他在一个特殊的房间里使用一面扭曲的镜子,伸展、压缩和克隆了女性的人体。他的变形决然不是怪诞的或者是残酷的,也不是嘲笑或攻击女性人体的造型,而是一种愉快的变形。
身体可以成为摄影中大量变形和重置的理想题材。关键就在于形成一种象征或符号,比如史蒂夫·佐特穆勒将具有快感的生命体和无生命体融合后,构成了新的"容器",观众在美丽的光影之间看到了不稳定的世界;雷·K 梅泽克寻找更为抽象的思考方式,通过高反差的对比,使观众必须经过仔细审视之后,才能发现画面中的人类的形态。
观念形态
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
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将当代摄影中许多样式的人体摄影包容其中。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一类表现方式,主要强调其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与主流色彩不相兼容的观念形态,人体在这里常常因为支离破碎而令人困惑。
20世纪初前卫艺术的出现,对人体摄影的观念化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超现实主义对身体的重新组合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身体的碎片和动物、客观的实体以及机器重新组合后,所带来的精神刺激是不言而喻的。
捷克艺术家卡雷尔·泰格在钢铁支架中捕获了非人性的人体。在波兰,卡兹梅尔兹·波萨德基使用蒙太奇和拼贴画意提醒人们对机器的过度崇拜,以强调身体本身惊人的活动方式。超现实主义的幻觉以及性意识困扰,使德国摄影家汉斯·贝尔莫给我们带来的是令人挥之不去的噩梦。通过一个个关节活动的石膏玩偶,贝尔莫在人体中注入了最为强烈的性意识的困扰和恐惧。美国艺术家安德烈·雷兹则精通于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行为法则,在作品中组合气球般膨胀的人体,通过贝壳和其他的构成样式,并且在活泼的影像上加上了刮涂的线条,使人体有了奇特的荒诞意义。日本摄影家高田深深受到超现实主义和战争期间实验摄影的影响,采用了多重曝光和 其他手工 处理的暗房技巧,使女性的人体成为自然风光的一部分,形成梦幻的特性。
此外,随着后现代艺术观念的介入,以否定的观念形态对人体进行新的解构,也是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的趋向之一。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世俗化,人体已经成为通俗 文化 中的普通的主题,被彻底庸俗化了。摄影家或想通过令人震撼的方式重新使人的身体成为一种艺术(不过有点力不从心),或是反过来彻底使其世俗化,从而完成对艺术新一轮的颠覆(瓦解之后的重建又遥遥无期)。至于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在具体实施上,可能借助或综合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媒体,或是将各种现代手法或技法推向极致,甚至不再追求表面形态的合理性和完美性,更注重于通过人体形成对意识形态的冲击。
自我镜面
自我镜面的人体自拍
摄影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比喻:"自然的镜子"。尽管无处不在摄影图像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它的崇敬,然而一些摄影家还继续保持着一种自我迷恋的心态。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身体转向照相机,从而使人体摄影有了这样的可能:以自拍的方式揭示内心的感悟。
最早将人体的自拍引入实践的探索者是法国摄影家希伯莱特·巴亚德。他将自己半裸体的形象放在了照相机前,如同一个淹死的男人,从而发泄一位摄影发明家没有受到人们重视的悲哀。另外一位19世纪自我拍摄的先行者是杰出的摄影术的发明者雷兰德画面中的身体隐藏在一张床单的后面,脸部被手臂所遮挡,就好像他本人无法承受照相机镜头对他的凝视。
接下来,对于自拍的探索越来越频繁了。一些摄影家对自己的裸体和半裸体进行了实验,并以其艺术的敏感传递出情感和身体的疑惧。女摄影家坎宁安曾经介绍了她的第一幅人体摄影作品的拍摄过程,这是她在树林中的一幅自拍像,时间是1906年,地点在华盛顿大学校园中。她在安排好一切后,启动快门的自拍机构,跑向预先设计的场地,躺在草丛中,静静地等待快门声音的响起。用她自己的话说:"就这样完成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20世纪初,一个年轻的女性能够无视当时保守的伦理道德,毅然将自己的身体交付给照相机镜头,的确需要付出惊人的勇气--坎宁安所走向草丛的几米路程,却是艺术创作道路上举足轻重的几米--当所有的衣服在镜头前缓缓飘落,当青春的气息渐渐融入草地,现代摄影史上浪漫的自拍戏剧就已经有了一场非常出色的序幕!
哲人曾说:认识你自己。摄影师通过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在人类精神的终结之处,找到肉体与灵魂缓和的方式。这也就是人体摄影自拍的魅力所在,同时这样的表现方式,还将拓展和延伸,无以穷尽。
四大区别
人体摄影和不健康的四大区别
第一是创作动机的不同。艺术家拍人体,表现的是美的造型、力量和生命。而那些色情的、不健康的照片,追求的则是性、感官刺激、原始本能,都是些不入流的,也是丑的,人体是优美的。
第二是创作手段不同。许多*秽照片都是偷拍的。
第三是造型的不同。人体摄影应注重以光影、造型表现人体的美感、形象感、羞涩感等。有人比较欣赏那种半遮半露的较为含蓄的人体作品,不大喜欢日本的有些写真人体照。而那些不讲光影、只追求性暴露的照片,根本谈不上人体美。
第四是摄影完成后,作为艺术作品的人体摄影,摄影者愿意将其公布于世,得到社会的承认与交流。而不健康的色情照片则不敢见人。
最美摄影
最美的人体艺术摄影
人体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没有一种线条、轮廓比人体的线条、轮廊更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和富有韵律美了;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皮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了。
人们已经在**、摄影、芭蕾和 体操 、 游泳 、滑冰、等艺术和运动中。中国的人体艺术摄影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是快的,优秀的人体习作和人体摄影作品越来越多。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一旦彻底解脱以后,人们会与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我们深信,只要人类是追求美的,只要艺术是表现美的,那么人体艺术还将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辉!
必备条件
优秀人体摄影的四个必备条件
从艺术的标准来说,好的人体摄影作品的四个必备条件。
一 摄影师拍人体,表现的是美的造型、力量和生命。
二 人体摄影原则上都应该是摆拍的。
三 人体摄影应注重以光影、造型表现人体的美感、形象感、羞涩感等。人体摄影佳作多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作!
四 人体摄影,除以上讲述必备条件外,还要注意一些行为人体艺术,行为人体艺术,是一种通过某种特点的行为,表达一个深刻的含意。例如2008年5月14日,在北京郊区的潮白河边,五位艺术家和一位大学生先后赤身裸体的爬上了河边一座沙山峰顶,他们高举双臂,大喊:“享受阳光!”呼吁全社会来保护环境,享受大自然。
世界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 爱德华·韦斯顿《蒂娜的裸体》《蒂娜的裸体》 形式主义摄影代表人物爱德华·韦斯顿,就像捕捉青椒、沙丘、云朵和贝壳一样演绎裸体题材。柔美的线条和独特的体态,让画面宁静而纯洁。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这幅人体作品给人最初印象是形式感,线条感,光影感。这位女士的背景简练,用正面光来拍摄,主体和背景形成一定的空间感。整个人蜷起来,以手抱膝,画面对称而线条优美流畅,柔美而又形式感很强烈。虽然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力,却让观众看了一遍后再看一遍,越看越觉得神奇,觉得人体何以这么美,那是大家的心里不会觉得这幅作品有任何的不堪不雅。因为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是浓浓的典雅气质,唯美端庄的人体摄影作品。整幅作品散发迷人的气味。男人看了心动,女人看了也是心动。
在没有看到这幅作品之前,人们对人体摄影作品的感觉一直觉得是赤裸裸的欲望直接展现给了大众,稍缺美感,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看可能是艺术创作,可是世人看却完全变了味。《蒂娜的裸体》打破这个僵硬的局面,第一次发现人体摄影的魅力。觉得人体是世界上美的产物,是神创造的奇迹。黑白影调,光影效果,一切一切都使得这幅作品足够的完美。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不需要袒露太多,却给人留下了足够美好的想象空间。成功的作品不就是这样的吗!
看一眼,震撼填满心扉,再看去,会发现作者的情感。
一个女人就那样静静的团坐在地上,头轻轻依上,双手微微圈住这个身体。我们看到线条创造出来的奇迹,人体就是线条的艺术,画面是恬静的,犹如淡淡的爱。精彩的一个画面概括了丰富的内容。让人联想翩翩,关于爱情的美好。
形式主义摄影代表人物爱德华·韦斯顿,就像捕捉青椒、沙丘、云朵和贝壳一样演绎人体摄影。柔美的线条和独特的体态,让画面宁静而纯洁。不张扬,不夸张,不绚丽,只有含蓄的诉说,演绎出人体摄影世界的神话。
作品《蒂娜的裸体》在人体摄影史上,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地位。至少我觉得,截至到今天,《蒂娜的裸体》还是最棒的人体摄影作品。爱上人体摄影,也会从这幅作品开始。
这种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作品,含蓄却散发致命的吸引力,看一眼,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人体摄影相关 文章 :
1 少女人体艺术摄影作品欣赏
2 韩国大胆人体艺术摄影作品
3 世界优秀人体摄影作品
4 大胆欧美人体模特摄影作品
5 人体摄影图欣赏
在摄影领域,提起大师人们总会想起布列松、荒木经惟……但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摄影师,他们不是摄影大师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作品。
Chema Madoz (1958 – )
Chema Madoz,1958年生于马德里,自1985年首次成功举办展览至今,已经成为先进的西班牙当代摄影师之一,在2000年更是被西班牙文化部授予国家摄影大奖。年复一年的摄影创作,他擅长通过视觉语言,将个性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也因此被公认为西班牙在世的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
Madoz通过将不同事物的排列组合,创造出奇妙的暗语。他用一种另类的静物摄影拍摄方式,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视觉世界。摄影对他来讲是好玩的,幽默的和富有诗意的。同时,Madoz的作品还会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正视周围有趣的东西。没有数码后期,完全真实的存在,让我们来看看吧!
Colita (1940 – )
伊莎贝尔·埃尔南德斯(Isabel Steva Hernández),笔名Colita,1940年生于巴塞罗那,在完成大学预科后,她搬去了巴黎,在索邦大学继续学业。之后接触摄影,为媒体工作。
她擅于拍摄肖像,眼光敏锐,隐约透漏的幽默感使她有别于别的摄影师。至今出版了三十多本书,参加超过四十场展览。她的作品陈列在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摄影奖,但因为观念不同,毅然拒绝了巨额奖金,被媒体报道之后,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Duane Michals (1932 – )
Duane Michals,美国摄影师,出生于1932年,他是20世纪叙事性摄影的先驱之一,以多幅、带有叙事性的连续摄影作品、重复曝光作品等著称。
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一名商业摄影师,后来成为在纽约工作的自由摄影家,以创作奇特的象征摄影作品而声名大作。
比如在60年代初期,才30出头的迈克尔斯就为著名的画家拍摄过一系列的肖像,以其怪诞的风格引起了摄影界的注意。其中面对超现实主义画家米歇尔·杜尚,他以玻璃窗作为镜面的表现手法,一下子模糊了现实与幻觉之间的距离。他现在生活和居住在纽约,作品被美国、以色列等多地博物馆收藏。
Ellen Kooi (1962 – )
Ellen Kooi,是一位荷兰摄影师,1962年出生,目前居住在荷兰哈勒姆。如果你喜欢戏剧及绘画,那看她的作品会是一种享受。她是1980年代后开始流行的“新荷兰摄影”团体中的一员。这个群体主要以想象与现实并列的场景照片而闻名。
她擅长利用相机创造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是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亲密互动,实则是在寻找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线。
Javier Silva Meinel (1949 – )
Javier Silva Meinel 是一位来自秘鲁的摄影师,被称为秘鲁当代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曾获古根汉奖学金创意艺术奖。他的作品介于纪实摄影和概念摄影之间。他对安第斯地区文明的理解,使他的纪实摄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他的耐心在摄影圈是出了名的,因为他喜欢等待,观察事物,尔后再进行拍摄。这种结合了摄影直觉的态度,对他记录秘鲁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Jeff Wall (1946 – )
Jeff Wall 在现代摄影史上应该算一个重量级的摄影家了,他1946年出生于温哥华,1970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学院艺术系, 70年到73年,他在伦敦学院的考德鲁特研究所学习Courtauld Institute ,74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关于达达运动的,随后他在加拿大多所学校任教艺术史,随后开始摄影创作。
沃尔是艺术界的关键人物,2002年,他被授予享有盛誉的哈苏奖。他的照片通常都经过精心设计,对每一个细节都有充分的控制。他的照片涉及的主题包括城市暴力、种族主义、贫困、性别和阶级冲突等等既是社会性的也是政治性的。
Keith Carter (1948 – )
Keith Carter,美国著名摄影家,被称为“平凡诗人“,一位在平凡之物中探寻深意,让庸常生活看起来奇异如梦境的人。凯斯·卡特早期就受安塞尔·亚当斯摄影的影响,他本人擅长黑白摄影。
他的作品被世界最顶级的美术馆收藏,也曾在全世界举办过一百多场个人摄影展。他的照片显示出神秘和神话风格,结合动物、流行文化、美国南方风俗和所居住的德克萨斯东南部的宗教。
在他妻子40岁那年,因为妻子身患癌症,为了在家中更多陪伴妻子,他改变了摄影风格,尝试数字和湿版绵胶技术的混合,在传统媒介中产生了惊人的效果。近年来在自己查出眼癌后,他不仅和疾病做斗争,同时尝试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破坏”底片,作为自己与眼癌抗争的隐喻。
王庆松 (1966 – )
王庆松,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被西班牙Billstone基金会、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美术馆、美国迈阿密Cisneros基金会等收藏。
艺术家王庆松的观念摄影以幽默又深刻的“恶搞”见长,作品信息丰富,名气在外。
在王庆松的摄影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的符号,艺术家通过把这些文化符号和现代化的社会现实嫁接在一起。
“人们急于抓住某一种东西,来填补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空洞,有时候甚至迷失了自己。生活的面孔变得可笑滑稽,没人知道这究竟是一种真实还是假相。”王庆松在他的作品中夸大了这种荒诞。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现代主义摄影流派之一,其美学思想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基本相同,在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曝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对象。除此之外,西方现代派摄影还有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等等。
toilet paper拍摄特点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从日常生活所用物品中直接取材,并还原我们常见的刺激的画面。
Maurizio Cattelan于2010创办《Toilet Paper》,是他和意大利摄影师合作的《Toilet Paper》杂志出版物项目,Cattelan2012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完成了他的个人回顾展,标志着他从艺术界“退休”的一次展览结束后,《Toilet Paper》似乎是他延续艺术野心另一媒介。
《Toilet Paper》延续了《permanentfood》的怪诞,但内容都是由艺术总监Maurizio Cattelan和Pierpaolo Ferrari带着他们的团队共同“制造”的摄影, 《Toilet Paper》集合了Maurizio Cattelan那些古怪并充满刺激性的想法。
艳俗的色彩和反常规的拍摄所产生的戏虐感,和不合理的结构参杂在一起,处处可见老顽童式的调皮拍摄手法,令这本杂志即引人发笑,又显现出其尖锐的一面。整本杂志除了标题之外没有其它多余的文字,保留强有力的冲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