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 卓文君 一位富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毅然同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才子趁夜私奔,这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是极为可贵的。
这一伟大的私奔,连同那首流传已久的《凤求凰》,以及她当垆沽酒的故事,早已响遍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感人、最浪漫的爱情故事。
她,就是蜀中名女卓文君。
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古代名女的历史,印象之中,似乎一个女人能够流传至今,仅凭自身的美貌是不够的。
比如貂婵、杨贵妃,她们能够流传至今,是和有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又比如前面提到的花蕊夫人、薛涛,她们能够流传至今,离不开她们出众的才情。
可见,美的传播,是需要载体的。
而卓文君,她的出名,除了那惊世骇俗的私奔,还有她用诗赋劝感丈夫,保护自己爱情的传奇经历。
相如抚琴,文君沽酒。
这童话般的故事并没有延续多久。
凭着出众的才华,司马相如不久就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
也许,传奇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他们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在宫里,一个在宫外。
身份的改变和空间距离的相隔甚远,使得这位多情的才子开始恣意妄为了。
那是一个流行“三妻四妾”的社会,远离文君的相如没能抵挡住周围的诱惑,欲纳茂陵女子为妾。
想着昔日夫妻的恩爱,这位才子似乎并不好意思向妻子开口,于是便给文君寄了一封无字信。
文君接信后,明白其意,提笔写了一首《白头吟》和《诀别书》,作为回信寄给丈夫。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在这首《白头吟》诗后,文君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
随后,她再补写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唏,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我不知道一位女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的。
长夜漫漫,孤独的灯影照着孤独的文君。
悲凉无奈的心情伴着她果敢自绝而又充满爱意的期盼,一齐揉和在这短短的几行诗句里。
默念着这些文字,我心中却满怀感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我读到的是一种追求和渴望,那是一份暧暧的由爱而升华的亲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望。
“闻君有两意,故来想诀绝”,我读到的是一种自信,是勇敢的自绝。
“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我读到的是一份无奈,是伴着回忆和依恋的期盼。
于是,注定了这首《白头吟》和《诀别书》,要流传与世,成为爱的宣言。
哀怨的《白头吟》和《诀别书》,使相如十分惭愧。
当年患难相随、恩爱如蜜的日子又浮现在他眼前。
相如终没纳妾,两人重归于好。
此后不久,他回到文君身边,两人又度过了十年恩爱的岁月,直到相如病逝。
第二年,文君亦离开人世。
我反反复复地想,究竟是什么使文君留在了历史里?她又在世人心目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良久,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个名门之女,敢于为争取自己的爱情幸福而违抗父命与人私奔,她的勇气是可嘉的,她对爱是执著的。
面对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一个从小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的富家**,能当垆卖酒,与夫相濡以沫,她是坚定而毫不畏惧的,并且无怨无悔地守候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当她得知丈夫怀有二心时,一方面坚定地提出要与之诀绝,这是何等的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又饱含对丈夫的爱和依恋,情文并茂,真诚感人。
她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感化了丈夫,保护了自己的爱情。
从私奔到沽酒到劝夫,无论哪一点,不仅在古代非常不易,就是在今天,也是令人钦佩不已的。
我曾经独坐在文君酒家的长凳上,品着文君美酒,静静地等待夜幕的降临。
华灯初上,琴台路灯火辉煌。
星光雾霭之中,一位美丽勇敢而又充满才情的女人,隐隐约约向我走来,然后又飘向遥远的古代。
薛涛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也许是最繁荣、最浪漫的。
这是一个盛产诗歌和音乐的朝代,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上,它曾孕育诞生了无数的文化名人。
在这些如过江之鲫的文人当中,有一个女人,连同她的凄美艳丽和绝世才情,以及她所发明的一种专门用于写诗的彩色诗笺,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里踽踽走来,穿行在成都上空锦江两岸。
她就是薛涛。
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探寻她充满传奇的一生。
渐渐地,她的缱绻情怀,她的命运所透出的伤和痛,她对生命的坦然和大度,以及她对美的发现和追求,不断地在我的心中汇积起来,凝结在笔端。
薛涛字洪度,自幼便天赋过人,尽得父亲悉心栽培。
她八岁能诗,精通音律。
十四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计,她只得沦为歌伎、诗伎(注意:是“伎”而非“妓”),凭自己的美貌和才情陪人赋诗、弹唱。
由于她诗才出众,名声甚广,时任剑南节度使的韦皋准备奏请朝庭封她担任女校书郎官职,“但格于旧例,未被应允”,实为遗事。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称她为“女校书洪度”,以示对她的尊敬。
在薛涛有生之年,镇守四川的节度使共换了十一位,每一位对她都十分敬重和青睐。
当时与她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元稹等,一时传为佳话。
晚年,她隐居城郊,死时62岁。
薛涛一生共作诗500余首,《全唐诗》收录其诗89首之多。
薛涛的诗清丽婉转,又不失意深境远。
幼时,父亲曾指着院中的一棵梧桐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她应对。
她随声接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续接的诗既生动又切题。
韦皋到成都上任时,为试其才,命其即席赋诗。
她从容题下了《谒巫山庙》一诗: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秀;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楚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半画眉长。
这首诗不但格调清新,又有追古溯远之意,令在座的人叹服称道。
成都是镇守西南边陲的重镇。
韦皋离开成都后,继任节度使李德裕在城西修建了“筹边楼”,作为战时的指挥所。
楼落成之日,他在楼上宴请名流,席间请薛涛作诗。
她随手写下了《登筹边楼诗》:“平论重写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意豪迈雄浑,谁能想到此诗竞出自一个风尘女子之手。
薛涛非常大度和有气节。
她喜欢竹子,并在诗中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与竹林七贤共醉。
尽管她常出入灯红酒绿之中,但内心却很寂寞,深切地渴望一份爱情。
繁华掩藏了她感情世界的空白,却掩盖不了她那渴望的心。
一直到她四十二岁那年,她才与来蜀办事的著名诗人元稹相识相知。
她开始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两人在蜀度过了一年如胶似漆的感情生活。
这一年的生活,令她终身难忘。
一年后,无稹返京交差,一去不返。
薛涛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等到的结果却是元稹另觅新欢。
她满怀幽怨,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名诗《锦江春望词》四首寄给元稹,其中一首是: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可见她的心境之悲怆。
一首小诗,终究没能留住执意离去的无稹。
这是薛涛的悲哀,也是成都的遗憾。
薛涛对元稹的感情是真挚的,对他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
从此之后,她终身未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度过了余生。
流年似水,她渐渐看淡了人间世象。
晚年,薛涛隐居浣花溪畔,遍种竹子,闭门居家,以诗抒怀,过着宁静平淡的日子。
闲来无事,她自己发明了一种造纸的方法,用一种叫胭脂木的材料,用井水经特殊加工,制成彩色别致的纸笺,用来誊写自己的诗文。
渐渐地,这种诗笺被人们争相摹仿,流传很广。
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写信向她索纸。
这就是后人所称的“薛涛笺”。
在浣花溪畔的竹林里度过了近20年孤独平淡的生活后,寂寞的薛涛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正如她在《锦江春望词》中所写的那样,“春愁日断绝,春鸟复哀吟”,“哪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
薛涛是寂寞的,也许《春望》这组诗,才是她花开花谢般无奈的绝望。
无疑,这首诗是她用流血的心吟唱的。
诗人已去,遗迹却存。
如今,薛涛的坟仍在锦江岸边,她的故居已开辟成一个公园,让人们凭吊着。
那口用于制作“薛涛笺”的古井,已被人们称作“薛涛井”了,只是不知“薛涛笺”现在是否还在生产。
或许,它已经失传了吧! 花蕊夫人 在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唐宋之间,有一个短暂的朝代,这就是史学家们所称的五代十国。
这是一个征战频繁的动荡年代,也是一个文学发展成就较高的年代。
那时的蜀国,有一位名垂青史、广为传颂的人物,她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一个女人。
她就是花蕊夫人。
细数成都3000年的历史,这个美丽的女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书写成都的历史,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她的。
这一切,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还有她的诗,以及她留给这座城市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花蕊夫人姓费,成都都江堰人,歌妓出生。
她是后蜀主孟昶的贵妃,因貌美而号称“花蕊夫人”。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我无法凭空想象她的美丽,更不能穿越时空去目睹她的芳容,一切就只能根据记载来臆断了。
想必这位深得孟昶宠爱的贵妃,应该是有倾国倾城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姿吧。
美不是花蕊夫人留名青史的主要原因,因为漂亮的妃子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
让历史记住这个女人的,是她的诗文。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后人把她的诗编撰汇集成《花蕊夫人宫词》,共100多篇。
《宋词三百首》、《全唐诗》都曾收录有她的诗词。
翻开长长的中国文学史,在文学上有一定成就和名声的女人并不多,花蕊夫人算其中之一。
然而,她是以贵妃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名单里,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诗词不是花蕊夫人留给成都的唯一,她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由于她喜欢芙蓉花,于是孟昶便下令在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连寻常百姓也要家家种植。
每年秋季,待到芙蓉花开时,城中“四十里如绵绣”,花香袭人,锦团遍地,争奇斗艳,红火连天,远看如朝霞灿烂,十分壮观。
从此,成都有了“芙蓉城”的雅号。
这一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花蕊夫人也因此被人们尊为“芙蓉花神”。
中国没有一座城市曾经在它的城墙上栽满鲜花,也许成都是个例外。
一座城市的别名,因此而得名,这恐怕也是少有的。
而这一切,却起因于这位女人的爱好。
就在孟昶与花蕊夫人游宴寻诗的时候,“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
第二年秋,他命部将率军6万攻蜀,次年初,无心恋战的孟昶自缚出城请降。
旋即,她和丈夫被押赴汴梁。
在一片杜宇声声中,囚车伴着她的哀叹,渐渐远离蜀国。
在途经葭萌关时,她提笔在驿站的墙上写下了“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的诗句。
一首好词,可惜只有上阕。
因为士兵催行,她只得停笔。
我不知道此时她面对离别的蜀国大好河山,在杜鹃的声声啼血里,是怎样的痛楚和遗恨。
到了汴梁不仅,孟昶暴病而终。
这位子承父业,创造了两个中国第一的年轻皇帝——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皇家画院和亲笔题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是被宋太祖毒死的。
而他创造的贴春联活动,却逐渐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最普遍的风俗。
第二年,花蕊夫人被宋太祖纳为贵妃。
一日,太祖前去探望,并问她亡国的原因,她口占一诗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卑不亢,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女的深深悲叹。
身陷宋宫的花蕊夫人是抑郁的。
她并没有因为新主的宠幸而乐不思蜀。
据说由于她非常思念孟昶,便悄悄将他的画像挂在卧室里拜祭。
后来,此事被宋太祖发现了,便问她挂的是谁的画像。
她巧妙地回答挂的是送子图,方解了围。
此后,这一做法被其他妃子效仿,并逐渐从宫中传到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于是,人们又尊称她为送子观音。
花蕊夫人怎么死的,史无记载,流传的版本却很多。
较普遍的说法是她是被赵匡胤的弟弟用箭射死的。
花蕊夫人死了,成都城墙上的芙蓉花也渐渐被人废弃了。
一个美丽的才女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然而她把她的诗留给了成都,把她缠绵的爱情故事留给了成都,也把美丽的芙蓉花留给了成都。
站在21世纪的门槛,漫步在蓉城的大街小巷,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和空荡,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遥想着这里曾经遍布的芙蓉花,思绪象停滞了一般。
历史是最无情的,它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真理,并毫不保留地带走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
然而历史又是有情的,它总会留下些什么,也会让人们记住些什么。
这就是花蕊,一个美艳的夫人,一个极具胆色的贵妃,一个充满才情的女子。
一阵又一阵,一段又一段,从酒楼、茶馆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传入深宫,传到仁宗的耳畔。仁宗不由问宫人:这是何处作乐?当宫人告诉他说这是官方酒楼作乐,仁宗不禁感慨起本人在宫中冷生僻清,艳羡起高墙外面的夜市生存来了……这是形容当时北宋时期百姓的夜生活,出自《北窗炙鞣录》的记述。
01
一说起大宋王朝,大家会想到些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是金庸小说。
北宋年间的天龙八部、南宋年间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三部大作都是以两宋时期为大背景。但每当想起,与大侠们的身影一同浮现脑海的似乎只有那种内有朝政腐败不堪、外有强虏虎视眈眈,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孤胆英雄报国无门,唯有山间一声长啸的苍凉。整一个家将不家、国将不国的苦难时期。
堂堂大宋,实在是给人一种如蜀后主刘阿斗一般地扶不起来。所以很多年来,宋王朝是我一直不太喜欢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存在感似乎也一直不如汉唐、明清等朝代。阅读这一段历史,由于小说影视的渲染,宋王朝更加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
当然,除了宋词!
宋朝也从始至终都没能统一中国。所以史学界都按建都地点不同而称之为北宋、南宋。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及西夏对峙。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徽、钦二帝被俘,成为奴隶,次年覆亡。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庸的小说历史背景就是发生在这样的一个王朝末期的多事之秋。
所以,一是处于王朝更迭、二是难挡胡虏入侵,自然,小说里的宋朝便不外乎如此羸弱了,不然何以衬托出大侠们的高大呢?
虽然小说有它的虚构成分,但是宋朝确实没能在开疆拓土这一面上与其它王朝争衡,它的军功是比较弱的,照理说建立宋朝的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没理由宋朝反而这么弱啊?
这个确实还得由赵匡胤武装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说起。
晚唐到五代十国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五代的军阀许多都是一旦兵强马壮就要公然声称要做皇帝的,这在当时已是不足为奇了。即使以赵匡胤本人而论,先从军进而掌握禁军大权,然后夺取帝位,也是如此。
所以赵匡胤即位后,第一步便是要收回兵权,不让历史重演,他一手策划了“杯酒释兵权”这出戏,将军事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中,降低统帅的地位,削弱地方军事力量。赵匡胤的这一系列措施意在防止日后的割据势力坐大,进而威胁到大宋政权。他刻意抑制皇权之外军事势力的生长,本无可厚非,有他的理由。但或许赵匡胤没有料到的是,这种“重内轻外”的方针,产生的负面效应亦是可怕的——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削弱,导致日后在外族入侵时抵抗力量的孱弱。
在这方面讲起来,宋朝确实有点弱。
但是,整个宋王朝果真就是如此懦弱不堪、毫无建树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02
其实宋朝有它辉煌的另一面。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它处在中国从中世向近世的转折点,也就是书上说的唐宋之际的社变革时期,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它都可以称之为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德国汉学家库恩在《宋代文化史》中指出,宋朝的建立,使当时的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使得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其次,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富人阶层,促进了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及居住文化的发展。
因此,库恩认为,宋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美国历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第七章中“中国的黄金时代”,对于这个黄金时代有过很精彩的论述:
——“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的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败。但宋朝却是从960年存在一直到1279年,长于三百后的平均朝代寿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于平民家庭。“如此之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是一个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的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以上两位西方历史学家的论述并没有夸大其词,完全是有史有据的。
03
一个朝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意义,并不单指它当时的文治武功有多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要看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如何,以及这个朝代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宋朝在这两个方面来讲,应该都是无与伦比的。
从国家选才制度上而言,宋朝对于读书人最实质的改革就是科举。
经过五代十国的社会激变,大形势下的贵族政治虽接近崩溃,但残余势力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国家高层官员大多仍旧出身贵族,社会舆论体现的依然的贵族精神。始建于隋朝的科举制度虽然早已向庶民开放,但还是存在门第的限制,而在宋朝,科举才真正发展到只论文章不论门第,这和以往是截然不同的。
科举之外,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实惠则是传统农业的新发展还有商业革命。
开头文中说过,宋朝初期的全国总人口是三千五百万,此后一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北宋末年,总人口已达到近一亿四千万,人口如此迅猛的增长,说明当时是一个治世,人民得到了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如果当时是乱世,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农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比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增加。当时人说,在两浙一带,上等水稻田一亩,可以收获稻谷五六石,约为750斤900斤之间,这是相当高的产量了,这些记录都是可查的。
而传统农业的新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导致“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成为宋朝历史上的一抹耀眼的亮色。
费正清和赖肖尔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写道,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讲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之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种对历史的解读依然是有理有据的。
如果对宋朝时期的商业活动与唐朝时期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可以从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在《中华帝国的作息时间表》一文中,作者写道: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二百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以三百下铜锣声而告结束。这个规矩从九世纪起逐渐松驰下来,到了十二世纪,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里是很常见的,商人们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不再受到限制。”这一细节,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
而以上这么多的文字说明,在张择端的那一幅《清明上河图》面前,都是相形见拙的。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开封的街市繁荣景象,当时人民生活状态的那种悠然,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包括因为其庞大的商品流通量,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解决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的巨额货币流通难题,这比欧洲最早纸币的出现(瑞典)早了600年。
再说说科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了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我国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除了东汉时期的造纸术,在宋朝,其余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在技术上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传入西方后,导致了欧洲结束中世纪时代而进入近代文明时代,这项科技成就是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的,因为对于世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在三大发明以外,其余的许多科学成就依然非同小可。这在宋朝超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说明,这部巨著涉及到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学等领域,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绝对走在时代前沿的。
到了北宋灭亡,南宋虽偏安一隅,但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还形成了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使偏安于半壁江山的南宋依然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地经济文化交流。南宋首都临安(杭州)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西方学者把它看作9世纪至13世纪中国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拥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的杭州,不仅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以济中心、文化中心。
直到南宋灭亡以后,辉煌已经故去很多年了。西方的旅行家仍然对它赞颂备至,马可波罗说,他的故乡——堪称欧洲城市之冠的威尼斯,在南宋临安的映衬下显得相形见绌,“不过是一个破旧的村庄罢了”。
我们自己没能感觉到自己的辉煌,而这一切,却都已经被深深地烙印在了西方人的心里。
04
而对于我个人来讲,如今喜欢宋朝的原因在于:宋朝是一个对文人最美好的时代啊!
因为开头说过,宋朝是军人建国,也怕历史重演,所以它重文抑武,很尊重文人。宋太祖赵匡胤为后世君主立下了一个不杀士的规矩,你实在看不惯我,可以贬我到穷苦的地方受罪但不能杀了我,所以宋朝很多的知识分子主要的人生经历就是“旅游”,像苏轼、柳宗元我们都知道。
我觉得苏轼很值得说道说道!
苏轼最感动我的,就是他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下,都心怀一种今天叫“自由”的东西。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各种颠沛流离之中,真正得意的时候没有多少。但它不管贬到哪里,在路上,永远都有一帮大名士去找他玩。你苏轼失意独行万里,哥们儿们都来陪你,只为当年与你一见如故!他这流放的一路上都是被各种文人尊重,那帮大名士,不像今天的人,说你被贬了,你失意了,就都躲着你,那时候古代文人有一种气节,现在这种气节都跑去哪儿了?
所以那个时代是极其崇拜文人的美好时代。
大家都读过苏轼的诗词,豪放派!大气磅礴!失意的环境下能写出这样的诗篇,证明他个人的心胸是很宽广的,而那个时代也不是把文人逼到绝路的时代。
能造就苏轼这样的人,环境肯定相当重要,在一个浪漫的朝代,在一个不杀士的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文人是不会走出绝望的一步的。
苏轼最远被放逐到海南岛,那时候海南岛就是穷山恶水啊!但很感人的是,他的那些朋友,那些文人隐士,都过来看他,用今天的一首李宗盛大哥的歌来讲,就是《漂洋过海来看你》,那是极其令人感动的。
苏轼自已在海南岛困苦的环境下,依然在当地教授了好些学生。在他到来之前,这地方世世代代从没出现过一位进士,而第一位进士,就是他其中一个姓江的学生。如今三亚知名的旅游景点“天涯海角”四个字,就是苏大文豪写的。
虽如此说,在海南的三年放逐,始终给苏轼身体上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宋徽宗后让把他召回了京城,但回来没几天,便去世了。
说苏轼可以说三天三夜啊,就此打住吧!
在北宋苏东坡之后,南宋还有个朱夫子,朱熹被认为是孔孟之后的最伟大的思想家!
05
可能宋朝不像其他历史王朝一样有辉煌的军功,万国来朝!它注重的是更加实在的内在发展、与民休息!而从大历史角度来看,煌煌军功,万国来朝,亦都是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底是开疆拓土重要,还是发展民生实在,这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完的历史课题!
只能说历史本身有它的时代轮回。
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忽视宋朝的原因。
除了军功不盛,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可以称之为繁华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宋朝的GDP在当时就占全世界的50%,明朝是让人感觉那么牛的万国来朝,GDP只有北宋的1/10,南宋的1/6!而宋朝当时综合实力更是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顶峰。
直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GDP才与宋朝持平,但那时已距离宋朝灭亡将尽600年。
后世花了600年才追上了宋朝啊!
虽然终宋一朝,都没能统一全中国,但在我的心中,它都是无愧于堂堂大宋王朝的名号的!
1、王爷等级制度: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到封国公时,则称某国公。初次只封小国、然后改移大国。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后嗣王、郡公、开国公不封,保留九等。
2、嫔妃等级制度: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
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扩展资料
宋朝宗室分封制度
1、皇室男性
宋太祖分封其父亲五子为王,王长子封国公,拜节度使,後袭郡王名号。
熙宁二年,诏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择其後一人为宗,世世封公,以奉其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
熙宁三年,太常礼院言:「本朝近制,诸王之後,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诏祖宗之子皆择其後一人为宗,世世封公,即与旧制有异。按礼文,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曾孙以下准此。合依礼令,传嫡承袭。」诏可。
2、皇室女性
宋朝公主为国公主。 宋制,皇姑母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王女曰郡主。王孙女曰县主。
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上奏,宋廷应仿照周朝“王姬”位号,改帝女“公主”为“帝姬”。宋史·礼志十八载:「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在熙宁初,有诏釐改公主、郡主、县主名称,当时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称『王姬』,见於《诗》《雅》。
『王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其称大长者,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帝姑祖母亦封大长帝姬,为与帝姑母有所区别,虽仍封大长帝姬,但改以四字美名为封号。
而时人认为帝姬此号与「帝饥」同音,引为不吉。后宋室因靖康之难南迁,於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复旧制。
-宋朝宗室
-宋朝
在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乐。在唐代的贫眼所惊之华丽器物,在宋代已是百姓寻常之物。
蒋勋也曾说,“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重视生活里面怎样喝茶,不追求权利与财富,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可以说,宋朝是一个极具美学的朝代。
今天微信,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朝代——
宋徽宗赵佶把宋朝变成“文艺”帝国
倾国之力去实现他自己极致的艺术追求
让中国的美学遥遥领先西方并影响后世几千年
转自微信公号靠谱文艺
(id:kaopumusicreview)
《瑞鹤图》局部
宋政和二年,徽宗在延福宫宴辅臣,忽有祥云拂螅汉追擅肯栌诳罩校鹤立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群鹤迤俪归飞西北隅散,徽宗感兹祥瑞,故作《瑞鹤图》。此图现存于辽宁博物馆。
鹤舞九天,飘逸灵动。最初被宋徽宗的《瑞鹤图》所打动,主要还是因为其中饱含宋朝美学,又有鹤舞的自由灵性。
《瑞鹤图》宋赵佶
中国神话里常见仙人驾鹤,古人幻想“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丹顶鹤,又称仙鹤,朱冠赤目,黑颈白羽,寓意祥瑞、延年,自由而超然,《群芳谱》中写它,“体尚洁,故色白;声闻天,故头赤。”
丹顶鹤舞姿最为优美,仿若仙人之姿。婆娑之间,是它忠贞清正,不为世俗所拘,遗世独立的态度。
元代撰写的《宋史》曾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由此可见赵佶作为政治家的失败,但他却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极大发展。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五色鹦鹉图》局部赵佶
那么宋徽宗到底将宋代的美学
引领到一个什么高度呢?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本来是败笔却转而变成美
宋是一个文明高峰,宋汝窑就是最大的典型。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是素,雾面、亮都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完全不表现,这是很难的。
宋瓷冰裂纹
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
冰裂纹,本来是烧坏了,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后,叫开片,他们用不同火温去烧出开片。本来是败笔、损坏却变成美,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
宋的版书南宋张即之书金刚经
宋的版书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文化,它的排版印刷方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
在拍卖市场,宋版书是一页页卖的。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让当时的知识、教育普及,造就庶民文化。还影响到十五世纪德国古腾堡圣经(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的印刷。
《寒食帖》苏东坡
苏东坡的寒食帖是宋代书法的典型代表。他四十三岁因乌台诗狱被抓,写了一首绝命诗,请狱卒带给弟弟,经欧阳修等极力抢救,才下放黄州。
黄州时期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寒食帖的年代,唯一留下的手稿是寒食帖。
初看到这作品时,可能会觉得字颠颠倒倒的,有什么好?但其中是有原委的。
苏东坡年轻时,字写得很漂亮,寒食帖是在人生摔一大跤后出来的,此时的他就不在意美,而是写得很自然。别人说这字好丑,苏东坡自嘲这是“石压蛤蟆体”。
这是人生最高境界,别人笑有何关系?因为只有苏东坡自己知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东西必须在生命不同阶段去领悟,人到中年的时候其实才能真正看懂寒食帖。
细柔如水又坚如磐石
宋徽宗输了帝国,却赢了美,他建立统治者的另一种品格,从不会蛮横粗暴,不炫耀权力和财富。
宋有一种“柔的文化”,当时西夏辽金都比宋强,但宋比他们晚灭亡,南北宋300多年,比唐朝的260年还长。
马远作品(1190-1279)
蒋勋常说,故宫第一任院长是宋徽宗。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专业。他编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完整整理收藏的书法和绘画。
宋徽宗的诗帖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会让你惊讶,一个帝王可以爱美到这种程度!
宋徽宗的书法
画作方面坚如磐石之美就只有,范宽《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想要“奢侈”地把这三张画挂在一起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太珍贵。
下面这幅《山行旅图》里一座大山,人只是走在大山大水里一个小小的存在,这是很了不起的天人合一观点,也是后来欧洲人谈的环保观念。
《山行旅图》范宽
宋朝人知道,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征服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过客,所以,用“行旅”,不是“旅行”。人须尊敬自然,要留下谦卑。
范宽的大山中峰鼎立,是稳定、不动的。到神宗时想变法,就特别喜欢郭熙的画。因为郭熙画早春,代表变化、解冻,线条是流动轻松空灵的,构图出现 S 型,抓住x那间光的变化,在云烟蒙蒙、有与无之间的美。
《早春图》郭熙
到李唐的《万壑松风》山却像毛笔、手指一样细。那山峰像梦境,是非写实的山水,他从范宽的写实主义,转成浪漫主义,也是北宋跨越南宋的重要桥梁。
最后李唐带动了南宋画的留白、文人诗意。“万壑松风”是他总结北宋的一幅画。
《万壑松风》局部李唐
至今宋的书法山水画,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
唐朝的美是大红大绿,到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还要高,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贵。
宋工笔小品
宋朝歌颂梅花、枯木,他们含蓄内敛包容,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把缺陷变美,花很美,枯木也美,裂纹也可以构成美,鹧鸪斑、兔毫、窑变都是缺陷之美,美无所不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
心系山水追寻生命的美好
《寒江独钓图》马远
在唐代的贫眼所惊之华丽器物,在宋代已经百姓寻常之物。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唐人做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内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在?”。
宋人嘲笑唐人贫眼没有见过世面,那是因为宋代民间财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飞跃性进步。
宋朝的文人还有这自己独特的生活品味。而且文人非常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他们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面对权利和财富时也不曾贪婪,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生活得很自信,感悟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撵茶图》局部刘松年
并且,宋朝的文人很喜欢喝茶。茶本身也很符合宋朝的简单之美,唐代的时候日本僧人前来学习并之后带回国发扬光大的日本茶道,与此如出一辙。
水加上植物的嫩芽,配上最精美的瓷器就已经足够。这就是那时候的雅集——一个人展示自己品性和品行最好的场合。
宋朝文人的品行和喜好,造就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成就了领先世界千年的美学。
虽然宋朝的历史地位给人的印象可能大多就是“积贫积弱”,但不能忘记的是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1959年朵云轩绢本木版《宋赵佶瑞鹤图》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和宋代比民富、民乐。早在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而在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18岁之前,他估计从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于是他终日将时间花在书法、绘画、骑射、蹴鞠等爱好上。
《听琴图》赵佶
与其说他是个皇帝,不如说他是个错生在帝王家的艺术家。
也许赵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断送北宋王朝,他仅是以他作为艺术家的天真、浪漫、美学主义去缔造他的王国。
不过,也许他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极致追求让中国的美学遥遥领先西方,直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编辑谱妹来自网络
部分内容来自蒋勋、设计目录等
转自微信公号靠谱文艺(id:kaopumusicreview)
古人认认真真过日子,
不经意就把平凡过成了诗。
从宋诗中,窥探宋人的日常生活。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END——
众所周知,古代皇帝身边大多是三千美人,可谓美人如云。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美女,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把身边的美女送给下属大臣。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把身边的美女送给了一个下属大臣。这位皇帝就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真,而在皇帝身边得到美色的大臣就是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2年,期间国家和平,边疆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当宋仁宗的死讯传出后,“京城大罢工,哭了好几天。虽然乞丐小孩在大内前烧纸钱哭”;他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市民们也纷纷驻足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弥漫了洛阳的天空,以至于“白日无光”。他的去世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个官员去四川出差,路过剑阁,看到山沟里的女人都戴着纸帽子,在悼念宋仁宗的死。讣告送到北辽国的时候,辽国皇帝也很难过,把仁宗给他的御服作为衣冠冢埋起来,每年祭奠一次。人们路过永昭陵时,在陵墙上写了一首诗:“农民和桑树不打扰老人,却什么也做不了。四十二年如梦,春风吹泪过昭陵。”
宋仁宗慷慨大方,不铺张浪费,自我克制,因此受到古代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称赞。也就是北宋大诗人柳永“忍其名,改其名以低吟”。虽然被宋仁宗逐出官场,“为何要低声点名?”柳永反驳说,他是“受命作词”来嘲讽宋仁宗的。但是柳永没有被打死,他的歌词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填得更加放肆,这是不寻常的。所以柳永写了一句话“愿岁月流逝,总有凤凰在天。”也就是说,老百姓希望每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礼仪,看到宋仁宗的风采,全世界人民都支持宋仁宗。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皇帝,除了宋仁宗,能让柳永这个桀骜不驯的诗人既往不咎,歌功颂德。
有人说“仁宗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是会做官”。宋仁宗爱好很多,即使面对女色,他也能控制住,只是偶尔临摹《兰亭》。做皇帝,做皇帝,应该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正是因为宋仁宗有这样的境界,才有了她把身边的美女送给大臣宋祁的浪漫故事。
说到宋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红杏出墙满春光。”恐怕没有人知道一首诗。这首诗出自宋祁《玉楼春》:“东城渐入佳境,满眼皱纹浪迎客。绿烟外晓寒轻,春日红杏枝头闹。长大恨小快意,愿爱女儿轻笑,为你捧酒劝夕阳,为花儿留晚照。”这首诗虽然没有摆脱晚唐五代华丽辞藻的旧习,但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尤其是“红杏满枝头春”的点睛之笔流传甚广,为他赢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宋祁,紫晶,宋湘的弟弟,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仁寿天盛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宋祁和他的弟弟宋宁一起晋升进士,《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多才”。他在第一个州担任军事推官。在皇帝要求审判之后,他被授予了一个直接的历史博物馆。历龙图阁学士,史馆修订,诰文,工部史,翰林学士。欧阳修同修,
这是不是说‘夜梦不明,题门繁华’?”欧阳修只是笑,宋祁明白他的用意。后来,他写文章不再用晦涩难懂的词了。与哥哥宋琮齐名的宋祁,也被称为“宋二”,在北京赫赫有名。因为宋琦是弟弟,所以叫“小宋”。
有一天,宋祁路过范台街时,看到一队豪华的皇家嫔妃由远及近。他路过的时候,一辆车上的美女刚好掀开帘子往外看,一眼就认出了宋琦。因为宋琦的名气和优雅的外表,京都的大部分美女都将其视为偶像崇拜。宫女激动得忘记了皇家礼仪和自己的身份,惊呼道:“哇,小宋!”这忸怩的叫声让宋琦一愣,循声望去,却发现车帘中一张羞涩而又兴奋的粉脸在那里“幸福地笑着,期待着她美丽的眼睛”。
这件意外的事情让宋琦心情忐忑,浮想联翩。突然,一阵灵感激起了他心中的一股冲动,驱使他一气呵成地吟诵了一首深情的《新唐书》:“画毂雕鞍窄路,心碎绣帘。没有蔡凤身上的翅膀,不可能比翼双飞的齐飞;心似灵犀,情相通。金子做的房子,玉做的笼子,像奔马游龙一样的车。但远在我力所不及的是离彭山几万里的魔山。一首诗《鹧鸪天》,短短几行字,把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绵绵相思的柔情都倾注了进去。虽然借用了很多唐诗的现成句子,但温暖、妩媚、委婉。
宋琦出了新作,而且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情诗,所以立刻风靡全城。很快,这句歌词,连同背景故事,传到了故宫。知道这件事后,宋仁宗非常好奇:他的嫔妃都住在深宫里。他们怎么会认识宋琪?于是,我开始调查到底是哪个做了“好事”。知道自己闯祸的美人自然心虚,于是主动向宋仁宗告白,说自己在一次皇家宴会上听到过宣翰林学士,身边的大臣都称他为宋祁,所以认识他。那天在街上碰到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叫了一声。
然而,让这位美女没想到的是,听了她的表白后,宋仁宗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马上给宋琪打了电话。先委婉的问一些漫无边际的题外话,然后话题一转到正题,就问宋琦的歌《鹧鸪天》里的女人是哪位美女。这一问不要紧,宋祁立刻把他吓得魂飞魄散,浑身颤抖,就等着为自己的浪漫爱情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宋仁宗没有责备他,而是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他决定成人,通过宋祁《鹧鸪天》字里的句子说“彭山不远”。后来仁宗皇帝下诏,把爱宋祁的宫中美人赐给了宋祁。在仁宗皇帝的恩宠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试想,如果宋仁宗没有宽容和善良,会有这样美好的结局吗?
宋朝服饰多沿用唐代,百姓大多穿着圆领或交领的长袍,衣服颜色以黑白二色为主。宋代的服装可以从男服女服两个角度来展开陈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