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第1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命运序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贝多芬 管弦乐曲 《土耳其进行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传》(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4《音乐巨人贝多芬》

有《第40号交响曲》、《土耳其进行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革命练习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等。

1、《第40号交响曲》

又称《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fortieth Symphony In G Minor )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

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2、《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81-1783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

乐曲的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片段1)。

像这种快活的节奏,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各个变奏并不着力渲染技巧,但朴实有力,而又不陷于单调,是一种巧妙的关联。

3、《c小调第五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4、《革命练习曲》

《革命练习曲》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作品,作品由十二首练习曲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术锻炼目的。如第一首练右手的伸张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

第二首练右手3、4、5指的独立、灵活和翻越弹奏等等。在这同时,每首练习曲又具有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

加第三首中抒情如歌的旋律在下方三个声部伴奏下奏出,非常优美动听,并寄寓了深情——肖邦对祖国的热爱。肖邦在晚年教学生弹奏时,曾情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国!”

它的中段激情澎湃,充满焦虑不安和挣扎、反抗的精神。又如第十二首在左手持续不断的音流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号声般的动机。

5、《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贝多芬的首部作品是歌曲《少女素描》,他的这部作品和后来创作的C大调回旋曲以及为弗里德里希选帝侯等人所谱写的三部钢琴奏鸣曲,先后刊登在1783年出版的音乐周刊《鲜花集》上。而他的德勒斯勒钢琴变奏曲则于1782年由约翰·米歇尔· 盖茨抢先在曼海姆出版。这些都是最早出版的贝多芬作品。

歌剧:

《费德里奥》(作品第72号,1804一1805年)

配乐:

《埃格蒙特》(作品第84号,1809-1810年)

《雅典的废墟》(作品第113号,1811一1812年)

《斯特凡国王》(作品第117号,1811一1812年)

芭蕾音乐: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作品第43号,1800一1808年)

管弦乐及合唱:

《C大调弥撒曲》(作品第86号,1807一1808年)

《合唱幻想曲》(作品第80号,1807一1808年)

《D大调庄严弥撒》(作品第124号,1817--1823年)

管弦乐作品:

《第一交响曲》(作品第21号,1798一1799年)

《第二交响曲》(作品第36号,1802年)

《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作品第55号,1803年)

《第四交响曲》(作品第60号,1806年)

《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品第67号,1807一1808年)

《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作品第68号,1807一1808年)

《第七交响曲》(作品第92号,1811一1812年)

《第八交响曲》(作品第93号,1811一1812年)

《第九交响曲》(作品第125号,1817一1823年)

《第1号雷奥诺尔序曲》(作品第138号)

《第2号雷奥诺尔序曲》(作品第72a,1804一1805年)

《第3号雷奥诺尔序曲》(作品第72b:1804一1805年)

《柯里奥兰序曲》(作品第62号,1807一1808年)

《大序曲》(作品第115号,1813一1814年)

《威灵顿的胜利》(《战争交响曲》,作品第91号,1813一1814年)

独奏乐器和管弦乐: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1806年)

《G大调浪漫曲》(作品第40号,1802年)

《F大调浪漫曲》(作品第50号,1802年)

《第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1796一1797年)

《第2号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9号,1792一1795年)

《第3号钢琴协奏曲》(作品第37号,1800一1801年)

《第4号钢琴协奏曲》(作品第58号,1806年)

《第5号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第73号,1809一1810年)

《三重协奏曲》(作品第56号,1804一1805年)

《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草槁,14岁的少作)

《D大调钢琴协奏曲》(只写了第一乐章,20岁的作品)

《D大调钢琴协奏曲》(草槁)

室内乐:

《拉苏莫斯基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共三首,即F大调,e小调,C 大调,1806年)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竖琴》,作品第74号,1809一1810年)

《f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95号,1809一1810年)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1824一1825年)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号,1825一1826年)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1号,1825一1826年)

《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2号,1825一1826年)

《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5号,1825一1826年)

《大赋格》(作品第133号,1825一1826年)

《钢琴三重奏》(《大公》,作品第97号,1811一1812年)

钢琴独奏:

《第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号,1792一1795年)

《第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号,1792一1795年)

《第3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号,1792一1795年)

《第4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7号,1796一1797年)

《第5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号,1798一1799年)

《第6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号,1798一1799年)

《第7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号,1798一1799年)

《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奏鸣曲》,作品第13号,1798一1799年)

《第9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4号,1798一1799年)

《第1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4号,1798一1799年)

《第1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2号,1800一1801年)

《第1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6号,1800一1801年)

《第13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7号,1800一1801年)

《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作品第27号,1800一1801年)

《第15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8号,1800一1801年)

作者: 宝生舞 2005-4-8 20:1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请教贝多芬的作品有那些

《第16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31号,1802年)

《第17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1802年)

《第18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31号,1802年)

《第19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9号,1800一1801年)

《第2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9号,1800一1801年)

《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奏鸣曲),作品第53号,1804一1805 年)

《第2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54号,1804一1805年)

《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作品第57号,1804一1805年)

《第24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78号,1809一1810年)

《第25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79号,1809一1810年)

《第26号钢琴奏鸣曲》(《告别奏鸣曲》,作品第81a号,1809一1810 年)

《第27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90号,1813一1814年)

《第28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1号,1815一1816年)

《第29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1818年)

《第3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9号,1820一1822年)

《第3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10号,1820一1822年)

《第3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11号,1820一1822年)

《英雄主题钢琴变奏曲》(作品第35号,1802年)

《狄亚贝利华尔兹变奏曲》(作品第120号,1820一1822年)

《给爱丽丝》(1810年)

《六首小品》(作品第126号,1822一1823年)

《十一首小品》(作品第119号,1820一1822年)

《七首小品》(作品第33号,1802年)

《两首前奏曲》(作品第39号)

《两首回旋曲》(作品第51号,1800一1801年)

《g小调幻想曲》(作品第77号,1809一1810年)

《波罗奈兹舞曲》(作品第89号,1813一1814年)

《十二首小品》(作品第119号,1820一1822年)

《G大调回旋曲》(作品第129号)

《A大调回旋曲》(1784年作,当时贝多芬年仅14岁)

《降E大调小步舞曲》(1783年作,当时贝多芬年仅13岁)

《f小调前奏曲》(1785年作,当时贝多芬年仅15岁)

《六首小步舞曲》(1796年发表)

《七首乡村舞曲》(1799年发表)

《六首乡村舞曲》(1802年发表)

《F大调行板》(1804年作)

钢琴和小提琴作品: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作品第47号1803年)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96号,1811一1812年)

《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12号,1798一1799年)

《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23号,1800一1801年)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春天》,作品第24号,1800一1801年)

《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30号,1802年)

《G大调回旋曲》(1794年)

钢琴和大提琴作品:

《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102号,C大调和D大调,1815一1816 年)

《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69号,1807-1808年)

《F大调变奏曲》(作品第66号,1798年)

《G大调变奏曲》(1797年)

钢琴三重奏:

《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第1号,降E大调,G大调,c小调,1792一 1795年)

《两首钢琴三重奏》(作品第70号,降D大调,降E大调,1807一1808 年)

《B大调钢琴三重奏》(《大三重奏》,作品第97号,1811一1812年)

《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1785年,15岁的少作)

《B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第11号,1798一1799年)

钢琴四重奏:

《三首钢琴四重奏》(降E大调,D大调,C大调 ,1785年,15岁的少作)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Beethoven  Romance in F Major, Op 50,已发至附件,请下载(以下是第一页预览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生平介绍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晚年失聪,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编辑本段]贝多芬英文简介

  Ludwig van Beethoven (IPA: [ˈlʊtvɪç va:n ˈbe:tovə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 March 26, 1827) was a German composer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was the predomin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His reputation and genius have inspired — and in many cases intimidated — ensuing generations of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audiences While primarily known today as a composer, he was also a celebrated virtuoso pianist and conductor, and an accomplished violinist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In his late twenties he began to lose his hearing gradually, and yet he continued to produce notable masterpieces throughout his life, even when his deafness was almost total Beethoven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osers who worked as a freelance — arranging subscription concerts, selling his compositions to publishers, and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a number of wealthy patrons — rather than being permanently employed by the church or by an aristocratic court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

  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

  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非常错误,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抽象到了无形,只存在于时间中,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趋向于音乐的形式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已经超过的所有艺术的形式)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交响曲中的极品中的极品。《第三交响曲》的结构最为严谨,复杂,《第五交响曲》的思想性最为深刻,《第九交响曲》的气势和规模最为宏大,同时也为后世指明的音乐发展的方向。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16日病逝于维也纳。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

  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

  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遗迹 贝多芬尽管生在德国,但是自从他22岁离开德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维也纳。他在维也纳留下了众多的遗迹。

  帕斯克瓦拉蒂楼房Pasqualatihaus

  1, Moelker Bastei 8, 有轨电车 D, 1, 2: Schottentor

  电话: 535 89 05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这座楼房以房子的主人命名,建造于1791至1798年间。在1804至1815年间,贝多芬曾经多次在这里居住过。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他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4, 5, 6交响曲,第4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屋Heiligenstaedter-Testament-Haus

  19,Probusgasse 6

  有轨电车37: Geweygasse

  有轨电车38A: Armbrustergasse

  电话: 370 54 08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海利根施塔特当年是维也纳城墙外很远的地方了,如今是维也纳北部高雅的别墅区。在这里,贝多芬在失去听觉的绝望之际,于1802年10月在这里留下了遗嘱,这所故居如今对外开放。

  英雄屋Eroica-Haus

  19, Doeblinger Hauptstrasse 92

  有轨电车37: Pokornygasse

  电话: 505 87 47

  周五: 15:00-18:00或电话预约

  在离遗嘱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贝多芬故居,这就是英雄屋,是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地方。贝多芬的另外一部交响曲《田园》也是在附近的地方创作的。这座故居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非常有名的新酒酒店。在充满城郊风情的小路上,游客可以领略到贝多芬当年创作的气氛。在这里,人们把贝多芬散步的小路称为《贝多芬小道》,小道的尽头,有一个《贝多芬休息处》。

  贝多芬纪念碑Beethovendenkmal

  1, Beethovenplatz

  , Waehringer Strasse

  在维也纳音乐厅对面,有一座贝多芬纪念碑,广场也因此而得名。这座建造于1880年的纪念碑上塑造的是贝多芬的坐像,周围是九个小天使,象征着这位音乐大师的九部交响乐。

  贝多芬墓(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

  18, Waehringer Strasse

  有轨电车38

  1827年,贝多芬去世时被安葬在维也纳北郊的魏林格墓地。1828年,贝多芬的好朋友舒伯特去世时,人们把舒伯特也安葬在此。1888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现在贝多芬的墓穴在32A区29号墓穴。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命运序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传》(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4《音乐巨人贝多芬》(被载入中学课本)

  [编辑本段]贝多芬的反叛精神和崇尚自由的性格 事例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凭偶尔出生得来的。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也许实际情形比资料所载的更为暴烈,但贝多芬的朋友们设法把事情掩盖过去。魏格勒资料库中的《魏格勒和布鲁林家族的朋友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没有奥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场,恐怕免不了发生殴斗,贝多芬已经举起一张椅子准备想里奇诺夫斯基亲王迎头痛击,因为贝多芬躲在房间里拴上门,亲王却把门撞开。幸亏奥普斯多夫挡在他们两人之间。”吵架的起因是贝多芬拒绝里奇诺夫斯基为他召晚宴的几个法国军官演奏。

  但贝多芬爱他们;他说过一些话,显示他心里对他们的感激,但这种感激并不授权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编辑本段]贝多芬的其他故事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9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