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单介绍一下19世纪的英国

请简单介绍一下19世纪的英国,第1张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一、引言 英国,一个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风起云涌的古老国度,一个见证了人类蹒 跚学步、茁壮成长的沧桑智者,一个坚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翘首观世界、看 未来的猛士。他走过邪风冷雨,带着他那份沉甸甸的回忆,带着他那份独有的 气质与底蕴,正一刻不停歇地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蓦然回首,那一长串深 深浅浅的历史脚印中,每一步都述说着一段不一样的却都一样惊心动魄的历史 岁月,或伤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 轻掸灰尘,打开那幅已微微泛黄的厚重历史画卷,“大英帝国”“日不落帝 国”“维多利亚时代”在光芒闪烁,诉说着英国在 19 世纪的灿烂辉煌。19 世纪 的英国,经济上、国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从一个小 小的岛国一步步壮大,成为领土遍及世界各洲,影响世界的大帝国。在19 世纪, 它流了血,流了泪,也收获了财富,取得了进步,脱胎换骨。在当时的世界上 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19 世纪的大英帝国都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二、经济发展

(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1801 年以后,英国在与法国长达14 年之久的战争之后最终大获全胜。英国 的皇家海军控制了海权,对外贸易成倍增长,商业空前繁荣。战争的胜利扩大 了英国的殖民地范围,成为了英国的原材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不但为英国 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廉价原材料还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为工业发展 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工厂日夜不停的机器喧嚣声,英国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成几倍甚 至几十倍的速度飞速发展。工业产值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 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也使得英国在世界上的 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伦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19 世纪50~ 70 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称 “维多利亚时代”。 在这期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 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 602%、 铁产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产量的461%。这个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岛国成了不容小觑、名副其实的 “世界工厂”。

(二)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带动和促进下,曼彻斯特、伯明翰、舍菲尔德、格拉斯 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英国城市化进程极其快 速。到1851 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农村人口,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 文明隆重地登上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舞台。农村文明渐行渐远,农村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与理念。铁 路网在英国土地上星罗棋布,贯穿大江南北,让人际交往、信息传递更加的方 便更加频繁。在19 世纪的一百年中,英国总人口增加了3 倍,人均收入却增长 4 了4 倍,这就说明了19 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让 解决人民温饱,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三)万国博览会 19 世纪中期,工业的飞速发展与繁荣让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 如日中天,英国人对自己的实力以及所拥有的财富极为自豪。为了向世界展示 强盛的英国,万国博览会(亦成为“水晶宫博览会”)于 1851 年 5 月 1 日在伦 敦海德公园一座完全由玻璃和钢管搭建而成的建筑物内举行了。 万国博览会以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为主题,展期为 1851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历时 5 个多月,吸引了 6039195 名参观者。展馆长约 563 米,宽约 138 米,建造费时仅九个月,后被移动并且重建于伦敦南区的塞登哈姆,这个地 区后来也因此被更名为水晶宫。展出了包括轨道、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 机、厨具用品、铁制品、以及来自美国的收割机等万余件展品。 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在“灿烂光辉的玻璃顶下举行了他们的工业 和和平的凯旋式”。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 什么都能做。”这句话淋漓尽致、完完全全的表现出了英国人对自己的自豪与满 足,以及他们对未来,对人类科学的满腔希望、虔诚信服。

(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经济的初期发展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有 利也有弊。19 世纪的英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相当迅速,人们尚未意识到或 者尚未想出合适策略来适应并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下是当时最 主要的两个问题:

1阶级剥削 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深 受剥削压迫的弱势群体。 “血汗工厂” 频频出现,工人阶级,特别是中下层 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并未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多少好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城市贫民的数量居高不下,他 们的生活用“凄惨”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2环境污染 工厂的“三废”让生态环境满目疮痍。伦敦的大地上插满了“大烟管”,日 夜不停歇的朝着天空排着滚滚浓烟,这些烟遇水汽后便变成雾,伦敦也就在 19 世纪成了“闻名于世”的“雾都”。当时,一个英国工程师在形容英格兰西部地 区冶铁业的情形时说:整个地球好像从里往外翻,它的内脏全部都被挖出来扔 得到处都是,整个大地上到处都堆满了煤渣。

(五)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重要特点,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 状态,经济危机便会席卷而来。英国,作为一个最早进行产业革命,工业化程 度最高的国家,第一次经济危机理所当然的在英国爆发。

1爆发原因及背景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18 世纪末19 世 纪初,英国国内也曾多次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但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机器生 产发展尚不充分,这种危机仅限于局部地区及部门。1825 年以前,英国经历了 一个短暂的工业高涨阶段。1825 年的工业产值比1820 年增长了大约 1/3,当时 生产水平的生铁量增加了 58%,棉花消费量增长了 39%。但是,国内外市场却 6 没有随着相应扩大。那时拿破仑战争结束不久,再加上欧洲农业歉收,欧洲市 场缩小,一片萧条。从前局部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现象转变成周期性和普 遍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正如《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一书中所说:“英国在欧洲 市场的商品销售遇到了很大困难,出口额从 1814 年的2690 万英镑下降到1825 年的1460 万英镑。对美国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从1815 年的1580 万英镑减少到 1340 万英镑。同时,国内市场由于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而受到极大限制。1824~ 1825 年期间,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 1792 年的 4/5 左右。生产和销售之间 严重的脱节,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2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英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都遭受了沉重打击。3549 家 企业、80 家银行破产,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 年3 月的1390 万英镑骤 跌至1825 年12 月的 120 万英镑。棉花、羊毛、生丝、煤的消费量锐减,出口 额减少了 16%。失业率骤然上升,并导致人口外流。但是当时德、法、美等国 工业革命尚未完全展开,所以,1825 年的经济危机还不具周期性。

二、政治上的三次议会改革

(一)1832 年议会改革

1第一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在1832 年以前,国王 在首相和内阁成员选举中任然享有一定主权(例如1827 年在任命首相坎宁·哥 德里奇以及1828 年任命首相威灵顿时,都是国王自己的选择。)。在乔治四世在 位期间,英国内阁越来越独立于王权,并向议会下议院靠拢,实际上,内阁才 7 是当时英国行政决策主管。尤其在首相罗金汉姆和首相福克斯当政时期,他们 从不将国王视为“一国之主”,也不把自己当做国王的“仆人”。首相,从国王 的“总管家”变成了英国的真正主人。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微妙而紧密的关系让 他们同享利益、共担风险,而拥有皇室血统的国王却越来越被疏远。 1830 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下,民主运动铺天盖地一般席卷欧洲, 势不可挡。从1830 年末到1831 年初几个月里,上下议院收到全国各地总共645 份请愿书。但威灵顿公爵为首的托利党认为现行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甚至还公 开宣称坚决反对改革,寸步不让。当时,英国国内民众间施行改革的呼声震天, 这就注定了托利党在同年的选举中必然惨败。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

国王威廉四世(1830——1837)任命辉格党领袖格雷组阁。格雷内阁于1831 年 1 月成立了以罗素勋爵为首的四人小组,负责起草改革议案,同年 6 月 7 日 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并生效。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对议席分配做出调 整。取消了人口未达到2000 人的56 个“衰败选区”的议席,人口在2000 至4000 的31 个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143 个议席给大型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县, 下议院总人数则不变。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在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后, 除了大银行家、大商人、大工厂主有选举权外,大批手工作坊主、小商人和部 分佃农也获得了选举权。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时间。选举时间从 15 缩短到2 天。

3意义

1832 年的议会改革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经过如此大规模的运动多番周 折而换来的改革,却收效甚微。马克思也曾批评说:“恐怕还从来没有一个像这 样强大的、看来似乎成功的人民运动得到这样微不足道的表面结果。”虽然工人 8 是改革运动的主力军,但是改革并未改变工人们艰苦的生活,并未带给他们真 正的民主权力。中尽管如此,1832 年的议会改革任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这次改革削弱了国王、贵族、上议院的势力,促进了政党组织的完善和两党制 度的形成,是英国议会君主制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激发了人们深入选举改 革的信心和决心,一种内阁与国王、政党、社会舆论、上下议院之间的新型权 力关系逐渐形成。

(二)1867 年议会改革

1第二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进入19 世纪60 年代后,工人阶级政治积极性再次高涨,议会改革燃起了新 的希望。1861 年,英国各地工会组织纷纷要求改革制度。1864 年,积极支持英 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65 年,“全国改革联盟”成立, 力争改革选举制度。马克思亦积极支持工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他认为结束资 产阶级垄断性统治的时机尚未成熟,最大限度的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才是切实目 标。在第一国际、“全国改革联盟”等组织以及马克思等人的支持下,大规模的 改革运动在英国曼切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各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展开。声 势浩大的改革队伍行进在各大街头和公园,议会的改革已成了大势所趋,势在 必行。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 当时的首相是反对改革的保守党的德比,但是拥有较高政治声望及地位的 财政大臣本杰明·迪斯累利审时度势,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应顺应天势民意。 于是本杰明扮演改革派以笼络人心,于1867 年3 月18 日向下议院提出改革议 案,在做部分修改后,8 月通过上议院批准以及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 9 签署后生效。1867 年的改革法案对议会席位做了再一次调整,取消了46 个“衰 败选区”,空出52 个选区给大工业城市和郡。伯明翰、曼切斯特、伦敦以及其 它中型城市席位有所增加。改革议案基本去除了“衰败选区”,小资产阶级和上 层工人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3意义 虽然广大的城市下层工人以及全部的农业人口并未获得选举权,议会选举 制度的民主化任务认为结束,但是大多数工人境况得到好转。1867 年的议会改 革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三)第三次议会改革

1二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1880~1885 年英国爆发严重经融危机,失业率暴涨至历史最高点,社会矛盾 日益激化。爱尔兰掀起了民主自治运动的高潮,苏丹更是爆发了马赫迪抗英大 起义,英国在非洲东北部的殖民扩张也遇到了困难。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执政的格拉斯顿自由党政府陷入困境。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

约瑟夫·张伯伦为自由党激进派代表,他趁机联合在野的保守党给政府施 压,促使格拉斯顿政府提出两个新的议会改革法案——《人民代表制》法案以 及《重新分配议席》法案。《人民代表制》于1884 年12 月通过议会。该法案对 选民范围进一步作出了调整扩大,选民增加了1 倍,扩大到450 万人。“房主选 举权”扩大到了各郡县,部分工农业者也也有了选举权力,但是未成家立业、 依靠父母生活的男子以及全部的妇女、家庭佣人都没能获得选举权。《重新分配 议席》于1885 年1 月通过议会。它取消了72 个人口未达到15 万城市单独选派 10 议员的权利,并将之并入其它郡县。按照每54 万人分配1 个议员席位的标准将 全国划分为617 个选区。全国22 个城市以及剑桥、牛津大学仍然保留2 个议席, 其它各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一个选区只能有一个议员代表。

3意义

这次议会的改革让议席分配更加合理公平,对人口密集的工业城市的工人 有一定好处,一定程度上让工人阶级以及部分农业人员参与到了国家政治中, 对改善工人的处境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三、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兴起和发展

19 世纪30 至40 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进行着巨大变革的,一种新 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出现在英国文坛。它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 力求贴近真实生活,最大限度的反应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面貌。在浪漫主义文学 渐渐消退的时候逐渐占领英国文坛,19 世纪40 至50 年代达到鼎盛。

(二)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宪章运动关系密切,可谓是密不可分。并且具有小资 产阶级文学特点,由于大部分作家均出生于小资家庭,故其作品也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小资阶级的生活。在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之中,大部分都塑造了一个 奋斗不息的积极的小资形象。虽然此类文学作品幽默讽刺,反对暴力性革命、 主张社会改革、拥护道德批判和道德感化。此外,不少优秀女性作家在文坛也 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盖斯凯尔夫人、乔治 · 艾略特、勃朗特姐妹等优秀的女 11 性现实主义文学作家。

(三)代表作家。

1、奥斯汀 奥斯汀(1775——1817)生于英国一个牧师家庭的奥斯汀天生就对文学有 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她生活一个乡村小镇上,终生未婚。在她短暂却充实的一 生里一直锲而不舍的追求着自己的文学之梦,完成《理智与感伤》、《劝导》、《曼 斯菲尔德庄园》、《艾玛》、《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等六部小说。她的小说 主要描写了乡绅家庭里女性的婚姻与生活,以一种轻快活泼又风趣诙谐的方式 体现了女性世界的酸甜苦辣,着重描写少女从懵懂与盲目走向认识现实、认识 自我的过程。奥斯汀也因此被誉为描写女性意识的卓越作家。

2、萨克雷 萨克雷(1811——1863)萨克雷父亲是东印度公司一名官员,自四岁丧父 后,年幼的萨克雷继承了父亲巨额遗产,常常出入于上流社会,过着公子哥生 活。1833 年将家产挥霍殆尽,先后任《弗雷泽杂志》和《笨拙》杂志专栏作者。 在他的一生中写过大量小说,例如《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纽克姆 一家》、《弗吉尼亚人》,中篇小说《巴利·林顿的遭遇》 ,短篇小说集《 势利 眼集》等。最具代表意义的要算是以辛辣讽刺见长的长篇小说《名利场》,它真 实的再现了1810~1820 年摄政王期间英国上流社会之间勾心斗角与腐败丑恶。 这部小说篇幅宏大,情节跌宕起伏,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萨克雷也因 此在文坛上与狄更斯齐名。

3、盖斯凯尔夫人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盖斯凯尔夫人自幼受到父亲文学修养和宗 12 教信仰的影响,并且进入当地一所女子学校学习。盖斯凯尔夫人夫人一生发表 过六部长篇小说(包括《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克兰福德》、《西 尔维娅恋人》、《夏洛特·勃朗特转》)。处女作是发表于1848 年的《玛丽·巴顿》, 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的生活与命运,在19 世纪英国文学 上占有重要地位。

4、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1816-1855) 代表作是世界著名女性著作之经典——《简·爱》。这 部作品虽不能说是巨作,但也称得上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从女性要求 独立平等的角度,展现了英国19 世纪上班也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的为慈善事 业的残暴本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 妇女要求平等地位同样待遇的思想,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础。 艾米丽(1818-1848)《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唯一一部小说,但是仅此一部 已经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呼啸山庄》被成为是“最奇特的小 说”,艾米丽以其“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她继拜伦之后无人可比的“强烈的情 感、忧伤、大胆”震撼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心灵。 安妮 (1820-1849) 安妮的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虽然比起《简·爱》 和《呼啸山庄》在文学上的地位稍逊一筹,但是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 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5、乔治·艾略特 乔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玛丽·安·埃文斯,生于沃里克郡一个农村 家庭。对宗教有着虔诚的信仰的乔治·艾略特曾进入过两所女子学校学习。她 心地善良,终生热衷于慈善事业。于1859-1876 年间创作了《亚当·彼得》、《弗 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传》和《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萨达》等7 部 13 长篇小说。她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了19 世纪初期单纯质朴的乡村生活,而后期 作品则牵涉到重大历史事件及政治社会内容。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刻画也非常 的生动传神。

四、19 世纪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一)英国1800~1880 期间的殖民扩张

工业发展,财富积累,英国统治世界的野心如无法控制的烈火,很快在世 界各地熊熊地燃烧起来。1801 年,爱尔兰被合并,英国正式更名为大不列颠及 爱尔兰联合王国。地大物博而又相对落后的亚洲大陆成为了英国一个主要战略 对象,沦陷的印度成为英国巨大的原材料提供地和广大的市场。19 世纪中期, 英国利用鸦片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并参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1758~1759 年 间,印度爆发爱国的民族大起义,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拥有着较之先进的军队, 大举镇压起义队伍,此次起义以失败告终。1876 年,保守党 B迪斯累里内阁为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 英帝国)。英国继续扩大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 亚等地的侵略,此外,英国还在南美洲大举投资,南美洲也被列入“狩猎”范 围。1867 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 个自治区域。

(二)1880~1900 年间英国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主战场转向非洲。在从法国手中夺得苏伊士 运河的控制权后,英国于 1882 年占领了埃及,紧接着在 1899 年占领了苏丹。 英国埋头苦战在非洲战场,与其他殖民国家激烈争夺者东非、中非及西非的土 14 地。1884 年~1885 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实际上是帝国列强们的分赃大会,英国“满 载而归”。 帝国主义分子 CJ罗得斯提出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 陆的大铁路,也就是所谓的“二 C 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 母都是“C”),以便加紧侵略南非。1899 年英布战争爆发,英国吞并奥兰治和德 兰士瓦。19 世纪末,在亚洲战场上,缅甸、阿富汗沦为英国殖民地。1900 年, 英国参与镇压了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

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众多贪婪的殖民扩张国家中是最大的,遍及世界各洲,掠 夺来的财富不计其数。其土地之广,无国能及,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殖民扩张既是让人痛恨又让人所震惊,对英国人来说,19 世纪的大英帝国是英 国人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神话。

五、结论 综上所诉,19 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上都进行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上三次议会改革让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让更多人民参与到国家政 治中,这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中起着典范作用;经济上来说,在19 世纪上半叶 英国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让英国面貌焕然一新,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化同 样也产生了种种问题,例如阶级剥削、工业污染、经济危机等等;文学上,19 世纪 30~40 年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种种黑暗,曾经风靡一时的浪漫主义文学 渐渐褪色,以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讽刺性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40~50 年代达到 高潮。 19 世纪的英国,危机与变革并存——在危机中进行变革,而在变革中又产 15 生新的危机,继而又是新的变革。英国在危机与变革中取得进步,并逐步登上 世界巅峰,了解19 世纪的英国对生活在充满危机与改革的世界我们来说有着重 大意义。 总而言之,19 世纪的英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不但有了量变,甚至有了质的 飞跃,让英国从平庸到脱颖而出,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先驱,当时世界的霸主。

英文名: "The Infinite Worlds of HG Wells"

中文名: 无限世界 穿越时空三部曲

爱伦在夜黑风高的晚上到了伦敦附近的小村落,寻找一个传奇故事的真相。半世界前,科学家威尔斯认识了聪明美丽的珍,两人合作研究下,发现了穿梭时空的秘密,并且双双陷入爱河。但在当时保守的民风下,两人的穿越时空理论却不被世人接受,于是威尔斯将经过所见所闻写成科幻小说流传人间。爱伦阅读了威尔斯的小说后,对这个传奇产生好奇,于是只身前往寻找这个秘密

在伦敦的一个夜晚,自称报纸记者的麦格利来到传奇科学家威尔士的家,欲向他了解神经生理学家季伯尼教授的生前事迹。早在半个世纪前,威尔士在伦敦的皇家学院遇见简·罗宾斯,而简立即捕获了威尔士的心。两人参加季伯尼教授的讲座,期间季伯尼用一个最新的电镀电流声谱仪做实验时发生“爆炸”,声谱仪突然完整消失了,其他东西却毫发无伤。

威尔士提出此并非物理现象,得到简和季伯尼的支持。他们发现马克一直在研究刺激神经系统有关实验,并研究出一种加速剂,由人用快得看不见的移动而引起“隐形”。威尔士和季伯尼试用试剂,才在静止的世界找到就要老死马克。一个电路维修工伯朗尼在地下室维修设备,适逢雷雨天被闪电击中,结果阴差阳错回到了一周之前。他凭手里残存的一张一周后的报纸,赌马赚了大钱。

按照他的记忆,周六他朋友的狗会被马车碾死,他和朋友有所准备,结果救了狗却害了朋友,朋友相聚的酒吧也因火灾焚毁。悲痛之余,在威尔士的鼓励下,他放弃财富重新工作,并再次成功被雷劈中,回到了还没出事的一周之前。某当铺收到一个奇怪的水晶,在特定的角度照射光线,会从其中看到奇妙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外星人来地球捕捉试验品回去研究的工具,而当铺老板也因此摆脱了妻子的束缚。

在一次中继站电报实验失败后,季伯尼的助手丹威斯被电击导致视力失常:看不到眼前的东西,眼中呈现到的却是几千英里外海上的风浪,原来是一个失事船只幸存者的视线传到了他这里。威尔士等人几经调研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坊间盛传:某街某号出售“实现梦想的药水”,一个秃顶老师喝过后果然长出新发。暗恋女仆的胖教授,担心对方嫌弃自己的体重而一直没有表白,于是使用药水准备表白。

谁料药效矫枉过正,他如气球般要飘上天,而另一边,秃顶老师的头发也不断疯长。恰好这一切被威尔士赶上了,为了帮助朋友,他不得不拉上妻子为两位教授想办法,最终帮助他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麻烦事一件接着一件,季伯尼的实话药水被偷,并引起了城市的混乱。关键时刻,威尔士力挽狂澜,同时也意外了解了妻子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精彩视点:

这是一部惊险刺激的科幻巨作!《无限世界》三部曲改编自著名畅销书作家H·G·威尔士的同名小说,故事曲折离奇,充满超越时代的科学观及幻想。这个上世纪的科幻作家被尊为英国科幻小说泰斗、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创作出《时光机器》、《世界大战》等经典作品。他对未来的预测和科学趋势的展望,都是惊人的准确。《泰晤士报》曾这样评论:“假如说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年代,那个人就是H·G·威尔士。”

英国文化很有吸引力?这是当然的了。

当我们谈起文化和艺术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当你踏入英国的时候,你可以无时无刻地感受到英国人和英国建筑的上,都弥漫着浓浓的莎士比亚氛围。这位文学界的泰斗,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他也是英国文化的象征。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他生动地描写了欧洲的社会生活,他的文化也很好地被英国人给保存了下来。这一点就如同意大利人很好地保存了文艺复兴的建筑和画作。

  除了文学之外,我们也别忽略了英国的饮食文化。众所周知,意大利的食物丰富,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英国则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地方。别看英国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菜肴——许多人认为他们只有炸鱼和薯条。真实的英国人是,他们可是一个非常在乎吃的礼仪的国家。

  在英国,餐桌的文化也吸引着全世界的人。因为他们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光是刀叉,就可以传达出这个人是否已经进食完毕。在英国,吃饭的时候刀叉朝向自己,就意味着仍然想要继续吃。要是想要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放在盘子中。

  英国人之所以这么重视刀叉文化,很重要的原因是,正确地使用刀叉,可以给人优雅利落的感觉。要记住的是,在英国高档的餐厅,是一定要吃得优雅的。要是你不会用餐具,你可别怪服务员突然收走了你的盘子。你要是不相信的话,你认真看看《唐顿庄园》就会知道和他们吃饭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了!

  你是否觉得英国文化很严肃?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个人觉得,英国文化还是很好玩的。英国恶劣的天气,让英国人有一种普遍“悲观”的思想。英国人很喜欢抱怨,他们是一个不在乎向周围人传递出自己不开心的人。比起美国人乐观开朗的精神,英国人则喜欢一吐为快。我想,这也是为何我喜欢英国人的原因之一,他们不会将自己的不满放在心理。更多的是,他们会说出来,让你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满了。

  还有一点特别有趣的是,英国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先不说英国人特别爱写书,在书中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之外(要知道,英国每年可是出版了100万的新书呢!),在一个名叫“Very British Problems”的纪录片(英国非常式困难症)当中,展示了英国人千奇百怪的各种恐惧。这部纪录片,也非常好地体现出了英国人的“奇葩”文化。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的幽默和他们日常是如何处理麻烦还有人际关系的。

  总的来说,英国的文化那么深入人心,我们就不得不提JK罗琳的《哈利波特》。可想而知,这部巨作能够诞生在英国,已经说明了英国是一个孕育特色文化和激发奇思妙想的地方。

50部一生不得不看的经典**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史上“最伟大的反战**”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史上诗化**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史上第一昂贵的**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国/泰国)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50千与千寻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

经典老歌:1989年BBC巨作《待到重逢时》主题曲

英文片名: TILL WE MEET AGAIN

中文片名:《战争与重逢》 《待到重逢时》

导演:Charles Jarrott

主演:Michael York

Courteney Cox

Mia Sara

Lucy Gutteridge

Hugh Grant

Charles Shaughnessy

制作年份:(1989) (mini) (USA)

Till we meet again

Some people search all their lives

I feel that my turn has come to reach high into the sky

And finally the star shines on me

Finally, I can touch eternity

My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My heart is burning without shame

I feel the sun on me

When you return,you'll see the change

Some people search all the time

They're walking closely to the ground

I find and gazing on high

and finally the star shines on me

Finally I can touch eternity

My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nd love has come to me again

And will so rise and blow

And show me all I need to know

Our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My love's an ever-lasting flame

Burning for you alone

When you are with me, eternity in love again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通称T·S·艾略特),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个四重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诗人T·S·艾略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T·S·艾略特简介

 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判家,是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T·S·艾略特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可见他的成就很高。

 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他曾经担任了大学的校长,父亲是经商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写过很过宗教诗歌。艾略特曾经在哈佛 大学学习 哲学和比较文学,还接触了梵文和东方 文化 ,对黑格尔派的哲学也十分有 兴趣 ,曾经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14年,艾略特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来到英国,并定居在了伦敦,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和教师等职业。1922年,T·S·艾略特创办了文学评论季刊《标准》,担任了主编,一直到1939年才辞去。艾略特认为自己在 政治 上是保皇党,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在1922年T·S·艾略特所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 国际 名誉,并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人。1943年艾略特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 英语 诗人和作家的地位。T·S·艾略特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1965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T·S·艾略特的成就

 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 论文 ,但因为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1917年的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罗易德银行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更多的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年中,他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是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也为艾略特奠定了他诗人的地位。之后在1922年《荒原》随之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这时艾略特本人的名气也高涨了,他的名气近似神话,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T·S·艾略特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剧本等作品。其中著名的诗歌有《荒原》、《四个四重奏》;散文有《但丁》、《神圣的树林》;剧本有《家庭聚会》、《老政治家》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的“共同追求正确判断”的理想一度成为具有感召力的 口号 。而艾略特的第一本文集《圣林》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权威之声,他的《论文选,1917—1932》更是成为英国批评史上少有的经典。

对T·S·艾略特的评价

 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出生在一户家境十分优越的家庭中,之后加入了英国国籍。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他在 历史 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1964年9月14日,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融汇了智力与想象、传统与创新,在一个变革时代,他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罗姆说这样评价T·S·艾略特,他说:“你也许跟艾略特的评论搏斗了很久,但仍然终生迷恋他最好的诗作。《荒原》和《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等,艾略特最不朽的诗作的名单上,也许还可以再加上《小老头》。”罗杰·金博尔评价艾略特说:“艾略特之所以值得注意,不是因为我们今天不赞同他对女性、犹太人、 教育 或宗教的态度,而首先是因为他写的能引起人们共鸣、好奇的诗。”这些都是对T·S·艾略特的评价,可见,世人对于他的评价都是很肯定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艾略特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美国,那些迷恋爱默生“内在的声音”的诗人与批评家觉得艾略特背离了美国精神。但是即使这样,艾略特对当代 英语诗歌 写作的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他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T·S·艾略特代表作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在1922年发表的《荒原》为他在国籍上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这部作品被评为是十二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牌。而《荒原》也成为了T·S·艾略特代表作之一。

 《荒原》是英美诗歌的里程牌,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T·S·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力最深远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得了诺贝尔奖文学类。可见《荒原》这部巨作的成就很高。

 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个四重奏》,这部作品是艾略特晚年诗歌中的代表作,风格与早期的诗歌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他成熟了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T·S·艾略特借用他的祖先和他自己生活中值得纪念的四个地点为诗的题目。分别是《东科克尔村》、《烧毁的诺顿》、《小吉丁》和《干燥的塞尔维吉斯》。其中《东科克尔村》是艾略特祚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和村边小路;《燃毁的诺顿》则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的玫瑰园的遗址;《小吉丁》指的是17世纪英国内战时期国教徒聚居点的一小教堂;《干赛尔维其斯》是指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的一处礁石。这就是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个四重奏》的四个地方。

T·S·艾略特写作特点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现代派的运动领袖。T·S·艾略特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他在1922年所发表的《荒原》被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创作中善于把自己隐匿在诗句的背后,不断变换着面具和语气。诗句中的“我”大都是是戏剧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但是从总体来看,他更偏爱一种萎靡不振、无可奈何同时又不乏 幽默 的声音。这个特点使读者难以理解艾略特的早期诗歌。艾略特的诗作往往没有完整的思想脉络,他无数次开玩笑地引用拜伦《唐璜》中的诗行为自己辩解。

 T·S·艾略特认为,在诗歌创作中有种两种:“想象的逻辑”和“想象的秩序”,它们不同于常人熟悉的逻辑和秩序;读者应该听任诗中的意象自行进入他那处于敏感状态的记忆深处,不必考虑那些意象用得是否恰当,最终 自然 会收到很好的鉴赏效果。表现这种“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逻辑”最为充分的就是奠定艾略特现代派主将地位的《荒原》。在1935年至1942年之间艾略特所创作的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的《四个四重奏》,它们分别是《东科克尔村》、《烧毁的诺顿》、《小吉丁》和《干燥的塞尔维吉斯》。

1 英国诗人艾略特

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3 tseliot生平简介英文

4 英国诗人艾略特的简介

5 诗人艾略特是谁

  雷德利-斯科特

  姓名:雷德利·斯科特

  性别:男

  原名:

  英文名:Ridley Scott

  生日:1937年11月30日

  星座:射手座

  国籍:英国

  地域:欧美

  职业:导演

  身高:171cm

  斯科特于1937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国的诺萨布兰,毕业于西哈特普尔艺术学院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60年代他就职于英国广播公司,70年代他曾是欧洲商业电视片领域最富创造力的人。涉足影坛的里德利斯科特很快成了70年代最有希望的导演之一,1977年的《The Duellists》是一部真实再现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题材影片,该片在戛纳**节赢得了大奖。1979年的《异形》,再次大获成功,成为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奠定了他重量级导演的地位,也为他迎得了科幻、恐

  怖片大师的美名。1982年他拍摄《2020》(Blade Runner)陷入了麻烦的泥潭,为了影片过于复杂的内容他多次与摄制组发生冲突,最终影片还是遭到了**艺术家们的抨击,票房也遭惨败,直到90年代早期,这部影片在家庭市场中发行,才重新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幻**的杰作。

  此后斯科特继续他的事业,1986年拍摄了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诡秘怪谈》(Legend)。1989完成了《黑雨》(Black Rain),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片中扮演一名在日本执行任务的堕落警官。1991年,他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获得评论界的赞誉,同时赢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影片由吉纳戴维和苏珊萨兰登主演,获得最佳导演奖在内的六项奥斯卡提名,影片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斯科特的价值。不过好景不长,1992年的影片《1492:天堂的征服》(1492:Conquest of Paradise)又一次让他走入了低谷,之后的几年中,他一度息影。

  1996年,斯科特重整旗鼓,执导了动作片《巨浪》(White Squall),讲述了一群十几岁的男孩在海上的历险故事,影片表现不佳。1997年,斯科特执导影片《GI Jane》仍不走运,不得已斯科特暂时当了制片人与他的兄弟汤姆斯科特(曾于1986年执导《壮志凌云》,1998年执导《国家的敌人》)合作,在1998年他们制作完成黑色喜剧片《Clay Pigeons》后,斯科特再一次回到了导演的位置。2000年他拍摄了《角斗士》(Gladiator),影片由拉塞尔克罗主演,是一部预算成本达1亿元,长达154分钟的巨作。影片放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大多给予了好评,认为它重现了大制作的辉煌,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它渲染过了头。

  科幻片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雷德利·斯科特1937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国,少年时代执着于美术艺术,后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与舞台设计。毕业后曾自费往纽约拍摄纪录片,后任英国BBC电视广告片场影设计和导演,并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制片公司,拍摄了大量广告。1977年导演第一部剧本长片《决斗者》,一举成功,获戛纳影展最佳处女作奖。

  1979年拍《异形》稍有名气后,并在1982年获香港邵逸夫投资,执导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2020》,以黑色**的侦探片手法来探讨一个哲学性的主题——人类与复制人的关系。影片公映后大获丰收,成为科幻片的经典之作,并获得两项奥斯卡提名,雷德利·斯科特也一跃成为科幻片大导演。1991年导演的《末路狂花》塑造新女性的形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是在其后的几年中,他虽是大西洋两岸都很有名望的导演,但事业一直没有达到巅峰,没有经典的影片出手。

  而到了2000年,一副十九世纪Jean LeonGerome取名为“拇指朝下”的画作,激起了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灵感。他说:“梦工厂的总裁华特帕克斯将这副巨作放在我的桌上,罗马帝国的荣耀辉煌和残酷野蛮耀然纸上,顿时令我十分震撼。”接着帕克斯交给他《角斗士》的剧本,斯科特还表示:“余兴节目能抒发人们的不满,暴君想转移受压榨百姓的注意力,竞技场是绝佳的管道。片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在竞技场上所向披靡,深受百姓崇拜,形成了一股气势,象征弱势百姓的出头天,令暴君坐立难安。”兴冲冲的雷德利·斯科特并没有轻视这个影材的冷门性,的确,他也并没有让我们大家失望。

  影片由后来凭此片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拉塞尔克罗主演,是一部预算成本达1亿元,长达154分钟的巨作。并在去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成为最大赢家,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五项大奖,虽然没有为雷德利·斯科特带来他久盼的最佳导演奖,但是让他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年他再度携《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卷土重来,不管能否如愿?但能连续两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可见雷德利·斯科特深厚的功力!

  

  作品年表:

  《沉默的羔羊2》 / Hannibal(美国 2001)

  《黑鹰计划》 / Black Hawk Down(美国 2001)

  《角斗士》 / Gladiator(美国 2000)

  《伴我雄心;女兵简》 / GI Jane(美国 1997)

  《白色风暴;巨浪;无形飑》 / White Squall(美国 1996)

  《通天小灵精》 / Monkey Trouble(美国 1994)

  《哥伦布传》 /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 1992)

  《末路狂花》 / Thelma & Louise(美国 1991)

  《黑雨》 / Black Rain(美国 1989)

  《黑魔王》 / Legend;Legend of Darkness(英国 1985)

  《叛狱追杀令》 / Balken Runner(美国 1982)

  《2020》 / Blade Runner(美国 1982)

  《异形》 / Alien(美国 1979)

  《决斗者》 / Duellists, The(英国 1977)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

  Shadow Divers (2007)

  American Gangster (2007)

  美好的一年 A Good Year (2006)

  刺杀杰斯·詹姆斯/刺杀神枪侠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2006)

  崔斯坦和依索德 Tristan + Isolde (2006)

  Mary Queen of Scots (2006)

  红粉保镖/多米诺/红粉杀手/女模煞 Domino (2005)

  偷穿高跟鞋 In Her Shoes (2005)

  天国王朝/天国 Kingdom of Heaven (2005)

  "The Andromeda Strain" (2005)

  "Numb3rs" (2005)

  Diamond Dead (2005)

  Emma's War (2005)

  The Force Is with Them: The Legacy of 'Star Wars' (2004)

  Godzilla: Save the Earth (2004)

  Tricks of the Trade: Making 'Matchstick Men' (2004)

  The Cutting Edge: The Magic of Movie Editing (2004)

  火柴男人 Matchstick Men (2003)

  Shock & Awe: The Return of 'Alien' (2003)

  Thelma & Louise: The Last Journey (2003)

  AFI's 100 Years 100 Heroes & Villains (2003)

  The Beast Within: The Making of 'Alien' (2003)

  Cinema16 (2003)

  DVD Discoveries (2003)

  The Essence of Combat: Making 'Black Hawk Down' (2003)

  铁血风暴 The Gathering Storm (2002)

  Creating a Myth: The Memories of 'Legend' (2002)

  "AFP: American Fighter Pilot" (2002)

  The Alien Saga (2002)

  Six Bullets from Now (2002)

  Duelling Directors: Ridley Scott & Kevin Reynolds (2002)

  The 54th Annual Primetime Emmy Awards (2002)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The 74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2)

  The Hire: Hostage (2002)

  The Hire: Beat the Devil (2002)

  The Hire: Ticker (2002)

  黑鹰计划 Black Hawk Down (2001)

  汉尼拔 Hannibal (2001)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1)

  Breaking the Silence: The Making of 'Hannibal' (2001)

  美国影史百部佳片 AFI's 100 Years, 100 Thrills: America's Most Heart-Pounding Movies (2001)

  Murder by Numbers (2001)

  Alien Evolution (2001)

  角斗士/神鬼战士/帝国骄雄 Gladiator (2000)

  Where the Money Is (2000)

  最后的辩论 The Last Debate (2000)

  Gladiator Games: The Roman Bloodsport (2000)

  On the Edge of 'Blade Runner' (2000)

  大国民传奇 RKO 281 (1999)

  The Alien Legacy (1999)

  羔羊陷阱 Clay Pigeons (1998)

  伴我雄心 GI Jane (1997)

  巨浪 White Squall (1996)

  Browning Version, The (1994)

  我爱小麻烦 Monkey Trouble (1994)

  哥伦布传/1492:天堂征服者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992)

  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64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1992)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1991)

  黑雨 Black Rain (1989)

  情人保镖 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1987)

  诡秘怪谈/黑魔王 Legend (1985)

  银翼杀手 Blade Runner (1982)

  异形 Alien (1979)

  决斗者 Duellists, The (197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4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