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谁?

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谁?,第1张

1、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2、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

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

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致英国人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3、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

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4、卢梭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

卢梭之后,自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12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多行业当学徒。

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16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5、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

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以下是我整理的诗人拜伦的人生经历,欢迎参考阅读!

拜伦(1788—1824),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是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拜伦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1788年1月22日,乔治戈登拜伦生于英国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拜伦生在一个古老而又败落的贵族家庭里。

身残的孩子心灵要求更加完美

说它古老,是因为拜伦家族早先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到英国,在16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中,战功显赫,历代都受到国王的赏赐,并封为勋爵。还是婴孩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0岁的时候,竟会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

诗人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年轻时在法国陆军学校受教育,毕业后成了英国陆军的近士卫官。他性情暴烈,行为粗野,又喜欢豪饮滥赌,欠下巨额债务。当他20岁从美国回到伦敦后不久,就拐走了卡尔马瑟侯爵夫人,花天酒地,大肆挥霍着侯爵夫人从她父亲那里继承得来的每年4000英镑的收入。但是,4000英镑到底维持不了他的奢侈生活和巨额赌债。两人只好离开英国,又逃到法国去。在那里生下女儿奥古丝塔,她就是诗人拜伦的同父异母姐姐,是拜伦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对拜伦的生活和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生下女儿不久,卡尔马瑟侯爵夫人就病死了。

这位失去4000英镑收入的浪荡子又悄然回到英国,看上了一个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的名叫凯瑟琳戈登的少女,虽然她相貌不佳,却拥有着23000镑的财产——其中3000镑是现金——这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因为它能偿还过去的赌博欠债。1784年5月,他们在巴思温泉结婚,这位夫人就是拜伦的母亲。新婚夫妇回到北苏格兰戈登的家中,可是,他的赌博、好酒和游荡生活很快又把戈登家的财产挥霍荡尽了。夫妇俩变卖了土地和家产,移住到法国,生活一天天地贫困起来。

1787年夏,已有身孕的约翰拜伦夫人因怀念自己的故乡,单身回到了伦敦,这位俭朴的苏格兰妇女在伦敦一条街上租了房子安顿下来,可她丈夫为了躲债依然在法国流浪,没钱的时候就常常来信向手头并不宽裕的妻子索讨。在拜伦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终于在“没有衬衫、没有一文钱,惟一的一件衣服也早已百孔千疮”的潦倒境遇中死去,据说是自杀的。、丈夫的死对妻子是个惨重的打击,加上生活的日益拮据和自己的不幸遭遇,使拜伦母亲的性格变得十分暴躁乖戾,喜怒无常。拜伦的幼年就是在贫困的境遇中跟着脾气不好的母亲在北苏格兰度过的。

拜伦是跛脚的。造成这个残疾,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天生的;另一说是因为母亲残暴,一时气极把他打成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拜伦可以说是一个美少年,他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一头褐色的卷曲头发,皮肤白皙,人们都很喜欢他。尤其是拜伦的嗓音很好,说话声十分悦耳。因此在后来剑桥大学中,同学们都叫他“好嗓子绅士”。

惟独跛足这一生理缺陷,常常使他感到自卑和痛苦。

幼年时,每当他在街上走过,总会听到人们这样议论他:“啊,多么漂亮的孩子啊,可惜是一个跛脚。”

这时拜伦马上就会脸红起来,认为说话的人侮辱了自己,就抹着眼泪,一边大声说:“不许你这样说我!”一边就向对方扑去。

家庭教师让他成了读书癖

四岁半的时候,拜伦被送进阿伯丁学校读书。他好学、聪颖,记忆力特别好,但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顽皮,有时还搞一些恶作剧。他的善良、正直和义气很快受到小伙伴们的喜爱,但他时而亲切时而暴烈的性子又使他们吃惊。“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难以驾驭,”一个老师曾这样评价他。

除了在学校读书,母亲还为他请了历史和拉丁语的家庭教师,拜伦的历史癖就从这时候形成了。他早熟,喜欢读各种书籍,尤其是历史书籍,他常常恳求母亲把关于罗马、希腊、土耳其的历史故事书从公共图书馆里借回家来。每当夜色降临,小拜伦就带着新奇、甜蜜和一点点恐怖的感觉去读书、去遥想,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徜徉、留连。古人在军事上的辉煌战绩曾多次激起拜伦内心的英雄梦想,他有一次对小伙伴说:“我总有一天会召集一支部队,士兵们身穿黑衣,骑着红马,他们将被称为‘拜伦的黑骑兵’。你们一定会听到我们了不起的奇迹的。”

当时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之后这一奇迹真的出现了,他果然成为一支希腊联军的总司令,钢盔、宝剑和黑色斗篷陪伴着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拜伦是个聪颖的学生,却不太用功,成绩也不突出,但他看的书却非常多。他后来回忆说:“人们从未看到我读书,老是懒洋洋的,恶作剧或作游戏,事实上我在吃饭时读,在床上读,在没有人读书时读,自我5岁以来,就读了所有的读物。”读了《圣经》以后,拜伦对神秘传奇的东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特别喜欢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拜伦在学校,除了以善于谈吐和广为读书闻名外,他的好斗也是出了名的。每当有人嘲笑他的残疾而欺侮他时,他总能以非常的勇气打败对手。如果他挨了一下打,他必定要回敬两下的。这种勇气和斗争是他一生的最大特色。

拜伦宣称他一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在幼年时候却受到他的拉丁语家庭教师,一个加尔文教的虔信者的深刻影响。在拜伦的幼年头脑中不分昼夜地被灌进加尔文教思想,那种吃苦为乐的信仰,沁入了拜伦人格的最深处。拜伦的保姆梅格雷也热心宗教,常常给他讲神灵、天国、地狱等事情,那些印象自然会遗留在他的脑子里面。这种宗教的影响,在他后来的杰作《曼弗瑞德》中依稀可见。

1798年,号称“邪恶勋爵”的纽斯台德的主人,拜伦的叔祖父和嗣子相继去世,按照当时的爵位世袭制,10岁的小拜伦就成了第六代勋爵。第二天他到学校去参加点名时,校长不再普普通通地喊他“拜伦”,而是尊称他为“拜伦勋爵”,他本该回答“到”字,但此时却硬咽了,随即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拜伦和他的母亲、保姆便离开生活了多年的阿伯丁,启程前往纽斯台德庄园,去接受他的产业了。

热心于课外阅读使他成为优秀诗人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这所在1571年由约翰里恩创建的学校,在英国历史上培养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对拜伦十分崇拜的丘吉尔首相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这一年,拜伦13岁。

当时的哈罗公学校长约瑟夫德鲁里在他的书房里接待了这位天资聪颖,外表俊美,但腿有残疾的贵族少年。经过交谈,校长马上发现:“交给我的是一匹在山里野惯了的小马驹。不过,从他眼中看得出,他是有思想的。”

在哈罗公学的日子里,拜伦对正规的课堂学习一如既往地不大用功,可是一到关键时刻,他却能大笔一挥,写出三四十句拉丁文的六韵诗行;他对课本不感兴趣,却热心于课外阅读,博览群书,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懒散而博学”是他中学时代的特点。

年少而成熟的拜伦这时也已开始关注社会和时代了。

纽斯台德所处的诺丁汉地区,不仅以封建中世纪的古迹和罗宾汉绿林侠客的传说而著名,而且也是当时英国的'大工业中心,也成为产业革命而来的最早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拜伦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诺丁汉工人最初破坏机器进行的情况。拜伦是在英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他生逢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各国人民为了独立、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亲眼目睹了由阶级矛盾激化所出现的各种工农民起义和士兵哗变等事件。

拜伦敏感地意识到他是生活和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革命时代的人。他在1822年5月4日写给司各特的信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当一切都大规模地屈服于恶势力时,个人的一切都似乎变得渺小了。”

这就是拜伦青少年时代的感觉和印象。

从学生时代起,拜伦就向往参加社会活动,在哈罗公学时,他就醉心于练习演说。1807年4月2日他在写给他的监护人约翰汉森的一封信里说,一个演说家远远胜过一个诗人。同时又说,如果他目前从事写诗的话,那也是暂时的,因为他还没有成年,不能参加政治活动。拜伦曾以极大兴趣研究17世纪至18世纪的国会辩论。在1807年他自己记载的已读书目中,政治学,历史学类的著作占了很大比例。拜伦还广泛阅读启蒙学派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著作,像伏尔泰、卢梭、洛克等人的著述,都是拜伦极为推崇的。

充满幻想的拜伦常常独自一人,臂下挟着这些书籍来到哈罗山顶上的教堂,四周是一片墓地。拜伦就坐在大榆树下面的一块墓石上读书、冥想。这是一个静谧的角落,和风习习,树叶簌簌,拜伦的缕缕思绪可以飘得很远很远……

综观拜伦的一生,他前进的步伐是沉重的,他作出的努力是痛苦的,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高尚的正义人格和平庸的贵族习气——两者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进行着尖锐激烈的斗争。

他有过失望,但从不绝望;他有过悲哀冷漠,但没有悲观丧志;他有过孤独忧郁,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他有过失败,但又奋起斗争,屡仆屡起,用笔用剑,献出家产直至献出生命。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The Corsair, 1814)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另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拜伦在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带和心灵都破了产 ,他离去了,永不在回;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

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作家瓦尔特·司各特说《唐璜》“象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唐璜》写完第十六章,拜伦已准备献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这是诗人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页。他既憎恨发动的“神圣同盟”对欧洲各民族的压迫,也憎恨土尔其对希腊的统治。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诗,他的精神,就足以使任何能感应的人相信:拜伦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世界上总会需要的一种诗人,以嘲笑其较卑劣的,并鼓舞其较崇高的行动。

1 关于官场失意的诗句

关于官场失意的诗句 1关于在官场失意和得意的诗句

关于“在官场失意和得意”的诗句有: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gushiwen,org

2安慰官场失意人的诗句有哪些

1、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意思: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意思: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4、杜甫:“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意思:命太好的人写不出好的文章,地狱里的鬼怪喜欢人们犯过错,(死后下地狱)。实际上是杜甫当时的愤激之词。

5、屈原:“苟余心之端直兮 ,虽僻远其何伤。”

意思: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3安慰官场失意人的诗句

1、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其二: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释义:其一:潮来朝去,终归大海,你却被流放到东吴。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其二: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释义: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3、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其二: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释义:其一:汉朝有隐士郑子真隐居在谷口这个地方,在山涧耕读鱼樵。

清高的风韵,名震京都与天下。他坚决不当官,在山中悠闲自若,坐卧松云。

若大家像他那样不救济世难,独善其身有什么意思呢?阁下乃世家子弟,也隐居过一段时间,现在逢与明主。谈起天下大事就滔滔不绝,说起连横合纵的霸略那是精彩纷呈。

谢公在国有危难时毅然出山,拯救天下苍生。老弟曾经身为国子监秘书,那是个寂寞无闻的职位,真的是委曲人才。

你也曾经退归故乡,不留恋那虚度生涯的官僚生活。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长满了野草。

看看附近的女几峰,她正以嘲笑的神态看着云和月。其二:笑你为官半生,白了少年头。

如今我们风云际会,你不远万里来庐山找我。披着庐山云雾,遥望蓝天,咱们毫不拘束,畅谈天下大事。

留侯张良与商山四皓的绮里季,原来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

4、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其二: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释义:其一: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希望君要学长松,切记不要作桃李。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其二:见君乘着骢马,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如丰年之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您要为官清正廉洁,努力工作,不要以年老为叹。

5、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释义: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4表现屈原官场失意后的诗句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于黑暗之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 “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热泪,哀叹人民的生活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沧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衣服,沧浪的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5古诗十九首中体现仕途失意的诗有那几首

古诗十九首中体现仕途失意的诗一共有2首,分别是:

1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3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4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1 《行行重行行》

2 《青青河畔草》

3 《青青陵上柏》

4 《今日良宴会》

5 《西北有高楼》

6 《涉江采芙蓉》

7 《明月皎夜光》

8 《冉冉孤生竹》

9 《庭中有奇树》

10 《迢迢牵牛星》

11 《回车驾言迈》

12 《东城高且长》

13 《驱车上东门》

14 《去者日以疏》

15 《生年不满百》

16 《凛凛岁云暮》

17 《孟冬寒气至》

18 《客从远方来》

19 《明月何皎皎》

20 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主要是反映当时中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大抵可分为两类类是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21 抒发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是《古诗十九首》中游子诗的共同主题思想。这类诗普遍写到人生寄世,如同行客,寿命短促,而穷贱坎坷。由此引出的不同处世态度,则构成各诗的具体主题。这些诗毫无壮志豪情,诗中主人公们地位卑贱而热衷功名,羡慕富贵。他们追求功名富贵的热望破灭了,变得心灰意懒,厌世弃仕。他们的达观、嬉笑、哀鸣、怨愤,甚至颓废放荡,实则都是在政治上失望至于绝望的种种病态心理的表露。

《古诗十九首》中抒写离别相思的诗,大多是思妇闺怨,但也有游子乡愁。这类诗的共同主题思想是表达离恨之苦,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由于作者们取材和侧重点不同,因而诸诗各有具体主题。这些诗,实质上是祈求社会安定,家室团聚,能过正常的恩爱夫妻生活。然而由于政治混乱,社会不安,这样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因而这些诗都流露着浓厚的感伤情调,蕴含着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不满。

参考资料

互动百科:/wiki/%E3%80%8A%E5%8F%A4%E8%AF%97%E5%8D%81%E4%B9%9D%E9%A6%96%E3%80%8B

6求描写仕途失意的作文,或是仕途失意的诗句

达人知命你看看滕王阁序中

嗟乎,一介书生。冯唐易老,叨(tāo)陪鲤对,命途多舛(chuǎn)。老当益壮,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东隅(yú)已逝!

勃,抚凌云而自惜;阮籍猖狂,接孟氏之芳邻;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时运不齐。杨意不逢,岂效穷途之哭。屈贾谊于长沙。无路请缨,非无圣主?所赖君子见机。酌贪泉而觉爽,不坠青云之志,奉晨昏于万里,空余报国之情。他日趋庭,喜托龙门;有怀投笔;钟期既(苏教版为“相”)遇。非谢家之宝树,岂乏明时,宁移白首之心,三尺微命,扶摇可接,等终军之弱冠;穷且益坚。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北海虽赊(shē);今兹(苏教版为“晨”)捧袂(mèi),桑榆非晚,慕宗悫(què)之长风,奏流水以何惭,李广难封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有唐代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李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唐代诗人李商隐,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

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

1、李贺(唐代诗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4、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李白

-李贺

-龚自珍

-屈原

-曹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9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