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爱情理论,组成真正爱情的三大要素。

心理学爱情理论,组成真正爱情的三大要素。,第1张

心理学上有个爱情三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

该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

⑴激情:本能的一种驱使,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体现在情绪上对对方的着迷,即一种兴奋感。

两个人十分渴望与对方结合,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时,有一种兴奋的体验。

但激情却不是一件容易维持的事,最终两人的热情会随着时间推移难免消退逐渐平淡。

⑵亲密:在爱情关系中相互喜欢引起的温暖体验。

两个人相互喜欢,发自内心的想要爱对方,彼此感觉很亲近,很温暖,和对方在一起感到幸福愉快。

⑶承诺:指维持关系的担保,是爱情中的理性成分。

可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是做出要不要爱对方这个决定,长期是对维护这段关系所做出的永久承诺,体现在对对方的忠诚和责任心,就像结婚誓词中的“我愿意”,是一种同甘共苦的保证,对自我和对方都有一定的约束和保障。

但在现实中两人交往经常不一定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只做出短期承诺不考虑长期的未来。

激情是热烈的、亲密是温暖的、承诺是冷静的。

在这三个要素中,除了激情,亲密和承诺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由于三种基础要素的搭配也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类型

⑴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只是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⑵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被对方强烈吸引,只想在一起,但没有亲密,有时是单恋,也没想过未来和承诺,比较典型的是初恋。

⑶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由于利益结婚,如典型的政治和商业联姻,也有另一种是婚前有亲密和激情但婚后却只剩下承诺的。

⑷浪漫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只在乎当下过程和体验,不在乎结果和未来。

⑸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没有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不是真心喜欢对方。

⑹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属于生理冲动,典型的是肉体交易关系。

⑺完美爱情:同时具备激情、承诺和亲密三要素,这种爱情才是爱情它最本真的样子。

实际上除了第七种其他6种类型从本质上来说都算不上是爱情,只是一种纯粹的关系形式。

三要素为激情、亲密和承诺。

1、“亲密”是爱情的第一元素,是在情缘中能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因素。是为对方着想,看重对方,了解对方,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的感受与心态,这种感受是令人舒畅的感受;感受到伴侣无条件接纳。亲密感出自一种不自私地愿为满足对方牺牲自我的精神。

2、“激情”是爱情另一要素。它是一种渴慕与对方结合的心态,是一种强烈的渴望与需求。激情与亲密感是相辅相成,但若没有真正的亲密感,这种激情是不能持久,其满足亦是短暂。

3、“承诺”是爱情第三元素,好像一个三脚架一样,三者不能缺一。承诺是维系爱情关系的基础,并且是爱情长期存在的决定。相爱的人愿意排除万难,培养亲密感和激情。反过来有亲密感和激情的关系亦使承诺更能持久。

扩展资料:

在斯滕伯格提出爱情三要素之后,又提出可以根据这三要素组合成不同的爱情三角形,在爱情模型中,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代表:亲密感、激情、承诺。

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的存在,使中国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爱情类型,使得我们在应用三元理论分析中国爱情的类型时出现偏差。

中国爱情的特点不同于外国,一来是因为中国人追求纯粹的精神之爱的文化根源。二来是因为封建传统礼教的约束和中国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出内敛,含蓄的中国性格。

——爱情三角理论

有这样一个关于爱情的悖论——最纯美的爱情,只存在于还不懂它的童年时代。

爱情是一种精神病

爱情态度理论

 

Ro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对特定他人的一种特别的态度,成为了研究爱情的开端。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建立了爱情量表〔love

scale]与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使得爱情能以心理测验的方式加以研究。他提出了爱情的三个成分:1亲和和依赖需求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并指出爱情

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不是一般认为只是在「量」上的程度差异。

Murstein[1987]的SVR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以阶段论的方式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可分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

  [1]刺激阶段:双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被对方的外在吸引,例如:外貌、身材。

  [2]价值阶段:第二次到第七次接触,应属于价值阶段。彼此的吸引力建构在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并且建立感情上的依附。

  [3]角色阶段:指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个体能否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所要求的角色,是彼此建立承诺的关键。

 

Murstein虽然提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论,但在各个阶段中,并不单纯只是包含一个因素,而是三个因素交互影响,只是比重多少的差异。在刺激阶

段,刺激所增加的幅度极大,而其它两个因素增加的幅度很小,因此依开始时是以刺激因素为主。之后刺激因素趋于平稳,角色因素增加幅度仍小,但价值因素则大

幅增加。最后,刺激与价值因素皆趋于平稳,转而以角色因素为主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46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