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相传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
区史志办 吴建平
(小小说)
自古美女多故事,既有动人的故事,也有悲催的故事。但不管是哪种故事,情节都是引人入胜的。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那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西施,除了美丽动人外,关于她的故事流传至今,特别是她人生的最终结局说法种种。
美女西施的结局,历史上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吴国灭亡后,西施和心爱的人范蠡驾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终。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相应的记载。《左传》《史记》《国语》《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众多史籍均没有任何关于范蠡与西施恋爱关系的记载。勾践为了讨好和腐化吴王夫差,采用了文种和范蠡的建议,搜刮越国境内美女以进贡,此时的范蠡他敢从中插上一脚,去和西施谈恋爱吗再者,按《越绝书》的说法,西施是被文种送去的,那就应该和范更没什么关系了。
但是古时候的小说、戏曲家们,总是做些违背人的意愿的事,喜欢把才子佳人进行强行配对组合,无中生有地把他们描绘得情意绵绵,温情脉脉,难舍难分。文学家们想给西施安排一个理想的归宿,在那时当然是范蠡最为合适了。
根据史书上的一些资料,我们知道,范蠡确实有一位夫人,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但这位夫人,绝对不可能是西施。至于后来,范蠡离开了越国,改名换姓,隐居经商,他有没有可能带着西施一起走呢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应该说,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因此,我们只能说, 范蠡带着西施,驾扁舟隐于江湖,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有过记载,不可考。
第二种说法是:吴王夫差自杀后,西施随吴王而死。
持这种观点的人要少很多,但也不失为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西施被越国作为讨好夫差的一种御用贡品献入吴宫,得到吴王夫差的宠爱,日复一日,日久生情,西施她爱上了吴王天差。范蠡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了不起的谋略家,但在西施一个女人的眼中,则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既然爱我,还把我当作礼物送给敌人,赢得国家暂时的安全。西施觉得把女人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这样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勾践,小肚鸡肠之辈,一心只想复仇,做事做人没有底线,更不是真男人。而夫差,虽然最后是失败者,但他横扫天下,称霸诸候,雄心勃勃,具有真正的王者气质。这样的男人赢得西施的芳心是自然的事,就像后世的项羽能博得虞姬的心一样。
因此,吴王失败后,杀了西施及其他嫔妃,而后自杀。若是这种做法,一则是怕兵败国破后西施会遭到越国人的羞辱,另一则算是给吴王陪葬了。或是吴王死后,西施追随他而去的可能也是有的,如此算是殉情了。当然,这种说法依然也是没有史料根据的,不可考。
第三种说法是:西施被越王勾践沉入江底,淹死了。
《东周列国志》上就是采用这种说法的。话说当时,越王勾践攻破了吴都,俘虏了大量吴国军民,包括美女西施也在内。
就在西施归国的当晚,越王勾践就要她“伴寝”,想把西施占为己有。西施觉得勾践是个很差劲的人,为了满足一己私利,把她当作礼品奉献给了夫差。现在形势变了,吴王败了,越王勾践见到西施不感激她的以身报国,却只是贪恋于她的绝代美色。西施自然不愿意陪勾践睡觉。国君找个杀人的理由还不方便吗?于是,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惹恼了勾践。
越王夫人是个自信心极度不强的人,当她看到了西施的美貌,八成是害怕西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亡国之物,留之何为!”越国第一夫人的话真的很歹毒,她把对自己的不自信转为对西施的恶语相加,不可谓不阴险。
越王夫人如此一说,朝堂上本来就不缺拍马屁的人。于是,一种对西施极为不利的舆论和观点占据着主导。西施,她是红颜祸水,是政权的不祥之物,她只能给国家带来灾难,这种人绝不能留。于是,他们把西施捆绑了,装在一个大皮袋子里,绑上一块大石头,沉入江中活活淹死了。
就这样,西施为了国家的利益,被送到了吴国,最后越王勾践复仇成功,反而把西施给杀了。
当了“美人计”的工具,事成之后,被人抛弃,也合乎情理。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应该最大。有两处史料可以参考。一是《吴越春秋》中,有“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是装尸体的皮囊。吴国灭亡后,越王或越国人把西施沉入江中淹死了。二是最早的《墨子亲士》篇有这样的记载:“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比干、孟贲、西施、吴起,是四个人名; 殪、杀、沈、裂,是四个动词,讲明了他们是怎么死的。殪,是乱刀剁的意思,把肉剔得只剩下骨头;杀,是诛杀砍头的意思,甚至还株连九族;沈,古通沉,是沉入江中的意思;裂,是车裂,五马分尸的意思。比干被剁为肉酱,是因为他太正直,违抗君上;孟贲被杀,是因为他太能逞勇:西施被沉江,是因为她长得太美;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功劳太大。这些人都死在了他们的长处上。所以,西施最后的结局为沉江而死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
那么,史书上对西施的记载为什么非常之少呢这只能说,西施对吴国的灭亡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吴国的灭亡,一是吴王夫差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二是越王勾践的奋发图强,背后偷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西施她能够左右吴国的政局吗她能够截获吴国的机密情报吗这些似乎都不是她这个弱女子可以做到的。而西施最大的作用,无非是让吴王夫差信任越国是忠诚的,仅此而已。所以西施作用有限,她没有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能耐。
历史上对西施的评价,也并不是把她和妲已、妹喜之类的红颜祸水相提并论的。甚至还有一首诗说,不要埋怨西施灭亡了吴国,多年以后越国也还是灭亡了,那又该埋怨谁呢想想有道理!
范蠡与西施因国难而相聚,又因国难而分开,两人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结晶,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得让我从头说起。
范蠡,字书伯,春秋末楚国三户人,出身于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的布衣之家。然而,他却有着不负世俗的远见卓识,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故时人尽以独。时任宛令的文种,在访贤寻能时遇到范蠡,知其有匡世之才,遂结为莫逆之交。后来和西施一起,内外策应,成为辅佐越王灭吴称霸的内外栋梁,成为中国一代商圣。
西施,原名施夷光,浙江诸暨宁萝山下着耶溪畔的一个浣纱女子,尽得山水秀灵之气,出落得水葱似的惹人怜爱。世人多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子的美丽,事实上这两句话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沉鱼就指的是第一大美女西施。就是这个西施女子,在国家多难之时,竟然肩负起蛊惑敌国君王的政治任务,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计的主角,然而她的心却始终萦绕在自己心上人范蠡的身上,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在完成灭吴兴越之业后,和范蠡一起隐居在浙江绍兴一带,帮助老百姓发展陶瓷生产,使宜兴成为著名的陶都。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以文种治理国政,以范蠡整顿军旅,一面奖励农桑,厚植经济基础;一面整军经武,加强雪耻复仇力量。同时,表面上仍低声下气讨好吴国,春秋进贡,呈献美女珠宝,俾使吴王夫差在声色犬马中自溺其志而走向灭亡。
范蠡鉴于历次送往吴国的美女效果不佳,于是微服巡行各地,决心要寻觅一两个绝色的美女。西施便是肩负起雪耻复国的重任,在范蠡的满腹心疼中被送往吴国的特别大使。
这天,范蠢来到宁萝山下,听说若耶溪畔有两位浣纱美女: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两人犹如姐妹。
终于,范蠡也在若耶溪畔看到了西施和郑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虽然生在穷乡僻壤,但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范蠡不但在越国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她们两人媲美。越国的前途就寄托在她们两人身上了!
范蠡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西施与郑旦跪拜在地,想不到自己一个乡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她们的一切。
于是一项有计划的训练,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迅速地展开,地点虽就在会稽附近,却十分秘密,除了西施与郑旦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美女十多人,训练的内容首重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次及一般知识的传授,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和蛊惑人心技巧上的磨炼,就连探听情报的知识和技术也成了必修的课程,务必在短期的密集训练中,快速变化她们的气质,培养出思想忠贞、气质高贵的一批特种工作人员。
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了过人的才情,三年下来已是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韵。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中,范蠡和西施已双双坠入爱河,难舍难分,而且西施已怀孕数月。
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如何把一个大腹便便的美人儿献给吴王呢?到嘉兴地方,范蠡以西施水土不服为由,盘桓达半年之久。在这里西施为范蠡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可怜这个初抵人世的小生命,在父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又很快地在人间消失了。
范蠡与西施由于国难而聚首,又要为了国难而分开,贵为一国大夫,竟不能保住自己心爱的人,更无情地舍弃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们的心碎了,他们的泪也流干了。他们期待着灭吴兴越与心爱之人团圆的那一天。
西施原本就如出水芙蓉般的美丽,经过一段时间的爱情滋润,更如牡丹盛开似的鲜妍媚人;郑旦仍然保持着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优雅绝伦的感受。夫差正在趾高气扬的时候,便特别喜欢如山花烂漫般的西施。
吴王对西施的美艳眷恋不已。而对西施曾生育过的往事,在巧妙的掩饰下,居然也毫无觉察。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吴王的心弦;郑旦的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使得吴王神魂颠倒而穷追不舍。这两人一搭一挡,轻易地便掌握了吴王夫差的整个人和心,并把他有计划地推向历代亡国之君的老路。越王勾践迫不及待要报仇雪恨,大夫逢同却建议不可轻举妄动,应先结齐、亲楚、附晋,并鼓励吴国对外用兵,等到吴国精疲力尽就可克吴致胜。当西施把吴国准备攻打齐国的消息传到越国时,勾践就火上添油式的派三千兵助战,并派文种秘密朝吴,把越国镇国之室——屈庐之矛、步光之剑以及二十套祖传的铠甲,一齐献给吴王,一心一意鼓励吴国作军事冒险,以便坐收渔人之利。
吴国讨伐齐国,竟大获全胜,吴国相国伍子胥更念念不忘灭掉越国这个心腹大患。越国君臣一致认为,一定要在短期内消灭这个对吴国忠心耿耿的老家伙,扫除反攻的绊脚石。
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到西施的肩上,她运用各种机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吴王耳边数说伍子胥的不是,吴王的信心终于动摇,开始怀疑伍子胥的忠贞。在一次关于越国问题的讨论中,争执又起,吴王夫差竟命令伍子胥自杀,悲愤的伍子胥用双手先挖下自己的双眼,命手下挂在城门,说他死后也要看到越兵入城。于是,盛怒的夫差残忍地下令将他切成碎块,用皮囊装上,抛入海中。至今汹涌澎湃的钱塘潮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那千层、万层的波浪,排山倒海,诉说着他的悲愤,他的千古冤情。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范蠡以勾践难以共安乐,便挂冠不辞而去,改名易姓,漂过太湖,隐居在宜兴丁山的一个叫台山的小村里,即今之蠡墅村,并开始制陶。
自从范蠡弃官逃走后,西施日夜思念他,有人说范蠡已经跳太湖自尽了,西施却坚信范蠡是不会自寻短见的,一定是漂湖西去,另谋生路,决心走遍天涯海角找到范蠡。她偷偷跑出皇宫,来到太湖边,雇了一只漂亮的船,在船上扎了彩,挂了花灯,带着自己的琴,随着东风漂流到宜兴的蜀山一带。有一天,她把船停在一个小村的河边,独自坐在船舱里痴心地想着范蠡,不由自主地抚着琴,弹起了一首心爱的乐曲。周围的老百姓看到漂亮的花船,听到优美的琴声,都围拢来观看,发现弹琴的竟然是个绝色美人,更加好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周围附近的乡村,也传到了范蠡的耳朵里。范蠡心想哪里来的绝色美人呀!便也随着众人来到河边,一听琴声,大吃一惊,谁能弹这曲子呢,莫非是她?
原来,这曲子是范蠡当年送西施去吴国的途中,为激励西施复兴越国而作的。现在范蠡听到这首曲子,知道不是别人,肯定是西施来了!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跑到河边。西施一见范蠡,高兴得丢下手上的琴,跑上岸来。两人又悲又喜,抱头痛哭,诉说别离之情。从此范蠡和西施长期隐居在宜兴,帮助丁山的百姓发展陶瓷生产,使宜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陶都。后人把西施与范蠡相会的地方命名为施荡村,在西施停泊船的地方造了一座桥,名为施荡桥,现为宜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西施的下落,还有一种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但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如此:在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他说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如果不走的话,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借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果然被勾践所杀。
第二件事就是,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双双驾一叶扁舟于太湖,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范蠡为了心爱的人儿,不惜抛却荣华富贵,隐姓埋名,邀游五湖,过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专致唱随之乐,不再萦心于人世间的恩怨是非。
很久以后,在山东出现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万贯家财,他的妻子也美艳如花,夫妇感情真挚,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成就了一代商圣。他的妻子就是西施。时间能冲淡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没人再去追根究底了。但如今,无论是在浙江、山东,还是在河南内乡县等地,一些商人们都养成了在外出做生意出发前,要先拜拜商圣范蠡的习惯,以求生意兴隆,可见范蠡之神奇,商文化之浓郁。内乡县修复的商圣苑,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商客倍至。
历史上对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赞誉备至,而对西施的伟大牺牲则语焉不详,毁誉不定,这确实是极不公平的。
我们称颂范蠡和西施为国家做出的不朽贡献,我们更称颂范蠡和西施伟大的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