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意是什么?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意是什么?,第1张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出自南北朝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

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百炼成钢:炼:锻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韧,有钢铁性质。 霞光万道: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余霞成绮: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霞明玉映:如霞光明艳,如玉色映现。形容光彩耀人。

1余 字开头的古诗

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左掖梨花 丘为)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山鬼 屈原)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

(离骚 屈原)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名都篇 曹植)

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咏怀 阮籍)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点绛唇 林逋)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

余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2余字开头的诗句

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左掖梨花 丘为)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山鬼 屈原)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离骚 屈原)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名都篇 曹植)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

(咏怀 阮籍)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点绛唇 林逋)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3余 字开头的古诗

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左掖梨花 丘为)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山鬼 屈原)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离骚 屈原)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名都篇 曹植)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

(咏怀 阮籍)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点绛唇 林逋)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4余字开头的成语

余食赘行 成语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余音缭绕 成语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余音绕梁 成语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余勇可贾 成语

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余波未平 成语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余味无穷 成语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5有关余开头的成语

成语词目 解释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余音缭绕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余勇可贾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余杯冷炙 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余风遗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余,通“馀”。

余膏剩馥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同“残膏剩馥”。

余光分人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余烬复燃 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同“死灰复燃”。

余妙绕梁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远留在人们耳边。

余声三日 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余桃啖君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余霞成绮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余霞散绮 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同“余霞成绮”。

余响绕梁 形容歌声高亢圆润,余韵无穷。亦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余腥残秽 指吃剩的食物。

余业遗烈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出自南北朝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古诗三百首 , 写景 , 山水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鉴赏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喔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佳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谢朓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94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