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大捷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

定襄大捷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第1张

贞观三年(629)十一月,太宗正式决定出兵突厥,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成十余万大军,皆归李靖节制。四年(630)正月,李靖率领三千骑从马邑出兵,迅速攻占了定襄城南面的恶阳岭。颉利可汗时驻军定襄城,他完全没有想到唐军会来的这么快。他认为“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由于颉利可汗搞不清唐军的底细,不知应该逃还是战。就在颉利可汗犹豫不定时,李靖抓住了战机,在夜里出兵,攻占了定襄城,颉利率部向北逃去。太宗获知后,十分高兴,称赞李靖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廷,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定襄大捷是唐朝对突厥用兵以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充分体现了李靖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定襄城被唐军占领后,颉利可汗率部向北逃去,经过白道时,受到埋伏在那里的李勣的猛击,突厥五万人投降,颉利慌忙退回,并宣称要与唐朝议和。颉利想以议和为借口,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自己逃回草原。太宗则将计就计,派遣鸿胪卿唐俭与突厥议和。二月,李靖、李勣率兵会合于白道,二人深知太宗的意图,便谋划说:“颉利虽败,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斋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李靖将计划告诉了行军副总管张公谨,张公谨却说:“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李靖说:“此韩信所以破齐也!”于是定计。李靖带兵一万,带二十日的军粮,在夜里秘密出兵,从白道越过阴山。途中俘获突厥兵千余人。翻过阴山后,大雾不散。唐军乘雾而行,一直走到距颉利牙帐七里远的地方,突厥才发觉。但是为时已晚,唐军包围了突厥的营地,开始进攻。颉利趁乱逃走,李靖率兵追击,杀死万余人,俘获十万余人。颉利逃到碛口时,发现;李勣已经占领了碛口,于是又向西边的吐 谷浑逃去,李勣俘获突厥五万余人。三月,颉利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至此,唐朝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平定了曾经称霸一时的东 突厥。李靖因功受封代国公。

一个地方。《长歌行》是由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琰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鹅影视、上海琰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朱锐斌执导,迪丽热巴、吴磊领衔主演,在剧中定襄的殿下这个地方知名度不高,但是前隋的很多旧人一直驻扎在这个地方。该剧根据夏达的同名漫画《长歌行》改编,讲述了李建成之女李长歌在内廷生变后侥幸逃生,女扮男装隐瞒身份后在复仇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定襄郡,西汉分云中郡地置,治所在成乐(故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南土城子)。--《山西历史地名录》

至西汉末,朔方郡有县10,五原郡有县16,云中郡有县11,定襄郡有县12。--《汉书·地理志》

西汉,定襄郡之武进县修建了“白渠”。白渠起自谷口(亦作瓠口、洪口,今陕西礼泉东北)--《水经注·河水注》

汉武帝时期,对北部边郡分拆组合,新增了朔方、西河、安定、天水、金城、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定襄等10郡,加上原有12郡,共计22郡,布于长城沿线,史称“北边22郡”

由此可大致圈定定襄郡大致在现在内蒙南部陕西北部,汉长城以南,河套的北端。

山西省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全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

定襄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定襄县总人口约217468人,定襄县政府驻城关镇,忻州至河边的支线铁路、忻州至阜平的干线公路横穿全境,定襄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忻州市粮食主产区。

定襄县历史悠久,拥有属龙山文化的西社、横山、白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县城西、南残垣断壁,为西汉阳曲古城遗迹。

定襄县处于太原都市发展圈、环渤海经济发展圈,是晋北的交通枢纽,距首都北京3小时车程、山西省会太原1小时车程。

同蒲支线、朔黄铁路横贯东西,忻阜高速、大运高速、忻州环城高速公路三面过境,五台山飞机场坐落境内,形成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立体交叉的交通格局。

名优特产:

1、蒸肉传统名吃蒸肉,已有千年历史,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

2、黄烧饼形扁圆,色深黄,内包酥料,皮面由面粉加食油、米粉、肥面合就,食其酥而不脆,甜而不腻。

3、蒋村麻纸约始于明代,特点是薄、韧、耐、是传统的经济适用民间用纸,用它糊窗户,隔风不隔音,防寒又明亮,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

用它记帐写字,不走墨,耐搓揉,可长久保存;用它打顶棚,筋骨坚韧,拉扯不断,原料是麻蝇(废绳子),纸巾(废纸),从原料到成品经历工序为拣(剁)麻分纸、洗麻(纸)、馏麻、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

年俗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一遇的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重要的一天,还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老文化。

  春节有许多年俗:日、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其中“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里面有蕴涵着什么故事?带着疑问,我跑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倒贴“福”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新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表示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府第入各家的老百姓。 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奶奶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也很有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99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