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 上
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57379
作者:羲皇上人 出自:乐古斋 (清)纳兰性德 著
●目录
爱情篇
梦江南(昏鸦尽)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
又(萧萧几叶风兼雨)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
又(隔花才歇廉纤雨)
又(乌丝画作回纹纸)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
又(梦回酒醒三通鼓)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又(点滴芭蕉心欲碎)
又(昨夜个人曾有约)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又(春情只到梨花薄)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
又(彩云易向秋空散)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
又(愁痕满地无人省)
鬓云松令(枕函香)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
转应曲(明月)
鹊桥仙(乞巧楼空)
又(梦来双倚)
又(倦收缃帙)
青衫湿遍(青衫湿遍)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百字令(人生能几)
沁园春(梦冷蘅芜)
又(瞬息浮生)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
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又(烟暖雨初收)
又(飞絮晚悠�)
又(鸳瓦已新霜)
踏莎行(春水鸭头)
又(月华如水)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红窗月(燕归花谢)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
又(月落城乌啼未了)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又(眼底风光留不住)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
又(露下庭柯蝉响歇)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秋千索(锦帏初卷蝉云绕)
又(药阑携手销魂侣)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又(何路向家园)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又(昨夜浓香分外宜)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
又(欲话心情梦已阑)
又(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平乐(凄凄切切)
又(青陵蝶梦)
又(风鬟雨鬓)
又(画屏无睡)
满宫花(盼天涯)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黄叶青苔归路)
又(纤月黄昏庭院)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
又(海天谁放冰轮满)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又(风紧雁行高)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
又(手写香台金字经)
又(独倚春寒掩夕扉)
河传(春残)
遐方怨(欹角枕)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又(雨歇梧桐泪乍收)
又(欲问江梅瘦几分)
又(泪浥红笺第几行)
又(睡起惺忪强自支)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
又(记绾工条欲别难)
又(五字诗中目乍成)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
又(莲漏三声烛半条)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
又(肠断班骓去未还)
又(容易香浓近画屏)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
又(十二红帘�地深)
又(一半残阳下小楼)
又(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减字木兰花(烛光摇影)
又(相逢不语)
又(断魂无据)
又(花丛冷眼)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谒金门(风丝袅)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又(夜雨做成秋)
又(红影湿幽窗)
又(眉谱待全删)
又(双燕又飞还)
又(清镜上朝云)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又(东风不解愁)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又(才睡。愁压衾花碎)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又(知己一人谁是)
望江南(挑灯坐)
忆江南(心灰尽)
又(春去也)
$$$$《献给爱人 》 E·F·默里克
$$$$当我深深地满足于你的视线,
$$$$对你神圣的价值毫没有异议,
$$$$我就听到天使的轻轻的呼吸,
$$$$那天使是藏在你的身体里面,
$$$$一种惊疑的微笑浮在我嘴边,
$$$$我不由自问,是否为美梦所欺,
$$$$如今我这唯一的大胆的希冀,
$$$$竟在你身上永远满足地实现。
$$$$我的思想从深处坠落得更深,
$$$$从上帝的黑暗的远方,我听到
$$$$命运的清泉非常悦耳地鸣响。
$$$$我迷迷糊糊,抬起了我的眼睛
$$$$仰望着上天——全部星星都在笑,
$$$$我跪下,听它们发出光的歌唱。
作者介绍:
E·F·默里克(1804-1875) 德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他的《诗集》中大部分诗赞美大自然,有些是用民歌风格写的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还有一些是幽默的田园诗和牧歌。
$$$$《除了你,我不会另有所爱》 彼埃尔·德·龙沙
$$$$除了你,我不会另有所爱,
$$$$恋人,我不会干这种事情。
$$$$除了你,无人能使我称心,
$$$$哪怕维纳斯从天上下来。
$$$$你眼睛是如此优美可爱,
$$$$眨一眨就可以使我丧命,
$$$$再一眨又突然使我活命,
$$$$两下子能使我死去活来。
$$$$我即使活五十万个春秋,
$$$$除了你,我的亲爱的女友,
$$$$不会有别人做我的恋人:
$$$$我必须另外装一些血管,
$$$$你的爱把我的血管塞满,
$$$$再也容不下更多的爱情。
作者介绍:
彼埃尔·德·龙沙(1524-1585) 法国第一个近代抒情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曾随从出使,到过很多国家。后因大病成聋,决心写诗。1547年组织七星诗社。1550年发表《颂歌集》四卷,声誉大著。1574年所写组诗《致埃莱娜十四行诗》被认为是他四部情诗中的最佳作品。他的诗讲究技巧、音律,反对禁欲主义,热爱现实生活,但情调常忧郁低沉。他的诗在欧洲宫廷中传诵一时。
$$$$《赠君一束花》 彼埃尔·德·龙沙
$$$$赠君一束花,
$$$$选择经我手;
$$$$今夕不攀折,
$$$$明日委尘土。
$$$$君貌美如花,
$$$$见花应感悟:
$$$$花好忽飘零,
$$$$貌美哪能久!
$$$$岁月去匆勿,
$$$$更嗟人易去,
$$$$倏忽不移时,
$$$$人已眠新墓:
$$$$死后思情谁复知?
$$$$劝君爱我趁花时
$$$$ 《从我的眼泪里》 亨利希·海涅
$$$$从我的眼泪里
$$$$迸发出许多花朵,
$$$$而我的叹息
$$$$变成了夜莺之歌。
$$$$爱人呵,如果你爱我,
$$$$我将把花儿全部奉献,
$$$$而且在你的窗前
$$$$将响起夜莺的歌声。
作者介绍:
亨利希·海涅(1797-1856) 德国伟大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是犹太商人的儿子,曾做过学徒,经过商,后进入大学学习,并成为法学博士,曾直接受业于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并受法国革命民主思想影响很深。1843年海涅与马克思结识后,思想更接近了正在觉醒的无产阶级。他被德国反动统治者迫害,长期流亡国外,他的著作也被禁止在德国出版。
海涅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艺术上接近民歌体。有诗集《诗歌集》、《新诗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等。
$$$$ 《亲爱的美丽的情人》 亨利希·海涅
$$$$亲爱的美丽的情人,
$$$$我总是不能忘记:
$$$$我曾一度占有过你,
$$$$你的心和你的身子。
$$$$你那娇柔而年轻的身子,
$$$$我还想将它占有;
$$$$那颗心尽可掩埋,
$$$$我有自己的心已经足够。
$$$$我要将我的心切开,
$$$$拿一半吹进你的躯体,
$$$$我要抱紧了你,
$$$$我们的身心要合为一体
$$$$《夜会》 罗伯特·勃朗宁
$$$$灰潆潆大海,黑幽幽长岸;
$$$$又大又黄的半月挂得低;
$$$$梦中惊醒的浪花在蹦跳,
$$$$像无数小小的火环闪耀——
$$$$当我急行的船擦着淤泥,
$$$$减慢了速度驶进小海湾。
$$$$三里路沙滩,海香风暖和;
$$$$过了三垄地,到了那农家;
$$$$一叩窗,顿时嚓的一声响,
$$$$火柴进出了蓝莹莹火光;
$$$$充满喜乐惊怕的悄悄话
$$$$轻过怦怦对跳的心两颗!
作者介绍:
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
$$$$《我曾经爱过你 》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我看过你哭》 乔治·戈登·拜伦
$$$$ 一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呵,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 二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作者介绍: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因对英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抨击而被迫长期离开祖国。他同情和支持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曾亲身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武装斗争,最后并以身殉。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六》 斯宾塞
$$$$丝毫别沮丧,虽然她无动于衷,
$$$$越是难,硬是不肯改变她倔强的傲慢:
$$$$这种爱和那卑劣的情欲不相同,
$$$$得到,就越是坚贞不变。
$$$$坚硬的橡树,树液还没有枯干,
$$$$要很久才能点燃起明亮的火苗:
$$$$而一旦燃烧起来,它就会发散
$$$$巨大的热力,使火焰直上九霄。
$$$$同样,也很难在温柔的胸中点着
$$$$新的热望,并能够永存不泯:
$$$$深深的创痛必打下内脏的印槽,
$$$$用死亡才能切断的纯洁热情。
$$$$因此,别总是指望不费心血,
$$$$就能编织出一个永存的同心结。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六十三》 斯宾塞
$$$$熬过了经久不息的风暴雨狂,
$$$$辛酸地勉强经受了痛苦的考验,
$$$$提心吊胆,害怕危险和死亡,
$$$$我驾着粗陋的小舟剧烈地颠簸:
$$$$终于,我看见那片幸福的海岸,
$$$$我希望能即刻抵达那幸福之处:
$$$$它遥望像是美丽的沃土,一片
$$$$丰饶的景象,蕴藏着可爱的宝物。
$$$$这样的人是最最快乐和幸福,
$$$$他终能安然地获得香甜的休息:
$$$$他这极小的愉快就足以消除
$$$$压抑着他的一切痛苦的回忆。
$$$$因此,所有的痛苦都微不足道,
$$$$获得永恒的幸福,便愁闷全消。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七十五》 斯宾塞
$$$$有一天,我把她名字写在沙滩,
$$$$但海浪来了,把那个名字冲跑;
$$$$我用手再一次把它写了一遍,
$$$$但潮水来了,把我的辛苦又吞掉。
$$$$“自负的人啊,”她说,“你这是徒劳,
$$$$妄想使世间凡俗的事物不朽;
$$$$我本身就会像这样云散烟消,
$$$$我的名字也同样会化为乌有。”
$$$$“不,”我说,“让低贱的东西去筹谋
$$$$死亡之路,但你将靠美名而永活:
$$$$我的诗将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
$$$$并把你光辉的名字写天国。
$$$$死亡可以征服整个的世界,
$$$$我们的爱将长存,生命永不灭。”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三十》 斯宾塞
$$$$我的爱人像块冰,我像火一把;
$$$$那么,怎么会这样:她这块寒冰
$$$$竟不因我这火热的欲望而融化,
$$$$我越苦苦恳求她,反倒越坚硬?
$$$$又怎么会这样:我的极度热情
$$$$并没有被她冰冷的心肠所平息:
$$$$我反而热汗滚滚,烧得更起劲,
$$$$并感到我的火焰猛增不止?
$$$$还能讲什么比这更大的奇迹,
$$$$熔化一切的烈火竟使冰变坚:
$$$$而冰与麻木的冷漠凝结在一起,
$$$$通过奇妙的设计,竟把火点燃?
$$$$这就是高尚心灵中爱的力量,
$$$$它能够改变自然发展的方向。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三十四》 斯宾塞
$$$$如同一只船驶在茫茫的海面,
$$$$凭靠某一颗星辰来为它导航,
$$$$当风暴把它可靠的向导遮暗,
$$$$它就会远离自己的航道飘荡:
$$$$我的星辰也常常用它的亮光
$$$$为我指路,现已被乌云笼罩,
$$$$我在深深的黑暗和苦闷中彷徨,
$$$$穿行于周围重重的险滩暗礁。
$$$$但是我希望,经过这一场风暴,
$$$$我的赫利刻,我那生命的北极星,
$$$$将重放光芒,最终把我来照耀,
$$$$用明丽的光辉驱散我忧郁的阴云。
$$$$在这以前,我忧心忡忡地徘徊,
$$$$独自儿暗暗地悲伤,愁思满怀。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四十五》 斯宾塞
$$$$**啊,不要去看水晶明镜里
$$$$你那美丽的自我,永远别去看:
$$$$在我的身上,我是说在我的心底,
$$$$来把你的栩栩如生的映像细瞻。
$$$$在我的内心,虽然它很难展现
$$$$世俗的眼睛看不见的神圣事物,
$$$$你那天国形体的美好理念,
$$$$每一部分都永存而不会腐朽。
$$$$倘若我心不是因你的残酷
$$$$悲伤得暗淡无光,变成了畸形,
$$$$那么你美好的映像,你秀丽的面目,
$$$$就在我心中清晰得胜过水晶。
$$$$你在我心中的自我,你若能看见,
$$$$那就请消除使你光辉变暗的根源。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一》 斯宾塞
$$$$幸福的书页啊,那双百合般的素手,
$$$$以致死的力量紧攫着我的生命,
$$$$将抚摸你,用爱的柔带把你牢扣,
$$$$像征服者面前的囚徒,你战战兢兢。
$$$$幸福的诗句啊,那双明亮的眼睛,
$$$$将时时像星光俯视来把你看望,
$$$$来探查我这濒死的灵魂的愁情,
$$$$我内心悲书中用泪水写下的忧伤。
$$$$幸福的韵律啊,你浸在赫利孔山上,
$$$$神圣的溪中,那里是她的来处,
$$$$你将会看到那天使快乐的目光,
$$$$我心中久缺的食粮,我天国的至福。
$$$$书页、诗句和韵律啊,去讨她喜欢,
$$$$倘若她高兴,其他人我一概不管。
作者介绍:
斯宾塞(1552-1599),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长诗《仙后》、田园诗《牧人日历》和《爱情十四行诗》等。
《爱情十四行诗》(1595)共88首,抒发了诗人对一位叫伊丽莎白的女子的爱情。
$$$$《当我和你离别时》 屠格涅夫
$$$$当我和你离别时--
$$$$我不想把话隐藏在心上,
$$$$那时我是多么爱你啊,
$$$$尽我所能地爱得发狂。
$$$$但是我们的相会我并不愉快,
$$$$我倔强地一声不响--
$$$$我也不想了解你的
$$$$深沉的、悲伤的目光。
$$$$你尽是同我讲起
$$$$那亲爱的家乡。
$$$$但是那种幸福,我的天啦,
$$$$现在对我已成为异乡!
$$$$相信吧:从那时起,我生活了很多时光,
$$$$忍受了很多的悲伤……
$$$$我也把很多的欢乐,
$$$$还有很多愚蠢的眼泪都一概遗忘!
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818-1883) 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写作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闻名,其实他最初是以诗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他早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诗剧,翻译莎士比亚、拜伦和歌德等人的诗歌作品。俄国大批评家别林斯基当时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具有"非凡的诗的才能"。他曾经有机会见过普希金,非常崇拜他的诗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的影响。《散文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 《一次失约》 托马斯·哈代
$$$$你没有来,
$$$$而时光却沙沙地流去,使我发呆。
$$$$倒不是惋惜失掉了相见的甜蜜,
$$$$是因为我由此看出你的天性
$$$$缺乏那种最高的怜悯——尽管不乐意,
$$$$出于纯粹的仁慈也能成全别人,
$$$$当指盼的钟点敲过,你没有来,
$$$$我感到悲哀。
$$$$你并不爱我,
$$$$而只有爱情才能使你忠诚于我;
$$$$——我明白,早就明白。但费一两小时
$$$$使除名义外全然圣洁的人类行为
$$$$又为何不增添一件好事:
$$$$你,作为一个女人,曾一度抚慰
$$$$一个为时光折磨的男人,即便说
$$$$你并不爱我。
作者介绍: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苔丝》、《还乡》,诗集《韦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早期与晚期抒情诗》、诗剧《列王》等。
《勃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之六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
$$$$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在那孤独的生命的边缘,从今再不能
$$$$掌握自己的心灵,或是坦然地
$$$$把这手伸向日光,象从前那样,
$$$$而能约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
$$$$碰上我的掌心。劫运教天悬地殊
$$$$隔离了我们,却留下了你那颗心,
$$$$在我的心房里搏动着双重声响。
$$$$正象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份。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个儿
$$$$他却听到了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有两个人的眼泪。
之七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全世界的面目,我想,忽然改变了,
$$$$自从我第一次在心灵上听到你的步子
$$$$轻轻、轻轻,来到我身旁——穿过我和
$$$$死亡的边缘:那幽微的间隙。站在
$$$$那里的我,只道这一回该倒下了,
$$$$却不料被爱救起,还教给一曲
$$$$生命的新歌。上帝赐我洗礼的
$$$$那一杯苦酒,我甘愿饮下,赞美它
$$$$甜蜜——甜蜜的,如果有你在我身旁。
$$$$天国和人间,将因为你的存在
$$$$而更改模样;而这曲歌,这支笛,
$$$$昨日里给爱着,还让人感到亲切,
$$$$那歌唱的天使知道,就因为
$$$$一声声都有你的名字在荡漾。
之十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不过只要是爱,是爱,可就是美,
就值得你接受。你知道,爱就是火,
火总是光明的,不问着火的是庙堂
或者柴堆——那栋梁还是荆榛在烧,
火焰里总跳得出同样的光辉。当我
不由得倾吐出:“我爱你!”在你的眼里,
那荣耀的瞬息,我忽然成了一尊金身,
感觉到有一道新吐的皓光从我天庭
投向你脸上。是爱,就无所谓卑下,
即使是最微贱的在爱:那微贱的生命
献爱给上帝,宽宏的上帝受了它、
又回赐给它爱。我那迸发的热情
就象道光,通过我这陋质,昭示了
爱的大手笔怎样给造物润色。
作者介绍: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1806-1861)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与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爱情是文坛传诵的佳话,《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情诗之六)
6
我记得你最后那个秋季的模样。
你头戴贝雷帽,心里一片平静。
你的眼里跳动着晚霞的火焰。
树叶一片片落入你那似水的心田。
你像一朵牵牛花紧贴在我怀中,
树叶接收着你缓慢而平静的声音。
惊愕的篝火燃烧著我的饥渴。
甜蜜的蓝色堇盘绕在我的心田。
我发觉你的眼睛在出神,可秋天已经远去:
灰色的贝雷帽,小鸟般的声音,家中的心脏,
我深切的渴望就是移居你的家中
我那快乐的亲吻会像火炭般地纷纷落下。
从船上看是天空,从山上看是田野。
忆起你,就想到了光明,炊烟,宁静的水塘!
在你的眼底深处燃烧着万道霞光。
秋天的枯叶盘旋飞绕在你的心田。
聂鲁达简介:
巴勃鲁·聂鲁达( Pablo Neruda, 19O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主要作品还有《全体的歌》 ,《大地上的居所》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全部内容在线参考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2/13/content_1313746htm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从1855年初版的12首发展到1891-1892年“临终版”的401首(见注释),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得名于其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百度是这么解释的。。
1我想在五十年之后 我一定还是像现在一样爱你
2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
3只因你太美好 令我无法坦白说出我爱你
4我的猫很皮,可不可以帮我管它
5我希望睡前最后看到的是你
6请你当我手心里的宝
7不知道 爱你 算不算是一个贴心的理由
8我想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9好笑吗 身边没你 好怪 陪我一生一世好吗
10和你在一起只是 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11我想未来我一定会天天陪你上市场
12自从你出现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么的美好
13曾经迷惘的心中 是你牵引我走出寂寞
14我爱你的心是直到世界末日也不变
15对你 不管阴晴圆缺 也不变
16想想和我一同看日升日落的喜悦吧
17我愿意用一千万年等待你初春暖阳般的绽颜一笑
18我的世界只有你懂
19就把你深深藏在我心中
20我知道 爱要自由才能快乐 我却宁愿留在你身边 陪你 陪你走过
21不知什么时后开始 我已学会依赖
22只有你知我的情绪 也只有你能带给我情绪
23如果这一生阿拉爱不够,来世必能长久
24因为知道不能没有你 所以我会更珍惜
25地球仍然转重 世间依旧善变 而我永远爱你
26在每一个有你声相伴的夜 不再过于寂寥冷清
27我想将对你的感情 化作暖暖的阳光 期待那洒落的光明能温暖你的心房
28我想将对你的思念 寄予散落的星子 但愿那点点的星光能照进你的窗前 伴你好眠
29我只是须要一个可以让我休息的港湾
30每天很想你
31人总是会老的 希望到时 你仍在我身边
32不论天涯海角 只要你需要我的时候 我就会"飞"回你的身边
33你使得我的生活有情有爱,还有泪
34我不会写情书,只会写"心"
35如果你冷,我将你拥入怀中;如果你恨,我替你擦去泪痕 如果你爱我,我要向全世界广播;如果你离开我,我会默默地承受
36我的爱为你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
我的爱为你奔驰,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
37不管今世也来世也好我所要的只有你
38虽然不能满足你最大的物质生活但我可以把我的心来满足你
39我爱你用我旧愁里的热情和孩童时代的忠
40 你的话已经锁在我的记忆里了那钥匙你就替我保管一辈子吧
41 没有一种服装比起你的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起你的爱更迷人
42 我想对你爱恋的极短诗篇升华为漫长的生活散文
43 对你,我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你就签下爱情合约吧
44 今生如果不能拥有你,我会好恨自己
45 喝了你酿的爱情的酒,如果没有续杯,情愿渴一辈子
46我发誓五十年后我还是像现在一样爱你
47你的名字写满在我心里就让我永远爱你吧!!!!!
48如果没有你的爱活着的目标将难复再!
49为你情愿不自由
50今生今世永远爱你 100 个
51我已准备好将权利减半、义务倍增了
52这一生我只牵你的手因为今生有你早已足够
53认识你才知道有一种心情叫做依恋,有一种感觉叫做爱
54原来等待也可以如此的美丽,因为爱你
55我不相信永远的爱,因为我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爱你
56自从爱你以后才知爱的甜美
57除了爱你我想不出能使我继续活着的理由
58我爱你我爱你我永远爱你:P
59我要变成风 温柔的将你包围
60你是我今生的新娘
61幸福!只存在你我相聚时刻
62在我心中任何时刻都只有''想你!爱你!"
63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对你的思念纵使海枯石烂, 你的身影永存于我心中
64不需言语,让我用行动告诉你,什么叫爱
65看着你(你)的眼, 我看见了大海, 蓝天; 更看到了美丽的未来!!
66你(你)是我生命中所能经历的,最最深切的感觉!!
67只想牵你的手看你的眼光着脚丫子在海边漫步只有你只因你
68我这一生只为了吻你
69现在每天醒来睁开眼见到的是墙上你那似阳光般的笑靥,好想哪天醒来时,第一眼所触及的是真正的你那似花般甜甜的睡容
70如果活着,是上帝赋予我最大的是命, 那么活么有你,将会是上帝赋予我使命中最大的恩赐
71不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真的说不出来,只知道你已成为 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可或缺的习惯,每天每天, 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无法不想你
72不愿意醒来时,台灯投射在墙上只有我孤独的身影
73好想从现在开始抱着你,紧紧的抱着你,一直走到上帝面前
74这辈子最疯狂的事,就是爱上了你,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你陪我疯一辈子
75真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76如果爱上你也算是一种错,我深信这会是生命中最美丽的错,我情愿错一辈子
77或许我没有太阳般狂热的爱,也没有流水般绵长的情, 只知道不断的爱你爱你、无所能的为你
78看着微笑的你,突然发现,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79假如可以的话,我愿意花去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陪着你~~
80 你你看到的, 就是最真的我!!一种永无止尽的感动!!
81好好照顾自己 我不想等到下辈子再来爱你
82每次我感到失意时,都回忆起你 你的鼓励,使我坚强的面对下去,谢谢你!!
83愿天上的每一个流星,都为你而闪耀天际
84在人群之中寻觅着你,就彷佛在海边掬起所有的沙粒, 急于发现你的踪迹,如果不从愿,但愿还有来生。
85在认识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可以这样情愿的付出 哈哈笑话
86以为没有你我可以坚强一个人终于知道我不行
87想你的心情实在没办法用一句话代替
88总是想念着你,,虽然阿拉无法共同拥有每分每秒,,
89你就是我最困难时的那位永远支持我的人!
90你可知我百年的孤寂只为你一人守候 千夜的恋歌只为你一人而唱
91白昼与黑夜将无法阻挡我俩的深深思念!
92我是那深深的大海,你是那自海的另一边升起的曙光,永远照亮我的人生
93将你心再加上我的心,就算痛苦滋味也愿意尝 哈哈笑话
94 直到遇见了你,,我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一直舍不得离开你,虽然你说的如此坚决
95每天我的动力就是见到你,并和你说说话
96思念就像河流般,滔滔不绝地流向大海,流向我的心房
97喜欢你的笑容,喜欢静静的看着你,我的忧愁像云一般一下子就飞去了
98如果能用一辈子换你停留在我视线中我将毫不保留
99谁说你作的菜难以下咽我会每天回家吃晚饭!!!
100天上有多少星光 世间有多少女孩 但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 世间只有一个你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幺报酬。
瀑布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全部的水。
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世界欺骗我们。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去找呀
约瑟将会重返迦南,请别悲哀
棚屋将会回到玫瑰花园,请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的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哀
——哈菲兹
在荒凉昏暗的树林里,
你可曾遇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他的爱情和苦闷
他的微笑,
他的泪痕,
还有那充满烦忧的温顺眼神,
你可曾遇见?
——普希金《歌者》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
以迷离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
淡淡地,隐约地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 普希金《月亮》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子 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永恒也就消融于一个时辰。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译)
长时间沉默以后
长时间沉默以后讲话了;对,
别一些情侣疏远了或者作古,
灯罩掩藏了并不友好的光辉,
窗帘挡住了并不友好的夜幕,
我们正好议论了又重新议论
艺术和诗歌这个至高的题旨:
身体的衰老是智慧,年纪轻轻,
我们当时相爱而实在无知
(卞之琳译)
劳伦斯(1885—1931),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其创作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曾出版《爱情诗集》,《鸟兽鲜花集》,
《三色紫罗兰》等在他的诗作中,常出现三个主题:大自然,性,爱
最珍贵的玫瑰之二
早晨当她下床,
我迷恋地把她凝望,
玉树临窗
阳光勾勒出她的侧影
肩上闪耀着白光:
肋下染上了金辉,
微微摆动的乳房,
像两朵第戎名花——黄玫瑰
正在开放
她身上水珠滴淌
玉肩像银子一样闪光,
宛如湿润抖动的玫瑰,我倾听
洁白的花瓣绽开时的清响
在充满阳光的窗前
她全身金辉晃漾
闪烁出太阳的光芒
好像玫瑰间在斗艳争芳
最珍贵的玫瑰之三
从伊萨尔河畔
采来的玫瑰凋落了,桌布上淡紫的花瓣
宛如叶叶扁舟在河面随波逐浪
等仙风把它们唤醒于惰怠
隔着桌子她朝我粲然一笑,
她说她爱我,我把一条小船
吹得在茶杯之间的浅滩上摇晃
它满载亲吻几乎不能在水面漂荡
(叶兴国译)
[法国]
拉马丁(1790—1869),法国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
诗人,他的《沉思集》被视为划时代的作品,为法国浪漫诗歌开辟了新
大地诗歌宗教气息浓厚,视人生为痛苦的根源,并向大自然寻找安慰
秋
你好,顶上还留有余绿的树林!
在草地上面纷纷飘散的黄叶!
你好,最后的良辰!自然的哀情
适合人的痛苦,使我眼目喜悦
我顺着孤寂的小路沉思徜徉;
我喜爱再来最后一次看一看
这苍白的太阳,它的微弱的光
在我脚边勉强照进黑林里面
是的,在自然奄奄一息的秋天,
我对它朦胧的神色更加爱好;
这是良朋永别,是死神要永远
封闭的嘴唇上的最后的微笑
因此,虽哀恸一生消逝的希望,
虽准备离开这个人生的领域,
我依旧回头,露出羡慕的眼光,
看一看我未曾享受到的幸福
大地,太阳,山谷,柔美的大自然,
我行将就木,还欠你一滴眼泪!
空气多么芬芳!晴光多么鲜妍!
在垂死者眼中,太阳显得多美!
这搀和着琼浆与胆汁的杯子,
如今我要把它喝得全部空空:
在我痛饮生命的酒杯的杯底,
也许还有一滴蜜遗留在其中!
也许美好的将来还给我保存
一种已经绝望的幸福的归宁!
也许众生中有我不知道的人
能了解我的心,跟我同声相应!……
好花落时,向微风献出了香气;
这是它在告别太阳,告别生命,
我去了,我的灵魂,在弥留之际,
像发出一种和谐的凄凉之音
(钱春绮译)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杰出文学家,创作涉及诗歌,小
说,戏剧等,反映了法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历史他的诗歌色彩浓烈,语
言激烈,感情奔放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
既然我把我的唇……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进你永远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苍白的额贴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时呼吸到你灵魂温柔的气息,
一种沉埋在暗影里的芳芬;
既然我有时从你的话语里
谛听你散布你那神秘的心声;
既然我看见你哭泣,既然我看见你微笑,
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头上光芒闪耀,
唉!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觌面无由;
既然我看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
掉下来,坠入我的生命的波流;
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
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儿一齐消逝吧,
我心灵里有朵花儿谁也不能把它摘掉
我这只供我解渴的玉壶已经盛满,
你的翅膀掠过去,也溅不起其中的甘霖半点
你的灰烬远不足以扑灭我的灵火!
你的遗忘远不足以吞没我的爱恋!
(闻家驷译)
诗人走到田野上
诗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赏,
他赞美,他在倾听内心的竖琴声
看见他来了,花朵,各种各样的花朵,
那些使红宝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些甚至胜过孔雀开展的花朵,
金色的小花,蓝色的小花,
为了欢迎他,都摇晃着她们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礼,有的做出娇媚的姿态,
因为这样符合美人的身份,她们
亲昵地说:"瞧,我们的情人走过来了!"
而那些生活在树林里的葱茏的大树,
充满着阳光和阴影,嗓子变得沙哑,
所有这些老头,紫杉,菩提树,枫树,
满脸皱纹的柳树,年高德劭的橡树,
长着黑枝杈,披着藓苔的榆树,
就像神学者们见到经典保管者那样,
向他行着大礼,并且一躬到底地垂下
他们长满树叶的头颅和常春藤的胡子,
他们观看着他额上宁静的光辉,
低声窃窃私语:"是他!是这个幻想家来了!"
(金志平译)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在果园里悠悠地响——
最和平的歌儿
是牧童的歌儿
橡树下,一池平静的水,
掀起青黛色的微波,——
最快乐的歌儿
是小鸟的歌儿
但愿没有任何思虑搅扰你
相爱吧!永远相爱!——
最称心的歌儿是爱人的歌儿
(闻家驷 译)
统 一
在棕色群山超伏的地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伏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对它说道
(闻家驷 译)
波德莱尔(1821—1867),19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其诗集《恶之
花》堪黍"开现代主义先河的划时代之作",诗人多用丑恶,恐怖,疯
狂的意象再现社会现实他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
忧郁之一
雨月,对着整个城市大发雷霆,
向着邻近墓地里苍白的住户,
从它的罐里倒出如注的阴冷,
又把死亡撒向雾蒙蒙的郊区
我的猫在方砖地上寻觅草茎,
不停地抖动瘦而生疮的身躯;
沟壑里游荡着老诗人的魂灵,
带着一个瑟瑟的幽灵的苦语
大钟在悲叹,而那冒烟的木柴
用假嗓子伴随着伤风的钟摆;
一局气味污浊的牌正在进行,
这患水肿的老妇的不祥遗留,
英俊的红桃侍从和黑桃皇后
正阴沉地诉说着逝去的爱情
忧随之四
当低重的天空如大盖般压住
被长久的厌倦折磨着的精神,
当环抱着的天际向我们射出
比夜还要愁惨的黑色的黎明;
当大地变成一间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啊,希望如蝙蝠般飞去,
冲着墙壁鼓动着胆怯的翅膀,
又把脑袋向朽坏的屋顶撞击;
当密麻麻的雨丝向四面伸展,
模仿着大牢里的铁栅的形状,
一大群无言的蜘蛛污秽不堪,
爬过来在我们的头脑里结网,
几口大钟一下子疯狂地跳起,
朝着空中迸发出可怕的尖叫,
就仿佛是一群游魂无家可依,
突然发出一阵阵执拗的哀号
——送葬的长列,无鼓声也无音乐,
在我的灵魂里缓缓行进,希望
被打败,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
在我低垂的头顶把黑旗插上
秋之十四行诗
你的眼水晶般明净,它对我说:
"怪情人,你说说我有什么好处 "
——可爱些,别说话!除了太古动物
老实天真事事刺激我的心窝,
不愿向你把可怕的秘密展陈,
还有它那火写的黑色的传奇,
你的手邀我长眠,催眠的女子
我恨激情和令我痛苦的精神!
甜蜜地爱吧,哨所里爱神拉满
那张宿命的弓,阴郁而又隐蔽
它那武库里的家伙我都熟悉,
罪恶,恐怖和疯狂!——哦雏菊淡淡!
你不也像我如太阳进入秋季,
我的玛格丽特,这样苍白冷淡
(郭宏安 译)
魏尔仑(1844—1896),著名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仑的诗歌在
思想上宣扬悲观和颓废,但在艺术上则有开拓性贡献,他所提出的诗歌
"首先是音乐",其次则是"明朗与朦胧的结合",被奉为象征派的理
论宣言
月 光
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
那假面和贝加摩舞施展着魅力,
弹奏着诗琴,跳着舞,在他们
奇异的乔装下面,却几乎是忧郁的
正当他们歌唱着爱情的小调,
歌唱那胜利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
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
而他们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宁静的月光,忧郁而又美丽,
她使鸟儿们在林中沉入梦境,
使那些喷泉醉心地啜泣,
喷泉在石雕中间,苗条而又轻盈
(罗洛译)
兰波(1854—1891),法国著名诗人,和马拉美,魏尔仑一起被认
为是象征诗派的三位主要代表《元音字母》即象征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在声音,色彩,气味之间建立通感
元音字母
A黑,E白,I 红U绿,O蓝,元音字母,
有一天,我要说出你们秘密的身世,
A是闪闪发光的苍蝇绕着腐臭物
嗡鸣时紧裹着的毛茸茸的黑胸衣,
阴暗的海湾,E是蒸汽,帐篷的白净,
白帝,伞形花颤动,高傲的冰川枪矛;
I 是紫袍,咳出的血,是美丽的嘴唇
在愤怒或忏悔入迷时迸发出的笑;
U是周期,绿色大海的神圣的震荡,
放牧的草原的宁静,炼金术在学者
宽阔的前额上留下的皱纹的宁静,
O是无上的喇叭,奏出怪叫的声音
它划破了人世和天使世界的沉寂:
——哦,俄梅加,她眼中射出的紫色的光!
(钱春绮译)
古尔蒙(1858—1915),法国作家,象征派的权威批评家之一诗
作不多,但颇有特色《头发》选自古尔蒙的诗集《西蒙娜》,淡化感
情色彩,在漫无边际的零散意象中构筑田园诗的意境
头 发
西蒙娜,在你头发的密林里,
具有一种绝大的神秘
你带有干草的气味,你带有
栖息过野兽的石头的气味;
你带有皮革的气味,你带有
刚被簸过的麦子的气味;
你带有木柴的气味,你带有
早晨供应的面包的气味;
你带有沿着倒塌的墙
开放出的花朵的气味;
你带有树苗的气味,你带有
被雨洗过的常春藤气味;
你带有在日暮时割下的
灯心草和蕨类的气味;
你带有冬青,青苔的气味,
你带有在篱荫脱掉籽实的
枯萎发黄的野草的气味,
你带有金雀花,荨麻的气味,
你带有首蓿,牛奶的气味;
你带有茴香,茴芹的气味;
你带有核桃的气味,你带有
摘下的,熟透的果实气味;
你带有开着满树之花的
柳树和菩提树的气味;
你带有蜂蜜气味,你带有
掠过牧野的生活的气味;
你带有泥土,河川的气味;
你带有爱情和火的气味
西蒙娜,在你头发的密林里
具有一种绝大的神秘
(钱春绮译)
艾吕雅(1895—1952),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曾与阿
拉贡,布勒东等人共同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其诗歌具有法国抒情诗传
风格,情感细腻饱满,意象新颖奇特
我不孤独
缀满
清香可口的鲜果
簇拥
姹紫嫣红的百花
辉煌
在太阳的怀抱
幸福
像一只亲昵的小鸟
狂喜
因一个雨滴
更美
甚于清晨的晴空
忠诚
我在说一座花园
我梦幻但我恰在爱
在我看来 哥特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化,更是一种人生的生活态度。就像活死人说的人们总是在回避人性中真实的一面,哥特音乐和黑暗艺术给了我们一种去触及人性中真实的一面的方法。对生与死的理解和对自我与外界的反省构成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为什么要回避呢?哥特文化主要包括音乐 建筑 艺术 美术 服饰 小说以及小说改编的**等。 自己对哥特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这些关于哥特小说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网上找的。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哥特文化无处不在,哥特教堂,哥特服饰,哥特小说,哥特音乐等,尤其是欧洲文化大部分都传承着哥特的特点,黑暗中无与伦比的美丽妖艳,因为哥特人对文艺复兴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你可以从哥特的历史开始。 ~~~~~~~~~~~~~~~~~~~~~~~~~~~~~~~~~~~~~~~~~~~~~~~~~~~~~~~~~~~~~~~~~~~~~~ 最初哥特是做为德国古民族的一支的称谓而被世人所记住的,他们曾经打败并入侵过罗马帝国,并最终使其分裂崩溃。而15世纪在意大利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艺术家们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结束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这其中由基督教会势力统治的漫长岁月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Dark Middle Age),并将这段时期中所产生的艺术形式统统归为哥特艺术。自然,从当时那些文艺复兴艺术家们的本意看来,哥特这个词最初绝不是什么赞扬或崇敬(因为意大利人记恨哥特族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它意味着粗野、不开化。事实上,从现代角度来看,中世纪艺术并不象当初他们所形容的那样一无是处。相反,很多相当有造诣的作品保留了下来并影响着后世。例如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式、装饰画等等。在这些哥特艺术当中,宗教题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开始的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使得哥特和中世纪再一次被当时的文化界所关注,浪漫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情感,自由。是对西方近代唯理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一次反动。是人性对工业文明的反抗。具有反传统和非理性色彩,其中审“丑”第一次做为美学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他们用各种手段创造着自己的艺术,其中宗教、超自然、中世纪题材频频出现,而哥特做为一种形而上的醒目、黑暗、奇异符号被浪漫主义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颓废派作家Byron(拜伦)、Shelley(雪莱)、Baudelaire和 Verlaine对人类的阴暗面都非常感兴趣。性困扰则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背德的欲望和罪孽,付之行动后的苦恼与喜悦每每被作者和读者玩味不休。在视觉艺术领域,诸多浪漫派画家(如Caspar David Friedrich)非常偏爱哥特题材,那些荒芜、萧瑟、黑暗的景象被浮现于画布当中。建筑领域新哥特风格的教堂再一次成为了时尚。在这些艺术领域艺术作品中,哥特小说应该被着重介绍给大家。此类通俗小说在18世纪相当时髦,书中描绘了大量荒诞不经的奇谈怪论和黑暗历险故事,融合恐怖、神秘、情色元素。艾伦坡的“乌鸦” Bram Stoker的“吸血伯爵Dracula”,玛莉雪莱的“佛兰肯斯坦”都是其中的名著,特别是Stoker开创的吸血鬼文化可谓历久不衰,在当今时代都能吸引到无数的追随者和爱好者。例如创作出“夜访吸血鬼”等新哥特小说的当代作家安妮 莱斯。这些作品大大超出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限度,因此被官方文化界所不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创导了后来的歌特小说。这时期的英国戏剧深受古罗马剧作家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的影响,充满复仇、阴谋、暴力和凶杀,甚至还有鬼魂出没,因此情节惊险刺激。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悲剧(Jacobean Tragedies),对哥特小说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 浪漫主义:离阴暗恐怖只有一步之遥 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 MOVEMENT),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 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注意中寻求理想,还有写人试图从自然中 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歌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歌特 作家象Byron, Shelley, Baudelaire还有 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歌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Caspar David Friedrich 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而在建筑上新歌特式逐渐成为时尚。这一时期许多歌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歌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 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歌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玛利雪 莱的Frankenstein,布来恩斯托克的Dracula,还有Edgar Allan 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 代作家Anne Rice 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Poppy Z Brite的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 中世纪的艺术曾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艺术,是外国人和蛮族人的产物。后来人们试图用这个定义表示与哥特人毫无关系的、十七世纪中叶兴起源于法国的艺术。 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又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那一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小说。二百多年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中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比如英国的司各脱、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纳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尔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和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的「歌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同时,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本,因为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被归类于「歌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 (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孚(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这些作品戮力於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女/男)身陷於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个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关系,古怪地纠缠於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於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 象徵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如安莱丝(Anne Rice)的《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以上大部分资料摘自暗夜妖娆 ~~~~~~~~~~~~~~~~~~~~~~~~~~~~~~~~~~~~~~~~~~~~~~~~~~~~~~~~~~~~~~~~~~~~~~~ 以下仅为个人看法:在基督教统治的欧洲,哥特显然是被当做了异教徒的产物,受到其的镇压,导致哥特族的四处流亡,流离漂泊的命运(尤其他们攻占了罗马,教廷所在地),而在这种流离失所中所透出的绝望的悲哀美感更是哥特的动人之处。其实或许就像《达芬奇密码》中说的那样,现在的《圣经》是罗马信仰异教的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统治,将异教与基督教混合而编写的,他将耶稣神化,禁止并烧毁关于耶稣为人和他与抹大拉的玛利亚婚姻以及玛利亚王室血统的福音,从而创立了新的基督教。而阅读被禁止福音的却尊重历史真实的教徒就成了所谓的异教。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毁坏一切异教及其文化,贬低女性可生育的神圣能力,贬低这美丽的文化,贬低女神,利用耶稣的伟大来迷惑教徒。其实哥特中也有很多与古老宗教文化的相似之处。例如,哥特族喜欢五芒星,也就是五角星,它的比例自动符合黄金分割率,代表金星,代表女人性爱和没得女神维纳斯,在基督教产生以前是有关自然崇拜和女神崇拜的符号,而现在却被误解为恶魔的符号,都是君士坦丁创造的基督教打压异教的结果。还有对女性,女神的赞美,在很多哥特美术作品,音乐中都可以看出,例如MV中仙音,暗潮中的女主唱形象的塑造。很多哥特中运用的五瓣玫瑰也是赞美女性的特质得象征。还有上面哥特小说中提到的灵与肉交融的神圣婚礼“神婚”仪式,古人认为男人只有与女人肉体上的结合,才能成就精神上的完善,并因此获得认知感知神性,性的仪式被认为是男人与女人借以感知上帝存在的行为。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可能哥特和其他早期古老宗教一样神秘神圣。说这些是想说明哥特文化随着基督教与异教混合流传下来,并深入宗教,就像欧洲各大教堂,所以你用心体会都不难发现。个人认为现在的恐怖**都或多或少加入哥特元素,与宗教,黑暗有关,例如这些我看过的《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夜访吸血鬼》《吸血鬼女王》《黑夜传说》《寂静岭》《德古拉》《范海辛》《指环王》《加勒比海盗》(海妖)《哈利波特》(伏地魔),前面几部大多都和吸血鬼有关,因为吸血鬼与哥特族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面色苍白,黑衣,讨厌阳光,喜欢黑暗,躺棺材里睡觉,邪恶妖娆血腥的美,高贵优雅不可一世。后面的大多是现代大片,其中的哥特元素都被用在反面人物身上,毕竟一般人还是喜欢正义和常人所能接受的美。 ~~~~~~~~~~~~~~~~~~~~~~~~~~~~~~~~~~~~~~~~~~~~~~~~~~~~~~~~~~~~~~~~~~~~~~ 下面的资料出自百度哥特小说吧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众所周知,当时的**刚刚诞生不久,还处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节的影片还是凤毛麟角,**特技也是简单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为我们在银幕上复现了一些有关“巫术”的影像资料。说是纪录片,但其中的镜头基本上是摆拍的,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倒更像是一部专题片。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艺术的表达领域里,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第一次成为了**的表现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由于影片的主题过于超前,《历代的巫术》遭禁映达数十年之久,到二战以后才被解禁。值得玩味的是,历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来自于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相隔千年之后,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人类第一部哥特**。 不过第一部有影响的哥特**却是来自德国,在《历代的巫术》诞生一年之后,德国导演茂瑙拍摄了**《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现在了大银幕上。事实上,影片中的主人公正是那位爱尔兰作家斯托克笔下的臭名昭著的德古拉伯爵,只是为了避免版权纠纷,茂瑙才给它改了个名字,不过此举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影片上映后,版权方面就一直麻烦不断,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尘埃落定的说法。不过,影片本身确实是非常成功,甫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轰动,茂瑙也凭借此片奠定了自己大师级导演的地位。《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也成为了人类**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德国影坛,正是表现主义**处于统治地位的阶段,而除了《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以外,另一部表现主义**《泥人哥连》,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哥特**。只不过由于《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致于《泥人哥连》几乎都被人遗忘了。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的巨大影响力很快波及到了大洋彼岸,此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好莱坞对有票房号召力的题材自然是来者不拒,1931年,美国导演勃朗宁便依照斯托克的原著小说原原本本的将吸血鬼德库拉伯爵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这便是影片《吸血狂魔》。该片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哥特**,上映后同样是好评如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尤其是本片的主演贝拉·卢戈西,他所刻画的吸血鬼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于在他死后多年,还有人坚信他本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吸血鬼。 方兴未艾的哥特**浪潮很快被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所打破,现实世界中的恐怖显然比银幕上的恐怖来得要可怕得多,在战争年代,人们在**里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抚慰,而不再是宣扬死亡、痛苦的哥特**。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复苏,**产业也逐渐回暖,而哥特**也再一次被纳入到了**创作的轨道上。1958年,在德库拉小说诞生的地方——英国,这位大名鼎鼎的吸血鬼伯爵又一次出现在了大银幕上,这便是特雷西·菲舍尔所拍摄的影片《德古拉的噩梦》。该片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吸血鬼形象,从这部影片开始,吸血鬼开始拥有又长又尖的獠牙,只要一张开嘴就会露出来。而主演克里斯托弗·李出色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他五十来岁、高大英俊、两鬓花白、举止威严,神情兼具贵族的优雅和兽性,成为后来者模仿的样板。可以说,《德库拉的噩梦》奠定了至今为止哥特**中吸血鬼形象的标准模式。 1959年,法国导演乔治斯·弗郎吉所拍摄的《无颜之眼》成为第一部没有吸血鬼形象的经典哥特**。这部采用了黑白影像的**,摄影术运用精湛、画面效果精致、情节离奇恐怖,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影片的诗意氛围,赋予了哥特**另一种全新的气质,极大的丰富了哥特**的表现手法。不过总的来说,从战后一直到80年代,哥特**还处于发展期,势头较弱,数量也不多,有影响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那几部以外,就得算1979年赫尔佐格所翻拍的他的前辈茂瑙的那部成名作了。赫尔佐格号称“德国四大导演”之一,辅之以克劳斯·金斯基的出色演绎,赫尔佐格版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在50年后取得了不亚于茂瑙版的成功。 在整个80年代,值得一提的哥特**得算1983年好莱坞出品的《欲望》。这部由托尼·斯科特导演、凯瑟琳·德纳芙和苏珊·萨兰登主演的影片同样以吸血鬼为题材,但在这部影片中,吸血鬼角色不再是男性的专利,而是把女性吸血鬼作为了主角。当然在此前的影片中,也出现过女性吸血鬼,但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这部影片则彻底突破了吸血鬼的既有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优雅、迷人而又危险的女性吸血鬼的标准形象,也成为后来者模仿的标版,在此后的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性吸血鬼角色,大多离不开《欲望》中所塑造的那个模式。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哥特**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哥特**不仅在欧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个名叫蒂姆·波顿的导演找到了一个名叫强尼·戴普的演员,联袂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掀开了。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这部影片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天才的蒂姆·波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的题材范围。蒂姆·波顿也借此逐渐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哥特**大师,他和强尼·戴普这一对黄金搭档也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的《断头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结晶,这一次波顿开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术为题材,为我们描述出世纪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无穷的哥特哀歌。 《剪刀手爱德华》的成功坚定了好莱坞制片人们投资哥特**的决心。1992年,大名鼎鼎的德库拉伯爵终于再一次粉墨登场了。这一回,掌镜的是好莱坞“教父”级导演科波拉。科波拉网罗了一大批好莱坞明星,大手笔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横亘数世纪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惊情四百年》。《惊情四百年》以好莱坞的方法彻底重构了德库拉伯爵的故事,从而给流传了几百年的德库拉传说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影片大气恢弘,特技眼花缭乱,加上好莱坞的宣传攻势,很快席卷了全球的**市场。 90年代初的哥特**浪潮并不仅止于此,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对哥特题材感兴趣。1994年,爱尔兰导演尼尔·乔丹振臂一呼,好莱坞三大帅哥便齐集麾下,为我们集体奉献了另一部堪称史诗的伟大哥特**——《夜访吸血鬼》。对一般影迷来说,《夜访吸血鬼》最大的看点恐怕在于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联袂演出了,但影片本身并不逊色,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吸血鬼题材的集大成者了。影片的时间跨度达数百年之久,而且地域也横跨欧美两大洲,向我们全景式的展现了一个与人类社会并存的吸血鬼世界,并别出心裁的以吸血鬼的视角描述出了它们自己的心路历程。《夜访吸血鬼》是如此的成功,以致于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吸血鬼的故事就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在此后20、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有超过他们的同类型**了。 在吸血鬼**大获成功的同时,另一部名为《乌鸦》的**闯入了哥特影迷们的视野。相对于好莱坞主流大制作而言, 《乌鸦》显得更独力、更 另 类、也更cult一些。 时光进入21世纪,哥特**已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一向以艺术气息浓厚著称的法国人也没有放过哥特**的创作。2001年,一部名为《狼族盟约》的法国**让全世界的哥特影迷都惊喜不已。该片以法国乡间关于吃人巨兽的真实传说为蓝本,糅合了悬疑、巫术、惊悚、异域等多重色彩,精致而又细腻的在银幕上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以哥特文化为背景的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两年之后的2003年,法国人则给哥特影迷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这一年,法国人制作出了一部出色的3D动画片《盖娜》。《盖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广泛影响力的哥特动画长片,全片既吸收了好莱坞常用的科幻元素,又保留了法国人对哥特文化的理解。特别是影片中邪恶外星生命体的形象,妖魅、高贵、危险、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贯的典型形象的特征。在该片中,邪恶的外星生命以植物汁液为食,强迫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其采集,实际上这里的植物汁液正应对着传统哥特文化中的人类鲜血。此外,外星人的统治是通过巫师、祭祀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来实现的,可以理解为是该片的创作者依托科幻背景对宗教内容的一次全新演绎,反映了创作者们对宗教传统的独特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承袭了哥特文化中的异教传统。 时至今日,史诗性的哥特**浪潮已经过去,但哥特**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同时,哥特**也开始向传统的类型片靠拢,逐渐融合了其它传统类型片的特点,使得观众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国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个中代表。这是一部以经典吸血鬼题材为主题的**,但在这部影片中,融合进了街头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摆脱了以往白人男性贵族的身份设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节奏明快,音乐强劲,可以说,这是一个黑人街头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传说》和2004年的《范·海辛》则反映了哥特**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两部影片都结合了好莱坞惯用的动作片特点,极尽动作、打斗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则是不折不扣的动作片。而且,两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经典的两大传统形象——吸血鬼和人狼为主角,在银幕上让二者大打出手。《黑夜传说》讲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爱的哥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范·海辛》则以传统的德库拉故事为母题,把其中的吸血鬼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变成了人狼,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这些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哥特毕竟是德国起源的欧洲文化,在国外的网站上资料更详细,这些大部分也是翻译过来的,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去看看看,翻译下作为论文的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