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是“浪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它的历史是怎样的?

埃菲尔铁塔是“浪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它的历史是怎样的?,第1张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雪佛兰作为通用汽车集团下最大的品牌,按迄今为止的累积汽车生产量计算,雪佛兰能算得上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品牌。目前,它在美国销售排行榜上位居第二(仅次于福特)。它的车型品种及其广泛,从小型轿车到大型4门轿车,从厢式车到大型皮卡,甚至从越野车到跑车,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一种车型,都能找到一款相应的雪佛兰。自1912年推出第一部产品以来至今销量总量已超过1亿辆。其市场覆盖到70个国家,曾经创下每40秒销售一部新车的记录。2004年雪佛兰全球销量超过360万部新车,占全球汽车当年销量总量的5%。作为通用汽车旗下最为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品牌,雪佛兰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市场资源。

  从2005年2月起,从前的韩国大宇车型在欧洲也换上了雪佛兰的金领结,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也已经归属通用汽车,在它旗下有马蒂兹(matiz)、卡罗斯(kalos)、lacetti、旅行家(nubira)等一系列畅销车型。其中一些车型在中国亦深受欢迎,比如matiz——在中国的名字为spark,kalos——在中国的名字为乐骋aveo。

  [编辑本段]品牌地位

  品牌定位

  雪佛兰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年轻活力的国际汽车品牌

  品牌个性

  1、值得信赖

  2、自信睿智

  3、亲和友善

  4、充满活力

  品牌使命

  对于明智务实、希望不断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者而言,雪佛来依靠成熟的科技、高标准的打造品质和可靠的服务向他们提供可以轻松拥有、超出他们期待的值得信赖的汽车,让他们在及时享受生活的同时,实现自己拓展生活格局与视野的追求。

  世界有多了一个音乐般动听的品牌

  通用汽车公司创始人之一威廉社兰特邀请声誉卓著的瑞士赛车手兼工程师路易斯雪佛兰共同打造一款面向大众的汽车,1911年,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雪佛兰汽车公司诞生了。

  雪佛兰“金领结”标志是怎样形成的,对此一直有着众多的猜测,其背后的故事也许永远都将是个谜,而浪漫的故事版本,也可能是最广泛流传的说法,与威廉杜兰特有关。

  1908年,杜兰特在一次环球旅途中,在一家法国旅馆的墙纸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图案,他认为这个图案可以作为汽车的标志,于是就撕下了墙纸的一角,并展示给朋友们看。后来这个有趣的“金领结”图案酒宴变成了畅销全球的雪佛兰汽车的标志。

  无论雪佛兰标志的真实起源是否如此,大多数的历史学家认同,该标志最早出现在1913至1914年间,重要的是,今天,它已经成为全世界知名的品牌之一。

  [编辑本段]商标含义

  雪佛兰商标表示了图案化了的蝴蝶结,Chevrolet是瑞士的赛车手、工程师路易斯·雪佛兰的名字。

  象征雪佛兰轿车的大方、气派和风度。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1908年,通用汽车创始人威廉姆·杜兰特(William Durant) 在一次环球旅行途中,在一家法国旅馆的墙纸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图案,他认为这个图案可以作为汽车的标志后来,这个“金领结”图案果然演变成为了畅销全球的雪佛兰汽车的标志。而也正是威廉姆杜兰特改变了雪佛兰产品的设计,赋予雪佛兰新的定义,使雪佛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09年的夏天,威廉姆·杜兰特先生邀请声誉卓著的瑞士赛车手兼工程师路易斯·雪佛兰(Louis Chevrolet)帮助他设计一款面向大众的汽车。但路易斯·雪佛兰制造的汽车车身宽大、价格昂贵,类似欧洲款的赛车,销售不佳。威廉姆·杜兰特认识到他们需要与低价车相竞争,提高销量,于是改用了更简洁和经济的设计。但是他保留了雪佛兰的名字,因为他喜欢“雪佛兰”读起来悦耳的声音。

  1912年,第一辆雪佛兰轿车Little Four在底特律问世。1917年,定价490美元的“490”小轿车成功帮助雪佛兰公司将销售量提高到19万辆。1927年,雪佛兰成长为美国本土年度销量超过100万部的汽车品牌之一。1965年,雪佛兰成为了美国第一家年产量超过300万辆的汽车公司。而雪佛兰的第1亿辆汽车诞生在1979年。这期间,雪佛兰曾经创下了 “每隔40秒钟卖出一辆新车”的业界神话。2004年,雪佛兰全球销售超过360万部新车,占全球汽车当年销售总量的5%。也就是说,在当年销售的每16部新车中就有一辆雪佛兰。

  作为通用汽车全球最畅销的品牌, 90多年来雪佛兰一直以生产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享誉业界。

  雪佛兰独特的品牌特征使其获得全球性的成功,同时也使得通用汽车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能够更好的捕捉到由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所带来的机遇。

  雪佛兰那闻名于世的蝴蝶结标志,随着其一贯的可靠品质与负担得起的合理价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所熟知。

  雪佛兰公司的发展起源于1909年。当时,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杜兰特(William Durant)邀请声誉卓著的瑞士赛车手兼工程师雪佛兰(Louis Chevrolet)帮助他设计一款面向大众的汽车。1911年11月3日,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雪佛兰汽车公司应运而生。

  新公司成立的初始目标是,制造能与亨利·福特的T型车相竞争的低价位汽车。1912年,第一辆雪佛兰五座旅行小轿车“Classic Six”在底特律问世。

  著名的雪佛兰“蝴蝶结”标志于两年后的1914年正式亮相,并在日后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标志之一。

  同样是在1914年,雪佛兰公司推出第一款四缸汽车---雪佛兰Fours。同年,以490美元的售价为名的“490”小轿车,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将雪佛兰公司的汽车销售量提高到1917年的 100,000辆。

  1918年,雪佛兰汽车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购并。次年,雪佛兰汽车的销售量就超过了通用汽车所有其他品牌的汽车。1918年,雪佛兰公司进入卡车制造领域,第一款产品是在490汽车平台上设计的轻型卡车。1920年,雪佛兰公司销售量达到150, 000辆,占通用汽车销售总量的39%。1927年,雪佛兰公司在销售量上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福特公司。一年后,雪佛兰公司销售量首次超过100万辆。

  从1928年之后的55年(其中四年战争除外),是雪佛兰公司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雪佛兰不仅创下了诸如“每天每隔40秒钟就会有人购买一台雪佛兰汽车”这样的业界神话,更以最富创新精神的产品理念,将其品牌精髓深深融入到美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并成为美国最受推崇的品牌之一。

  在雪佛兰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坚持对于创新理念和技术革命的执着追求。早在上世纪30年代,雪佛兰公司就已率先推出独立前悬挂系统的汽车制造商,该系统可极大地改进行驶和操纵性能,并可极大地降低轮胎磨损。同期,雪佛兰公司还推出了具备创新技术的Suburban Carryall车型,即今天为人熟知的全尺寸SUV汽车的前身。1969年,雪佛兰公司率先在美国市场推出四轮驱动开拓者多用途运动汽车。作为SUV领域的龙头产品,雪佛兰开创了市场对于四轮驱动汽车的新需求。

  1953年,雪佛兰公司推出巡洋舰(Corvette)概念车,并且成为率先采用玻璃钢车体的批量生产小轿车。1954年,雪佛兰公司率先推出助力制动器、车座和车窗等技术。1955年,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发动机,具有传奇色彩的小汽缸体雪佛兰V-8发动机面市。1956年雪佛兰推出美国第一辆能商业和个人用途的平滑侧面小卡车。1958年,目前最流行的变速箱,新款Fleetside变速箱和双层结构与四轮驱动小卡车同时面市,1959年,业内第一辆混合型汽车,El Camino小卡车的隆重亮相,开创性地体现了小轿车与小卡车之间的完美组合……

  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过程中,雪佛兰不仅为现代汽车奠定了时尚设计基础,更为改变美国汽车行业的整体面貌立下了赫赫功勋。上世纪70年代,全新的1973款Monte Carlo和1977款雪佛兰 Caprice荣获《汽车趋势》(Motor Trend)杂志的 “年度最佳小轿车”大奖,后者很快就成为美国最热销的小轿车。90年代初,雪佛兰卡车被众多广告赞誉为“固若磐石”。开拓者、Tahoe和Silverado均荣获《汽车趋势》(Motor Trend)杂志的“年度最佳卡车”大奖。1998年,西维拉多(Silverado)皮卡被评为世界当年最佳车型之一。

破折号的6种作用:

1、解释说明,在给词语解释意思的时候,词语的后面就是破折号。例如: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作者在我想后面使用破折号,就是对想的内容加以说明,我想什么呢?。

2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中,“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到,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在这里,同学拉长声音,嘲笑“我”,因此这里使用破折号。

3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例如:我们谈性正浓,说到某位明星八卦时,门铃响了──我去开门。这里因为意外,我们的话题被打断,本应该接着说的话题,被强行转换到其他的话题。

4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例句: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个半块上咬了一口。在这个句子中狐狸因为要咬奶酪,说话时有了停顿。

5用于歇后语后面,引出语底。例句: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芝麻开花──节节高。

6用于引文之后的破折号,交代引文的作者或者节选的文章名称。例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浪漫面包屋》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pxe3

《浪漫面包屋》

编剧: 魏军

主演: 金俊勉、李世荣、徐正妍、李基灿、吴尚镇

类型: 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20-01-17(韩国)

集数: 10

片长: 20分钟

又名: 西点情人梦、How Are U Bread、How Are You Bread

电视剧《How are you Bread》讲述了在神秘的面包店里每天早晨都能做出“实现愿望的面包”的天才糕点师韩道宇(音译)与想要邀请他而潜入面包店的综艺节目女作家鲁美莱(音译)之间发生的故事,是一部感性的浪漫爱情剧。金俊勉将在剧中饰演男主人公天才糕点师,并与女主人公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此外,在《太阳的后裔》中饰演老处女护士的徐正妍此次将扮演完美主义的综艺节目导演,展现与众不同的魅力。歌手兼演员的李基灿将饰演享受社内秘密恋爱的导演助理,主持人吴尚津则饰演烘焙竞赛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令人期待他们的配合。     

星巴克不再是咖啡

 当星巴克不再是咖啡,咖啡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对于咖啡口感上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纯度比较高,会非常苦,有的口感润滑,下面分享当星巴克不再是咖啡。

当星巴克不再是咖啡1

 星巴克大张旗鼓的“改革”终于摆上了桌面。1月5日,星巴克正式宣布将于3月启用新标志,同时,将提供基于咖啡之外的更多产品、把销售渠道延伸到超市等,已成立40周年的星巴克到了关键的转型期,将从一个专门在门店里销售咖啡的专业企业转变为一个拥有多平台、多渠道的全球公司。

 据了解,这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重回星巴克3年后的又一重大举措,2008年他在星巴克大面积亏损的时候重掌大权力挽狂澜,使星巴克扭亏为盈,如今在其带领下,星巴克扩张的猛烈攻势已让人咋舌,此前不久,星巴克表示要与百事可乐、卡夫坚决“分手”,欲独霸渠道。

 尽管如此,星巴克更换标志却不得人心,不少粉丝在网上抱怨连连。有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尽管多元化和押宝渠道将会为星巴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摆脱产品单一的局限,也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以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这次更换标志也有可能弱化星巴克在咖啡行业的地位。

  从更换标志开始

 1月6日,星巴克官方微博向外界公布,星巴克咖啡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已经向星巴克的伙伴发布了星巴克的最新品牌标志。公司旗下所有商品将启用新标志。该新标志去掉原来写有“STARBUCKS COFFEE”英文字样的绿色圆环,并将美人鱼标扩大,将美人鱼标作为唯一的识别符号,效法苹果和Nike等品牌的无字标志。

 “过去40年里,这位迷人的女妖一直伴随着星巴克”,公司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在声明中表示。据了解,当初星巴克创始人选定女海妖作为标志,主要是取意为其吸引人的能力。

 但星巴克的最新品牌标识却不得人心,不少粉丝对此表示不满,认为新标识没有原来的好看。甚至还有人在微博上大骂“哪一个市场部的笨蛋移走了世界知名的‘星巴克咖啡’字样?”

 这已不是星巴克海妖形象首次被调整,此次换标将是1971年以来星巴克第四次换标,她最初是无上装的,露出其美人鱼尾巴。星巴克大中华区公关经理励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境内的星巴克咖啡店及商品将从今年3月开始更换新标志。这与星巴克40周年庆祝同步。

 “星巴克转换标志有一定的风险。”中投顾问高级分析师黎雪荣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此前星巴克几次更换标志,都保留了“STARBUCKS COFFEE”字样,消费者很容易从这里联想到星巴克,新的客户也会出于好奇,从字样的解读开始去了解星巴克,此次去掉这一标志性字样,有可能令部分老客户不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加深新客户对星巴克的印象。

 但对此,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把字样去掉,是为了丰富产品线、拓宽渠道,不再仅仅限于咖啡。新品牌形象也消除了非咖啡类消费者包装产品所带来的困惑,如目前必须标注“无咖啡”的星巴克咖啡茶(部分国际市场)和冰淇淋包装,同时也是为庆祝公司成立40周年。

 “而且新的标志更善于表达,更具活力,并保留了我们世界各地顾客都能识别出的绿色,在决定正式启用新标志之前,已经在网上做了一些调查,这个第四代标志是得到了大部分网友认可的。”该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对此,有品牌策略专家指出,星巴克如要扩充品牌,大可只移走“咖啡”一字,保留“星巴克”字样,为何连这个也移去?而黎雪荣也认为,“STARBUCKS COFFEE”字样强调了咖啡,让人们将星巴克同咖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树立星巴克咖啡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今,若出于拓展产品的战略考虑,刻意模糊咖啡这一字眼,并非完全明智之举。

 尽管星巴克的新形象招致多方批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更换新标志,星巴克给自己的转型进行了大张旗鼓的造势。黎雪荣表示,通过转换商标,星巴克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又成功地为自己做了一次免费广告。

  多元化野心

 其实,星巴克更换标志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意义,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变形”。40年来,星巴克数次易标,都与公司重大节点调整有关,这次也不例外。星巴克到了关键的转型期,将从一个专门在门店里销售咖啡的专业企业转变为一个拥有多平台、多渠道的全球公司。

 星巴克创办人兼行政总裁舒尔茨表示,旧标志中的魔女被圆圈围住,新标志则移去圆圈,寓意是为星巴克带来自由度和灵活性,思维跳出咖啡以外,开拓更多元化的业务。

 “虽然星巴克曾经是、并且将来也会一直是一家咖啡公司和零售商,但也有可能生产其他非咖啡产品。”霍华德·舒尔茨解释说,但星巴克销售的任何非咖啡类产品都会遵循与咖啡产品同样的标准,我们不会把商标贴在削弱星巴克质量的东西上。

 其实,在大肆宣布“多元化”之前,星巴克的咖啡连锁店内早已不仅销售咖啡,也在销售其他更多的产品。据了解,目前星巴克店内还销售着包括三明治、帕尼尼、芝士蛋糕、水果杯、面包等各种食品,还有中式茶、异域茶、星冰乐饮料等,1月1日倾情推出全新帕尼尼系列平台,就是一种经典意式面包搭配各色配料制成的烤三明治,新春期间,还会有红豆芝士派与红枣桂圆麦芬上市,除去吃的外,销售的商品还有小熊、马克杯等。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星巴克1月5日再次换标,很可能正是为了“转战”速溶咖啡造势。

 除了业务将会进一步多元化之外,在渠道方面,星巴克也将采取进一步的动作。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表示,今年星巴克品牌产品的销售渠道将不再局限于其咖啡门店,而将延伸到超市等更多渠道。

 星巴克独拓渠道的行动非常坚定。星巴克近日已表态,计划于3月1日结束与卡夫长达12年的伙伴关系。此前,卡夫一直通过自己的渠道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销售星巴克的产品,包括袋装咖啡和冰淇淋等,共享利润。与此同时,星巴克亦决定结束与百事可乐的合作。2007年,双方联手推出星巴克瓶装星冰乐即饮咖啡饮料,使星巴克产品进入零售渠道。

 星巴克美国总裁Cliff Burrows称,零售渠道在美国乃至海外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未来星巴克将扩大零售渠道规模,并提高质量。星巴克甚至创立了一个新的独立品牌Seattle’s best coffee,专门在零售店销售,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咖啡产品。

 对此,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分析师陈静表示,这是星巴克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走的路,现在星巴克已经有能力利用自己的品牌张力,直接进入零售渠道了。多种渠道、多元化产品销售更利于提高经营层次、扩大市场。而黎雪荣也表示,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围绕主打产品咖啡进行产品拓展和创新将为星巴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摆脱产品单一的局限,也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以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星巴克未来能否在竞争中抵挡住雀巢和卡夫的攻势值得关注。星巴克的竞争对手们完全有实力进行一些收购、整合,用合法的价格等手段打压刚刚进入零售渠道的星巴克。

 星巴克的野心还不止于此,雄心勃勃的国际扩张正在进行中。在2010年12月纽约投资商论坛上,星巴克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表示,他们不放弃雄心勃勃的国际扩张。星巴克要加强在加拿大、日本以及新兴市场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的经营。

 2010年12月,星巴克高调宣布,到2015年将在中国开1500家店,希望中国可以成为除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地区目前的咖啡店数量超过400家。加拿大则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

 “如果把我们的发展比喻成一本书的十个篇章,现在我们连第一个篇章还未写完。” 星巴克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王金龙表示,中国是星巴克的“第二本土市场”,对星巴克而言,中国市场始终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但对星巴克而言,这个宏愿或许并不容易。此时,中国这个庞大诱人的市场正惹得各家巨头虎视眈眈,星巴克一家独大的辉煌已经不再。COSTA咖啡计划用3年时间在中国新开250家门店—以其目前近70家的基数来算,这个增长计划比星巴克的还要积极,太平洋咖啡尽管在香港只有90多家店、内地仅有几家店,也给自己定下了新开1000家店的目标,而麦当劳则计划今年新开65家“麦咖啡”。

当星巴克不再是咖啡2

  1、了解你自己:“只戴一顶帽子”

 “有一种精神状态能让你感到活力四射,你一定要把这种状态找出来……

 ——威廉·詹姆斯”

 “只戴一顶帽子”是优秀领导者的典型特征。在一生探索“我是谁”和“我支持什么”的征程中,这是一切的起点——可能也是终点。当你“只戴一顶帽子”的时候:你会了解到什么会让你活力四射。你会感到自己很出色。你不再需要隐瞒什么秘密,也不需要矫揉造作。你能够指引自己和其他人从正直与坦率做起。

 当你“只戴一顶帽子”时,你会优先考虑“我是谁”。你绝不愿意只做一个无名鼠辈。同时,你也会重视自身的价值,重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因此,当有哪里不对劲儿时,你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工作上的难题一点儿也难不倒你。当你清楚“我是谁”时,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会变得简单——即使是那些最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像变戏法一样在不同角色间疲于奔命,会使我们变得神经质、效率低下,很容易感到沮丧,也很难真正成熟起来。事业刚起步的企业家往往身兼秘书、首席财务官、销售主管,甚至是董事会主席等多重身份,在超负荷的工作中,他们早已不堪重负。但如果所有这些“帽子”都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和价值理念,那么这些企业家的才干就会大大增强,也将为企业发展寻求到各种支持。

 爱德华·德·博诺在《六顶思考帽》(Six Hat Thinking)这本书里讨论了我们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他把它们表述成“帽子”是为了更平等地称呼它们而不带有任何倾向性。白帽子代表的是中立、客观的思路,黑帽子代表的是某种更倾向于否定的消极思维,而绿帽子代表的则是多产的、创造性思维。

 他认为,用这些富含象征意味的帽子来代表不同的看法,可以帮助团队和个人营造诚恳而公平的对话氛围。我一直在说的那顶“帽子”,在我的生命中起过很大作用,它对曾与我共事的同事们来说也一样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深层次的自我,并为我们的价值理念提供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帽子”,这也是每个人应该戴着的那顶“帽子”,当然,这只是一个隐喻,它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所谓“所见即所得”,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将取得怎样的成就。“只戴一顶帽子”意味着坦诚、公正、富有激情,也意味着你在忙碌的时候仍然能保持无限的活力。

 对团队而言,情况也是一样的,因为团队是“人”的集合。“只戴一顶帽子”的团队清楚它自己支持什么、追求什么,因此,它有能力也有坚决的意志去取得成功。在这个团队里没有秘密可言,也没有什么掩饰和夸张,只有一种真诚的精神动力——实现团队和员工个人的梦想与目标。

  2、忠于理想:只做正确的事

 “工作因人而存在,一如人因工作而存在。

 ——罗伯特·格林里夫”

 人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梦想而工作在拓展生意的时候,我们太过看重策略和技巧,往往忽略了“人”才是真正应该着力经营的事业。

 具体来说,营销、打造品牌、质量管理、技术革新、销售供应、收购及其他商业活动常常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以至于我们总是忘了“人”的存在,其实,正是有了他们的激情、干劲和决心,我们才能进行这些商业活动。人们不断地计划着、创造着,并为他们的每次努力尽心尽责。

 只有像我这样的领导者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星巴克,我们的伙伴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星巴克时,我们才会有一种毅然决然的信念,我们才能做好各自分内的事。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能为自己真正在乎的事业工作,当他们如愿以偿时,他们才会找到金子。

 另一方面,当我们的努力没有获得回报时(比如利润较低、精神萎靡、没有顺利完成计划),问题常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会忘了那些远大的目标,而它们对团队或企业而言才更加重要。但不幸的是,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裁员、降低成本,或是减少对员工的培训。

 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缘木求鱼,因为它们削弱了企业的核心要素,正是这些核心要素才能保证我们获得成功。的确,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决策,而生产率不断增长也确实是件好事。但是,决策并不能实现梦想,只有“人”才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回头来看星巴克的历史,有两个决策显得相当突出,它们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考验了我们——什么举措才是正确的,什么举措才真正忠实于我们的宏大目标。

 第一个决策是由零售运营主管吉姆·奥林做出的,他曾说过:“我认为,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增加人手让他们随时待命可以提高公司的业绩。”实际上,他是要增加劳动力成本,这与业界的共识——削减劳动力成本——背道而驰。其实,劳动力成本是餐饮服务业里可以做出最大调整的部分,很多人会说,等到有生意的时候再招人吧。不过我们的主管吉姆·奥林却希望先增加人手,因为他认为这样能扩展生意。我们支持他的主张。

 另一个决策更加富有争议,直到现在还依然如此。具体来说,就是决定使用半自动化的蒸馏咖啡机。在做出这个决策前,我们的咖啡机都不是自动的,尽管有些操作工序已经自动化了。

 但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先生并不喜欢这样做,因为他认为这会有损于我们最核心的咖啡生意,特别是会损害其中的浪漫气息。但当我们仔细考虑了“3年10万美元”的共同目标,参考了星巴克的核心价值——“一个提供咖啡的以人为本的企业”后,我们决定推广自动咖啡机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我们提出了如下这些理由:

 1、我们已经有很多伙伴患上了“腕管综合征”,我们不能让他们继续受到伤害。

 2、客人总是抱怨我们太慢了。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能更快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我们的饮品质量常常参差不齐。实行自动化,能够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也能使我们更快地制作出更好的饮品。

 我们再也不会陷在自己那片狭小的天地里,再也不会纠缠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因为我们要为企业的宏大目标努力奋斗,要力争满足客人和我们自己的真正需求。

 那么,组建新团队的设想结局如何呢?15人团队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结果就是,我们不仅完成了当初提出的“3年10万美元”的目标,而且不可思议地实现了“3年15万美元”!在提出那个目标后不久,吉姆·唐纳德就领导北美地区的星巴克不断前进和奋斗,在他的领导下,每家门店的平均收入都能在3年里增长15万美元。

  3、独立思考: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我们大多数人枉有充沛的工作热情,却没有充分的施展机会。

 ——斯特兹·特克尔”

 所有人都渴望在工作和生活中体验到满足感。对企业而言,没有员工的参与和创造力,它就不会取得成功。

 然而企业也可能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把他们边缘化,并总是告诉他们应该做哪些事情。与满足员工真正的需求相比,按照规章手册办事总是显得太过简单。

 在星巴克,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独立的文化氛围。在这里,任何级别的伙伴都能根据他们的岗位做出决定。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人都能把他的独特看法和技能带到工作中去。我们希望每一个伙伴都能承担责任,而不是盲目地遵从规章手册里的“金科玉律”。

 但是,当一个公司迅速成长的时候,总会制定许许多多的规则,希望员工们能够尽快赶上它的成长速度。与此类似的是,当一个团队试图控制成本,应对低增长率,或者处理一些还不够明朗的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的规则已经成为一种解决之道。

 规则、制度以及手续都是企业常常采取的自然而然的应对策略,而且它们确实也常常能够保证获得预期的好结果。

 不幸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规章手册会适得其反——它只是告诉员工们应该如何去做,却没有解释他们应该努力实现什么。规章手册并没有赋予员工什么能力,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配方”,它能够告诉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效果,而不是那些死板的规章。在星巴克剧烈变动和扩张的时期,它更关注企业业绩,这种“自我文化”在导致同店销售额增长缓慢的同时,也在运作中建立了一种讲究规则的文化,意在应对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压力,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讶异。

 员工们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正确无误。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的确如此,因为针对每一个岗位似乎都有合理的制度和组织体系以保证他们不出差错。但是,我却不这么看。有一天,当我走出办公室实地考察时,我来到一家星巴克门店的里屋,看到一个标语牌上写着“周到、迅速、清洁”,我不无讽刺地说:“真够鼓舞人心的!那为什么不直接挂上‘好好做人’呢?”

 从理论上讲,企业不应该告诉员工如何去做某件事情,也不应该告诉他们要体验到什么。如果员工的每个行为都受制于这些准则,他们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而这家企业也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规章常常让我不知所措。当被规则束缚的时候,员工们就再也不能愉快地工作,再也不能让你感到惊喜;更加糟糕的是,他们再也不会相信自己。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可能将每一种不确定的工作(或状况)分解开来,再组合成精确的指导步骤,也就不可能通过这些步骤来培训每一个员工。显然,这是一项得不偿失的投资。

 与其编写那些工作指南来强迫员工们去机械地工作,我们不如关心自己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它真正需要的支持。在星巴克,并不是任何一本规章手册都能传达我们的目标——“要热心地让我们的顾客感到满意”。

 “在人性化方面,并没有什么规章手册可言”,这一观念并不只适用于日常工作,实际上它蕴含着无穷的价值。任何一个企业里的员工在一起工作时都可以参照这一点。

 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当你们为实现某个目标达成一致时,团队里的员工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方法。特别是谈到“人”的时候(或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比如服务、商讨、计划以及与同事相处,等等),这一观念就显得尤为正确。

 所以,我们应该编写行动指南,而不是什么规章手册,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人”的精神,才能使我们成为更有创造力的企业。就像社会史学家、劳工哲学家斯特兹·特克尔引用接受他采访的受访者的话:“我们大多数人枉有充沛的工作热情,却没有充分的施展机会。”

 为了企业的利益,为了个体日臻完善,领导者有责任去培育员工的精神。换句简单但同样有说服力的话来说:“水罐只想盛水;而人,只想要一份真正的工作。”

 这些法则培训过数以百计的各层级领导者。当然,也许不是每条法则都很有意义,因为每条法则的激励作用不尽相同。但是,如果用这些法则来指导自己和你的管理工作,你定会有所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6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