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从9世纪开始,威被许多小王国统治而且侵略集团到达诺曼底,冰岛,格陵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外的岛屿,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终于12世纪统一并在13 世纪到达它中世纪繁荣的高度。1397年后它被丹麦和瑞典轮流控制。1905年获得独立。奥斯陆为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122,707。
国花:石南花 国鸟:河鸟
挪威(Norwy)——国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据传说古代北欧人来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一条沿岛北部海岸的“北路”,故名。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其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达15万多个,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
在位于其西海岸的贝根,可欣赏到由百万年冰川地形变动而形成的峡湾景色,远眺群山环抱两岸风光美丽,令人目不暇给。奥斯陆是挪威的著名港口,四周山水环抱,风光如画,亦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福洛格纳公园、维京船博物馆等都是这里的著名游览区,还有一座滑雪博物馆,详细介绍关于滑雪的历史。
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北极圈横穿挪威北部,北部一些城市到了6、7月份根本没有夜,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以及美丽的北极光。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欧洲大陆的最点。
许多人把木制狭板教堂看成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特色,如今,这类教堂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主要是在挪威。挪威现存30座木制教堂,而奥尔内斯木制教堂则是它们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它位于西海岸的松恩-菲尤拉讷郡,建于12世纪。教堂是一个四方形的三层建筑,全部用木材建成,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为尖顶,外形颇似东方的神庙。教堂的山墙上刻有各种图案。教堂内的陈设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时的风格。教堂目前保存完好,观光者络绎不绝。1979年,奥尔内斯木制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滑雪圣地霍尔门考伦山霍尔门考山是挪威的滑雪圣地。它位于奥斯陆东北约13公里处,海拔371米,风景优美。从1892年起,每年3月,世界闻名的滑雪大赛都在此举行。如果从远处眺望奥斯陆城市的轮廓,你会看到霍尔门考伦跳雪台非常醒目地高高耸立在奥斯陆霍尔门考伦山上。它也是这项最具有挪威特色的体育项目的非常生动、形象的一种标志。霍尔门考伦山下还有一个滑雪博物馆。
奥斯陆
挪威首都奥斯陆是北方之路上的都城。这座城市正如北欧人直爽的性格,透彻而奔放。远古时代,巨大的冰川使不堪重负的山体一点点下沉,最终与海洋连通而形成了今天的峡湾。奥斯陆市南侧的阿布列格区是观赏峡湾绝好去处,可乘班轮在峡湾是畅游。码头最北端,专辟为露天鱼市。不知是因为鱼市的吸引,还是良港的天然特征,奥斯陆峡湾可称得上水鸟的世界,很远处就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峡湾之旅之后,再乘船约20分钟可抵达对面的比格岛,岛上有著名的海盗船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整个挪威的民风民情。能在一天内“走遍”挪威全国。民俗博物馆展出从全国各地原物移来的153座古式房屋,还有1700年至1800年的城市建筑如旧式加油站等。
民俗博物馆边的海盗博物馆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受欢迎的海盗文化宝库之一。展品均是从奥斯陆峡湾地区维京人墓穴中发现的,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两艘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建于公元9世纪的木制海盗船。博物馆中还展示了维京人的许多出土用品,包括马车、炊具等,游人可根据它们遥想“海盗岁月”。
岛上有公共汽车返回市区,奥市中心不大,可徒步游览。从旅游资讯中心出发,先去对面的市政厅,这座砖红色的建筑于1950年为庆祝奥斯陆建城900年而建,布局为凹字形,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市政厅广场港东边是临海而立的阿克斯胡斯城堡,建于700年前。从这里可以俯瞰峡湾。出城堡北行10分钟,就可到达奥斯陆最繁华的卡尔·约翰大街。大街东起奥斯陆最大的基督教堂,横贯市中心。在每年五月十七日的挪威国庆节时,街边豪华旅店的阳台就成了最佳的观景点。
沿街而行,在国家剧院前,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易卜生的雕像。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这里成为奥斯陆重要的文化展场。继续西行,路北广场上有一组仿古罗马风格的建筑,这就是著名的奥斯陆大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每年就在这时举行。在大街的尽头,是气度不凡的皇宫,后面是古木参天的国王花园。公园南侧的大街上有易卜生博物馆和诺贝尔学院,前方不远处著名的雕塑--“加莱义民”群雕中的“拿钥匙的人”是罗凡赠送给奥斯陆的珍贵礼物。
提起奥斯陆和名胜,最著名的要算是维吉兰雕塑公园了。它是以弗洛格纳公园的绿地、湖泊为自然背景,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吉兰用40年时间精心设计建造的,整个公园以人生为主题,用铸铁、铜和花岗岩三种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公园中最有名的雕像是“生气的男孩”、“人生喷泉”和“生命之柱”。
喜爱运动的朋友自然不会错过有100多年历史的侯门库伦跳雪台。这座位于奥斯陆北面山坡上的高大建筑物造型优美,雪白的台体高达百米以上,用蓝色绘的是挪威北部的驯鹿,红色绘着夏季挪威北部特有的奇妙自然景观“午夜太阳”。雪原上的驯鹿用角顶起不落和太阳,挪威人以此诠释冰雪运动的含义。从市内任何一点都可以看到它,而从高高的跳台上也可将整个奥斯陆市区一览无余。每年3月的跳雪节都吸引了成千上万滑雪者,在此惊人一跳的记录有113米远。
罗弗敦群岛
罗弗敦在挪威语中是“山猫脚”的意思,同时也暗指其领海拔地而起的一列险峻的岛屿——“罗弗敦之墙”。这堵“罗弗敦之墙”在西部峡湾与北海之间形成了一道长达160公里的屏障。墨西哥湾暖流使得这里的冬季相对比较温暖湿润,每年从1月到4月末,大批的鱼群会汇集到罗弗敦的浅岸水域产卵,每年这时就会有大量渔民涌入。
近年来,罗弗敦海岛上的渔民少了,旅游者和艺术家的数量却增加了。那些创造了罗弗敦历史的渔民的棚屋,现在成了前来度假的游客们的假日居所。被罗弗敦日光所吸引的画家们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在靠近斯沃尔瓦的斯维内亚,人们新近为六位瑞典画家和两位挪威画家建造了一所“艺术之家”。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是个小小的城市,从这里坐火车向北穿过北极圈到博德,从博德再乘渡船就可到达对面的罗弗敦群岛。由莫斯肯内斯码头上岸,离码头不到100米的渔屋,这是一些由木柱子架在海边上的红色木房子,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罗弗敦一带没有那种有服务员和总台的旅馆,全是清一色的自助式渔民屋。夏季供游人小住,冬天供渔民长租。
独立日:12月6日(1917年) 政体:共和制
面积:337030平方公里
人口:5191万(20037)
民族:Finn@93%,Swede@6%。 语言: Finnish@934%、Swedish@59%
宗教:基督新教@890%,东正教@10%
首都:Helsinki 二城:Espoo
货币:EUR(欧元)
时区:GMT+02,使用夏令时
国庆:12月6日
国花:铃兰、绣球菊
国鸟:大天鹅
国歌:《祖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1/3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历史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至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续战”)。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1948年4月,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冷战后,芬兰于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创始加入欧元区。
政治: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议会为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
地理
基本位置:地球/东半球-北半球/欧洲/北欧
地理区划:
1)本土 2)Aaland群岛(位于波罗的海)
陆地界:729公里对挪威,586公里对瑞典1313公里对俄斯。
海岸线:1126公里(不包括岛屿)
海占有:领海12海里对波的尼亚湾,4海里对芬兰湾,专属渔区12海里。
气候: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2月平均气温-14~-6℃,7月平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耕地面积:640平方公里
人口壮丁率:669% 壮丁性别比:102男/1女
人口增长率:014% 平均寿命:女8168岁,男7428岁
平均母婴率:1母/17婴
国民识字率:100%
主要国民外语:
1)瑞典语 2)英语 3)德语
政治
建国:
1917年12月6日从俄国独立。
宪法:1919年制定。
国家元首:总统,Tarja HALONEN(女),2000年3月1日就任。
政府首脑:首相,Matti VANHANNEN,2003年6月24日上任。
议会:一院制,共200个议席,任期四年。
行政区划:设省(Lääni)、道(Maakunta)、县(Kunna)三级,共有6省,20道。
经济
人均GDP:26200美元(2002)
三率:
(2002)经济增长率:11% 通货膨胀率:19% 失业率:85%
(2001)经济增长率:06% 通货膨胀率:26% 失业率:94%
(2000)经济增长率:56% 通货膨胀率:34% 失业率:98%
(1999)经济增长率:40% 通货膨胀率:14% 失业率:102%
三大出口伙伴:德国@124%,美国@97%, 英国@96%
三大进口伙伴:德国@145%, 瑞典@102%, 俄罗斯@94%
货币:EUR(欧元)
兑换率:1EUR兑美元,=10626 (@2002), 11175 (@2001), 10854 (@2000), 09386 (@1999)
交通
铁路:585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400公里。
公路:77831公里,其中有路面公路497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公里。
水路:6675公里。
管道:原油0公里;石油0公里;天然气580公里。
机场:159个,其中有路面机场74个,其中主跑道3047米以上机场2个。
特色:首都赫尔辛基有地铁和有轨电车。
传媒
最大通讯社:芬兰通讯社
最大报纸:Helsingin Sanomat
国家广播台:YLE
国家电视台:YLE
国家窗口网站:wwwfinlandfi
其他
最大城市:Helsinki
地名<SUO>Helsingfors
地名<SSK>
城市人口555万
Espoo Esbo 213万
Tampere Tammerfors 195万
Vantaa 178万
TurkoÅbo167万
Oulu Uleåborg
120万
采摘采摘
到野外采摘野浆果和野蘑菇,是领略芬兰清纯大自然的途径之一。在其他国家,你可能需要缴费,并且有地区限制,但在芬兰国家法规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随意采摘。在芬兰,有67%的人会以此作为夏季的活动项目。
天文景观
极夜与极昼
由于芬兰的拉普兰省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看到极夜与极昼,在极昼中,午夜的天空也不会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个小时的日照。
北极光
在寒冷、干燥的夜晚,纬度越大,越有多的机会看到北极光,北部的乌茨约基,每年观赏北极光的日期为11月25日到1月17日
芬兰Finland
位于欧洲北部的共和国。全称芬兰共和国。面积3381万平方千米;人口504万(1992)。其中,芬兰人占936%,瑞典人62% ,还有少数萨米人(以前曾称拉普人)。芬兰语与瑞典 语均为官方语言 。 884% 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11%信奉东正教。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国旗 国徽
地理 北接挪威,东界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西北与瑞典接壤。海岸线长110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9%强 ,有千湖之国之称 。西南部的塞马湖最大,约440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帕茨、凯米、科凯迈基等河。全国1/4领土在北极圈内。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 。从北至南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间。
历史 12世纪前处于原始社会。12世纪后半期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正式成为瑞典王国的一部分。1809年俄瑞战争后沦为俄国的大公国 。 1917 年 12 月6日宣布独立 。1918年工人阶级发动武装起义,成立革命政权,后遭镇压 。1939~1940 年芬苏战争之后 , 芬兰被迫同苏联签订向苏割让领土的和约 。1941~1944 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 ,芬兰参与对苏战争 。 1944年2月芬兰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 1948年4月芬苏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帕西基维、吉科宁先后担任总统。1966年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从此开始了以社民党、中间党为主的联合执政局面,总理基本上由两党人士担任 。 1979年3月议会选举后,保守的联合党开始成为议会第二大党,但未入阁。1981 年吉科宁总统因病辞职 。1982 年提前进行总统选举 ,科伊维斯托当选总统。在1987年议会选举中,联合党获胜 ,与社民党、瑞典人民党组成“蓝红”政府,改变了战后40多年来主要由“中左派”政党执政及20年来一直以社民党中间力量为主体组阁的局面。1988年的总统选举,科伊维斯托再度当选总统。1991年3月议会选举后,在野4年的中间党获胜,与联合党、瑞典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组成4党联合政府。1994年1月 ,芬兰总统选举,M阿赫蒂萨里当选总统 ,3月1日就任。
政治 芬兰宪法于1919年7月17日颁布生效。它规定 :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解散议会,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一院制 ,由选民直接选出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1991年4月26日由中间党 、联合党 、瑞典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组成联合政府。总理E阿霍。
芬兰主要政党有:①芬兰中间力量,简称中间党,1906年成立。②芬兰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1899年成立。③民族联合党,简称联合党 ,1918年成立 。④ 瑞典人民党 。1906年成立,由芬兰的瑞典人组成。还有芬兰基督教联盟 、芬兰左派联盟、绿色联盟、芬兰农村党、芬兰***(团结)等。
经济 20世纪80年代 ,芬兰经济以年均增长37%的速度持续发展 。1989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 。 自1990年下半年起出现严重衰退 。1991 年4月上台的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紧缩政策,采取节约措施。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87亿芬兰马克(按当年价格计算)。货币单位为芬兰马克,汇率为571芬兰马克兑1美元(1993)。
芬兰自然资 源最丰富的 为森林 , 覆盖率达 66 % , 约20065万公顷 ,木材储积量188亿立方米 。 矿业资源以铜较多,还有少量铁、镍、钒、钴等。煤炭资源丰富,能量相当于40亿吨石油 。 有两座核电站(4个核反应堆),核能相当于4532万吨石油 。 木材加工和金属工业为经济两大支柱。化工、电子工业部门迅速发展。造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和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新闻纸占世界新闻纸总产量的6% 。 芬兰农业与林业密切结合,几乎所有农民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森林管理、育苗、栽植、采运等均居世界先进行列。农畜产品自给有余。主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 、黄油 、肉类、鸡蛋、牛奶等。
芬兰服务业发达,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主要旅游点为赫尔辛基、土尔库、中部湖泊地带、北部拉毕地区和阿兰岛。
芬兰小景
交通运输发达。1991年有公路764万千米 ; 铁路5874千米,28%已电气化。港口近30个 。有4家航空公司 ,国际机场有赫尔辛基、土尔库和坦佩累。
芬兰出口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强。约80%的木材加工产品和40%金属工业产品供出口。所需能源的80%和许多工业原料均需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欧洲自由联盟国家。主要投资对象为上述两个欧洲组织的成员国。芬兰主要外援对象为坦桑尼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斯里兰卡和尼泊尔。重点项目为农业、水利、交通等。在芬兰的主要投资国为瑞典、德国和英国。
文化教育 芬兰教育事业发达 。 实行9年一贯制的义务、免费教育。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科技大学 、坦佩累大学等。主要报刊有《 赫尔辛基报 》、《晨报》、《新芬兰报》、《首都日报》、《国土报》和《芬兰社会民主党人报》。芬兰有5家通讯社 , 最大的为半官方的芬兰通讯社,1915年创立。芬兰广播公司于1926年成立。芬兰电视 台1958年开始播送节目。
对外关系 芬兰战后一直奉行同苏联保持友好睦邻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友好的“ 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 。为适应欧洲形势变化,逐渐调整外交政策,在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的同时,强调芬兰中立的核心是军事不结盟和防务独立。
芬兰与中国于1950 年10月28日建交 。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正常友好。1992年两国贸易额为345亿美元。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芬兰在继续发展同它们的关系的同时,发展同欧共体关系,欧共体已成为芬兰的投资和贸易的重要市场。1995年,芬兰成为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同北欧国家的传统合作是芬兰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芬兰重视同美国发展关系。同第三世界关系发展较快。
芬兰历史
芬兰又称“千湖之国”,在瑞典的埃里克国王(King Erik)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诗史《卡勒瓦拉》(Kalevala)发表后才受到重视。
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简短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提供了芬兰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政治
芬兰的政治体制以议会为主,虽然总统也有较大的权力。多数行政权力控制在由总理领导的内阁中,而总理由议会选出。内阁由中央政府各个部门的部长、总理本人与一名大法官组成。
宪法规定,200人的一院制议会(芬兰语:Eduskunta;瑞典语:Riksdag)是芬兰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可以修改宪法,解散内阁或否决总统的决定;但议会无权改变司法决议。内阁或任意一名议员都可以提出立法动议。议员任期4年,按比例选出。
司法体系分为一个负责民事以及刑事司法争议的法庭,以及一个专门负责公众与行政部分诉讼的特别法庭。芬兰为明文法国家,法庭分为地方法院、地区上诉法院及最高法院。
行政区
芬兰最早有12个省份(芬兰语:单数lääni,复数läänit;瑞典语:län),199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后现有省份减少到6个:
奥兰府 (芬兰语:Ahvenanmaan maakunta;瑞典语:Åland)
东芬兰省 (芬兰语:It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Östra Finlands län)
拉普兰省 (芬兰语:Lapin lääni;瑞典语:Lapplands län)
奥卢省 (芬兰语:Oulun lääni;瑞典语:Uleåborgs län)
南芬兰省 (芬兰语:Etel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Södra Finlands län)
西芬兰省 (芬兰语:Länsi-Suomen lääni;瑞典语:Västra Finlands län)
其中奥兰府(Åland)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
芬兰被誉为“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7,888个湖泊和179,584个岛屿。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可耕种面积较少。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
芬兰地处北温带,冬天寒冷,有时严寒,夏天则比较温暖。芬兰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处在北极圈内,这些地区夏天有73天,冬天有51天不出太阳。
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大约与英国、法国、德国或意大利持平。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非常发达,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人口
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兰语和6%人口的母语瑞典语。少数人口包括了萨米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等。
大多数芬兰人(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大约1%的人口则信奉东正教。其余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罗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犹太教徒。
冬季战争后大约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战争赔款、失业问题以及对芬兰保持独立前景的不确定曾导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离开芬兰。而到了1990年代,芬兰又开始接收大批难民与移民。
文化
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芬兰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
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西班牙式建筑
1、海湾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完美和谐。
欧式风格的分类
欧式风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为北欧、简欧和传统欧式。其中的田园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说文解字:哥特(Gothic)
经常查字典是文字工作者的好习惯,牛津英语字典给出了以下两个解释:1、一种摇滚乐风格,激烈地混合了吉他贝司鼓,并有着启示录般的或神秘主义的歌词;2、这种音乐的表演者或追随者,经常穿着黑色的服装并化着黑色的妆。但是,就像高手不会去百货商场买电吉他一样,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牛津字典这样的摇滚乐业外人士。
“Gothic”这词由来已久,在文艺复兴时期用来表示中世纪的艺术形式。它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NOTRE-PAME这样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早期,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歌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歌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很显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 MOVEMENT),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注意中寻求理想,还有写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歌特作家象Byron, Shelley, Baudelaire还有 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哥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Caspar David Friedrich 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而在建筑上新哥特式逐渐成为时尚。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玛利雪莱的Frankenstein,布来恩斯托克的Dracula,还有Edgar Allan 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Anne Rice 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Poppy Z Brite的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
但用来描述音乐和文化还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朋克运动落幕,后朋克登场。不论如何,哥特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影响力,哥特音乐以表现人性的阴郁、空虚为主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首先Ian Astbury在描述Sex Gang Children这支乐队时用到了“gothic pixie”(哥特精灵)的字眼;之后,Siouxsie Sioux(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乐队核心人物)在形容她乐队的新方向时使用了“gothic”;再之后,Joy Division乐队的经纪人于1978年在BBC电视台的节目中将乐队和主流流行乐队比较时用到了“gothic”这个词。
Bauhaus在1979年推出的《Bela Lugosi's Dead》是最早被贴上“哥特”标签的作品,至少大家一致公认。
哥特音乐作为朋克的一种后续事物(死亡摇滚)在此后由视觉艺术、文学、音乐和服饰等构成的一整套美学和思想发展为一种地下文化,并由此衍生了无数的地下群落,这些群落发展至今虽然在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但有两点却是所有哥特族们共有的:服装的颜色和音乐。
人们普遍认为哥特运动开始于1979年。那年Bauhaus发
行了单曲"Bela Lugosi's dead"。 这首歌对听众来说有一种特
殊的魔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批哥特在英国脱离了朋
克,开始了自己的文化运动。此时的朋克已奄奄一息了。像
The Damned,Bauhaus,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带动了早期
的哥特运动。没人清楚是谁最早把类阴暗音乐 称为“哥特”。
大部分人认为是英国媒体首先为这种音乐贴上了这种标签。
八十年代初 ,在Sisters of Mercy的带领下,哥特运动达到了顶
峰。但到了八十年代中晚期,哥特文化开始衰落。
九十年代初,第二代哥特的出现为这种亚文化注入
了新鲜血液。代表乐队有The Shroud,Rosetta Stone,London
after midnight。他们也是首先以“哥特”自我标榜的。这时哥特
文化在美国迅速成长并被定义为一种亚文化现象。这以后哥
特音乐与文化继续发展并衍生出许多分支。哥特文化的定义
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哥特文化发展到90年代末,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
三代势力的崛起。当第二代哥特都快三十岁而不再对哥特运
动感兴趣时,新生力量必须取而代之。在第三代哥特运动
中,以“哥特”自称的人数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得助于现
代商业社会的巨大传播功能,很多年轻人从小就受到了哥特
文化的影响。随着Marilyn Manson所谓的“视觉摇滚”取得了
巨大的商业成功,人们重又把视线投向哥特这一文化现象。
很多老哥特竭力想向世人证明Marilyn Manson玩的只不过是
重金属。他冲其量也就是90年代的Alice Cooper。他所做的只 不
过是用他极端夸张的打扮和狡猾的市场炒作来挑衅保守势
力,吸引叛逆少年。而他最终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赚钱。那
些Marilyn Manson的年轻追随者们并不是真正的哥特,而更多
的被称为“spooky kids”(神经质的孩子)
前两代哥特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新一代哥特。老哥特
们不喜欢新一代热衷于自我标榜的态度。哥特文化本质上是
低调与内敛的。虽然如此,人们还是难以预料哥特的未来会
怎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20年后哥特文化还会继续成长与
演变并成为最持久的青年文化。
哥特的定义和特点
1969: 嬉皮士们发现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他们发誓要
用“爱与和平”来改变这一切。
1979:朋克们发现这世界还是一团糟,他们轻蔑地竖起了中指。
1981:哥特们懂得了他们能做的只是点上一支烟,痛苦地慢慢忍受这一切。
哥特文化曾经从属于朋克文化。从80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哥特以视觉艺术,文学,音乐和时尚各种形
式开展了自己的文化运动。哥特文化绝望与矛盾的特点
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惊奇,愤怒与困惑。到最后,哥特们
仅存的就只有他们特有的着装和音乐了。
什么是哥特?
哥特们沉迷于人性的阴暗面。看看我们周围,大
多数人的生活既不快乐也无成就感这是一件很悲哀的
事。哥特们把消沉和郁闷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成
为一种艺术。 作为朋克文化的延伸,哥特并不过于排斥
主流文化。它只是对主流价值观不再有兴趣和 信心。不
同与别的亚文化,哥特从未割断与主流社会的经济联
系。大多数哥特都学习或工作。他们的想法可以归结
为“你有躯体,但没有灵魂”。
哥特文化没有什么口号或宣言。他们相信在所有
悲伤和黑暗的事物中都蕴藏着美感。如果你有这样的信
仰,你就能自然地接受这个世界。你不用欺骗你自己,
就能很好地活下去。
哥特都是些很感性的人。他们喜欢拥抱和接触。
他们互相喜欢并表现的很友好。他们能容忍所有宗教和
政治取向。他们绝对反对暴力。他们并不真正在乎些什么。
哥特的时尚打扮:
黑色或任何暗色的衣服。
不暴露皮肤(可以用尼龙来遮盖)。
银色的首饰。
把脸涂成惨白色。哥特们希望有一种介于生与死的形象。
把头发染成黑色,红色或紫色;发型呈蓬乱状或爆炸式。
涂黑眼圈,睫毛和嘴唇;刮去眉毛。
穿衬衫;戴歌剧式手套;挂十字架。
纹身;穿孔(尤其是舌头,鼻子和乳头)
尖顶鞋或高跟鞋。
有图案的皮夹克;黑色雨衣。
不管刮风下雨,都戴太阳眼镜。
哥特喜欢的文学:
很难说哥特特别钟爱哪一种文学。很多哥特阅
历丰富。他们研读从古典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到政
治的各类书籍。个人的爱好则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个
性。具有代表的哥特 文学有以下几种:
吸血鬼传说;恐怖小说
Anne Rice: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Tale of the Body Thief"
Poppy ZBrite: "Lost Souls"
HPLovecraft, Ray Bradbury
古典文学
浪漫主义诗歌:雪莱,拜伦
Edgar Allen Poe 的所有作品
哥特喜欢的**:
"The Hunger" --- David Bowie & Susuan Sarandon
"Rocky Horror Pictures Show" --- Tim Curry
"Hellraiser"
"Dracula" --- Francis Ford Coppola
"The Crow" (乌鸦)--- 李国豪主演。讲述城市夜幕中发生的凶杀,复仇和爱情。
"Edward Scissorhands" --- Johnny Depp
"Batman Returns"
"The Lost Boys"
"A Clockwork Orange" --- 关于社会,政府,暴力与控制。
哥特们钟爱的物品:
香烟;咖啡
一个典型哥特的个人档案
年龄: 无 (哥特是永恒的)
种族: 任何 (最好是肤色惨白的)
宗教: 任何
行为: 感性的,戏剧化的,极度浪漫的
喜欢的气候: 阴冷,潮湿,黑暗
喜欢的食物: 烟草
最喜欢的颜色: 黑色
最喜欢的文学: 19世纪的浪漫文学 (Anne Rice, Neil Gaiman)
专业: 艺术,文学,心理学
音乐: 哥特(the Cure, Joy Division, Bauhaus, Sisters of Mercy)
最喜欢的场所: 咖啡店,书店
栖息地: 图书馆,实验室,网吧,哥特俱乐部
国籍: 北欧或英语国家,尤其是英国与德国
职业: 学生,艺术家,文学家,电脑工作者
性趋向: 任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