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谁对西方音乐感兴趣的,请帮忙!

急!谁对西方音乐感兴趣的,请帮忙!,第1张

深入巴洛克,让我们从维瓦尔蒂开始。虽然他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也不是当时最响当当的人物,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维瓦尔蒂是最早出身的,所以我们整个系列文章为大家全面介绍的第一位作曲家便是这个意大利人。凑巧的是,意大利是巴洛克音乐发源、成长的所在,而维瓦尔蒂所作的《四季》也被公认为古典音乐领域最容易入门的巴洛克作品。它被录制过上百次,从而成为世界上录音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那么维瓦尔蒂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四季》为什么得到这样的推崇?让我们慢慢说来。

安东尼奥维瓦尔蒂(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是教堂的小提琴乐手,所以维瓦尔蒂从小就在父亲的引领下学习音乐。当时音乐与宗教有很密切的联系,而年轻的维瓦尔蒂则同时接受了音乐教育和宗教教育,这令他受益匪浅。从十五岁开始,维瓦尔蒂开始向教堂的神父们学习,接受宗教方面的训练,十年以后接受圣职,还曾被委任为神父(由于他长有红色的胡须,所以很多人称他为“红发神父”)。在教堂供职的日子里,维瓦尔蒂对音乐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减退,不久之后因为经济上的原因,维瓦尔蒂最终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瓦尔蒂始终在威尼斯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仁爱音乐院”中任职,而他的职务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作曲家也乐此不疲,因为这样既能够为自己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循环往复,维瓦尔蒂则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这种需求,费尽心力不断创作。他要为一年中每个即将到来的节日、纪念日写作新的歌剧、神剧、协奏曲。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教授被音乐院收留的那些孤儿音乐知识、教她们演奏乐器。由于这些慈善机构只接收私生或者遭遗弃的女孩儿,所以音乐院乐团都由女子组成。维瓦尔蒂当时创作的许多作品也正是由这样一支“全女子管弦乐团”来演奏的,女孩子们优雅而漂亮,演奏场面极其动人,被一些观赏过演出的人形容为“好似一群歌唱的天使”。除了担任这份令作曲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职务外,据说维瓦尔蒂还在威尼斯本地一家歌剧院做过经理,也曾在一位伯爵的府中供职,但最终还是没能离开仁爱音乐院。期间他多次前往意大利各地甚至邻近的国家旅行、表演。1741年夏天,维瓦尔蒂在维也纳去世,客死他乡。

和其他一些作曲家具有的丰富人生阅历相比,维瓦尔蒂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经历。他在世的时候经常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以至于去世之后也没留下什么好名声。这并不是因为他创作的音乐不好,而是由于维瓦尔蒂的虚荣心很强。据说他十分骄傲、喜欢夸耀,所以很多人对他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否认这位意大利作曲家对音乐发展的贡献!

维瓦尔蒂在作曲方面所涉猎的音乐形式繁多,但人们公认他为巴洛克协奏曲领域的王者之一,维瓦尔蒂诸多创作中流传至今的重要作品也以这类协奏曲居多。据统计,他一生总共写作了400多首协奏曲,其中包括独奏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突出独立的乐器而作,后者则是专为管弦乐团或合奏团谱写的)。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维瓦尔蒂的音乐天赋,从中我们可以听到鲜活的旋律、热情的节奏、华丽的音色以及令人感到意外的音乐主题和对比变化,可以说这些协奏曲充分体现出了巴洛克音乐的特色。另外他还将巴洛克协奏曲三个乐章的组成定型为“快-慢-快”的变化方式,成为了同类作品中的典范(当然也有例外,维瓦尔蒂自己的创作中就有两乐章或四乐章的协奏曲)。在其众多作品里,有三组协奏曲(每组十二首)最为人们所熟悉——《和谐的灵感 Op3》、《异乎寻常 Op4》以及《和声与创意的实验 Op8》。

作曲家最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正是《和声与创意的实验 Op8》中12首协奏曲中的前四首。这套作品由维瓦尔蒂在1725年创作完成,曲目是题献给波西米亚伯爵莫尔律的。维瓦尔蒂对于器乐有着天生的爱好,这套作品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习惯上,现在通常都把《四季》称为小提琴协奏曲,实际上它与后来古典主义时期乃至浪漫主义时期成熟的小提琴协奏曲相比,在形式上有不少差异。虽然独奏小提琴在维瓦尔蒂的这组作品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很多足以让小提琴发挥独特演奏技巧的段落,但显然还没有成为“主导”,乐团的地位依然无可动摇。但即便如此,《四季》依然被认为是这类作品的先驱,而被载入史册,使其成为巴洛克时期、乃至古典音乐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我觉得,《四季》之所以能够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并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与它鲜明的标题性和优美的歌唱性是密不可分的。《四季》所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别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标题,每首作品包含三个乐章,构成四个相互独立、彼此间却藕断丝连的“整体”,实在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想。维瓦尔蒂为每个乐章都附上了一段诗词,以文字形式描绘每个乐章所力图表现的主题,起到“画外音”、“解说词”的作用。所以听众随着这些优美诗句的引导,非常容易进入作曲家所营造的音乐气氛中,或许这就是《四季》得以成为最受欢迎古典入门曲目的原因所在吧。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就算没有这些文字,从音乐层面来领悟这部作品,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蕴含其中的主题,将随着精致、优雅的旋律源源不绝地流出,作曲家对四季变换细致入微的刻画早已深藏在音乐当中。不过,这里还是让我们来读一读维瓦尔蒂的诗句(每一段代表一个乐章):

《春》

一、春天来了,无限欢欣。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婉转歌唱。

二、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犬躺在一旁。

三、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下,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

一、夏日炎炎,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斑鸠和金翅雀在声声歌唱。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转瞬间阵阵北风劲吹。牧人惊恐,为自天而降的厄运而哭泣。

二、困倦的病体辗转难眠,更惧怕那电闪和雷鸣,畜群也为苍蝇所困扰。

三、啊!他的恐惧才刚开始:倾盆而降的冰雹,毁坏了他的庄稼。

《秋》

一、农夫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多高兴。大伙儿举杯痛饮,以酣睡结束这场欢乐。

二、不少人离开了人群,到凉爽的空气中去散心。这季节吸引着人们,来享受那甜美的一觉。

三、猎人拂晓出发,带上号角、猎枪和猎狗,追赶那逃遁的野兽。猎狗狂吠,猎枪鸣响,受伤的野兽惊恐万状,东奔西窜,精疲力竭,最终被降伏而死亡。

《冬》

一、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咯咯直打战。

二、熊熊炉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

三、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念完这些诗句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其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又如同几幅描写四季场景的风景画历历在目。如果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再来仔细回放诗句所描绘的这些场景,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在《春》的第一乐章中,回旋曲华丽而洒脱,充满了欢快而热烈的青春气息;而在《夏》的第三乐章,急板的旋律更将暴风骤雨袭来时那种席卷一切的狂暴描绘得淋漓尽致;《秋》的第一乐章旋律朴实无华,充满了质朴而单纯的可爱,寓意的对象便正是那群正在庆祝丰收的农民们;《冬》的第一乐章中反复出现一个节奏音型,由各种弦乐器反复予以强调表现,正影射了严寒中人们寒战不止的场景。凡此种种,在这套作品中不胜枚举,相信大家都可以根据诗句的解说和旋律的变化而亲身体味到,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四季》受欢迎程度很高,所以数十年来,它的录音多的令人目眩。甚至有专门搜集各类《四季》录音唱片的网页,版本真是数不胜数了。比较出名的优秀版本包括:PHILIPS出品的阿尔卡多独奏、拿玻里独奏家合奏团协奏的《名琴四季》(图2),argo出版的巴洛克音乐专家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的版本(图3)以及近来比较炒得比较热的一张DIVOX出品的《古琴版四季》(图4),吕思清为马可波罗录制的《四季 名琴篇》(图5)则是国内小提琴演奏家对这部作品最出色的演绎之一。当然还有帕尔曼(图6)、穆特(图7)、肯尼迪(图8)等当代小提琴名家的版本,也是各具特色的。DGG甚至还出版过一张由幕蒂联合四位当代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斯特恩、祖克曼、米内茨,每人用不同的名琴演奏一个季节篇章(图9)。事实上,对于这样一部巴洛克风味极其浓郁的作品而言,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偏爱由古琴演奏的版本,那样会显得更灵动、活泼一些,尤其对于乐团而言。为配合这篇文章,我们会给大家带来各种不同演奏风格的《四季》选曲,以利于大家开阔欣赏范围,同时也便于进行对比。当然除了《四季》之外,维瓦尔蒂还有不少值得欣赏的作品,我将从自己的收藏中选择些许供大家试听。

好了,维瓦尔蒂和他的《四季》我们就谈到这里。这位来自意大利的“红发神父”作为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作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协奏曲作曲大师,作为巴洛克音乐向古典音乐过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这部名作也必将如同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季节更替而长久不息地流传下去。

1920年8月18日,美国宪法第19号修正案正式生效,赋予了妇女选举权,美国第一夫人的作用因此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大众传媒业,尤其是电视的发展,第一夫人更是像明星一样受人瞩目。从此之后,无论是否得到人们的喜爱,第一夫人们都构成了美国政治体系和选举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公众人物,第一夫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她们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也许正

如她们中的一位曾经说的那样:在鱼缸中生活4年或者8年。

的确,她们是一群具有特殊社会地位的女人,她们嫁给了美国最有权势的男人。伴随着权力与荣誉,她们不仅是白宫的女主人,也是万众瞩目的政治人物;她们不仅是社会活动家也是时尚的领导者。

本文选取了从二战前后到现在的几位美国第一夫人进行描述,因为她们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同时,她们与自己的总统丈夫一起,经历并书写着美国的历史。

埃莉诺·罗斯福对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诺·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妻子,是位一共当了4个“任期”的第一夫人。正是埃莉诺赋予了“第一夫人”这个词汇真正光彩照人的含义,使得第一夫人成了美国政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埃莉诺还保持了一个记录:对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诺长得并不漂亮,高高的颧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上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历来以美貌著称的美国第一夫人中显得有些特殊。毋庸置疑,她的一部分吸引力在于她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但埃莉诺最特殊的地方是她的个性魅力,她以女性少有的独立、冷静、宽容、豁达的心态辅佐了政绩显耀的罗斯福总统。

幼年时的埃莉诺内向、少语、腼腆而又十分忧郁,不愿与人沟通。15岁时,埃莉诺被祖母送到了位于英国伦敦附近的“阿伦斯伍德”女子高中就读。不久后,在祖母家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她见到了她的未来丈夫,也是她的远房表哥罗斯福。1905年3月17日,在叔叔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见证下,灰姑娘实现了她的梦想,嫁给了她英俊潇洒、博学多才的王子,同时也走上了美国第32任总统夫人之路。当年,埃莉诺20岁,罗斯福23岁。

在两人结婚13年后,埃莉诺发现了她的丈夫、当时的海军副部长与他的女秘书露西·默瑟的暧昧关系,两人的夫妻关系实际上就此结束了。埃莉诺提出离婚,但罗斯福不同意,因为在那时,离婚就等于“政治上的自杀”。

他们的一个儿子埃利奥特1973年披露,尽管默瑟的事没有造成罗斯福与埃莉诺离婚,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夫妻关系:“他们从此再也不是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了,但达成了今后互相尊重的协议,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组合,但再也不是身体意义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了。”

打消了离婚念头的埃莉诺选择了隐忍退让,直至丈夫拉着情人的手去世,埃莉诺也没有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怨言。

杰奎琳·肯尼迪光彩照人的悲情一生

杰奎琳的风格是如此鲜明、充满智慧、富有创造性。从她入住白宫成为肯尼迪夫人,到嫁给希腊船王亚力士多德·欧纳西斯,杰奎琳在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美国人眼中永远的第一夫人。

带着些许的哀怨神秘与古典高雅,杰奎琳出现在了美国人民面前,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贵的内涵,风姿绰约、时尚前卫的她不久便成了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

自从杰奎琳·肯尼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贵的内涵。父亲的指引,使她打少女时代起就知道如何做能够吸引住男性,尤其是成功男性的目光。虽然童年时父母的离异使她一度自闭,被同学谑称为“难以接近的怪人”,但是继父带来的巨额财产又使她比以前更加奢侈、更加叛逆。

她喜欢挑战性的事物,因此她最爱骑马,同时她也喜欢约会,尤其是同时与不同类型的男生约会,因为她把这看成是挑战与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一种机会。终于,她结识了整整大她12岁的肯尼迪,并成为了美国第35任总统夫人。

由于经常陪伴丈夫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风姿绰约、时尚前卫的杰奎琳不久便成了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

然而,镜头前迷人的总统夫人并不能拴住总统的心,刚刚结婚两个月,她的总统丈夫就与女秘书有了关系,而在她怀孕时,丈夫正在一个已离异的女人身边。丈夫所做的一切,对于一个妻子来说是多么的残忍,然而多年来,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男人在情场上都是英雄,我爱我的丈夫。”她自己心里很清楚,她是深爱着她的丈夫的。直到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杀。没人知道她当时的心情,就像没有人能了解日后她会下嫁希腊船王一样,她选择了沉默。

1968年10月20日,杰奎琳和欧纳西斯在天蝎岛的一个小教堂内举行了婚礼,那年欧纳西斯68岁,而杰奎琳只有39岁。这场婚姻摧毁了杰奎琳的名誉,甚至有小道报纸尖锐地写道:“杰奎琳嫁给了空头支票。”

1994年5月19日,杰奎琳在自己的家中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她64岁。

尽管杰奎琳在白宫的时光只有短短的1000余天,但是在美国人的心中,她早已经是无可替代的白宫女主人,那个引导时尚潮流、冷静而又有些神秘的第一夫人。

南希·里根一切为了爱

南希·里根很难和谐、灵活地应付诸种状况,但是,她知道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在批评与非议中,她依旧以第一夫人的仪态较为完整地站在了民众面前。而他与里根的美满婚姻也成为一段广为人知的“白宫经典”。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于2004年6月5日去世,最悲伤的莫过于与他相濡以沫的夫人南希。自称“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国前总统里根,确实名不虚传,人们从他写给南希的情书中不难体会到他对她的至情至爱。

1963年他写给妻子的信说:“当你熟睡时,你蜷曲的拳头就放在颏下,很多个黎明破晓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边,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轻轻地抚摸你。”

里根是惟一一位离过婚、当过演员的美国总统,而他的妻子———南希也是众多第一夫人中最为本性的一位。她古板、保守而又十分真实。

幼年时,南希父母恶劣的婚姻关系使得南希与父亲的关系逐渐疏远,最后在她继父的领养下,与生父脱离了父女关系,童年的遭遇使得她一直以来渴望一个和谐美满的家。

南希的母亲是一名演员。南希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并成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演员。做演员期间,南希结识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盖博等许多业界的精英,但结识名人的增加并未使她的知名度有所提升。为此,南希一度非常苦恼。但自从认识了里根,她的困惑不见了,与里根的结合使她完全放弃了自幼钟情的演艺事业。她曾经说:“自从与里根结合后,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南希是一个很理性的女人,虽然她并不是特别聪明。因为在多数的社交场合和协助丈夫的政务处理上,她并不能和谐、灵活地应付诸种情况,以至于众多美国民众与新闻媒体对这位第40任美国第一夫人未表示出太多的好感。但是,南希却知道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虽然她极为在意公众对她的看法。但是在批评与非议中,她依旧以“第一夫人”的仪态站在了民众面前。

南希同样是一个追求时尚、崇尚美感的女人。但由于个性的差异,她并未如杰奎琳一样为美国妇女普遍接受。女人们批评她的奢华与品位,男人则不满她“协助”总统过多参政。但南希作为第一夫人是称职的,正是因为有了她,里根婚后52年的生活极为规律与安逸。

希拉里·克林顿为政治而生

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纽约一位政治观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评价道:“对于希拉里,人们或爱或恨,但绝没有中间路线。”

在希拉里的狂热追随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而在她的政敌眼中,希拉里则是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和政治伎俩的女人。但是无论是她的政敌还是狂热追随者都不得不折服于她的公众影响力。而且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她也许是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的候选人。

希拉里·克林顿是美国的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当年“莱温斯基事件”使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位饱尝“背叛”滋味的女人充满同情,但是,对政治满怀激情的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成就又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希拉里不是女性,那她很有可能取代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可以说,希拉里,就是为政治而生的一个人。

希拉里的父母十分注重对希拉里独立、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培养。15岁时,希拉里对政治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成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后,她结识了当时的同学、日后的丈夫克林顿。由于共同的政治爱好,两人牵手走到了一起。

克林顿竞选总统之时,希拉里凭借着敏锐的思想、高度的政治敏感为克林顿做了大量的竞选准备工作。为了配合丈夫的总统竞选,希拉里接受朋友们的建议,一改往日干练女强人的形象,换上长裙,剪掉刘海,使自己看起来具有足够的亲和力。然而,这种外表上的改变并不能真正掩饰住希拉里内心那种自立、自强而具有的那种坚韧而又强劲的势头。

当1998年爆出的“莱温斯基事件”使克林顿颜面扫地、面临弹劾的时候,希拉里果敢而又坚决地走了出来,站在了丈夫的身边。也许他们更适合做的是“合作性的伙伴”,而不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正是从那以后,这位极具政治天赋与远大理想的女性开始了她向着权力巅峰的挑战与进攻。

劳拉·布什支持率高过丈夫

劳拉·韦尔奇·布什用耐心与真爱感化了布什这位曾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并用贤惠与温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恶习。劳拉不喜欢过多干预政治,更不喜欢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坚强自信的她却又时刻令自己在众人面前光芒四射。

劳拉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小镇米德兰德,那里是布什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劳拉的爸爸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建筑商和地产商,劳拉是家里的独生女。

31岁那年,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布什。他们俩从认识到1977年结婚只花了3个月时间,当时的布什还是一个花花公子,梦想就是当个石油工人,成天就知道开着跑车,喝得天昏地暗。

究竟是什么让劳拉看上了当时还是花花公子的布什呢?劳拉痛快地回答说:“他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还有跟他

呆在一起时无限的快乐。我们俩的个性确实很不一样,但我觉得我和他恰恰是属于互补型的那一类。”

正如劳拉所说的一样,她与布什是互补的一对,她用她的耐心与真爱感化了这位曾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她以她的贤惠与温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恶习。布什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是她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爱,并且能够时刻提醒我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她使我的生命充满意义,使我的人生变得平和。”

劳拉·布什是一位低调的女性。无论是丈夫当得克萨斯州州长时,还是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她都不愿过多地参加公众活动,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生活。结婚的时候,她曾亲口对布什说,不愿在公开场合代表他作政治性的发言,但是另一方面,她更是一个尊重家庭、以丈夫为中心的妻子,当布什决心竞选总统时,她在背后鼎力协助,屡次亮相,凭借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许多选民,使丈夫在总统选举中一举获胜。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劳拉不想成为全国聚焦的人物,她只知道,要当总统的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

  曾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曾子杀猪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美国总统:布什“王朝”诞生

  对乔治·沃克·布什来说,2000年12月12日和13日是他今生今世最难忘的“从泥潭到云端”的充满转折的两天。12日整天,布什默守在得州州长官邸,避开外界视线,等待美国最高法院的最后裁决,终结这次旷日持久的总统大选的法律争端。

  13日晚上得州时间7时45分,在得州官邸的布什接到了竞选对手、民主党副总统戈尔助手打来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布什马上开始安排他当天晚上的活动。首先,布什来到一楼的小书房里同他的妻子及竞选助手用了“当选总统”前最后的晚餐,很简单:肉饼、土豆泥和青豆。布什助手已经告诉戈尔助手待会儿电话直接打官邸总机,不要打楼上的私人电话,因为那里的电话将占线不止。布什助手喜滋滋地说:“我恐怕他总是听到忙音的信号。”

  在约定的时间里,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来了。第一个是布什竞选委员会的主席,接着是白宫办公厅主任。最后,就在7时53分,戈尔的电话来了。戈尔在电话中说:“我祝贺你当选第43任总统。我保证这次不会再打第二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布什彬彬有礼地笑了起来,答道:“向阁下和阁下全家表示最诚挚的祝愿。”7分钟后,戈尔在电视上亮相,宣布退出竞选。与此同时,美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子承父业”的“王朝”———布什王朝———拉开了帷幕。

  美国一向是个号称民主宪政的国家,然而,在立国以来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却也出现了不少由“家族成员”所构建的朝代:

  美国第二任总统系约翰·亚当斯;他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则当选了美国第六任总统。

  第九任总统是威廉·哈里森;他的孙子本杰明·哈里森则荣幸当选为美国第23任总统。

  第三个朝代则是赫赫有名的罗斯福王朝。老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的远房堂弟法兰克林·罗斯福(人称小罗斯福)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而且还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任4期。

  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上,俄亥俄州的塔夫脱家族也是著名的政治世家,这个家族首先“推出”的就是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此人体重300多公斤,也是美国历代总统之最。他的儿子劳伯特·塔夫脱为30—50年代的联邦参议员,顽固的“孤立主义者”,人称“密斯特保守派”,曾多次角逐共和党总统提名,可惜均告败北,他的儿子现为俄亥俄州州长。该家族可以说是美国第四个朝代。

  第五个朝代就是当今世界几乎妇孺皆知的肯尼迪家族了。20世纪初,爱尔兰移民的后代约瑟夫·肯尼迪开创了至今仍“响当当”的肯尼迪朝代,老肯尼迪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就是“屈死枪下的”第35任总统;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当过司法部长、参议员;小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担任参议员数十年,日前又获连任。

  第六个朝代就是明天即将上任的布什王朝。布什王朝的开创者是沃克·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科特,他当过两任参议员,1962年退休,曾经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密友、高尔夫球的球友,政治思想上属于开明保守派,信奉干涉主义,赞成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老布什的政治生涯引发其儿子乔治·布什对政治的狂热兴趣。老布什原系俄亥俄州人,后迁居新英格兰的康涅狄格州,他的儿子乔治·布什则又把家迁往得克萨斯州,从事石油开采事业,并开始投身政治,历任众议员、常驻联合国代表、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副总统,1988年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入主白宫。可是,因为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束手无策,在竞选连任时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击败。如今,他的儿子乔治·沃克·布什又继承了父亲的政治衣钵,时隔10年,经过美国历史上最持久、最复杂、同时也是最疲劳的竞选后,最后靠点票数和最高法院的裁决,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白宫,再铸布什家族的辉煌。

  布什成长史

  小布什1946年7月6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在得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和休斯敦长大。乔治·布什从一开始就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布什夫妇眼里,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于儿子的顽皮,布什夫妇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小布什有反叛的精神,他只是比父母所预想的要野一些而已。”

  1948年,布什夫妇带着两岁的小布什迁居得克萨斯州闯天下———由布什的父亲普雷斯科特一手提携的“尼尔叔叔”主政的德雷塞石油企业集团招聘一名常驻得州的设备管理员,月薪375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高收入。布什夫妇的第一站就是荒凉的奥迪沙城。3年后全家又搬到米特兰城,因为这里是一个属于中产阶级的城市,居民大都是公司总裁、地质学家、工程师和律师等“白领成功人士”。

  布什夫妇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希望小布什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理想地成长起来”。可是,小布什的性格决定了他拒绝为未来做任何打算,当然也包括竞选总统。他说:“我生活在现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小布什承认,他年轻的时候十分调皮捣蛋,12岁开始学抽烟,说话带脏字,欺负自己的弟弟。去教堂碰见修女不是说:“**,您早!”而是说:“嗨,小妞儿,真性感。”气得老布什夫妇只能面面相觑。

  但小布什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和广交朋友,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纠察队、篮球队和棒球队成员,人称“得州王子”。小布什打棒球显然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老布什飞身接球的形象是小布什那伙“童子军”绝对崇拜的“球星动作”。因为好运动、好玩、喜恶作剧、见到书本就头痛,所以小布什上中学时成绩奇差。后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一般,大多数课程仅得C。他还修过政治学和经济学,但成绩十分糟糕,唯有哲学和人类学成绩好一些,获B+。他在耶鲁选修《美国政治制度导论》,73分,《国际关系导论》,71分。这就决定了几十年后当他参加竞选总统巡回游说时注定要出洋相,一次,一个孩子大声问他:“年轻时最喜欢读什么书?”小布什眼睛眨巴半天,结果还是想不起一本完整的书名。也难怪他在这次同戈尔的竞选中连一些国家元首的姓名都叫不上口。可是,他对体育运动,特别是对棒球运动的爱好却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荣耀。80年代后期,他作为得州球队的老板之一出现在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毫不客气向他“下了战书”,让他说出1954年“纽约巨人”队的出场球员名单。人们只见镜头前的小布什略加思考就一个不拉地说出了全部球员姓名,电视观众为之钦佩不已。

  1961年,小布什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安多华学院上学。对布什家族来说,这所学校充满了传奇色彩。1940年,小布什的父亲就是这所学校的球队队长。小布什父亲认为正是这所学校培养了他的责任感。如今轮到了他的儿子小布什。安多华的生活和学习是很艰苦的,学校是按照清教徒的要求建立的。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小布什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去生存。很快地,小布什从他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口才使他赢得了“大嘴”的绰号。像所有的高中生一样,学生也分成小帮派,小布什自然和其他爱好体育运动的人组成了一个小圈子。小布什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只同圈子里的人打交道,他和圈子外的朋友也常来往。小布什在安多华的3年时间里还认识了一位名叫泰勒的女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但好像又没有被对方所打动。对小布什来说,安多华的3年是很重要的,在毕业时,他虽然没有被评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也没有被评为“政治家”,但是获得了“学校里的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中学毕业时,小布什的父亲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石油大亨,因此,小布什上耶鲁大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小布什在大学里的强项依然是广交朋友,4年结识了4000多耶鲁在校生中的四分之一,这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人际关系的基础。小布什在耶鲁的另一“收获”就是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女朋友凯西,他们订婚的消息曾登在休斯顿的一家报纸上,还配登了一张他们俩的合影。可是,由于后来小布什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得克萨斯空中国民警卫队服役,婚期只能无限期地推迟,因为按照规定,飞行员培训班候选学员不准结婚。凯西在此期间遇到了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罗德里科·杨,1969年5月,凯西同杨结婚。尽管小布什当时自诩为花花公子,但实际上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机会。一次,时任总统的尼克松曾来基地,带小布什去和他的女儿约会,这似乎是一次机会,但后来也没有任何浪漫的结果。

  1968年,小布什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75年拿到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得州米德兰,创建了一家油气勘探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1977年11月5日,小布什娶当地小户人家出生的淑女劳拉为妻。婚后第二年,他竞选西得克萨斯州众议员,但后来由于他的民主党对手过于强劲,小布什未能如愿。这次打击使首次涉入政坛的小布什多年异常地消沉,并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在小布什最关键的时刻,是他平民出身的妻子劳拉,一个普普通通但十分热爱生活而远离政治的女人拯救了他。奇迹终于发生了!1986年,对于小布什来说,不惑之年、戒酒、双胞胎女儿出世……使他重新审视人生,使他改变了对父亲、对家族的看法,扭转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1988年,小布什迁往华盛顿,帮助其父竞选美国总统,此时的小布什尚不清楚白宫的酸甜苦辣。一天,他正坐在房间里,与他的顾问韦德一起回味父亲竞选过程中的各种快乐。突然间,小布什向韦德询问总统之子会有何种好处,韦德和他的班子立即开始研究工作,几个星期以后,韦德带回了一份44页顶级绝密的研究报告,但是它没有对总统之子在政治上的前途提供任何保证,相反,报告历数的是总统的孩子非常容易变成酒鬼、疯子、被汽车撞死或者早夭。历史上,许多人为了维护他们父亲的权威而献出生命,许多人没有工作。美国总统亚当斯之子乔治·亚当斯就在28岁自杀。他们中有16人进入议会,但无人能够当选州长。小布什看到这些不幸的数字时,不禁心惊肉跳,这份报告立即被永远地打入“冷宫”。第二年,小布什同合伙人购买了得克萨斯流浪者棒球队,并担任球队总经理,期间还为球队在阿灵顿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棒球场。

  棒球队老板、州长

  1988年,小布什的父亲当选为美国总统,布什家族的势力也因此达到了顶峰,但是小布什并无意留在华盛顿,他仍然回到得州接受新的工作挑战,这一次担任的是大联盟棒球队的老板。1992年,他的父亲竞选连任失败,小布什意识到他需要从事一项巨大的工程来治愈这样的伤痛,而这个“巨大的工程”就是参加竞选,这是布什家族治愈不幸、治愈伤痛和惨败的唯一的办法。

  1994年,小布什决定竞选得克萨斯州的州长,不过他父母认为他获得胜利的希望相当渺茫。那时候,在老布什及前第一夫人的眼里,能参政并在美国政坛为布什家族争得一席之地的不是此布什,而是另外一位布什,即他的弟弟、现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杰布·布什。在母亲芭芭拉看来,小布什的“雄心壮志”实在是欠考虑,是不切实际的堂吉诃德式的幻想。而父亲老布什担心的则是儿子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万一与失败迎面相拥的话,他能否挺得过去。然而,历史却常常同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1994年11月8日,小布什旗开得胜,当选得克萨斯州州长,4年以后竞选连任成功。从此,小布什走上了一条日后或许会被美国历史家称之为最神奇的通往白宫的道路。

  2000年,小布什决定竞选总统。他说:“我如果赢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输了,那是命中注定。”他又说,如果不幸落选,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陪父亲钓鱼。小布什在多次的挫折中学会了冷静和忍耐,虽然人们对他的批评还是不少,但又不得不承认,小布什内心坚强,人缘极好,又有领袖相。由于小布什本人的经历以及他的家庭和他个人的魅力,使他角逐美国总统终于成为现实。小布什一举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据厚达900页的《得州州长布什工作日记》记载,这位共和党总统在担任州长期间,每天早上不到9点钟不上班,然后在11时30分开始长达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并在下午5时结束工作。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在他担任州长后并没有多少改变,小布什不喜欢开马拉松会议,会议时间超过10分钟对他来说就显得“冗长”了。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当了州长仍然是甚少读书,更不愿意被烦琐的政策问题困扰自己,但对于工作时间内的各种仪式和宴会却“乐此不疲”,因此有人认为小布什的这一性格同前总统里根的特点极为相似。里根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意,不刻意雕琢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曾经担任过克林顿竞选参谋的莫里斯说,小布什可能不会知道前任的国务卿是何许人,也可能不能确切答出经济增长率,他就像里根一样,没有满腹经纶,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却有一种特有的“领袖魅力”。

  小布什的幕僚指出,他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注重大目标,细节和过程则是部下的工作,并且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讲究效率的人”。小布什坚信法律和秩序,在得州当州长时,他是坚决主张恢复死刑的州长之一,他也因此成为废除死刑支持者攻击的目标。他宣扬传统道德,并希望以此帮助年轻人抗拒毒品。但就是这个布什,大学时代曾两次因恶作剧而被拘留,同克林顿一样逃避越战,而酒后驾车被吊销执照差点成为这次竞选中的“热门话题”。

  小布什常夸口说他的得州经验可以在全美国推而广之,但是在党派旗帜更加鲜明和政策异见迭出的华盛顿,得州的经验能否成功推广,有待实际的验证,而且问题一大堆。在小布什看来,治国方式和途径似乎并不那么复杂,只要找到问题,找到能人,建立团队精神,全力以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话虽这么说,但小布什平时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除了这次挑选切尼作为竞选搭档被人称之为“可圈可点”之外,小布什在战略上的漏洞还是不少的,因此在上台后如何应对常规和突发性事件对小布什来说不蒂是严峻的考验。

  恋爱、婚姻和家庭

  想当年,31岁的劳拉在嫁给小布什前就有话在先:不在公开场合代表他作政治性发言。而今天,她却鼎力协助夫君,在美国第43任总统竞选中获得成功,自己也成为全美瞩目的第一夫人。

  劳拉·韦尔奇40年代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米德兰一个小户人家,是一边吃着汉堡、一边坐在车上看露天**长大的一代,年轻时也是个人见人爱的淑女。她的父亲哈罗德·韦尔奇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兼承包商,她的母亲詹纳·韦尔奇是热心的野外鸟类观察家,还是当地博物家学会的成员,劳拉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劳拉曾说:“从很多方面来说,我的童年十分幸福。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可以在市区骑自行车,午饭就用一个大汉堡填饱肚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劳拉从小就习惯独处,她的朋友曾这样评介劳拉:“她总是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从来不追求什么荣耀。”劳拉年轻时就不重衣衫打扮,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多年来她一直留着一头短发,是同伴中最后一个结婚成家的人。她的朋友们一直在为她的个人问题着急,不断为她介绍朋友,但是统统被她婉拒。可后来她遇到小布什后却几乎以闪电般的速度走进了婚礼的殿堂———这令她的朋友们惊叹不已。

  劳拉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她曾说:“我特别崇拜我在上二年级时的一位老师,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这位名叫沙琳的老师在描述劳拉时说:“她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学习很拔尖,喜欢读书,人人都愿意与她交往。”劳拉曾就读于得州达拉斯的南卫理公会派大学,并在得克萨斯大学读研究生,取得了图书管理学的硕士学位,直到结婚前,她一直做图书管理工作。毕业后,曾在几所公立学校教阅读课。之后,她在休斯敦的一所学校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与小布什住在学校的同一幢宿舍楼里。

  1975年,当小布什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回到米德兰从事石油工作后,双方的朋友曾试着为他们穿针引线,但劳拉当时对小布什的兴趣不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只要一听到“小布什”这个姓名,她就忍不住会联想到她最头痛的政治。因为劳拉可以说早就知道小布什及其家庭,他们两家住的只距离几个街区,上的是同一所小学和中学,又同时在学生会工作过。他们真正的相遇并相知是在1977年7月的一个露天烧烤晚会上,在他们相遇后,双双坠入爱河,小布什后来称,这是因为他从劳拉身上找到了一种“坚定的影响力”。

  1977年11月6日,这是劳拉31岁生日的第二天,上午11时,在米德兰卫理公会教徒联合教堂,小布什和劳拉举行了简朴而严肃的婚礼。劳拉身着白色的结婚礼服,礼宾官是劳拉的表兄和小布什的弟弟。他们的朋友说:“他们俩都不想举行盛大的婚礼。”共和党民意测验专家曾说:“小布什的妻子劳拉让小布什变得稳重。她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具有宁静的说服力的人。”1981年11月,他们的双胞胎女儿降临人世。小布什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一直认为双胞胎女儿的出生是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事情。

  从许多方面来说,劳拉同小布什是属于互补型夫妇:小布什是出了名的懒汉,劳拉则是那种每次沐浴后都会把浴室清扫得干干净净的人;小布什“好读书,不求甚解”,且看完后到处乱丢,而劳拉博览群书,自己的书柜总是摆放得井井有条;小布什在外喜欢出风头,爱耍嘴皮子,遇事不冷静,妻子则不事张扬,遇事沉着冷静,话不多却总能切中要害。小布什曾说,是劳拉让他集中精力干事情,而且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去年7月底,小布什在得州奥斯汀的一次选民集会上正式推荐前国防部长切尼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这位得州州长在他新的竞选伙伴开始发言时,往后退了一步,站在妻子身边。切尼每讲一句话,人群中都爆发出一阵鼓掌声,劳拉·布什也击掌欢呼。可是她旁边的丈夫却无动于衷。于是,劳拉向小布什挪了不易为人察觉的一步,靠近后,她以敏感、几乎看不出的细微动作,稍稍向小布什的肘部温柔地靠了一下。她拍手微笑时,将手臂再次稍稍伸向丈夫身边,直到手肘触着他的手臂。小布什立刻心领神会,没有说一个字,也没有目光接触。在切尼又讲完一句精彩的妙语时,小布什也加入了振臂欢呼的人群。劳拉认为自己给小布什的生活带来了平和,小布什则给她带来兴奋与激情,正是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使两人保持着长久的吸引力。今天,53岁的劳拉处于聚光灯下却不想抢镜头,作为政治家的妻子,她宁愿读书或干些园艺活,劳拉在接受采访时称,她不会学婆婆芭芭拉,也不会学希拉里。她说:“我认为,我就是我———劳拉。”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够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66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