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是《红楼梦》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但是它并不是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盛行的、具有严格格律的诗歌形式,其中包括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近体诗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而《好了歌》则是一首古风诗歌,它并不受近体诗的格律限制。古风诗歌通常比较自由,注重的是表达情感、抒发情怀,而不是强调严格的格律和押韵。
从《好了歌》的内容来看,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歌。它表达了人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权力的思想,这种思想与佛教、道教等东方哲学思想有关。因此,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它并不属于近体诗的范围。
《好了歌》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作者借小说人物跛足道人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扩展资料
作者借此诗来表达,人们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而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从而宣扬了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想,亦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全诗用语极为浅近,对仗、用韵均不讲究,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大俗之中可见大雅。
这首诗是在《红楼梦》里第一回出现的。当时,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到街前来散散心,听一位跛足道人唱的。
跛足道人对这首《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参考资料来源
-好了歌
这首歌写尽了人生百态,道尽了了世间凄凉。人年轻的时候追求功名追求财富,而往往忽略了家庭,忽略了 情感 ,到后来聚少离多,当你忽然遭受劫难。发现一切都没了,才发现身边的亲人是最重要的,一切功名,财富都是虚妄。
你看那恩恩爱爱的夫妻,有的男人死了,妇人就改嫁了。哪有什么一生只爱一个人,今生你是我的唯一。一切事情好了就了了,到达合格就可以了,追求莫须有的完美是没有必要的。
你看那爱自己儿女的父母们,他们为儿子为女儿操了多少心,有的人为儿子做作业,为儿子加班不睡觉。那么学校里的老师是做什么的呢?老师是管理孩子的,家长需要监督老师,正所谓“好”了便了。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孩子。那有可能会拔苗助长。
你看那古今的将相,他们 历史 有名,可现在他们在哪里?还不是淹没在 历史 的长河之中。你看那金灿灿的金子,银灿灿的白银,堆在角落里,可好似旁边摆着一架白骨,眼睛闭了,一切都是空谈。能好就了,能了便好,万事万物都要拿捏一个度,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现代解住。
[评介]这首《好了歌解》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流落为;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推荐编辑: 枫叶丰泽
编辑荐语:一曲《好了歌》让作者思考许久。叹文中人的不幸,怜文中人的无奈。可是作者并不认同这样消极于世的生活状态。在作者心中,积极向上,朝着阳光奔跑的生活状态,才不枉来世走一遭。一篇积极温暖的文章,文笔自然、流畅,观点充满正能量。枫叶丰泽分享并推荐好文。
这首《好了歌》近几日时常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洗碗擦地的时候这种深刻又彻底的虚无主义,这种"万事到头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尘缘"的极端思想仿佛一把闪着冰冷银光的剑刺在胸膛,让人很容易掉入到虚无和无意义的泥淖中。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首《好了歌》是整部巨著的铺垫,出现在鸿篇巨制的第一章的结尾部分,铺就了这个作品的思想基调。
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他的后半生可谓日暮途穷,独女丢失,家中着火,家道中落,投奔岳父,常被奚落。于是心灰意冷,偶遇两个和尚,一首道尽人生无奈、困境与悲凉的《好了歌》让他大彻大悟,看破红尘,云游天涯。
这样的人生选择倒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心灵的极度释放,不再有红尘俗世的种种牵挂,不再有世俗情感的种种羁绊。然而,人的一生果真就是如此悲凉吗非得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来和一生做个决断吗?
我兴许是缺少这样的慧根,兴许是境界未到,所以我更欣赏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
一个人能够有幸来到这缤纷灿烂的大千世界是何其幸运!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光明而温暖,那婆娑摇曳的树影,汩汩流动的河水,不急不躁结网的蜘蛛,暗香涌动的花儿当明朗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静谧安详,三两颗闪闪发光的星子,树丛里啾啾唧唧的虫鸣,倒映在水中那璀璨的万家灯火,温暖的灯光下孩子们嬉笑跑闹的身影
人活着的意义不是去感受虚无,而是从虚无的泥淖中充满勇气地挣扎出来,睁大造物主赐予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去看到一切生命里的盎然生机,迈开健壮的双腿去丈量世界的广阔与丰腴,张开温柔的双臂去拥抱阳光,温暖和爱。
我喜欢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和园园离开人世后,虽茕茕孑立,却内心丰盈,满怀深情写下了《我们仨》,留下了那么多为后人所推崇的精神哲学和温暖通透的生命启示;我也喜欢我的男神苏东坡历经千万磨难依然能够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贯穿于一生的达观和从容为多少后世人敬仰,让多少陷入泥淖的人从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源泉;我也敬仰李桓英那样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深入到麻风病村致力于疾病的研究,一生认定方向,坚定果敢地为梦想纯粹地活着。
飞蛾扑火是一种怎样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是怎样的果敢!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之一生,终有一死,到了终点,谁的结局都是如此,只是早晚的事情。曾经辉煌也好,颓败也罢,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众生平等。
难道知道了这样的终局,就在虚无的沼泽中停滞不前吗?
生容易,死亦不难,能够赋予意义的是回望来时的路,那层层叠叠明明明暗暗的山一程水一程要怎样走?
我看过在勾心斗角中,在蝇营狗苟中活着的人,也许他们所得到的因为工于心计早人一步,然而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充满了倾轧,算计,背叛,冷眼,鄙夷,那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让人不齿和不屑。
我也看过在拼搏和奉献中活着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兢兢业业,从容大度,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他们也许没有收获盆满钵满,可是充盈在内心的是他们给予别人阳光般的温暖,更有别人给予他们的尊重,认可,赞赏和爱,这是一条花香飘溢的路,让人羡慕和向往。
我也看过那些认定了目标,便坚实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一步一个脚印,淡泊着,纯粹着,不慌不忙地努力着,冷嘲热讽不能泼灭他的梦想之火,赞扬溢美亦不能让他遗失初心。他的眼里只有一束明亮的光,他的一生都在为这束光燃烧着。这是一条孤寂、冷清却充盈的路,这是一种“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只看到了月亮”的崇高境界,非常人、凡人所能达,吾辈只有仰视之。
我看过更多的人,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便是载着七情六欲的身体和思想,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努力地活着,爱着,勇敢地去担起责任,也不放弃权利,不惧怕忙碌和劳累,也在闲暇之余去寻找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有悲伤,也有欢喜,有梦想,也有挫败,有深沉的爱,也有彻骨的痛。他们痛着,快乐着。这是一条凡体肉身大多要经历的路,平淡,却也不失精彩。
当一个人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时候,回首过往,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但是走过的那一程山,一程水,爱过的人,拼搏过的汗水,努力过的成就,挫败后的重新站起,失去过后的豁达从容便是真正的“好”和真正的“了”。
抒发情感的歌是指从歌曲的歌词中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小苹果》就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作者对爱情的渴望。
歌曲演唱者要能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经验能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
既然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是必须的。
第一,自身音乐修养的提升
什么是音乐修养呢?它是指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度、对音乐技能的掌控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表现等能力。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经在论及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时说:“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如果演唱者的音乐知识单一、艺术修养片面、文化水平偏低,单靠模仿去演唱,那自身的演唱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一定不够。因此,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作品分析能力,以及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情感表达提升的方法
首先,要抓住歌词,理解创作主题。演唱者应该通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主题思想。其次,要抓住风格,明确民族特色。要想准确地将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必须了解歌曲所属的民族特色。光是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另外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又大不相同,例如西班牙民歌以其强烈奔放的吉卜赛舞蹈节奏为特征,而陕北民歌则以秧歌节奏为特征。因此每首歌曲的风格怎样,体现怎样的民族特色,这在歌唱前必须要有所了解与掌握。最后,要抓住旋律,感受作品情感。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与感情上的主要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要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