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特点

唐诗的特点,第1张

 唐诗的特点

 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技法娴熟。

 (1)富于形象性和自由、大胆的想象。

 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是艺术的基本规律。诗歌唱生活,抒发真挚的感情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在大多数诗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一般即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有许多景物形象:故人,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长江,天际等。但很显诗里的主要形象并不是它们,而是送别友人孟浩然去广陵时立于江边遥望天地的诗人。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有情无景或有景无情,都不能称之为意境。事实上,情感的表达是需要一定的景物来显示的。优秀的诗人总是想方设法将思想感情浓缩到一定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去感知和把握。写诗时如果在构思中不去追求意境,而是一味地空发慨叹,或是一丝不苟地临摹实景,即使将景物描写得十分逼真,也不会产生出诗意来。

 情景交融只是意境的一个形象特征。不论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还是情景并茂都不能看作是意境的全部。美妙的意境,不仅要具有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而且要虚实相生,含有无穷的韵味。

 唐诗的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诗的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李益:《从军北征》

 王之涣:《凉州词》

 李颀:《古意》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分期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诗人的称号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雄——岑参

 诗神——苏轼

 小李白——陆游

 七律圣手——李商隐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元白——元稹、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庄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二李——李益、李贺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韩柳——韩愈、柳宗元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1

唐诗中的浪漫主义

唐诗作为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瑰宝,浪漫主义是其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唐诗的世界中有许多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留下了他们的诗句,也在唐诗的世界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在繁星璀璨的唐诗世界中有三颗耀眼的明星,而他们正是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浪漫主义唐诗。

一、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作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清新自然。李白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继承与发展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基础上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个人又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李白创造了他的诗歌,也在唐诗的世界中留下了一座丰碑。以下是对他诗歌的一些解读: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李贺,作为中唐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2

李贺一生愁苦多病,年仅27岁便因病去世,世称“诗鬼”。由于当时藩镇割据,污吏横行,中央政府有名无实,因此李贺的诗歌多以抨击当时黑暗政治和反对藩镇割据为主题的。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奇诡的构思,而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著名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出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反映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风意境朦胧,造旨精丽,富于暗示,以深入表达人的内心情绪为主,而无题诗更是他的首创。他的无题诗内容成因不便明言,因此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此类诗大都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似有似无。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生主题和政治寓意。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异常的尖锐激烈,而他自己的家世与仕途也飘摇多变,这都造就了他的诗歌,他的人生。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摄入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蓄着一层仙道的情韵。这种情韵加上李商隐好以艳语写悲情,便构成了一种以艳丽、缥缈、含蓄为特征的深情缅邈、沉博艳丽的朦胧风格。以他的一首无题诗为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和地点。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显然是作者梦设的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第二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好像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而最后两句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不免倍添惆怅。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诗人坐在马上心绪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3

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缀而成,于思绪中见美感。

“三李”的浪漫主义诗歌都传承自楚辞,受时代影响很大,因此也都各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总而言之,三位诗人都在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中饱受了现实的摧残,在对梦想的追求和遭遇的现实的苦闷中造就了一篇篇

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圣”——杜甫,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唐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2、唐代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3、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包括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种。

4、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称古风。在唐代以前,这种诗体没有特定名称。到唐代律诗兴起以后,人们将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不合格律要求的诗体统称为古体诗。因为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要求,所以又称为格律诗。相对来说,古体诗在音韵格律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松,而近体诗在音韵格律方面的要求则比较严格,如一首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即律诗八句,绝句是四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随意转换;律诗还要求额联、颈联成为对仗。

5、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到政治动态,从劳动生活到社会风习,都是诗人们写作的题材。有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从而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有的诗歌歌颂正义的战争,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有的诗歌描绘了祖国秀丽多娇的江山;此外,还有的诗歌抒写了诗人的抱负和遭遇,表达了男女的相思之情,诉说了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

6、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在创作中,这两种创作方法常常被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唐诗特点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的诗人___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古体诗却不外呼两种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也有两种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也不会超出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要确严。一首诗句数有限定。每句中用字平厌声有规律,韵脚不可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唐诗代表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代。其特点为:

一、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二、作者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三、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四、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五、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

(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0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