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歌曲年表

邓丽君歌曲年表,第1张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君是一个非常好学、而且很有语言天赋的人,会讲国语、粤语、英语、日语、马来语、台湾话、山东话等,但未曾出版过真正意义上的英文专辑,有一些遗憾。

  一、大碟部分(大致分为5个时期)

  1、台湾宇宙时期(1967—1971)19张

  说明:因为邓丽君早年信仰基督教,该宗教中忌讳“13”这个数位,所以系列中少了第十三集,总共是19集;第八集从缺。

  风格:天真、俏皮

  1967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14岁时出版的第一张黑胶唱片)

  1967邓丽君之歌第二集《心疼的小宝宝》

  1967邓丽君之歌第三集《嘿嘿阿哥哥》

  1968邓丽君之歌第四集《比翼鸟》

  1968邓丽君之歌第五集《畅饮一杯》

  1968邓丽君之歌第六集《一见你就笑》

  1968邓丽君之歌第七集

  1968邓丽君之歌第九集

  1968邓丽君之歌第十集《圣诞快乐·敬贺新禧》

  1968邓丽君之歌第十一集《再会吧!十七岁》

  1969邓丽君之歌第十二集

  1969邓丽君之歌第十四集 **《谢谢总经理》插曲

  1970邓丽君之歌第十五集《花的梦/谈情时候》

  1970邓丽君之歌第十六集《恋爱的路多么甜》

  1970邓丽君之歌第十七集《玫瑰姑娘》

  1970邓丽君之歌第十八集《迷人的**》

  1970《金唱片·劝世歌》

  1971邓丽君之歌第十九集《X+Y就是爱》

  1971邓丽君之歌第二十集《何必留下回忆》

  2、台湾丽风(香港乐风)时期(1971—1976)16张

  风格:小调、流畅

  1971《爱情123/台北姑娘》

  1971《邓丽君之歌》

  1972《难忘的初恋情人/卖肉粽》(最新流行福建歌曲特辑)

  1972《海棠姑娘/向日葵》南游纪念金唱片

  1972《当我已经知道爱/娜奴娃情歌》

  1972《风从哪里来/你可知道我爱谁》

  1973《少年爱姑娘/谁是心上人》

  1973《第一次见到你/情花》

  1973《悲哀的梦》

  1973《千言万语》(精选20首)

  1973《把爱埋藏在心窝/你爱哪一朵》

  1974《青山绿水我和你》

  1975《没有爱怎么活/永相爱》

  1976《心中喜欢就说爱/我就是爱你》

  1976《鬼马俏医生》**原声带插曲

  1976《风的传说》南游特辑

  3、宝丽金时期(1973—1995):这个时期是大家最熟悉的,很多被普遍传唱的经典歌曲(如<甜蜜蜜>、〈海韵〉、〈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大多出自这个时期,分为3个部分。

  (1)香港宝丽多(Polydor)时期(1975—1995)24张

  风格:成熟、魅力

  1975《再见,我的爱人》岛国情歌一

  1976《今夜想起你/的小雨》岛国情歌二

  1976《爱之世界》

  1977《丝丝小雨》岛国情歌三

  1977《香港之恋》岛国情歌四

  1978《爱情更美丽》岛国情歌五

  1978《一封情书》

  1979《小城故事》岛国情歌六

  1979《甜蜜蜜》

  1980《在水一方》

  1980《一个小心愿》

  1980《原乡情浓》

  1980《势不两立》首张粤语大碟

  1981《假如我是真的》岛国情歌七

  1981《爱像一首歌》

  1981《福建名曲专辑》

  1981《水上人》

  1982《初次尝到寂寞》

  1983《淡淡幽情》

  1983《漫步人生路》第二张粤语大碟

  1984《爱的使者》岛国情歌八

  1985《偿还》

  1987《我只在乎你》

  1992《难忘的Teresa Teng》(新歌+精选)

  (2)日本宝丽多(Polydor)时期(1973—1981)10张

  风格:宛转、柔美

  《空港/雪化妆》74-10-21,UPCY-6126

  《夜の乗客/女の生きがい》75-8-1,UPCY-6127

  《アカシアの梦》75-11-21,UPCY-6128

  《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77-2-21,UPCY-6129

  《あなたと生きる》77-12-1,UPCY-6131

  《热唱![东京夜景]》78-6-21,UPCY-6132

  《心にのこる夜の呗》78-11-21,UPCY-6133

  《演歌のメッセージ》80-7-1,UPCY-6135

  《你(あなた)/まごころ》80-9-28,UPCY-6136

  《ジェルソミーナの歩いた道》81-2-28,UPCY-6137

  注:06-4-12初次CD化,06-10-11再版。

  附:宝丽多(Polydor)时期12张黑胶单曲碟(EP):

  1《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雨にぬれた花》74-3-1

  2《空港/はぐれた小鸠》74-7-1

  3《雪化妆/远くから爱をこめて》74-10-21

  4《女の生きがい/夜雾》75-3-21

  5《夜の乗客/暗くなるまで》75-7-1

  6《アカシアの梦/満ち潮》75-10-21

  7《夜のフェリーボ-ト/赤坂たそがれ》76-6-1

  8《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あなたに帰りたい》77-2-1

  9《あなたと生きる/海辺のホテル》77-8-1

  10《东京夜景/手纸》78-5-10

  11《你(あなた)/まごころ》80-7-21

  12《ジェルソミーナの歩いた道/西海岸から》81-2-28

  (3)日本金牛宫(Taurus)时期(1983—1995)7张

  风格:大气、动听

  《旅人》83-6-1,LP(95-9-1出版CDオリジナル名盘シリーズ1,TACL—2401)

  《つぐない》84-11-1,LP、CD(曲目不同,35TX—1002)

  《爱人》85-3-1,LP(95-9-1出版CDオリジナル名盘シリーズ2,TACL—2402)

  《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86-7-31,LP(95-9-1出版CDオリジナル名盘シリーズ3,TACL—2403)

  86-8-21,CD(加歌2首,35TX—1039)

  《别れの予感》87-7-5,LP、CD(CD版加歌1首,34TX—1066)

  《浪漫主义》89-3-8,CD(32TX—2204)

  《悲しみと踊らせて》91-3-27,CD(TACL—2330)

  附:金牛宫(Taurus)时期16张单曲碟(黑胶EP、小CD):

  1《ふたたびの/旅人》83-10-21

  2《つぐない/笑つて乾杯》84-1-21

  3《爱人/雨に濡れて》85-2-21

  4《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黄昏》86-2-21

  5《スキャンダル/伤心》86-11-21

  6《别れの予感/酒醉的探戈(国语)》87-6-2

  7《恋人たちの神话/硝子の摩天楼》88-1-25;CD:88-4-24,10TX-5009

  8《香港~Hong Kong~/星のしずくに濡れて》89-3-8;CD时间同,10TX-7208

  9《悲しい自由/香港~Hong Kong~》89-7-26;CD时间同,10TX-7221

  10《涙の条件/Yes,爱につつまれ》90-3-28,TADL-7307

  11《悲しみと踊らせて/寝物语を聴かせて》91-2-27,TADL-7321

  12《爱の阳差し~アモーレ·ミオ~/梦立ちぬ》92-5-27,TADL-7332

  13《夕凪/晩秋》92-11-18,TADL-7350

  14《何日君再来(中国语)/何日君再来(日本语)》93-4-28,TADL-7359

  15《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爱し爱されて》93-5-12,TADL-7357

  16《夜来香(日本语)/夜来香(中国语)》94-11-9,TADL-7385

  4、一些其它唱片

  (1)Teresa Teng Dalam Kenangan(VERSI INDONESIA[印尼语专辑]80年代初)

  (2)《[最后录音]忘不了》(2001,普金)

  二、演唱会部分(已出版)

  1、1976年7月,日本新宿演唱会(97-4-9《3回忌メモリアルatルイード》,TACL—2436)

  2、1977年4月22日,日本新桥演唱会(77-7-10《ファースト·コンサート》LP;95-6-25《歌声は想い出にふちどられ~ファースト·コンサート~》POCH-1511;06-4-12《ファースト·コンサート》UPCY-6130)

  3、为你演唱60分钟,新加坡(LP,年代不详)

  4、1982年1月9日-11日,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演唱会

  ①82-5《现场录音珍藏版》双LP;88《现场录音珍藏版》银圈双CD;02《现场录音珍藏版》复刻双CD;04《现场录音珍藏版》复黑双CD

  ②83-9《现场录音珍藏版Encore》LP;04《现场录音珍藏版Encore》复黑CD

  5、吉隆坡演唱会(2CD,瑞华[马],年代不详)

  6、1983年12月,15周年巡回演唱会(84年1月7日、8日台北中华体育馆)

  7、1985年12月15日,日本NHK演唱会

  ①86-1-22《现场录音版》[Concert Live]LP;86-2-1《コンサート·ライブ》32TX—1030;04《现场录音版》复黑CD

  ②98-5-8《NHKホール·コンサートライブ》TACL—2513

  ③99-12-1《ラスト·コンサート完全版》POCH-1892~3;04《东京NHK演唱会》XRCD(普金)

  三、精选(部分)

  1、香港宝丽多时期:

  1977《Greatest Hits》(89年金装系列初次CD化)

  1978《Greatest Hits Vol2》(89年金装系列初次CD化)

  1982《Greatest Hits Vol3》》(89年金装系列初次CD化)

  1983《邓丽君15周年》双LP、CD(曲目不同;2000年环球发行XRCD版,加歌4首)

  2、日本宝丽多时期:

  95-10-1《永远の歌声Vol1~オリジナル曲のすべて~》3CD,POCH-1531~3

  95-11-1《永远の歌声Vol2~中国曲のすべて~》3CD,POCH-1534~6

  95-12-1《永远の歌声Vol3~日本の心を歌う~》2CD,POCH-1537~8

  3、日本金牛宫时期:

  85-3-30《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Best Selection]CD(LP<85-1>,曲目不同),32TX—1008

  85-6-21《偿还》[中国语盘]CD(曲目同LP<84-12-1>),32TX—1016

  85-11-21《オリジナル·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Original Best Selection]CD(LP<85-12-21>,曲目不同),38TX—1023

  86-7-2《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CD,32TX—1037

  86-11-21《全曲集》2CD,29TX—1042~3

  87-1-22《酒醉的探戈》[中国语盘]CD(曲目同LP<86-12-25>),34TX—1054

  87-11-25《トップ·テン》[Teresa Teng Top Ten]CD,30TX—1076

  88-3-25《ベスト·ヒット‘88》CD,34TX—1080

  88-12-21《最新オリジナル·ベスト15》CD,35TX—2202

  89-4-8《全曲集》CD,35TX—2207

  89-11-22《全曲集》CD,TACL—2301

  90-3-28《‘90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CD,TACL—2308

  90-6-6《全曲集》2CD,TACL—2314~5

  90-11-28《歌道场》CD,TACL—2320

  91-6-1《淡淡幽情》CD,SC—6101

  91-6-7《全曲集》CD,TACL—2333

  91-11-13《全曲集‘92》CD,TACL—2338

  92-6-3《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92》CD,TACL—2342

  92-10-28《莫忘今宵》[中国语盘]CD,TACL—2347

  92-11-11《全曲集‘93》CD,TACL—2344

  93-3-31《ベストソングス~シングルコレクション~》CD,TACL—2360

  93-6-9《全曲集~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CD,TACL—2365

  93-11-10《‘94ベストセレクション》CD,TACL—2375

  94-6-29《全曲集》CD,TACL—2380

  94-10-5《夜来香》[中国语盘]CD,TACL—2378

  94-11-16《全曲集‘95~夜来香~》CD,TACL—2385

  95-6-7《追悼盘Super Selection》2CD,TACL—2395~6

  95-6-7《邓丽君全曲集》(中国语)CD,TACL—2397

  95-7-26《淡淡幽情》CD,TACL—2400

  95-11-1《The History of Teresa Teng 120Songs》10CD,TACL—9019~28

  96-2-25《演花集》CD,TACL—2413

  96-10-25《Singles》2CD,TACL—2427~8

  四、电视特辑(部分)

  11976无线特辑

  21977台视特辑

  31977TVB特辑

  41978台视特辑

  51978香港特辑

  61980富士特辑

  71982香港特辑

  81983《淡淡幽情》特辑

  9《演歌の花道》日语特辑

  10环球DSD视听之王+《2004我只在乎你》精选卡拉OK(MTV杂集,已出版)

“我看过流星坠落地面”是一句歌词,来源于姜云升创作的《浪漫主义》这首歌曲。

《浪漫主义》是中国内地说唱男歌手姜云升亲自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并由著名音乐人Noria和刘韧来进行编曲和混音,歌曲风格为“rap说唱”,歌曲时长为三分三十六秒,歌曲的发行日期是2021年10月19日,歌曲出品人为“网易云音乐”和“云上工作室”。

“我看过流星坠落地面”是《浪漫主义》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词,它表达了作者姜云升内心关于“爱与救赎”的幻想,为听众们描述了一个关于“身处于流星坠落焚烧的废墟的人遇见生命里唯一的光”的浪漫画面,让大家都得到了一股“被爱治愈”的感受。

姜云升的个人简介

《浪漫主义》的演唱者为人气歌手姜云升,这是一位年纪非常小的原创说唱歌手,他的出生日期为1996年6月1日,出生地为云南省的昆明市。

姜云升是一位人气非常高的说唱歌手,他演唱的很多音乐作品都获得了许多网友和粉丝的关注和喜欢,其代表作品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20》、《拼个世界给自己》、《SAD》、《成名》、《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去成为的人》等等。

  你为什么一定要过快乐的生活?你听不同的音乐,当然也可以过不同的生活。

  说文解字:歌特(Gothic)

  经常查字典是文字工作者的好习惯,牛津英语字典给出了以下两个解释:1、一种摇滚乐风格,激烈地混合了吉他贝司鼓,并有着启示录般的或神秘主义的歌词;2、这种音乐的表演者或追随者,经常穿着黑色的服装并化着黑色的妆。但是,就像高手不会去百货商场买电吉他一样,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牛津字典这样的摇滚乐业外人士。

  关于“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歌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歌特式”建筑。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 Allan Poe、Mary Shelly和Bram 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也被形容为“歌特”风格。

  但用来描述音乐和文化还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朋克运动落幕,后朋克登场。首先Ian Astbury在描述Sex Gang Children这支乐队时用到了“gothic pixie”(歌特精灵)的字眼;之后,Siouxsie Sioux(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乐队核心人物)在形容她乐队的新方向时使用了“gothic”;再之后,Joy Division乐队的经纪人于1978年在BBC电视台的节目中将乐队和主流流行乐队比较时用到了“gothic”这个词。

  Bauhaus在1979年推出的《Bela Lugosi's Dead》是最早被贴上“歌特”标签的作品,至少大家一致公认。

  歌特音乐作为朋克的一种后续事物(死亡摇滚)在此后由视觉艺术、文学、音乐和服饰等构成的一整套美学和思想发展为一种地下文化,并由此衍生了无数的地下群落,这些群落发展至今虽然在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但有两点却是所有歌特族们共有的:服装的颜色和音乐。

  歌特乐队名单当然要音乐先行了!

  早期原形歌特乐队:

  Bauhaus(包豪斯)、Christian Death(基督之死)、Southern Death Cult(南方死亡崇拜,后改名为The Cult)、Joy Division (快乐分裂,但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并不太歌特)、Sisters of Mercy(仁慈姐妹)、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苏克西与妖精);

  准原形歌特乐队:

  The Fields of The Nephilim (比之上面的乐队资格稍嫩了点,但比新乐队又太老了)、The Mission(UK)(他们早期的作品被传媒认为很歌特)、Sex Gang Children;

  柔和歌特乐队:

  Dead Can Dance(死亡之舞)、Xmal Deutschland、Danielle Dax;

  金属/工业歌特乐队:

  Creaming Jesus (金属倾向的一支乐队)、James Rays Gangwar (依靠采样器的一支乐队)(很多歌特族很喜欢听Ministry,但Ministry却不是真正的歌特乐队);

  实验/民谣化/神秘(Occult)歌特乐队:

  Current 93、Death In June、Sol Invictus;

  新歌特乐队:

  Nosferatu、Rosetta Stone 、Shadow Project(Christan Death的一个分支)、Clan of Xymox (一支依靠合成器的乐队,很有舞曲味道)。

  歌特文化的兴衰

  八十年代,歌特乐队们在商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All About Eve、The Cure、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Fields of the Nephilim和Christian Death这些乐队都有过上榜歌曲,他们所界定的“经典歌特”之声是这样的:清脆的曼陀林风格的半原音吉他、沉稳的单音符贝司线条、简单但快速的节奏、浓重的合成器效果和阴暗的演唱。尽管一些“经典”的歌特乐队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并且仍能得到当今歌特族的热爱,但今日歌特文化的主角已不是他们了。

  在八十年代,歌特服饰时尚由这种音乐风格发展而来,染黑的长发、苍白的皮肤、紧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银饰(多用早期欧洲和埃及宗教性的设计)。黑色摩托皮夹克、黑色紧身牛仔裤、黑色网眼丝袜和黑色飞行太阳镜成为歌特族的注册商标。

  九十年代,歌特音乐在传媒中渐渐失宠,但歌特文化却愈发强大,急速膨胀的夜总会行业使得歌特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新出现的简便而且便宜的桌面出版系统和家庭录音技术协助产生了大量的歌特杂志和不同质量的小样,这使歌特文化显得活力十足。而好莱坞维多利亚恐怖**的复兴恰在此时,《乌鸦》(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在拍摄此片时神秘丧生)、《剪刀手爱德华》、《夜访吸血鬼》等一系列卖座恐怖片为歌特文化注入了新的兴奋点。歌特时尚巧妙地随之有所改变,卷发、高马尾辫和战斗裤是一种风尚、长直发、维多利亚式的丝绒和花边也是一种风尚、皮革与塑料装也都成了风尚,但不同的是这种风格和北美流行的任何东西都无相似之处。歌特时尚中永远流行的只有黑色紧身牛仔裤。

  九十年代也有些歌特乐队打上了排行榜或独立排行榜,这里包括Garbage、Rosetta Stone、Sheep On Drugs、Nick Cave、Nosferatu和Curve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不完全同于前一代歌特乐队,但他们均有着歌特式的演唱风格、阴暗的音乐主题和合成器阴暗的效果,虽然他们大多不承认自己是歌特,但他们看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歌特式风范,否则怎么称呼他们?

  虽然他们的影响力在明显逊于八十年代的歌特乐队,但是九十年代,“歌特”(goth)文化的含义却大大加深了,此时它不再仅仅意味着一种音乐风格,同时它还是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时尚全是黑色的、态度全是阴暗的,而风景全是模糊的。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没有听过太多歌特音乐、但按照歌特的方式穿着和思考的歌特族,他们喜欢听的是工业音乐、重金属、高技术音乐和非主流音乐。这些歌特族偏爱的流行乐队包括The Prodigy、Front 242、Cubanate、Menswear、White Zombie、Pop Will Eat Itself、Front Line Assembly和Nine Inch Nails等等。

  歌特作为反文化

  1969年:嬉皮们发现了世界的丑恶,于是他们发誓要用爱来改变这一切。

  1979年:朋克们发现世界依然丑恶,于是他们竖起中指表示蔑视。

  1981年:歌特族们看破红尘。

  识别一支歌特乐队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歌特主题(奇奇怪怪神神秘秘凄凄惨惨荒荒凉凉)。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歌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歌特乐队,和其他歌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歌特合辑当中。

  四大歌特唱片厂牌

  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

  识别一个歌特族

  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

  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

  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

  永远不戴金首饰。

  苍白,哪怕是在夏天。

  拒绝所有有趣的社会活动。

  歌特味道?

  任何气氛诡异阴暗的东西都算是有点歌特味道。

  关于音乐,有上百像darkwave、goth techno、dark alternative、ambient ethereal之类的名词都有“歌特味道”。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欲、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吸血鬼文化恶魔主义?邪教?

  歌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歌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以联系至歌特音乐的感觉。

  歌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年轻的保守主义歌特族、共产主义歌特族、法西斯歌特族和无政府歌特族,但是这实在是很少的一群人,九十年代歌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这是Rosetta Stone乐队最喜欢的主题。

  歌特存在的理由

  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歌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情。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歌特族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歌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歌特时尚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

  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

  银饰。

  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宽领带或带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

  太阳神之眼。Sisters of Mercy的唱片《Vision Thing》使这个标记广为流传,有些人会将这个标志刺在身上。

  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

  十字架(基督的象征)。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锁链和铁钉。

  身体穿孔。歌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在美国的犹他州,舌头是首选部位,其次是鼻子,再其次是(难以启齿,私人部位)乳头。

  歌特式爱好

  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

  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H R Giger的幻想生物美术“异型”,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视觉作品。

  丁香烟,一种更经久、更浓厚,对人体危害更大的香烟。

  猫,因其特有的阴郁气质而被歌特族所青睐。

  蜡烛和圣诞树,气氛十足歌特的照明物。

  妖精、怪人、蜘蛛、蜘蛛网、坟墓、棺材等其它与幽灵有关的东西。

  你是一个歌特族吗?

  你时常会感到自己有魔鬼的气质吗?你的是否经常希望白天不再出现?你永远喜欢黑色的T恤衫?

  也许你就是个歌特族,只是你自己并不知道。

  你常常沉溺于消沉的感觉,并在痛苦的冥想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欢愉感?那你真的具有歌特倾向。不过,如果你喜欢以一种暴力的方式获得这种感觉,那么你根本不是歌特族,这只是精神疾病而已。

  你的衣柜里全是黑色的衣服?那你有可能是个歌特族。

  你想是吗?

  首先要从基础开始:头发、脸和皮肤和衣服。请参见六大歌特模特,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处理。注意,不要穿什么马利林·曼森的黑T恤,那是休克摇滚,不是歌特摇滚。

  之后是神态和气色。显得极其绝望极其痛苦是极其必须的——世界如此,社会如此,你怎能无动于衷?记住:必须克制你的喜悦心情!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微笑!没有任何事值得高兴!在歌特族里,微笑就等于让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酷男去扮演一只唐老鸭。

  再者可以考虑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穿个孔,加些金属饰物。

  当然你知道了,歌特不只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衣食住行,你一定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阴暗。

  你还可以养一只啮齿类的小宠物,比如老鼠什么的,啮齿类是自然界的歌特族,你应该经常和它交流一下哲学问题。

  还有特绝的一手,你可以买一付棺材作为周末时的睡床,那真的是歌特到家了。

  之后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像幽灵吗?我的朋友家人总是被我吓到吗?我天天穿得都像万圣节的恐怖之夜吗?如果回答一律肯定,那恭喜你,你够歌特的了!

  乐队如是说

  London After Midnight:

  “我们不是吸血鬼,我们也没说过我们是,我不会像那些傻瓜一样号称要成为吸血鬼。所有关于吸血鬼的故事都要烦人死了。”

  Dead Can Dance:

  “我们的乐队名反映了对生命进程转变的一种思考,生命来源于死亡,死亡也会轮回为生命。”

  “不幸的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我们想传达的象征,简单地将我们归为什么无害的死亡摇滚参照系。然而相反,我们的音乐是关于创造生命的,而不是关于剥夺生命的。我知道唱片商和媒体喜欢将乐队归类,但我们则一直同此做斗争,从新世纪到歌特到古典音乐,无论什么,都不是我们所适合的,我们的音乐是自然演化而成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同于当代的大多数乐队,我们打动的是别人不曾触及的心灵领地。”

  Human Drama:

  “我想我们正在做的音乐是彻底原汁原味的,歌特族们喜欢我们的音乐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化、情绪化的音乐更具接受能力吧。他们会接受从Dead Can Dance到Shadow Project这样不同的音乐。我们并非在一条歌特之路上,但我们可以看见歌特族们走在我们的路上。”

  Christian Death:

  “因为我们的歌词和我们的名字, 许多人说我们是反基督的魔鬼。但我们并不反对基督的学说,我们反对的只是利用基督的名字和学说欺世盗名、鱼肉人民的行为。神职人员没有权力对其他人作出判决,只有上帝可以。我们的名字实际上指的是耶稣,他为那些信仰他的人死去。我们没有任何想玷污他的意思。”

  Rosetta Stone:

  “我希望使歌特尽可能地易于接近,我们创作音乐是为了舞池里的人,我们不会赞美连环杀手或把吸血鬼浪漫化。”

  哥特金属

  Gothic metal可说是欧洲摇滚金属乐界近年来声势逐渐上扬的一支乐派,尽管目前相较于速弹金属(speed metal)、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和旋律死金属(melodic death metal)等乐派的主流地位而言,势力仍不算庞大,不过从每年这些新兴歌特团的成长速度和发片量来看,可以想见地在未来绝对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本文中,我将从歌特在艺术文化上的起源和发展,到其对于重金属音乐的影响,以及歌特派金属乐的发展做一详尽的介绍。

  何谓「gothic」?首先,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歌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歌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之冒险故事;第三,歌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最早「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歌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歌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仅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

  12世纪时,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因而造就了大量歌特式教堂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当然,歌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事实上宗教在歌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于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

  约在公元1800年左右登场的浪漫主义运动(Romantic Movement),歌特与中世纪文化再度受到人们的亲睐而得以复苏,浪漫主义可说是对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反动,感性、非理性的态度是这个运动的中心,而在这个时期,歌特开始与黑暗、奇异、古怪扯上关系,事实上浪漫派的许多象征和主题都和这些歌特次文化相当类似,这时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的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此外,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在歌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vampire),经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书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图象,其可谓为发19世纪歌特文学以吸血鬼为题的滥觞。

  时间来到1980年代,新的歌特运动在英国开始上演,歌特运动的出现或许可视为是对先前庞克文化(punk)的反动,不论如何,歌特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影响力,歌特音乐同样喜好以人性的黑暗、空虚面为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而吸血鬼再度成为这些主题的最佳象征。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歌特派的艺人团体亦在视觉上展现死亡美学,如脸色画以惨白,着黑色服装,或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褶边服装,而中古世纪的废墟、歌特式建筑亦被广泛运用。英国的歌特运动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最高峰,最具代表性的乐团为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就音乐风格来说,此时期的英国歌特音乐被称为New Wave,其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键盘),以及前述的歌特元素,甚至也带有电子味。而Gothic rock/New Wave在传入美国后则进一步发展出industrial的分支,著名的团体有Ministry和Nine Inch Nail等;另一方面,在欧洲则更驱向电子乐发展。

  而虽然歌特音乐在欧洲各地多朝向电子乐发展,同时也有一些其它的变形,但事实上歌特式的金属乐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蕴酿,并终于在1995年由挪威名团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张同名专辑昭告了歌特气氛金属时代的来临。

  不过在开始谈歌特金属前,我们不得不先从毁灭金属(doom metal)讲起,doom metal是一种沉重、黑暗、缓慢、忧郁而哀伤的音乐型态,有人认为doom metal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朔到Black Sabbath的首张同名专辑,及随后的<Paranoid>专辑,不过真正doom metal风格的确立则是从瑞典名团Candlemass于1986年发表的<Epicus Doomicus Metallicus>专辑开始。相当多的doom metal团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时诞生,随后的英国名团My Dying Bride更将小提琴的编制纳入其中,成为了日后凄凉派doom metal乐团借镜的先驱。

  而doom metal在90年代后也开始有多方面的发展,英国的doom metal重量级乐团Paradise Lost于91年所发表的专辑<Gothic>中,便是受到gothic rock的启发,而成为率先将女音vocal和键盘弦乐衬底运用到金属乐中的先驱之一。随后,挪威的Theatre of Tragedy更是将doom metal与gothic元素彻底融合,进而开创出并确立了新一派的gothic doom metal,而TOT也可说是带起了歌特风再一次复兴的首要功臣,TOT的成功使得这股歌特金属风潮由北欧开始迅速向外蔓延。

  Theatre of Tragedy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歌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已成为今日主流风格的gothic death,如采death metal残暴男腔(甚至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音的对唱形式,这正是暗色浪漫的歌特精神,这种对比作风亦象征着黑暗(死腔和金属乐部份)与光明、生命及爱(女音、钢琴和交响部份)之间的对抗。而TOT女高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轻柔、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唱腔也不知早已征服多少钢铁男子的心了。不过欧洲各国因为文化的差异,使得gothic metal亦发展甚至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形态,除了gothic doom外,在荷兰则由The Gathering奠立了以优美女音做为主唱、着重心灵感受的纯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飘渺而浑美的音色,可说是gothic metal界的完美典范,在稍后的另外两支荷兰gothic metal团Within Temptation及After Forever,也都以拥有音色、唱腔类似Anneke的女主唱著称,足见The Gathering对荷兰歌特金属的影响力。不过The Gathering却在近期逐渐转变风格,金属成份已愈来愈淡。

  另外,北欧乐团则进一步地将一些black metal元素融入gothic当中而成为gothic black,著名的乐团有同为来自挪威的Tristania和The Sins Of Thy Beloved等,然而,事实上,gothic在北欧的发展,已是将gothic、doom、death、black融为一体,所以已难以将之归类于单一风格,如Tristania除了盛大的交响气势外,甚至采用clean男腔、黑死腔加上歌剧女主唱和唱诗班的大合唱。

  当然北欧乐团的音乐思维也不仅此而已,瑞典的Therion便与众不同地发展出以管弦乐器(合成器取样音色)与金属乐器并重式的交响歌剧金属,其在演唱部份于近期已全然采用专业的男女歌剧唱诗班。另外,芬兰的As Divine Grace则以沈静淡雅的atmosphere gothic予人一种看尽世间繁华的感受。

  而说到传统的歌特吸血鬼文化,不能不提的当然是英国的Cradle of Filth,其运用大量的键盘,营造出极度阴森黑暗、邪恶而诡谲的气氛,并成功地将这股歌特气氛融入残虐的black metal当中,而树立起Vampire Black metal,COF的这项成就,使其在black metal界享有极崇高的地位。

  在德国方面则发展出古典民谣式的gothic folk,如Lacrimosa、Haggard等,这些团体除了合成器外,更采用了真实的管弦乐器,因此古典味相当浓厚,如Lacrimosa直接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而Haggard的团员包含管弦乐手甚至达到18人,古典化的程度相当深。

  意大利近年来以前卫金属和交响速弹金属扬威于全欧洲,不过其在歌特金属方面的发展亦不落人后,Inner Shrine、Macbeth即是个中翘楚,前者气氛凄凉哀美,后者则充满浪漫感与动人旋律。另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气氛营造的乐团,如充满中古世纪感的Dunwich和Crown of Autumn,其中Dunwich更运用了中古乐器和僧侣唱诗班。

  至于其它的欧洲国家也都有代表性的乐团,如波兰的Sirrah,匈牙利的Even Song,罗马尼亚的On Thorns I Lay等,风格上皆完全不同。

  然而,gothic metal发展至90年代末却也开始呈现两极化的走向,一方面是继续延续gothic death路线或是加重交响感,但另一方面则是回归电子乐、工业味,甚至是早期的new wave路线,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团身上特别明显,如除了前述的The Gathering外,连Theatre of Tragedy在2000年的专辑<musique>都已几乎褪去gothic death的色彩,而变为一个工业电子摇滚乐团,同时一些昔日的doom metal乐团也都同样慢慢地在音乐中加入电子乐。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歌特派的金属乐已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风格,而歌特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歌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歌特精神除了可以表现在音乐上,也可以在衣着上,艺术上和文学上,带有大量蕾丝的衣服、象征浪漫的玫瑰,坟墓、吸血鬼、女巫,废墟、歌特大教堂等等,这些种种都是歌特的符号象征。当然,纯就音乐上来说,一般喜好强烈直接的金属乐迷,或许会对速度缓慢、着重气氛发挥的歌特金属较难以接受,不过若是能从根本上去了解这种乐派的背景和其所欲呈现的意境,适度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或许就能体会到另一种不同的聆听感受与乐趣。

《大江东去》《教我如何不想他》等。20世纪中国著名艺术歌曲有青主演唱的《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等,赵元任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等。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

  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没有抄袭。

《浪漫主义》是姜云升演唱,姜云升作词兼作曲、NORIA编曲的歌曲。本首歌曲是原创歌曲没有抄袭,本曲是由网易云音乐旗下的云上工作室在2021年10月19日进行发布。

姜云升,1996年6月1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内地说唱男歌手。2020年1月7日,推出个人专辑《初》含12首单曲。同年参加说唱节目《说唱新世代》,并获得全国九强、“年度最强人气Rapper”称号。11月29日,出席亚洲音乐盛典并获得“年度人气飙升说唱歌手”称号,12月9日,发布合作单曲《起点feat阿达娃》。12月开启个人全国巡演《第九百步》。

此歌曲伴奏名为《浪漫主义小黄歌伴奏beat高品质》。由歌手姜云升演唱,歌曲音质达到了320Kbps。自己感觉到周围的一切的东西都非常的浪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个人的心都会变得更快乐,好好的去体会这种不同的事物,带给生活的不同的感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7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