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什么叫朋克和歌特,他们的特点?

介绍一下什么叫朋克和歌特,他们的特点?,第1张

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中国朋克 - 英文翻译即 CnPunk中国朋克即中式朋克。朋克传入中国后,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后,从而演变成的一种朋克新形式。由于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含蓄,没有国外的表达方式那么直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朋克传入中国后,那些血腥、暴力、反政府、自残等非主流行为的朋克行为,自然就得不到宣扬。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含蓄,把朋克精神的自信、优良的朋克摇滚音乐、简单的皮革服饰穿着等充分的发挥,结合中国人的性格张扬及对朋克精神的无比向往等诸多因素,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朋克力量,就是中国朋克!

中国朋克的体现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皮革,佩带着带铆钉的饰品,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中国朋克摇滚

生活:自我思想严重,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有创造力。

个性:无所不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在英汉字典中Gothic的解释如下:(a)1歌特人的;歌特语的2(建)歌特式的3中世纪的;野蛮的,粗野的4(印)歌特体的;(英)黑体的5歌特式小说体的(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n)1歌特语2歌特式建筑,尖拱式建筑。Gothic(歌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巴黎圣母院(NOTRE-DAME)这样的歌特式大教堂。歌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早期,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歌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歌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很显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歌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北方,12到16世纪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广泛盛行,而歌特文学则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动荡、阶级的混杂、宗教的盛行都导致神秘主义文学甚至迷信的兴盛,歌特文学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这种充满了悬疑、神秘、幻想、恐怖和荒蛮气味的文学风气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占据了英国文坛的主导地位,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后来成为了神秘主义文学的经典。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Mysteriesof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Monk)。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Anne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Vampire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歌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歌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还有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这一时期许多歌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歌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歌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玛利雪莱的Frankenstein,布来恩斯托克的Dracula,还有Edgar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AnneRice的InterviewwiththeVampire和PoppyZBrite的Lost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

由于很喜欢吸血鬼这个高贵的血统,我曾经疯狂的寻找过任何关于他们的一切,**,书籍,传说,神话。但是到最后,我发现人们的想象力仅此而已,已经走到了尽头。Dracula被公认为吸血鬼的先祖,他残暴,他曾是罗马尼亚境内一个远近闻名的暴君,在战场上,他残杀战俘,他吸食人血鼓舞士气,最后他把他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得到永生,但也永生靠吸食人血活着。1992年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可以算是把Dracula拍的比较人性化了,为了爱情,为了惩罚背叛他的教会,他不惜出卖灵魂。最后当然正义战胜了邪恶,他走上灭亡之路。老实说,我看完实在不喜欢这个结局,我总是希望Dracula最后能够和他心爱的人在一起,我自己也认为自己骨子里是属于黑暗的,但是却永远无法黑暗的另一半,因为那都是虚构的。就好比我在BBS上的签名一样:自以为自己属于黑暗/当我面对黑暗的小巷时/仍不敢一个人走进去/但依旧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属于黑暗。

若是歌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早期的代表乐队包括“苏西与冥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苞浩丝(Bauhaus)”、“喜悦割离(JoyDivision)”等等乐队。它们的特色是沉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穿插着对于传统音乐的反制。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处理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锋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西与冥妖”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的“冰女王”神采,或Bauhaus的主唱把自己打扮成美艳的双性吸血鬼。除了性别的颠覆与反转,哥特摇滚乐的强烈质素还表现在对于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是几个爱好中古世纪风格的男子对於音乐意识型态的展现。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AndrewEldritch一语说穿哥特摇滚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乐团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的“反面传教”。若是歌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God'sOwn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MetoDeath)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歌特摇滚的风格,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

我是属于歌特族的,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歌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歌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神秘主义以其不可知解的统治性力量构成了人类苦难的一个重要起源。面对死亡、丧失、疾病、饥馑、磨难、灾害等,人类总是怀有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心灵颤栗。尽管人们对“神秘”的体认存在着地域、宗教、文化上的诸多差异,但是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神秘主义始终都是人们无法绕越的坚实文化存在。众所周知的原因,20世纪中国的大部分时段中,神秘主义是难以进入文学的。八、九十年代以后,贾平凹的《废都》、,残雪的《苍老的浮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是我最欣赏的一部作品,其阴郁的情绪,优美哀伤的句子,让我一开篇就欲罢不能。

我看我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因为关于歌特,你如果不接受,那就请远离,不要妄下断论。我们只是光明的另一半,在堕落后重生。月光撒满大地一切黑暗尽归歌特王朝。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围着一切。空中划过锐利的线条,像是发掘世界最深的罪恶。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在的抗议,抗议任何不满的事情。

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PUNK风格大致来说包括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

发泄怨恨、进行控诉,这种称之为朋克的反摇滚音乐力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从朋克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风格就变成了另类时尚的标志。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美国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就是朋克时装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将英国著名的朋克时装品牌PauricSweeney其中一季的秋冬系列服饰全部买下。

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VivianWesterwood被称为“朋克之母”,她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70年代就以叛逆的服装风格成名。这种服装就是早期朋克运动的服饰。许多人对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反观今年的朋克潮,颜色方面却回归了以往的以沉色为主,款式基调依然是简洁,少了金属和街头的气息。

这里有一些国际大师设计的PUNK风格的时装

http://wwwsgcomcn/ls/WACS/t20031229_61829htm

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企,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表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著。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於在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擦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这里有一篇PUNK的思考和讨论,比较长,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咯。: )

http://wwwgroadcom/keats/important/forum/viewarticleaspid=2504&catagory=%D2%A1%B9%F6%B5%D8%B4%F8

1、原始朋克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

2、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是朋克摇滚中最强硬和极端的一个变种,属于极端摇滚。硬核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

3、后朋克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后,有一大批的新乐队组建。他们都从朋克摇滚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实的声音中得到了灵感。为了避免复制The Sex Pistols的声音,不少这样的乐队进入了更加实验化的音乐领域。尽管他们的歌词和声音之间显得有些脱节,但颠覆了传统流行摇滚的歌曲结构。

4、斯卡朋克

这是同第三次斯卡复兴浪潮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后一类型的乐队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础之上的顾名思义,他是源自牙买加的斯卡音乐同朋克摇滚的一个混种。斯卡朋克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不加失真的吉他音色,在弱拍上进行节奏铺底。

5、流行朋克

90年代朋克摇滚依然是一个热门主题,尽管这种宿求有时候是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流行朋克便是这种性质上的一种"朋克复兴",期间Green Day乐队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复兴已经失去了很多朋克的本色,因为它有大公司操纵的商业运作背景。

6、Straight

Straight Edge是一种属于硬核音乐领域年青人的文化形式,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美国。其中心思想是:新一代Punk们对在朋克领域所普遍存在的酗酒、吸烟,特别是吸毒行为的反感和拒绝。

扩展资料

朋克文化始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种对当时传统音乐的反叛,其中包括前卫摇滚和重金属。70年代朋克音乐的发源地就是纽约东村。这种地下的、极简主义的摇滚乐是“反乌托邦”的,充满呐喊和绝望,既叛逆又简陋。

东村的CBGB俱乐部曾经是朋克音乐的圣地,艺术家们在这家俱乐部里四出活动,朋克乐团的成员多削着短发,身着细瘦的黑色牛仔裤、涂鸦的T恤和破旧的运动鞋。和嬉皮士一样,朋克讲求消解权威、反对主流、保持真实和直接,但与嬉皮士相比,朋克则将犬儒和解构进行得更加彻底。

他们不追捧任何明星,甚至对自己都进行嘲笑和抗拒。在这样的人群中诞生的音乐形式,就是朋克音乐。它讲求使用最为简单的三和弦,快速激进的鼓点和简洁的旋律。无论是编配、歌词还是作曲,要的都是那种去除所有矫饰后的简单明快。

-朋克

人民网-朋克是什么?恐怕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能阐释清楚的

中文名:情人节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喜剧 / 爱情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彩色 发行: 华纳兄弟影片 导演:盖瑞·马歇尔 编剧:Katherine Fugate Abby Kohn Marc Silverstein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Kate 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Liz 杰西卡·阿尔芭 Jessica AlbaMorley Clarkson 泰勒·洛特纳 Taylor LautnerTyler Harrinton 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Holden 剧情简介  新线将一支全明星演员阵容,打造一部浪漫喜剧《情人节》(alentine's Day),导演则是执导过《风月俏佳人》(Pretty Won)和《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的盖瑞·马歇尔(Garry Marshall)。 加盟该片的大牌有:朱丽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杰西卡·阿尔巴(Jessica Alba)、杰西卡·贝尔(Jessica Biel)、詹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雪莉·麦克莱恩(Shirley MacLaine)、布莱德利·库柏(Bradley Cooper)以及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 故事从一班巴格达至洛杉矶的飞机上悄然发生……从战场上归国的美军军官凯特(朱莉娅·罗伯茨饰),在飞机上意外的结识了霍顿(布莱德利·库珀饰),两人在飞机上同坐一排,越聊越投机,凯特对这个帅气的男人颇有好感,但哪知霍顿却是一个同性恋,他正烦恼的是自己心仪的西恩(埃里克·迪恩饰)碍于压力,迟迟不敢公开自己的恋情,不过这也怪不得西恩,因为他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如果自己一旦出柜,很可能就会毁了自己的前程。凯特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母亲埃斯特尔(雪莉·麦克雷恩饰)正在和父亲埃德加(赫克托·埃里仲杜饰)聊着过去的风花雪月…… 洛杉矶一间花店的老板瑞德(艾什顿·库彻饰)一直挖空心思讨好女朋友摩莉(杰西卡·阿尔芭饰),他经常求教于自己青梅竹马的死党朱莉娅(珍妮弗·加纳饰)如何追到摩莉,但当他真正向摩莉求婚之后,却发现自己一直在意的,却是朱莉娅,与此同时,朱莉娅也发现自己的男朋友早就结婚了;高级白领莉兹(安妮· 海瑟薇饰)正与男友乔许(托弗·戈瑞斯饰)商量如何过情人节,看上去甜甜蜜蜜的两人其实有着各自的秘密…… 2月14日的洛杉矶,10位男男女女,5对情各有别的恋人,在这个繁华的城上演着爱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4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