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格言
宁静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私欲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束缚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逃脱的网,爱欲是最难度过的河。
洞察
不要轻信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愿望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哪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慈爱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以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烦恼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障碍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的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邪恶。
容忍
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知足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健康
疾病有两种,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被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施舍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愁苦
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待人
待人热忱,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喜悦,苦恼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心境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的跟随他。
行善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福德。
财富
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望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信心
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解脱
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精勤
从今天开始,一个人应当努力改进他的心智,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
教育
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快乐
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幸福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智慧
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烂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着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实行
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省过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言行
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学习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佛陀的格言
陈柏达居士选译
序
一、宁静
二、私欲
三、束缚
四、洞察
五、愿望
六、慈爱
七、烦恼
八、障碍
九、愁苦
十、待人
十一、心境
十二、行善
十三、实行
十四、省过
十五、言行
十六、学习
十七、教育
十八、快乐
十九、幸福
二十、智慧
二十一、容忍
二十二、知足
二十三、健康
二十四、施舍
二十五、友谊
二十六、财富
二十七、信心
二十八、解脱
二十九、精勤
喜悦与赞美
柏达的‘释迦金言集’即将出版问世。这对于喜欢欣赏他作品的人来说,自然是令人兴奋的消息。
这一本书的英文部份,是柏达收集多年,细心挑选而来;中文部份则出自他的翻译,信达雅三者兼备,其中有不少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
我认为阅读本书,可以兼具不同的态度:可当作养性圣典看;可视为怡情小品读。
我喜爱这本书的小巧玲珑、义理丰富、精简流畅、格调高雅。它蕴藏著无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们内心的郁结焦虑;不但使人睁开他的眼,也能拓展人们的胸襟。
我常听说品茗的好处不少,柏达的书也经得起品尝,使人回味无穷;这些珠玑的字句、高尚的情操、隽永的趣味,含蓄著哲人的苦心、无声的启迪、以及一种超乎言说之外的空灵之美,这种美正是禅的宁静,睿智与解脱。
读一本好书,如坐春风,身心爽快,虽知道无声胜有声,却也难免不说上几句,一吐我心深处的喜悦与赞美。
林世敏序
佛陀的格言
一、宁静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二、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三、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一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四、洞察
一七、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五、愿望
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埋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喜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六、慈爱
三三、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七、烦恼
三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八、障碍
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九、愁苦
五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
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十一、心境
八○、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八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十二、行善
八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十三、实行
九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十四、省过
九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一○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一○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六、忏悔包括改过!
十五、言行
一○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一○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十六、学习
一一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十七、教育
一一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十八、快乐
一二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一二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十九、幸福
一二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一、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三、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二十、智慧
一三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四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二十一、容忍
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二十二、知足
一四八、不要期望不正当的成就。
一四九、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一五○、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一五一、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一五二、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二十三、健康
一五三、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
诗句类
1、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贾岛《寄白阁默公》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4、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5、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6、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白居易《赠吴丹》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10、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船夜援琴》
名人名言类
1、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
——扁鹊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4、
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
5、
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
——歌德
6、
神圣具有美妙、悦人、妩媚、安详和宁静的性质,给心灵带来难以表达的纯洁、光明、平安和欣喜。
——乔·爱德华兹
7、
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
——托马斯
8、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
—— 蒲柏
9、
正义的事业并不一定要地感情的冲动下才能完成,它能够在平心静气的辩论中坚持到最后胜利
—— 托·布朗
10、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 佚名
通俗类
1、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3、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5、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6、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甘露;愿你菩提心似火,焚烧一切烦恼;愿你的道歌清凉,唱出慈悲心语!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新年吉祥!
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0、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11、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12、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1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1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6、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1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6、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9、爱到浪漫,是刚开始。爱到痛苦,是要分手。爱到平淡,就该结婚。感情发展到不同时期,就要做不同事。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和甜蜜,真正能长伴你身边的,只是慢慢老去的熟悉。 20、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语录类
1、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2、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4、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5、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6、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着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0、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也就是带来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重大变化。在形式方面,佛教对于律体诗和俗文学(包括说唱文学、通俗小说、戏曲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在内容方面,主张就人生而观其无常苦空,就宇宙而知其变转幻化,从而为文人开拓了新的意境及超现实的想像力,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 佛教翻译文学的形成
从汉末到西晋,安世高、支娄迦谶、竺法护等人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佛经,“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宋高僧传·安世高传》)东晋以来,佛经翻译家逐渐创造了一种融冶华梵的新体裁——翻译文学,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的园地。如姚秦时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译文宏丽优美,语意显明晓畅,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常被人们作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研读,对文学界影响很大。佛陀跋陀罗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文澜壮阔,宏伟瑰奇。昙无谶译《佛所行赞经》,传述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是一部韵文形式的传记文学。《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所行赞经》这两部佛经的文学色彩极为浓厚,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不小。中国汉魏以来,散文和韵文日益走上骈俪的道路,此时的佛经翻译家以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译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这种新文体对改变当时中国文学的文体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发展。
佛教经典重视形式上的布局和结构,如《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普曜经》等是佛教长篇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人物构思缜密,对后来的长篇故事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须赖经》等是小说体作品,《维摩诘所说经》、《思益梵天所问经》是半小说体、半戏剧体的作品,这些形式、体裁在中国唐代以前基本上是没有的。上述佛典的译出,对于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曲的产生和繁荣,有着启迪、鼓舞和推动的作用
佛教经典在宣讲教义之时,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譬喻体,即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有关宇宙人生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如南齐求那毗地所译出《百喻经》二卷,列举譬喻故事98条,就是一部文笔朴素、情景感人的文学作品。当年鲁迅先生曾把它当作中国思想史上的资料进行研究,从中吸收有益的成份,并捐款刻印,广泛流通。从文学史上看,譬喻体文学的译出,对我国后世的寓言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 佛教推动音韵学和律体诗及诗歌的产生和发展
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十分巨大,如伴随着佛教而传入的印度声明论,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定,从而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中国古代也注重诗歌的音节及声律的探讨,魏李登就曾作过韵书《声类》(已佚),但并没有形成一定的音韵学规则。晋宋以来,居住在建康的一批善声水门和审音文交,曾在一起研究过音韵学。齐梁时代文学家沈约、王融和周颙等文士,在佛教《涅槃经》等梵声学的影响下,把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词的格律。沈约等人发明声律论,既吸取了我国古代音韵学研究的成果,同时也直接受到了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沈约所撰《四声谱》(已佚)提出八病之说,强调作诗应避开八种音律上的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有违格律的过失。沈约一派诗人创伤的诗歌,体裁短小,十分重视声律,史称“永明体”。“永明体”标示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使中国的诗歌更加注重格律和音节的美学化,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
中国诗坛在魏代中期以来,玄学思想成为诗歌的主旋律,即所谓的“玄言诗”。在东晋时代,佛教般若学广泛流传,大乘空宗的一切皆空而无所得的思潮给当时诗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佛教学者就在玄言诗的土壤里,诗词意境里注入般若空宗的理念,形成了一种优游自得、寂静恬适的诗境。如东晋佛教般若学者支道林就是当时最杰出的佛教诗人。支道林不仅娴熟佛学,还精通老庄哲学,所以他的诗结合老庄思想,文采冲逸,才藻新奇,极得文人的赞赏。当时著名玄言诗人孙绰、许询、王羲之等人都跟支道林交游,一起探求玄理,并深受其影响。晋宋之际的大诗人谢灵运也对佛这有精湛的研究,还曾和慧观法师一起担任过《大般涅槃经》的润文。他善于刻画自然山水景物,意境悠远而空灵,对于山水诗的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早期除以佛理入诗之外,还有专以诗文吟唱佛理的,如支道林的《咏怀诗》、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慧远的《庐山东林杂诗》和《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谢灵运的《净土咏》、梁武帝萧衍的《净业赋》等等,对后来的诗歌都有很大的影响。
唐代禅宗的兴起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密切关系,禅和诗都注重内在的体验,重视象喻和启发,追求言外之意趣。禅宗对这种宗教实践和诗歌创作实践提供了相互沟通的的桥梁。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谈禅、参禅,以诗文表达心中的悟境就形成了禅趣禅理盎然的禅诗,而禅师也和诗人相互酬唱,以诗来表达人生的理想和证悟的境界,从而表现浓郁的诗词禅学化,为唐代诗歌创作打开了新的一页。任运自然的禅宗思想给诗歌的内容以强烈的刺激,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多姿多彩。如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居士,他还是唐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兼通音乐,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号为“诗佛”。王维的诗主要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和王维同一类型的诗人如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诗歌都引证佛典,意境深远而典雅,佛理与情景交融。唐代还有以俗语表述佛理禅机的,如王梵志、寒山子、拾得等人。这些人的诗歌以平实质朴、浅显易懂的语言,但意境上寻求超越世俗的生活,禅趣横溢。其中寒山诗深受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推崇,影响久远。
宋代是禅宗隆盛时期,一些文人也以奉佛参禅,与名僧交游为时尚,如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人,多以佛理入诗,甚至取材于禅宗语录,这种以诗歌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三)佛教导致说唱文学——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的相继产生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佛教对于说唱文学和小说的影响,比对诗歌的影响还要显著。自南北朝以来,佛教为了弘法的需要,开始推行经文的“转读”、“梵呗”的歌唱和“唱导”三种宣传教义的方式。由于诵读、讲说、歌唱、赞叹等形式多样化,说唱结合不仅开佛教俗唱的风气,而且有变文之作,继之有宝卷、弹词、鼓词等文学艺术出现。
佛教经典中的颂文称为“偈颂”,是可以用来咏唱的,但在转梵为汉后,因限于字义音韵等原因而不能歌唱了。于是有人用印度的声律学制成曲调来歌唱汉文偈颂,形成了中国佛教音乐——“梵呗”。佛教为了弘法的需要,让艰涩的语言转变成通俗易懂的俗语,由经师来担任佛经的转读和梵呗,使佛教生活化、艺术化,同时又影响了中国俗文学的发展。
唱导也是重要的佛教通俗化的重要形式,本来和经师不同,不是以讽咏佛经为主,而是以歌唱缘事为主。梁陈之际,经师和唱导便合流了。中唐以后,由于民间的口语有了转变,讽咏佛经一般人已经难以听懂了,于是又将经文译成唐代俗语,这就是“变文”了。变文是佛教影响中国通俗文学的肇始。凡将佛陀的本生故事绘成彩画,称为“变现”,后来发展为说唱佛经故事,这种唱出的文词,称为“变文”。唐代流行一种叫做“转变”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变易文体。表演者一边展示佛教故事图像,一边说唱故事。转变时使用的图像称“变相”,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变文的起源,与佛教经典文体和六朝时代佛教通俗化有直接关系。寺院僧侣为了采取通俗化的传教方式,经常举行以变文为话本的通俗说唱,这就是“俗讲”。俗讲由两人主持,先由引导者“都讲”高唱一段经文,随后由俗讲法师加以详细解说。这种吸取中国民间说唱的特色增加佛教故事化的成分,采用韵文散文结合、有说有唱的新形式演唱经文,达到了吸引听众,开导人心的作用。这种有唱有说、诗文合体的艺术形式,开我国说唱文学的先河。变文吸取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记叙曲折,情节生动,故事性强,文字通俗明快,韵散结合,为大从所喜爱,不仅保存了大量古代长期流传的传说故事和流行口语,而且开创了一代较为自由的新文风。
变文虽为人民大众所喜爱,但不能登大雅之堂。北宋真宗赵恒明令禁止变文流行,佛教寺院里讲唱变文之风因此而消亡。然而,继变文之后,由变文演变而成的以唱为主的宝卷,受变文影响而成的弹词、鼓词、诸宫调及以讲为主的讲史、小说的话本相继形成/
宝卷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赏善罚恶思想。如现存的《香山宝卷》,传为北宋普明禅师的作品。还有《鱼篮宝卷》、《目连三世宝卷》等,都是宣扬佛教故事的。受到佛教宝卷的影响,明清以来逐渐也流行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宝卷,使宝卷发展成为一种曲艺。弹词形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采取有说有唱的形式。乐器多数以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鼓词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北方,而弹词则盛行于南方。诸宫调起源于北宋,流行于宋、金、元时代,讲唱结合,以唱为主,唱的音调运用当时流行的曲调改编而成。诸宫调以不同的宫调演唱数以万言的长篇故事,杂以说白,直接影响了元杂剧的形成
(四) 佛教为古典小说和戏曲提供了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中国先秦小说不受士大夫阶层的重视,以为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不能登大雅之堂。从六朝开始出现志怪小说,唐代有传奇讲史,宋人有话本小说,无明以来有章回小说,小说逐渐才自成一派,登上文学的殿堂,甚至与诗歌分庭搞礼。小说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之一,它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我国古代一些小说在体裁结构、故事来源、艺术构思和思想倾向等方面都受到佛教的影响。
唐代佛教僧侣创造的变文是用俗讲的方式来说唱佛经,俗讲影响了唐人的“说话”。“说话”即运用通俗的语言演讲故事,是一种说唱艺术。宋代又演变为“说话人”在说书场演讲故事。“说话”的故事底本为“话本”,“话本”分为“讲史”和“小说”两类。前者多用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模,后者多半为白话短篇。如宋人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章,缺首章,是叙述唐三藏玄奘和猴行者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为长篇章回小说的雏型,由话本小说进一步发展为章回小说,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成为明清时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发展和形式。
佛教对我国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提供故事来源,启发艺术构思。我国上古文学作品注意“辞达”,风格质朴,不利于小说的创伤和发展。而佛教典籍则广取譬喻,以寓言、故事来说明教义,往往把佛理融化在华丽奇妙的文艺形式里,取得形象教化的成效。佛教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打破中国小说的博物、逸闻、笑话等传统题材的束缚,为小说创作打开文阔的天地。六朝时佛道盛行,形成了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从而产生了许多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颜之推的《冤魂志》、吴均的《续齐谐记》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如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是专门宣扬佛教善恶报应及轮回思想的作品
佛教经论中的故事情节丰富了中国小说的思想和内容。如鲁迅先生就认为六朝人志怪思想的发达得益于印度佛教的输入,他还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说法,指出阳羡鹅笼书生的故事实际上是吸取三国康僧会译《旧杂譬喻经》十八条中“壶中人”的故事演化而成的。
再如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玄奘大师印度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浪漫主义神魔故事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起源于著名的佛教传记《玄奘法师传》和佛教游记《大唐西域记》,并结合《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求学经历,描写了唐僧西去经历八十一难的传奇故事,表现出佛教思想的深刻烙印。又如《封神演义》,是演述商末政治纷乱和周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书中叙述的三十六路伐西歧,也同样受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和《降魔变文》的启示。书中不少佛仙斗法的描写,其中许多人物直接取材于佛典。如哪吒的原型就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那吒”,是一个佛教护法神
佛教哲学也影响到古典小说的创作。如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封建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其开卷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眼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现出人生如幻的出世思想。《金瓶梅词话》描述了市侩的暴发户西门庆的荒*无耻形象,并以他的一生起落,现象地说明了欲海无厌的可悲下场。如小说《红楼梦》,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很大,对命运和人生都有深刻的反省
我国元代杂剧表演形式出现后,才有结合乐歌、舞蹈、科白的正式戏剧。元杂剧不仅取材于传奇和小说,有的还直接引入佛教故事。元杂剧分为12科,其中“神头鬼面”就包括佛教的题材。如郑廷玉的《布袋和尚》、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等都很著名。明代杂剧《观世音修行香山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也都是戏曲中深受佛教影响的明显例证。
(五) 佛教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佛教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佛教提倡的思辨方法、直觉方法,与文学创作的理论思维有许多默契之处;佛教重视超脱客观环境的牵累,追求清净的精神境界,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人们的审美认识,也有某种相通之处。因此,佛教学说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佛教提倡以神秘的直觉来证悟最高的真理,因为最高的真如是文字语言不足以表达,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是难以把握本体的世界的。那么如何去真切地了知实相的世界呢?佛教提出顿悟说。即真理玄妙一体,不可分割,证悟真如之理,与理冥符,没有分别之心,也不用渐次的进程,在生活的当下悟入真如境。直觉的审美观就影响到一些诗人的文学理论思想,如南朝梁代的刘勰,曾依止僧祐大师学习十余年,并帮助僧祐编著《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他所撰著名的文学批评典籍《文心雕龙》十卷,与钟嵘的《诗品》并称中国文学批评典籍的双璧,书中多取佛教条目,以建立文章轨则,又会通梵华音义,以诠释他的文艺思想。《坛经》认为“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众生对本性由迷到悟的转变在一念相应,觉悟到本性就是佛,一刹那之间完成。在佛教言语道断说和顿悟说的影响下,唐代诗僧皎然作《诗式》,专门讨论诗歌的体制和方法。文中极为赞赏他的远祖谢灵运的诗作“发皆造极”,有“空王之助”,达到了诗人的最高境界。唐末司空图(837—908)作《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继承和发展刘勰、皎然的思想,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作品形象特色,追求以意会而不可又言传的“韵外之致”、“昧外之旨”,即作品的弦外之音,把韵味和含蓄作为诗歌的首要艺术特征。后来的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作《沧浪诗话》,运用佛教的顿悟之说,认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追求意在言外的深远意境,强调诗要有形象思维,要有审美判断,对文学理论有很大贡献。清代王士禛(1634—1711)作《带经堂诗话》,继承前人的文学批评理论,提出“神韵”说。“神韵的的特征是含蓄深远,意余言外,被认为是诗家三昧的一种重要艺术准则。
除顿悟说、妙悟说和神韵说外,诗论界还有以佛教因明学论诗,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子(1619—1692)的“现量”说为代表。现量是对事物形象的直觉体验,指感性认识,因而诗歌也不宜凭空推敲,不能脱离现实的人生倾向。唐宋以来的文学评论著作,十分重视“境界”的理论。境即指客观存在,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意境”。
佛教对文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禅宗。宋代以禅喻诗已经成为风气,诗禅之喻几乎成为流行的口头禅。一些诗僧和文人纷纷以禅家的理论来论述诗词的创作、欣赏和评论。 (六)佛教为中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
随着佛教典籍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了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和中国佛教的新词汇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使汉语言的表现力更为灵活,为中国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佛教用语也逐渐变成了汉语系的日常用语,如世界、实际、如实和实相等,是佛教阐述本体论时的常用语,如相对、万法、现象、事法等是描述佛教现象学的用语,如觉悟、解脱、涅槃、顿悟等,是指佛教通过修行达到的人格自由与解放境界,如众生、六道、有情、无情等,是佛教的生命观,如净土、彼岸等,是佛教描述不再有世间烦恼的理想社会的用语,如知识、唯心、比量等是佛教方法论用语,等等。源于佛教的语言如六根清净、拖泥带水、大慈大悲、生老病死、心猿意马、本地风光、唯我独尊、不可思议、冷暧自知、皆大欢喜、菩萨心肠、大千世界、天龙八部、当头棒喝、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呵佛骂祖、痴人说梦、蒸沙成饭、泥牛入海、井中捞月、功德无量、五体投地、丈六金身、僧多粥少、苦中作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述种种佛教语言现象,随着佛教的通俗化弘扬,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汇内容非常广泛,几乎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我们的政治、文化、经济、哲学、文学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方便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在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佛学硕士
红尘俗世的专业千千万,竟都如此普通又无聊!哎~稍等!施主,我看你佛缘颇深,不如来牛津学习佛学,学完保你顿悟人生,境界飞升~
这个看起来东方韵味十足的硕士项目来自牛津大学,不要误会,课程内容不是教你敲木鱼、念经或是如何参禅礼佛,而是学习佛教经典语言。
你可以在梵语,古典藏语和古典汉语中选择一门作为你主修的佛教语言,当然啦,如果精力充足还可以再选一门进行学习。
除了学习语言外,自然也要研究与佛教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包括历史,文学和哲学等等。
项目为期两年,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也需要用你选学习的佛教语言翻译出来哦。
二、葡萄栽培与酿酒学
康奈尔大学是常春藤联盟学校中唯一一个开设该专业的学校。
学生将在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进行学习。专业招收的学生很少,小班教学,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和你的老师一起动手实践。
教室自然也是与众不同,除了传统课室的外还包括酿酒厂以及校园内的教学葡萄园。
学习课程
1 酿酒理论与实践
2 葡萄酒和葡萄风味化学的感官评估
3 种植葡萄和葡萄酒的原则和实践
4 葡萄酒和葡萄:组成和分析
5 葡萄病虫害治理
6 酿酒理论和实践我
7 酿酒葡萄酒微生物
……
看这学习课程真是相当全面,从葡萄种植到最后酿成葡萄酒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统统涉及,除了学习葡萄酒相关课程外还可以选修苹果酒和啤酒的课程。
别误会,读完这个项目可不是成为种植葡萄的果农,毕业生可以从事酿酒,葡萄园管理,教学和研究,葡萄酒商业等等方面的工作。
而且这个项目的目标可是培养葡萄酒行业以及酿造和蒸馏等相关领域的下一代领导者。
没准儿,下一个闻名世界的葡萄酒可能就以你的名字命名!
三、浪漫(史)研究
开设这个项目的同样是康奈尔大学 ,学习内容是探究浪漫文学与其他文学及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修课程可以选择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还会提供拉丁美洲语言以波兰语和葡萄牙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现代希腊语和罗马尼亚语课程。
很多语言看起来读出来就很浪漫呀,学习了这么多大家之作,到了写情书、要表白的时候还怎么会词穷呢~
多情总被无情伤,再浪漫遇不到对的人也是白搭,受伤了不如来试试创意艺术疗法~
四、创意艺术疗法
这个专业开设于墨尔本大学,除了听起来十分有趣外,其实还特别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艺术治疗其实是一种非言语的的心理治疗的方式,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让人们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帮助患者从沉重的情绪和创伤中获得缓解和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项目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如何用舞蹈、戏剧等艺术来改善和了解身体、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程度。真的是很温暖的一门学问呢~
课程包括:健康与福利艺术课程、创意艺术疗法实践、舞蹈运动的治疗方法、戏剧治疗方法几个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