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说中,更让人难忘的究竟是侠义,还是爱情

金庸的小说中,更让人难忘的究竟是侠义,还是爱情,第1张

  《笑傲江湖》 标签:伪政治寓言式/讽刺/权力与自由

  文字俊逸潇洒、典雅圆熟,情节跌宕起伏、惊险迭出、干脆利落,金庸讲故事的能力出类拔萃、少有人及,其小说能让人看得很爽。

  《笑傲江湖》中

那些枭雄式的人物(隐喻政治精英)左冷禅、岳不群(岳不群死于一个武功低微的恒山派女弟子仪琳手中,如果岳不群是一个单纯的武林人物,还能说巧合,但他是

一类精英政客的代表,糊里糊涂地死在一个小人物之手,未免太说不过去了)、任我行(作者为了避免他与令狐冲翁婿相残的无解二难困境,让其突然暴毙)、东方

不败(书中东方不败自甘将大权让与其情人杨莲亭,最后为情而死,这叫什么政治人物?)等全死掉了,政治白痴型人物令狐冲倒是优哉游哉得活着,只能说小说太

理想化了、说教味道太浓了,现实政治根本不是这样的,金庸应该也明白,但他还是选择了媚俗的写法。

  主角奇遇连连,有绝世高手风清扬传授神功独孤九剑,阴错阳差又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绝不是主角自己艰苦奋斗的结果,基本上巧合、好运气的成分居多),人

家还硬塞给他一个掌门当当(主角一下子成了政治大腕级人物了),又娶了一个美貌智慧地位并重的娇妻(阴错阳差下这是金庸惯用的招数了,这样一个美女倾

心于主角,非君不嫁,还倒贴之。这样一个倾心于主角的美女通常地位与主角相差甚大,至少当男女主角相遇时大多如此),最后坏人全挂掉,好人很滋润地活着。

小说结尾部分无甚出彩,无趣得很。

  据说笑傲江湖是政治寓言,对照着《资治通鉴》、《血酬定律》、《潜规则》看,笑傲江湖很明显是伪政治寓言。政治寓言式的武侠,《缺月梧桐》比之写实多了。《笑傲江湖》的

确写出了在权力欲望的的诱惑腐蚀控制下,人性扭曲疯狂的一面。不过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政治才能极低的令狐冲却能笑傲到最后,真是讽刺;人在江湖飘的令狐

冲在肮脏的权力场上滚了好几趟,还能保持赤子之心,实在难得得很,真正是自由和豁达的化身!白富美任盈盈疯狂倒追当时还是吊丝男的令狐冲,为了爱情,把自

个儿的个性、棱角也磨掉了不知多少,实现了从妖女到淑女的伟大转变,看着显得缺乏人格独立性,好似是男性的附庸。

  金庸小说掩盖在高超技巧下的武侠yy元素很浓,他写现实、写人生(但这现实、人生很多时候是提纯、理想化了的),主角几乎不会遇到不可解的二难道德困

境(要是有,主角一定帮他解决掉,决不会让主角蒙上致命性的道德污点),金庸的小说不是现实(或写实)主义小说(这个写实主要是说灵魂写实层面的,如一九

八四、变形记之类的,表面可以荒诞,内里却须写实),只能是童话寓言,真实性基本上是金庸小说的致命缺陷。

     金庸小说啪啪啪,拍拍拍!

  

  在龙空写了几篇评,龙空书评的回复好少,让我写评的热情低下。写评本来就纯粹是兴趣,没人反馈,好打击我哪!前些日子,安迪斯晨风写了古龙的书评,回复还可以,我就来写写金庸吧!金庸的小说优点写得多了,我就多写一下缺点吧,当然优点也写一些,一些说烂了的金庸小说优点我尽量不说或者只点一下,因为大家都清楚。我到现在为止还是标准的金庸迷,不过我看任何书,大体上都是优缺点都有的,名著亦如是。

  

  金庸的小说俺最喜欢的是《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次之则《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连城诀》,其他的就不算喜欢了。 

  

  第一次看金庸武侠,很早以前的观感,可以与以后再阅的观感对比,很多都有变动。金庸小说的文字典雅古朴、雍容雅致、传神洗练,文笔俊逸奔放、纵横恣肆,行文雅趣横生,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灵巧自如而自成一格,打斗描写精彩纷呈、让人为之目眩神迷,情节曲折跌宕、惊险离奇、摇曳生姿,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更是一绝。金庸以对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爱情等曲尽其妙的描摹尽显其博学多识,把复杂的事件、纷繁的头绪、宏大的结构精细地加以剪裁铺陈,使得小说几乎部部推陈出新,宏大精深缜密兼具,更以作品丰富深邃的思想内蕴、颇具深度的人性发掘,横跨雅俗,尽显大家风范。  

  

  第二次看金庸小说的观感。金庸的

武侠小说文字高雅大方、洗练潇洒,写作技巧纯熟高明,极其擅于讲故事,文化底蕴深厚宽阔,百家杂学内容丰富,打斗描写赏心悦目,颇有独到处。情节多为侠客

成长模式,主角运气超好,总是遇难成祥,机缘巧合、阴错阳差下(奇遇、高人、好运气)练成绝世武功,以之行侠仗义,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获得美女青睐,最终

完成从一穷二白居多的无名小子跃升为一代大侠的丑小鸭变天鹅式美梦,很像是古代武侠版的吊丝进化史。坏人没有好下场,邪恶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金庸的小说在技术层面、外在观感上显得较为真实,在思想理念、内涵实质上则有虚假、虚伪、媚俗的一面(或者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片面化生活)。与古龙、宫白羽、孙晓、缺月梧桐的武侠比较之,金庸的小说是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童话。金庸的文字技巧、写作功力已达一流,但作品的灵魂通常假得很,俗文学经典是也,纯文学经典则算不上。小说的那些主角们以其性格作风在现实中是绝少成功的(韦小宝例外,但他的缺陷太严重,也难久居高位)。

  金庸小说中的善恶是非标准一般较分明,敌我关系较明确。而《江山如此多娇》、《缺月梧桐》等武侠,人物利益纠葛交错纠缠、善恶界限居于模糊,敌我关系也会不断变动,更有现实中江湖的味道。 

  金庸小说,其主人公多消极被动,少积极进取之精神,但无不功成名就、美人倾心,最后亦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金庸小说男主角的政治、军事才能大都极低,女主角反而显得比其精明多了,天生是辅佐男主角的料,如黄蓉辅郭靖,赵敏辅张无忌。

  金庸小说的女主角缺少独立人格,不管多优秀的女主,都只能是男人的附庸,如任盈盈、赵敏、黄蓉、小龙女等一旦爱上男主角,总是以夫为天,为人处事变上一大截。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影响总是远大于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影响。这是大男人yy小说的特征之一。

  凡不是真心喜欢主角且为主角爱恋而不得的女人下场均凄凉,新修版王语嫣如是,岳灵珊如是,戚芳如是,朱九真如是;与主角为情敌者下场亦多凄惨,慕容复如是,郑克塽如是,林平之如是,欧阳克如是。金庸小说大体如是之。

  金庸小说缺乏直面人生无解困境的勇气。什么是二难无

解的人生困境?悲剧设置是靠人物间立场、价值观、人生理念的不同差异造成的真实激烈的矛盾冲突,不管怎么选择,都会牺牲其中一方,而两方都是自己所重视

的,这是两难的无解的人生困境,非常之真实深刻,很有现实人生的味道。人生总是会遇到让人不得不做出二难无解抉择的时候,这是真实的人生困局,我们无法回

避。二难抉择只要做出选择就会牺牲一方,会让人物道德上蒙上污点,因此很多作品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如金庸的

小说基本上都是回避了二难困境的,比如乔峰不管在宋辽间偏帮哪一方都是错误的,只有自杀;韦小宝在康熙与天地会之间无法做出选择,只能逃到了通吃岛;令狐

冲与任我行间的冲突无法调和,势必伤害到任盈盈,所以任我行只能突然暴毙;铁木真要攻打大宋 以郭靖的母亲为人质威胁郭靖参战

郭母只能以自尽来避免郭靖的无解抉择。这也是金庸的小说媚俗、真实性不强的原因,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困境可无法一逃了之或者一死了之。而《英雄志》和《缺月梧桐》就直面了人生的无解二难困境,这方面体现的更真实,这是我很欣赏的地方。

  

   

  《鹿鼎记》 标签:历史/社会/反讽/yy/种马/反武侠/小人物 

全书150万字,构思有不少借鉴大仲马的小说《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又名:红颜恩仇记, 大野心家:巴萨摩传奇,法 Joseph Balsamo)之处,整体水准则胜之。行文庄谐并出,是金庸小说中最独特、另类、幽默的一部,让人看得大呼过瘾。

  此书由于韦小宝几乎不会武功,以致于相关的打斗描写在金庸小

说中只能说很一般。人物描写除了韦小宝、康熙真正出色外,余皆平平,达不到典型人物的刻画,配角群比起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都是逊色的。韦小

宝这个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丰满灰色,但复杂度稍缺,其性格也缺少明显的发展变化,可以说经历了那么多,从头到尾还是一样的韦小宝。韦小宝的七个老婆,比起金庸的

其他小说的女子实在大为逊色,阿珂、苏荃被韦小宝强奸(or

迷奸)后,居然对韦小宝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变得服服帖帖了,这个让人接受不了。韦小宝的成功靠机遇、关系居多(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一下子傍上了两大

boss级人物康熙、陈近南的大腿,作者在韦小宝的幸运上实在很是yy),手段、才能第二(韦小宝的手段、才能是有的,但他的才能短板、性格缺陷也太大

了,作者总是在大事上力扬韦小宝之长,其才能、性格缺陷添加喜剧元素居多,绝不会搞砸大事,小事上不妨让韦小宝出出丑,反正是小事出丑,不会坏大事)。韦

小宝在朝堂、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良知居然没有经过大的考验与挣扎,当只能在忠义之间二选一时,韦小宝就逃到通吃岛上躲起来了,实行鸵鸟政策,结尾又是避

开这无解的死结,让主角隐姓埋名逍遥去了。

  《鹿鼎记》中主角靠着运气、才能、手段等大吃四方、平步青云的模式对网文影响甚深,其种马、爽文倾向也对网文影响很大。 

   注:我说的鹿鼎记配角刻画大多平平,是以金庸的笑

傲、天龙、倚天这些一流配角刻画的小说为标准来衡量的,要是按照一般小说的标准来看,鹿鼎记的配角写得活灵活现的,可以说个性鲜明突出生动都有,是写得好

的配角,不过非常好就未必了,鹿鼎记配角的典型性不足,就是说配角性格的复杂立体多变性体现不足,人性的矛盾冲突表现不够,配角刻画能达到岳不群、林平

之、岳灵珊、阿紫、慕容复、赵敏、周芷若、谢逊等这样程度的康熙勉强算一个,其他的相比之下光彩都不足。

  

《天龙八部》 标签:三主角/悲悯情怀/命运

  金庸最好的几部作品之一,文字英拔潇洒典雅洗练,文

化底蕴深厚,百家杂学内容丰富,风格苍凉沉郁,叙事淡定从容、娓娓道来,采用三主角多线程单镜头平行交错的写法,情节曲折跌宕,极其擅于讲故事,打斗描写

赏心悦目,萧峰、阿紫、马夫人、天山童姥、慕容复等人物均很鲜活生动突出。文笔、层次、节奏、结构、人物、情节、主题等均有不俗之处,是金庸的小说中写得最大气、结构最复杂的作品。

  书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执念痴念,都有悲剧性的一面。文字里有一种对尘世间有情悲苦众生的哀伤、同情、怜悯、慈悲、博爱之情,悲悯情怀极重,作品很难得的对正面人物、非正面人物,弱者、强者,大英雄、小人物都充满了悲悯意识。  

  三主角中,萧峰写得最好,段誉、虚竹的刻画则逊于萧峰。段誉、虚竹的相关情节过于yy,萧峰当上南院大王的过程过于戏剧性,中原群雄和完颜阿骨打等相

救萧峰的情节也过于理想化。萧峰在长白山打猎时偶然抓到一名契丹人,又稀里糊涂地与其结拜,谁知这人就是大辽皇帝;辽国内乱,叛军已稳操胜券,萧峰单人匹

马射杀叛军一首领、生擒另一首领,由此立下平叛大功,得封南院大王,都是很戏剧化、yy的情节。结尾时萧峰因为力阻辽帝南伐被抓,于是他的两位义弟(段誉

已是大理皇帝)、中原群豪、以完颜阿骨打为首的女真族人等这许多人置身家性命与不顾,一个个头脑发热(大体上都是义气为先、无视生死和利益),竟然想于辽

国大军中救出萧峰,这种做法基本上是稳赔不赚的,要不是作者网开一面,让段誉、虚竹二人于千军万马中生擒辽帝,萧峰以此威逼其立约退兵,那些头脑发热的群

雄不死伤殆尽才怪。

  新版中的王语嫣(王语嫣据说是金庸早年苦恋的女神的化身)成了丁春秋的外孙女,贪求长生不老,最后终生陪伴于疯癫了的政治狂人慕容复身边,感觉有些丑化了。

  

  《倚天屠龙记》 标签:侠客成长史/侠义/宽恕之道  

  文字圆熟,技巧纯熟,打斗场面描写出色。典型的侠客成长模式: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备尝艰辛,奇遇巧合下得以练就无上神功,在江湖上惩恶扬善、扬名立万,其间多位美女倾心,最后恶人伏诛,携美归隐,大体上是个很俗套、媚俗的故事(除了朱元璋的篡位外),主旨也一般。

  人物描写很出色,如张无忌、赵敏、周芷若、谢逊、张三丰、朱元璋等均颇见神采,张无忌与几个女性的情感纠葛写得很出彩。

  金庸的小说是不真实的,但他用很出色的技巧弥补遮饰之,把故事讲得极其生动,让人忽视其假、其俗,不容易。

  

  《神雕侠侣》 标签:情

  人物出彩的有杨过、黄蓉、郭芙、郭襄、李莫愁、裘千尺。小龙女这个人物鲜明生动有之,但个性缺乏发展变化,人性深度也体现得不够。喜欢上杨过的女人,

如程英、陆无双、郭襄终身单相思做老处女,反正爱上主角的又讨人喜爱的女人,如果主角另有所爱的话,谁也不能动,谁动谁倒霉,这是金庸小说的铁律(讨人厌的女人如郭芙不算)。

  杨过小龙女的爱情,至情至真,很单纯很干净很美丽很纯粹很神奇很绝对,近乎无半点人间烟火气。男女双方爱得天崩地裂,备尝艰难险阻,有幸运神保佑,死

来死去死不了,最终两人超脱了世间习俗对人的拘束,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间的爱情煽情地不得了,就如那美丽梦幻的泡影,缺乏现实基础,当然大众都喜欢看这

种俗套媚俗虚幻的爱情。

  

  《射雕英雄传》 标签:大侠/孤儿成长记

  这部小说我觉得体现得更多的是其在武侠文学史上的时代意义,艺术价值则相对一般。人物鲜明单纯,缺乏复杂多维性,故事在现在看来,也是中规中矩,俗套无趣得很。

   作品的文学性更经得起考验,而文学史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降低,射雕的出名大抵是因为他是金庸的

成名作,有开先河的意义,射雕的人物鲜明脸谱化,情节热闹简单,改编的影视剧很受欢迎,说到作品的人物刻画的复杂立体,情节的新颖有趣,与人物刻画相联系

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深度、人生哲理的揭示与探索之类的思想内涵,人物深沉心理揭示、情感共鸣度与感染力之类的心理情感内涵,比之其他金庸大作差距都很大。

  

《连城诀》 标签:黑暗系/复仇

  文字素淡质朴,风格苍凉沉郁,调子沉重忧伤,构思上借鉴了《基督山伯爵》。情节模式在金庸小说中较为独特,写江湖之险、人心之恶、人性之扭曲,主角一路被虐,没有扬名立万、多美倾心,不过最后还是历经苦难,奇遇巧合下练成绝世武功,众坏人在大宝藏前自相残杀,男女主角避世归隐。很好的题材与构思,却安排这么个潦草失真的结尾,失望ing。

  同为黑暗系武侠,温瑞安的《侠少》主角最后落崖身亡,坏人笑到最后的结局比之《连城诀》更显震撼力与真实感;《缺月梧桐》深度广度均远超《连城诀》,乃黑暗系武侠最佳。

  

  《侠客行》 标签:反智

  故事还算好看。

  天然赤子之心的主角石破天傻人有傻福,运气好到极点,告诉大家好人有好报。作品佛教思想较浓。

  

  《飞狐外传》 标签:除暴安良

  打斗蛮精彩的。

  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一个侠客能做到什么地步,很纯粹的狭义。

痴情的女子程灵素一直在单方面地、无怨无悔地付出,一直到死,这种爱情太伟大了,男人都想要一个程灵素。

  相对金庸其他小说,没有很可说道的地方。

  

  《雪山飞狐》 标签:多视点叙事手法/金庸版罗生门

  借鉴**《罗生门》的叙事手法(**《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或译作《筱竹丛中》,用多个人物的视角讲述同一个事件)。结构巧妙,由几个不同的人合讲一个故事,叙事视角不断变动,故事却衔接得天衣无缝。不同的人对看一件事,立场的不同,观点也会相差极大,人的主观陈述很多时候会变成不可信的谎言,没有绝对的真实能在叙述中被还原。  

  误会的手法滥用,解释一下就能解开的误会,作者偏偏不让人物有机会说,以致于酿成重大悲剧。如苗人凤误会胡一刀,误会胡斐,苗、范、田三卫士误会胡卫士,苗、范、田三家后代与胡家后人相互误会仇杀,整个故事基本上是由一连串误会来推进发展的。

  《雪山飞狐》的结局就是个典型的二难无解困境(虽然这个无解困境是用误会的手法构成的,无语),但金庸就此搁笔了,他的作品缺乏直面人生无解困境的勇气。

  

  《碧血剑》

  金庸的第二本书。主角袁承志平庸单薄得很,邪气逼人的配角金蛇郎君(可以说是暗线的主角)写得比主角好。整体评价一般。

  

  《书剑恩仇录》

  书生容易犯糊涂,百无一用是书生;最无人气男主角。  

  金庸第一本书,普遍评价不高,阅读趣味性很一般,不推荐看。

  

   《白马啸西风》 标签:女性视角/单相思/感伤/中篇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这篇实在不算很好,一厢情愿的琼瑶式单相思爱情故事。在金庸的小说中属于勉强可看的范畴。

《鸳鸯刀》 标签:喜剧色彩/短篇

  人物性格单薄,故事是老套的夺宝模式,近乎逗乐子的书,结局的揭秘是这样的:两把刀,鸳刀的刀刃上刻著「仁者」,鸯刀上刻著「无敌」两字,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是仁者无敌,这个如同儿戏般很囧的结局让人无语。我觉得是金庸最差的书,不推荐看。

  

《越女剑》 标签:女主角/短篇

   一万多字的短篇。剑神一样的牧羊女阿青爱上了只爱着西施的范蠡,于刺杀西施时惊艳于西施之美,自甘身退。

   爱情的求不得和自知不敌、洒然退身的放手。

故事平平无奇、差强人意,不看亦可。 

   ps:武侠短篇我最喜欢莫之然的《春水绝》,辞情据胜、韵味十足。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十四部都评到了。

人物长评之一:少年,一步步迈向没有光的所在——记《缺月梧桐》王天逸

人物长评之二:生死本能,矛盾螺旋——记《星之海洋》黄而

另附精华龙晶双料帖两篇:

再造天地人榜:我的网络推书单 (五万字)

文青重度患者的私人装B书单(私人版名著类入门级书单,四万字,第一弹)

咱的龙空全部精华帖

古龙的文笔洒脱随意而多有神来之笔,且作品中多贯穿其任侠豪爽,贪杯好酒爱红颜的人生本色 金庸的作品则是大家手笔,因为有着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历史修为,再有就是洞察人情的洗练文风 而无论如何,这两人的作品大都是上乘佳作,只是古龙的作品有些是由其自己起笔而至中后则有其得意门生代笔完成,所以难免有些凤头鸡尾之仓促急收感,让人读了不免遗憾 而金庸的考据,史评,讲演,杂文等著作也各有精妙,只是因为其武侠文风甚盛,以至于不闻达于天下了 观其文而知其人, 古龙的一生如其笔下所写的楚,陆,李之流一样纵情人生,有酒且饮,遇知己兄弟但求一醉,遇美色红颜只要畅意人生,所以无论其个人健康还是文学之外的遭遇和成就,都颇具传奇色彩; 而金庸则如其笔下所描绘的郭,杨,张一样大开大阖,谨慎敦厚而进退取舍更具深意,无论是著书立文还是办报讲学,都更有大家风范和领袖风采 古龙可谓江湖浪子,天纵英才而不受拘束;金庸则如武林盟主,人品才学成就根基也中规中矩踏塌实实 金庸是文人,学历史出身,所以史学功底深厚,喜欢把故事和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中来演绎,表现,让人觉得很真实,而且侧面对于历史也是一定的了解,所以现在很多海外华人都让自己的后代从读金的作品入手来了解中国文化,因为他的作品中除了历史外,中国文化中的医道,百家,哲学等等都有一定的表现。 而且说有意思一点,金的作品就象他笔下的主人功,大部分都是侠之大者的类型,都是逐步进步,最后成功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机缘,或巧合,在情理之中,成了一代大侠,但是小宝是个例外了呵呵。而且金受儒家影响很重,所以书中的戏说江湖醒人世和忧国忧民的感觉很重! 然而古龙本身给我感觉更象是一个潇洒又亦正亦邪的剑客,孤独,浪漫,深邃。反映到作品中也十分的痛快,描写的也大多社会底层人物,他的主人公大多义之大者,出场就是绝世高手,淋漓尽致,美女金钱美酒,潇洒的应有尽有,而且结构安排也出其不意,天马行空想落天外,如果说金是个仁者,那么古就是个智者! 做为一种文学形式和文化现象,金庸,古龙可谓武侠界的泰山北斗,彼此功力相当,都是顶尖高手,但二人的作品却截然不同。 金庸的作品清新,浪漫,不乏单纯的幽默;古龙的语言则短小,犀利,干脆。 各有千秋,甚至金也承认古龙是个李寻欢般的奇才,我们要做就是从他们的文字中得到快乐和享受。 如果硬要让两人PK的话,我很难说出谁好谁坏,简单概括起来,金老的书“热”看了让人热血沸腾,情意,场面,武功的描写细腻,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而古老的书,“冷”冷中见真情,实意,患难中见朋友,书中悬疑林立,描写常有神来之笔,出人意料,快意恩仇。 作为成人童话,他们的书是读者的,也是他们自已的。 古龙的书,在社会中下层人中,能够很大市场,书里的情节,迎合了他们的处境,作出了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做之事 而金庸的书,确实是老少皆宜,受众群广泛,书迷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两相比较,还是金庸略胜一筹 金庸和古龙,如同薛宝钗和林黛玉,要确切的说谁更“优秀”,这样的角度是分别不出来,二人似是如同双峰并峙、二水并流,在武侠世界中两骏齐驰,可称双璧。要说谁更好,说真的,二人都是大师,如果风格相同,自然可以以优劣论,但是二人有不同的风格,就象不同的两个美女,你说,能用一种教条化的标准吗?美是只可意会,难以固定的。 据说,演**的时候,金庸的片子是很好演的,因为比较“实”,而古龙的就要很难演,一是要挑选的和书中角色气质相符合的演员很难,二是古龙笔内虚幻的禅意般的气息很难以表现出来。从这里看,我觉得古龙的文字从文学角度来说,要更有文学的特征一些,金庸的小说蕴涵,则似乎要接近学术一些。 金庸和古龙是好朋友,古龙等作家常到金庸家做客,金庸也常到古龙家看望古龙。古龙说他最好的朋友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金庸,而人已经超离了文人相轻的范围。古龙称金庸为帮主,说金庸“开创了武侠先河”。金庸也大赞古龙以虚驭实的空灵风格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地步。 金庸是清朝著名诗人查慎行的后代,家学渊源深厚,博览群书,胸有大志气,笔下的人物多是英雄,据说曾经在大学中被开除过,年轻时性格桀骜。他是一个大人物,笔下的也是大人物,有人说,金庸里出现的小人物,在书中只有两个下场:一是今后成了高手;二是被杀死了。金庸是大侠,身份与地位就象是武林盟主,高居庙堂之上;古龙是游士,混迹市井之中,两人的风格迥异。金庸每天交往的都是一些大人物(他自己也算是大人物了),曾经和香港当总督的同学彭定康笔战,又拜访过邓小平,文革期间关注毛周活动,政治感很强烈,自己的传统文化素质也很高,他心中想的吧大约也都是些大人物,所以小人物的疾苦离老先生也太远了。金庸的小说里虽然没有朝廷命官,但是大多都是武林中的高手,在以武为尊的江湖,他们的身份与地位都相当于社会中的上层人,很少无故涉及下层的人民。而古龙呢,作品里都是些很性情的浪子,有的很平穷,有的象李白一样一郑千金。文如其人,他好酒好美女,而且得来的钱马上花光。他写下层人物的感情和痛苦,有很真实的感情,就如天龙八部里,王语嫣他们躲在仓库里,当时金庸写了两个谈恋爱的乡下男女,被人象捏蚂蚁一样杀死,还有一些无辜的人,为了所谓的英雄和大侠,很容易送命,而且死了就死了,就和死一颗草一样,一点影响也没有,只要王语嫣们活着就好了。可是古龙就不同,他的小说《边城浪子》里面死了一个小人物,是一个面店的老人被一个逃跑的饿极了的人杀的。老人死后古龙还写了很多关于老人的事,比如说老人的柜子什么的,古龙忘不了老人的死,在他的眼中人命就是人命,生命,不论贵贱都是一样的高贵。 古龙的《天涯明月刀》中,那个头上有茉莉花的妓女,在河边洗衣时看到傅红雪的那一幕,刻骨铭心的真诚和悲伤的卑微交织,那是真正的爱情,在孤独的时候相互扶持的感情。金庸永远也不会把目光放在一个妓女身上,因为妓女就是妓女,除非她很美,而古龙笔下的那个妓女并不美,却也有着正常人的感情和悲欢,所以对于金古,我反而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古龙写的内容是下里巴人,可是总的感觉象阳春白雪,而金庸塑造的人物,多是美女环绕,随时当高手和武林盟主,是阳春白雪,可是觉得精神世界上象下里巴人。 古龙是社会长卷,而古龙的文字象爱情。爱情是宇宙中上帝唯一奈何不了的东西,所以古龙这种发乎至性的文字,和金庸就无法用优劣来论。你能说清楚爱情吗?不能,所以也就不能说清楚古龙,这正是纠缠不决的关键之所在啊。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金庸笔下的人物是奋斗的男儿,可以托起一坐山,可是古龙笔下的人物只是寂寞的喝酒,流浪,逃避,痛苦,谁和他相遇,谁就会爱上他,同时也就没有幸福生活可过。为此,金庸是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古龙的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不足取的。 在人物刻画上,二人的风格也很不相同。金庸追求的是一种侠之大者的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传统的道德者,写出了郭靖萧峰等人物,后来写的鹿鼎记虽变换了主角的风格,但仍未摆脱那种传统的迂腐,象沐王府,天地会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且金庸对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很少,似乎人的一切都以其性格为准,在所谓伦理道德范围内活动,信奉的是人性本善,所以金庸书中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连金轮法王,鸠摩智,四大恶人,甚至是西毒等人都有其为恶原因,伤天害理的事情也做的不多。可以说,儒学和佛学对金庸塑造的人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人物仿佛就是对儒家人物或佛性人物的诠释。而古龙则不同,他更注重人性,李寻欢,楚留香这些人,不是大侠,但却有侠义之心,不是英雄,却更有英雄之气。古龙的人物没有什么侠义之道,一切旦求于心,很有禅宗味道。武功上,正派邪功,道非道,魔非魔,一切尽在人心。所不同的是金庸的武讲的是缘,张无忌和段誉是最典型的例子。古龙讲的是悟,没有师傅,没有心法,就象小李飞刀,凭心而发,在境界上追求的是禅宗的至善。但是两人相同的一点,里面都有佛学的味道。 还有对爱情的刻画方面。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对于“成年人的童话“的武侠小说也不例外,金庸很儒家,在女人和爱情方面,不会有女性解放之类的东西出现。就算比较自由的黄蓉吧,还是选择了在家里相夫教子的明智道路,没有摆脱传统女性的特点,在金庸的书中,除了杨过和小龙女、梅超风外,爱情上似乎乏善可陈。而古龙则把女人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女人变的生动真实,符合人性和现实,别的不提,光是香帅身边的三个现代感强的女人,就能让金庸所有小说中的女性相形见绌,更别提朱七七之类了。古龙人物对爱情激烈性情,有强烈的反叛性。对于女主角,金庸喜欢写兰心慧质的女人。虽然这些女人性格各异,刁蛮任性如黄蓉,温柔可人如小昭,纯情冷艳如小龙女,大度豁达如任盈盈……但无疑都是些聪慧的女子,其智慧、识见均不亚于须眉,所以她们的美丽也有了内涵,各有可爱之处。对于那些女配角,好女人通常都是比较专情单纯甚至到了有些“傻气”地步的女子,比如穆念慈,阿碧,仪灵、岳灵珊;而金庸书中的坏女人也和古龙不同,没有那种坏的让人咬牙切齿、坏得彻头彻尾的女人。金庸写的坏女人,通常都会有一个坏的理由或者“坏”形成的过程,会交待其性格缺陷导致的偏激极端;金庸写她们的态度有时候比较矛盾,既想鞭鞑又抱有一丝同情,比如李莫愁、康敏、叶二娘、以及阿紫、周芷若这种并不算“坏”的坏女人,他们通常不会让人痛恨,只会让人叹息。另外金庸的书里绝少有荡妇这种形象,虽然在古龙书中荡妇都比较常见。 古龙书中的坏女人可以让任何英雄豪杰哭都没有眼泪。最漂亮的女人也可以坏女人,他会写很美的女人,也会写很丑很恶毒甚至变态的女人。通常那些跟男主角最终有了好结局或者常伴男主角身边的女人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女人”,而是“女孩子”。虽然可能与那些坏女人年纪相仿,但她们都拥有坏女人所不再拥有的女孩的特质:天真率性和害羞。虽然这些女孩子大都很聪明,甚至有些狡猾,也有不少心机,但与坏女人那种深沉老练的算计和毒辣阴荡的手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通常这些女孩子都会有些调皮任性,是让人有阳光般感受的可爱少女,比如朱七七、丁玲、燕七……以及比较乖巧的苏蓉蓉、孙晓红等等。成熟妩媚的女子常常扮演坏女人的角色,而且有时候坏女人才是真正戏份最多的女主角。古龙的坏女人会坏得无可救药,却也会让人心碎和依依不舍,比如林仙儿,她美如天使,毒如蛇蝎的特点,使人忘记了郭大侠。邀月、石观音、丁白云还算坏得比较“合理”些。古龙书中的正面女人,比如林诗音等,她们是男人的挚爱,拥有最智慧的煽情手段,可以让男人一辈子睡不着觉,流浪憔悴。但也正是由于感情、智慧和美丽造成了她们的不幸,她们缺少那些开朗少女们的好运气和勇气,所以最终与男主角无缘,在感情最有灵性,却总是得不到吃不饱,抱恨终生。 有人说,古龙的小说对性的描写很赤裸,不喜欢,实际上,作为文学,那往往也是造境,魔生于外和魔生于内则是关键的,表面上的放诞或许是来源于内心的真诚。古龙越是写欢乐,就越感觉到一种寂寞,越是大写乱来,就越觉得他对内心的约束,所以,相反相成这规律也是很适用的吧。 找了好多资料~慢慢看吧~希望能够让你对金庸与古龙的作品有更多的感触和了解~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处。例如,许多重要人物的年龄都有矛盾

,如郭靖、黄蓉、段誉、慕容复等人的年龄。还有一些前后事件也有矛盾的地方。

二、有关历史和民俗方面的问题。金庸被誉为在文史和民俗方面有甚深的造诣

,但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不够准确、甚至是出错的现象。

三、为了制造奇幻的情节,不顾人物性格发展,不顾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不顾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性。这类现象在别的武侠小说中是相当多的。一般说来,金

庸还是比较注意人物性格的描写的,但在他的小说中这一类现象仍然是有一些的。

四、一些和一般的评论不同的意见。这里所说的一般的评论,主要是指包括金

庸的好友倪匡在内的,港台的所谓“金学家”们所作的。近来内地的一些对金庸小

说的评论也急追直上力金庸小说的谀美大有超过港台“金学家”们之势。这部分内

容并不属于金庸小说本身的缺陷。

2

以下文章是综合网络上的一些看法。

(1)喜欢一个人,喜欢一本书,不是只是盲目的说他(它)如何好,也要知道他(它)有那些不足之处,固作此篇。看了许多别人对金庸的评价,所以不免受了他们的影响,甚至有抄袭的嫌疑,不过想起一位哲人说过: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也就释然。

一、总体构思模式化、公式化。如在《笑傲江湖》中,分为五岳各派、少林、武当、日月神教八派,继而衍生出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八派之间的矛盾并非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是作者杜撰的。以金庸之才,如进行纯文学创作,未尝不能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但他却选择了本身有严重缺陷的武侠小说,任金庸有天大的本领,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金庸任是妙笔生花,也不过是“带着枷锁跳舞”。

二、脱离现实。有人说金庸是浪漫主义,然而,浪漫则已,却浪漫的不够彻底。以金庸之才华,何不来个彻底浪漫,创造一部新时代的《西游记》?有人说金庸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有之,“现实”却未必。即使有那么一丁点儿现实,也在虚无缥缈的魔幻宝瓶里化为血水了。

三、融武侠与历史于一体,是金庸小说的特色,却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金庸这种亦真亦假、虚实交织的信史写法,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误导读者这个副作用,比这种写法的正作用要大得多。

四、情节重复、罗嗦。任金庸不断的变换时间、变换地点、变换人物、变换兵器,也摆脱不了重复与罗嗦。繁冗拖沓的打斗场面,一次次的出现,即使小学生也知道这样写不对。其实,《明报》之所以经久不衰,全靠金庸小说来装饰门面,小说可以带来金钱,金庸当然明白写长的好处,为了金钱,金庸背叛了自己的才华。

五、杀人、血腥的打斗、拉帮结派,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不要求小说成为生活教科书,但小说家却应该考虑小说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效应。

六、小说创作违背意愿,创作态度不严肃。创作是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可是金庸却请人代笔。《天龙八部》请倪匡写了一部分是人尽皆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而当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之后”,金庸运用自己驾御文字的能力,竟顺着写了下去!这在文坛形成一股不良之风,金庸如此不严肃,非大家之风范。金庸背叛了文学。

七、哗众取宠。众所周知,《神雕侠侣》最好的结局,莫过欲让龙杨二人终生思念却不得相见,这一点金庸也提到过。但为了《明报》的销路,金庸不得不顺从大众心理,闹个皆大欢喜。文学不是闹剧,金庸此举,让人鄙夷。

我一直认为,广为人诟病的金庸书里的不科学,其实都是些先入为主傲慢的想当然。

金书里多有小概率事件的传奇,却没有不可能事件的意*。我其实有个小方法,金书的缺陷,其实看金庸自己的态度就知道了,也就是新修版对三联版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局限,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为了保证通俗,多多少少不敢把主角(很多前期作品的主要角色)置于真正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陷阱里。

大概是常说的主角光环的意思,但是没有批评意。因为主角其实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也没有无概率事件发生过。故而金书里配角作为作者更能自由支配的载体,比主角多了不少的悲剧与困境,而作者并不是为了衬托主角才写得这么惨,他们往往都各自丰富着,寄托了很多感情。而主角的困苦,就算有,也是一笔带过,绝不多写,不给读者太多时间代入。

所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困惑时,立马有母亲来自刎明志,有师傅以身作则;

比如《连城诀》里困在雪谷时,偏偏就主角有食物,金庸把人性的实验放在配角上,主角是读者要代入的,他不太敢动;比如《天龙八部》,一个乔峰的困局,要用喜剧性的二个兄弟来冲淡,而段誉虚竹也有心理困境的,却写得极隐晦,粗读绝读不出来,只有个神仙美眷美满结局的模糊概念;

比如《笑傲江湖》令狐冲经历的人性险恶绝不弱于林平之,但是令狐冲经历的这部分却不能写得明显了,只有些简短的概述和惊鸿一瞥的念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人物性格极丰富,却只有在情爱上的困境敢写一些(已被骂成渣男),其他的都不怎么敢写;《神雕侠侣》的过神心理很值得赏析(正正邪邪),但很多人粗读多半觉得杨过一直正义而讨厌黄蓉等。三联版里,也只有个韦小宝,封顶之作,才敢真正地去多写一些心理。然而在《鹿鼎记》的后记,金庸这么说:“这篇小说在报上刊载时,不断有读者写信来问:“《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因为他们发觉,这与我过去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实这当然完全是我自己写的。

很感谢读者们对我的宠爱和纵容,当他们不喜欢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段落时,就断定:“这是别人代写的。”将好评保留给我自己,将不满推给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笔人”。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往下为私货:后来,世纪新修版时,金庸早已过天命之年。所以不再顾及读者,他将段誉虚竹的困局写明了些,王语嫣是心魔最后离开了他,他自己也出了家,虚竹的婚姻和门派可能都会困难重重;

所以袁承志爱的是阿九,但是要遵守信义,要一辈子守着青青;所以张无忌其实并没有完全选定赵敏,谁推动的力大,他便最“爱”谁,实际上一个都放不下……但是说金庸老糊涂了的言论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改动还不够好,金庸自己也不满意,但是阻挠声也多。当然阻挠的理由很多,有些也很有道理。面对阻挠和类型限制和本身笔力,金庸最后也折中了,也恰好体现在《鹿鼎记》新修版放过了韦小宝,最后没有改动结局让他家破人亡。

金庸自称有两个原因,一来在于韦小宝那样的人不会输的。第二个原因原话不记得了,用我的话说,是因为要表现的在于一群人一个时代,主角给读者代入就好了,不必要改动一个人。出新修版时,金庸说再十年,也就是94岁后年时,还要再改小说。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我还是挺期待的。

武侠,古有七侠五义,薛刚反唐,说唐,说岳之类,今有梁羽生,金庸也。武打加爱情点缀,再加 故事离奇,能飞檐走壁,功夫高深莫测,什么蔡花宝典,少林功夫,武当之类,关键地方,且听下回分解。娱乐型,地摊上种类繁多,可以批量生产,看过了什么没留下。国外也有,什么侠盗之类……

金轮死后,中原武林盛况空前!杨过,郭靖,黄药师,周伯通,南帝,等等。为什么不能直驱蒙古包,将那些个啥尽数干掉,而要一面喊爱国,一面云游四方,死等鞑子来改襄阳,以全郭靖忠义之名?幻想小说与历史结合太紧,常出现如此悖论,没办法的事。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老老实实练武功,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

最好,无论怎么评论,都是小说而已,本身就是假的。

在当代新武侠小说作家中,金庸可谓大师级人物。打开他那15部武侠小说,如同打开了一幅长卷的《清明上河图》,迎面扑来的是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琴棋书画、儒释道杂、医卜星相、莳花艺菊……让人目不暇接。同时,透过这些显性的文化信息载体,我们还可以深入到他虚拟的江湖世界和侠的精神内核,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

一、江湖文化的在野性、反叛性和诡异性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江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它脱胎于主流社会而又与之有别。春秋战国之际,伴随着奴隶制礼崩乐坏的局面,士阶层地位失落,民间话语趋于活跃,形成了初始的江湖文化。因此,江湖首先具有在野性。所谓“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孟子)。这种在野性贯穿于江湖文化始终。随着封建专制的兴起、确立、完善化,江湖与主流社会也有一个从分化走向对立,最后完全独立的过程。可以说,它是巍峨庙堂投下的一大片阴影,庙堂有多大,它就有多大,甚至因为投影的角度关系,它还远远大过了庙堂。其次,它具有反叛性。从与主流社会分化伊始,江湖文化就表现为一种阶级矛盾,官民对立现象。汉代流民聚而为盗,至明清会党教门兴盛,江湖不时上演着一幕幕揭竿而起的活剧。这种反叛性随封建专制极权的舒展收束时而缓和时而尖锐,但它不表现为对整个文化价值系统的背离,而是表现为“均贫富”、“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式的对局部社会秩序的反叛和对整个文化价值体系的修补。再次,它具有诡异性。与主流社会的对立使江湖一直处于受压制,被妖魔化的地位,这种局面到了明清会党、教门兴起后而至其极。江湖有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切口,非局中人不明其中三味;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帮规、江湖道义,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既相区别又相渗透;再加上巫文化,谶纬神学从庙堂跌落民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更加增添了江湖的诡异色彩。 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江湖,然而它却不是新武侠小说尤其不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那个江湖世界。

二、从写实、传奇到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地说新武侠小说客观地去反映江湖社会的写实性作品其实并不多见,这同古典武侠作品有所不同。在古典武侠作品中,写实性的作品是相当多的。《史记》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这类史家实录之作不说也罢。即便在话本、拟话本、演史小说、文人笔记,例如《水浒》、《说唐》之类虽涉传奇的作品中,对江湖的在野性、反叛性的描述还是相当写实的。甚至如唐人小说《聂隐娘》、《红线》、《昆伦奴》这类极传奇之能事的作品,仍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从中可见有似于列国争雄、刺客横行的潘镇割据历史背景。而清末的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施公案》、《儿女英雄传》之类,或是民间话语的产物,或是主流话语的产物,或者二者相融合的产物,总之,也是在寻找一条现实江湖与主流社会对立下的妥协道路而已,现实感是相当强的。

新武侠小说兴起于海外殖民地,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华人世界。为了招徕读者,淡化了江湖的现实主义阶级对立色彩,而强化了江湖的传奇诡异色彩,以刺激商业社会中人们不断变换的时尚和口味。从文本上看,这种传奇已不同于演史小说的历史传奇,它远承《山海经》、志怪小说,中接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的路数,近承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之类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江湖由乡村、闾巷、绿林变成了仙山、海岛,读到了仿佛不是江湖而是海外西经,大荒南经。更有甚者,江湖已由地球扩大到宇宙空间,武侠与科幻相辉映。江湖中人赖以自下而上的技艺——武功,也由写实主义的冷兵器、拳脚一变而为法宝、凌空点穴、御风而行的超级幻术。这种光怪陆离的江湖其实正是商业社会不自觉的曲折反映。不自觉决定了此类作品质量不高,只能充当一次性消费品。但现实江湖社会的诡秘性无疑给作家们提供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其怪异和传奇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姑妄言之,姑且听之”的可信度。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此类作品,出于商业目的,有意识地对江湖社会的诡秘性作了放大化处理。其受众之广,也许更多的只具有文艺社会学上的研究意义。

但是,我们却不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金庸。不错,金庸小说也写了不少荒诞的传奇,作为报人写小说,他首先得考虑读者量,传奇自然成了不可或缺的佐料。但作为文化人的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传奇层面上做文章。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浸*之深,对商业社会的人性了解之透,再加上现代人精神的洞察烛照,他的武侠小说,盖有所寄焉,他笔下的光怪陆离的传奇是上升到了象征层面上的传奇。甚至我们已不能简单地以武侠小说而目之。

当然,从一开始,金庸还并没有自觉地从象征层面上来写传奇,而是继承了演史小说路数,借历史写传奇。比之绘画,是工笔而非写意;比之书法是楷书而非行书,更非草书。早期的《书剑恩伊录》明显可见《水浒》的影响,红花会十几位当家的名号模仿《水浒》。侠士们的天地是实在的,武功是凡人化的,故事的外延拓展不大,是就事论事的。本来,红花会与乾隆之矛盾大有文章可做。乾隆是作为汉人去当皇帝还是作为满人去当皇帝,对红花会来说是如此大是大非的问题其实正可见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的正义性的孱弱和悲哀。如果说《书剑恩仇录》只是金庸掩不住的才气无意触及了这样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主题,那么到了第二部《碧血剑》则有意加强了作者的寄兴。袁承志江山壮游 ,见到了明王朝、李自成、满清三家逐鹿问鼎,明王朝处处是在 “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然而没想到的却是李自成“嗟夫兴圣主,亦复苦生民”,相比之下,倒是满清统治集团显得那么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其历史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而第三部《雪山飞狐》则写了胡、苗、田、范四大侠士的后人对待权力、财宝、友情、仇恨不同的态度。豪士、侠士如何因为宝藏而物化堕落为“江湖中人”。第四部《射雕英雄传》取材于民族纷争的历史背景,在国事艰危的情况下,清净无为的全真教教徒,最卑贱的乞丐团伙(丐帮),无职无权的草莽人物,居然担负起了民族大义。这样的故事也许不符合历史真实但却存在着历史本质的真实。它既是对历代尸居高位者的辛辣嘲讽,又是对历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者”(张溥《五人墓碑记》)的热情歌颂。而《神雕侠侣》分明是一曲人性的颂歌。元好问半阕《雁丘》词贯穿全书成为游离于民族纷争之外的真正的主题。“问世间,情是何物?”一方面是宋代理学如古墓派,如绝情谷,一方面是人欲人性如情花毒难除。情欲既产生了李莫愁、公孙止、裘千尺这等情魔,也演绎了杨过、小龙女、郭襄这批情圣。到了《神雕侠侣》,金庸小说的象征意味开始增强。自此而后,越来越自觉和得心应手。《白马啸西风》继续着“问世间,情是何物?”的追问,而《鸳鸯刀》则像是《倚天屠龙记》的前传或缩写,刀中所藏的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原来是“仁者无敌”四个字而已。《连城诀》在讲述什么是价值连城的道理:是金银珠宝、浮名权力还是侠义友情。至于《天龙八部》,分明是对苦海人欲的揭示与消解;《笑傲江湖》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寓言;《鹿鼎记》整篇充满了文化批判精神。这些作品,形式是浪漫主义的,内容是传奇的,但它的本质却是更深层次上的现实主义(象征)。

也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庸对那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江湖兴趣并不大,也无意为之作传。他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近现代社会的人性发展感兴趣。他要写的,其实正是纯文学所关注的问题,只不过借了一件传奇的袍子披着以贴近大众的阅读心理而已。在这点上,他有似于蒲松龄写《聊斋》,是寄兴多于实录,象征大于传奇。所以我们读到他的“满纸荒唐言”,却感到“自有其中味”。江湖帮派不再是会党教门而像主流社会中的政治派别,经济团体,文化单位,稀奇古怪、荒诞滑稽的江湖中人及其行为(诡异),其实也并非神仙妖怪,魑魅魍魉,而正是近现代商业社会和半殖民地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形形色色人性,尤其是畸形、病态形人格的反映。而一个侠士则完全可以看作是屈原、贾谊、陶潜、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徐渭、李贽、龚自珍等等文士来读;至于武功的夸张描绘与人是“人剑合一”,技如其人,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特点。武功一失,顿成废人,更像一句象征的谶语。一套降龙十八掌可见郭靖、萧峰质朴、刚猛性格;一套黯然销魂掌也只有一生凄苦的杨过才会使;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一统江湖”的口号;而天山童姥干脆就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九阴真经》到了黑风双煞手中只能练成暴戾凶残的九阴白骨爪;阴鸷乖张的辟邪剑法自然是岳不群之流的看家本领。尤其是一套套内功的修炼,更像是儒家的道德内省,道家的葆命全真,佛家的佛理证觉。其层次深浅正可见出人格的高下。

所以可以这样说,金庸作品以它的寄兴和象征改变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江湖,也改变了传奇层面的江湖,构筑了江湖文化新的含义,从而终于于改变了武侠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状态。套用作家阿来的一句话:他的小说是一个游戏空间、情感空间、思想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4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