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训练学前儿童嗅觉、味觉和触觉有哪些意义?如何培养?

培养和训练学前儿童嗅觉、味觉和触觉有哪些意义?如何培养?,第1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习惯于称它们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的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音乐、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而右脑“感觉”更强,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多是右脑的产物。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宝宝在6岁之前,对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脑为中心,也是右脑最活跃的阶段,适当的良好的刺激可以让右脑功能发挥好。及早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促进他的右脑发育,对宝宝的整体发育,包括智力心理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右脑的开发时时刻刻存在于宝宝的生活当中,只要得到科学的指导,父母也会成为好的老师。宝宝2岁以前开发右脑的活动主要以感官训练为主。针对右脑主要在感觉领域发挥能力的这一特点,此时,父母主要是在宝宝的5大感觉领域锻炼宝宝的右脑。我们可以从训练儿童的触觉味觉触觉来开始。

认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通俗的说,就是指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其中,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对其他更高级的认知方式有很大影响。人生中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感知觉来认知外部世界的;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通过感知觉获取直接经验,对于认识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的各种感知觉中,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失明对盲童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有很大影响。以下我们从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力六个方面分析盲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和教学的关系。

一、感知觉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盲童失去视觉,就主要依靠其他感觉来认知世界了。

(一)盲童感知世界的特点

盲童对世界的感知,是以手的触觉为主,充分利用听觉、嗅觉、动觉等,与正常儿童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方式相比,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盲童的感知觉常常缺乏主动性,因为他看不见,所以不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意识不到事物的改变或新事物的出现,当然就无意主动感知。比如说家里新买来了一台电视机,健全孩子一下就能看到,就会围上去,非常兴奋、主动的看、摸,而盲童呢,你要是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家里新出现了一台电视机,自然想不到去摸它。因此对于盲童,要经常提示他们并把他们带到要感知的事物面前,他们才能有机会感知。盲童入学后,对学校的布局、教室的结构、学习用具,都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带领帮助下通过手摸、脚量来了解。

其次,触觉必须直接接触事物才能感知,因此盲童对有些物体的直接感知就很困难。较大的,象教室、操场,就无法用手直接摸出形状、大小,必须在其中走几遍并借助想象才有可能大致了解。较小或者结构过于精细的,如蚂蚁、蚊子等等,必须借助放大的模型并想象比例大小才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远距离的,如天空中的云块、日月星辰等,也要通过想象、类比。物体运动事的形象,如奔驰的骏马,只有结合对马的静态的感知与骑在马上奔跑时的感受,才能想象得出来。至于象明暗、色彩等只能靠视觉感知的形象,盲童更是只能间接的类比、想象。

第三,用触觉感知一个完全而较大的物体时,往往需要一部分一部分相继的观察,然后再通过记忆、联想综合起来,不能象视觉那样一目了然。因此,盲童感知事物比较慢,与普通儿童相比,要多花时间,需要老师有耐心。也正因为触觉的感知是各部分的累加,如感知不周到,容易产生片面性——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要经常提示、引导盲童有意识的重视物体的整体性,以避免“盲人摸象”那样的错误。

(二)感知觉补偿与训练

接触过盲人的可能会注意到,他们的听觉很灵敏,能注意到常人觉察不到的细微声音,比如能分辨出人的脚步声的不同。有人以为,盲人的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超常的听力是盲人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触觉也是如此,盲童并非一下就能辨别盲字点符,而是通过触摸训练的实践才达到的。

人的各种器官技能都按照“用尽废退”的规律在发展,盲童的各种感觉能力通过生活学习的各种实践可以得到提高,以补偿视觉的缺失——这种感觉补偿作用的形成反过来对于盲童的生活、学习又起到很大作用。由于这种补偿不是天生的,所以必须经过后天训练。盲童入学前,在家里可能也通过自发的、没有计划的练习而获得了一定的感觉补偿能力。入学后,教师要尽量指导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其补偿能力。

先来看听觉。听觉对盲童十分重要。首先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器官,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盲童失去视觉,自然更多的依赖听觉。其次,盲童的听觉在学习中发挥重大作用。盲童听老师讲课、听别人朗读教材或课外读物,听录音教材或广播都离不开听觉。盲童通过听读,可以获得比摸读更多的知识。

盲童听觉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教学、 生活中,教师或家长都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听觉训练。如听声音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让健全儿童蒙上眼,和盲童一块玩儿;辨别各种实物被敲击或落地时的声音;听声音寻找物体的游戏;分组秘密传递口令;打电话游戏等。

再来看触觉。触觉与视觉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但在感觉效果上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如触觉也能辨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形状等。触觉的训练可分为五个阶段:1、辨别材料的质地、软硬、光滑度、温度等。2、辨别物体的基本结构、形状、轮廓、大小等。3、通过拆、装的操作,认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形成空间概念。4、从辨别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凹凸图形。5、能够辨别盲文字母、单词、句子。训练时,也可采用各种游戏,如各种质地的布料、织物的配对,平面几何图形配对,螺丝螺母配对,各种各样的种子分类,穿针孔的比赛等等。

除以上两种重要的感觉,象嗅觉、味觉、动觉等对对盲童认识事物、定向行走也有很大帮助,也应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训练这些感觉。比如通过气味辨别各种食品、花草树木的种类,通过气味的不同确定厕所、牲口圈等的位置。

(三) 障碍感觉和空间知觉

不少盲人在定向行走中,当遇到障碍物如墙壁、大树干时,常常能事先回避,以免受到伤害。对此,有人曾经以为这是盲人的一种特殊感觉,例如认为是第六感觉、颜面视力、压觉、温度觉等。后来通过实验研究,才弄清楚这种能力主要是听觉在起作用,有点类似蝙蝠利用超声波的反射避开障碍物。实际上,常人也有这种感觉能力,不过因视觉健全,听觉的这种作用被忽略了;而盲人在大量的行走实践中,就学会了充分利用这种能力——那些缺乏行走实践的人同正常人一样也不能利用这种感觉。不过,盲人依靠这种障碍感觉,并不能行走自如。这是因为,环境中的嘈杂声,如交通、说话、风声雨声等,可能会干扰听觉,导致无法利用听觉。另外,障碍感觉的产生需要盲童走路比较慢,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所以盲童要安全有效的行走,主要不应依靠障碍感觉,而应借助辅助手段,依靠各种感官。

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的知觉,比较复杂。它的形成与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都有联系,其中以视觉最为重要,因此盲童的空间知觉比较困难。听觉虽然能为方向和距离提供信息,但往往不十分准确。触觉对于距离、大小知觉的形成,局限性也很明显。例如,有的盲童大小知觉很差,把世界说成几个学校大,有的距离知觉差,冒失的从而层楼跳到地面,等等。但是,通过训练,盲童仍有可能形成较准确的空间知觉,如通过脚步声、掌声的回响来判断距离、障碍物、房间的大小等等。

二、记忆

人的记忆是受他在感知事物、现象时所采用的方式影响的。先天全盲儿童完全不能通过视觉感知事物,头脑中没有视觉形象,其记忆表象是以听觉为主的。他们对声音信号的记忆能力较强 。许多盲人能长时间地记住见过一面的人说话声音的特征,若干年后还能再认。反映在教学中,一些盲童对于老师上课的口语、所学诗词、古文、数字的背诵,都显出较强的记忆能力。他们有时即使不理解也能机械的记住某些词、句,所以一定要经常检查他们是否正理解,而不能只看到他们口头回答的正确。当然,盲童听觉记忆的优势在学习中还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使他们多记住一些东西,有些内容他们既是不能理解或理解得不全面、不深入,也可以让他们记住以后在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

盲童对触摸过或闻过、嗅过的东西也能较好的记住。苏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盲人通过触摸专用地图,能够相当准确地再现出某个局部的地图。这说明盲人通过触摸能形成心理地图,在头脑中保持下来。不过多数盲人要形成较大范围、较复杂的心理地图是有困难的。

后天失明的盲童,在头脑中能保留一些失明前曾看过的形象,失明后也能再现。如谈到“高山、大海”,在头脑中能自然出现相应的视觉形象。盲童视觉形象保留的质量(是否清楚、完整,颜色如何)和数量、种类取决于失明的早晚与程度。一般来说,失明越早、越严重,视觉形象保留越差。就年龄而言,五岁是个关键期。五岁以前失明的,视觉形象极易消失;五岁以后失明,视觉形象有可能保留。盲童视觉形象保留的质量与数量,对其学习与生活非常重要。保留良好的视觉形象,可以为认知事物提供比较具体的参考框架。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经常激发起其记忆中的视觉形象,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这些视觉形象长期保持,以免淡化、模糊、消失。

三、想象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前者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声音、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后者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盲童虽然没有或缺乏视觉形象的想象,但在触觉、听觉等形象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盲童能根据课文、老师的语言描述,再造课文的意境或人物形象,也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某种境界。创造想象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象法国盲人布莱尔创造盲文,俄罗斯盲人埃罗先科写出许多美丽的、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等等。

但是,不能否认,盲童的想象是有缺陷的。由于许多想象要以视觉形象想做基础,盲童形成再造想象比较困难,如难以想象出彩虹、闪电到底是什么样子。盲童的想象有时还带有个人的愿望和情绪色彩,甚至歪曲,例如把说话语气比较强硬的、要求严格的老师想象的面目可憎。教师应当理解他们想象的缺陷,注意帮助他们丰富积累各种形象,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其想象力。

四、思维

还是由于缺乏视觉形象,盲童在形成概念时,难以通过比较各种具体形象找出其共同特征。例如“角”的概念,要通过对锐角、直角、钝角等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种角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对盲童来说就比较困难。盲童对一些概念的含义也理解得不准确,有时会把不同类事物概括在一起或把同类事物排斥在外。例如,有的盲童把蜜蜂和苍蝇当成与鸟是一类的东西,以为会飞的都是鸟类。有的盲童吃过苹果,知道是圆形,于是把其他圆的能吃得也说成是苹果。要他们列举蔬菜的种类,仅能说出有限的几种,知道白菜、萝卜是,可能不知道黄瓜、西红柿也是蔬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盲童的基本常识太少,不能像健全儿童那样很方便、无意的获得一些常识——比如通过电视、**、等。因此,在对盲童进行常识的教学时,就不能仅限于书本而忽略那些最基本的、对正常儿童来说很熟悉的知识。由于缺乏基本的尝试和经验,盲童在推理时,也可能没有根据,凭想当然,得出常人看来克的结论。例如有的盲童听说云是会动的,就推力得出结论“云是有脚的”,因为他凭自己的经验,以为会动的东西就长着脚。针对这种情况,除了丰富盲童的知识,还要培养其合理的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如认识正确的因果关系、类属关系等。

五、语言

盲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语意不符,即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真正含义,如有的盲童能说“电话、汽车”等词,而接触到这些物体时则可能不知为何物。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许多视觉性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如月光、彩云等盲童无法亲身体会,造成误解误用;另一方面,盲童在学习语言时,较少能同时直接感知事物,从而未能真正理解语义。针对这种情况,只要家长和老师注意把教给盲童的词语与事物联系起来,是能改进的。

盲童在使用语言时,经常要用一些与他们的失明状态不相符的词,如说“再见”,实际是“见不着”的。那么,是否把这种情形看成是语言不真实的现象,因而禁止使用这样的词呢?不能,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盲童的语言也要为社会交往服务,如果为了真实而要求他们把“再见”说成“再听”或“再摸”等,那就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了。当然在不妨碍交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鼓励盲童在日常交谈和作文中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体会。

盲童在语言交往中另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说话时表情、动作不合适,如身子或头扭向一边,不直接面对交谈者等等。因为他们没能模仿、学会人们常用的表情、动作。对此,一是要教给他们合适的动作、表情,二是培养他们养成与人交谈时注意自己形象的习惯。

盲童在语言发展中有个有利条件,他们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的需要比较迫切,比较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包括广播、收音机、电视等。因此,他们词汇的掌握、口语的发展,有可能比正常儿童优越。如果盲童具备了这种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给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

六、注意

我们上课时常对那些不专心的学生说:要注意听讲。注意,就是把心思专注到某项活动,不受干扰的去完成这项活动。任何一项认知活动,无论是初级的感觉还是高级的思维,都需要一定的注意力,所以我们把这一点放到最后来分析。

由于没有多余的视觉信息刺激的干扰,盲童的听觉注意一般较好,更容易做到专心听讲。但是,根据盲校有经验的教师的长期观察,盲童也有注意分散的现象。不过,多数不像正常儿童那样反映在外部表现——如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之类,而是表现在思想上的开小差。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主要来自非视觉的信号,如无关的声响、气味等外部因素以及情绪不安、饥饿、疾病等内部因素。由于盲童的注意分散不易从表面觉察到,教师容易以为他一直在专心听讲,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时地提问,看学生是否真在听。为保证盲童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就要加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避免单调的讲授给盲童造成厌倦情绪。

以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盲童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基本特点,弄清这些特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能有目的、有依据,取得实效。

接触大自然,体验15种户外活动 接触大自然,体验15种户外活动 0~6岁可说是孩子认知系统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若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进行各种户外活动,不仅可以 孩子的五种感官,长期下来,这些记忆也会逐渐累积成为将来学习的养分,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少父母在假日时,总希望能带孩子到户外走走,除了可以享受亲子同乐的时光,亦可拓展孩子的视野。不过,由于幼儿年纪尚小,不适合到人多繁杂的地方,也不宜去声光效果过于 的游乐场。荒野保护协会三峡联络处负责人吴佩怡表示,带幼儿出游应以接触大自然为首选,因为在大自然的世界里,孩子得以充分发展肢体的协调性, 五种不同的感官,进而促进身体动作、认知、语文、社会、情绪、美感等六大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Part1:认知篇接触大自然,加深学习效果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正是活动力最旺盛的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父母应尽量带孩子到户外,接近大自然,体验各种活动,接受不同的 ,促进大脑发展,使其将来在学习的道路上,连结这些经验,加深学习效果。 不过,该如何让孩子接近大自然呢?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增加孩子从事户外活动的机会。所谓户外活动,意指离开家庭之外所进行的活动,让孩子能有别于室内的生活经验,例如:到田园种菜、前往森林里露营、去海边踏浪或堆沙等。辅仁大学民生学院儿童与家庭学系专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孩子在学龄前的发展过程大致上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0~3岁,此时孩子的感官发展相当快速,需要透过外界不断 ,促使其向上发展;第二阶段则为4~6岁,此时孩子因为行为与移动能力大幅提升,具有较多的主动探索能力,他们会想要亲自动手做、动脚跑,因此,可以透过这些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状况,并且确认自己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像是跑步时是否能控制速度与方向、行进间是否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跌倒或受伤等。 除此,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也就是说,孩子在最初学习过程中,必须透过直接操作生活中的事物,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内化到大脑中,在未来进入学校学习时,才能将书本上的抽象文字或与实际经验进行连结。若孩子没有动手实际操作,仅使用文字、图卡、书本等平面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时就必须依靠想像力理解,这对孩子来说,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较易感到辛苦,也不利于大脑发展。因此,建议父母应趁孩子年幼且正是学习力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从事不同的户外活动,透过正确的引导来开拓孩子学习的范畴。 透过多元化的户外活动,孩子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更能从中认识各种动植物、昆虫和其他生物,了解自然界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学习与自然和平共处,进而启发生命的力量,懂得珍惜生命。此外,当孩子经常接触大自然,亦可培养受挫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大自然里,没有过多的人造建设与防护措施,做任何事都不如在家中或都市中方便,孩子必须学会自力更生与保护自己,使自己成长。 5种感官发展 所谓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孩子一出生下来就已经拥有这些能力,也已具备基本功能,但仍需要透过外界不断的 ,才能够健全发展。 1、视觉》眼睛看 视觉是让孩子用眼睛看,感受眼睛所见的各种事物。当父母带孩子接近大自然,从事各类户外活动时,除了可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的视觉 ,帮助观看较远的地方,缓解视觉压力之外,也能促进视觉发展,例如:观察物件的远近、动植物的身形等。 2、听觉》耳朵听 听觉是让孩子用耳朵听,并且辨别各种声音。当孩子接触大自然时,便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与声音,例如:夏蝉鸣叫、青蛙呱呱叫等,这些经验无形中都能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并且丰富生活、累积背景常识,促进未来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 3、嗅觉》鼻子闻 嗅觉是让孩子用鼻子闻各种气味。在大自然里,各种植物的气味经常扑鼻而来,而且清晰可闻,例如:花香、果香、草香等,当孩子亲自感受到越多的气味,就可以增加嗅觉敏感度及对物品的辨识度。 4、味觉》嘴巴尝 味觉是让孩子用舌头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孩子出生后只具有辨识甜、酸、苦三种味道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其他味觉感受能力也会逐渐发展。当孩子可以开始吃副食品时,父母应让孩子多尝试不同味道的食物,当接触过的味道越多,将来对各种食物的接受度就越高。尤其是孩子体验过当地各种不同的食物后,除了促进味觉开发,还能了解饮食文化与风情民俗。 5、触觉》手触碰 触觉是让孩子动手触摸、用脚行动,以感受各种事物表面的感觉,进而认识事物的特性,并且学习如何与之和谐共处,例如:触碰带刺的树叶会受伤、用力触摸柔软的花瓣会软烂等,透过这些经验可以学会辨识大自然的生物,从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 提升6大能力

当孩子越接近大自然,就越能够促使身心灵各方面的成长,透过实地走访不仅观察到一切、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更可亲手触摸各种生物,累积对大自然的认识。这些经验都会储存于孩子的大脑里,或许孩子当下想不起来去过的地方,但回忆却会在将来学习时慢慢涌现,让孩子能与抽象的知识做连结,增进学习效果。

1、身体动作能力

身体动作的开发是学习各种事物的基础,包括感官体验、肢体移动与实际操作三部分。当孩子已具备基本的感官能力,并了解自己的肢体移动能力,就会想要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掌控自己的肢体,增强身体的灵活度,例如:自己堆沙堡、玩土等,一旦这些动作发展越成熟,在将来进行握笔写字、拿笔绘画等精细动作就会越上手。

2、认知能力

认知也就是透过实际的认识与操作,从中建构知识与资料,在大自然里,当孩子亲眼见到、亲手碰到各种事物,不仅可以加深印象,更能在将来学习时触类旁通,转化为整合性的知识。

3、语文能力

当孩子接触越多自然界中的人、事、物,并且学会观察与欣赏,就越能促进语言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包括描述事件的能力、文字应用的能力等。

4、社会能力

社会发展的范围有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外在环境相处,其中,与自己相处还包括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等能力。当孩子接触大自然时,父母可引导孩子想一想看到各种动植物时有何感觉,透过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增加认识自己的机会;与他人相处方面,指的是当孩子与他人在同一个空间该如何相处的能力,当父母带着孩子前往大自然时,可以一起带着其他同年龄的伙伴,引导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 同玩游戏、分享所见所闻,增加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与外在环境相处的部分,透过接触大自然,孩子可以认识各种动植物,并且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学习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情绪能力

由于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拥有各种形体的动物和植物,亦产生不同的自然现象,可说是处处充满着惊奇。当孩子接触大自然时,可能会出现害怕、惊喜、喜悦等情绪反应,这些经验无形中都能够增加孩子的情绪发展。不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进入大自然的环境里,父母必须在一旁陪伴与引导,才能引出正向的情绪发展,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畏惧大自然。

6、美感能力

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属于较天然、原始的状态,未经人工过度开发的环境,孩子在接触过程中,会有很多美的感受与感动,例如:一望无际的海洋、黄昏的夕阳、各种动植物的型态等,透过这些人事物可以编织美好的回忆,提升对美欣赏的能力。

Part2:准备篇事前规画行程,备妥出游用品

父母在带着孩子接触大自然,进行户外活动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包括行程规画、必备物品等,并且做好防护措施。此外,为了避免孩子在外玩乐的情绪不稳,父母可于出发前和孩子约定,告知游玩可能会发生的疲惫与辛苦;当孩子在外哭闹,亦要采取温和而坚持的态度,纠正其行为。若孩子仍心情不稳或精神不济,则不妨考虑缩短行程,待下一次出游再订定出更适合孩子的户外活动。

行程规画

父母在规画户外活动时,可依照季节变化做安排,例如:春天种菜、夏天赏萤、秋天采收作物、冬天玩雪等,让孩子在四种季节中,接触各种自然界的型态,加强生活经验,增加与自然的关系。

在行程安排上,应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包括衡量年纪、体力、感兴趣的事物等,选择适合玩乐的地点,并且拟定活动内容,像是动静活动时间的分配、适当的休息时间等,建议父母在行前准备就让孩子参与,例如:一起讨论目的地、向孩子说明活动内容与当地的风情民俗、一起准备行李等,利用、影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即将前往的地点,做好心理准备,当孩子到达目的地,便能与脑中记忆做连结,玩得更尽兴、有意义。

必备物品

在准备户外用品时,家长应多准备几套衣物、粮食补给品、常备药物,以及防晒、防蚊用品,务必做好防护措施,才能让孩子尽情的玩乐。

透气衣物

长庚医疗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儿童皮肤科主任施一新指出,由于婴幼儿的皮肤与角质层较薄、体质较敏感、抵抗力尚未发育完全,只要天气闷热或衣服过于不透气,便容易长痱子,因此,建议家长要准备透气的长袖衣物,并且多准备几套,当孩子流汗时,先将汗水擦拭干净,再换上干净的衣物。

粮食补给品

大多数的幼儿胃口不大,正餐无法吃下太多食物,需要另外准备点心。建议家长准备适合孩子食用的副食品、小餐点及足够的水分,让孩子可以随时补充能量。

常备药物

常备药物有退烧药、肠胃药、外伤药膏、消毒药物、OK绷等,父母可准备一个小型急救箱,将这些常备药物分类装好置于其中,以备不时之需。

防蚊用品

防蚊方式不外乎穿着透气的长袖衣物、使用防蚊用品两种,防蚊用品中以防蚊液的效果最佳,因喷洒范围较广,可以进行全身性的保护,其他诸如防蚊贴片、防蚊手环等,适用范围较小,效果不太明显。

若不慎遭到蚊虫叮咬,应立即在患处涂抹药膏,例如:小护士、万金油或其他蚊虫叮咬的专属药物。假如身边没有药物,可先用冰凉的清水冲洗,增加清凉效果,缓解不适。然而,若没有马上处理,红肿受伤的地方可能会起水泡、化脓,或是因为抓破而造成局部感染。

防晒用品

防晒可透过穿着透气的长袖衣物、戴太阳眼镜、帽子与涂抹防晒用品,其中,防晒用品应于接触阳光前就先涂抹,并且定时补擦,以预防晒伤。若不慎晒伤,应视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基本上,常见晒伤程度可分成一度晒伤与二度晒伤,前者症状是红肿,处理方式包括冲冷水、敷清凉毛巾、吹凉风等;后者则红肿、起水泡,并有疼痛感,此时应尽快躲到阴凉处,先做冷敷处理,并且就医治疗,若没有立即处理,晒伤的皮肤会持续疼痛,色素会沉淀,变成较黝黑的皮肤,尤其是水泡部位,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会留下疤痕。

依附小物

除了常备衣物与防护用品之外,也应包含孩子的依附小物,例如:玩偶、小玩具、小毯子等,当孩子哭闹就可用来安抚情绪,提供安全感。

如何使用防蚊、防晒用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2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