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
赏析指导
《西风颂》是雪莱的名作,比起一般的抒情短诗,它的篇幅较长,加之诗中的场景不断变换,意象也十分密集,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所以讲解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展开线索。
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构思的,雪莱自己曾解释了它的缘起:“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书写暴雨来临之际大自然的伟力,成为该诗的起点。
第一节,写狂暴的西风如何摧枯拉朽,将落叶扫尽,又将种子吹入土地,等到春天的到来。诗中有两处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做一点解释:“有翼的种子”,指的是那些靠风力传播到远方的种子;“碧空的姊妹”,是指春天清新的东风,诗人将东风称为西风的姊妹,为了表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节中,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描写西风扫荡的秋天时,“黄的,黑的,灰的,红的像患肺痨”一句,渲染出树叶凋零时一片色彩斑斓的衰落景象,而“鬼魅”“巫师”“疫疠”“死尸”“黑暗的冬床”等词汇、意象的出现,更突出了一种万物肃杀的气氛。但当写到“春天”来临,语言的色彩又趋于柔和、明媚——“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诗人不愧是用“色”的高手,在这几行诗中大自然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被形象地呈现。最后,诗人将无处不在的西风命名为“破坏者兼保护者”,这里包含了一种特定的认识,西风既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又创造了新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辨证规律。
第二节,视角拉向了高空,写西风怎样吹破了乌云,形成了暴风雨。这一节是全诗中想像最为奇异、瑰丽的一部分。在一开始,被风吹散的流云,被比喻成大地上的枯叶,在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由此形成了自然的转换,混乱、撕扯、纠缠等词的使用,也强化了一种动荡的感觉,破碎的云朵也像落叶那样,正在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枝干”。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像,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在这一节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诗人的想像虽然大胆,但事实上也遵循了一些科学常识,如暴雨的形成,来自水气的蒸腾、凝结,伴随着云层之中“电”的作用等。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像,他对物理、化学、电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极大的兴趣,在这首诗中,对自然伟力的赞颂是与对自然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节,视角从高空回到了海洋,写西风唤醒了海洋,也让海底的植物战栗不安。在形容西风到来之前海洋的平静的时候,诗人设想“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而且在梦中它还见到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读者似乎能看到楼阁的倒影在澄澈的海水中,如何荡漾形成一片波光潋滟的美景。随后,大海也似乎有了人格,在西风到来的时候主动劈开了自己,暴露出了深藏在海底的植物。这一段描写十分奇异,似乎完全出自诗人恢弘的想像,然而也符合了某种自然的规律。据说,海洋、河流、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也像陆地植物一样,对季节的改变有相同的反应,因而西风的到来当然对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上面三节写的是西风纵横于天地之间,第四节回到了诗人自己,他呼唤西风将“我”带走,像树叶、浮云、水波一样,不羁地、自由地浮游于世界。为了表现西风的速度和“我”心情的迫切,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相同的句式——“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形成一种铿锵、飞扬的节奏,“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一句,更是模拟出西风的不断激荡。后面的第五节,这种语言的气势愈发强劲,诗人改用一系列祈愿的句式,表达了要与西风合为一体的决心和勇气。最后出现的那句著名格言,则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而且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比隽永。
从大地、天空到海洋,再到“我”,在人与自然之间,诗人纵横驰骋地展开了想像,将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宇宙的认识、生命的激情,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诗人扩大的心灵世界。在描绘西风的形象之外,诗人也多用感叹词与重叠的句式,特别在前三节都以“哦,你听”来结尾,使五个诗节,虽可独立成篇,但相互连缀,正像在天空中自由舒卷的西风一般,一气呵成。
西风颂关于此诗的主题,与上面讲过的《老虎》一样,也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说法,是将这首诗的写作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相联系,雪莱借对西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摧枯拉朽之革命力量的赞颂。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的内涵更为复杂,不一定要从政治层面解释,季节轮换之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力量,一种自然中蕴涵的破坏与创造的激情,或许这才是诗人赞颂的对象。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西风颂》是雪莱抒情诗中的名篇,但篇幅较长,意象密集,头绪似乎有些纷乱,先让学生各自默读此诗,再大声诵读,尝试把握诗歌展开的线索。
二、作品解读
1介绍此诗的一些背景,包括诗人情况、历史条件、写作缘起等,为更好地理解作品作铺垫。
2这虽是一首抒情诗歌,但上天入地,空间、场景不断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先让学生分头朗诵诗歌的各节,再细致讲授各节的内容,把握住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
3为了表现西风摧枯拉朽的力量,以及天空、大地、海洋之间自然的奇观,诗人使用了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让学生挑出相关的段落,分析诗人想像力的瑰丽之处。
4此诗的句式和用词非常有特点,多用重叠、复沓的句式,以及充满力度的动词,铿锵激昂,在语言的节奏上就体现了西风的强劲,要着重分析这些用句、用词的特点。
5关于这首诗,一般的解释是认为它表达了一种对革命力量的赞颂,但在此之外,还要为学生讲解诗人的自然观,在衰败与繁华的循环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得以展现。
三、扩展与比较
1《西风颂》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在抒发强烈情感的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想像,境界阔大,组织学生讨论:它与我们一般熟悉的抒情诗歌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诗在歌颂西风的同时,也描绘了很多自然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不少科学的因素,让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思考科学的知识经过诗人的想像,如何也有了“诗意”。
参考资料
读雪莱的《西风颂》(袁可嘉)
1819年10月20日午后,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卡斯辛丛林中散步。他沿着阿诺河走去,疾劲的秋风横扫落叶的景象使他激动。他想到苦难重重的祖国,他也想到一年半前被迫离开祖国的个人身世。英国某些报刊对他的诬蔑攻击还在耳中响着。诗人不禁感叹祖国和自己都深深陷在反动政府一手制造的苦难中了;他愤慨,他迫切需要借用一个有巨大威力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一个革命者的愤怒。眼前这一阵西风来得正巧:这不正是他所寻求的艺术形象吗?
借西风横扫落叶的威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清除反动政权;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这就是《西风颂》中歌咏西风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这个主题思想的两个方面。经过几天的酝酿,雪莱进一步以西风自比,以西风比喻一切革命诗人和诗歌,大力阐发了诗人和诗歌的双重作用:破坏旧的,催生新的,这就更加丰富了这首著名抒情诗歌的进步内容。当然由于时代和世界观的限制,雪莱的革命思想基本上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还带有抽象和虚幻的性质。
这样看来,为了确切掌握《西风颂》的主题意义,了解一下当时英国的处境和雪莱的生活、思想,就不是什么多余的事了。这里,简明的历史背景知识显然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具体的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
《西风颂》开篇恰当地借秋风扫落叶的威势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愤怒和清扫旧势力的决心。雪莱是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他不仅看到西风席卷落叶的破坏威力,而且也看到它吹送种子的建设作用。《西风颂》全诗贯穿着这个又矛盾又统一的主题思想。第一节开门见山把它点明了,这就为后面几节诗的发展提供了中心线索,更为诗篇结尾的著名预言:“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伏下一笔,使预言获得落实的基础。
西风的威武形象贯串全诗,起着决定作用。但各节又有和西风相联系的辅助形象,以扩大艺术效果。与全诗主题思想的两个方面呼应,第一节中既写到秋之呼吸的西风,也写到春天“碧空的姊妹”(即春风);既写到鬼魅似的落叶,也写到“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的春天的嫩芽;诗人既用“重染疫疠”等字眼来咒诅垂死的秋叶,也瞻望春天“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对现实的鞭挞和对未来的幻想——也即是对西风破坏旧的、催生新的双重作用的讴歌——主题思想中这两个部分通过并列对比的描写,不断地在交叉中发展。
《西风颂》的第二节除了继续描写为“濒死的一年”唱出了葬歌的西风的威力以外,还从上节枯叶的形象联想到天上的流云。狂风席卷流云和横扫落叶本来异曲同工,这里的联系既密切又自然。这么一联系,诗的意境随之扩大:我们的视线从地面移到空中。这里吸引我们注意的,仍是西风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流云所将带来的雷电、风暴,革命的风暴: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涌出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西风颂》的前三节都是以“哦,你听”结束的,只是第一节的措辞略有不同。雪莱要我们听的当然不仅是劲急的风声,而且是发自诗人衷心的革命号角。我们知道,雪莱对于革命采用暴力的问题始终摇摆不定,成为他一生思想中的重要缺点,只是在1819年英国工人运动高涨的情势下,他才明确地指出了暴力的必要性。尽管某些西方资产阶级评论家还持不同意见(如1956年出版的《雪莱在工作中》一书的作者),《西风颂》对于暴力的歌颂是确定无疑的。雪莱明白地说:“啊,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啊,让我们合一!”(第五节)也正是这一点,使《西风颂》明显地超过雪莱大部分抒情诗的思想高度。
前两节里,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上天入地,到第三节诗人引导我们进入海洋。地中海的惊涛骇浪成为突出的辅助形象,正如枯叶、流云分别是第一、二节的辅助形象。雪莱着力描绘被秋风唤醒的波涛汹涌的蓝色地中海。西风的威力进一步得到了渲染:大西洋的海水为西风让路,“向两边劈开”;深植渊底的草木被西风“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
到此为止,雪莱抒写了西风横扫落叶、席卷流云、掀起波涛三种自然现象。读者固然也感到诗人寄托在西风这个形象之中的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明确点出西风与自己的关系还在第四、五节。第四节是本诗结构上的转折点:开始向诗人的主观方向发展。“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雪莱在引导“我”进入诗篇的时候仍然重复运用了前三节中的辅助形象。这个巧妙的重复总结了上文,启引了下文,使全诗结构立刻严密起来,而且使描写对象的转变——从西风到诗人——来得妥贴而自然。这里雪莱的意思当然不是贬低自己为西风扫除的对象,而是希望获得和西风一样的威力,起到和西风一样的作用。他说“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
《西风颂》最后一节,雪莱表示了希望获得“狂暴的精神”以后,深刻而简明地指出了诗人和诗歌的社会使命。诗歌应当像西风一样,促成新世界的诞生,向人间播送“火星”,像预言的喇叭——与第一节春天的喇叭相呼应——“把昏睡的大地唤醒”。这正是雪莱作为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所一贯强调的东西。他在没有完成的长篇论文《诗辩》中指出:诗人首先应当是战士,社会的立法者,生活的导师。
《西风颂》的主题思想经过上述发展以后,最后以出色地表现了雪莱革命乐观主义的预言结束:“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不少读者背得出这句名言;它所以深入人心,固然由于它本身所含有的巨大的思想意义,同时也由于它出现在全诗的末尾,非常恰当有力地总结了历经曲折的思想情绪。假如它在开篇就出现,效果就会大为削弱。从这个巧妙的安排上,我们也可以领略到雪莱优秀的诗歌艺术。
雪莱的抒情诗有两大类:一类以鲜明的政论性为特色,诗句简明有力,如《给英国人民的歌》等作品。另一类以辉煌的想像和优美的情致取胜,如《云》《云雀》等篇章。它们富有想像的魅力和奇异的色彩。《西风颂》兼有两类的长处。诗人的想像上天入海,但并不过分渲染;所用形象具体明确,而且前后连贯,不像《云》中的形象丰富得叫人眼花缭乱。诗人的想像虽然与流云、碧涛一同驰骋,他的脚跟却是牢牢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的。
《西风颂》结构的严密是它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面分析主题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主要形象和辅助形象的配合和发展。全诗始终以抒写西风的威势为中心,同时又不断地从地上、天空、海洋吸收其他形象来丰富诗篇的艺术感染力量;诗篇突出地表现了西风的雷霆万钧之力,同时又提供了色彩绚烂的画面;既显示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又不失之于单调枯燥。诗人处处以内心的感情来渲染外界的景色,又以外界的景色来反映内心的情绪,确实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动人境地。我们不能忘记,雪莱曾经以赞扬的心情抄录过一位同时代诗人的话:“化自然景象为思想,化思想为自然景象——这是艺术天才的秘密。”
在格式方面,《西风颂》也别开生面。全诗系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的十四行体适宜于表现一个完整、单纯的观念或情绪,因此往往单独存在,或者构成组诗,但各部分仍有相当鲜明的独立性。像《西风颂》这样把五首十四行体紧密地组成一首抒情诗,各部分密切依赖而不可分割的例子并不多见。根据对当时雪莱所用几个笔记本的研究,最初他所采用的是无韵素体诗,几经修改,才成为目前的形式。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无韵素体诗虽然宜于表现雄浑的感情,却一般比较松散,不符合结构严密的要求,而十四行体正以结构上的严密完整著称。但一首十四行体容量太小,不足以充分表现雪莱的宏大气魄和深厚感情,因此需要用几首十四行体组合起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内容与形式的密切联系。
(选自《半个世纪的脚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不正确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第一诗节写西风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点出破坏者和护持者,这是贯串全诗的两个主题。第二诗节用云、雨、冰雹、闪电来衬托描写西风的威力;第三诗节写西风作用于波浪;第四诗节写诗人因西风而发生的感慨,诗人向西风说但愿自己也像枯叶被风带走,虽然不像不羁的雨风那样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后一诗节里,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全诗气势雄阔,境界奇丽宏伟,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通篇采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蕴深远。
《〔英国〕雪莱·西风颂》经典诗文赏析
一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
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放牧群羊,
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二
在你的川流上,在骚动的高空,
纷乱的乌云, 那雨和电的天使,
正象大地凋零枯败的落叶无穷,
挣脱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枯枝,
飘流奔泻, 在你清虚的波涛表面,
似凶狠的麦纳德头上竖起闪亮发丝;
从那茫茫地平线阴暗的边缘,
直到苍穹的绝顶, 到处散布着
迫近的暴风雨飘摇翻腾的发卷。
你啊, 垂死残年的挽歌, 四合的夜幕
你在聚集的全部水气威力的支撑下,
将构成他那庞大墓穴的拱形底部。
从你那雄浑磅礴的氛围, 将迸发
黑色的雨、水、冰雹, 哦, 听啊!
三
你, 哦, 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 他在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巴雅湾一座浮石岛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了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强烈汹涌的波光里不住地抖颤,
全部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的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淼波浪澜深处,
海底的花藻和枝叶无汁的丛林
哦, 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辩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怵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
四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膊, 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在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你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扬起,
就象你扬起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 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象你,
象你一样, 骄傲, 不驯, 而且敏捷。
五
象你以森林演奏, 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象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 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 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 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江枫 译)
这首诗是雪莱——一个时代的歌手对旧世界唱出的挽歌,对一个僵尸般的社会的“符咒”,也是他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的预言。
诗人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风起云涌继而又逆转直下的年代,充满热情的诗人和许许多多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样,感到万分失望。然而,雪莱并没有消沉,没有象那些消极浪漫主义者那样,逃进自己营造的艺术象牙之塔中,而是站在时代的风口,引吭高歌,象一只云雀, 冲破乌云,歌唱人类的光明前途,预报新时代的来临。《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心灵的袒露。
《西风颂》前后分成五节,诗的前三节主要是正面写西风以及西风过处世间万物的景象和反应。在诗人笔下,西风是无所畏惧的,是秋之实体的气息,是不羁的精灵;它有巨大的破坏力,使万木萧疏,将种籽凌空吹送,遣动天空的乌云,鞭笞一切腐败,将沉睡的地中海(暗指地中海国家)从梦中唤醒, 大西洋的水也不得不给它让路,海水深处的花藻也因它的神威而惨然变色(洋底的植物也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也因季节的变化而有相同的反应),总之, 它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它破坏的痕迹。
在第四节和第五节中,诗人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希望自己能同这强劲的西风一起去摧毁腐朽、丑恶的一切,能象西风那样有雄强的脉膊, 自由不羁。因为诗人觉得,自己也和这西风一样被压抑得太久了,现在是秋天了,是迸发的时候了,他愿西风带他一起去扫荡这个垂死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第五节中表现出无私的涅槃精神——如果西风将森林吹奏,可以“我”为琴;如果“我”的身上存在着枯萎的思绪,请将我吹散,表现了诗人无私、坦白的胸襟。至此,诗人革命者、“人类立法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以奇特的比喻,恣意汪洋的想象,深刻的象征,给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庞杂、空间广博的画面。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背景,我们就不难为诗中的各种物象找到对应。诗人的想象令人叹服——万木萧疏,似鬼魅避驱魔巫师(生动);种籽在空中飘飞,是有翅的种籽(贴切);号角吹送出生命的色彩和芬芳(奇妙的通感);花藻等惨然色变(恰如其分的人格化)……那雨和电在海面上则象麦纳德(酒神Dionysus的女崇拜者,喜狂舞,披头散发;头上伸出藤条或毒蛇)头上的头发;狂风吹动森林, 则似拨动琴弦。这一切都让人们领略到浪漫主义的绮丽丰采。
这首诗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主要意象西风和辅助意象海洋、枯叶等浑然一体,构成诗人的外化感情。难能可贵的是,这样奔放的诗,竟用极其严格的形式写出。全诗采用三行联环体(terza rima,但丁《神曲》亦用此韵式写成)的形式,每句采用抑扬格五音步, 句末押ABA,BAB,CDC,DED,EE韵, 读起来铿锵有力。 由于每节换韵, 所以不显单调。雪莱不愧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手。
(义海)
关于爱国的外国诗推荐:《西风颂》。
《西风颂》作者雪莱 英国
第一节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调零:哦,是你哟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如同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第二节
在你的川流之上,长空中巨流滔天
乱云像大地上凋零的树叶
被西风从天和海交错缠结的枝丫上吹落下来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缥缈的蔚蓝波涛表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第三节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第四节
我若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
我若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
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
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
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
我若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
祈求你来救我之急。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人生的荆棘上,我在流血!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第五节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第一诗节写西风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点出破坏者和护持者,这是贯串全诗的两个主题。第二诗节用云、雨、冰雹、闪电来衬托描写西风的威力;第三诗节写西风作用于波浪;第四诗节写诗人因西风而发生的感慨,诗人向西风说但愿自己也像枯叶被风带走,
虽然不像不羁的雨风那样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后一诗节里,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全诗气势雄阔,境界奇丽宏伟,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通篇采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蕴深远。
扩展资料:
《西风颂》整首诗由始至终围绕着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
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他在《致英国人之歌》里严厉斥责英国统治阶级,把他们叫做雄峰,指出他们是剥削英国人民的寄生虫。诗人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西风颂》
-珀西·比西·雪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