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的心电图特征,第1张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波呈窦性特征。

(2)P波在同一导联中的表现是大小、形态略有差异,但P波的方向没有改变。(这点很重要,下面的就不是窦房结游走心率)

(3)P-P间期互差>012秒以上。

(4)P-R间期>012秒,可有轻微差异。

得他波在心电图哪里,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心电图测量技术对心电图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心电学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某些传统的测量方法和定义已经更新。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思让教授等多位专家制定的新版《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发布,重点阐述了各波、段、间期的测量,以及平均心电轴和心率的测量。

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命名和定义

P波、Tp(或Ta)波、PR间期、PR段、QRS波群、J点、ST段、T波、QT间期和U波分别表示心电图的波、段和间期。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活动。P波形态可以为正向、负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不同导联P波方向不同。P波在基线以上,称为正向P波;P波在基线以下,称为负向P波。

Tp(或Ta)波:代表心房复极电活动。位于PR段或QRS波群之中,一般Tp波不易观察到。房室阻滞或心房肌梗死时,可以观察到Tp波。

PR间期: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限。它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限。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和室间隔除极的电活动。第一个负向波,称为Q波,之后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称为R′波;其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如果QRS波群只有一个正向波,则称为R波;若只有一个负向波,则称为QS波,QRS波群终点称为J点。

文章1

图1 J点偏离参考水平时QRS波终末成分的确定

在水平线的同一侧正向波上出现两个或更多个转折点,称为切迹。QRS波群升支、降支或波峰出现明显的斜率导致波形局部增粗,这被称为粗钝。QRS波群各成分振幅<05mV,可用Q、R和S表示。

12导联心电图仪同步描记心电图时,QRS波群的起点和终点不一定同时出现在某些导联上。某些导联QRS波群前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母I和K表示。

J点与J波:J点是指QRS波群终点与ST段起始的连接点,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的交界点。当J点形成一定的振幅、持续一定的时限,并呈圆顶状或驼峰形态时,称为J波或Osborn波。

ST段: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线段。ST段可呈水平上斜、下斜等多种形态,并逐渐过渡为T波。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定ST段终点与T波的起点有一定困难。

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活动。T波双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稍陡。T波方向大部分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正向,以S波为主的导联T波负向(V1、V2例外)。T波形态可以为正向、负向、正负双向、负正双向,其定义同P波。

QT间期:是自QRS波群起始点至T波终点的时限,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所需的总时间。

U波:是位于T波之后、下一个P波之前的小波。正常U波极性常与T波相同,通常V2~V4导联的U波较显著,心率较快时,不易观察到U波。

心电图振幅、时间的测量

1.测量参数

文章2

图2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定义示意图

心电图测量的基本参数包括心率、P波时限、PR(PQ)间期、QRS波群时限、QT(QTc)间期、P波、QRS波群、T波电轴、P波振幅、QRS波群振幅、ST段振幅、T波振幅及U波振幅等。建议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V)表示(特殊情况下用mm);计算机测量的时间单位用毫秒(mS),人工用分规测量的时间单位用秒(s)。

测量要求:在基线平稳且干扰最小的心电图上进行测量。

2.振幅测量

(1)P波振幅测量

以P波起始点的水平线为标准。测量正向P波,从基线上缘垂直测量至P波顶峰,为正向P波振幅;从基线下缘垂直测量到P波底部,为负向P波振幅。

(2)PtfV1测量

PtfV1代表V1导联终末电势,是V1导联负向P波的深度(mm)和宽度(s)的乘积。水平线下缘至P波负向波成分底端之间的垂线距离,是PtfV1的深度(图3a)。测量负向P波,应在乘积前加上负号,PtfV1单位为mm•s。如果P波终点偏离参考水平线,则测量方法保持不变,如图3b和3c所示。PtfV1异常,其绝对值增大,但由于PtfV1为负值,因此应表示为<正常负值,也可将其描述为PtfV1(绝对值)>正常值。

文章3

图3 PtfV1的测量方法

(3)QRS波群、ST段、T波、U波振幅测量

QRS波群开始的水平线用作参考水平。测量正向波成分(R、R′等)从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峰;测量负向波(Q、S等)自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底部。

ST段抬高的测量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J点处计算ST段抬高的程度。ST段压低的测量点:从水平线下缘测量到水平型ST段压低的下缘;非水平型(上斜型、下斜型等)ST段压低,要注明J点后60ms(J60)或80ms(J80)处的ST段压低。当报告ST段压低结果时,应描述ST段压低的形态及测量值(图4)。

文章4

图4 常见的ST段形态改变及描述

(4)T波振幅测量

以QRS波群开始前的PR段终点作为参考水平,测量方法同P波。常见的T波形态变化和描述如图5所示。

文章5

图5 常见的T波形态改变及描述

3.时间测量

多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各导联QRS波群起点或终点不一定在同一垂直线上。因此,最宽的QRS波群时限的起点与终点定义如下,如图6所示。

文章6

图6 多导联同步心电图P、PR、QRS、QT时限以及特定导联Q、R、S波时限的测量方法

(1)P波时限

12导联同步测量P波时限,可以获得精准的P波时限测量值。从最早的P波起点的导联测量至P波终点出现最晚的导联,为P波时限。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这种方法,原因是胸导联QRS-T波形经常重叠在一起,不利于对QRS波群振幅的分析。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建议使用类似于正交导联系统的组合。

(2)PR(PQ)间期

每个导联的PR间期有所不同。精确测量PR间期应该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始点和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之间的时限。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建议使用类似于正交系统的组合导联测量,如Ⅰ、aVF、V2或aVL、Ⅱ、V1或Ⅲ、aVR、V2或Ⅲ、V1、V4同步测量,最早的P波起始点至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的间距,被视为PR(PQ)时限。如果使用单通道心电图机记录,则应选择P波最宽,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3)QRS波群时限

12导联出现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至最晚QRS波群终点的间距为QRS波群时限。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则应使用类似于正交系统的组合导联进行测量。如果使用单通道心电图仪记录,则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QRS波群进行测量。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特定导联QRS波群成分的Q、R、S波时限的方法如图6所示。每个波成分的边界由QRS波群起始参考水平延长线和描迹线的交点确定。在测量特定导联的Q、R、S波时限时,应排除等电位间期的时限。

(4)QT间期

最早的QRS波群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之间的距离为QT间期。非同步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建议测量V2或V3导联的QT间期。测量QT间期,应排除U波。

(5)R峰值时限

R峰值时限又称室壁激动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ISFC)建议术语为“R波峰值时限”更准确。

R波峰值时限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从12导联心电图中最早出现的QRS波群起点测量到特定导联的R波顶峰垂直线的距离。用单通道心电图机测量时,则直接从QRS波群的起点到R波峰值进行测量。如果存在R′波,则测量到R′峰值。如果R波有切迹,则应测量到切迹的第二个峰值。临床上通常测量V1、V2和V5、V6导联的R波峰值时限。图7显示了各种波形的R波峰值时限测量方法。

文章7

图7 各种波形的R波峰值时限测量方法

来源:《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编写专家组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 28(2): 77-86

来源:医脉通临床指南

文章8

如果捕捉到通过心电变化体现即将死亡的心电图,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图形,这种图形没有观看价值,仅表现为心脏颤动,不规则的类似于干扰的波形

我这样说,你不用看也能想象到是什么样子 就像蜗牛的“脚印”一样,发给你也看不出来是心电图还是干扰波

说明一下,所谓的 除颤 就是这个意思 人快死的时候 心脏无规则颤动 时 就用 点击(除颤)施加一个触发点 使其恢复有规则跳动 (并非,心脏停了之后 通过点击 让他从新跳哦,只有心脏还在颤动的时候可以电的,如果真的不跳了,就不用电了)

明白了?

这应该是一份心电图仪自动分析的心电图报告,一般来说没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的,专业的医生都是自己看心电图的,而不是看那个报告就诊断什么病的。这份报告里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窦性心律”那是正常的,每份正常的心电图都应该是窦性心律的,最后的那个结论(异常心电图)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因为那是仪器自动分析出来的,遗憾的是你没附上心电图,我没办法进一步的说这份心电图到底有什么异常吗,你最好是找心内科的医生给看看,不知道我说的清楚了没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0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