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的隐喻:革命者出身的李不空在建国之后,以假死的方式抛妻弃子,摇身一变,成了享受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娶了南洋回来的洋学生——这正是中苏交恶之前的幻象: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已经建立起来了,人们要尽情地享受这种自由的生活。
象征:太阳从象征学的角度,是代表生命,而生命本身就是性的产物。
姜文并不是故弄玄虚地打乱故事顺序, 这种处理方式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非常相似,《美》的结局是失恋,但是它的主题却是“曾经爱过”,所以它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倒叙手法来表现影片主题,影片的结尾是故事的开始。《太阳照常升起》也是如此。
正面观点
《太阳照常升起》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粗犷的男人气,镜头指向激情岁月的记挂。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镜头的运用和表达都相当优秀 ,抛弃传统模式,采用魔幻的表现形式,使得本片“故事”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
影片肆意、充满生机,在视觉、**语言、叙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尤其是黄秋生、陈冲一段,叙事大胆,引起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同时讨论集中在影片本身,这显得更加可贵。
《让子弹飞》能够在数量冗杂的**浩海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单中牢牢占据前100名的位置,可见观众对它的评价有多高。《让子弹飞》是如何赢得了如此多的青睐的?
有人说是因为其中的暴力美学,这句话有失偏颇,平心而论这部**并不靠暴力美学以飨观众。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的话,我想应该是气概。
自从小鲜肉当道,实力演员逐渐失去了**的主力位置。**就失去了应有的灵魂,而集合了三大影帝的《让子弹飞》又让观众重新体会到了**本身的魅力,而非男色带来的视觉冲击。
极其炸裂的台词,充满荷尔蒙气味的演员,张力十足而又暗暗较量的演技,隐喻十足的剧情和细节,共同为我们架构起了《让子弹飞》的世界。
姜文的《让子弹飞》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浪费的幕景,没有一个不出彩的演员,打破了小鲜肉把持的圈内资源,成全了实力演员的演戏热情,这就是它的优秀之处。
北洋年间,北京以北。习武少年李天然目睹师兄朱潜龙勾结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杀害师父全家。李天然侥幸从枪下逃脱,被美国医生亨德勒救下。李天然伤愈后,赴美学医多年,并同时接受特工训练。1937年初,李天然突然受命回国。 “七七事变”前夜,北平,这座国际间谍之城,华洋混杂,山头林立,每时每刻充满诱惑与杀机。一心复仇的李天然,并不知道自己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亦搅乱了一盘棋局。彼时彼刻,如同李小龙闯进了谍都卡萨布兰卡。前朝武人蓝青峰,神秘莫测,与朱潜龙、根本一郎关系紧密,更与亨德勒情同手足,但是敌是友,却面目不清。 随着中日危机不断升级,各方博弈愈演愈烈。多次为谎言蛊惑、错失时机的李天然,终于下定决心,在裁缝关巧红的帮助下开启复仇行动,并使整个灭门事件和人物底细暴露世间。
整部**讲述了13岁的李天然在与他的主人、母亲和姐姐庆祝生日时,被他的哥哥朱潜龙和日本精一郎杀害的故事。李天然背部中弹,奇迹般地从大火中逃脱,被一位绅士救出并送往美国接受训练。七七事变前夕,改名为汉德勒的李天然带着绝密使命回到北平行医。他的父亲和儿子租了蓝青峰的房子。在整个复仇过程中,李天然在楼顶上遇到了朱潜龙的情人唐凤仪,遇到了裁缝关巧红。养父惨遭杀害,神秘的上级蓝青峰拒绝承认。种种矛盾使李天然的复仇计划停滞不前。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一切矛盾迎来了决定性时刻。小编觉得《邪不压正》是一部浪漫又不乏悲伤的**的原因如下:
1、除了正义和邪恶,浪漫是李天然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与朋友谈论《邪不压正》是否浪漫时,他予以否认并回击:“这种浪漫是基于李天然近乎愚蠢的纯真和坚强的力量。”如果是李天然一个人,那真是一段幼稚而童话般的浪漫。
2、情人是周韵饰演的巧红。用姜文的台词,她得到了姜文的浪漫。我之所以觉得浪漫,是因为我不能忽视当时看**的环境。当时,该片选择了古北水镇的长城剧场进行露天放映。数百名观众坐在露天座位上,凝视着一个巨大的露天屏幕,欣赏着姜文的**。整个场景看起来很美,像一场梦,很浪漫。在这光影的流动中,在人物的更迭中,最飘浮的是一段愉快的浪漫。
3、彭于晏是浪漫的化身。他在屋顶上飞来飞去。他和周韵在屋顶和钟楼上坠入爱河。他在屋顶上驰骋复仇,英俊的身影飞快地闪过,带着浓浓的浪漫气息。导演姜文把镜头对准了老北平四合院的屋顶。彭于晏一次又一次的奔跑和跳跃,展现了楼顶的风光,传达了古建筑美的浪漫。
4、姜文和他的《邪不压正》,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片子欣赏门槛不低,未必会成为票房大卖的热门片,但在**史上会留名。它的美学意义、它的华丽质感,让这部作品不能被忽视,且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大爱。
有句话形容姜文,说“演员是最好的导演,导演是最好的演员。”而张艺谋导演也评论姜文“他是一个想当‘指挥官’的人,不会在他手下当兵。”姜文的心情也体现在他的**里。不管你怎么看我,我只是有自己的态度,做一个自信的人。姜文这样定义自己,这样吸引别人。
众所周知,姜文和女神刘晓庆和宁静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不分昼夜,但是几个爱情故事之后,姜文选择了周韵,比他小15岁。从谈恋爱到结婚生子,只用了几年时间。有些人遇到了你的命运,但最终是天意,强求和纠结都比不上命运对你的安排。这就是爱情的奇妙。姜文经历了很多波折才成为演员和导演,童年是在母亲冰冷的眼神和冷漠中度过的,成了他一生无法挽回的痛苦。姜文出生在奶奶家,他出生后不久妈妈就和他复婚了。后来,他的母亲生了一个弟弟吴江和一个妹妹江口涣,他成为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好像每个家庭的大哥都要照顾弟弟妹妹,所以姜文也不例外,但是他妈妈对他一直很严格,回来晚了会被骂调皮。
如果我哥做错了同样的事,他妈会放他走,但是姜文不行。有一次是半夜12点多,姜文被他妈叫起来骂。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但他不得不接受。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姜文成年,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没有缓和。后来他妈妈去世了,姜文才知道他妈妈从小对他很严格,不是因为不爱他,而是想让他快点长大。过度放纵只会让人麻木。他长大了,姜文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里,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做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做事待人接物有自己的风格,公开宣称自己,而不仅仅是主流的一员。
1986年拍摄芙蓉镇时姜文遇到刘晓庆。当时刘晓庆是**界的新戏,受到各大导演的青睐,姜文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但是,命运把两个人带到了一起,虽然刘晓庆当时有家庭,但是她不在乎,她只想和姜文在一起。虽然他们在片场上没有公开的关系,但他们的行为是暧昧的。后来刘晓庆的老公陈国军专门找了姜文,逼他用刘晓庆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这怎么可能呢?他还是无法抗拒妻子对姜文的爱。后来这段感情结束后。刘晓庆可以和姜文公平的在一起,她为了姜文牺牲了很多。当时姜文想转行做导演,拍一部自己的作品,但在资金和演员方面都没有经验。因为这个原因,他急着发火,但是刘晓庆意味着你不用担心,你只需要安心的拍好照片就行了,于是刘晓庆拿出他那些年攒下的积蓄,回家翻遍了他母亲和妹妹的所有存折。
可用的钱几乎都给了姜文,还介绍了一个好朋友支持他。后来《晴天》成功上映,姜文的心被别人抢走了。拍这部剧的时候,姜文和女1号宁静的关系暧昧,当时的宁静是最感动的时候。无论长相还是年龄,都吸引了姜文,尤其是宁静的两只大眼睛,任何男人都忍不住感动。而且,男人有征服的欲望。宁静是那种叛逆的性格。姜文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女生,所以他被宁静深深吸引,但是他们的感情被刘晓庆知道。她跑到片场,指着宁静说:“他有女朋友了。希望你自动退出。”但是,宁静也不是恶霸。她回答说:“每个男人都会被自己的能力抢走。”听了这话,刘晓庆再也无法平静。她知道自己爱上的男人有多迷人,于是强迫他们分开,可能会造成双方的损失,于是想出了一个恶意的招数,就是让宁静成为自己,体验被别人带走的感觉。
刘晓庆让姐姐找一个叫桑德琳的法国女人,让她主动接近姜文。一边是火辣火辣的宁静,一边是优雅浪漫的三德琳,姜文最后选择了后者。这时候刘晓庆并不在乎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想给自己一口气,结局如她所愿。姜文娶了这个Sandelin,婚后生了个女儿。但是跨境婚姻真的幸福吗?我觉得只有姜文能感同身受,没有Takuya他们的婚姻就名存实亡了。2001年,认识了周韵,23岁。她比自己小15岁,却被姜文仰慕。在这部《天地英雄》中,因为剧情需要,周韵把她的长发剃成了光头。这是一场宁静的战斗。大家都知道宁静曾经因为剃头而热得搜索不到。原因只是因为太热不能拍片,所以剃光头的时候戴假发比较方便。两个女人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注定姜文会输给她。
有一次,姜文喝醉了,因为想女儿。当时周韵看到了姜文的尴尬。她以前看着姜文,以为是女儿来了。她哭着抱住她说:“一郎,爸爸好想你,真的好想你。”周韵没想到白天的硬汉还有温柔的一面,她开始同情他。后来两人合作了《理发师》,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继续下去。姜文退出剧组,周韵紧随其后。大家都在猜测他们的关系,但直到两年后,他们结婚的消息才传出,而在此之前,周韵一直背着“小三”的名头。他不想周韵受到伤害,就和妻子提出离婚。05年初单身,05年底结婚周韵。2006年拍《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拍了一半,据报道周韵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
在这部剧里,姜文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所以在片场有很多时间和周韵相处,而周韵当时已经怀孕了,从这段感情开始到圆满结束也就几年时间。和他和刘晓庆7年的感情,和他和宁静刻骨铭心的爱情相比,似乎都不重要。陪伴你一生的人不少,但真正走到秃斑的人只有一个。
演艺圈中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要说能够称得上鬼才导演的人寥寥无几。像是今天这位除了是一名导演,也是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就连张艺谋都夸赞他,是天生吃演艺圈这碗饭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只拍了6部**,但是每一部都是难以逾越的经典。
迄今为止,姜文执导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总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了每个人少年时候的经典,这部**也让十几岁的夏雨拿到了威尼斯**节,《鬼子来了》没在国内上映,所以流行度不高。后面的这几部基本都是毁誉参半,《让子弹飞》是在艺术水平和商业决策之间平衡最好的,也是票房最好口碑最好的,其他的几部,小圈子里有热爱,但是大众都不感冒,现在《邪不压正》基本已经下线,这部**不能说差,姜文的**没有差的,只有符合不符合大众观影的预期。
《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作为一个鬼才,姜文不仅能演更能导,《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第一部**,是小编特别喜欢的一部**。**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军队大院男孩马小军的成长故事。纵观这些年的青春**的参差不齐,不禁觉得这部**才是真正的青春啊!
《鬼子来了》作为一部精彩绝伦的杰作,《鬼子来了》有太多值得说的桥段,放到现在仍旧令人意犹未尽。首先要感谢姜文敢于拍出那么值得让国人反思的**,很有魄力!至今过了19年再次二刷仍旧是那么有冲击力。影片故事情节简单明了 ,以小见大,从一个村庄的普通农民起到打败日本军队,至今回味无穷令人称赞。总之,影片在当今抗日题材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内涵之丰富,绝不止你所见所闻!
《太阳照常升起》这片子是真正的中国史诗,苏联大炮、消逝的理想,以及宏大叙事下被扭曲毁损的生活。那赏心悦目诗意满溢的树风光影水和激昂壮美的音乐,在让人神往之余更增巨大的荒谬感。整部影片印象深的是歌曲音乐、背景色彩、情节意趣和流畅旋转的镜头。印象深的是歌曲音乐、背景色彩、情节意趣和流畅旋转的镜头。魔幻色彩,奇异的主观印象派怀旧故事。另外,据说片名据说来自《旧约》: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不是姜文最好的**,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这部**依然充满了姜文式的隐喻,但它外面包裹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使得它能为各种各样的观影人群所接受。也就是这部**,让姜文走进主流人群的视野,让姜文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这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那就赶紧找来看,你一定不会失望。看完了很久,脑子里还是能浮现出角色的细微动作和表情,看到文字版的台词,脑子里自动转化成声音,很有趣。
从《让子弹飞》开始,姜文开启了他的“北洋三部曲”,可惜后面两部不尽如人意。
《一步之遥》《一步之遥》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二部,看这部**的感觉,就是姜文玩得太过火了。纵使影片喜半参忧,甚至出现了两极化口碑,但影片仍旧很姜文,有着鲜明的作者化色彩。影片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构建起多种影像指涉与文本隐喻,浪漫而富有魔性。壳子是个民国浮世游,里子还是姜氏苦恼。如果能走进去,分分钟都是高潮。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二锅头,浓烈刺激强嗨,那么《一步之遥》就是杯红酒,高贵典雅慢品。
《邪不压正》一部成也姜文、败也姜文的片子。强烈的个人风格,让影片已经跟原著《侠隐》成了两个东西。姜文的**里,角色总是带着些疯癫,所有人都像嗨过一样,台词密,表演也有意的过。同时,角色又有他眼里的单纯与浪漫,是可爱的一面。节奏依然特别飞,还是非常厉害。而台词密度大到有些不适感,他开心就好吧。 想法太多,使得影片会有些散。另一方面,隐喻仍然很多,坏主意也仍然很多,可以注意廖凡越来越明显的下巴。喜欢姜文风格的人,还是不会太讨厌这部。
回顾姜文从1995年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到现在的23年虽然只有6部作品不过**平均质量是非常之高。如今的《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侠隐》。**更是集结了彭于晏、廖凡和姜文三个重量级大佬。还是值得一看。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
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
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特别是矿区有很多马拉的煤车在轨道上跑。后来才有了蒸汽机车。
当然在1920年的中国用马拉的火车还是比较奇怪的,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说点题外话,中国无论拍古装片还是现代片,用的马种基本都是国外的体育用马。中国马个头都比较矮小,皮毛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候看起来觉得很穿越。不过拍**么,也是合理的。
铁血十八星旗
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现。其中红色与黑色代表血与铁,**代表炎黄子孙,九个角指禹贡九州,内外十八个圆点指当时汉族居住的内地十八省(当时东北和内蒙汉人还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义的旗帜。
后来袁世凯加入以后方针从“驱除鞑虏”变成“五族共和”,加之领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国的计划,这个旗就只作为陆军旗。
1920年这面旗除了陆军以外应该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爱这面很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旗帜。
蔡锷和小凤仙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贴两句二人的对话
小凤仙说:“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小凤仙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姜文是很喜欢英雄人物,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里人物说“追随松坡将军”,“变成小凤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
开平碉楼
片中的鹅城在广东江门开平取景。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
介错
日本切腹都会有介错人,自裁的人切腹后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艳阳楼
戏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浒好汉子弟杀于其居所艳阳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三、让子弹飞里的姜文
克制
张麻子开始是受师爷劝告没有当场杀掉胡万给六子报仇,后来是在碉楼主动让弟兄们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变得越来越克制。这其实也就是姜文在学着克制自己。也许可以理解为姜文在“太阳”失败以后的一种反思和内省。
可是成熟了以后,也就无法再那么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后,姜文骑着马的背影,是怅然的。
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
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四、说说**技法
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葛优至关重要,如果最终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亿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码有一半得归功于葛优。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廖凡这次承担了表现雄性气质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语气很不惹眼的用了点北京腔调,效果很好。
周韵比太阳照常升起里水准更高,没那么出格,但是平凡处更见功力,特别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说戏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劲儿刻画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后再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个最后管张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两次看时我都特别观察了群众起义时中间各个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边的几个特别出色。群众表演没有看出假来,这很不容易。
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
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音乐
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五、一点个人感想
自己能看的进去的艺术片很少,喜欢的艺术片导演更是几乎仅此一个,所以也就指着姜文装个逼了。这几年来,自己逐渐被很多事情变得很实际。可是当我看到姜文的片子就会觉得,总有一些情怀,值得保留。
当然是《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了。这是一部幽默诙谐的影片,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活灵活现。当然主要还是大牌演员,水平就是高,演绎人物经典。
从演员上说有幽默酷酷的姜文、搞笑的葛优、帅帅的发哥。这么强大的阵容,加上他们精湛的演技,让你觉得看这部影片非常值得。
跌宕起伏的剧情也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升华,每一个情节都细细斟酌,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我数了一下,经典台词共有二十多句,看得出大家都是非常用心的。
姜文确实是一个好演员,也受大家的喜欢,我也比较喜欢他的影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