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字解释包括句子的意思

观沧海的字解释包括句子的意思,第1张

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碣石:山名。碣石山共有两座,这里指大碣石山,在今河北省。

沧海:东海的别称。这里泛指我国东部海域 女生。

何:感叹词,表示感叹与惊奇。

澹澹:本义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挺立。竦,同“耸”,高起。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涌起:波涛汹涌。

汉:银河 致好心情编辑团的一封信。

灿烂:光彩耀眼的意思。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约演奏师附加上的,每张结尾都有,与正文内容无关。幸,庆幸。甚,很。至,极,极致。以,用以,用来。咏,歌咏。

古诗今译

有幸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浩瀚的大海。海水波涛激荡 MM,岸边的群山和海中岛屿,高耸挺立。山上树木葱茏,花草茂盛。秋风吹来,树木飒飒作响,大海上掀起汹涌的波涛。浩瀚的大海,日出月落,好像都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仿佛包容在大海的怀抱里。庆幸得很哪,让我们用歌唱来抒发对大海的情怀。

赏析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既有艺术魅力,又含义深刻,给人以积极鼓舞的力量。其风格慷慨悲凉,气魄宏大。尤以四言乐府立意刚劲,语言质朴。

这首诗是诗人《不出厦门行》组诗中的一章,做于曹操北征乌桓凯旋之时。《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大海的宏伟与博大,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胸襟与抱负 泪水的滋味,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意思是有幸登上碣石山,观赏苍茫浩瀚的。诗人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下文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是诗的开端,是全篇的总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群山、岛屿巍峨、高耸、挺拔峭立。这两句是在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观,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意思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芳草萋萋,葳蕤茂盛。秋风吹来,树木飒飒作响,掀起海上万里汹涌波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和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是近景,是局部,是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是实写眼前景物,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次,最终都是为了写观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怀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美女。是虚拟的,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对大海博大胸怀的具体再现,更是诗人的气概和襟怀的真实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思是庆幸自己有机会用歌唱来抒发对大海的情怀。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描绘大海,首先从大处着笔,着力于渲染大海的苍茫、山岛耸立的雄伟,展现出海的全景,这完全符合登高览胜的实际情况。紧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分写,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丛生的树木,繁茂的百草,萧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写到这里,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仿佛日出月落,斗转星移都“若出其里”。总写与分写构组,实写与虚写交融,在描写中拨打广阔的胸怀,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和信心。这就是曹操诗作的艺术的魅力。

费以复

费以复(1913-1982年),又名彝复,吴江县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作品有《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等。

中文名:费以复

别名:彝复

出生地:江苏吴江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1982年

职业:艺术画家

毕业院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主要成就:担任浙江美协理事

1950年作品获华京美展三等奖

代表作品:羊王庙》;《嘉陵江夕照》;《黄坛口水电站》;《为四化贡献力量》

简介

费以复(191311—19828)。江苏吴江人。擅长油画。1936年毕业于苏州美专西画系。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历任力志社总社美术科干事、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教员、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师、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作品有《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和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个人简介

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费以复原名费彝复,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获得荣誉

费以复为颜文粱的高足,1939年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由徐悲鸿提名担任理事,1950年作品获华京美展三等奖,1953年由颜文粱推荐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浙江中国美院)任教,195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1955年与黎冰鸿等人筹建油画系,文革期间被批成“国民党宫廷御用画家”,1980年恢复浙江美院华东分院油画系副主任职务,1982年病逝于兰州。1995年费以复的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亮相。这次上海崇源共推出费以复4幅作品,其总一幅《嵊泗海景》(尺寸66×51CM)成交价为1.43万元,其余三幅———《崂山潮音瀑》(估价6000-8000元)、《大同云冈石窟》(估价6000-8000元)、《山路》(估价12000-15000元)均出现了流标。从中可以看出,费以复的作品估价尽管很低,但市场成交却很不理想,相反,不少第三和第四代油画家的作品动辄都是数十万元,令第二代乃至第一代油画家望尘莫及。

拍卖档案

费以复桔乡布面

费以复黄山观海油画纸本费以复风景油彩木板片

费以复街口

费以复山路布上油画

费以复西湖保_塔布面油画

费以复筑路图油画

费以复人民公社好布面油彩

费以复南山路雪景油画画布

费以复桔乡

费以复崂山潮音瀑、大同云岗石窟

费以复嵊泗海景布上油画

费以复郊外布面油画

费以复作品

费以复正午

费以复树林

费以复1941年画家与妻子布面油画

费以复1962年作大同云冈石窟纸上油画

费以复人像纸本油画

费以复约60年代作太湖一景油彩纸本

费以复1982年作吐鲁番火焰山油彩·纸板

费以复风景

费以复乡村风景

费以复1976年作崂山潮音瀑纸上油画

费以复静物油彩木板

费以复庐山会址油画纸板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鸡公山风景油彩画布框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1979年作肖像纸面油画

作品特点

费以复的绘画禀赋,早在求学于苏州美专便已展露。在费以复早年的作品中深受颜文假的影响。在西方画家中,对费以复产生较重要影响的是俄罗斯风景画家西什金和列维坦。深刻领会解读后,将之融合为个人的绘画风格,色彩更趋明快,造型细腻而富有节奏。

作为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人物,费以复相较于他的同代人或他的前辈—第一代画家,具有更多的本土性语言,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民族趣味。此件作品费以复采用抒情、写实的手法,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桔乡喜获丰收的欢乐情景。那轻松、愉悦、诗意十足,但又不失败浪漫的笔法和色彩,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前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的“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

学习

在早期的中国油画教育阵地中主要以两家国立艺专、三家私立艺专为主,北方有徐悲鸿领衔的北平国立艺专,南方有林风眠主持的杭州国立艺专;以及三所私立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汪亚尘的新华艺专/颜文梁的苏州美专。费以复早年就学于苏州美专,师承于吕斯百、颜文梁。由于师承关系的原因,在他的作品中显而易见风景画占了主体。他的作品中色彩、笔法与图示仍然维系在印象派的基础之上,虽没有颜文梁的细腻精到,但多了些笔触情调的轻松与诗情画意。

作品突出

他的作品多描写祖国的山川美景,在表现上更加趋于以民族性的审美为出发点。色彩明快鲜亮,笔法与构图之中融入很多中国画元素,使画面效果更加富有情趣。在个人的语言表现上,他的作品尚缺乏个性的凸显。师承上的沿袭令其作品富有很强的审美情趣,但也同样囿于传统而缺少灵气。从这一点考虑,显然在第二代画家中他的作品并不很突出,但对于承前启后的一代也值得推崇。东湖为绍兴一景,有“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之称。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画家写生至此,恰逢秋冬季节,画面充满了萧瑟的意境。画家着意用带有飞白效果的笔触,描绘了近景的树,颇似中国画中焦墨的使用,又富书法韵味。

从三零年至八零年,费以复的绘画风格渐渐转换,更多的本土性语言、诗意的浪漫与写实的率真出现其作品之中。他的风景作品多以高视点眺望,其全景式构图来自中国水墨山水架构,而在色泽上以印象派闪亮动人的色彩为主。他的作品与印象派相较之下多了些轻松、愉悦与诗意。“中国式印象主义的发端”可作为费以复贴切的形容。《新安江夜景》一画以灯火通明的街道为全图之前景,层迭的山峦及水库大坝作为中远景;构图上的特殊处在于由道路引领向前行的直线与溪水上溯转弯之弧线交汇于山峦处,再向上转自左上角仿佛接受天光的雄伟大坝,视觉焦点由右下方的人间灯火与江面夜色,带至山间的幽静,再转自人定胜天的大坝工程。画家以压迫至极小部分的天空来衬托出大坝之壮观,它远远树立于山间,冷眼望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物在此画中虽不起眼,但人的情感却充满画面,一个个点着灯笼的窗口都是幸福甜美的人间记忆,人间灯火对映着江上倒影,江水在夜色中本来就有一种光的华丽,再加上灯火倒映于水波荡漾越益迷离,紧紧地吸引着每一双观赏的眼睛。

作品介绍

《九华山》

此幅《九华山》,是费以复具有代表性的写生之作,崖壁上绿树丛的深浅点画,可以窥见印象派画风的精神,而远方山巅的云烟笼罩与山岚缭绕远接天际的气息,则具有十足的中国水墨渲染气息,这种因所处环境所散落的自然景象,也正是费以复在写生之时忠实记录所见而再参以心中唯美观的表现,与中国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义理极为吻合。

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擅长油画。作品有油画《羊王庵》、《火腿》、《黄坛口水电站》(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著的《素描色彩入门》。

说明:在同时期的中国油画家中,费以复是极为勤奋的一位,大量的写生作品忠实地记录了画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丰硕收获。费以复的作品风格介于中国式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之间,相较于印象派的风貌,费以复的笔调似乎更为轻_、愉悦而充满诗意,表现出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灵活的同时,费以复画中所呈现的本土性艺术语言,也增添了与观者之间的亲切感;在中国式诗境的营造与写意的率直中,费以复也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中国式“印象主义”的风貌。

作品评价

读费以复的画,仿佛走在水乡的小河畔,聆听着甜美甘冽的流水声,清澈、明净、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较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费以复显得轻松、愉悦、诗意十足,又不失浪漫的印象式的作品获得了自身的独立,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前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徐龙生《牧笛的抒怀,田园的回归》

浅说《聊斋志异》中的两位女性形象 摘要:清丽脱俗,善良纯真的狐女婴宁,在看似无心的憨笑中展现了她的狡猾可爱,也体现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她的笑让人看到了她的天真无邪,不食人间烟火。另一狐女阿秀她三次与民女阿秀比美,每次都刻意求美,看似在乎外表美,实则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美的坦荡追求和对爱情的成全之美!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两狐女是蒲松龄笔下的典型代表,她们虽然非人,却向我们展示出了比人类更加善良、纯洁、勇敢的女性形象。这两女狐让我们体会到了深深的女性之美!关键词:女性 婴宁 阿秀 心灵美 《阿秀》、《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说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聊斋志异》笔下的异类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概括:“《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①”这一论断也被研究者所引用来说明狐女形象的特征。《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异常饱满而且形象鲜明。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观点来浅析阿秀、婴宁的女性形象。一、 婴宁的形象特点(一)清丽脱俗,善良纯真蒲松龄在《婴宁》中给我们展现的是美如仙人的狐女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她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往往使男子一见倾心。更难得的是,这些狐女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内心纯洁、善良机智。婴宁虽为妖异,却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忧怒,女到一笑即解”。她怀念相依为命十多年的鬼母,于荒烟错草中找到“媪尸”,妥善安葬了岑寂山阿的养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②换言之,凡是“善的”,就是美的。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以她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性情的美的力量。狐是生活在山野间,居无定所的。狐一般都没有固定的住处,幻化成人的狐狸一般都租用或占用人类的房子,这种特征表现在狐女身上。婴宁也是狐母生,鬼母养,这也决定了狐女少有人间女子以及鬼女和仙女的束缚,具有天真无邪的真率美。她积极主动地对待爱情,并且坚贞对爱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对于爱的要求是主动的,不受礼教的约束,从不计较名份,和男子交接比较自由,但是她们并非*荡,而是表现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坚贞。③婴宁和王生的对立关系中,以王生作衬托,着力塑造婴宁。王生未见婴宁,先闻其笑;既见婴宁,对其施以常规礼仪,先“揖之”,后问“妹子年几何矣”,“女复笑,不可仰视。”王生乘机 “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婴宁“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 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这一连串动作描写,流动自如,宛转传神,活化婴宁。及婴宁在树上见王生来,竟“狂笑欲堕”;王生扶婴宁下树,“阴捘其腕”,“女笑又作”;王生出示婴宁上元节所拂花,“以示相爱不忘也”,婴宁对曰: “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生欲与婴宁夜共枕席,婴宁即以此语告知其母。以上作者刻意写婴宁之笑,其琅琅笑语如在耳际,其百无禁忌、俯仰大笑之态如在眼前。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这一形象和王生作对比写来,是很见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的。 婴宁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王子服会被敌人利用,而使自己面临被打回原形的危险,可是她并没有选择离开子服,而是安然地留在他的身边。当恶毒的敌人将婴宁困在妖火中,她并没有恨子服,只是流下了失望的泪水……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现代男女间放纵而自私的爱情,而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为了所爱的人而愿意付出自己一切的爱,一种可以原谅对方不可以也不该原谅错误的爱,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这尘世的一切!

“善恶终有报”,狠毒的敌人最终被打为畜生,永坠轮回之道,而婴宁也在雷神的帮助下得以脱身。翻然省悟的子服恨死了自己,作为世人,肯定也恨死了他。可是,婴宁没有,正如自己说过的,她对子服的爱——矢志不渝!婴宁和子服终于找到了人世间最美丽而忠贞的爱情,虽然他们面对的即将是天各一方,可是心已相连,距离就永远不会遥远!(二)伶牙俐齿,狡猾可爱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的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④,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胭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恶作剧的描写表现了婴宁 “笑里藏刀”的一面,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但是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婴宁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由是竟不复笑”。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的婴宁已不复存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封建礼法竟迫使了一个人天性的改变,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婴宁尚且如此,其他人在这张无形的网面前又是怎样的噤若寒蝉就更可想而知了。最后需要分析一下作者对婴宁转化的态度。作者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他认为婴宁是“隐宁笑者”,即说笑是她的伪装,她的本质是合于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的却是婴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除了自己合于这一规范,别无选择。一方面,作者又大书特书婴宁之笑,对婴宁的不复往日有好梦难再的失落感,对婴宁的音容笑貌怀念不已——这种感情从文末一句“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尤其可以看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理想和现实之间以及作者思想内部的深刻矛盾。(三)婴宁的憨态可掬婴宁之美,全在于纯朴无饰,从内而外散发着原始与青春的活力,最接近人天真的本性。先前近乎憨,似乎不懂儿女之情,却在戏弄王子服的同时尽现佳人情态。王子服拿出上元节拾到的婴宁丢下的花,业已枯萎。婴宁说:“枯了,为何还着留着?”王说:“是妹妹你丢下的,所以留着。”婴宁又说:‘留着有什么意思?”王说:”表示相爱不忘。”婴宁说:“都是亲戚这有什么呢?等你回去时,叫老奴才捆一捆给你带上。”王说:“妹子怎么就不懂呢?”婴宁说:“我怎么不懂了?”王“说:我并不是爱花,是爱拈花之人嘛。”婴宁说:“我们本来是远亲,说什么爱与不爱的?”“王说:我不是说亲戚间的那种爱,是夫妻之间的爱。”婴宁问“:这有什么不同吗?”王说:“夜间是要在一起睡觉的。”婴宁说:我“不习惯和生人睡觉。”这番对话,真的笑死人。婴宁虽憨,却更显得王子服急于表白的笨拙来,情趣盎然。从表面看,婴宁似呆痴,实则以“憨”为“慧”之隐身衣,装作不懂王生的痴情话,正是为了让其将爱意表达得更加热烈。她的真性情在文中处处流露,敢作敢为,以退为进,通过痴迷花草将其热爱生活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婴宁离开了自己的小天地,随王生来到了所谓“姨家”,仍不改其笑;这段描写有重要意义。婴宁到王生家前,过的是一种远离人世的生活,她的笑无所顾忌,尚情有可原。到王生家后,她所接触到的已经是人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她需要拜见亲属,需要和邻里相处,需要“行新妇礼”……但她只是觉得好笑,以致新妇礼因“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婴宁这时候的笑,虽不乏其好奇、天真的成份,但在我们眼里,它恐怕更多地是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另一种态度,甚或是一种嘲弄,一种“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对“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⑤二、 阿秀的女性形象特点(一)浓浓的爱美之心《阿秀》一篇,描写了两个女人:狐狸精阿秀、美丽的少女叫阿秀。一个书生爱上少女阿秀,一个狐仙幻化成阿秀和书生结合,书生知道阿秀是冒牌的就要驱逐她。狐女阿秀说她不是为了占有书生,而是为了和人间的阿秀媲美。文中没有大写特写狐女的美貌,通过三次比美,来烘托出狐女爱美之心。狐仙与阿秀的比美共有三次直接的较量:第一次是狐仙以假代真,变成阿秀并赢得刘子固的喜爱;第二次是狐仙从兵荒马乱中救起刘子固,并化做阿秀以惑之,但她“索镜自照,赧然趋出”;第三次是她借刘子固醉酒眼昏之际,再次化成阿秀迷惑子固。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妍斗艳,其爱美之心可见一斑。(二)深深的心灵之美狐女阿秀并不是为了和少女阿秀两女共一夫,而是狐女阿秀和人间的阿秀前世是姐妹,都去模仿西王母,人间的阿秀修炼得更好,狐女阿秀修炼得没有她好,狐女继续修炼自己的美丽,要把自己的美丽修炼得和民间的阿秀可以媲美,这是修炼形体美修炼人格美的故事,当狐女阿秀受到冷落的时候,并不利用自己狐仙的力量去占有,而是利用狐仙的力量促成和民间阿秀的复合,自己继续和民间的阿秀媲美,这是非常优美的狐狸精的故事,也是讴歌真善美的故事。1.坦坦荡荡 ,谦虚承认之美孤女阿秀为什么要化生民间阿秀呢?在篇尾狐女自己道明了原委 :“阿秀,吾妹也。前世不幸夭殂,生时,与余从母至天宫,见西母,心窃爱慕,归而刻意效之。妹较我慧,一月神似,我学三月而后成,然终不及妹。今已隔世,自谓过之,不意犹昔耳。”2.伟大无私的成全之美阿秀变幻莫测,无私帮助刘子固找到真的阿秀;狐女还体现了一种成全之德,她尽管为爱而痛苦,但是却为爱而成全相爱的人,阿秀帮助自己的爱人找到所爱。这等胸襟实在让人称叹!《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狐女世界里,狐女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讲人情,因情而相爱、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蒲松龄以狐写人,把狐女作为他理想中的女性人物,从而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他让她们充当落魄书生的救世主,让她们惩恶扬善,这都离不开狐女广大的神通。主要体现在她们对未来事情的预知上,她们能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与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而先进行预防。狐女的神通还体现在其处世的方法上,婴宁嘻笑之间用木头惩戒邻家子,使其丧命。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却体现了狐女的灵性,体现其作为异类的特征。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蒲松龄笔下描述的这些狐女的形象,一反传统狐狸形象的丑恶属性,而是赋予她们以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和个性,使她们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尤其成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他借助“狐狸”的聪明、机智、狡黯和超自然无所不能的灵性,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机敏和智慧这种观点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天下钟毓灵秀之气都集于女人身上”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赞美之情。这一切,都是《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作品没有触及到的一个世界,蒲松龄以神奇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第一次描绘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独特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注释注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注②袁益梅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4期第29页注③转引自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袁益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4期第29页注④陈炳熙论聊斋志异中的狐情聊斋志异研究2003年第21页注⑤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000年 第32页参考文献[1]蒲松龄聊斋志异长征出版社,1999,7[2] 施耐庵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5[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出版,2007,7[4]袁益梅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

贾宝玉的前世是天上的神瑛侍者。

女娲补天之时,炼成补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剩一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得换人形,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贾宝玉的今生是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系贾府玉字辈嫡孙。因衔通灵宝玉而诞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4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