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踏板具有弱化声音的作用,左方踏板又称弱音踏板或柔音踏板,可减弱音量和改变音色,右方踏板也称强音踏板,它可以延长乐音和增强音响效果。
1、延音踏板(右踏板)
踩下弱音踏板时音量减小,声音变得清纯,柔和。它的作用是帮助弹奏者弹得更加轻柔,增加声音的柔美感,可以帮助表达抒情,温和的感情色彩,适合在弹奏舒缓,精致细腻的乐曲时使用。
2、弱音踏板(左踏板)
左踏板是弱音踏板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
3、延长音踏板(居中的踏板)
它的功能是,踩下踏板后只延续此前弹奏的音,不延续踏板踩着时的任何弹奏音。这样便可以按照需要来延长某一个或几个音而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一片混响。这对弹奏复调性的或和声织体复杂精致的作品最为得力了。这个中踏板是为钢琴家专门设计的,在立式琴中是并不多见的。
扩展资料:
右踏板的运用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右踏板的运用与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有关,巴罗克时代的复调作品要极少用或者不用右踏板,以保持复调织体的层次清晰;莫扎特的奏鸣曲要少用或精用右踏板,以表现风格的优雅流畅;贝多芬的奏鸣曲要用右踏板来表现对比强烈的宏大气势及沉思情意;浪漫乐派的钢琴作品,在右踏板运用上有更为丰富迷人的艺术手法。
在音乐节奏舒展的旋律中,在高音区的旋律上,可以合理多用右踏板润色美化。在低音区旋律或和声进行中,要合理巧用右踏板。使用右踏板时,要谨防和声混浊,避免旋法与句法模糊不清,更不能用右踏板来弥补手上的不足。
-钢琴踏板
一、把握音乐风格应该作为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方面
周广仁在讲座中指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 他还说: “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 对于任何一个作品的把握,如果不能对其音乐风格特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演奏者是否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也只能根据他在演奏中对音乐作品风格把握得正确与否来作出判断。把握音乐风格、研究音乐风格,作为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风格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对风格的研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艺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风格形态时期:巴罗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
其次,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富于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比如,德奥的钢琴风格、俄罗斯的钢琴音乐风格等。
再次, 从个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应对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进行专门研究,例如: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创作特征的研究。
从钢琴音乐发展的四个主要风格流派来看,由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法等有很大不同,因此也就使各个流派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 用不恰当的速度、声音、触键来演奏某种特定风格时期的乐曲。被视为比弹错音更严重的错误。因此,风格问题的研究应该多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在教学或实际演奏中把握作品的风格,更好地阐释音乐作品。
二、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应该成为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风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必须与教学和演奏密切结合起来的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在学生学琴的第一天起,在对他们进行严格技术训练的同时,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风格概念- 即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当具有的声音、奏法、速度、力度、装饰音以及由此而来的触键、用力、踏板等技术问题。 只有把风格概念引入钢琴教学中,使它获得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日积月累逐步确立正确的风格概念,最终达到准确地理解、再现作品。当然,风格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在弹奏中逐步积累: 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获得感性体验,通过对作品音乐风格各要素的把握获得理性判断。
三、演奏风格的比较研究
周广仁在讲座中对巴罗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作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从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音乐特点入手对每个时期作了总结,从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八个方面对巴罗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作了详细地比较研究:
1、速度
巴罗克风格时期 演奏速度比较适度,既不太快,也不太慢,快、慢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
古典风格时期 的演奏速度比巴罗克时期有很大提高。速度往两头扩张,贝多芬的快板乐章比海顿、莫扎特又快的多,而表现力深刻的慢板乐章往往更慢。
浪漫主义时期 的速度幅度比古典时期又有较大的扩张。
2、力度
巴罗克时期 古钢琴时期古钢琴采用细弦、木结构及钢片拨弦,它的构造及发声原理决定了乐器的音量很小,在演奏中采用“阶梯式”的力度处理,即一层一层地渐强渐弱。
古典时期 由于“槌子琴”的出现,音量增大了,可以用不同的触键来做渐强、渐弱的变化,因而音乐表现力比巴罗克时期更为丰富了。如果说在海顿、莫扎特时代还比较局限于发明的“槌子琴”,那么到了贝多芬时期又有更大的发展,力度幅度明显增大。
浪漫主义时期 的力度又有很大的扩张。例如:莫扎特用p、f。ff出现在莫扎特的一个作品中(A小调奏鸣曲KNr310)。贝多芬用ppp、ff。李斯 特甚至用ffff。浪漫派音乐强调表现人的感情:热情、激动、悲伤等,因此力度的起伏很大,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更丰富了。
3、声音
巴罗克时期 的复调音乐作品应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而且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同时注意使各个声部之间组织成良好的声部关系,从而在横纵两方面把音乐组织成完美的整体。
古典主义时期 钢琴的声音与古钢琴完全不一样,莫扎特、海顿的声音更清晰,他们更强调手指的颗粒性、清晰度和透明度。而贝多芬声音结实、雄厚,因为他的音乐内容常常是富于戏剧性的,他要求声音的音量和厚度大大地超过莫扎特和海顿。
浪漫主义时期 的音乐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所以旋律很重要,声音的美非常重要。声音的多层次是浪漫派音乐的最大特点,旋律本身的歌唱性、旋律与伴奏的层次非常重要。
4、和声
巴罗克时期 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即由几个并行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有所突出,也仍应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复调音乐是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一般有一种错觉,认为巴罗克音乐比其后的音乐来得协和,实际上,巴罗克音乐包含着极尖锐的不协和。一些在20世纪音乐中经常出现的 不协和音响,尤其是小二度、大七度等音程,在巴罗克音乐内大量存在,甚至大大超过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而这些不协和音响通常以延留音、倚音、经过音等和声 外音或装饰音的方式出现。
古典主义时期 主调音乐代替复调音乐,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占据首要地位。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 系成为音乐结构的骨架。和声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钢琴的织体完全变了,有主旋律、有伴奏、而不是像复调音乐时期是几个旋律并行。
浪漫主义时期 和声丰富多彩,通过运用和弦外音,以及远关系转调等手法来获得新鲜的和声效果。钢琴织体的写法也有很大不同。
5、奏法
巴罗克时期 古钢琴力度变化很小,因此,通常靠奏法和装饰音来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奏法上看,主要采用断奏和连奏进行对比。由于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在乐谱上并没有标上明确的奏法,因此,对于奏法大致有两种基本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原则可作为参考:1、音阶性(级进的音)的进行采用连奏。 2、三度以上音程的跳进用断奏。
古典主义时期 的由于钢琴的变革,因此在钢琴上可以弹出比较好的连奏,特别是贝多芬的某些作品中,强调非常连的声音,连奏成为重要的、新的因素。
浪漫主义时期 有非常富于歌唱性的连奏和非常短促的跳音。
6、装饰音
装饰音一直是很复杂的问题:其一,记号不统一。其二,对同一个装饰音有几种不同的弹奏法。其三,由于后人编写的乐谱版本日益增多,给装饰音的研究又增加了难度。例如车尼尔,这位巴赫之后一百年的钢琴老师,很容易带上他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来解释巴赫作品的装饰音,因此现在非常强调要考证巴赫作品的原稿,即Urtext版。
巴罗克 音乐作品中装饰音的种类包括:波音、倚音、双波音、顺滑音、颤音、回音、带各种不同“前缀”和“后缀”的颤音等。巴罗克和古典时期弹奏装饰音的基本 原则是:第一,装饰音必须在拍子上开始。第二,颤音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这适用于巴罗克时期、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但也有例外:为避免重复,颤音应从本音开始。
古典主义时期 海顿、莫扎特的装饰音基本继承了巴赫的传统,但贝多芬的装饰音则略为复杂。第一,颤音从原音开始。第二,颤音的数量较自由,不像巴罗克时期那么严谨,而是采用尽可能快的自由节奏颤音,显示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当然,以上谈及的只是一些一般规律,要弹好装饰音首先应透彻地研究作品的原稿,其次参考其他各种版本,然后在聆听大师录音的基础上从音乐的需要出发来掌握装饰音的正确弹法。
7、踏板
由于巴罗克时代的古钢琴没有踏板,因此在训练中应该首先强调手指严格的连奏。但如果是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罗克时期的作品,那么也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 但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不要将踏板踩太深,以免造成泛音。
2、不要将踏板踩太长,即使在属于同一和弦的乐句进行时,也应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运用踏板。多换踏板可保持各声部的清晰。
踏板是古典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 弹奏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踏板的用法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
1、在长音上踩,起到润色的作用。
2、不要踩太深,要与不用 踏板的部分产生很好的衔接。贝多芬作品中踏板的运用比海顿、莫扎特要多得多、复杂得多,这是由他的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表现力决定的:
1、增强乐句的连贯。
2、为使音响更加丰富饱满。
3、为加强力度对比。
4、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浪漫派时期踏板的使用更复杂、更精细。 延音踏板包括长踏板、浅踏板和颤踏板的使用。还有弱音踏板,持续音踏板大量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8、弹奏方法
在漫长的钢琴艺术史中,钢琴的弹奏方法经历了一个逐步改进和科学化的过程。这与乐器的构造、作品的音乐内容、意境、技术类型等是紧密联系的。
巴罗克和古典主义时期 ,由于古钢琴的琴键较浅、较轻,没有太大的力度变化,因此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演奏,弹奏时更多的运用手指部分来弹奏,用力部位基本局限于手掌以下,手指是发力的基本出发点。
古典主义时期 由于专职钢琴教师的出现,使钢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所谓的“手指派”,例如:莫扎特、克列门蒂就属于手指派,而贝多芬之后逐渐发 展为手指和手臂相结合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手指派”的训练方法是比较片面的训练方法。手指派里还主张高抬指训练,大量机械的训练,不讲音色、不讲歌唱性,追求快、响,很有危害性。
浪漫主义时期 出现了一批炫耀高超演奏技巧的大师级钢琴嫁。经过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不懈努力,钢琴的艺术表现力被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浪漫主义时期被誉为钢琴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超级技术,例如,八度、和弦、双音、快速华彩经过句、震音与颤音、托卡塔式的两手交叉、远距离跳跃、刮键、重复音等等。由于技术类型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用力部位的巨大变化,据有关记载:李斯特、肖邦当时的钢琴教学方法已非常科学,开始运用从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来演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重量与手指相结合的弹奏方法。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有基本的了解。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可以使我们对钢琴音乐风格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概念,从而更容易掌握不同时期作品演奏风格的尺度。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以上提及的只是一些一般规律,而音乐是千变万化,因此,在学习音乐作品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小结:
周广仁的讲座给我们的启示并不仅仅停留在让大家了解钢琴演奏风格知识这点上,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钢琴教学及学习的思考。她在讲座中还指出: “300年的钢琴演奏艺术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杰出的作品,而且逐渐地找到了比较科学的弹奏方法。 但我们国内有些人仍然在走一百年前的老路子,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认为“我怎么学就怎么教”。然而, 为什么你要这样教?有没有道理?教得对不对?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对于一首作品,我们应如何解释、演奏、教学? 这与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风格、作曲家、作品的结构、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作品,踏踏实实做一些研究。”
[摘 要]踏板是钢琴演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踏板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了解踏板的由来、基本构造和功能,在演奏中熟练掌握使用踏板的
技巧;以及在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钢琴作品中的运用。适宜的踏板使用方法在演奏中能更好的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意境。
[关键词] 钢琴踏板 功能 使用
最早的古钢琴是没有踏板装置的。18世纪80年代,英国一位著名钢琴制造家布劳伍德在他制作的钢琴上装置踏板。踏板的发明不仅是钢琴制造业的一大革新,而且对丰富钢琴的音色、钢琴音乐的创作及演奏技术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踏板是装在钢琴上的手动控制器,早在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就发明了用手控制的踏板,演奏者可以任意抬起手栓来控制制音器的起落。但很快就发现手栓不方便,演奏者要用时必须停下演奏来操作,这样使演奏中断。1766年,巴黎的大师维尔贝斯发明了用膝盖来控制的踏板。1777年,亚当拜厄在钢琴上配备了裂开底部的踏板,可以分别控制高低音制音器组。1783年,英国制琴师约翰布罗德伍德在伦敦,同时爱拉尔德兄弟在巴黎,他们对裂开底部的踏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设计,发明了用脚控制的踏板。接着是在1789年,约翰斯坦在奥斯堡进行改制应用,拜厄有关分别控制器的概念一直延用,尔爱尔拉德乐器可以把整套制音器或单独高音部制音器提起来,但不能单独提起低音部制音器,此种类型一直生产到1830年前,后被今天的单个制音器代替。到19世纪下半叶,大部分钢琴制造者在制音器选择方面都选择制音器放在琴弦上面,从而利用杠杆原理和地心引力的原理获得最快的制音效果。现代钢琴的三个踏板装置就基本定型了。
从历史的资料来看,现今存在的三个踏板装置,最先出现的是弱音装置。当年克里斯托弗利发明了能发出强音和弱音的羽管键琴即现代钢琴时,就考虑到控制强音的问题。1726年由克里斯托弗利制作的早期钢琴上,已经安装了用手栓操纵的弱音装置,其减少发音弦列数的原理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三角钢琴弱音踏板中。制音器踏板的前身也是用手栓操纵的装置,最早出现在德国管风琴制作大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于18世纪上半叶制作的钢琴上。这种用手操纵的制音音栓虽然被公认为西尔伯曼对钢琴发展的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直接影响了手指的运行,很快便遭到演奏家们的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用膝关节操纵的制音装置,这种装置的出现曾经引起天才莫扎特的浓厚兴趣。18世纪下半叶,一种用脚操纵的分裂式踏板终于问世,为19世纪30年代的制音器踏板奠定了基础。制音器踏板的完善是钢琴制作的一大飞跃,它为现代钢琴的表现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钢琴踏板中最后设计定型的是处于三个踏板中间的保留音踏板,这种在早期钢琴脚踏键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踏板直到19世纪50年代前后才出现在欧洲,1874年由美国斯坦威琴行取得专利权。
踏板是用来增强或减弱音量的装置,立式钢琴的踏板一般有三个,从左至右分别是:弱音踏板、中踏板和强音踏板。
右踏板也就是强音踏板,是用来增强钢琴音量,它是一个杠杆系统,当踩右踏板时,使在弦上的制音器全部抬起来,引起了全部弦的共鸣和振动而增强音量。
强音踏板的运用能使弹奏出来的乐音产生共振,从而大大丰富了音响效果,使乐曲更加富有表现力。在我们平时的演奏中,它是用得最多、最广的,这里着重谈一谈它运用的一般规律:与和声效果有关的踏板运用。和声变换了,踏板就要跟着换;节奏相关联的踏板运用。如在演奏圆舞曲时,为了强调第一拍,保持圆舞曲所特有的弹性,可以在第一拍上加用踏板;色彩性的踏板运用。在弹奏连续跑动的音阶或颗粒性很强的音时,应尽量少用或用点踏法使用强音踏板;与力度效果有关系的踏板运用。为了强调乐谱中某些和弦或乐句时,可用强音踏板。
与强音踏板相比,中踏板和弱音踏板在演奏中使用的较少,这里只做简单提及:中踏板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功能是不相同的,在三角钢琴上我们亦称其为“延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而在立式钢琴上没有任何“延音”的作用,只是大幅度减弱钢琴本身的音量。中间踏板一般是为了晚上练琴之用,以不影响别人休息为目的而采用的一项措施,踩中间踏板时击弦小锤全部击打在毛毡上,这样声音很弱,就不会影响别人休息。需注意的是,时间久了,毛毡就会打薄,注意更换毛毡。目前,我国已有钢琴静音系统,其目的也是达到中间踏板的作用,使用的效果更好。左踏板是用来减弱钢琴音量,也称“弱音踏板”。踩左踏板时,使击弦小锤靠近琴弦,缩短击弦小锤的行程,这样距离短了,力度就减弱,音量也就随之减小了。弱音踏板在三角钢琴与立式钢琴中的功能则是相同的,其作用不仅能减轻音量,同时还能改变音质,使声音更柔和、暗淡。
三角钢琴的踏板使用目的与立式一样,但与立式钢琴的结构却不一样的。右踏板也是杠杆系统, 踩右踏板时,全部制音器抬起,引起全弦振动,音量加大。左踏板是通过杠杆系统,使键盘向左或向右移动位置,使小锤击弦的数目减少,随之音量就减弱。中间踏板称持续音踏板,是专为有些作品做准备的,踩下去时能使一个音或几个音一直保持下去。
在今天的钢琴上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是否使用踏板,始终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有些音乐家认为,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不应使用踏板,原因是,莫扎特的早期钢琴作品,是在羽管键琴或古钢琴上演奏的,即使他的作品已考虑到制音器的作用。
20世纪浪漫派音乐在后期已经发展成庞大、夸张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追求不断的复杂化,其总体特征是将同一风格发展到极致,世纪末出现的印象派通过全新的音响,首先打破了僵局,并很快风靡世界,而且全世界各国的作曲家开始进行各种新音响的探索,世纪无法避免地进人了一个多元风格的时代。
综上所述,踏板并不是固定的使用方式,犹如画家在调色板上调配颜色以求得某些特殊的阴影或色彩一样,踏板的灵活性由演奏者理解而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耳朵去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倾听我们自己的演奏,是所有音乐演奏的基石,也是使用踏板技巧的坚固基石。钢琴踏板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作品依照个人的理解和音乐修养进行二次创作,合理适当的运用钢琴踏板不仅能丰富作品的音响效果和内涵,还能够更好的理解作曲者的意图。就像鲁宾斯坦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责任编辑:李佳烜
钢琴的踏板是除钢琴键盘外最重要的钢琴配件,电钢琴也是如此,他由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于1711年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踏板经过从没有到1个,2个,3个,4个的历史,现代钢琴一般有三个踏板。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正确地、恰当地使用踏板,对音乐内涵的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音乐更加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更光彩、更感人。失败的踏板会歪曲音乐,甚至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
一、钢琴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差异
1右踏板
右踏板也叫制音器踏板、延音踏板、强音踏板、连音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上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踩下时,平时压在弦上的所有的制音器立即扬起离开琴键,让所有的琴弦可以自由地持续振动,这样,奏下的音就会持续延长到自然消失为止。当你抬起脚放开踏板时,所有制音器立即压上琴弦,制止琴弦振动,音响立刻停止。右踏板能起到使声音延长、音与音连接起来、增强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 通俗音乐用的很多,可以说最多。很多乐谱上并未标明在哪里使用制音器踏板,这需要演奏者去自己琢磨和演绎。
2中踏板
在 立式钢琴 上叫弱音踏板,它是以降下隔在榔头与琴弦之间的薄绒而达到改变音色、音量的作用。立式钢琴上的中踏板在正常的乐曲演奏中是不用的,它主要是在练习时起减弱音量而不影响别人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也许叫消音踏板更合适,这样也有别于左面的那个弱音踏板。现在也有部分立式钢琴的中踏板完全采用 三角钢琴 的原理制造。中踏板在三角钢琴上叫保持音踏板、持续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演奏者弹下一个音或和弦,同时踩下中踏板,则刚才所弹的音将得到保持,而演奏者接下来再弹的音将不会被保持。中踏板只使踩下时所弹音的制音器打开,这和右踏板踩下后所有的制音器打开是不同的。 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时使用时,可以使中踏板保留住一些音,而右踏板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执行自己的任务。 尤其需要低音或者和弦背景的时候,如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某些作品会用到,如他的作品《水中倒影》的一个片段 德彪西 ---- 水中倒影(意象集第一集)
最下面的一个保持音就需要中间的延长音踏板,而中间的用左手,最上面的用右手演奏。这个踏板的功能是不能用制音踏板代替的。这个踏板在一些通俗音乐和节奏型中也会用到,得到和右踏板不一样的效果。目前,决大多数的电钢琴的踏板完全采用三角钢琴式的踏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使我们普通的电钢琴拥有了高级的三角钢琴踏板的功能,这也意味着能够演奏一些在立式钢琴和没有标准踏板的电钢琴上不能演奏的音乐作品。或者制造出他们所不能制造的音乐效果。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中踏板的乐谱符号。
3左踏板
也叫弱音踏板、柔音踏板。在立式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缩短了榔头与琴弦的距离,达到减弱音量、改变音色的目的。在三角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击弦机向一侧移动位置(琴槌和整副键盘都会同时发生横向移动),使原来三根弦变成两根弦或一根弦振动发音,达到减弱音量、改变音色的目的。左踏板踩下一般标记为una corda(原意是一根弦),放开标记为tre conda(原意为三根弦)。 在通俗音乐中的一些地方比如比较安静的段落也可以考虑应用。
由于右踏板使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本文重点论述右踏板的使用,以下的右踏板简称为“踏板”。
二、踏板的标记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在少数作品中标有踏板,到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作品中踏板符号标记就多起来了,之后在浪漫派作曲家如肖邦、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踏板标记。到了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又很少标注踏板了。现在,我们见到的乐谱上常见的踏板标记符号: , 蓝色的爱第一小节中,第一个符号是踩下踏板,第2个符号是放开踏板。
三、右踏板的使用方法
(一)脚的动作基本要领:首先我们要把前脚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圆端之上,脚太靠近钢琴就会使脚尖顶着琴板,脚离钢琴太远就会用脚趾踩踏板。脚掌要一直紧贴踏板,脚后跟始终着地,以脚腕为活动轴心。脚的踩放动作要灵活自如。
(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浅,右踏板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渐加深地踩下等。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按照踩下踏板的时间,右踏板可分为:
1同时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经常用于强调节奏特点的音乐中。直踏板有时在整段音乐中都采用,有时只是加强某一音或某一个和弦。两个直踏板之间总有一些间隔来强调直踏板节奏鲜明的效果。 这种踏板用法也有人把他叫做节奏性踏板法, 这种踏板的使用办法在弹奏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前的钢琴作品中运用得很普遍,它的使用方法是:踏板与和声同时或与强拍同时踩下,在下一个和声出现前放掉,与再下一个新的和声在相同的节拍上做同步的踩放。这种方式通常在弹奏需要特别干净的音响效果的巴洛克作品或早期古典作品时使用,也可以把它作为初学者偶尔尝试踏板使用方法时使用。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Op331No12的第一乐章结尾处就可以采用这种节奏踏板法。
2音后切换,也叫切分踏板。可帮助连奏及和声连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等。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弹奏须连接的第二个音时,在手指向下弹奏琴键的同时抬起脚,并在手指还未离键时迅速踩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时有一个手和脚方向相反的动作,即手指弹音的同时脚向上抬起。要把脚的“上下”动作练习得自然完整,几乎合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切分踏板要注意:a手脚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b用耳朵检查声音是否连接并且切换干净。c右脚紧贴踏板,感觉脚和踏板同上下,踏板完全在脚的控制下。切忌似换非换和出现踏板失控产生的杂音。切分(syncopated)踏板法也被称为连音踏板法或跟随(following)踏板法,这是踏板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它与手指弹奏动作的关系很像是公园里儿童游乐场的跷跷板。当手指触键时,脚迅速的抬起然后再落下,如果手指是在正拍弹奏的话,那么踏板通常要错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如果演奏速度很快的话,有时可能要错后一个八分音符,当下一个正拍出现时脚再重复放开落下的动作。这种方法能够使演奏时的和声效果饱满丰富而又不至于浑浊,同时能够延长许多手指无法延留的音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放踏板的时候一定要放彻底,以免将前一个和声进行的音效带如下一个和声,另外,踩下的动作要非常及时,以免出现断裂的和声效果。可以说这种踏板的使用方式,是所有踏板使用方法中最难掌握却又最常用的一种。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是用双手尽可能慢的以单指弹奏音阶,这样。在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二册中的《比尔的山羊》一曲,就是训练切分踏板法的一个极好的入门教材。
3音前踩下的踏板,叫预备踏板。在弹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让制音器全部打开后再下键,可以使声音更丰满。只能用于乐曲的开始、新段落的开始或较长时值的休止符之后,通常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而用,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演奏《夕阳箫鼓》之前,可以用预备踏板,使所有的制音器都打开,暗示演奏即将开始,使听众充满了对音乐的期待。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开始处,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4抖动踏板,也叫“颤音踏板”,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急速更换踏板。常用于音阶、半音阶上,这样即可保持音量又可避免声音的浑浊。 其使用方法顾名思义是频繁地用小动作踩换踏板,可以把动作做得浅一些,,不用把踏板完全踩到底,但切换的频率要快,它能使制音器碰到琴弦,从而既不使声音完全闷住而失去回声和泛音共鸣,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共鸣而使得和声效果过于混浊。具体方法是:脚尖以十六分音符的弹奏速度快速地作小动作的踏板切换。很多时候,当出现音阶式进行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乐段时多数人因为害怕音响效果浑浊而不敢使用延音踏板,但这样容易使声音效果缺乏润饰而显得干涩,与前后乐段的声音效果不统一,如果快速的频繁切换踏板就可以在保持音色光泽度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声音浑浊。这种时候可以以脚趾尖的动作来做小幅度的踩踏,不要抖动小腿或脚腕,以免造成腿部肌肉紧张和疲劳。在萧邦上午《幻想即兴曲》Op66中,十六分音符的下行就可以采用这种颤动踏板法。
5半踏板法顾名思义是只使用一半的踏板,即不将踏板踩到底,只踩其一半或将踏板踩到底但不完全放干净就重新踩下,实际上,对于不同的琴,可能不一定都是“一半”,或多或少,这种做法经常出现在印象派和某些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以便造成一种朦胧飘渺,含混迷离的音响效果。当希望和声效果含混迷离时可以采用踩到底放一半的方式,以便将前一个和声的某些泛音带进下一个和声的音响中去,如果希望和声的效果朦胧飘渺,音响共鸣不那么清晰,则可以不将踏板踩到底只踩一半,但换踏板时要完全放干净。例如在德彪西的前奏曲《埃及古壶》中,使用这种踏板可以得到一种悠远,飘渺的迷人音响效果。在音乐片段中不想要更多的和声效果,希望和声的颗粒感更强,或者要突出旋律和加花,可以使用半踏板,这在通俗音乐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复调性质的音乐中也可以考虑用半踏板来润色声音。关于半踏的资料非常少,而这个功能对于电钢琴又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贝多芬的〈致爱丽斯〉的前面章节中,因为上行的音符和下行的音符形成一个旋律线条,都需要干净的,颗粒感,如果不用踏板声音太干,用全踏,声音太混,把清新的感觉弄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用半踏是很有效果的,大家可以一试便知。试完以后,也许你就真正懂得了半踏的涵义,也就可能知道了他的重要性。
在踏板的使用法中,直踏板和切分踏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者必须首先学会这两种踏板法。
四、右踏板的使用规律
1依据和声的变化来更换踏板。
和声清晰是演奏的基础。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和弦用一个踏板。和声改变了,踏板也要相应更换。无论和弦的形态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还是半分解和弦,都必须遵守这一法则。
几个连续的柱式和弦运动时,一个和弦使用一个踏板,如果是连奏还可以用切分踏板完美地弹出连奏。
和弦以连奏的琶音(特别是长琶音)形式出现时,可以用踏板。
低音的线条很重要。在一些用手无法保持低音而又特别需要和声支撑的乐段,由于低音是和声进行的基础,所以要用踏板将低音保持住,使低音与和弦连起来。这个时候也可以考虑用中间的延长音踏板。
2有助于节奏和动力的表现,这种踏板又被称为“节奏性踏板”。
在一般节奏性强的乐曲中,如四拍子的进行曲,三拍子的圆舞曲,二拍子的舞曲等,或在节奏感很强的和声伴奏音型中,为了强调有特性的节奏型,加强节奏的韵律,使节奏感更鲜明、更生动,往往可用直踏板。即在强拍踩、弱拍(或弱位)放,或在四拍子的强拍、次强拍上用踏板点一下等。如储望华《解放区的天》,开始4小节是强烈的锣鼓节奏,每一拍都用前半拍踩下、后半拍放开的直踏板。
3乐曲中出现特强音(sf)、重音(>)、切分音、某些强有力的结束和弦时,为了增强音量和共鸣,在这些音上可以用直踏板。这种踏板称为“重音踏板”。
4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使用。
不同作品要求不同的声音色彩。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作品的性质以及它们所需要的声音来决定怎样使用踏板。例如,一连串连续音阶或半音阶,在古典作品中,为了声音清晰,一般不用踏板或用少量的踏板;但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1854—1925)、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里,在伴奏和弦的衬托下,这些音阶、半音阶中不少音是作为经过音的,必须踩在一个踏板里。如果不踩踏板,就会失去音乐,只剩下互不相干的、干巴巴的和弦和音阶了。同样,音阶、半音阶在需要微风拂面的效果时,可以用颤音踏板;在需要朦胧的效果时,可以将踏板踩浅一点。
不用踏板的音乐和有踏板的音乐之间在音响上可显示出极大的不同,这种效果常常用来使音乐获得对比。在恰当的地方,用一种干的声音作对比,会令听觉焕然一新。当然,这应当经过设计、恰到好处。
5根据作品的时代风格来合理使用踏板。
在车尔尼(Karl Czerny,1791—1857)的练习曲599、849、299、740中,有些是可以适当地使用踏板的。当然,在开始练习一首新的可以使用踏板的练习曲时,为了更加专注于解决手指的弹奏技术,可以先不加上踏板练习。
复调作品由于声部多,要保证每一个横线条的歌唱性和清晰度,要少用、慎用踏板。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清晰、透明的声音,在弹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可少用踏板,踏板踩浅些、短些、更换要勤些。贝多芬的作品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浪漫派时期要求和声共鸣、和声烘托、色彩效果等,因此,在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中,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要多注意踏板踩放的深浅,运用不同深度的踏板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是很粗的原则。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巴罗克、古典、浪漫、印象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的踏板用法作专门的学习。
6依据乐曲的性质、音乐的形象、音乐的语气来决定踏板。
(1)抒情歌唱、徐缓悠长性质的旋律,一般用切分踏板。这样可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使它更加连贯、圆滑、音色柔和温暖而不会声音发干。
(2)雄壮有力、气势宏大的旋律,可以选用直踏板或切分踏板。
(3)活泼、欢快、节奏性较强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4)舞蹈性质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5)复调性质的旋律,少用或不用踏板。
在一首乐曲中,往往不止一种音乐形象。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踏板法,即某些段落(或乐句、或某个音)用直踏板,而另一些地方用切分踏板。
7为使音乐连贯而使用踏板。
当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超过手指的跨度或者用手指连接困难时,可以使用踏板把音与音连接起来。特别是在弹奏连续进行的和弦连奏时,切分踏板使不同和弦的完全连奏成为可能。
8对声音(可以是一个音、一条旋律或和弦)加以润饰、美化。
(1)单音的美化:一个踩下踏板的单音,比不用踏板更为圆润,音量也微微增大。特别是当单音的连奏旋律以一个慢或中速的速度出现而又没有伴奏时,使用踏板可以避免声音太干。在决定是一个音符还是几个音符用一个踏板时,必须考虑速度、力度和音域。音域较低、速度不快时,可以每个音符都使用一个踏板。音域不太低、力度层次也不太强、走动较快的单音旋律,则应当用更长的踏板(几个音一个踏板)。
(2) 和弦的美化:使用踏板的和弦更加丰满。
(3)旋律的美化:旋律需要美化、需要力度变化或需要增加厚度时,可以借助踏板。在旋律有和声伴奏时,应首先考虑和声因素、同时兼顾旋律的润饰来决定踏板的使用。
有时短促的触碰踏板(踏板轻轻点一下),可以使声音美化,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声音也不致于敲击、发干。
9根据音区选择踏板。
在中音区,特别是低音区,不要把不该重叠的音重叠在一起。低音区应多换踏板或少用踏板。旋律在高音区时,不必担心因使用踏板而线条不清。在超高音区g3以上时,钢琴上已经没有制音器装置,踩不踩踏板没有差别,但这时使用踏板可以让所有的琴弦都振动起来,使钢琴上音色最单薄的这一段音区变得丰满起来。
10根据速度。
速度慢应勤换踏板。速度较快则一个踏板可以使用长一点。
11渐强踏板、渐弱踏板、高潮长踏板。
(1)渐强踏板,在渐强部分的一半慢慢踩下去,使踏板不断加深,直到上行结束进入另一个力度层次开始用全踏板,从而帮助手指更好地达到渐强和音乐情绪上扬的效果。
(2)渐弱踏板,与渐强踏板相反,是在渐弱的后半部分慢慢抬起踏板,使踏板不断削薄,从而达到渐弱的效果。这两种踏板对脚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潮长踏板: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有时可以使用较长时间的踏板,将和声音以及它们的经过音、辅助音合在一起,来增加音乐的力度,塑造乐曲的高潮,使音乐的气势更为磅礴。如李斯特《G大调钢琴高级练习曲》第六首最后4小节的高潮、《塔兰泰拉舞曲》结尾的大高潮,拉威尔《戏水》的华彩乐段,都可用长踏板。
12踏板的强收和踏板的弱收。
多数用于乐曲的结尾。
(1)强收踏板:音乐结束的时值一到,踏板很快放掉,从而获得很强烈的音响和节奏效果。
(2)弱收踏板:音乐在安静的情绪中结束时(一般最后的音符有延长记号),慢慢地、柔和地放掉踏板,以产生一种均匀又逐渐消失的音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手指踏板”这一概念,它与脚踏的踏板虽然没有关系,但它也起到了延长音的作用,为其它的旋律或音型提供了一些单音的背景。比如那些隐藏在分解和弦里面构成隐伏旋律的单音都是通过手指留住琴键而获得的,还有阿尔贝蒂音型(阿尔贝蒂DDomenico Alberti (约1710~1740)意大利作曲家、哈普西科德演奏家、歌唱家。约在1710年生于威尼斯,1740年卒于罗马。阿尔贝蒂在音乐史册上留名主要是他的奏鸣曲。这些奏鸣曲的左手部分惯用分解和弦音型作为伴奏(其奏出的次序为低音、高音、中音和高音)。这种分解和弦音型,后人称之为“阿尔贝蒂低音”。 )中被保留住的低音,以及复调作品中的那些延长音都可以称为“手指踏板”。
总之,踏板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也考验着我们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因此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也有人把踏板形象的叫做音乐的“调色板”,所以在踏板使用上真正能够体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专家强调踏板的运用要讲究“少而精,短而清”的原则,那就是要求我们做到仔细分析曲子,尽量少用踏板,能不用就不用,应该用的一定要用,做到踏板利用的时间要短,目的是使乐曲更加干净利索。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乱踩踏板的情况,那是亵渎音乐亵渎钢琴的坏事,我们坚决予以摈弃。
弹钢琴脚踩的是踏板。钢琴踏板的运用十分的广泛,任何一个脚能够踩到踏板的钢琴手都必须用到它。
一、钢琴一般有三个踏板:
1、左踏板:柔音踏板(Una corda Pedal / Soft Pedal),或弱音踏板。
2、中踏板:这个踏板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不同,三角钢琴:持音踏板(Sostenuto Pedal), 或叫选择延音踏板;立式钢琴:消音踏板右踏板:制音踏板(Damper Pedal),但我们一般称为延音踏板(Sustaining Pedal)
3、右踏板:制音踏板(Damper Pedal),但一般称为延音踏板(Sustaining Pedal)。
二、作用
1、左踏板(柔音踏板):使音变得柔和、弱、细
2、中踏板:三角钢琴(选择延音踏板):这是一个特殊性能的踏板,需要某个特殊的音保持住延长时值用的踏板,使用机会极少;立式钢琴(消音踏板):能使音量大幅减少,用于夜晚练琴用,以此不打扰邻居。注:和左踏板不同的是,立式琴的中踏板并不是演奏技巧的一种,是为特定的使用环境和场所设计的。
3、右踏板(延音踏板):延长音的时值,也就是在手离开琴键的情况下使音保持住。
扩展资料:
1、踏板运用的意义
踏板运用是钢琴演奏的灵魂,运用踏板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著名的美国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班诺维茨著有《钢琴踏板法指导》,由钢琴家朱雅芬教授翻译,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992年8月版)。
此书在内容提要中写到“适宜的踏板法是一位具有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钢琴家的标志。踏板法——为音色、为洪亮度、为延续某些音——是一门艺术,但它必须基于历史的考虑以及对作曲家意图的理解”。
2、根据作品的时代风格来合理使用踏板
在车尔尼(Karl Czerny,1791—1857)的练习曲599、849、299、740中,有些是可以适当地使用踏板的。当然,在开始练习一首新的可以使用踏板的练习曲时,为了更加专注于解决手指的弹奏技术,可以先不加上踏板练习。
复调作品由于声部多,要保证每一个横线条的歌唱性和清晰度,要少用、慎用踏板。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清晰、透明的声音,在弹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可少用踏板,踏板踩浅些、短些、更换要勤些。贝多芬的作品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浪漫派时期要求和声共鸣、和声烘托、色彩效果等,因此,在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中,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