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都有哪些

欧洲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都有哪些,第1张

一、代表人物

1、 德拉克洛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2、 籍里柯

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霍勒斯·韦尔内学画,席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

1810年入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一生充满坎坷波折,曾因参加保皇派而不得不东躲西藏,怕拿破仑军队抓住;于舅母的畸形恋情,注定了爱情悲剧,并导致家庭破裂。

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3、 约瑟夫·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4、 吕德

吕德,上海人氏。少年时期就投身中国现代玉雕艺术,成年后创立吕德玉雕工作室,苦心研究玉雕技艺。

十六年来,从实践到真正的作品,吕德玉雕工作室一直以海派玉雕艺术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风格创作团体深自期许,同时,吕德先生也是中国新玉艺术推动者之一,是当代玉雕名师。 

在吕德玉雕的成长过程中,吕德先生以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天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玉雕技艺,创作出富含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充沛的玉雕作品,让吕德玉雕工作室在很短的时间内,晋身中国玉雕艺术舞台。

吕德先生的作品自然逼真,适度夸张,具有强烈的玉雕艺术感染力,加以小件精品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吕德先生秉承“君子比德如玉”的理念,孜孜不倦地坚持中国玉雕艺术的钻研与推广。今天,吕德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玉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吕德先生及其玉雕工作室将永远追求如玉的灵魂、如玉的人生和如玉的极致,吕德玉雕工作室提倡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二、代表作品

1、《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

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2、《自由***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3、《希奥岛的屠杀》

《希奥岛的屠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于182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这幅画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

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画派

画家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德拉维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各种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人、荷兰人、鲁本斯等许多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尤其是印象派。他的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些来自互联网。

德拉克洛瓦的全名是费迪南维克托奥贡德拉克洛瓦。1998年出生于萨兰登-圣莫里斯。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他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克洛娃擅长运用各种色彩和造型技巧。他的作品富有表现力,很和谐。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他善于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变成现实的艺术形象。很少有人能把他感情的深度和强度和他运动的强度相比。1822年,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但丁和维吉尔在沙龙展出时,在巴黎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1832年的非洲之旅是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所有的作品都以浪漫主题为主。此后很多作品脱离生活,审美倾向加强。大约在1847年,德拉克洛瓦为波旁宫的众议院和卢塞恩宫的图书馆画了壁画,并为卢浮宫的阿波罗画廊画了天顶。这些不朽的油画展现了德拉克洛瓦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现了他晚年生活的空虚和贫困。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画家,浪漫派的典型代表。克洛娃一生创作了许多画作,这些画作的成就也很高。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是什么?

这些来自互联网。

克洛娃从小就热爱绘画、文学和音乐。他早年受到鲁本斯和博宁顿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吉列的影响。德拉克洛瓦的但丁和维吉尔受到了里科的杰作《梅杜莎之筏》的启发。

德拉克洛瓦坚持浪漫主义,反对法国古典主义,但由于他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加强了浪漫画派的地位和影响。德拉克洛瓦的绘画风格的特点是强调气势、对比、情感和运动。他的作品《石库岛大屠杀》直接反映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德拉克洛瓦以其独特的思想倾向和浪漫主义手法对古典主义者更具挑战性。

克洛娃1830年的作品《指导人民的自由》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将浪漫主义运动推向了顶峰。由于对现实失望,他于1832年去了非洲写生。此后,他的作品转向了对异国题材的追求。克洛娃有很多作品。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创作了数千幅油画,1000多幅水彩画和彩画,7000多幅素描。总共大约一万英镑。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所以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很高。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画家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是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将抽象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艺术形象。在情感深度和动机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德拉克洛瓦作画时,他的浪漫激情就像一座火山。他作画时,看起来像一头吞食猎物的狮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他为“浪漫的狮子”。很少有人像德拉瓦伊一样,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力量,运动的激情和动力,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方面有天赋。所以他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人才。

克鲁瓦曾师从法国著名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他也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色彩浓重的画作,于是重新研究了自己的画作。受当代画家格里考尔的影响,德拉克洛瓦渴望发展色彩,成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特色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艺术家。可见他在画坛的地位很高。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

德拉库拉是法国著名画家。他的画影响了后来的很多艺术家,尤其是印象派。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种艺术流派。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作品

德拉克洛瓦不仅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也尊重古代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之所以能够进入艺术之门,得益于他叔叔J-h里兹纳的指导。丽娜是杰勒德大卫的学生。他发现了德拉克洛瓦的艺术天赋,并鼓励他在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盖兰工作室。在那里,他遇到了浪漫主义的先驱,并深受其影响。

只要德拉克洛瓦拿起画笔,他的浪漫激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他的画就像一头狮子一口气吃掉猎物。因此,人们称他为“浪漫的狮子”。在表达感情的强度和深度上,没有人能和伦勃朗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气势和气势上,除了鲁本斯,很少有人能触动他的内心。除了米开朗基罗,没有人有把抽象的沉思和道德的东西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天赋。

克洛维斯师从著名的法国古典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但他非常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画。他渴望发展色彩,成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克鲁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他发现了阴影和高光中固有颜色的变化,以及颜色之间的对比。

19世纪,德国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结束了长期的领土分裂与专制制度的小国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从而由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政治、经济、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也促进了美术界的变化,艺术家由主要服务于教会和贵族,逐渐转为自选题材进行创作。自18世纪末至1840年,在28个德国城市成立了艺术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与举办展览,为艺术品开拓了销路,也扩大了观众的范围。这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德国建立了一批新型艺术博物馆,各邦国君主的艺术收藏也逐渐对公众开放,较为广泛的观众有了接触艺术品的机会,提高了艺术鉴赏力。总之,资产阶级的艺术协会、艺术博物馆与展览会以及艺术评论都起到了传播与介绍艺术的作用。大变革时代的种种冲击、一系列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德国19世纪艺术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在19世纪前半叶德国绘画艺术中,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可将其视为典型的德国流派。德国艺术家在浪漫主义绘画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自这一画派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在北方以德累斯顿为中心聚集了一些信仰新教的画家,他们的创作以风景画为主,因此称为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在南方维也纳有一些信仰天主教的青年画家组成了路加兄弟会,他们后来到了罗马,被意大利人称为“拿撒勒派”。前者以绘画大师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eh,1774—1840)为代表。他与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成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拓者。他描绘的风景决不是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家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赋予风景画以深沉的内涵。

1808年圣诞节,弗里德里希公开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台岑祭坛画》,此画可以视为他的创作风格的宣言书,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指责,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论争,最后以弗里德里希的胜利而告终。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位著名艺术家是菲利普·奥托·龙格(Philipp Otto Runge,1777—1810)。他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都适应当代需要的现代艺术。他画的风景蕴藏着新的生命力,此外他还画了不少亲属肖像。在弗里德里希画风的带动下,于19世纪的20、30年代出现了风景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风景画家如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Carl Gustav Cams,1789—1869)、约翰·克里斯蒂安·克劳森·达尔(Johan ChristianClausenDahl,1788—1857)、卡尔·布莱辛(Karl Blechen,1798—1840)等人。

“拿撒勒派”的代表画家有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Friedrichoverbeck,1789—1869)、彼得·冯·柯尔内里乌斯(Peter yonCome.1ius,1783—1867)、威廉·沙多夫(Wilhelln SchadOW,1788—1862)等人。这派画家的作品大多从宗教故事、圣经和古诗中取材,在选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复古倾向,十分尊崇古老的德意志艺术,作品表现了他们虔诚的宗教感情,并寄托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想。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社会现实生活,于是在40年代出现了德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复兴,50至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艺术家。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冯们采尔(Adolph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既作版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真实地记录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南方的慕尼黑历来是德国重要的艺术中心,威廉·莱布尔(Wilhelm Leibl,1844—1900)在那里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美术教育。后来去巴黎留学8个月,1870年返回慕尼黑后,转向现实主义,并在他周围团结了一些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青年画家威廉·特吕布纳(Wilhelm Trhbner,1851—1917)、卡尔·舒赫(CarlSchuch,1846—1903)、汉斯·托马(Hans Thoma,1838—1924)等人。1873年莱布尔离开了慕尼黑,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巴伐利亚的农村度过。他的作品细致人微地描绘了农民,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为《教堂中的三个妇女》。弗里茨·冯·乌德(Fritzvon Uhde,1848—1911)1880年定居慕尼黑,由于受到利伯曼的影响,画了一些外光画,其中一部分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劳动与日常生活,如《早晨》、《秋天》都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这些青年画家热情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景,恬静的农家生活以及周围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为现实主义画坛增添了光彩。

19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一个画派即“德国—罗马派”,以安泽尔姆·费尔巴哈(Anselm Feuerbach,1829—1880)为代表。当时在德国国内由于工业发展,出现了富有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日益影响美术创作。一些艺术家不愿适应资产阶级观众的欣赏日味而逃避德国的现实,他们迁居罗马,认为在那里仍然存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他们喜欢选取古希腊神话为绘画题材,创造了具有古典色彩的、高贵自尊的理想人物。

19世纪80年代,欧洲出现了象征主义文艺思潮,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德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诺尔德·勃克林(Arnold Becklin,1827—1901)。此派画家多用象征、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想象,许多作品都表现幻想与梦境,甚至描绘黑夜与死亡,具有神秘色彩。这些作品脱离现实,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感到无出路的世纪末精神状态。

19世纪下半叶,德国画坛出现了一些新流派、新风格,尤以外光派绘画成就突出。马克斯·利伯曼(Max Liebermann,1847—1935)、洛维斯·科林特(Lovis Chrinth,1858—1925)、马克斯·施勒福格特(MaxSlevogt,1868—1932)并称19世纪德国三大外光派画家。利伯曼是一位优秀的外光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许多作品都以普通劳动者为主人公,表现出鲜明的民主倾向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相当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社会现实。科林特的作品特别富有活力,尤其在晚年还大胆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与早期表现主义画派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斯·哈尔伯像》、《瓦尔辛湖风光》都是他的代表作。施勒福格特多才多艺,其绘画题材也十分广泛。他的风景画体现出德国外光画派的独特成就,着色鲜明,笔法灵活。除了风景画之外,他尤喜描绘戏剧与舞蹈场面,代表作有《香槟酒之歌》、《法尔茨风景》等。

与画坛风格多样、流派纷繁的状况相比,19世纪德国雕塑领域的情况则单纯得多,基本上古典主义雕刻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大型纪念性雕塑。1871年之前,德国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的众多邦国统治之下,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一些古典主义的雕塑作品歌颂了德国历史上与当代的伟大人物,赞美了中央集权的王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以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普遍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克里斯蒂安·丹尼尔·劳赫(Christian DanielRauch,1777—1857),早年曾在卡塞尔接受艺术教育,1805年至181 1年在意大利随著名雕塑家卡诺瓦和托尔瓦尔德森学习,回国后取得很大成就,有众多学生追随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纪念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这一骑马像立于一个多层花岗岩底座上,高大雄伟,稳定庄严,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特色。劳赫的影响贯穿了整个19世纪。19世纪后期,德国雕塑风格由古典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

在劳赫众多的学生中不乏成就卓著的雕刻家,恩斯特·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里彻尔(Ernst Fiedrich August Rietschel,1804—1861)就是其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832年成为德累斯顿美术学院的教授,代表作有《歌德与席勒纪念碑》、《莱辛纪念碑》、《劳赫胸像》等。另外他虽是劳赫的学生,却不僵化地遵从古典主义的传统,而是转向了现实主义。1857年完成的《歌德与席勒纪念碑》即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塑造了两位智慧崇高、站在时代前列的文学巨匠的形象,充满了时代气息。著名雕刻家奥古斯特·卡尔·爱德华·基斯(August Karl Eduard Kiss,1802—1865)和阿尔贝特·沃尔夫(Albert Wolff,1814—1892)也是劳赫的学生,前者的代表作为《阿马松人》,后者的代表作为《斗狮》。

这是美国画家 阿尔伯特比尔斯塔特 的名为《科科伦山谷》

美国画家Albert Bierstadt--风景油画

 

 

      阿尔伯特比尔斯塔特(Albert Bierstadt)是十九世纪在美国享有盛誉的著名风景画家,他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了拓荒时期美国西部从落基山脉到太平洋海岸边的加利福尼亚宏伟美丽的自然风光。他的作品大多以宽2两米、长3米左右的巨大画幅营造剧场式全景画面效果,充分体现美国西部的雄奇与壮丽。  

    

      阿尔伯特比尔斯塔特1930年1月8日出生于德国西部城市索林根(Solingen)。在他两岁时,全家移民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港口城市贝德福德(Bedford)。幼年的阿尔伯特就显露出很高的艺术天赋。1853年,阿尔伯特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进入杜塞尔多夫学院(Dusseldorf Akademie)学习绘画。当时的杜塞尔多夫学院在著名的古典浪漫派画家弗里德里希·威廉·沙都(Friedrich Wilhelm Schadow,1789 - 1862)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精细地描绘风景,并使之充满梦幻般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杜塞尔多夫画派(Dusseldorf School)。杜塞尔多夫画派以后成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German Romantic movement)的一部分,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美国的哈德逊河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的艺术风格。1856年阿尔伯特结束了在杜塞尔多夫学院的学习并游历德国、瑞士和意大利,1957年回到了美国,并在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进行创作活动。1859年到1963年, 他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美国西部之旅,这一次旅行极大地丰富了他对幅员广袤的美国西部的了解,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他的一生进行了六次到 美国西部不同地区的旅行,这些旅行所收集的素材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事业高峰期,他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的接见,被拿破仑三世授予军团荣誉,并曾作为美国总统海耶斯的客人访问白宫。 他所创作的反映美国西部风光的作品“落基山脉”被作为反映美国新大陆美丽景色的杰作送到欧洲巡回展出,并为开发中的美国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  

 

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1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