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庄周散文的特点

谈庄周散文的特点,第1张

庄周是战国时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与孟轲同时或稍晚,才极高,学极博。然他又极端蔑视功名利禄,不求闻达,要求“适己任性”以自快,不愿受世俗的种种束缚。他之所以甘受贫穷,隐居遗世,主要因为他不满当时封建宗法制度的社会现实,厌恶虚伪的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说教,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其文笔汪洋恣肆、恢诡谲奇,最具特色。关于庄周文章的特色,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周的《庄子》一书从体裁看,属散文。其在文学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了含义深微的寓言。如《庄子列御寇》载有这样一段故事:“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数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轭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其治其痔耶?何得车多也?子行矣!’”这两小段对话没有一句描写,却取得了传声绘神的效果。曹商得意地向庄子夸耀自己本领的神色,庄周对曹商的蔑视,对社会恶劣风气的针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寓言,生动灵活地运用了诙谐、谑弄、嘲讽的语言,使读者从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庄子》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重视客观事物的细致描绘,善于运用比喻。如:“今世俗之君子,多为身弃生以殉物……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让王》)

高中课本中所选《逍遥游》的第一节,更是使用了大大小小的比喻。全文先以大鹏的高飞远举,引出一种惊世骇俗的逍遥境界,再用“蜩与学鸠”的迷惑和嘲笑,带出“小大之辩”的话题,最后将所喻示的道理用于辨析人的德行上,表现了对功名利禄和权势的蔑视,对摆脱世俗尘事羁绊的理想人生的渴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散文的第三个特点在于他笔端流露出特有的至情至性,使他的散文浮想联翩,优美动人。《庄子外物》记的是庄子借小米的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吾且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庄周要保持个人精神上的自由与人格尊严及远祸全生的`人生态度。

从性情看,庄周怪诞而实严肃,旷达而实平易,无情而时时流露至情。他的怪诞、旷达,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世俗的仁义道德规范的消极反抗。他严肃、平易、细密而有至情。他的现实处境和性格,使他时时在探索人生价值、观察自然现象。他痛恨当时社会上的险恶、龌龊、狭隘、虚伪,渴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常人认为最值得追求的,他不认为是实有。他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是:在处世上,也要求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世界的自由。而现实生活却与他理想的社会生活相去太远。因之,他的思想感情上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与幻想,构成他写作的动力,形成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精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庄子天下》)。这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使他能够摆脱世俗礼教、习惯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宇宙间飞翔。感情奔放、观察深邃,感受愈充分,其艺术概括也就愈深刻。庄周在想象中为自己展开独往独来的广阔天地,这是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以后准确掌握庄周作品内容及从事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 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庄子的身 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 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 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 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 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 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 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 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 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 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 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 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 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 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 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 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 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 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 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 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外物》)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写尽大之玄妙。杯水芥舟,朝菌蟪蛄(《逍遥游》),蜗角蛮触(《则阳》), 曲尽小之情状。而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 (《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 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 要》第三篇“老庄”)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 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庄子》中奇幻的想象,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 判精神。蜗角之中,触氏、蛮氏相与争地,伏尸数万,旬有五日而后返(《则阳》), 想象夸张之奇,令人难以置信。而这正是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曹商使秦,得车 百乘,得意忘形,刻画了不择手段,谋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嘴脸。舐痔 破痈,正是对这种小人最为辛辣尖刻的讽刺(《列御寇》)。而像“儒以诗礼发 冢”(《外物》),对儒家诗礼的揶揄,也与圣知之法为大盗守的批判相一致 (《胠箧》)。“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 《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 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 感情。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 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 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 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 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 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 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 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 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 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 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 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 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 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 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 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 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 了诗意。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 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 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 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 喁。泠风得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而像《逍遥游》末段那样的文字,简直就是 抒情诗。

总体而言,庄子的生平扑朔迷离,又行踪不定,而且我们还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但对庄子的为人及思想,我们还是能得到相当的了解,《庄子》一书就是我们了解庄子的最好的途径。

其一,庄子与其他诸子不同,其他人都热衷于都市,热衷于政治,热衷于同诸侯打交道,并寄希望于他们,希望他们能重用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国平天下。但庄子则是乡野之人,他一生好像不大去城市,不大与诸侯打交道,更多的时候,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语),而不是对诸侯说,或是找别人辩论,试锋芒。与此相关的就是他往往处在贫困之中,甚至弄得自己“槁项黄馘”(脖子干槁而皱,面皮瘦削而黄),甚至以织草鞋为生。

其二,他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诸侯说话而对平常人说话的人。就是说,他的写作对象是普通人或所有人,而不是像其他诸子那样,是为“有国有家者”写作的。当别人都在对诸侯大谈政治,大谈“治人、治国”之道的时候,庄子则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的世界中保持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简单地说,其他诸子谈的大都是政治、伦理,是社会问题,而庄子谈的是人生、人性、人心,是个人问题,他的哲学,是人生哲学。

毫无疑问,庄子是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哲人。庄子的魅力与《庄子》文章的魅力淆然不可分。在中国古代作家中,人格的魅力与其文章风格的魅力融为一体,使我们分不清是因为爱其人才爱其文,还是因为爱其文才爱其人。两者皆可爱者,不多,庄子是其中较早的一位,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庄子及其文章的魅力是哪怕反对庄子思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的。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是的,《庄子》的艺术成就,确实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高的。

庄子及《庄子》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激情与超脱,两者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激情与超脱是两种有相反或对立、相互否定与消解特质的东西,一般人在激情与超脱之间只能取其一,并已显难得,像《孟子》就是以激情取胜,而《老子》则是以超脱见长。但庄子则能将两者熔铸而兼之。

从超脱上讲,他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嘲弄一切,高高在上俯视一切并嗤之以鼻,他对通行的社会价值弃之如草芥。但他同时却又充满激情地讨论一切,用诗性的语言描述一切,从而使这个世界栩栩如生,充满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他一边判这个世界死刑,却又一边表现了对这个世界无比迷恋。一边对这个世界撇嘴表示不屑,一边却又尽情地展示了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生机——在他的笔下,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蓬勃的生命与欲望,到处都洋溢着生之趣味。原来,庄子用他的“无端崖之辞”“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构筑着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山苍苍,天风荡荡,处子绰约,婴儿无邪。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一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高人,这是一些身上的尘垢粃糠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

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无情的世界;一个是他“理念”中的世界、一个大情大义的世界。面对现实世界的无聊无奈,生活于其中的那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人却那么富有激情、理想、欲望、诗意与卓荦不凡的个性——正是这两者的强烈对比反差,显示了人生终极的荒谬与无意义,同时又表现了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在这个荒寒的世界上,偏有那么多超凡脱俗却又激情满怀的人物:他们或击缶而歌,或凭几而嘘,或形为槁木,或心如死灰(而一旦死灰复燃,槁木逢春,却又那么热烈红火而欣欣向荣)。有时,他们踌躇满志扬扬四顾,有时又或歌或哭不任其声;有时南首而卧为高士,有时却又拊髀雀跃做顽童。“恢恢乎游刃有余”(《养生主》),却又能“不失其性命之情”(《骈拇》),“无不忘也”却“无不有也”,“澹然无极”却又“众美从之”(《刻意》)。他们如此远离我们,却又如此吸引我们。他们那么无情,却又那么富于激情。他们那么丑陋其形,却又那么美妙其神。他们对人间那么不屑,却又那么富于同情心,对人世间存有那么多的怜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逍遥游》),何等从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又何等自信自大!

不仅是人物。动物、植物在《庄子》中一样充满人性,被高度人格化: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的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 ,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如果说孔、孟、荀、韩等人的著作中多的是社会概念,充斥的是礼、仁、忠恕、君臣等社会政治语汇的话,那么,庄子著作中多的就是这些自然意象,一派天籁。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

《逍遥游》位列《庄子·内篇》之首,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艺术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并且也最能体现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文章一开头就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样大的鱼,这样大的鸟,完全在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之外。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庄子的这种描写看成是他故意设置的门槛:若是带着经验和知识,就不能也不必进入《庄子》一书,因为所谓经验与知识,与庄子所描述的世界格格不入。要进入并欣赏庄子给我们描绘的境界,必须抛弃固有的知识、经验、习俗等,完全解放思想,打破一切囿限。《逍遥游》是讲“无待”的,“待”者,恃也。我们就是常常依恃我们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去狂妄自大地解释这个世界的,用庄子的话说,就是“以管窥天,以锥指地”。注意,庄子嘲笑的不是管与锥,而是如此自信自负地使用管与锥的人。也就是说,可笑的不是管与锥的“体”,而是管与锥的“用”。正如牙签并不可笑,用牙签剔牙也不可笑,但若拿着牙签做武器去打仗,就可笑——其“用”不当。同样,知识与经验并不可笑,甚至还可贵,但知识与经验都有局限,若凭借这些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就妄自尊大地去解释无限的世界,那就可笑。《逍遥游》中的斥 、学鸠、蜩之可笑,都不是因为它们渺小与局限,而是因为它们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它们在这样做时的自信与自得,是难得的笑料。是的,《庄子》一书,集中了人生的种种笑料,让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到人生之荒诞、世界之无聊,以及我们自身之可笑——我们笑着笑着,就会突然明白,我们就是那神气活现丑态百出可怜又可笑的斥 、学鸠与蜩。这时,庄子大概已背身而去了吧,只留下我们面红耳赤地待在这个世界上——就艺术而言,这种用寓言的方法来论理是《庄子》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

但最关键的还是,庄子在编写这些寓言时,他并不是仅仅关注寓言的寓意。恰恰相反,他对寓言本身的生动性、可读性——一句话,对寓言的形式美十分关注。他就是要描摹出我们的丑态,描摹出这个世界的千娇百媚或千疮百孔。如果我们把寓言分解为“言”(形式)和“寓”(寓意)的话,那么,庄子对寓言的“言”也十分关注,再进一步打个比方,如果寓言即是一幢公寓里住着人,那么,他不仅要我们去认识那些人,他还把这所公寓大楼造得很华丽,让我们目眩心惊于大楼的美。所以他用心去写,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细腻而逼真。比如写斥 的一段:

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斥 的这段话里,前后各一句“彼且奚适也”,且后一句前面还多了一个“而”字,更有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这种对声口的模拟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我们知道,这只是他编出来的一个寓言,意在说明“小大之辨”,并且此前已有了类似的寓言(蜩与学鸠)。他本来可以敷衍了事的,但他却如此认真地对待,把一件编造的故事说得“像真的一样”。这个小斥 的神态真是宛如在目前——是了,就是我们眼前的镜子、镜子中的我们自己。

《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如:《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庄生梦蝶。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3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7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