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长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圆周长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第1张

没有什么推导过程,圆周率就是这么定义的。或者说,这是个大家都承认的事实(公理),你要是实在不相信,好像也没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事情。(如果你不相信1+1=2,也没法证明给你看1+1=2)

在古代,这个问题几乎是依赖于对实验的归纳。人们在经验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一个常数的比,并把这个常数叫做圆周率(西方记做π)。于是自然地,圆周长就是:C = π d 或者C=2πr(其中d是圆的直径,r是圆的半径)。

割圆术的大致方法在中学的数学教材上就有。然而必须看到,它很大程度上只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而圆周长是C = π d似乎已经是事实了,这一方法仅仅是定出π的值来。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样做有问题,因为他们并没有从逻辑上证明圆的周长确实正比于直径,更进一步说他们甚至对周长的概念也仅是直观上的、非理性的。

如果一定要你写推导过程

你可以用微积分相关的内容退出圆周长的公式,可是三角函数等等本来就建立在圆的周长、半径以及π的基础上,循环论证其实也站不住脚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²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²/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圆的定义〗

几何说: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轨迹说: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简称圆。

集合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圆的相关量〗

圆周率: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叫做圆周率,

值是3 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圆和圆的相关量字母表示方法〗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

〖圆和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

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为相离;

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

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以直线AB与圆O为例(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r。

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和定理

[编辑本段]一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⑴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圆的对称性质: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⑵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⑶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③S三角=1/2△三角形周长内切圆半径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线段)

〖有关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半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切线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

(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切线的夹角。

〖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2;/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圆的解析几何性质和定理

[编辑本段]〖圆的解析几何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

圆的一般方程: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x^2+y^2+Dx+Ey+F=0。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1将圆沿半径切割成若干等份(越多越好)(成若干扇形)

2将扇形平均分成两份,相互对应起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3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2πr)的一半,所以,长是πr,宽是圆的半径r,因此得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πrr=πr²(平方)

扩展资料

圆周长是指在圆中内接一个正n边形,边长设为an,正边形的周长为n×an,当n不断增大的时候,正边形的周长不断接近圆的周长C的数学现象,即:n趋近于无穷,C=n×an。

在古代,这个问题几乎是依赖于对实验的归纳。人们在经验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一个常数的比,并把这个常数叫做圆周率(西方记做  )。于是自然地,圆周长就是:  或者  (其中 是圆的直径, 是圆的半径)。

圆周长C=2πr=πd,其中d是圆的直径,r是圆的半径。

同圆内圆的直径、半径长度永远相同,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圆作为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同时,圆作为“正无限多边形”,无限”只是一个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其形状、周长、面积就都越接近于圆。所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圆。

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扩展资料:

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1、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在弦的同侧)。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圆心角计算公式: 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

5、 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

-圆周长

浪漫,柔和亲切。

椭圆跟圆一样,是一个封闭的曲线。椭圆与圆的不同点是,椭圆的圆心到曲线上的各点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而圆的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椭圆形的人桃花基本是朵朵开,而且基本上都是好桃花和正桃花,无论在情感还是婚姻方面,都会较少阻力。

椭圆形特点据说这是人类尤其是女性中最完美的脸型,它尽可能把脸显现了出来。椭圆形脸的人工作努力,思想活跃,有很好的创造力,并且凡事很有主见,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缺点是耐性不足,做事往往半途而废。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C = π X 直径  = π X 半径 X 2 (π=314)

当圆的直径为50时S=314X 50= 157

通常用圆规来画圆。 同圆内圆的直径、半径长度永远相同,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圆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永远无法等于0。

扩展资料:

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 nπR/180(θ为圆心角)(R为扇形半径)

扇形面积S=nπ R²/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

圆锥底面半径 r=nR/360(r为底面半径)(n为圆心角)

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

2、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r。

3、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于切线。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圆

圆周率计算公式: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率的特性: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误差还不到一个原子的体积。

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74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