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镜 | 天赋曼陀罗

心灵之镜 | 天赋曼陀罗,第1张

天赋是什么

天赋是与生俱来一种先天的禀赋,是一个人绽放自己生命的独家秘籍。当天赋被赋予源源不断的生命热情,持之以恒地加以运用和练习,便能促使我们不断走向卓越,结出人生的硕果。在曼陀罗天赋唤醒的体系里,天赋是一门善用生命的科学,它引领我们回归到自性的核心,助力我们活出真实的自己,连接获得幸福的源力。

什么是曼陀罗

1曼陀罗的起源

曼陀罗的英文名字是 Mandala ,可将它理解为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圆形”。Manda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和事物的本质,也是“集大成者”,而la代表着完成和达到。曼陀罗的圆形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和宇宙法则的自然规律。曼陀罗存在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只要你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说起曼陀罗,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跟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曼陀罗与人类文明的缘起诞生于古印度。在古印度,人们普遍有祭祀的传统,为了祭祀而搭建起来的神坛,是用于接引各路神明的一个场域,它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令人敬畏、敬仰和神往。曼陀罗也是佛教密宗修行的一种坛城,一个能量回收聚集之地。坛城是一切圣贤居住的地方,是一切功德聚集之地,是一个理想而完美的世界。它还对应着自然界“地、水、火风”四元素。曼陀罗代表着圆满,它涵盖自然法则的一切规律和无限能量,更代表着人类精神心灵追求的所有富德智慧,是集大成者们居住的场所,在人们心中是圣物一样的存在。

2曼陀罗的演化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曼陀罗的应用逐渐演化为艺术、哲学、心理学三个分支。

在艺术创作方面,曼陀罗绘画及各类衍生品都极具美感,它激发出艺术创作者无限乐趣和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许多曼陀罗作品都呈现出令人称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让看到的人无形中会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滋养。但拆分看来它又非常简单,不过是由特定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透过一种特别的方式组合排列而成。

在心理学领域,曼陀罗象征着最本质的我和自性,代表着一个人全部的心理潜质,它包含人所有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全部内容。曼陀罗最初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引入,是用于自我人格整合的一种非常简单且实用的日常绘画。而后逐渐发展成一个心理治疗的行之有效的工具。荣格在其38岁职业生涯遭遇瓶颈时,自己得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他每天通过绘画和对自己梦境的记录研究,发现这些圆形图案能起到整合分裂性人格的作用,并坚持了下来,成功将自己治愈。后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所绘制的大量圆形图案其实就是曼陀罗。

3大自然的曼陀罗景观

曼陀罗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宝藏。只要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小到海螺的身体、绽放的花朵、草叶子上的水滴,显微镜下的单个细胞,大到如龙卷风、海浪、潮汐、麦田怪圈等等…大自然的诸多肉眼可见的景观呈现都遵循着曼陀罗的规律。如果用现代数字科技的视角来看,曼陀罗的“圆”囊括着周围环境的一切信息,它可以解读为是整个宇宙的全息图像。

4曼陀罗与天赋绘本

现代人有许多的焦虑和压力。从表面上看,是外在有很多的事情和问题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和压力。然而真正的焦虑并不是来源于我们无法做到的事,而是来源于我们本可以做到却并未做到的那些事。这些未完成事件时常会让我们内心隐隐约约感到不安。日积月累,人就会产生“无力感”,逐渐变得被动甚至深感被迫和压抑,内在秩序会变得扭曲、杂乱无章,进而自我纠缠、斗争、攻击,显化在外则是各种负向的情绪,人际关系的冲突甚至极端行为等等。这样一种内外失去平衡的状态就好比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需要主动送检和维护保养,才能恢复安全健康。

而通过曼陀罗绘画就可以将这种亚健康的状态如实地照见和呈现出来。每个人的内在都是极具智慧和圆满复原力的,透过不断地绘画练习,我们的内在潜意识得以浮出水面。加上符合自然法则的时间容器——玛雅历的调频校准,我们的内在心智跟曼陀罗逐步融合、融洽,我们便可以通过对曼陀罗的美化进行自我创伤的修复和疗愈。与此同时,每个人的基因阀门和天赋通道也会被逐渐激活、开启、疏通,使得我们在回归自性的道路上,生命力得以重建,心灵之花得以绽放。

简单说来,曼陀罗绘画是绘画者透过色彩表达,将兼具严密逻辑的左脑思维,和发散性抽象艺术创造的右脑功能进行融合,将人不易察觉的内在的精神意识,和能觉知到的周围的立体空间进行压缩,加以平面图形具象化,进而用于调整和聚集能量的一种方法。在曼陀罗绘画中,生命会依次经历从唤醒,到疗愈,再到创造的过程。

      8月28日,在美丽的清水河畔,张家口心理学会与市育儿美月子中心的妈妈们,相约在美丽的午后,一同完成了一次美丽的彩绘曼陀罗心理疏导之旅。

      此次活动运用的是著名医学博士,心理学专家严虎博士推荐的“彩绘曼陀罗成长卡”,这是一套以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传统西式的曼陀罗本土化,由国内绘画疗法权威专家严虎博士及其团队成员,经过多年精心研发而成的一套课程。

    新妈妈们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因为自身身体的变化,作息时间的不规律,家庭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其他因素,使得自身情绪不稳定,轻微焦虑,偶尔的心情烦躁,是比较正常的情况,通过适当的情绪疏导,即可减轻产后妈妈们的焦虑抑郁情绪。

      好的情绪对于月子里的妈妈们尤为重要,一来心情好,身体抵抗力增强,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二来,妈妈的任何情绪的波动都会影响母乳的质量。通过曼陀罗绘画,我们可以静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激活内在能量;更重要的,它可以教会我们释放内心的小孩,单纯、快乐地创造和玩耍!

    简单的介绍了曼陀罗绘画流程,妈妈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曼陀罗图案。经过细心挑选,每人手中都拥有了一张自己喜欢的图案,大家静静地看着面前的图案,默默的想象着一幅彩色的曼陀罗出现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大家陆续的拿起笔,开始绘制心中的那副曼陀罗……拿起画笔,我们可以做自己的能量师!

   

    制作曼陀罗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释放的过程,一种自我呈现的过程,曼陀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是一个连接心灵深处感觉的途径,连接到的情绪或许是愤怒,或许是忧伤,也或者是激荡的情绪,让它自然抒发就好,学会做自己的引导师,给这些内在的抗争一个通道,让它们可以走出来。

      绘画结束后,每个人都分享了在绘画过程中想的事情和场景。分享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诉说也是一个通道。

      这是一位瑜伽老师,整个绘画中,笔触细腻,色彩柔和,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内心的祥和安稳。增加的爱心充分显示了初为人母的那份无私的爱。她在分享时说,希望把所有爱都可以献给她的宝贝!

    肖主任是月子中心的负责人,同时肩负着很多的职务,忙碌的她选择时选了一副莲花图,绘画中大量留白,并起名宁静,日常工作的紧张繁忙,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

    韩老师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大宝已经是一米七的大小伙子,二宝的到来唤起了这位二胎妈妈的童心,分享时说,想简单,想陪伴二宝快乐成长。

      这位准妈妈,在看到这幅图时,就想到了毡房,洁白无瑕,蓝天白云,辽阔的大草原,所以在稍做静心后,便拿起笔,迅速的画了起来,很快就完成了,雷厉风行,非常爽快的一个女子!

      这位妈妈在画中间部分是用了很长时间,并用了多种技法和色彩认真描绘,可见,那是她最重要的那部分。四周的花朵,分享时她说,在绘画中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不由得流下了感激地泪水。

      这位妈妈是位公务员,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她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大宝和父母,绘画中,所有的元素均与父母和大宝相关,分享时说的,觉得欠他们的太多了,深感愧疚,但工作原因没有办法。一副曼陀罗,让他说出了压抑在心底多时的情绪,说出来之后,好了很多。

      最后,每位妈妈给自己的曼陀罗起了一个名字,通过努力观察,寻找到了自己作品的内涵。

      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和妈妈们进行太多的交流,美好的时光总觉得是短暂的,房间中的小婴儿还要等着妈妈们喂奶。但是大家对这次彩绘曼陀罗的感受还是非常深刻的,在活动中,大家释放了一部分情绪,感受了一些内心的觉察,看到自己亲手绘画的美丽曼陀罗,心情也好了很多。真诚的希望下一次的相遇。

      曼陀罗的绘画已经慢慢延伸到了学校教育减压,企事业单位情绪管理,以及各个领域的个人成长课程当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曼陀罗绘画,接触绘画心理学,沙盘游戏等心理学技能,让我们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由陈灿锐、高艳红著。

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广州医科大学教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被誉为“曼陀罗绘画第一人”。

高艳红,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荣格心理类型及MBTI技术,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

1912年,因学术观点的差异,荣格决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在关系破裂后,四十多岁的荣格遭受着大量幻觉及情感的冲击,随时有被无意识吞没的危险。因此,他体验着如精神分裂患者一般的痛苦。

为了保持自我(ego)的现实功能,荣格进行曼陀罗绘画及积极想象,把遭遇无意识的种种经历记录在《红书》中。后来,他对这段时期的经历进行分析,其中形成的自性理论学说成为心理分析学派特色。

31 荣格的曼陀罗

通过几幅荣格重要的曼陀罗作品,我们试图来理解这位心理学泰斗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理解荣格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心理治愈。

1 荣格的第一幅曼陀罗

荣格的第一幅曼陀罗是在1917年绘制的,名为《万物体系》(Systema Munditotius),如上图。在那一段时间,荣格是一名关押在英国人的营地长官,他每天早晨都在笔记上勾画曼陀罗图形。

心理分析师Harms(2011)分析了这幅曼陀罗,认为荣格表面似乎是在为世界物种定位排序,实际上是通过象征的方式在努力构建内心的平衡与秩序。

2 曼陀罗绘画中期

在面对无意识和自我治疗的中期,《红书》中有两幅曼陀罗可以代表着荣格内心世界的转化。这两幅作品也经常被引用在他后期的著作当中。

第一幅《四位一体》,其中心有一个太阳,太阳周围有十六个圆球及装饰品,最外周有四个小圆,圆中各有一人的图像,如上图。

在《荣格全集》中,他的分析如下:“它们表示了人格的四个方面,或者说是属于自性边缘的四个原型意象。两个女性的意象不难认出是阿尼玛原型。老人对应了意义与精神的原型,而黑暗地狱的形象是智慧老人的对立面,成为神奇(有时是破坏性)的路西弗元素……圆圈外用四种颜色所绘制的十六个圆球来源于眼睛,它们象征着意识的观察与分辨功能。同样,在另一个圆中的装饰品都朝向内部,如同把外面的内容倾注至中心一样。另外,外周的装饰品好像是从外界接受事务。这就是在自性化的过程中,把早期投射的能量流再一次回收并且整合至人格中心来。”

从这幅曼陀罗来看,荣格能够把难以名状的无意识心理特质(阿玛尼和阴影)用清晰的意象表达出来,并试图整合,中心的太阳象征后来他所认为的自性(Self)的原型,自此,荣格开始流露出他的自性理论。

另外一幅《星星》曼陀罗绘画是上一幅《四位一体》的延续。荣格对它的分析是:“和前面中心为太阳的画相一致,这一次用星星来象征着中心,这是非常典型的意象。太阳是一颗在天空中能够发光的星星,展现了内在的自性,代表内心自性的星星呈现在紊乱无序的无意识中。该画用四种颜色来强调四个方向辐射的结构。这幅画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把自性的重要功能定义为对抗紊乱。”

这幅画的重要意义在于荣格内心的紊乱已经开始得到整合,它让荣格更明确了自性整合对立、混乱的功能。

3 曼陀罗绘画后期

《永恒之窗》与《黄金城堡》是荣格曼陀罗绘画后期最重要的作品。

《永恒之窗》是荣格根据他所做的梦境而绘制出来的,这个梦记录在自传《回忆·梦·思考》中。在这本书中写道:“通过这个梦,我明白了,自性就是方向与意义的原则和原型。其治疗性作用就隐含其中。对于我来说,此刻的顿悟就是要通往这幅画的中心,这一过程拥有治疗的作用。而有关我本人的神话也在这细微迹象中产生出来了。”

《黄金城堡》是荣格最后一幅曼陀罗作品,绘制于1928年。

在《回忆·梦·思考》中,荣格写下了他当时的心情:“画完画后,我问自己‘这画怎么中国味道这样重?’我渡过对于其形式和颜色的选择印象很深刻,而且外观上没有什么中国画的东西,我却觉得很有中国画的味儿。……”

至此,可以看到,荣格内心已经呈现和谐有序的状态,并能够通过这些曼陀罗的绘画理解内部心灵与外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此后提出了共时性原则)。

32 荣格的心灵转化

从这五幅画具有代表性的曼陀罗作品及后来荣格对自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曼陀罗绘画所带来的心理转化过程。

33 绘制经历的意义

首先,曼陀罗——自性理论成为心理分析基本特色。

其次,自性理论成为划分荣格学派的重要依据。

最后,自性理论成为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石。

总之,心理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源自曼陀罗绘画技术,可以说曼陀罗绘画与心理分析理论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同时,曼陀罗绘画使荣格心理分析在心理学中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

 

        曼陀罗的解读,一般分为自我解读和专业解读。专业解读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经验和长期修习彩绘曼陀罗,并对曼陀罗能量具有丰富直觉和体验的专业曼陀罗疗愈师来进行解读。一幅曼陀罗能呈现的信息量非常大,专业曼陀罗疗愈师能解读出更深的直指人心关键之处的信息,搅动深层潜意识。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体验。这里很难用短的篇幅来讲解,在此简要介绍自我解读的方法。

        自我解读的方法一般有直觉法、冥想法和拆分联想法三种。以直觉方式去解读,捕捉在作画过程中脑海中涌现的词汇和感受,捕捉作品完成后欣赏作品时脑海中所涌现的词汇和感受,捕捉所联想到的记忆、思维、事件,把它们记录下来,直觉方式解读往往要用智慧的领悟式的语言表达出来,适用于有一定自我觉察、善于领悟、感受性活跃的人群。

        作品完成后,可伴随轻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看着曼陀罗中的图画,提取你想要关注的其中任何一个图案或者色彩,让脑海展开冥想,由一个点冥想下去,完成心灵体验的完整历程。也可以捕捉作画时候或作品完成后脑海浮现的任何信息和画面进行冥想。这是冥想解读法。

        而拆分联想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为曼陀罗命名。可依据直觉命名,直觉传达感性的语言,最能直指潜意识的意图。

        2逐一列出曼陀罗中的颜色,从主色到最细致的颜色一一罗列,重点留意画圆的颜色。

        3展开自由联想,写下对各色彩的联想。从每种色彩中所联想到的有关的词汇、感觉、影像、记忆等。

        4逐一列出曼陀罗内的数字和图形,一一进行自由联想,写下每个数字、图形、线条所使你联想到的词汇、感觉、记忆等。

        5依照曼陀罗的名字和所衍生出的联想,用几句话表达曼陀罗的主题,直到你收到一个灵感,甚至更多,请把它们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会看到心灵成长的完整足迹。

        这样的步骤结束,就是一次完整的曼陀罗解读。它结合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两方面,对它的解读同时也是在训练我们的这两种思维。曼陀罗不仅仅是潜意识的流动,它还需要通过意识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提升内在的智慧,从而改变心灵结构。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

亦舒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花。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七十种,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宝》、《朝花夕拾》等。

亦舒作品集

爱情小说——

《无缘》 《如今都是错》

《莫失莫忘》 《阿修罗》

《异乡人》 《开到荼蘼》

《天若有情》 《最心爱的歌》

《真男人不哭泣》 《没有季节的都会》

《心扉的信》 《红尘》

《纵横四海》 《绝对是个梦》

《如果墙会说话》 《玫瑰的故事》

《绮色佳》 《蔷薇泡沫》

《迷迭香》 《紫薇愿》

《小玩意》 《假如苏西堕落》

《喜宝》 《要多美丽就多美丽》

《痴情司》 《直至海枯石烂》

《生活之旅》 《心慌的周末》

《绮惑》 《银女》

《绮色佳》 《夙世情缘》

短篇小说——

《随笔集《自得之场》》 《传说中的女人》

《能见到爱吗》 《金环蚀》

《工作》 《怀念》

《风中孩子》 《单性生活》

《传奇》 《意外》

《心之色》 《水彩画》

《夏之诱惑》 《玫瑰园》

《露与女朋友》 《临走》

《老师》 《酒吧》

《毕业日》

散文——

《花好月圆》 《做人》

现代小说——

《一点旧一点新》 《铃兰》

《访问》 《红鞋儿》

《涟漪》 《刹那芳华》

《做梦的女人》 《《偶遇》短篇集》

《旧欢如梦短篇集》 《《三小无猜》短篇集》 《等待》 《《年轻的心》短篇集》

《流光短篇集》 《只有眼睛最真》

《老房子短篇集》 《晚儿短篇集》

《琉璃世界短篇小说集》 《寻找失猫短篇集》

《《月亮背面》短篇集》 《仕女图短篇集》

《紧些再紧些短篇集》 《璧人短篇集》

《请勿收回》 《秘》

《母女》 《新爱》

《挫折》 《到处睡的男人》

《变迁短篇小说集》 《无名女》

《贼美人》 《第九台》

《背包》 《姐妹》

《敏感》 《我浪费所有的眼泪浪费了这些年》

《小朋友》 《回忆》

《哀绿绮思》 《同事》

《十八寂寞》 《俘虏》

《余波》 《芳邻》

《选美皇后》 《请留言》

《幼婴》 《成长》

《女记者》 《伤健》

《分手》 《兰花》

《小人儿》 《Fortune Cookies》

《钟情》 《红手套》

《结尾》 《空间》

《神医》 《灵感》

《未来之星》 《灯》

《回家》 《愿望》

《失夜》 《会所》

《蝴蝶》 《粉红色新大衣》

《温情》 《淤》

《存稿》 《原宥》

《不怕》 《表哥》

《节目》 《停车》

《冶游》 《乖儿》

《黑羊》 《香芍药的婚事》

《请辞》 《老友的女友》

《细沙》 《红鞋》

《祖母》 《破碎的心》

《温哥华事件》 《水晶花》

《沉湎》 《有过去的女人》

《我的故事》 《小火焰》

《夏季之梦》 《喜剧》

《偷窥》 《三小无猜》

《一百万元本票》 《蓝这个颜色》

《旧事》 《报告》

《棋友》 《幽灵吉卜赛》

《星之碎片》 《风满楼》

《蓝色都市》 《灯火阑珊处》

《金色的心》 《旧生会》

《糖》 《寻梦》

《旧时人》 《秘密》

《十天》 《邻室的音乐》

《离婚女人》 《变形记》

《狂想》 《琉璃世界》

《这双手虽然小》 《天秤座事故》

《美丽新世界》 《七姐妹》

《圆舞》 《散发》

《法语女郎》 《旅程》

《曼陀罗》 《姊妹》

《西岸阳光充沛》 《男男女女》

《乐园》 《假梦真泪》

《家明与玫瑰》 《女学生》

《美人救英雄》 《奇异生物》

《别人的女郎》 《赌场》

《如何说再见》 《来生》

《网》 《南星客》

《伤城记》 《听我细说》

《邂逅》 《奇异生物》

《监护人》 《爱情故事》

《莫失莫忘》 《故园》

《我爱,我不爱》 《杰作 》

《生活之旅》 《寂寞的心俱乐部》

《承欢记》 《个案》

《出卖》 《懦弱》

《流金岁月》 《玉梨魂》

《谣言》 《美娇袅》

《假戏真情》 《他比烟花寂寞》

《三个愿望》 《我的前半生》

《小宇宙》 《ITALIAN LILY》

《对头》 《花解语》

《少女日记》 《石榴图 》

《挖角》 《叹息桥》

《不羁的风》 《一千零一妙方》

《秘密》 《香雪海》

《姑姑的男朋友》 《故事》

《蝉》 《爱情之死》

《寂寞**》 《连环》

《一把青云》 《洋女婿》

《坏脾气女郎》 《黑羊》

《白色武士》 《告密》

《预感》 《胡兰成的下作》

《两全》 《寻找失猫》

《电梯》 《续弦记》

《怀念》 《心》

《黑色笑话》 《没有月亮的晚上》

《归宿写照》 《伤心人》

《我答应你》 《晚晴》

《弄潮儿》 《医情》

《预言》 《阿玉和阿瓦》

《天上所有的星》 《野孩子》

《艳阳天》 《过客》

《情书》 《玉手》

《小公主》 《临记》

《炫耀》 《寂寞鸽子》

《映像》 《肉体》

《忽尔今夏》 《骗子》

《黄石谷》 《锦袍》

《两者之间》 《再生》

《金粉世界》 《小郭探案之茉莉花香》

《曾经深爱过》 《印度墨》

《波心》 《红鞋儿》

《归家娘》 《墙》

《朝花夕拾》 《撞球室》

《转机》 《少年的我》

《安排》 《夜之女》

《追求》 《错先生》

《刹那芳华》 《红杏》

《邻居》 《坏脾气女郎》

《飞车女郎》 《上司》

中国科幻——

《人淡如菊》

曼陀罗绘画治疗的原理是心理分析荣格学派的自性理论,自性具有保护性、凝聚性、整合性、咨询性和超越性的特性,通过曼陀罗绘画能够激发出绘画者的自性原型,从而获得治疗的作用。

Mandala的字面意思是圆,包括了圆心 (Center)、圆圈(Circle)、圆满 (Perfection)三个层次的意思,这个圆是圆心的保护层,它寓意着整体(Wholeness)。

Mandala 是一种绘画艺术,但也不仅仅是绘画艺术。一个人在绘画曼陀罗时,正是在整合内在的意识与潜意识,其潜能和独特的力量将因此呼之欲出。

从荣格开始,很多人利用Mandala作冥想和身心灵的自我整合,认识到它可以引领我们超越二元对立,找到自己的圆和中心,并与宇宙的圆和中心发生联系。

当我们与自己心灵深处强大的生命能量相连结,就能够稳定情绪,清理意识,提升内在,改变模式,从而创造内外丰盛的人生,拥有幸福和谐的家庭。

Mandala作为人类追求最高精神境界和协调自我人格的象征图案,也作为“治本”的方法进入医学领域,帮助每个人内心深处那颗未成熟的种子萌发,协助人类由自我的实现转变为心灵的彻悟,从痛苦中解脱,重新发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Mandala圆圈与圆心的关系暗示了完整自性的象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荣格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画Mandala。他说:“Mandala就是中心,它是人生所有道路的开路先锋。”

扩展资料:

曼陀罗绘画治疗在国内的运用,也起到沟通西方心理治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曼陀罗绘画治疗书中写到:深入去研究这个效应时,发现曼陀罗内暖外冷的结构所呈现出的“世界之花”与“海上日出”的意象,居然暗合了密宗的胎界和金刚界二部曼荼罗的原型!

而深入曼陀罗绘画的治疗机制“保护、凝聚、整合、指引、超越”,巧合的是,居然与《尚书--大禹谟》中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相呼应。发现这些联系,惊喜之余,似乎修通了文化无意识,有如得到灌顶与心传的体验!

参考资料:

-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29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