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赢得信任和尊重:诚信是商业活动、个人品质和社会关系的基础,拥有诚信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在工作、生活、社交等多方面获得成功。
2 增强合作能力:诚信能够增强我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减少法律纠纷:诚信行为是遵循法律规定的,可使人在各种商业活动中减少法律纠纷,保护自身权益。
4 帮助创建良好社会环境:个人或企业具备诚信,会对社会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 增加个人价值:诚信是人类社会的价值、信仰和基石,一个诚信的人不仅能够获得外界的认可,同时也能增加自身的价值。
总之,诚信是人们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个人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但在今天,这一向来被奉为圭臬的传统道德像一条遍体鳞伤、备受侵蚀的大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检视现实社会生活,不诚信的现象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高发与泛化,强烈地预示着我们已濒临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信用危机中。
首先,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现象最为突出,无论在产品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金融信用上,皆有种种恶劣的表现:
如在产品信用方面:一方面是这些年虚假的广告宣传、产品的说明介绍、质量保证的承诺让人眼花缭乱,屡屡上当。另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制假售假手法花样百出。2001年仅以“问题食品”为例,先是“毒大米”,接着是3月份的“毒瓜子”,7月份的泔水油,9月份的农药蔬菜,中秋的“黑心月饼”,11月份的“毒狗肉”和“瘦肉精”……侵犯的就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商业信用方面,这些年各种商品流通过程中、经济交易行为发生过程中,坑蒙拐骗行为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法宝”,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还有各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在金融信用方面,对企业没有信用纪录,对银行没有信用考评、信用纪录,对担保没有信用评估系统,对政府没有失信惩罚规范,以至出现许多银行呆坏账、信用卡欺骗;而在证券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造假也是层出不穷,编造报表、虚增利润、隐瞒重大事项、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除此之外一些服务性中介机构如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评估监理、技术咨询、房地产中介等领域除了服务质量低下以外,还常常违反独立、公正诚实的基本职业道德,这些现象已造成经济领域的混乱,严重扰乱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其次,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诚信缺失,既表现在领导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也体现在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思想、作风上。
具体体现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政府行为上,一些党政机关还存在随意性、缺乏程序规范和严格的法治意识,以至发生诸多失信于民的现象。政治生活领域信用缺失另一个更为明显的表现是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搞欺骗和弄虚作假。诸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和类似“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屡见不鲜。值得指出的是,政治生活领域的这种不诚信现象常常与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如影随形。
除此之外,不诚信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特别是在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与诚实劳动在相当部分人中失去以往的崇高价值,像日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足球“黑哨”现象即是典型一例;在个人生活领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空前泛滥,使得社会信用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已经不仅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秩序,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诸多问题,而且一旦这种现象滋长蔓延,必将进一步损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伴随以上经济领域不讲信誉、破坏信誉而来的市场信用的恶化,带来许多消极的效应,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使得企业的生产交换不能正常进行、资金周转受阻,银行业务无法进行,没有信用,股票、债券等市场无法健康发展。二是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企业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它主要体现在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提高竞争力等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失信也必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叫“商海无桥信做舟”。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若丧失了诚信,也就找不到市场伙伴,也就失去了市场。
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仅仅局限在政治生活领域内。
如果党和政府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就等于说我们的事业失去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往往能产生无可比拟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任其发展,就使得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一种社会生存环境,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
此外,社会生活中各种失信现象的泛滥客观上导致社会风气的毒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将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当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为怀疑、戒备而使得真诚、友善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悲哀!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诚信缺失首先是个人问题,进而上升为社会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的条件简单的可以认为,达到一定的量,一定的影响效果,受到特殊群体的关注。
也就是说,诚信缺失的问题是由大量的个人问题组成,对社会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并受到利益群体或关键人物的重视而成为社会问题。
双方都应当承认“诚信的缺失首先是个人问题”,正方继续证明仅仅是个人问题,而反方则认为已上升为社会问题。你方说明的诚信的缺失还不足以成为社会问题。如果对方连“诚信的缺失首先是个人问题”这个前提都没有认同,抓住了打,应当可以在这一个点上就可以打败对方。
诚信的缺失是社会问题。
1, 诚信的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的风起云涌,使竞争加剧,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尔虞我诈、出尔反尔的现象此起彼伏。因为这些现实的压力的存在,导致社会上很多的人追逐名利,抛弃了传统的普世价值,抛弃了诚信这一准则。不仅如此,当代社会媒体、信息传输渠道飞速发展,让负面信息的影响力被扩大,从而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同以往。所以说,诚信缺失是社会问题。
2, 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结果,早已经上升到社会的层面。从三鹿事件,到家乐福价格“欺诈” 河南“瘦肉精”、 “染色馒头”、地沟油、 郭美美与红十字会等一系列事件,这些都说明了缺失诚信所引起的巨大的社会问题。其结果早就超出了个人层面上的小打小闹。每次因为诚信所引发的后果都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3,诚信缺失已经对社会的价值、道德文明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和威胁,过分强调个人的行为,忽视行为产生的社会基础,就脱离了本议题的基本出发点的。个人行为不等于个人问题,个人对自我而言无诚信可谈。从这一点出发,既然诚信缺失,一定是对他人的表现,进入社会关系的范畴,必定是社会问题。
4,诚信缺失的出现、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数不胜数,诚信缺失使社会产生各种危机,如:人权危机,信仰危机,信用危机等等等等,这些难道是个人引起并导致的吗?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吗?不是。这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依靠社会的力量才能全面彻底的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诚信缺失还是社会问题。
5,当诚信缺失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与威胁的时候,当道德面临滑坡的时候,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新世纪新社会,我们在物质昌荣的时候,人类的精神家园究竟如何呢?针对诚信缺失这一社会问题,应以社会宣传教育为导向,以社会舆论为监督、以社会法制为手段的防范机制来解决。
因此,诚信缺失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社会问题。
1、语言
要言而有信。在答应别人之前,就要做好守约、尽力的一切准备,否则不要轻易许诺,造成最后的不了了之。
2、思想
要有一份清净的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坦诚自己的心,与对方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与融合,这样即使中间遇到困难,对方感受到的依然是你的真诚。
3、行为
要与所想的,所说的,保持一致,不偏离自己的初心,做到身口合一,做到端庄稳重。生活中,有些人很善于答应别人,但答应之后,是否能尽最大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承诺,的确也是对一个人修为的考量。
扩展资料:
诚信,是在为自己积累成功与圆满的因。不诚信,也就是在为自己积累不诚信的因了,因为你在一手为自己创造着一个不诚信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有数的,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第一聪明的人。
如果因为傲慢心而不守时不守约的人,就更要反思了。诚信,可以从和朋友的一次约定开始,可以从与人的一起共事开始,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从一个念头开始。
诚信知识竞赛题
1、诚信表达的内涵是( C )。
A、忠诚可靠 B、大公无私 C、守诺、践约、无欺
2、(C)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A、教育 B、科学 C、诚信
3、稳定可靠的( C )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A、个人信用体系 B、企业信用体系 C、社会信用体系
4、从现实情况看,( A )是当前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直接原因。
A、失信成本偏低 B、信用制度不健全 C、法制不健全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于下列哪位思想家?( C )
A、孔子 B、老子 C、王充
6、现代信用需要( B )的市场基础
A、充分 B、公平 C、国际
7、现代信用需要( C )法律规则
A、现代化 B、体系化 C、公开化
8、我国诚信日为(C)
A、3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9日
9、早在我国什么时代,“诚信”就已成为我们民族先人的重要道德规范(A)
A、殷周 B、春秋 C、战国
10、古人认为,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必须有三种精神,就是(A)
A、“信、知、勇”
B、“仁、义、智”
C、“德、理、礼”
11、“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于 ( C )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12、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对( C )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它使后者无须付现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A、立信人 B、守信人 C、受信人
13、最早的信用关系——( A )意味着对受信人的未来付款的信任
A、赊销 B、诚信 C、信用
14、诚信原则不仅是基本法律原则,也是最基本的( C ),它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保持诚实、善意和信用。
A、内容 B、法则 C、道德规范
15、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拥有良好的( B )的市场经济是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社会关系和谐
A、人际关系 B、诚信资源 C、文化内涵
16、信用评级的运作原则是:独立、公正、( A )和科学
A、客观 B、严格 C、互惠
17、上海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原则不包括? (C)
A、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B、长远规划,分步推进
D、开放信息,社会服务
18、上海社会诚信体系不包括哪个层面?( A )
A、信用信息平台
B、社会信用制度
C、社会诚信活动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 )
A、以政府为主导
B、以产权为基础
C、以法律为保障
20、《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自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A )
A、2004年2月1日
B、2004年3月1日
C、2005年2月1日
21、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几年?( A )
A、7年 B、6年 C、5年
22、上海的个人征信系统何时建成? ( A )
A、2000年6月28日
B、2000年6月30日
C、2001年6月28日
23、上海的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何时建成?( A )
A、2002年3月28日
B、2002年3月30日
C、2003年3月28日
2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出自于( A )
A、莎士比亚 B、高尔基 C、大仲马
问题一:日常生活中诚信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问题二:诚信体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浮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有同名电视剧《诚信》。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问题三: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为个人诚信、企业诚信、 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是它注重的更多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是服务社会、效忠天下的知识丰富和能力提升,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积累、财富增值,是道义仁爱而不是物化利益,是公德之心而不是私利之欲。因此,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走向,不是建立在追逐个人物欲私利基础上的个人主义,而是立足自身、奉献社会、忠诚国家、放眼天下的集体主义,在这种道德价值观中,诚信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修身是人格完善的核心环节。追求人格完善和道德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目标与路径。大学之道分为“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分别从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个方面,揭示了君子人格的目标指向和理想状态,就是要求个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达到道德昌明、思想更新、人伦至善的崇高境界,谋求个人人格的高度完善和社会道德的至善发展。八目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环节,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由物而己再由己而人,由自然到个人再由个人到社会,构成了达向至善目标的循序渐进的现实路径。 诚信是个人修养的根本要求。诚信则是个人修养的内在基础和根本要求,是实现个人人格完善、道德提升的关键要素。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仁义是君子人格的至高境界,诚信则是达到仁义的基本途径,能够做到诚信就接近了仁义即“信近于义”,就是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大学》在阐述修身之时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在此,格物致知是个人获得知识进而达到身修的基础,而诚意正心乃是个人修身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涵。朱熹明确指出,“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意,就是不自欺,就是高度的自律和慎独,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能够自觉地抑恶扬善,在内心达到对善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对于恶的坚决拒绝和自觉 ,注重个人的自我约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约束。正心,就是心正不斜,排除那些影响个人人格完善和道德提升的物欲和私利以及各种私心杂念,达到内心存善敬德而实现自身修养。在朱熹看来,诚意、正心是个人修养的“当务之急”,决不能忽视。 诚信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评价的核心。诚是个人道德追求至高境界,社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就是说,诚是真实无妄的圣人之德,是人们最高的道德追求目标。同时,诚也是衡量个人道德境界的根本尺度,是社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每个人都应该以诚为内在的道德追求和至上的价值目标,正如孟子所主张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信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孔子主张,为人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获得朋友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站稳脚跟并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诚信道德原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在《 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
问题四:诚信的具体表现 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贰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1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诚信 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构成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2西方的诚信观念 诚信观念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古罗马,体现于商品经济活动中,是契约的基础
问题五:在现实生活中,诚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简单理解为诚信的主要表现就是:遵从法律约束、遵从道德约束、遵从文明约束、遵从制度约束而践行承诺。
问题六:大学生诚信表现有哪些?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腐败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问题七:您认为真正的诚信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诚实、不欺、能对事、品真实表达,不惜伤害到自己的利益。
问题八:从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为个人诚信、企业诚信、 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是它注重的更多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是服务社会、效忠天下的知识丰富和能力提升,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积累、财富增值,是道义仁爱而不是物化利益,是公德之心而不是私利之欲。因此,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走向,不是建立在追逐个人物欲私利基础上的个人主义,而是立足自身、奉献社会、忠诚国家、放眼天下的集体主义,在这种道德价值观中,诚信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修身是人格完善的核心环节。追求人格完善和道德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目标与路径。大学之道分为“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分别从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个方面,揭示了君子人格的目标指向和理想状态,就是要求个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达到道德昌明、思想更新、人伦至善的崇高境界,谋求个人人格的高度完善和社会道德的至善发展。八目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环节,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由物而己再由己而人,由自然到个人再由个人到社会,构成了达向至善目标的循序渐进的现实路径。
诚信是个人修养的根本要求。诚信则是个人修养的内在基础和根本要求,是实现个人人格完善、道德提升的关键要素。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仁义是君子人格的至高境界,诚信则是达到仁义的基本途径,能够做到诚信就接近了仁义即“信近于义”,就是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大学》在阐述修身之时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在此,格物致知是个人获得知识进而达到身修的基础,而诚意正心乃是个人修身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涵。朱熹明确指出,“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意,就是不自欺,就是高度的自律和慎独,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能够自觉地抑恶扬善,在内心达到对善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对于恶的坚决拒绝和自觉 ,注重个人的自我约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约束。正心,就是心正不斜,排除那些影响个人人格完善和道德提升的物欲和私利以及各种私心杂念,达到内心存善敬德而实现自身修养。在朱熹看来,诚意、正心是个人修养的“当务之急”,决不能忽视。
诚信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评价的核心。诚是个人道德追求至高境界,社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就是说,诚是真实无妄的圣人之德,是人们最高的道德追求目标。同时,诚也是衡量个人道德境界的根本尺度,是社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每个人都应该以诚为内在的道德追求和至上的价值目标,正如孟子所主张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信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孔子主张,为人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获得朋友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站稳脚跟并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诚信道德原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在《 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