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不下了,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
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
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
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
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
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我野狼似
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
,争了要去,居然就批准了。因为所去之地与别国相邻,斗争之中除了阶级,尚有
国际,出身孬一些,组织上不太放心。我争得这个信任和权利,欢喜是不用说的,
更重要的是,每月二十几元,一个人如何用得完?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
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
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另一面
的窗子朝南,冬日的阳光斜射进来,冷清清地照在北边儿众多的屁股上。两边儿行
李架上塞满了东西。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
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
。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
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
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着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
里掏着。我说:“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你没人送吗?”他已把棋盒拿出来,放
在茶几上。塑料棋盘却搁不下,他想了想,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来
来来,你先走。”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
好最后一个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
啼啼的。来,你先走。”我奇怪了,可还是拈起炮,往当头上一移。我的棋还没移
到,他的马却“啪”的一声跳好,比我还快。我就故意将炮移过当头的地方停下。
他很快地看了一眼我的下巴,说:“你还说不会?这炮二平六的开局,我在郑州遇
见一个葛人,就是这么走,险些输给他。炮二平五当头炮,是老开局,可有气势,
而且是最稳的。嗯?你走。”我倒不知怎么走了,手在棋盘上游移着。他不动声色
地看着整个棋盘,又把手袖起来。
就在这时,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我就站起身,
也隔着玻璃往北看月台上。站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车身忽地
一动,人群“嗡”地一下,哭声四起。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
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
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
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车开了一会儿,车厢开始平静下来。有水送过来,大家就掏出缸子要水。我旁
边的人打了水,说:“谁的棋?收了放缸子。”他很可怜的样子,问:“下箱好不棋吗?
”要放缸的人说:“反正没意思,来一盘吧。”他就很高兴,连忙码好棋子。对手
说:“这横着算怎么回事儿?没法儿看。”他搓着手说:“凑合了,平常看棋的时
候,棋盘不等于是横着的?你先走。”对手很老练地拿起棋子儿,嘴里叫着:“当
头炮。”他跟着跳上马。对手马上把他的卒吃了,他也立刻用马吃了对方的炮。我
看这种简单的开局没有大意思,又实在对象棋不感兴趣,就转了头。
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像在找什么人,一眼望到我,就说:“来来来,四缺一
,就差你了。”我知道他们是在打牌,就摇摇头。同学走到我们这一格,正待伸手
拉我,忽然大叫:“棋呆子,你怎么在这儿?你妹妹刚才把你找苦了,我说没见啊
。没想到你在我们学校这节车厢里,气儿都不吭一声。你瞧你瞧,又下上了。”
棋呆子红了脸,没好气地说:“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下棋?走,该你走了。”
就又催促我身边的对手。我这时听出点音儿来,就问同学:“他就是王一生?”同
学睁了眼,说:“你不认识他?唉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说:“我
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说着,就仔细看着这个精瘦的
学生。王一生勉强笑一笑,只看着棋盘。
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
后来拚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
了。我因为不喜欢象棋,也就不去关心什么象棋冠军,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
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就对其事迹略闻一二,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
得神不用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那一年级里数理成绩总是前数名。我想棋下得好而且
有个数学脑子,这很合情理,可我又不信人们说的那些王一生的呆事,觉得不过是
大家寻逸闻鄙事,以快言论罢了。后来运动起来,忽然有一天大家传说棋呆子在串
连时犯了事儿,被人押回学校了。我对棋呆子能出去串连表示怀疑,因为以前大家
对他的描述说明他不可能解决串连时的吃喝问题。可大家说呆子确实去串连了,因
为老下棋,被人瞄中,就同他各处走,常常送他一点儿钱,他也不问,只是收下。
后来才知道,每到一处,呆子必要挤地头看下棋。看上一盘,必要把输家挤开,与
赢家杀一盘。初时大家见他其貌不扬,不与他下。他执意要杀,于是就杀。几步下
来,对方出了小汗,嘴却不软。呆子也不说话,只是出手极快,像是连想都不想。
待到对方终于闭了嘴,连一圈儿观棋的人也要慢慢思索棋路而不再支招儿的时候,
与呆子同行的人就开始摸包儿。大家正看得紧张,哪里想到钱包已经易主?待三盘
下来,众人都摸头。这时呆子倒成了棋主,连问可有谁还要杀?有那不服的,就坐
下来杀,最后仍是无一盘得利。后来常常是众人齐做一方,七嘴八舌与呆子对手。
呆子也不忙,反倒促众人快走,因为师傅多了,常为一步棋如何走自家争吵起来。
就这样,在一处呆子可以连杀上一天。后来有那观棋的人发觉钱包丢了,闹嚷起来
。慢慢有几个有心计的人暗中观察,看见有人掏包,也不响,之后见那人晚上来邀
呆子走,就发一声喊,将扒手与呆子一齐绑了,由造反队审。呆子糊糊涂涂,只说
别人常给他钱,大约是可怜他,也不知钱如何来,自己只是喜欢下棋。审主看他呆
像,就命人押了回来,一时各校传为逸事。后来听说呆子认为外省马路棋手高手不
多,不能长进,就托人找城里名手近战。有个同学就带他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是
国内名手。名手见了呆子,也不多说,只摆一副据说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呆子走
。呆子看了半晌,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手很惊讶,要收呆子为徒。不料
呆子却问:“这残局你可走通了?”名手没反应过来,就说:“还未通。”呆子说
:“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名手只好请呆子开路,事后对自己的儿子说:“
你这同学倨傲不逊,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必劣。”又举了一些最新指
示,说若能好好学习,棋锋必健。后来呆子认识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被老头儿
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呆子就执意要替老头儿去撕大字报纸,不要老头儿劳动。不
料有一天撕了某造反团刚贴的“檄文”,被人拿获,又被这造反团栽诬于对立派,
说对方“施阴谋,弄诡计”,必讨之,而且是可忍,孰不可忍!对立派又阴使人偷
出呆子,用了呆子的名义,对先前的造反团反戈一击。一时呆子的大名“王一生”
贴得满街都是,许多外省来取经的革命战士许久才明白王一生原来是个棋呆子,就
有人请了去外省会一些江湖名手。交手之后,各有胜负,不过呆子的棋据说是越下
越精了。只可惜全国忙于革命,否则呆子不知会有什么造就。这时我旁边的人也明白对手是王一生,连说不下了。王一生便很沮丧。我说:
“你妹妹来送你,你也不知道和家里人说说话儿,倒拉着我下棋!”王一生看着我
说:“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
白的事儿多着呢!你家父母大约是舍不得你走了?”我怔了怔,看着手说:“哪儿
来父母,都死球了。”我的同学就添油加醋地叙了我一番,我有些不耐烦,说:“
我家死人,你倒有了故事了。”王一生想了想,对我说:“那你这两年靠什么活着
?”我说:“混一天算一天。”王一生就看定了我问:“怎么混?”我不答。呆了
一会儿,王一生叹一声,说:“混可不易。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不管怎么说,
你父母在时,你家日子还好过。”我不服气,说:“你父母在,当然要说风凉话。
”我的同学见话不投机,就岔开说:“呆子,这里没有你的对手,走,和我们打牌
去吧。”呆子笑一笑,说:“牌算什么,瞌睡着也能赢你们。”我旁边儿的人说:
“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
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
我可不是这样。”说完就去看窗外。
一路下去,慢慢我发觉我和王一生之间,既开始有互相的信任和基于经验的同
情,又有各自的疑问。他总是问我与他认识之前是怎么生活的,尤其是父母死后的
两年是怎么混的。我大略地告诉他,可他又特别在一些细节上详细地打听,主要是
关于吃。例如讲到有一次我一天没有吃到东西,他就问:“一点儿都没吃到吗?”
我说:“一点儿也没有。”他又问:“那你后来吃到东西是在什么时候?”我说:
“后来碰到一个同学,他要用书包装很多东西,就把书包翻倒过来腾干净,里面有
一个干馒头,掉在地上就碎了。我一边儿和他说话,一边儿就把这些碎馒头吃下去
。不过,说老实话,干烧饼比干馒头解饱得多,而且顶时候儿。”他同意我关于干
烧饼的见解,可马上又问:“我是说,你吃到这个干馒头的时候是几点?过了当天
夜里十二点吗?”我说:“噢,不。是晚上十点吧。”他又问:“那第二天你吃了
什么?”我有点儿不耐烦。讲老实话,我不太愿意复述这些事情,尤其是细节。我
觉得这些事情总在腐蚀我,它们与我以前对生活的认识太不合辙,总好像是在嘲笑
我的理想。我说:“当天晚上我睡在那个同学家。第二天早上,同学买了两个油饼
,我吃了一个。上午我随他去跑一些事,中午他请我在街上吃。晚上嘛,我不好意
思再在他那儿吃,可另一个同学来了,知道我没什么着落,硬拉了我去他家,当然
吃得还可以。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清楚?”他笑了,说:“你才不是你刚才说的什
么‘一天没吃东西’。你十二点以前吃了一个馒头,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更何况
第二天你的伙食水平不低,平均下来,你两天的热量还是可以的。”我说:“你恐
怕还是有些呆!要知道,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不知
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到吃,而且,饿得快。”他说:“你家道尚好的
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
,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我承认他说得有些道理,禁不住问他:“你
总在说你们、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着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
我当然不同了。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
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没
有什么忧,没有。‘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
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列车上给我们这几节知青车厢送饭
时,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碰撞声,
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
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
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
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
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
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
口小口的呷。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
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
。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
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
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
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我在火车上一直
看他下棋,发现他同样是精细的,但就有气度得多。他常常在我们还根本看不出已
是败局时就开始重码棋子,说:“再来一盘吧。”有的人不服输,非要下完,总觉
得被他那样暗示死刑存些侥幸。他也奉陪,用四五步棋逼死对方,说:“非要听‘
将’,有瘾?”
我每看到他吃饭,就回想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终于在一次饭后他小
口呷汤时讲了这个故事。我因为有过饥饿的经验,所以特别渲染了故事中的饥饿感
觉。他不再喝汤,只是把饭盒端在嘴边儿,一动不动地听我讲。我讲完了,他呆了
许久,凝视着饭盒里的水,轻轻吸了一口,才很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个人是对的
。他当然要把饼干藏在褥子底下。照你讲,他是对失去食物发生精神上的恐惧,是
精神病?不,他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写书的人怎么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人呢?杰…
…杰什么?嗯,杰克·伦敦,这个小子他妈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我马上指出
杰克·伦敦是一个如何如何的人。他说:“是呀,不管怎么样,像你说的,杰克·
伦敦后来出了名,肯定不愁吃的,他当然会叼着根烟,写些嘲笑饥饿的故事。”我
说:“杰克·伦敦丝毫也没有嘲笑饥饿,他是……”他不耐烦地打断我说:“怎么
不是嘲笑?把一个特别清楚饥饿是怎么回事儿的人写成发了神经,我不喜欢。”我
只好苦笑,不再说什么。可是一没人和他下棋了,他就又问我:“嗯?再讲个吃的
故事?其实杰克·伦敦那个故事挺好。”我有些不高兴地说:“那根本不是个吃的
故事,那是一个讲生命的故事。你不愧为棋呆子。”大约是我脸上有种表情,他于
是不知怎么办才好。我心里有一种东西升上来,我还是喜欢他的,就说:“好吧,
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听过吗?”他摇摇头。我就又好好儿描述一下邦斯舅舅这
个老饕。不料他听完,马上就说:“这个故事不好,这是一个馋的故事,不是吃的
故事。邦斯这个老头儿若只是吃而不馋,不会死。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他马上意
识到这最后一句话,就急忙说:“倒也不是不喜欢。不过洋人总和咱们不一样,隔
着一层。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马上感了兴趣:棋呆子居然也有故事!他把身体
靠得舒服一些,说:“从前哪,”笑了笑,又说:“老是他妈从前,可这个故事是
我们院儿的五奶奶讲的。嗯——老辈子的时候,有这么一家子,吃喝不愁。粮食一
囤一囤的,顿顿想吃多少吃多少,嘿,可美气了。后来呢,娶了个儿媳妇。那真能
干,就没说把饭做糊过,不干不稀,特解饱。可这媳妇,每做一顿饭,必抓出一把
米来藏好……”听到这儿,我忍不住插嘴:“老掉牙的故事了,还不是后来遇了荒
年,大家没饭吃,媳妇把每日攒下的米拿出来,不但自家有了,还分给穷人?”他
很惊奇地坐直了,看着我说:“你知道这个故事?可那米没有分给别人,五奶奶没
有说分给别人。”我笑了,说:“这是教育小孩儿要节约的故事,你还拿来有滋有
味儿得讲,你真是呆子。这不是一个吃的故事。”他摇摇头,说:“这太是吃的故
事了。首先得有饭,才能吃,这家子有一囤一囤的粮食。可光穷吃不行,得记着断
顿儿的时候,每顿都要欠一点儿。老话儿说‘半饥半饱日子长’嘛。”我想笑但没
笑出来,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为了打消这种异样的感触,就说:“呆子,我跟你
下棋吧。”他一下高兴起来,紧一紧手脸,啪啪啪就把棋码好,说:“对,说什么
吃的故事,还是下棋。下棋最好,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啊?哈哈哈!你先
走。”我又是当头炮,他随后把马跳好。我随便动了一个子儿,他很快地把兵移前
一格儿。我并不真心下棋,心想他念到中学,大约是读过不少书的,就问:“你读
过曹操的《短歌行》?”他说:“什么《短歌行》?”我说:“那你怎么知道‘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他愣了,问:“杜康是什么?”我说:“杜康是一个造酒
的人,后来也就代表酒,你把杜康换成象棋,倒也风趣。”他摆了一下头,说:“
啊,不是。这句话是一个老头儿说的,我每回和他下棋,他总说这句。”我想起了
传闻中的捡烂纸老头儿,就问:“是捡烂纸的老头儿吗?”他看了我一眼,说:“
不是。不过,捡烂纸的老头儿棋下得好,我在他那儿学到不少东西。”我很感兴趣
地问:“这老头儿是个什么人?怎么下得一手好棋还捡烂纸?”他很轻地笑了一下
,说:“下棋不当饭。老头儿要吃饭,还得捡烂纸。可不知他以前是什么人。有一
回,我抄的几张棋谱不知怎么找不到了,以为当垃圾倒出去了,就到垃圾站去翻。
正翻着,这老头儿推着筐过来了,指着我说:‘你个大小伙子,怎么抢我的买卖?
’我说不是,是找丢了的东西,他问什么东西,我没搭理他。可他问个不停,‘钱
,存摺儿?结婚帖子?’我只好说是棋谱,正说着,就找到了。他说叫他看看。他
在路灯底下挺快就看完了,说‘这棋没根哪’。我说这是以前市里的象棋比赛。可
他说,‘哪儿的比赛也没用,你瞧这,这叫棋路?狗脑子。’我心想怕是遇上异人
了,就问他当怎么走。老头儿哗哗说了一通棋谱儿,我一听,真的不凡,就提出要
跟他下一盘。老头让我先说。我们俩就在垃圾站下盲棋,我是连输五盘。老头儿棋
路猛听头几步,没什么,可着子真阴真狠,打闪一般,网得开,收得又紧又快。后
来我们见天儿在垃圾站下盲棋,每天回去我就琢磨他的棋路,以后居然跟他平过一
盘,还赢过一盘。其实赢的那盘我们一共才走了十几步。老头儿用铅丝扒子敲了半
天地面,叹一声,‘你赢了。’我高兴了,直说要到他那儿去看看。老头儿白了我
一眼,说,‘撑的?!’告诉我明天晚上再在这儿等他。第二天我去了,见他推着
筐远远来了。到了跟前,从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递到我手上,说这也是谱儿,让
我拿回去,看瞧得懂不。又说哪天有走不动的棋,让我到这儿来说给他听听,兴许
他就走动了。我赶紧回到家里,打开一看,还真他妈不懂。这是本异书,也不知是
哪朝哪代的,手抄,边边角角儿,补了又补。上面写的东西,不像是说象棋,好像
是说另外的什么事儿。我第二天又去找老头儿,说我看不懂,他哈哈一笑,说他先
给我说一段儿,提个醒儿。他一开说,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开宗明义,是讲男女的
事儿,我说这是四旧。老头儿叹了,说什么是旧?我这每天捡烂纸是不是在捡旧?
可我回去把它们分门别类,卖了钱,养活自己,不是新?又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
,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折就
是‘折断’的‘折’。我点点头。‘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
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
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
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
都沾不上。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
。玄是真玄,可细琢磨,是那么个理儿。我说,这么讲是真提气,可这下棋,千变
万化,怎么才能准赢呢?老头儿说这就是造势的学问了。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
子儿,这棋没法儿下。可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高手你入他很难,这
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
铺排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有相因之气,势套
势,小势开导,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老头儿说我只有套,势
不太明。套可以算出百步之远,但无势,不成气候。又说我脑子好,有琢磨劲儿,
后来输我的那一盘,就是大势已破,再下,就是玩了。老头儿说他日子不多了,无
儿无女,遇见我,就传给我吧。我说你老人家棋道这么好,怎么干这种营生呢?老
头儿叹了一口气,说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
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又说他从小没学过什么谋生本事,现在想来,倒
是训坏了他。”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棋道,可很奇怪,就问:“棋道与生道难道有
什么不同么?”王一生说:“我也是这么说,而且魔症起来,问他天下大势。老头
儿说,棋就是这么几个子儿,棋盘就是这么大,无非是道同势不同,可这子儿你全
能看在眼底。天下的事,不知道的太多。这每天的大字报,张张都新鲜,虽看出点
道儿,可不能究底。子儿不全摆上,这棋就没法儿下。”
我就又问那本棋谱。王一生很沮丧地说:“我每天带在身上,反覆地看。后来
你知道,我撕大字报被造反团捉住,书就被他们搜了去,说是四旧,给毁了,而且
是当着我的面儿毁的。好在书已在我脑子里,不怕他们。”我就又和王一生感叹了
许久。
火车终于到了,所有的知识青年都又被用卡车运到农场。在总场,各分场的人
上来领我们。我找到王一生,说:“呆子,要分手了,别忘了交情,有事儿没事儿
,互相走动。”他说当然。这个农场在大山林里,活计就是砍树,烧山,挖坑,再栽树。不栽树的时候,
就种点儿粮食。交通不便,运输不够,常常就买不到谋油点灯。晚上黑灯瞎火,大
家凑在一起臭聊,天南地北。又因为常割资本主义尾巴,生活就清苦得很,常常一
个月每人只有五钱油,吃饭钟一敲,大家就疾跑如飞。大锅菜是先煮后搁油,油又
少,只在汤上浮几个大花儿。落在后边,常常就只能吃清水南瓜或清水茄子。米倒
是不缺,国家供应商品粮,每人每月四十二斤。可没油水,挖山又不是轻活,肚子
就越吃越大。我倒是没有什么,毕竟强似讨吃。每月又有二十几元工薪,家里没有
人惦记着,又没有找女朋友,就买了烟学抽,不料越抽越凶。
山上活儿紧时,常常累翻,就想:呆子不知怎么干?那么精瘦的一个人。晚上
大家闲聊,多是精神会餐。我又想,呆子的吃相可能更恶了。我父亲在时,炒得一
手好菜,母亲都比不上他,星期天常邀了同事,专事品尝,我自然精于此道。因此
聊起来,常常是主角,说得大家个个儿腮胀,常常发一声喊,将我按倒在地上,说
像我这样儿的人实在是祸害,不如宰了炒吃。下雨时节,大家都慌忙上山去挖笋,
又到沟里捉田鸡,无奈没有油,常常吃得胃酸。山上总要放火,野兽们都惊走了,
极难打到。即使打到,野物们走惯了,没膘,熬不得油。尺把长的老鼠也捉来吃,
因鼠是吃粮的,大家说鼠肉就是人肉,也算吃人吧。我又常想,呆子难道不馋?好
上加好,固然是馋,其实饿时更馋。不馋,吃的本能不能发挥,也不得寄托。又想
,呆子不知还下棋不下棋。我们分场与他们分场隔着近百里,来去一趟不容易,也
就见不着。
转眼到了夏季。有一天,我正在山上干活儿,远远望见山下小路上有一个人。
大家觉得影儿生,就议论是什么人。有人说是小毛的男的吧。小毛是队里一个女知
青,新近在外场找了一个朋友,可谁也没见过。大家就议论可能是这个人来找小毛
,于是满山喊小毛,说她的汉子来了。小毛丢了锄,跌跌撞撞跑过来,伸了脖子看
。还没等小毛看好,我却认出来人是王一生——棋呆子。于是大叫,别人倒吓了一
跳,都问:“找你的?”我很得意。我们这个队有四个省市的知青,与我同来的不
多,自然他们不认识王一生。我这时正代理一个管三四个人的小组长,于是对大家
说:“散了,不干了。大家也别回去,帮我看看山上可有什么吃的弄点儿。到钟点
儿再下山,拿到我那儿去烧。你们打了饭,都过来一起吃。”大家于是就钻进乱草
里去寻了。
主人公虽然没参加比赛,但为了提高棋艺,以个人形式同比赛冠亚季军等九人比赛,并取得胜利。
老棋王说棋王以一敌九甘拜下风,而且自己有了继承就可以放下了,棋王貌似胜了前面八个对手以后。听了老棋王这席话就耗尽真气放心的去了,小棋王因为使用特异功能救了那个要被广告牌砸死的小孩后自己牺牲了,最后是棋王和小棋王在冥界的对话 其他人是看不到的。
扩展资料:
《棋王》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开往农场的火车上认识了主人公,通过我与主人公的谈话,介绍了主人公迷恋象棋和提高棋艺的经过,介绍了主人公的“专注于吃”。
第二部分,写我到农场后,主人公来看望我,通过主人公的口吻介绍主人公的家境生平以及和脚卵对弈的情况,脚卵与主人公相约参加象棋比赛。
第三部分,主人公由于在农场时(和“我”不是同一个农场的)经常请假出去赛棋,表现不好,农场领导不让他比赛,直到比赛都已经开始了,他才找借口请假到了赛区,遇到了“我”和脚卵。
同时,脚卵为了调到城里,把祖传的明朝乌木象棋送给了文教区书记,并且要求书记帮忙除了调工作外,让主人公比赛,书记答应了,但主人公不愿意这样做。
第四部分,写主人公虽然没参加比赛,但为了提高棋艺,以个人形式同比赛冠亚季军等九人比赛,并取得胜利的经过。
文学名作《阿城·棋王》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越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年后,阿城曾协助父亲钟惦棐先生撰写《**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 《迷路》。
内容概要 作品以“棋王”——知识青年王一生为中心,叙写“史无前例”的时代,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王一生从小家庭生活十分贫穷,除上学外,还要帮母亲叠书页贴补家用。有一次他偶然从叠的书页中看到一本讲象棋的书,接着是下棋、赢棋。从此,脑筋好,数学好而没有任何文娱生活的王一生,从象棋中发现了一个气象万千、趣味无穷的世界。他迷上了象棋,简直魔怔了,除千方百计找人下棋外,无人对弈时,他自己的脑海就成了棋手双方鏖战的战场。受尽屈辱磨难又没有文化的母亲深恐王一生因棋误学,又深知爱子好棋——在贫窘的生活中唯有从象棋中得到一点乐趣,在她离开人世时,留给王一生一副用拣拾的牙刷把磨成的“无字棋”。
王一生上中学后,棋名益盛,因校际象棋厮杀常膺冠军,棋神、轶事多有传闻,而有“棋呆子”之称。文化革命中,或言他因棋“神”,摄住对手与观局四座,为扒手利用,借机摸包,又糊涂收受“不义之钱”,而遭造反团拘审。或言他将国内名手无奈的古人残棋走通,又不甘违心向名手称徒,而使名手恼火非常。或言他为替一颇通棋艺的拣纸老头劳动,误撕某造反团的大字报纸,而成为两个对立面之间“揭穿阴谋”与“反戈一击”的导火线,一时有王一生之名的大字报满墙皆是。拣烂纸老头在王一生棋路的进展上确有非同小可的意义。王一生是因寻找丢失的棋谱而与那老人相识的。经老人指点,他始明了无根之棋虽能知百步之远的套数,但终不成气候;而懂得盛则折、弱则泄之理,抓住契机、造势异势、按相因之气,势套势,根连根,以无为而求无不为,方能使对手奈何不得。从此寻求将中国道家之学,阴阳之说的真谛灌注于象棋的运筹帷幄之中。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车上,王一生为寻棋伴、与去同一边地农场的知青“我”相邂逅。作者通过“我”与王一生交结时的所言所见,着意渲染了王一生在长期贫穷生活中对饥饿的切身感受。对于“吃”的实实在在的追求,细腻妙肖地刻划出他不舍一颗饭粒、不弃一滴油花的“虔诚”与“精细”之态。相对之下,王一生酷爱象棋,却颇有气度,用他的话说:“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呆在棋里舒服。而要阻止他下棋,除非把他的脑子挖了。“我”的父母运动之初即因有污点死去,曾过过两年衣食无着的生活,类似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与王一生之间建立了信任与同情。几个月后,王一生一路下棋找到“我”所在的分场,受到一顿“蛇宴”的热情款待后,与棋坛世家之后倪斌——绰号脚卵的交手获胜,成为棋友,脚卵劝他参加半年后地区运动会上的象棋比赛。可是由于王一生常请假出来下棋,领导认为他表现不好,连分场棋赛代表也没当上,更无资格参加象棋决赛。脚卵为自己上调和王一生参赛的事几次找地区文教书记疏通,待他表示有意将家传古画和一幅明朝乌木棋奉赠,文教书记方有“举贤不避私”之说,同意王一生参加比赛。王一生却对脚卵将父亲所赠信物作交易颇不以为然,拒绝参赛,执意自己登门去找地区运动会棋赛上决出的三名高手下棋。此事嚷动,又有数人提出与王一生对弈,棋局排定,王一生下盲棋,九个人同时与王一生一个人下,九局连环,车轮大战。棋场四周,观者数千,嚷成一片。王一生横下一条心,仅叮咛在一旁的“我”替他拿好母亲留下的“无字棋”。这场厮杀从上午一直战到天黑。王一生的整个灵魂都浸沉在棋的世界里,先后力克八人,并夺得最后一局胜势,对手恰是本届地区冠军。那老者对王一生融汇道禅、气贯阴阳、神机妙算、后发治人的棋艺深为感佩、原在家中,由热心者骑车传递棋步,此时亲临棋场,请求言和。王一生答允老者的请求。散棋后很久,当他看到母亲留下的“无字棋”时,才大哭一场,从如醉如痴的棋境中醒来。
作品鉴赏 本文一经发表,便以作者独特的美学感知,人生体验和创作风格而震动文坛。小说名为“棋王”,作者确以一支生花妙笔,娓娓道来,把个“棋王”的故事讲得意趣横生,不由你不爱读。然而,小说在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所以独树一帜则在于,作家目的不惟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写人”;而且以一个与那“史无前例”时代的文化精神颇有些不合辙儿的小人物的故事,在于那时代形成距离的历史观照中,展示出实人生、真生命的存在与面目。王一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他整个的生活境遇可以用一个“穷”字来概括,全家生活费每人平均不到十块钱,为省家用,他连上公园、看**等学校活动也取消了。或者由于生活境遇、或者由于性格特质的投和,王一生爱上了象棋,而他的青春生命也由此焕发出光彩。什么穷、什么外界干扰、什么无资格参赛,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时代,也不能割断王一生和象棋的关系。在这里,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力图阐释的,并非人与棋的关系,而是一种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态度。当读者读到王一生因其“呆”,误撕某造反团的大字报致使其“大”名沸沸扬扬,本人也被对立的两派争来夺去成为“斗争”焦点而忍俊不禁时,在那一哂、一笑之间,所包容的是由作品形象感发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丰富内容,是对那整个畸形时代的嘲讽。阿城审美视角的独特处在于,当他反思那一时代时,不是沉缅其中,而是超然象外、省察人生,由此,从当时比比皆是,可以说构成一时潮流的“造反”、“讨伐”、“反戈一击”、大字报战等文化现象中,见出其与历史、与实人生的悖谬。而这又是巧妙地以王一生这样一个普通小人物和时代“主导”意识相违拗的人生追求显示出来的,在鲜明的映衬中,揭示了那一时代被扭曲的文化表层之下,历史、生命坚实而不可逆转的进程。王一生的爱棋、下棋,他谦虚、好学、坦诚、刚毅的棋品——持身谨严的人品,诚然表现出执着的生命热力,但作为一个“人”“热爱生命”并非是一句空话,“生命”也并非空洞的精神口号所能维持和延续,作品中关于王一生对“吃”的感受、看法、包括吃态的描写,成为作家刻画人物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王一生所说“一天不吃、棋路就乱”的话语,朴素地道出了“民以食为天”的真理。如果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代表了人所谓“雅”的一面,而衣食物质需求则更多被视为“俗”,那么这部作品是在“雅”与“俗”的自然统一之中,完成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塑造。然而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并不仅仅停留于社会层面,而显示出超越现实、超越个体存在、对世界人生进行整体把握的努力,作家对中国古典哲学、对道禅精神的领悟,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在王一生的学棋经历中,拣烂纸老头的指点勿庸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那对“气”与“势”的了悟,使王一生的棋艺日精,最后力克群雄、稳操胜券;而王一生身处穷境、逆境、困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人生道路与品格,在那不正常的年代,不也颇具以不变应万变,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意味作者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一段的描写,尤为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创作思维的这一特点:王一生“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散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与其说这是一个神情专注的棋手,勿宁说这是民族文化精神融铸而成的一个“棋魂”,它远非某一具体现实人生所能拘囿,而具有与远古、现在、未来,宇宙人生同在的永恒意蕴。《棋王》不仅立意颇深,而且显示出将其浑融于感性形象创造、故事情节表现的艺术功力。作者写知青之情、棋手之谊,使人感到在那反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难得的理解、真诚和亲近。作者写母子之爱。“无字棋”那一笔轻起重落,形成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扑面而来,使人不能自己。作品表细节,如“吃”,似工笔细刻,使人物体表态心神毕现;写场面,如“千人观棋”,则文笔姿肆、纵横捭阖,以不同人物动态汇成铺天盖地的动势,确实手笔不凡。再加词句的凝练,用语的诙谐,反嘲的口吻,“静”与“动”相因相生的笔法,使小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致。概而言之,作品将玄渺的哲学命意和高远的文化沉思寓于平凡人生的揭示与升华,在故事的叙述中,以朴素的写实笔法,注之以意、行之以情、凝之以神,形成了阿城小说感人至深又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
《棋王》梗概:
1、王一生从小家贫,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下象棋,并且王一生痴迷成性,他母亲深知儿子所好,在临终时留给他一副磨好的“无字棋”。
2、“浩劫”伊始,王一生因“棋呆”一时流言满天飞,批判他的大字报比比皆是,王一生却不在意,王一生只知拾纸卖钱解决吃饭问题。这使王一生结识了一个拾破烂老头,在老头指点下他的棋艺有飞速的进步。
3、不久,王一生在下乡列车上与“我”邂逅,并在“我”工作的农场里认识了棋坛世家后人倪斌,两人因下棋情投意合,成为挚友。
4、倪斌以家传宝物为承诺,为王一生争取了区运动会棋赛的资格,但王一生拒绝参赛,后来王一生主动找到比赛获胜的几位高手,提比试棋艺的要求,一时吸引了很多高手欲欲跃试。
5、最后比赛规则是王一生盲棋以一敌九,赛前王一生把“无字棋”交给我保管。
6、这次比赛从上午比到傍晚,王一生挫败其中八人并夺得最后一盘胜势,此时最后一盘与王一生对弈的老者——运动会冠军,亲身来到现场向王一生求和,并大赞王一生的棋艺融汇释道,世所罕见。王一生答应了他的求和,所以比赛以王一生的大获全胜告终。
7、比赛后,王一生见到我交还的“无字棋”,然后大哭了一场,王一生这才从如痴如醉的棋局中清醒。
《棋王》介绍:《棋王》是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韧之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
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是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又有飘逸俊美。
《棋王》小说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棋王》发表于《上海文学》。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棋王》小说,指出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有台湾版《棋王》、大陆版《棋王》及香港版《棋王》,**还有《关东棋王》。
电视剧有《魔剑生死棋》和正在筹划中的《棋摊风云》。
小说有台湾张系国的《棋王》和大陆阿城的《棋王》,此外还有本人正在撰写的象棋笑话集《棋迷老范》。
动静结合,一、二句写树绿花红,为静景,三、四句写“蜂儿闹”“燕子轻”,为动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美景。(白描手法,诗人以绿荫重重、曲阑红花、蜂忙燕舞等典型景物,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色彩对比(映衬),以树叶的嫩绿与花朵的鲜红相映衬,增强了色彩对比,活化了画面,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诗人的语言具有“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
的特点,上片所描写到的景象,可以看出有动静的结合和色彩的映衬。语言风格上可以看出清新自然。
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着。中学未读完,“文化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着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越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年后,阿城曾协助父亲钟惦裴先生撰写《**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条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棋王》[文学作品] - 发表背景
对于中国文学而言,198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在经历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之后,在经历过有关“朦胧诗”、“现代派”、文学“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之后,一个文学创作“个人化”的时代,已是呼之欲出。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情。近代以降,由于严峻的民族生存危机,启蒙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文学义不容辞地成为救国救民的武器,成为时代精神的号筒、政治的工具,个性的丧失和文学本性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文革”结束,否极泰来,社会进入较正常的轨道,文学逐步摆脱政治的控制,回归自己的世界。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文学独立、个人化的运动,是在“文化寻根”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拉美作家借重本土文化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创作成就,尤其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八十年代初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作家,使他们相信:如果将自己的创作植根于悠久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以中国人的感受性来吸收消化改造西方的观念和形式,必能取得独创性的成就。
《棋王》[文学作品] - 内容概要
王一生上中学后,棋名益盛,因校际象棋厮杀常膺冠军,棋神、轶事多有传闻,而有“棋呆子”之称。文化革命中,或言他因棋“神”,摄住对手与观局四座,为扒手利用,借机摸包,又糊涂收受“不义之钱”,而遭造反团拘审。或言他将国内名手无奈的古人残棋走通,又不甘违心向名手称徒,而使名手恼火非常。或言他为替一颇通棋艺的拣纸老头劳动,误撕某造反团的大字报纸,而成为两个对立面之间“揭穿阴谋”与“反戈一击”的导火线,一时有王一生之名的大字报满墙皆是。拣烂纸老头在王一生棋路的进展上确有非同小可的意义。王一生是因寻找丢失的棋谱而与那老人相识的。经老人指点,他始明了无根之棋虽能知百步之远的套数,但终不成气候;而懂得盛则折、弱则泄之理,抓住契机、造势异势、按相因之气,势套势,根连根,以无为而求无不为,方能使对手奈何不得。从此寻求将中国道家之学,阴阳之说的真谛灌注于象棋的运筹帷幄之中。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车上,王一生为寻棋伴、与去同一边地农场的知青“我”相邂逅。作者通过“我”与王一生交结时的所言所见,着意渲染了王一生在长期贫穷生活中对饥饿的切身感受。对于“吃”的实实在在的追求,细腻妙肖地刻划出他不舍一颗饭粒、不弃一滴油花的“虔诚”与“精细”之态。相对之下,王一生酷爱象棋,却颇有气度,用他的话说:“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呆在棋里舒服。而要阻止他下棋,除非把他的脑子挖了。“我”的父母运动之初即因有污点死去,曾过过两年衣食无着的生活,类似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与王一生之间建立了信任与同情。几个月后,王一生一路下棋找到“我”所在的分场,受到一顿“蛇宴”的热情款待后,与棋坛世家之后倪斌——绰号脚卵的交手获胜,成为棋友,脚卵劝他参加半年后地区运动会上的象棋比赛。可是由于王一生常请假出来下棋,领导认为他表现不好,连分场棋赛代表也没当上,更无资格参加象棋决赛。脚卵为自己上调和王一生参赛的事几次找地区文教书记疏通,待他表示有意将家传古画和一幅明朝乌木棋奉赠,文教书记方有“举贤不避私”之说,同意王一生参加比赛。王一生却对脚卵将父亲所赠信物作交易颇不以为然,拒绝参赛,执意自己登门去找地区运动会棋赛上决出的三名高手下棋。此事嚷动,又有数人提出与王一生对奔,棋局排定,王一生下盲棋,九个人同时与王一生一个人下,九局连环,车轮大战。棋场四周,观者数千,嚷成一片。王一生横下一条心,仅叮咛在一旁的“我”替他拿好母亲留下的“无字棋”。这场厮杀从上午一直战到天黑。王一生的整个灵魂都浸沉在棋的世界里,先后力克八人,并夺得最后一局胜势,对手恰是本届地区冠军。那老者对王一生融汇道禅、气贯阴阳、神机妙算、后发治人的棋艺深为感佩、原在家中,由热心者骑车传递棋步,此时亲临棋场,请求言和。王一生答允老者的请求。散棋后很久,当他看到母亲留下的“无字棋”时,才大哭一场,从如醉如痴的棋境中醒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