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翻译译文

《山居秋暝》翻译译文,第1张

『译文』

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

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间照射下来,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淙淙地流过。

洗完衣服回家的姑娘们在竹林吵吵闹闹,顺流而下的渔船拨动了两旁的莲叶。

即使春末山中的花儿凋谢了,也仍然乐意留在山中。

『原文』

《山居秋瞑》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日落,夜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衣服。

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全诗赏析』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 ),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 )友。

(3)想到这些,费米不禁打了个寒噤( )。

(4)鲁迅先生有点踌躇( )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2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其著作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多种体裁。

C居里夫人为波兰物理、化学家,1903年与丈夫居里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化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化学的理论研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

众、凝聚人心。

B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

人无可奈何。

D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6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探究结果:

我选 ,探究结果: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4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 ; ,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7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8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9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0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分)

11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_________。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12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第③段画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夫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悬崖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

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问:“你要咋?”

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儿,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累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吗?

(有删改)

18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2分)

19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0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要这样处理?(2分)

21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3分)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2: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500字;⑤不得抄袭。

2023花朝节在福州举办。

花朝节又名“花神诞”、“百花生日”,节期因时代、南北地域的差异,主要有农历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的不同。多数地区把花朝节设在农历二月十五,与八月十五“月夕”相对应,即“花朝对月夕”,春花秋月,世间最美。

活动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花神”们精彩的展演中拉开帷幕。“戏韵春光”传统戏曲展演、“蓓蕾花开”少儿汉服模特展示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呈现花朝节节日文化的独特风采。

在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带领下,现场参与者传承传统“赏红”习俗,将象征春日美好祝福的彩带系在花树枝头,传递对春天和美好未来的祈愿。

福州花朝节意义

花朵芬芳,寄寓美好,更象征着繁荣,给百花定“生日”,并为百花庆祝诞辰的这份浪漫,据说只有中国。唐代文献中以“花朝”喻指美好的时光,唐时过花朝节更是高雅习俗,文人常常踏春赏景、作诗唱和、宴饮雅集。

自北宋开始花朝节成为民间的节日,一直到元明清时期,它的民俗内涵和活动内容日渐丰富:祭拜花神、赏红扑蝶、踏青游园、种花劝农,吃特色的节令食品——用鲜花制成的百花糕和花朝酒,代表着人们对明媚春天的欢欣期待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

农历三月初三,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是春天里平凡的一天,对此无感。但在东晋的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在会稽山召集了42名当世名士和家族子弟,开了一场著名的party,曲水流觞,饮酒吟诗,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直接给后世文人生活树立了样板,一直延续千年,竞相模仿,这样的聚会后来被称为“雅集"。三月三这天,人们通常走出家门,携朋唤友到水边过上巳节。

节日,就是人类聚在一起,为了适应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所有的节日都有其生命,随着时间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节日不断生长,而有的则逐渐消亡。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农耕民族的古代中国,把春天作为天地开辟之端,万物之始。人们敬畏春天,也对春天充满期盼和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节日来表达对春天的美好祝愿。因此春天是节日“扎堆”的季节,从立春算,现在大家仍在过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事实上古时春天还有很多节日,如上巳节、寒食节等,但已失去了存在的“土壤”,逐渐被人们遗忘。

如果你打开日历,会发现刚刚过去的假期,这三天每天都有节日,4月3日是农历三月三,上巳节;4月4日是寒食节;4月5日是清明节,在历史进程中“节日”也“内卷”起来了,清明节逐渐合并了上巳节和寒食节。

一年岁首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果有一个节日最能代表春天,那一定是春节没错了。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也是我们当下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春节可是有一套,敲锣打鼓、祭祀上香、肥鸡烤羊、鞭炮锣响……,风风光光,好不热闹。

春节的庆祝内容也在不断演变,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贴春联,出现的时间是唐代之后,它的发明者是五代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他题写的那副春联大家都很熟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在王安石《元日》提到的春节习俗中,只有燃放爆竹依然延续,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城市都已禁止了,至于饮屠苏酒,换新桃符这样的习俗则逐渐消失了。

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元是起始,宵是月圆。人间至味是团圆,今天的我们过元宵节时,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汤圆或元宵,这一习俗能够追溯到宋代,那时人们将这一食品叫做“浮元子”。

古时元宵节的活动十分丰富,如耍龙灯、赏花灯、猜灯谜等。但这些都不是年轻人关注的重点,现在的年轻人不管什么节日都能过成情人节,古代的年轻人同样有热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中,就可以感受到元宵节这一古代“情人节”年轻人过节的情景。在这天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获得了自由,可以出门赏灯,这就为青年单身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会。

现在年轻人邂逅简直不要太随意,不需要通过元宵这样的节日得赐佳缘,情人节的作用被淡化,但这份骨子里的浪漫依然在我们吟诵的那些诗词中一直流传。

以花为名花朝节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李煜那首著名《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指花朝节。唐朝将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因各地花信早迟有异,节日具体时间上也有差异。有的地方二月二过,有的地方则定于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就成了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

给百花过生日的花朝节,从一开始就裹着浪漫的气息。自春秋始,至唐宋,风俗渐多,从春日游赏,插花、簪花到扑蝶、种花、挑菜、吃花糕……花样繁多。“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这一天对于女孩们来说最为欢喜,她们会结伴绾帘出阁,游春野步,剪出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唐代崔道融则写道:“朔风如有意,容易莫摧残”,道尽了护花人的怜惜。

花朝节同样也是花农和谷农在意的节日,传说花神掌管着植物的春长夏养,农家在这一天摊晒各类种子,最好凑齐“百样种子”,祈祷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社日祈求丰收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日也叫二月春社日、中和节。自宋代起,有了固定的节日时间,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春社日的描写: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古人会在春社日这天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

上巳节这天最浪漫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上巳,顾名思义就是暮春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这一天对于古代单身男女来说,和元宵节一样,也是最不可错过的情人节。

杜甫的《丽人行》中就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暮春三月,风光正好,郊野游玩,见山,见水,见花,见丽人。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更早诞生的《诗经》中有许多恋歌是在这节日里唱出的,“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两情相悦的男女会通过赠送芍药作为定情的象征。

除了“相亲”这个习俗,上巳节的习俗还有很多。《风俗通义·祀典》中说:“巳者,祉也”。意为既除病、祈求福祉降临。古时人们会结伴去河边沐浴,称为“祓禊”,就是通过清洁祛除灾病的仪式。《论语》中就有相关描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巳节的习俗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就是开头提到的那次兰亭之会。

以饮食命名的寒食节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时间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因和清明节距离较近,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在一起过。

寒食节起源于为纪念被火烧死的先秦名士介子推,所以这一天,有不能生火,只吃冷食的习俗,所以寒食节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写道:“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说的就是寒食节后才开火煮茶。他的弟弟苏辙的一首诗《新火》中则写道:“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

寒食节也是祭祀节,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寒食节除了扫墓祭祖外,另一大节日主题便是踏青郊游。这天人们安排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

寒食节“孪生兄弟”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既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与寒食节一样,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同样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吸收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其地位上升到逐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节的节日氛围也并非是“冷冷清清”的,宋代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过清明节是这样追忆的: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从文字中我们就能脑补出那个热闹的场面,不止是踏青,还要摆上酒宴,载歌载舞,玩到天黑才尽兴而归,与现在人们踏青游玩还要热闹。

最后历史君说:

春天的节日,无论是被继承延续下来的,还是逐渐被遗忘的,都是表达人们对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的主题没有不同。而在当下,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祈愿疫尽花盛,人间平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898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