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粉彩钟馗醉酒像
●粉彩瓷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
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
由于它的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故称为"粉彩"。
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
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料绘画纹样,再用炉火烘烤而成。
康熙年间的粉彩制品很少,彩绘也简单,图案以花卉和云龙为主。
雍正时,粉彩瓷有了很大发展,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润如玉,绘画精致,笔线纤细有力,极为精美。
粉彩吸取了各类绘画的技巧,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
器型除了盘、碗之外,尚有杯、碟、罐、坛、瓶、觚、壶等。
图案纹饰以花蝶为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尚有蝙蝠和鹿等图案。
乾隆时的粉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往往在白瓷上加绘一种色地,如绿色、**、蓝色、胭脂红、紫色等,此时粉彩已不能与雍正时精细、莹润、鲜艳相比。
嘉庆、道光时的粉彩,除继承前人传统外,没有多大发展。
当时的釉料较粗,色彩较浓。
咸丰、同治时的粉彩画面繁复,而绘画却简单,彩料粗糙,釉层显薄,色调较淡,为使色彩华丽,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绘金彩。
这些都是在鉴别时的依据。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
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
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
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
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
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
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
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
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
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
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
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
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
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
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
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
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
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
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
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
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玲珑瓷
被称之为 [米通] [镶玻璃的瓷器] 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
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
[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
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
[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 [五彩玲珑] 、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青花玲珑瓷在世界瓷坛上独树一帜,它与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玲珑瓷始创于明代,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
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制作工艺已有巨大的创新,它在装饰的瓷型上越来越广,装饰的题材上越来越多,装饰的部位已起了许多的变化,创立了青色玲珑青花、五彩玲珑等优质产品,使这传统的名瓷更活泼隽秀,意趣盎然。
●青花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
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
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
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
早年通过古道"丝绸之路",陆续远销地中海沿岸各国。
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带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马来半岛的30多个国家。
至今东南亚各国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丢掉,用黄金将它镶嵌后,藏在宝库里。
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
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这些外国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礼服口袋,宴席散后,清点餐具,据说竟被偷走580件之多。
由此可见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颜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 [人造宝石] 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
但 [千窑难得一宝] 、[寸金窑烧寸金瓷]。
现在采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控制窑温,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找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还陆续创造了诸如红灯芯釉、宝石红、景红、锰红、铁红、火焰红、钛黄、钛花、络绿、绿郎窑、芒果、彩霞、紫罗兰等100多种颜色釉和多种无光色釉。
之后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凤凰衣釉、雨丝花釉、希土变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温色釉。
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优美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
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
一般来讲,我们将颜色釉分如下几个大类,如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
其实每种颜色还可以再细分,如青釉就可以分成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种。
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窑的一些青白釉,直观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他仍是属于青白釉。
窑变釉和结晶釉色应纳入色釉瓷范围之内。
单纯以釉色来装饰瓷器其实难度相当大,但是好的色釉器却正是以它的单纯、清丽、隽永而著称于世。
如宋代汝窑天青釉、官窑粉青釉、龙泉窑梅子青等等。
中国陶瓷艺人在宋代所达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无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种颜色釉瓷。
这里面除了工艺技术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单纯的色釉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儒雅的美学观、道德观。
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
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
这是由陶瓷的特性决定的。
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
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陶瓷文化大型交响乐曲!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它本身是一部中华民族与民族心理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编辑本段陶瓷的分类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
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一)按用途的不同分类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
粗陶(brickware or terra-cotta), 细陶 (potttery),炻器 (stone Ware),半瓷器 (semi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
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
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N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陶器两类。
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
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 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白色,也有有色的。
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
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所以坯体增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
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
但精陶的机械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瓷器.炻器要小,同时它的釉比上述制品的釉要软,当它的釉层损坏时,多孔的坯体即容易沾污,而影响卫生。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
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
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之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
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
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
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目的是减少收缩,避免废品。
这种坯料多应用于大型和厚胎制品(如浴盆,太的盥洗盆等)。
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
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
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比之搪陶具有更大的销售量。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
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软质瓷 (soft porcelain) 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
至于熔块瓷 (Fritted porcelain) 与骨灰磁 (bone 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
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
英国是骨灰瓷的著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编辑本段陶瓷专业名词
为使艺术陶瓷投资、收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艺术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将陶瓷专有名词编辑汇总如下。
青花:瓷器釉彩名。
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
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
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
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
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粉彩: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
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800-900 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
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
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
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
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新彩: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
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
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
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
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
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颜色釉: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
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 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 结晶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
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
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
**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
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 锈花、无光黑。
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 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 "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综合彩: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
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
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
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
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奇斗艳,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
现代陶艺: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
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
因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
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
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
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
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
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
雕塑瓷-瓷雕:是陶瓷器的一种装饰。
一般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要模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工艺操作并经高温烧成。
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大致分圆雕、浮雕、堆雕、镂雕、雕镶、雕刻等种类,其制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狮”、“象”大兽的制作。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答案:(1)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除了艺术化特点以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陶瓷运用到建筑中去。把陶瓷作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装饰,特别是建筑表面的装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发展。法国设计师亚历山大·比戈特和艾米尔·穆勒等人在这方面的设汁成绩显著,他们为建筑设计制作了大量装饰陶瓷。
(2)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也受到东方设计的影响,特别是日本设计的影响。日本的青花瓷纹样和器形设计、扇子设计、和服设计和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等,对于法国设计师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了一个日本风格设计浪潮,在法国被称为“日本主义”运动,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陶瓷工艺的养成需要历史孕育,因此,西方先以工艺发展艺术,然后美学才兴起,但中国则是先发展艺术美学,“现在都强调创意,不管在中国陶瓷或是西洋都在强调创意,”因此,中国陶瓷艺术若要发展成为“商品”,就必须加强造瓷工艺。
“中国陶瓷需回归“消费者的认知”,以带动陶瓷市场的风气才是关键。”陈育平认为,西方陶瓷文化与市场活络,已让民众累积一定的美学意识,他们的陶瓷工业更拥有完善的制度化,因此民众对陶瓷产生高度认同,甚至认为拥有陶瓷是一件“好的礼物”,但中国并没有这种文化。
“产品风格与技术本位也不同。”陈育平说,中国陶瓷工艺也不差,例如八方新气或法蓝瓷的产品,都强调不同的东方人文与精简风格,技术与色彩虽没有欧洲陶瓷来的丰富,但欧洲有很多拍卖会体系,运用市场炒作,培养了许多欣赏陶瓷的民众共襄盛举,社会审美意识之丰富,陶瓷也会不断被关注,买气也会提高。
陶瓷工艺随着不同地区文化与生活习性的需求,而产生不同的陶艺风格,虽然在人类历史上,东西方的陶艺文化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交流纪录,彼此的陶艺发展也都受到交流的影响而在造形、彩釉及制作技术上有所改变,但是,经过时间的累积,这些外来的影响最后还是融入本身的陶艺文化之中。
手作陶艺基础与技巧是一本书。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制作流程:
拉坯:制陶过程的重中之重,一般1-2小时可完成。为取得上佳的效果,需取戒指等首饰,指甲不宜过长。修饰:用工具给陶艺作品勾勒纹路、雕刻镂空等。
烧制:无需自己动手,专业老师为您修正细节,放置三五天晾干后专业工人进行烧制。
上色:两周后,近四十种绿色环保水粉颜料和大小型号不同的毛笔,可调配出成千上万种色彩,勾勒出任意粗细线条。软陶源自欧洲,19世纪当德国雕塑家创造这种材料时,由于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充分满足人类的创造欲望,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美地区。软陶深受手艺界DIY族的喜爱,它多变的特性,成为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的教材。
喷光油:无需自己动手,给作品喷涂一层光油,增加光亮程度,保护图案不被磨损。
陶瓷,自古以来就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一种简单、自然的艺术形态,陶瓷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我们国家的艺术水平与文化内涵。即便在现代,我们也有着独特的陶瓷文化,其中那些形态优美、意境美好的陶瓷作品,更是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最热门的珍贵藏品之一。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艺术作品,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吧。
艺术陶瓷分类
山公盆景:山公盆景也被称为微塑型艺术陶瓷,这种手工艺品首创于清朝的光绪年间,由石湾地区所独有。
人物神仙:在多种陶泥中,就属石湾陶泥的可塑性最强,所以人物类的陶瓷也多见于石湾陶艺中。在形态各异的陶瓷人物中,又以男性与老人的形象为主。至于陶瓷中的神秘的神仙,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心中对于未知的幻想以及对上天、对自然的敬畏。
鸟兽瓜果:根据考古发现,这类陶瓷作品最先出现在汉代,大多带有几分娱乐、讨喜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这类作品的陶艺人通常是农村的劳动人民,它们以身边常见的物体为蓝本来打造陶瓷作品,尽管简单质朴,却也是一种生动讨巧的装饰品。
建筑瓦脊:这类作品往往用于建筑中屋脊的装饰,它所表现的主题或人物鲜明,色彩富丽却又显沉稳。
艺术陶瓷鉴赏
作为一种艺术品,陶瓷的价值主要从装饰美、个性美、意境美与材质美这四个方面展现出来。装饰美指的是陶瓷的图案、纹路精美,与陶瓷整体造型相互协调映衬,具有装饰性的美感。个性美则偏向于陶瓷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融入了艺术家风格的陶瓷作品就像被注入了个性与灵性一般,这样的陶瓷作品才显得美轮美奂而又独一无二,艺术价值也随之变得更高。意境美指的则是陶瓷中所展现的那中将虚实结合的韵味,往往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诗情画意。最后一点材质美指的则是陶瓷的每一道制作工艺都应完满无暇,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成品。
陶瓷,不仅包括那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还还包括那些为我们带来了额外的美的享受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在艺术陶瓷收藏正流行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陶瓷,所以,我们更应了解有关艺术陶瓷的基础知识,并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汉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摩娑这些与实物逼真无二的作品,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宋代陶瓷艺术的俊丽清新,正是那个时代审美习尚、哲学观念的反映,明清时期的斑斓与柔丽,是社会生活与审美观念使然(熊廖《陶瓷美学与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观念、生活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汉族文化史。
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知道,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补充一下,还有薄胎瓷,厚度不到1毫米,做工非常精细,小巧玲珑深受多数人的喜爱。
陶瓷是我国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瓷器的英语单词就是China和我们中国的英文叫法是一样的。这足以见得陶瓷在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起初的陶瓷还都停留在生活的实际用途。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陶瓷也拥有了他的艺术价值。由于各地的文化底蕴不一样,所以各地兴起的艺术陶瓷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什么是艺术陶瓷
瓷艺术品是一一种“既能观赏、还能把玩;既能使用,还能投资、收藏”的艺术品种。普通投资者,只要常学习、多沟通,勤比较、多观赏,并从装饰美、个性美、意境美、材质美等四个方面去学习鉴赏,就一定能踏上投资、收藏、鉴赏的康庄大道。艺术陶瓷也可以称之为陶瓷艺术,为陶艺和瓷器艺术的总称。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艺术陶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陶瓷艺术品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材质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首选。
艺术陶瓷分类
山公艺术陶瓷
山公盆景又称陶瓷微塑,是石湾独创的一种传统的陶瓷工艺品,相传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由石湾的一位名叫刘来的艺人首创的。
人物神仙艺术陶瓷
石湾陶艺中的人物类是由于石湾陶泥的可塑性强,烧成后色泽熏褐,适宜塑造健实强壮的筋肉骨骼的人物和老人粗糙深重的肌肤,因此,在石湾的人物陶塑中,男性和老人的形象多于女性和小孩的形象。
鸟兽虫鱼艺术陶瓷
早在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猪、牛、鸡、鸭的器型出现。以前从事艺术陶器制作的人多为伤残老弱人士和妇女儿童,因不能积极参与日用陶的劳作,只能利用余泥剩釉,利用窑场的边角空隙搭烧而成,因而带有几分自娱性。
瓜果器物艺术陶瓷
清初也有些人制作蔬果。这些陶艺人多是农村出生的老弱妇孺,昔日造型,随手拿个瓜果翻印为模具便可制作,或以模具为基础略加修饰、点缀便制成各种各样的艺术日用品或摆件欣赏。
建筑瓦脊艺术陶瓷
瓦脊又称“花脊”,它是装饰在屋脊上面的各种人物、鸟兽、鱼虫、花卉、亭台楼阁陶塑。花脊分为正脊(正殿屋脊)和看脊(后廊顶脊)两种,都由几块雕塑接合而成,往往是一块就表现一个主题,一个故事,或一个主要人物。花脊所施釉色以深沉稳重的蓝、绿、褐**居多,因为花脊以天幕为背景,施用此类釉色能避免刺目耀眼的弊病。至今仍保留下来的佛山祖庙庆真楼前院的人物看脊“九龙谷”,雕塑的是杨家将大战九龙谷的场面。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述有关于艺术陶瓷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完小编的介绍已经对艺术陶瓷相关的信息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吧艺术陶瓷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已经是不短了,从一开始的带有娱乐性的艺术陶瓷到后来专门的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性的艺术陶瓷,不仅是陶瓷手艺的进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的一个重要象征。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陶艺现已流传到世界各地,经过各国的改进,产生了不一样的陶艺文化。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陶艺文化吧!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的现代陶艺文化,希望能帮到你。
日本现代陶艺掠影
1992年3月-4月间,东邻扶桑——日本各地樱花烂漫盛开,人们载歌载舞,沉浸在赏花、唱花、与花同乐的气氛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盛况。在这美丽的季节里,笔者进行了一次以考察日本现代陶艺为主要活动的访问。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南起九州岛的鹿儿岛到本州的东京,行程达一千多公里。经过日本的鹿儿岛、佐贺、长崎、山口、滋贺、冈山、岐阜、京都、名古屋及东京共十个县、府、都地区,参观考察了共52个单位,其中包括陶艺窑场13个。接触到许多颇有名气的大陶艺家,了解到日本现代陶艺家的创作与生产状况。还访问过5个陶研所与7个大型陶磁厂,并专访了8个陶磁博物馆、资料馆与陶磁文化馆。其中包括著名的京都、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访问了经销陶艺制品的商店五家,包括日本最大连锁销售百货店之一的西武百货店。
此行感到收获最大的是有机会踏访了日本著名的陶磁产地,有唐津烧、荻烧、备前烧、信乐烧、织部烧、京烧、濑户烧、有田烧、锅岛烧、伊万里烧等日本历代名窑场,采访了许多著名陶艺家,收集了许多珍贵的信息资料和陶艺作品。这些对于研究日本陶磁与陶艺的历史、现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尤其是日本陶艺制品,已深深渗透到普通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大工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将传统的民族陶艺与现代化生活的完美结合。这些情况为我国传统陶艺制品如何保存发展与进入人民日常生活中去,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鉴于此,笔者将此行的收获成文,今借《陶磁研究》杂志发表。
1日本的陶艺流派与陶艺家
11 唐津烧与中里隆先生
日本著名影星中野良子谈到她婚后对烹调与陶磁器很感兴趣时,唐津烧陶艺家中里先生说:“美食强健人的体魄,美器赋予人心灵的力量;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结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日本陶艺家紧紧将陶艺制作与美食、美化心灵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陶艺文化的内容。在饮茶用器方面,日本的茶人有“一乐、二荻、三唐津”之说。
日本关东地区的人习惯将陶磁器叫做“濑户物”,关西人叫“唐津物”,这是因为关西陶磁产地主要在唐津。唐津地名是由于古代此地与中国贸易繁盛。“唐”指中国,“津”指港口之意。唐津烧古窑分布在九州佐贺县西南部与长崎县东北一带。唐津市现有7万人口,从事陶艺创作的陶艺家约60多人,且多为个体经营,产品有日用、陈设与建筑陶磁。
唐津烧的大发展始自400年前的文禄、庆长战争,当时日军侵朝失败,撤退时掳掠回大批陶磁工匠(据传有近万人),这些被掳掠的朝鲜工匠促进了包括唐津在内的日本制陶业的发展,因此日本史学家称这次战争叫“陶磁战争”。
日本陶磁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但在工艺技术等具体方面,以“陶磁战争”为契机,受朝鲜影响更大些。现在唐津烧采用的脚踏陶轮及连体龙窑都传自朝鲜。
唐津烧使用的坯料为含砂粒的粘土如帆柱土、四屋土等及部分硬质粘土。釉料则使用土灰釉、长石釉、禾灰釉、铁釉及辰砂釉等。产品种类很多,有碗、盘、碟、钵、杯、酒瓶及茶罐、香炉等。装饰纹样有黑花、印花。黑花技法叫“绘唐津”,深受中国磁州窑白地黑花技法影响。唐津烧制品的碗是极富变幻,有圆形、椭圆形、豁口形、竹节形、轮花形及十字形等。作为唐津烧陶艺派系相传到今,中里姓的陶艺世家至今已有13代。12代的中里无庵首被授予国家级“人间国宝”荣誉称号,他本人有一座二层楼陶艺陈列馆,展示有古唐津作品与瓷片,现代陶艺品数十件。他的三个儿子也都继承陶艺事业,作为著名的陶艺家活跃在日本陶艺界。
陶艺家中里隆先生现年53岁,自小受父熏陶,研习陶艺,于20年前创建隆太窑,窑名由著名的古陶磁权威小山富士夫题字。中里隆热爱中国古陶磁,此前首往龙泉窑、磁州窑等地访问,并且特邀笔者等三人赴日专访。他的窑场建在远离城市的幽静山谷,四周绿树环绕,淙淙的泉水从陶房前流过。陶房四周植有橘树,挂满金黄的果实。建筑在山坡的登窑掩映在翠绿的树丛中。整个陶房看起来倒像一处独有风格的园林式建筑。
中里隆先生具有独特的人生观点和处世方式,他留有长长的虬髯,衣着朴素,不仅擅长陶艺,对烹饪也有研究。他认为陶磁器既然用于人们日常饮食生活,那么不懂烹调的人是不能成为优秀陶艺家的。他餐具上使用的陶磁器皿都是他亲手制成的陶艺品,以化妆白陶和黑花居多,而没有一件现代工艺产品。
中里隆先生的陶艺在日本享有盛誉,前几年他曾作为唐津烧的代表赴美国举行陶艺展和学术讲座。崇拜他的美国陶艺家首次来他的窑场交流。笔者此次作为中国的客人有幸在他的隆太窑参观访问并滞留数天,悉心考察,获取很多第一手的资料。
中里隆陶艺作品充满一种雄健,粗犷的氛围,也表达了作者放浪不羁的创作风格。在日本如果其陶艺作品没有明显的风格或追随大流,这样的陶艺家是无法存下去得。中里隆的作品碗、盘的售价一般为每件2000、4000、8000日元不等,作为日用器皿的价码是很高的了。售价更高的是陈设陶艺品,如瓶、坛等,价格标到70-80万日元。他最高一件作品曾卖到200万日元,按现在人民币与日元的汇率,大约有十万元人民币。中里隆认为唐津风格的陶艺作品,应该尽量保留原料原有的土性与窑火的火性,而尽量少加入人工修饰与雕琢,过多的装饰反而不美,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对于时装模特与演员的评述,他认为不宜多做化妆,化妆了反而不美。欧洲女性并不美,正是为了美她们才进行化妆。她们比不过中国的女性,不用化妆就很美。如果过多化妆反而不美了。他的这些观点深深反映到其作品意匠中。
唐津烧的作品主要有(1)粉引,即施白化妆的陶器;(2)绘唐津:在不做白化妆的陶器商绘黑花纹样,呈灰地黑花;(3)唐津南蛮:无釉陶器,胎色呈灰黑;(4)朝鲜唐津:胎色上施一层很博得白化妆土,釉呈粉红色色调,釉下绘有黑花;(5)毛刷纹:作品上用白化妆涂刷出毛刷纹样,粗犷而颇具力感;(6)雕三岛:即灰釉印花。上述技法中许多受到中国古代名窑如磁州窑装饰技法的影响。
唐津烧作为日本九州地区的名窑系列,在中里氏陶艺家的积极推动下,在现代日本陶艺艺坛中仍属于一支重要的流派。
12 有田烧与柿右卫门(锅岛烧)
有田町是日本的瓷都,位于日本九州岛北端,这是一个以制精美瓷器而兴盛起来的城镇。通往有田町的公路要经过三条隧洞,隧洞的名称分别叫做“白磁”、“青华”(意即青花瓷)、“赤绘”(即红绿彩)。这种把珍贵名瓷的名称当作隧洞名称的做法,一下把人们带入陶艺氛围很浓的日本瓷都。町内还有一座桥,历史久远,桥两侧的栏杆上盛放着一件件装饰华美的五彩瓷瓶,罩在玻璃罩内。听人们说在这座面积不大的有田町竟有40多座富丽堂皇的瓷器商店在经销各种瓷器产品。目前有田町拥有约250家作坊式的陶磁厂,许多作坊保留了数百年前的样子。
有田町的发展与日本瓷器密切相关,400多年前从朝鲜被掳掠来的朝鲜陶磁工匠李参平在这里发现制瓷原料——泉山石,从而开启日本瓷器的历史。当地建有李参平发现磁矿的纪念碑,日本人是把李参平当作磁祖加以祭拜的。从此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九州的瓷器源源不断地输出到欧洲各国。而当时正值中国明、清王朝交迭之际,连年的战争造成的严重经济破坏削弱了中国瓷器在世界市场的霸主地位。日本人正是趁此时机,不断吸收中国瓷艺的精华,先是模仿,后是取代,逐渐取代了中国瓷器第一的位置。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中日两国陶磁文化交流展展出的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轨迹。许多日瓷模仿中国景德镇之逼真程度,令人惊叹。当时日本有田瓷器通过伊万港大量出口,故亦称伊万里瓷。
至今,有田町仍然是日本南部陶磁生产与贸易最集中的城市,这里瓷器商店林立,牌号众多,各种吸引人的看板琳琅满目,街旁高低不等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到处洋溢着陶磁文化的气息,显示了瓷都的风范。笔者曾看到了一块大笔写有磁州窑的看板,原来是某瓷器商店借用“磁州窑”作为其商店的名称,禁不住请中里隆先生驻车,在蒙蒙小雨中扣动了相机按钮
我们还参观了有田町陶磁团地窑业组合,这里有10家相互协作的股份制陶磁小厂,以产日用瓷为主他们共同使用三条窑炉,烧成和彩烤不同风格的现代日用瓷产品据老板介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陶磁市场取得生存与发展,他们只有采取发挥小型集团的力量,自愿组合,互相合作不过他们各厂的产品各具风格,经济方面的帐也算得很细产品多为仿植物的花卉、叶子的异形形状,采用压力注浆成型。每种产品的产量不大,经常改产。
今右卫门世家(锅岛烧)主要以生产传统的红绿彩彩绘瓷器为特色。目前已经传至地十三代传人。今右卫门善诏1926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后返乡继承祖业。他作为传统彩绘陶艺工艺家,多次参加各种展览会,推出许多具有新意的作品。1975年承袭十三代今右卫门称号。1976年创建《色锅岛今右卫门技术保存会》,接受了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综合指定》称号。他精研彩绘技艺,开发出青花吹墨、薄墨吹墨等技法。先后获得了西日本文化奖、每日文化奖、紫绶褒章、日本陶磁协会金奖等。1989年又以“研究新型色绘瓷器技法,以优秀技法与意匠组合确立新型色绘表现”之成果,获得日本重要文化财《色绘瓷器》保持者即《人间国宝》称号。
笔者参观了他的陈列在两层楼上的收藏作品,几百年来日本彩瓷的发展及其在世界销售的过程,一目了然,尽在眼底。也看了他的工作作坊。只见在一古朴的老式木房建筑中,成排卧坐着许多男女老彩绘艺术家们,正在聚精会神进行瓷器彩绘操作。他们一边听着日本的古戏或抽着香烟,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干活,好象很悠闲的样子。正应验了所谓“慢工出细活”的行话。也看到了技艺精湛的瓷器彩绘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发展。
13 荻烧与当地的陶艺家
荻市位于日本本州山口县西部沿海地区,这是一个海滨城市。日本庆长三年朝鲜陶工李匀光与李敬弟兄到此制陶,称之为古荻烧。宽文年间,三轮休雪始烧陶磁,又被称作本荻烧。荻市自古人杰地灵,这里一共诞生过五位日本首相大臣,如伊藤荣作、田中角荣等。
荻烧现拥有约50名陶艺家,其它从业制陶者有150人。现有28座窑场(包括山口市3家、长门市5家)。产品全部内销,其中日用陶磁占50%,茶道用具占45%,美术陶磁占5%。荻烧产品的特色是坯料使用大道土,泥料柔软,烧成后有一种暖调,器表釉彩经窑变而呈红调,时而发青、黄调。
荻烧陶艺家吉贺大眉先生,确立了将传统的白荻釉和黑釉在窑变中形成幽玄而凝重的艺术釉调风格。他主要生产花瓶,还有茶盏、水壶、花插、香炉等陶艺制品。他的作品曾荣获内阁大臣奖、日本艺术院奖、陶磁协会金奖等称号。
波多野善藏先生的荻烧作品主要是茶杯、水罐、茶罐、花插、钵等。他的作品继承有300年前的传统,古香古色,别有韵味。最近他又在郊外贷款购地建了一座烧窑场,因为当地政府不允许稍有污染的陶磁窑建在市内。他的陶艺创作与事业似乎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三轮龙作属现代派陶艺作家,产品以现代派抽象雕塑为主。关于他的情况,笔者曾在北京中央工艺美院《工艺美术参考资料》19916期发表的《日本现代陶艺家三轮龙作其人其作》一文中作过介绍。近年来,他以表现日本卑弥呼女倭王(可见中国《三国志》记载)开启的日本历史这一题材出发,创作了“白岭展”、“金色皂弥呼展”等系列陶艺作品,来体现日本经济文化史的盛衰与发展。在中里隆先生的热心推荐下,笔者借机做了专访。他对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显得一往情深,崇拜不已,又谈到“红高粱”、“菊豆”等张艺谋导演的**。笔者参观了他的被称之为现代超现实主义的陶艺作品。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和对未来中国陶磁艺术的再度崛起的预言,给笔者留下很深影响。
14 备前烧
备前烧位于日本冈山县和气郡备前町。备前烧陶艺制品的特色是制品不上釉,也不做彩绘,仅依靠陶泥本身的造型变幻进行创作,也依靠窑火的窑变烧成。它直接表现得是土与火的艺术。一块泥机经手工、长时间加工揉成陶泥坯,再经一千多度的温度烧成,经受窑火的各种变化而形成一种自然的形状。许多人都说备前烧作品是自然与人结合而形成的世界。
备前烧历史悠久,自日本古坟时代这里已产出须惠器陶器。平安-镰仓时代始生产生活用品如碗、盘、碟及瓦。镰仓-室町时代大量生产壶、擂钵等,这时备前烧产品已形成其特有的褐红色胎。室町后期使用田土代替山土作原料,采用手拉坯造型,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使用半地上式窑炉。
森陶岳先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备前烧陶艺家,他的创作思想是“创作的作品全在自己的思想中,是在思想的晃动中产生的。”他善于用的创作手法将器形做成像用几大块几何体粘结起来的一样,种类有黑瓷、白瓷扁壶、多面壶、条纹壶。器型简单,但非常富于形的多样化与力感。他使用龙窑烧成,窑长25米。为了研习这一特长型龙窑的烧成技术,他曾向笔者表示想到中国的南方考察传统的龙窑。
15 信乐烧及其陶艺家
信乐烧位于滋贺县,是日本古代六大古窑之一,又是现代陶磁手工艺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滋贺县以信乐陶艺为龙头来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譬如他们修建了占地面积很大的“世界陶艺之森”公园,并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陶艺节把信乐建成“国际工艺之都”、“陶艺之都”,都造成一种很浓的以陶艺兴县的气氛
“世界陶艺之森”设有创作、展览、制作与研修等几部分。现代陶艺馆一般为一圆形顶的建筑,里面陈设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现代陶艺家入选的作品,这些陶艺作品表现的方式与内容都很奇特,用意非常大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过去人们概念中的陶艺,而是紧紧与现代西方美术思潮联系在一起的陶艺作品。热心的导游向我们赠送了许多现代陶艺作品集等资料。我们从这里看到现代陶艺在发展中的各种形态与演进过程。
屉山久保先生的陶艺作品表现出一种很浓厚的宗教气氛,他常用陶泥板粘结成板块形状,在陶板上用各种浓稠的色釉缀成一排夕红、绿、**的小球。不理解其创作意念的人看去很像一块块电子线路板。他本人讲,这一个个红黄绿交叉的小球是佛教中的曼陀琳花,代表了古代佛教文化对日本产生过的影响。他认为佛教中的小乘教与密教等教派对日本影响最重。他的陶艺作品选用这样的表现题材,是为了不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古代文化与历史。
他说,正当日本许多年轻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追求西方文化艺术时,他要从反映宗教题材的角度向人们敲一下警钟。当然他所表现的反叛情绪和思想感情,或许一时半时还难以为人们所理解,但他仍然毫不灰心,顽强地走下去。当然这种无使用价值的纯陶艺制品很难销售出去,尤其在日本国内。他将这番话时神情似乎有些悲凉。倒是欧洲一些人士很喜欢他的作品,购买过他的东西。除此之外,屉山久保还把这种具有浓厚宗教风格的表现题材,运用到大型陶制屏风创作方面上来,并开始打开销路。
16 织部烧和泷口喜兵尔
日本著名古陶磁专家小山富士夫先生曾经这样评述,日本在发展现代化时,并没有抛弃自己的传统,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泷口喜兵尔先生是一位以制作织部烧陶艺作品而著名的陶艺家。
他原籍首都东京,30年前为了创立陶艺事业,他告别了喧嚣繁华的东京,孤身来到日本中部岐阜县可儿市一道山谷中,开始陶艺创作。刚来时,此地仅他一人、一房、一窑,奔流而去的山间河流走鱼儿很多,可随时打来食用。每当在河边就餐时,鱼儿自动围拢上来,很有一番情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几乎与人隔绝的幽静环境给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陶艺创作氛围。他的陶房坐落在山脚一条清澈的小溪旁,穴窑建在坡势很陡的半山腰,加上巧妙码垛的松柴堆,望去很像悬挂在山腰的狩猎人小屋。每当完成成型、上釉、彩绘等工序时,他常一个人手端盛满板条的半成品,攀着陡急的蹬道,到半山腰的陶窑装烧陶艺品。
泷口先生的陶艺作品以织部绿釉提梁扇形菜碟及织部烧茶碗为主。织部绿釉为氧化焰烧成。织部黑釉则以鬼板(含氧化铁在60%的天然矿物颜料)50%,外加木灰50%做成黑釉,入窑还原焰烧成,在烧至最佳温度1250度时,再用铁钳快速将产品一件一件从打开的窑墙寇挟出来,置于水中,由此可获得纯还原焰效果,黑釉异常漆黑镌亮。据说这种烧黑釉的技术目前仅日本保留。织部黑茶碗系手工拉坯成型,造型变幻丰富,但它不追求完整无暇,而是留下手工制作的明显痕迹。有时在黑釉开光处点绘上黑、绿、褐等花纹。最近他又成功研制出黑釉红斑装饰方法,具有一种更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泷口先生拉坯使用的陶轮采用手拨式,木制陶轮直径为565厘米,木棒长20厘米。陶房的地面上放有一块很大的石块供修坯时用。在日本有句谚语叫“石上三年”,意思是说要学会一门技术,必须苦练,须在石头上坐够三年才行。他也确有一种为陶艺创作刻苦修炼的精神。当我们欣赏日本陶艺所达到的高度艺术美时,须知是有无数陶艺家这样精心苦练、勤奋工作才能达到的,这里是谈不上“艺术灵感”的
泷口先生的陶艺作品驰名国内,曾先后在岐阜县、东京和京都举办了个人陶艺展。1971年他应邀赴美国巴蒙顿州马尔波罗进行技艺指导,从而成功地把包括织部烧陶艺代表的日本文化介绍到国际上。
17 京烧和陶艺家森冈嘉祥
森冈嘉祥先生介绍,到他这一代已是三代陶磁世家了。森冈的窑场在京都东山区郊外的一座山坡上。他的陶艺产品突出一个“博”字。除生产日本传统的陶艺外,他还生产朝鲜风格的雕三岛,毛刷纹及三彩釉等。近年来他对中国的磁州窑和钧窑甚感兴趣。森冈先生也是笔者一位老朋友,在1984-1985年曾三次来磁州窑做技术交流,这次老友重逢,感到格外高兴。
在森冈的窑炉上,安装有较现代化的消烟除尘设备,造价达几千万日元。作为日本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府不允许陶窑排放丝毫污染,因此窑炉都搬迁至郊外,并必须安装环保装置。森冈通常在位于市内的陶房(兼展销室)制坯、上釉、彩绘,然后运到郊外窑场烧成。近年来他的二女儿已学会拉坯,儿子高中虽尚未毕业,但一到假期也要到窑场帮忙。他的大女儿在大版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职员,业余时间则担任她父亲的译员工作,参与日中间的陶艺文化交流。森冈先生热爱中国陶磁文化,多次表示要向中国这位陶磁祖先这里学习更多的东西。他的收藏室收藏有多件中国古陶磁,他平常总是悉心研究,学习技艺并尽力理解中国古代陶艺中所神韵的精神与气质。
森冈夫人掌管陶窑的整个财务收支,一般的日本人家庭也是这样,用他们的话来讲叫做“男人打天下,女人管男人”。这两口子经常哀叹日本税收重,虽然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干活儿,但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交纳了各种税收。尤其是日本的遗产税收很重。老一代陶艺家去世后,起义留下的财产有一半要作为遗产税交给国家。待到孙子再继承时,财产会所剩无几,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因此,作为后辈子孙不可能躺在祖辈的产业上清享现成。唯有不停的奋斗,才能生存下去。他们的这番话,使笔者认识到日本陶艺家生活的另一方面。
日本陶瓷艺术的启示
陶瓷艺术在世界上有两大源流,一是中国,一是西亚。中国古代文明成为周边各国文化的原点,以中国为主的中国、朝鲜、日本共同构成了东亚文化区,日本陶艺的源流在中国。中国的陶瓷文化是悠久而辉煌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原始的彩陶到明清的彩瓷,不同历史时期均有不同的辉煌。而中国对日本在陶瓷发展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自公元5世纪,就有辘轳成型和高温烧成的制陶技术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日本模仿中国的唐三彩烧制出了低温三彩釉;公元12世纪,日本在中国宋代白瓷、青瓷、铁釉陶器的影响下烧出来独具特色的古濑户;公元17世纪,陶工酒井田柿右卫门,以中国明末清初的釉上红彩为范本,创烧出日本彩绘瓷。日本陶瓷从中国吸取了不少的文化营养,但又根据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陶瓷文化体系。
日本在当今称得上是一个陶瓷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重视陶瓷器物的式样和风格,注重陶瓷器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更重视陶瓷的实用价值。
日本陶瓷强调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使实用和美观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日本国民对陶瓷的喜爱不亚于中国,但对日本人来说,无论审美意义有多高,都与实用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品质优秀的茶碗、水罐、花器等实用器皿在日本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日本陶艺比起中国陶瓷的精致和完美,更趋向于质朴、自然、温暖、柔和的情调。日本民众自古喜爱原始、古拙、残缺的自然美,日本所产的无釉、粗糙、歪扭的茶道具毫无花纹装饰,却凝固了茶道的温雅静寂之美。与中国陶瓷的技艺精湛、高超相对比,日本陶艺追求了温馨、柔和的情调。日本陶艺之美,不仅仅重视造型、纹样和色彩,更注重泥土的韵味、肌理的美妙,注重于火的强弱变化在器物上产生的偶然效果。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了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西方的现代陶艺已经发展为纯粹的造型艺术,不再重视功能效用的设计而着重强调艺术表现;日本的现代陶瓷设计依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精华的同时,坚定地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理念。日本陶瓷虽然曾经受中国和朝鲜陶瓷艺术和技术的影响,日本的彩绘技法和原料最初来自中国,朝鲜陶工及原料多次输入日本。然而,他们广泛吸收外来的文明营养,在吸收和消化中,根植于本土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土壤,从外来文化的影响中摆脱出来,根据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工艺观念,保持着以本土文明为主体的思想,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加以利用,在不断应用中加以改造,使之推向更高阶段,发展和创造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陶瓷艺术。
参加日本国际陶艺教育交流会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除了体现在他们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上之外,也充分表现在陶艺方面。日本的陶艺作品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在工艺技术方面从来不含糊,方方面面体现着日本人的严肃、认真精神。不加任何装饰的优美曲线匀称规整,作品的每个局部都恰当表现着作者一丝不苟的精神。日本陶瓷尽管有时造型和装饰也很严谨规整,但与中国帝王用瓷的高贵豪华相对比,更倾向于平民化。其艺术形式和工艺处理对使用者来说很少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给人的感觉充满着朴素、柔和、亲切。对陶瓷来说,首先是造型,然后是适应于造型的装饰。日本陶瓷装饰采用图案纹样的装饰形式,新颖别致,有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装饰表现力;有的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用激情创作出了温润自然、柔和质朴的艺术心境;有的作品则体现着刚健锐利的理性精神。在日本,陶瓷作品从辘轳拉坯、绘画装饰到入窑烧制,均由陶艺家个人独立完成。多数陶艺家不但精于陶艺,而且文学、书法、绘画等无不精通,所以,陶瓷在日本被看做是一门艺术。日本陶艺家认为,正是优雅的个性使一个真正的陶艺家与一个仅仅是制陶的人区别开来。陶艺家必须体验与分辨音乐、绘画、文学和哲学的东西,只有吸收了这些东西,方能将力量和个性贯穿于他用黏土所制之物。
了解日本陶瓷艺术的现状,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如何将学来的知识运用在实践创作中,如何在繁乱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坚定地找到自己,踏实地走出一条自己的陶瓷之路日本陶艺家学习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创造精神,对于我们今后的钧瓷艺术创作是一种深刻的启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