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游记文言文36和37回合的翻译。快快快!!!

求西游记文言文36和37回合的翻译。快快快!!!,第1张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猪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拢著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迳下高山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堤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麼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就有这般大门?」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过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八戒听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著老孙走路。」

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直前进。那师父在马上遥观,好一座山景。真个是: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彷佛接云霄。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盤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巅峰屹,清风射眼梦魂惊。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獐结党寻野食,前後奔跑。伫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罣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师徒们玩著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叠叠,殿阁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时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圣跳在空中,仔细观看,果然是座山门。但见: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

叠叠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

万佛阁对如来殿,朝阳楼应大雄门。

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

文殊台对伽蓝舍,弥勒殿靠大慈厅。

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

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

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

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

孙大圣按下云头,报与三藏道:「师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却好借宿,我们去来。」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迳到了山门之外。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麼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麼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後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馀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

那长老却丢了锡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迳入山门。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著一对金刚,装塑的威仪恶丑: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容,一个燥眉圜眼若玲珑。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崚嶒赛赤铜。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

三藏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去西天去矣。」正叹息处,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像,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进了二层门里,又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翠盖蓬蓬,却如伞状。忽擡头,乃是大雄宝殿。那长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拜罢起来,转过佛台,到於後门之下。又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像。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出头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长老又点头三五度,感叹万千声道:「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正赞叹间,又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人。那道人忽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趋步上前施礼道:「师父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今到宝方,天色将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待我进去禀他一声。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三藏道:「累及你了。」

那道人急到方丈报道:「老爷,外面有个人来了。」那僧官即起身,换了衣服,按一按毘卢帽,披上袈裟,急开门迎接,问道人:「那里人来?」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後边不是一个人?」那三藏光著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後门首。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麼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麼?」抽身转去。

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又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噫!可怜啊!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们宿便罢了,怎麼又说这等惫懒话,教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话不与行者说还好,若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孤拐都打断你的。」长老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且进去问他一声,看他意下如何?」

那师父踏脚迹,跟他进方丈门里。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唐僧不敢深入,就立於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他进里边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来道:「你是那唐三藏麼?」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经,怎麼路也不会走?」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贵处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我这里不便,不好留你们远来的僧。」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麼不留我,却是何情?」僧官怒声叫道:「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三藏道:「何为油嘴油舌?」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三藏道:「怎麼『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於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三藏道:「有甚麼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

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那行者见师父面上含怒,向前问:「师父,寺里和尚打你来?」唐僧道:「不曾打。」八戒说:「一定打来;不是,怎麼还有些哭包声?」那行者道:「骂你来?」唐僧道:「也不曾骂。」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麼?好道是思乡哩?」唐僧道:「徒弟,他这里不方便。」行者笑道:「这里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观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

好行者,按一按顶上金箍,束一束腰间裙子,执著铁棒,迳到大雄宝殿上,指著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

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行者咄的一声,諕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蹡蹡,跑入方丈里,报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那僧官道:「你这夥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麼?再说打二十。」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样?」道人道:「是个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手执一根棍子,咬牙狠狠的,要寻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

他即开门,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乾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僧官躲在房里,对道人说:「怪他生得丑麼,原来是说大话折作的这般嘴脸。我这里连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共总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睡觉,却打那里来?」道人说:「师父,我也是吓破胆的人了,凭你怎麼答应他罢。」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

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失失的,教我们搬哩。」道人说:「老爷,十分不尴尬,搬出去也罢,扛子打进门来了。」僧官道:「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人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却也没处住。」行者听见道:「和尚,没处搬,便著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等个大杠子,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麼不出去?」道人说:「那杠子莫说打来,若倒下来,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只道竖在天井里,夜晚间走路,不记得啊,一头也撞个大窟窿。」道人说:「师父,你晓得这般重,却教我出去打甚麼样棍?」他自家里面转闹起来。

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麼打与你看看。」忽擡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觔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战索索的道:「前後是二百八十五房头,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便擡也擡进来。」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说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便也去与我叫这些人来,接唐僧老爷爷来。」

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後边狗洞里钻将出去,迳到正殿上,东边打鼓,西边撞钟。钟鼓一齐响处,惊动了两廊大小僧众,上殿问道:「这早还不晚哩,撞钟打鼓做甚?」道人说:「快换衣服,随老师父排班,出山门外,迎接唐朝来的老爷。」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偏衫;无的穿著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行者看见道:「和尚,你穿的是甚麼衣服?」和尚见他丑恶,道:「爷爷,不要打,等我说。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

行者闻言暗笑,押著众僧,出山门外跪下。那僧官磕头高叫道:「唐老爷,请方丈里坐。」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麼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唐僧见他们磕头礼拜,甚是不过意,上前叫:「列位请起。」众僧叩头道:「老爷若和你徒弟说声方便,不动杠子,就跪一个月也罢。」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行者道:「不曾打;若打,这会已打断了根矣。」那些和尚却才起身,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擡著唐僧,驮著八戒,挽著沙僧,一齐都进山门里去,却到後面方丈中,依叙坐下。

众僧却又礼拜。三藏道:「院主请起,再不必行礼,作践贫僧,我和你都是佛门弟子。」僧官道:「老爷是上国钦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动问老爷: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荤?我们好去办饭。」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这个爷爷好的吃荤。」行者道:「我们也吃素,都是胎里素。」那和尚道:「爷爷呀!这等凶汉也吃素?」有一个胆量大的和尚,近前又问:「老爷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饭方够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问甚麼?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锅灶,各房中安排茶饭。高掌明灯,调开桌椅,管待唐僧。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众僧收拾了家火。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师徒却在这里安歇?」僧官道:「老爷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区处。」叫:「道人,那壁厢有几个人听使令的?」道人说:「师父,有。」僧官吩咐道:「你们著两个去安排草料,与唐老爷喂马。著几个去前面把那三间禅堂,打扫乾净铺设床帐,快请老爷安歇。」

那些道人听命,各各整顿齐备,却来请唐老爷安寝。他师徒们牵马挑担,出方丈,迳至禅堂门首看处,只见那里面灯火光明,两梢间铺著四张藤屉床。行者见了,唤那办草料的道人,将草料擡来,放在禅堂里面,拴下白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间。灯下,两班儿立五百个和尚,都伺候著,不敢撤离。三藏欠身道:「列位请回,贫僧好自在安寝也。」众僧决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众:「伏侍老爷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请回。」众人却才敢散去讫。

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来侍立。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诗云: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

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盤爽气旋。

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

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

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

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

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

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

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家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

前弦之後後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傍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後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

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八戒上前扯住长老道:「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这月啊: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

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黏涎。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却又领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经儿?」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行者道:「既这等说,我们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睡下。长老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缸,铺开经本,默默看念。正是那:

楼头初鼓人烟静,野浦渔舟火灭时。

毕竟不知那长老怎麼样离寺,且听下回分解。 祖师道:“你既通法

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

“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

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

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

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

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

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

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

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

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

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

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

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

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

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

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

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西游记》读后感1

 《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在这漫长的取经路上,最勇敢,本事最大的当然要数孙悟空啦,他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英雄无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火眼晶晶绝不放过一个妖怪,敢与重重困难斗,绝不退缩绝不低头。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顽强不屈的精神,敢与一切困难斗,永远不抛弃,不放弃,不战胜它,誓不罢休!

 孙悟空神通广大,叫人赞叹不已。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他变成美女让猪八戒傻乎乎的背着,他变成蜜蜂飞进妖精洞里救出师傅,他变成了牛魔王骗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他还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的火眼金睛更厉害,能看穿妖魔鬼怪,我们应该像他学习,掌握各项本领,做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孙悟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他在我心中乃至所有人心中都树立了一个不朽的光辉形象。

《西游记》读后感2

 第一次看到西游记(儿童版)是小学三年级,我看得津津有味。

 西游记是一本充满打打杀杀同时有趣又好玩的一本神话故事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路上,他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有蝎子精、白骨精、蜘蛛精……而让我觉得最深刻的一篇是他们的最后一难。

 在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之后,如来算出他们只差一难,达不到九九归真,于是就让十八罗汉不要护驾,让他们掉到通天河,正当他们发愁的时候,之前驮着他们通过通天河的那只老龟又出现了,又一次驮着他们过河,在河中间,老龟问唐僧有没有问佛祖,他还要修炼几年才能成人?唐僧羞红了脸,因为他忘记了这件事,猪八戒说我们没有问。老龟恼羞成怒,把他们一股脑丢进了河里,悟空急忙把唐僧救起,沙僧也把猪八戒救起,但是经文都湿了,他们就在一块大石头上面晒经文,因为收的时候不小心,有一些经文就粘在石头上了,那块石头就是现在有名的晒经石。

 唐僧为了坚守承诺,不管遇到风沙或雨雪,不管遇到干旱或洪水,途经十万八千里,用时十六年,他总是那么坚强、毫不动摇。但同时也因为失信于老龟,因此多了一个磨难,差点功亏一篑。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做人应该言而有信,不能食言,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地面对,这样不管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3

 “吃俺老孙一棒!”想必一听到这句话大家一定会想到一本书——《西游记》,这是由唐明朝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一起斩妖除魔。他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在西天取得了真经。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叹到:原来团结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要不是他们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哪能取到真经呢

 这样的事例不光他们师徒四人有,我也深有感触。

 记得那是一次运动会,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大家最期待的一项比赛——五十米迎面接力赛。到了比赛场地上,大家个个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呢!只见梁致骋重心向前,右手拿着接力棒,还竖起耳朵认真听,生怕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哨音了呢!紧接着,只听见一声哨响,梁致骋像一阵风似的“嗖”的地一声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我突然听见了一声叫声,原来是王泰元掉棒了,郭笑言一见马上捡起地上的接力棒,然后迈开双腿向前冲去,她的双眼紧紧盯着前方,生怕出了什么差池,这时,反应慢半拍的胡洵源才发现郭笑言已经替他跑完了最后一棒,他大吃一惊,眼睛睁得可大了,他还是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最终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

 可真是一要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呀!我们班也是一个团队,缺一不可!

《西游记》读后感4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之路”。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精彩,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是主要人物之一,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是仙石化成的,拥有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啊,孙悟空简直就是无所不能呀!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故事就是“三借芭蕉扇“了。

 唐僧师徒们一起来到火焰山,孙悟空需要芭蕉扇扑灭大火,一次、两次都未成功借出,铁扇公主还借了他一把假扇,于是孙悟空找来了牛魔王,但是牛魔王也不愿把扇子借给他,于是他与牛魔王大战了一场,牛魔王被击败,才迫不得已借给他芭蕉扇。

 孙悟空为了打妖精,永远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孙悟空相比,我似乎更容易放弃。比如:自己平时打羽毛球,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把球拍扔掉,我真的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啊!

《西游记》读后感5

 每当拿起这本书,我便很自然地想到有多少人执过它,读过它,虽然它们也许都过去了,但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首先《西游记》里面有四个角色,一匹白龙马,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四人一马去西天取经,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正果,修成佛的传说故事,还经历了七七四十九难。

 其中火焰山一难最让我难忘。此时,唐僧四人走到一座火山,后来听路人得知这是一座高温的火焰山,只有得到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的芭蕉扇,方能通过。于是悟空驾着筋斗云“嗖”的一声就走了。悟空在洞门狠狠地打了几棒,刹那间,大地也抖了三抖。这时,铁扇公主走出洞门,一眼就认出孙悟空就是害自己儿子(红孩儿)的人,死活不肯交出芭蕉扇。悟空无奈,只好施计把芭蕉扇偷走。在一路中,偶遇猪八戒(是牛魔王假扮的),猪八戒说:“猴哥,你累了吧!我帮你扛吧。”悟空便把来之不易的芭蕉扇又重新交到铁扇公主手中。最后,双方和解了,铁扇公主把芭蕉扇交给唐僧四人,最终走过了火焰山。

 这一难让我觉得要取得真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唐僧四人却不顾危险。是啊!我们也应该这样,不怕危险,一路向前冲!

 教师评语:学生能简明扼要地从一难中描写唐僧四人过火焰山的经过,并从中学到应不怕危险,一路向前!

《西游记》读后感6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儿童版的《西游记》。本书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完这本名著,他们各自的秉性让我印象深刻。“齐天大圣”孙悟空,机灵勇敢,一路除恶扬善;“天蓬元帅”猪八戒,虽然贪吃,但他打妖怪时非常勇敢;忠心耿耿的沙僧,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没有半句怨言;身为他们师傅的唐僧,他最大的优点是有决心、有善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诱惑都不动摇,一心一意去取经。

 书里的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合作最重要。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走向成功。我们知道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在斩妖除魔、西天取经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沙和尚和猪八戒的鼎力相助,孙悟空也就不会那么顺利。

 除此之外,我还要学习孙悟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我们没有他的神通广大,但是在生活中,要努力学习他会分辨真假善恶,不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要擦亮双眼,就能“斩妖除魔”。

 《西游记》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7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还有一匹白龙马。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聪明、勇敢,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变得很大,也能变得十分小。还有火眼金睛很厉害,一下就能看出谁是妖怪。孙悟空还用金箍棒打死了很多怪物。

 我不喜欢唐僧。他善恶不分。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变的人,他还要念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死去活来,但是她不管碰到什么艰难险阻,却从未放弃取经。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哥哥来我家,让我和他一起拼一个200块的拼图。拼了一个小时多还没拼好,我想放弃,可哥哥鼓励我不要放弃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终于拼好了这拼图。这可能就是书本给我的力量。

 我读了《西游记》,感觉猪八戒是个贪吃贪睡,爱耍点小聪明,遇到困难就放弃,偶尔会被孙悟空戏耍的人物,有时还是挺可爱的。沙僧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倾尽全力去完成取经的任务。

《西游记》读后感8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著,有表现主人公坚忍不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表现人物可爱善良的《安徒生童话》,有给我们勇敢顽强、启示生活道理的《鲁滨逊漂流记》,还有丰富多彩、充满奥妙的海底世界的《海底两万里》等等,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曲折的《西游记》。

 说到《西游记》大家一定不陌生,对里面的人物也非常了解:善良老实的唐僧;火眼金睛,变化多端的孙悟空;肥头大耳,贪恋美色的猪八戒;老实勤劳的沙和尚……接下来我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介绍给你们听。

 在大战红孩儿中,红孩儿曾三番两次地吊在树上,等着唐僧上钩,若不是孙悟空的机智敏捷,唐僧肯定成为红孩儿的下酒菜了;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非常地奸诈,第一次化作姑娘,第二次化作姑娘的母亲,第三次化作姑娘的父亲,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三次棒打白骨精,结果却惹恼了肉眼凡胎的师傅,当场就被师傅赶走了;天庭的一位仙婆和几位仙女想要下凡帮唐僧一把,就变成一户有钱人家,仙婆变成妈妈,几个仙女变成女儿,而这次猪八戒却贪恋美色,喜欢上了婆婆的女儿,他当然不知道这几个人就是仙女,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想吴承恩为了写《西游记》一定用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读了《西游记》这本著作后,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我相信吴承恩一定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出

《西游记》读后感9

 本书讲述了唐曾与他的三个徒弟一路历尽艰险,降服妖魔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

 我最的就是孙悟空,因为他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和坏人,由于唐僧遇到求救的'人就帮忙,不停孙悟空的劝告,结果就掉入妖怪的手中。

 同时我觉得猪八戒也非常,非常单纯,他不会想出一些好办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他会奋不顾身的保护师傅的安全。看上去有些笨,不爱动脑筋,不过我很欣赏他不怕敌人的胆量。

 沙僧没有孙悟空和猪八戒武技高超,但他刚毅木纳,沉稳踏实,他憨厚忠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从沙僧流沙河妖怪的身份之后,他就一心跟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他总是任劳任怨,谨守佛门规矩。

 而师傅唐僧,虽说没有悟空的本领,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契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故事,一群猴子在花果山玩耍,一天猴王突然很难过地说:“有一天咱们都将老死,那多让人伤心啊!”于是老猴给猴王出了个主意,让他到仙山古洞拜师学艺,于是猴王辞别群猴,拜师学艺去了,经历十年,菩提祖师收猴王做了徒弟给他起了个法名叫孙悟空。

 孙悟空每日洒扫焚香,读经听道,养花修树,打柴烧火,从不偷懒。师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菩提祖师讲道悟空听得入了迷,师傅打了个哑谜,被孙悟空破解了,师傅心中高兴,就把长生不老的方法以及七十二般变化的秘诀传给了悟空。

 一开始,悟空学得挺不错,可是,学着,学着,随着他的本领慢慢增多,他的骄傲心也越来越强。最终,在他本领还没学完的时候,就被师父赶走了。

 我觉得孙悟空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师傅,所以他才学到了真本领。

 想想自己,我要向悟空学习,学习他的聪明才智,改掉我懒惰、散漫的坏习惯,就因为我的这些习惯,使我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好,我心里很难过,以后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认真写作业把成绩搞上去,并且避免犯孙悟空后来犯的错误:骄傲。

《西游记》读后感11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西游记》读后感1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读书。这不四月份我们整个微团队一起阅读《西游记》,让我发现了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书中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因此总是被妖精捉去;孙悟空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一路斩妖除魔,神通广大;八戒憨厚懒惰,好吃贪色,但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沙僧老实厚道,做事勤恳,任劳任怨。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孙悟空。他忠心耿耿,重情重义,就拿《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来说:一天,白骨精看到了师徒四人,诡计多端的妖精想吃上唐僧肉,于是,她分别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和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可都被悟空一一识破了。当唐僧猛念紧箍咒时,悟空为了师傅,忍着剧痛,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不分忠奸,将悟空赶跑,但在唐僧遇到黄袍怪后,悟空还是救了他。

 孙悟空还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大闹天宫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很出名。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也想象成孙悟空:手中挥舞着金箍棒,驾着筋斗云,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真是无忧无虑!

 相信很多同学都跟我一样,喜欢孙悟空。除了喜欢,我们更应该学习他身上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13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诚心诚意,永不放弃,才能实现最终的愿望,就像唐僧师徒那样,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收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卷帘大将下凡的沙和尚,分别为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们在去西天灵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但本领高超、能言善辩、尊师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顽皮可爱;我对唐僧有意见,因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误解悟空,还时不时念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种种好处。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师徒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上天,这才取得了真经。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经历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愿意继续了,不是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直接放弃或生气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厉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无比的武器,当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机会,他们没有放弃继续西行,每一次都通过师徒四人的团结和智慧找到了解决方案。

 读了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唐僧师徒那样朝着目标努力,永不放弃,并给自己写了座右铭:不达目标决不放弃!

《西游记》读后感14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出自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书中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三徒弟一路保护师傅,降妖除魔,化险为夷,最终到达雷音寺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四个人物身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我从孙悟空这个人物中学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管自己的处境如何,都不能放弃救师傅。他知恩图报有情有义,遇到事情他善于观察,所以能化解一切困难,这些品质正是值得我学习的。

 说起猪八戒,他胆小怕事,好吃懒做,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遇到事情还喜欢偷懒。但是他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缺点虽多,但本性不坏,他也有纯朴善良的一面,在去西天取经的道路上,他也是一心保护师傅。

 沙僧是四人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为人正直,任劳任怨,重活杂活全都是他干,他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为别人奉献,他的品质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从唐僧这个人物中感触到,唐僧过于善良,但在困难面前始终不低头,他一心要取得真经,经受各种磨难,历经十四年,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了整本书,我从中感悟到,师徒四人之所以可以取到真经,是因为他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团结一心,用不达目的不放弃的精神面对一切困难!

《西游记》读后感15

 邂逅音乐是听觉的享受;邂逅美景是视觉的享受;邂逅一本好书则是心灵的享受。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我与《西游记》不期而遇。

 《西游记》这本书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做斗争,走过了十万八千里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大家可能都喜欢这本书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等等精彩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是那段“猴王拜师学艺”,孙悟空那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孙悟空是由一块仙石生长出来的一只石猴,因为想求长生不老之术,于是漂洋过海拜师学艺,终于找到了须菩提祖师。通过他的勤奋、刻苦练就了一身神通广大的本领。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学习游泳时,被水呛了几次,就不敢再去了。深圳的暑假酷热难耐,可我站在游泳池边,却感到阵阵寒意袭卷而来,全身冷得瑟瑟发抖,哭着喊着要回家,不肯再练了。如今想起孙悟空拜师学艺历经千辛万苦。从刚开始的焚香洒扫,打柴烧火,他从来不偷懒。到后来,学习技艺,他也孜孜不倦、勤恳修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习得真功夫。而我遇到了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打退堂鼓不干了。其实只要再多“喝”几次水,下定决心刻苦练习就学会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任何本领,都要像孙悟空那样认真踏实、勤奋努力,才学到真本领。(史金祺)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猎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径下高山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主

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就有这般大门?”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过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八戒听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着老孙走路。”知

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直前进。那师父在马上遥观,好一座山景,真个是——斋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 张猎户。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巅峰屹立,清风射眼梦魂惊。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獐犭巴结党寻野食,前后奔跑。伫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知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古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斋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主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古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斋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主

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迭迭,殿阁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时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圣跳在空中,仔细观看,果然是座山门,但见——主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迭迭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知

万佛阁对如来殿,朝阳楼应大雄门。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古

文殊台对伽蓝舍,弥勒殿靠大慈厅。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斋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主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知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古

孙大圣按下云头,报与三藏道:“师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却好借宿,我们去来。”主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径到了山门之外。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什么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什么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知

那长老却丢了锡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径入山门,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一对金刚,装塑的威仪恶丑——斋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容,一个燥眉圜眼若玲珑。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眯俸赛赤铜。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古

三藏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正叹息处,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 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进了二层门里,又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翠盖蓬蓬,却如伞状,忽抬头,乃是大雄宝殿。那长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拜罢起来,转过佛台,到于后门之下,又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出头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长老又点头三五度,感叹万千声道:“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正赞叹间,又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人。那道人忽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趋步上前施礼道:“师父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今到宝方,天色将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待我进去禀他一声。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三藏道:“累及你了。”斋

那道人急到方丈报道:“老爷,外面有个人来了。”那僧官即起身,换了衣服,按一按毗卢帽,披上袈裟,急开门迎接,问道人:“那里人来?”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后边不是一个人?”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么!”抽身转去。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谶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又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噫!可怜啊!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们宿便罢了,怎么又说这等惫懒话,教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话不与行者说还好,若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孤拐都打断你的!”长老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且进去问他一声,看意下如何。”主

那师父踏脚迹,跟他进方丈门里,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唐僧不敢深入,就立于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他进里边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 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来道:“你是那唐三藏么?”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经,怎么路也不会走?”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贵处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我这里不便,不好留你们远来的僧。”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却是何情?”僧官怒声叫道:“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三藏道:“何为油嘴油舌?”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比翙氐溃骸霸趺慈涨盎盗嗣鲏俊彼魌溃骸跋蚰队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三藏道:“有什么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古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斋

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主

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那行者见师父面上含怒,向前问:“师父,寺里和尚打你来?”唐僧道:“不曾打。”八戒说:“一定打来,不是,怎么还有些哭包声?”那行者道:“骂你来?”唐僧道:“也不曾骂。”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么?好道是思乡哩?”唐僧道:“徒弟,他这里不方便。”行者笑道:“这里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观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好行者,按一按顶上金箍,束一束腰间裙子,执着铁棒,径到大雄宝殿上,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行者咄的一声,唬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槁槁,跑入方丈里报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那僧官道:“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什么!再说打二十!”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样?”道人道:“是个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手执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寻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他即开门,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主

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僧官躲在房里,对道人说:“怪他生得丑么,原来是说大话,折作的这般嘴脸。我这里连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共总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睡觉,却打那里来?”道人说:“师父,我也是吓破胆的人了,凭你怎么答应他罢。”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实实的,教我们搬哩。”道人说:“老爷,十分不渼芃,搬出去也罢,扛子打进门来了。”僧官道:“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大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却也没处住。”行者听见道:“和尚,没处搬,便着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等个大扛子,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么不出去?”道人说:“那扛子莫说打来,若倒下来,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只道竖在天井里,夜晚间走路,不记得啊,一头也撞个大窟窿!”道人说:“师父,你晓得这般重,却教我出去打什么样棍?”他自家里面转闹起来,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什么打与你看看。”忽抬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战索索的道:“前后是二百八十五房头,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便抬也抬进来。”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说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便也去与我叫这些人来接唐僧老爷爷来。”知

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后边狗洞里钻将出去,径到正殿上,东边打鼓,西边撞钟。钟鼓一齐响处,惊动了两廊大小僧众,上殿问道:“这早还下晚哩,撞钟打鼓做甚?”道人说:“快换衣服,随老师父排班,出山门外迎接唐朝来的老爷。”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褊衫,无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行者看见道:“和尚,你穿的是什么衣服?”和尚见他丑恶,道:“爷爷,不要打,等我说。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主

行者闻言暗笑,押着众僧,出山门下跪下。那僧官磕头高叫道:“唐老爷,请方丈里坐。”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么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唐僧见他们磕头礼拜,甚是不过意,上前叫:“列位请起。”众僧叩头道:“老爷,若和你徒弟说声方便,不动扛子,就跪一个月也罢。”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行者道:“不曾打。若打,这会已打断了根矣。”那些和尚却才起身,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抬着唐僧,驮着八戒,挽着沙僧,一齐都进山门里去,却到后面方丈中,依叙坐下。主

众僧却又礼拜,三藏道:“院主请起,再不必行礼,作践贫僧,我和你都是佛门弟子。”僧官道:“老爷是上国钦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动问老爷,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荤?我们好去办饭。”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这个爷爷好的吃荤。”行者道:“我们也吃素,都是胎里素。”那和尚道:“爷爷呀,这等凶汉也吃素!”有一个胆量大的和尚,近前又问:“老爷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饭方彀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问什么!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锅灶,各房中安排茶饭,高掌明灯,调开桌椅,管待唐僧。主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众僧收拾了家火。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师徒却在那里安歇?”僧官道:“老爷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区处。”叫道人:“那壁厢有几个人听使令的?”道人说:“师父,有。”僧官吩咐道:“你们着两个去安排草料,与唐老爷喂马;着几个去前面把那三间禅堂,打扫干净,铺设床帐,快请老爷安歇。”那些道人听命,各各整顿齐备,却来请唐老爷安寝。他师徒们牵马挑担出方丈,径至禅堂门首看处,只见那里面灯火光明,两梢间铺着四张藤屉床。行者见了,唤那办草料的道人,将草料抬来,放在禅堂里面,拴下白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间,灯下两班儿立五百个和尚,都伺候着,不敢侧离。三藏欠身道:“列位请回,贫僧好自在安寝也。”众僧决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众:“伏侍老爷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请回。”众人却才敢散去讫。斋

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来侍立。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诗云:古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斋

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主

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知

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古

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斋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古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斋

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知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古

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长老道: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这月啊:主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知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直上天!古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却又领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经儿?”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行者道:“既这等说,我们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睡下。长老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缸,铺开经本,默默看念。正是那:楼头初鼓人烟静,野浦渔舟火灭时。毕竟不知那长老怎么样离寺,且听下回分解。

说起唐僧与女儿国国王,总能让人想起仓央嘉措大师的一首诗:

不负如来不负卿?

唐僧不负如来,不负苍生,终是负了卿,每看至此总觉一丝苦涩在喉间。

人生那么多坎坷,九九八十一难,对唐僧来说最难的就是女儿国了,在这一关唐僧确实动心了。 

唐僧:

女儿国国王:

唐僧:

唐僧给女王许了来生,可是你已经成了不灭之佛,而她只有此生

随着宫人们的传唤,唐僧昂首阔步进入殿来,站定,眼观鼻,鼻观心,双手奉上通关文蝶,一代高僧大德便这样满身光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徐少华这个扮相实在好,面如冠玉、玉树临风,非常有古典小生的神韵和姿态,不光我们看的人要喝一声彩,里面群演怕不是在演戏,而是真心叫好。

镜头一转,转向了朱琳的女儿国国王。

这个多少曾经少年人心中的女神真是美得颠倒众生,眼波流转、温柔似水、端庄大气,一股贵气是要突破屏幕喷涌而出,真真是光彩夺目,直让人要大吼一声漂亮才觉得痛快。

可惜,女儿情境界实在太高,不拘泥在色相,没有描写两人长相的词。

在此只能借用杏仙的歌来定场描述万一:

女王就这样端坐高位,笑吟吟,痴痴看,若不是旁边太师提醒,女王陛下怕是要把唐僧看化了。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人是相通的,不论是歌德还是吴承恩,不论中外,少年心性并无二致,虽身居高位,与国同体,终究是个少女,见着世间难见好儿郎,是要一见倾心的。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我相信女王也是这样认为的。

她有足够的资本,正像她对太师说得一样:

此时的女王踌躇满志溢于言表。

是的,王权富贵,妙龄佳人,有几人能拒绝?

当女王邀请唐僧游园时,带着这份自信,问鸳鸯,问鸟儿,问蝶儿为何都是成双成对。

唐僧却用道家回答称:

道家才讲道法自然,万物之初便分阴阳,唐僧这个对女王的暗示懂装不懂,实在装得不怎么样。

女王洒然一笑,心中很是明了,唐僧心中已然松动。

否则唐僧该说这些鸳鸯、鸟儿、蝶儿,是“前世修的缘分,今生缔结姻缘不离不弃”才是正理。

女王不给唐僧躲避的机会,直接问,不去取经行不行?

唐僧犹豫不答。

女王紧逼道,为什么世界还有我们这样的孤男寡女不能成双成对?为什么御弟哥哥甘愿守青灯伴古佛呢?

有意思的来了,唐僧迟疑了一下答道,我去取经乃为解救芸芸众生。

唐僧回答解救芸芸众生时满面红光,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人生境界。

唐僧第一次暴露了他的心思,成佛并非他的追求,解救这芸芸众生才是他要的。

成不成佛实在不重要,这一点和地藏王菩萨很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坚信崇高——我若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范仲淹也有名篇——

这一刻我才终于明白,西游记的主角只能是唐僧。

孙猴子有大法力,少年心性,就是个熊孩子,引导好了,会建设,引导差了,破坏力也惊人。

猪八戒贪财好色,懒惰无常,正像我们普通庸人,平凡劳作,酒饱饭足就想美人,好色不分男女,只是好男色女色的区别。

沙和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都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唯有唐僧,这个肉身凡体要解救的是芸芸众生。

一个唐僧才是将《西游记》整体提高另一个境界水平的人。

女王此时心里已经明了:这和尚任他虽有大宏愿,但心终归是为我动心了,问他两个问题,他只答为什么守青灯伴古佛,我就不信,我动摇不了你。

于是问道:

这时唐僧已然离乱,身体不停摆动,扭头又急躁地向女王说到:

女王也是高手,知道适可而止,便言今天不谈这个,还是游园吧。

第一回交锋就此结束,实在过瘾。

深夜的王宫,灯光摇曳,一片寂静。

一身薄纱的女王,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唐僧到来,隔着珠帘,曼妙的身材若隐若现,女王这手实在太绝了。

我们常有这种感觉,谈论钱、数字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一打现金摆在面前,总会让人血脉喷张。

王权富贵,看到了,却没有享受过,自然不懂其中滋味。

你唐僧还可以把持住。

但孔子说食色,性也。

进化论表明,人也不过从动物演化而来,面对最原始的诱惑,你唐僧还可以不动心吗?

这一局,唐僧输得毫无悬念,也为我后来对唐僧的敬佩更上一层。

果然,唐僧一见到女王便慌了,左支右绌,哪还有一点修行人的样子?

当女王下床,莲步瑶瑶地走过来时,唐僧慌得更厉害了,悄悄地往纱窗后躲。

女王轻柔甜蜜问道:

平时能说会道的唐长老已经舌头打结,身体不住发抖。

还好,唐长老终归是修行人,当女王要他坐时,还能稳住心神,走过去坐下来,没摔倒。

但女王真是一个做事做绝的狠人,感觉心神稍定的唐僧看向自己时,翩翩鹤步,走向烛台,回首轻咬香舌,冲唐长老浅谈一笑。

往日里被妖怪抓住也不过认命等死的唐长老,已慌乱不已,只得深吸一口气,口喊佛号。

甭管唐长老此时如何压抑情绪,最终只喊一声“阿弥陀佛”,终归是修行人,终归是保住了最后一丝体面。

然他的这副样子却招来女王更狠的进击。

女王说到:

长老咽了几口唾沫,定了定身形,狡辩道:

说完闭上双眼低声不停地轻念佛号,仿佛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慌乱之际,不小心又睁开眼,惊鸿一瞥中,他感到自己多年来的信仰就要被瓦解。

这点小心思又怎能逃过女王的眼睛?

女王说到,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你睁开双眼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说实话。

女王这句话说出来,我找不到词汇来表达了。

按字面意思,不按本意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唐长老,不敢见色?怎敢言空?

色,你见或不见就在那里,见色如空,才是修行人,不敢见色而言空,说明你心中有色,又凭何谈空?

唐僧果然中招,坚定地睁开双眼看女王,却一下就焉了下去,只能深吸一口气闭着眼低头自顾颂着佛号,终究不敢再睁开。

唐僧最后的挣扎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无奈之下,只得抛出普渡众生的理想作为搪塞,尽管知道它是那么地不堪一击。

说着什么我与唐王陛下有诺在先,还望陛下放我西去云云。

这种时候就看你自己的态度,扯什么唐王?

你若真爱女王,唐王找你麻烦,你和女王共赴黄泉就是。

就像赵刚说李云龙一样,别扯组织,就问你喜欢不喜欢秀芹,喜欢,咱们就把事情办了。

说道此处,唐僧也自知亏心,终于说出来那句“若有来世”

长老,不容易啊,你终于可以面对本心了。

女王也知道,只用一句“我只求今生,不求来世”

长老终于屈服,坐在凳子仍凭女王搂着肩膀,似一对眷侣。

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是一见钟情,而人世间最凄惨的爱情也是一见钟情。

因为它犹如烟花,在瞬间的辉煌之后,留下的多半是久久的惆怅和遗憾。

2005年央视《艺术人生》节目,《西游记》剧组20年再聚首。

朱琳一句“自女儿国一别,至今已经二十载,御弟哥哥,别来无恙”,瞬间引爆全场,接着那个谣言又满天飞。

一个是深情款款,情真意切;一个是泪眶盈盈,无语凝咽。

依旧能让人内心激动,更是感叹时光的流逝。

其实我并不相信传闻中所谓的朱琳为徐少华终生未婚啊,终生寂寞之类很煽情的故事。

毕竟我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期待过一个人,爱恋过一个人,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是你还有更现实的生活要过。

人就是这样,想象着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剧中人早已出戏,戏外人却在戏中不自知。

就像女儿国结局,导演特意改编了原著,女王最后送唐僧的时候是走在一席红毯上,宫人分列两旁,像极了婚礼殿堂。

只是,女王没有再叫御弟哥哥,只是就那么淡淡地看着他,双手将通关文蝶拿给唐僧,那一双美目如点点寒星,似乎一直要看到唐僧的心里去。

唐僧这一次终于可以平淡地看着女王了,不再慌慌张张,双手接过文蝶,没说什么,却用俗礼拜谢。

杨洁执导的央视82版《西游记》中,“女儿国”这个故事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最多的一集。

这是杨洁导演最重视的一个故事,因为她喜欢并擅长拍这样柔情百转、意境唯美的文戏。

杨洁导演也曾直言自己的看法:

杨洁第一次让唐僧在女性面前百感交集,真情流露。

尽管当时不太被人接受,随着时代人心的发展和走向,“女儿情”融入了时代,走进了人们的心里,成了当今西游故事中最被人们所喜爱的话题之一。

谁犹记当年那俏生生的容颜和俏生生地一句“御弟哥哥”。

谁犹记当年携手一同赏尽满园春色。

谁犹记即便他是得道高僧,也还是对着面前满腔深情的女子,无奈地叹一句“倘若来生有缘”

谁犹记当年杨柳下送别,他跨上他的白马,只留下她依依不舍和万般挂念,取经的路千里万里,她的牵挂千年万年。

她从来不稀罕那些富贵与繁华,可惜,他还是得走,不能留。

他骑上白马准备走时,女王那一句“御弟哥哥”曾让他停住马匹,半回头,随即更决然而去。

他走得极快,甚至不搭理猴子他们。

我知道,这一刻,他害怕,怕自己留下来。

唐僧的取经之路注定是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之路。

自从踏上漫漫征途的那一天,他已经不再是他。

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思想,放弃自己的 情感 ,一步步向既定目标艰难跋涉。

在自身坚定的取经信念之外,犹如他给孙猴子安了紧箍咒一样,他自己也同样被安了紧箍咒,他已经没有选择。

饱经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见惯了妖魔的狰狞面孔,跌跌撞撞地踏入了女儿国这片宁静的温柔之乡。

不曾想,却邂逅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

叹只叹,苍天作弄,为何要去取经,为何会闯入女儿国,为何会陷入这情海之中?

到底是——

徐少华之后,再无唐僧;朱琳之后,再无女儿国国王。

就让御弟哥哥和女儿国国王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时遗憾也是另一种绝美。

(图/网络)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和深情

巜西游记>>全书故事梗概(300字内)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小说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故事梗概40字以内 快啊快!

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谁有,西游记 故事梗概,有劳啦

我特别熟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面前,只是个陌生人…

物是人非,连回忆都显得多余…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肯定正确!~

嘻,肯定有的啊,确定对滴有``

我晓得哦,张伟文,肯定正确有``

求,西游记 故事梗概,劳驾大神

本人清楚,杨增元,一定无误有``

欲找,西游记 故事梗概,各位辛苦

Hey,这个倒不清楚,分要记得给呢有``

西游记降伏黄袍怪故事梗概

黄袍怪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原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他因在天界时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有情,“恐玷污了天宫胜境”,思凡下界占山为怪,不负前期,摄来托生为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玉女,与之作了十三年的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后被猪八戒、沙僧从空中摔死。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因孙悟空在前路被唐僧赶走,八戒与沙僧两人合力仍难敌黄袍怪,师徒三人被捉进波月洞。唐僧被百花羞公主暗地放走,却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猛虎。八戒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孙悟空寻他不著,因见他认得自己,上天界求助。玉帝令四天师查勘,方知是奎星下凡,遂命二十七宿星员收他上界,贬其去兜率宫为太上老君烧火,带俸操作;有功复职,无功便罪加一等。 后在西天取经路上,奎木狼官复原职,与孙悟空不记前嫌,大战小雷音寺、四星捉犀牛怪。

西游记故事梗概白话文

A。西游记是四个和尚和一匹马的取经故事

B。西游记是记述唐朝玄奘法师率领三个因触犯天条需将功赎罪的徒弟和一匹同样遭遇的白马到西天取经的过程的神怪异志类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朝代、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

在遥远的古代,东胜神洲海外傲来国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石碣上镌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过了很多年,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盗。在海上漂泊了几日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参访仙道,但是无缘得遇,这样过了八、九年,一日,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又飘过西海,直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铁,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会体健身轻,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后大喜,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但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恨。到蟠桃会这天,他骗走了赤脚大仙,自己冒充成赤脚大仙,进开会的地方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见状,禀告玉帝道:“这猴子吃了我的仙丹,不如让我领去,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用文武火烧炼,既可炼出丹来,又可将他化为灰烬。”玉帝应允,于是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炉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挥动金箍棒不分上下,东打西敌,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悟空对如来说:“玉帝不把天宫让与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遭人霸占。他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说道:东土皆是小乘佛法,还无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脱苦,功德最大。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作者明代吴承恩.

  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一

  长安皇城之大,完全超出了易水寒的想象。之前,他一直以为慕容家族的宫殿可冠以“雄伟”二字,可当他步入大唐皇城,思维的疆域被彻底摧毁。巍峨。如果慕容家族的宫殿都是雄伟的,那么大唐皇城绝对可算得上巍峨。

  皇城周遭重兵层层,而你无法听到一点声响,除了自己轻微的鼻息。当巍峨遭遇到这样的寂静无声,一切便都显得肃穆森严。

  而李世民就凛然站立在皇城前庭,等待着易水寒的敬奉与拜谒。

  冬日午后的阳光沉滞凝重,易水寒可以看见空气中细小的微尘在阳光中慢舞。他手持慕容家族的兵力分布图,一步步地,沉缓而笃定地向前走去,如同走向宿命的终点。

  二

  这样满怀忐忑与希冀,却注定是悲伤结局的前行,易水寒已经历过三次。

  第一次是他十二岁那年。当时他还和父母生活在深山中。父母是最普通的布衣平民,靠打猎砍柴为生。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一群山匪打破。易水寒的父母双双死于山匪刀下,他抚摩着父母渐渐冷去的身体,陡然转头怒视山匪头领,顺手操起父亲手中的柴刀,怒奔上前。虽然毫无功夫,但他的骤然一击,还是令对方手忙脚乱了一番。

  他自然是打不过这些山匪的。当山匪夺过他手中的柴刀,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时,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到了死亡的威胁。

  幸运的是,一位名叫公孙三娘的女剑客及时出现,救了他一命。

  公孙三娘见他生性耿烈、武学资质不俗,便收他为义子,与亲子韩干同等对待。韩干自小不喜武学,只钟情于驯马和丹青,所以公孙三娘将毕生武学传授于易水寒。到十八岁那年,易水寒已是声名鹊起的少年剑客。

  ——这一次的前行,是一个意外的传奇。

  三

  易水寒行至皇城前庭的台阶前。李世民大声道:“易水寒,你上来。”声震屋瓦,口气威严。

  易水寒磕拜后,缓步走上台阶。

  他离李世民越来越近了。可他无法抬头,他只能低头看脚下的台阶。他可能甚至无法看清李世民的眼神——其实,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等兵力分布图随着轴枢一层层展开,李世民还不及看见裹在图纸中央的剑,他早已擎剑跃起,在空中划过一段完美的银色弧线,直刺李世民的咽喉。

  ——可是,等待自己的究竟将是什么?命运的底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四

  如果不是十八岁那年,公孙三娘为忏悔自己早年犯下的错,退隐江湖,遁居大漠深处,易水寒可能不会被这样决绝地抛向江湖。

  有时易水寒很羡慕义兄韩干的生存状态。驯马、丹青,自在逍遥,而武学本意虽为防身,却已然是江湖恩怨的根结。自己既学了武,就不得不遵守这江湖的游戏规则——扶弱锄强,杀富济贫。人一旦入了江湖,想逃都逃不出来。

  所以,在第二次面临人生的契机转折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行。

  那一年他二十岁。他完全不知道那巡游长街、四遣路民的会是什么人。但是当他看见一位老妪被巡游兵无情撂倒在地时,骨子里的侠义热肠使他选择了御剑前行。

  他不知道这些人是没落皇族慕容家氏最得意的朝中高手。他在击倒数人后,终因寡不敌众,被生擒活捉,五花大绑押上前来。

  这是易水寒第一次看见慕容,那位传说中内敛隐忍、礼贤下士的没落皇太子。

  慕容欣赏他的执著和一身胆识,喝令众人退下,捐弃前嫌,亲自鞠身为他松绑。

  他这一生,从未受过这样的礼遇,从未这样被当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对待。他对慕容的宅心仁厚心悦诚服。

  所谓投桃报李。他和慕容结为莫逆挚友,成为慕容手下忠心不二、备受器重的剑客。

  他是这样突兀而蒙昧地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报效明君。

  ——这一次的前行,是一场宿命的序幕。

  五

  易水寒手托兵力分布图,继续驱步向前。漫长的台阶,仿佛要走一生那么长。这时有微风拂过,花香若隐若无地游弋于风中。

  他楞了一下,不自觉地嗅了嗅——是蔷薇的清香吧?

  六

  一年前的中秋时节,易水寒想念已不在人世的父母。天色黯淡下来,他不想回家,鬼使神差地溜进牡丹阁买醉。牡丹阁里脂香粉浓、软语暧昧,落落寡欢的易水寒坐在角落里,将身上的银两都买了酒。

  就在他喝得醺然恍惚之际,一位女子缓步走下楼阁。嘈杂的人群顿时噤了声。易水寒目光迷离地尾随着那女子的背影。周身红衣,步态妖娆,颈项白皙,发髻左侧别着一朵繁盛饱满的红色蔷薇。

  那女子从容地与宾客调笑。她饮酒的姿态,怡然自如,一味的沉醉。那开到荼蘼的蔷薇就这样晃花了易水寒的视线——对初入红尘的青涩少年而言,这样的修行是颇具魅惑力的。

  就在易水寒醉意正酣时,人群突然喧嚷起来。他看见一群壮实的波斯人在调戏那女子,女子哀求着腾挪闪避。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易水寒大喝一声“住手”,挺身冲了过去。其中几个波斯人仗着酒意,弯刀直挥上前,易水寒从容避开,同时用脚撂倒几个。当他将她牵到自己身后时,一个波斯人手举酒坛从斜下里突窜出来。一阵轰鸣在易水寒头顶炸 响,然后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一次的前行,是一场华宴的伊始。

  七

  此刻,易水寒已踏在了李世民投射得长长的影子上。

  命运那只翻云覆雨手很快就要为他揭开那张底牌了。可是,可是自己为什么会有些失神?在这最不合时宜的时刻。

  八

  易水寒还记得自己醒来时,已是次日的正午。他躺在牡丹阁中一张陌生的香榻上,头像要炸裂般刺痛。

  “你醒了。”那红衣女子用热湿帕擦拭他的额头,关切地问。

  他想起昨夜的事,不禁有些羞赧。一心想英雄救美,最后却被美人所救。

  那一天,他知道她名叫红蔷,是长安牡丹阁中最受追捧的舞伎。

  待头痛缓解,易水寒便匆匆告辞,红蔷也不挽留。

  他们的故事到此,似已戛然而止。而红蔷下楼时的妖冶背影,饮酒时的妩媚之姿,还有,那掩映在髻畔红蔷薇下的绰约身影,却始终盘旋在易水寒的脑海里。

  数月后,易水寒到长信镖局查询慕容的一批镖银,却在休息厅里看见一面奇怪的铜镜。

  铜镜中,没有出现意想中的自己,却浮现出数月前那红衣女子的侧影。

  易水寒惊喜地注视着她娇艳动人的容颜,红蔷却突然转过身来,脸上写满讶异,尔后敛住惊讶,朝他绽出蔷薇般妩媚的笑颜。

  易水寒恍悟过来:这铜镜照不见自己,却能照见自己日思夜想的人。

  然而她的笑容,实在令易水寒心动。

  几天后,易水寒再去长信镖局,待他忙完正事,转身的瞬间,突然看见红蔷手持木雕,站在庭院中。她身上洒满阳光,流丽如浮雕的侧影让易水寒的意念忽闪了一下,他笃定地一抖手腕,剑身划过草坪上的蔷薇灌木,一朵蔷薇被不偏不倚地从花蕊处劈成两半。

  疾驰而过的剑光攥来红蔷的眼神。两人凝视着地上那朵均分而落的蔷薇,不约而同地怔了半晌。

  原来,红蔷是到长信坊取牡丹阁定制的木雕的。没想到,两人竟能在这里邂逅。

  无心的邂逅很容易牵紧两个人的距离。他们像失散多年的老友,很快便聊到了一起。红蔷说话的时候喜欢皱着鼻子:“好奇怪,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情?”

  易水寒看着她鼻梁上堆积起来的可爱的皱褶,连声附和,内心却异常温暖。

  这次的告别之后,易水寒接连几日心绪难平。他甚至又试过几次,却再也不能将一朵蔷薇匀整地劈成两半。

  刻意去做的事情总是没有好效果,好比一段无缘却强求的感情。

  九

  易水寒缓缓深吸一口气。他警告自己要屏气凝神,此时是万万不可失神的时刻。

  他小步踱到李世民身前,双手呈奉兵力分布图。山川,河流,平原,湖泊都被浓缩在图纸上的方寸之间,如同他二十二年的所有勇气和胆识,被浓缩在这倏忽即逝的瞬间里。

  十

  易水寒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思念,再一次来到牡丹阁。这一次的主动来寻,就像剑锋挑破薄纸,接下来的一切便如同细水长流水到渠成。

  两情缱绻至浓酽之时,易水寒突然起了带她走的念头。夜色中卖笑的女子,多是误入红尘吧,他以为她定会答应。没想到她却反问道:“你扪心自问,是否真的不介意我曾做过舞伎?”

  易水寒怔了一下,眼中火焰般舞蹈着的渴念与激情瞬间熄灭。

  他眼中的瞬息变幻被红蔷敏锐地捕捉到了。

  似是安慰,亦是舒缓,她笑道:“这样没有什么不好。付出与回报,都截然分明,不留半点纠缠。痛快、决然。我素来不喜欢拖泥带水的生活。”

  其实,就在他说要带她走的那一刻,她的眉稍还是跳了一下——这样的承诺,哪怕终会成空,也会有瞬间的暖意吧。

  十一

  兵力分布图已经一层层展开。易水寒的心却兀自乱了起来。在就要知晓命运底牌的瞬间,他的内心却突然舞起了烟尘。这几年的江湖奔波,这二十二载的人世游,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财富,地位,爱情,武学,名誉……样样他似乎都渴求,却样样都不足以令他沉醉至酩酊。他活得就像手中那柄长剑凌空舞出的剑花,姿势纵然再漂亮,却不过瞬间 的光芒闪耀,甚至尾声还不及闪现,序幕便已消逝。再美的剑花,终究开不成完整的一朵……

  然而他已没有时间去思索,黑色剑柄已乍现眼帘,他近乎本能地一把攥住,迅疾抽剑而出,弓身向前一跃,剑锋直指李世民的咽喉!

  十二

  易水寒最后一次见到红蔷,是出发前的最后一夜。

  作为慕容最器重的剑客,若能成功刺杀李世民,他将拯救整个慕容家族的命运。

  那一夜无比漫长,易水寒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二十二岁的年华里承载了太多东西,沉重伤怀至不可言说。一直纠缠到半夜,他终于忍不住,拍门而出,他突然觉得红蔷做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欢她,这喜欢结结实实毋庸置疑,这才是最关键的;他们的遇见恰是时候,像一把剑要将一朵蔷薇劈成两半,这背后,蕴涵着太多的机 缘、巧合和火候——遇上就是遇上了,想躲避,不可能;想强求,亦不可能。

  他奔跑在无尽的黑夜里,像火在风里泼辣辣地滚,只是想快些,再快些。

  他潜入牡丹阁,推醒正在酣睡的红蔷,他将自己的身世和第二天的行刺计划和盘托出。

  一听到“慕容”二字,红蔷的脸顿时像落满灰尘的湘妃帘子,重重地摔了下来。

  “如果我明日成功,我一定带你走!我们去没人的地方,过我们想过的生活。”他目光灼灼。

  “不!”她大声叫道,声线几乎扭曲。

  易水寒愕然地看着她。她突然抱紧他,并流出泪来。

  片刻之后,她却又猛然推开他,停止啜泣:“你若赢了我,你就属于你自己。你若连我都不敌,还枉谈什么行刺!”

  话音刚落,袖中的流星镖早已落入掌中,一声呼哨,镖已如流星陨落般突飞而来,直奔易水寒的命门。

  易水寒大吃一惊,仓促间挥剑阻挡。他没想到红蔷竟会武功,流星镖舞得出神入化,更没想到红蔷出招无情,招招致命!

  他心下不敢小觎,使出毕生武学与其过招。

  红蔷的流星镖虽然使得不俗,可心性大乱,远未至行云流水的境界。易水寒抓住她的一招漏洞,剑锋抵在了她素白的颈间。

  “你输了。”犹如麦芒在背,易水寒颤抖着问她,“为什么一提到慕容家族,你就脸色大变?你究竟是什么人?”

  “事到如今,告诉你也无妨。”红蔷的脸激动得通红,目光中似有烈焰燃烧:“我原本也姓慕容。多年前,慕容家族内部发生权益纠纷,还是孩童的我目睹父母和唯一的哥哥被家族同门屠戮。我被薄戚卖于人贩子,尔后转手,一卖再卖,后有幸被朱邪国铁勒解救,授以武艺。

  “那慕容的父亲便是当年指使同室操戈的幕后主谋。几年前,我刺杀慕容的父亲失败,被他们视为心腹大患,他们耳目众多,无奈之下,我只好隐于闹市,成为这牡丹阁中的一名舞伎。

  “现在朱邪国已和大唐交好,我这几年隐姓埋名出卖欢颜,不过是等着看大唐灭亡慕容和他父亲的基业,以解我心头之恨——如今,你却要为那歹人之子去刺杀唐王,你说,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易水寒心头一凛,竟无法把持住手中的剑。怔忪半晌,他哀声问道:“你是否愿意为了我,放弃复仇?”

  红蔷却笑着反问他,语气同样郑重:“你是否愿意为了我,放弃这样近乎飞蛾扑火的行刺?”

  易水寒摇头。

  红蔷亦摇头:“你去吧。能否活着回来,都已不再重要。唯一可以让你放心的是,我不会痴痴地枯等你。”

  第二天。在河边,慕容亲自送易水寒启程。易水寒在人群中焦灼观望,却一直没有看到那一抹红。

  江风呜咽,夕照如血,柳絮翻飞。他失望地上了船。对于这场感情,他做过无数次设想,唯一让他没有料到的却是今天这样一个结局:在他面前,横亘着无法跨越的国恨家仇,而红蔷哀矜的表情时时浮现,如同那遥不可及的彼岸之花。

  原来,在红尘中想和一个彼此心仪的人牵手,比用剑劈开一朵蔷薇更难。

  十三

  如巨蟒长信奔突的剑锋凝聚了易水寒所有的希冀与果敢。可结局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李世民不应招亦不躲闪。在易水寒讶异的瞬间,早有多支飞矢斜下里飞射出来。

  易水寒连忙挥剑拨开如蝗而至的箭,可最好的时机已错失。当他再次试图剑指李世民时,朝内高手已聚于四周,将他团团围住。他在搏杀时,看见李世民的唇角竟绽开平静如斯、洞若观火般的笑容。

  李世民的笑容让易水寒明白一切搏杀都将是枉然。但他还是本能地使出浑身招数御敌。刀光剑影中,他突然感到天庭一阵锐痛。一行粘稠的血滑过额头,流过眉间,顺着眼眶,涌入他的眼中。

  他眼前的一切,顿时都染上了一层红色的光晕。倒下的瞬间,他身边的层层官兵群拥而上,纷繁步伐如万马齐踏,而在刀剑战靴的罅隙间,一注橘红的阳光照入他微睁的眼帘,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夜晚,红蔷缓缓下楼时,嫣红摇曳的背影。

  ——他终于明白,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前行,不过是一场决绝的撒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58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