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错过的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汇总三十句

跟错过的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汇总三十句,第1张

跟错过的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篇一)

1离别的真正意义,不是久别重逢,而是你没有如期归来。

2久别重逢,姓名没变,声音没变,曾经没变,只是再也没有当初那样没心没肺的赤诚。

3要把这些日子攒下的力气都用来抱紧你。

4每条大鱼,都会相遇;每个人,都会重聚。我们都会重逢,无论变成什么模样。——《大鱼海棠》

5你来,我便当作久别重逢; 你走,我就当是一场春梦。 淡定从容,波澜不惊。

6原来你曾说过的那句,我没有在意的话,却是我今后,久别重逢的真理。

7如果说所有的机遇是久别重逢,那么此刻的离别且当做约好的后会有期

8再次遇见你时 你无法想象我心中的 风的颜色 街的繁华 像水中晕开一滴墨似得 我的心情 在体内蔓延着 一种叫做久别重逢的喜悦

9总会相逢的,就像山川河流,就像万河归海。

10我会把我冬季的第一个拥抱,留给着急赶来见我的人。

11久无聊天点个赞,久别重逢微微笑,然后我再也找不到话题。

12我不怕故人不再重逢 只怕友人久别重逢 当感情失语 曾经的刻骨依恋转化为一句 你好 客气生疏拘谨 不如假装不曾相识 就此不见 我无法理解曾经深厚过的感情怎么可以故作无事

13有人说:所有相逢,都是久别重逢 那么,是不是我上一世欠你了太多

14我们每个人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5阔别多日的雨,那是天与地的久别重逢。

跟错过的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篇二)

16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

17在我心里面每一次和你的相遇都像是久别后的重逢,而留在心里最深处的记忆都是重逢之后最温暖的问候,你若安好,我就是晴天。出处:犀利仁师

18走过的地方多了,遇到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才发现真正的自己早就被自己遗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把它翻出来,好像久别重逢的老友。

19世界上的每一种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出处:一代宗师

20难过就是这么一回子事, 走过很多路,遇见很多人, 有人让你笑,却留不住, 有人让你哭,却不放手, 难过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遇见谁,开心也好,难过也罢,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

21忽有故人心上过,甚似海水扑面来。

22前世的一次回眸只为今生的相遇,故曰: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3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么,离别的意义, 就是你没有如期归来。

24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旅行的意义。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简单点,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出处:花儿与少年

25若我遇见你,事隔经年,我将以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拜伦

26捧着飘落的花朵,恍然参悟了某种禅机:这不是偶然,而是相隔一世的际遇,亦或许是一种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我与花是前世相知的恋人、相识的旧友。

27一抹锦色尽欢颜, 久别重逢如初见。

28人世间每一次死亡皆是久别重逢。作者:猫腻 出处:将夜

29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不必攀缘,同路人而已,能不远不近地彼此陪伴着,不是已经很好了吗--大冰

30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再次重逢的喜悦句子三十句

再次重逢的喜悦句子篇一

1我愿意去相信世上的每一场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们注定是要纠缠一生的,多年以后终将重逢,因为我们要爱就要爱足一生

2世界小到可以让久别之人重逢;世界大到让相伴已久的人形同陌路。

3我怕永不再见,我也怕再次重逢。

4捧着飘落的花朵,恍然参悟了某种禅机:这不是偶然,而是相隔一世的际遇,亦或许是一种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我与花是前世相知的恋人、相识的旧友。

5也许,人世间所有的相逢都不是偶然,该是前世的恩怨,是久别重逢的因果,是忘川河里执着的沉浮,是三生石上那慈悲一念。

6不知再次与你相遇时,你会说久别重逢还是不闻不问,我倒是希望你不闻不问

7久别重逢后的一瞬间竟然会有一丝尴尬。

8人生最大的欢乐永远是酒桌上的久别重逢和医院里的虚惊一场,愿大家珍视自己。

9久别重逢的旧时光你是否别来无恙

10白落梅说:“世间每一份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或许,冥冥中,总有一些夙愿,需要我们去偿还;总有一些约定,等待着我们去赴约;总有一些邂逅,宛若故人重逢,一见倾心,情系终生。

11忘不掉的是人生若如见,求不得的是久别再重逢。

12听说“世间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你,我相信了。

13人世间的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作者:陈森然的右手 出处:放开我的安妮

14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不偏不倚。转身的时光里,回眸刹那,从此所有的人都是云烟。

15离别的真正意义,不是久别重逢,而是你没有如期归来。

再次重逢的喜悦句子篇二

16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可能是重蹈覆辙,经历的途径在于不断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或许是久别重逢。

17不就是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题。红颜再有已是老妪,一世豪迈已白发苍。惺惺相惜的友好,珍惜珍重惜缘分。

18前世的一次回眸只为今生的相遇,故曰: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9人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每一次分开可能今生再也不相见

20去见了一个老朋友十多年没见面了,她看上去一点没变,硬要说变呢,变得更漂亮了一问才知道,是坚持游泳和健身的结果

21久别重逢,总能收获意外的感动。致这个秋天,依旧相守的你们俩。

2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3人类发现了旅行,又不断追寻旅行的意义。其实世上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就像你打的赢怪物,就收的了道具。出处:花儿与少年

24珍惜相遇的他(她),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相遇是什么时候说不定就一辈子了。

25爱是一场久别重逢的旅行。

26他相信,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世间所有别离都是再会有期。出处:还能在一起多久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28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出处:花儿与少年

29她不是什么一见钟情,倒好似是沧海桑田后的久别重逢。

30有人说:所有相逢,都是久别重逢 那么,是不是我上一世欠你了太多

与友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摘录三十句

与友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篇一)

1老朋友又见面了

2不知再次与你相遇时,你会说久别重逢还是不闻不问,我倒是希望你不闻不问

3从互看不顺眼的欢喜冤家到一相见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金风玉露,原来所有的久别重逢,都是曾经相遇的人,始终要再相遇,甚至再相爱。然而,不同星球的他和她,还有太多的不可能亟须答案。出处:书评

4人类发现了旅行,又不断追寻旅行的意义。其实世上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就像你打的赢怪物,就收的了道具。出处:花儿与少年

5世界上有一种人即使认识了一辈子依然犹如陌生人,而有一种一见就仿佛认识了很久,像是久别重逢。

6我愿意去相信世上的每一场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们注定是要纠缠一生的,多年以后终将重逢,因为我们要爱就要爱足一生

7白落梅说:“世间每一份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或许,冥冥中,总有一些夙愿,需要我们去偿还;总有一些约定,等待着我们去赴约;总有一些邂逅,宛若故人重逢,一见倾心,情系终生。

8人世间的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作者:陈森然的右手 出处:放开我的安妮

9曾经以为只要认真地喜欢,就可以打动一个人,原来却只是打动了自己。如果可以,我愿意回到从前,和好多人可以重新认识一遍,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0久别重逢的人终会久别重逢。无缘再见的人生死不会相见。

11比起『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更欣赏『就让你我的恩怨像棋盘一样保留在那』。

12听说“世间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你,我相信了。

13一抹锦色尽欢颜, 久别重逢如初见。

14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是相见恨晚,而是久别重逢。

15忘不掉的是人生若如见,求不得的是久别再重逢。

与友人再次重逢的唯美句子(篇二)

16最狂热的莫过于初次相见,最沉默的莫过于久别重逢!

17喜欢一个人,每次遇见都像久别重逢。

18我想让你知道,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要用一万次的轮回来见你 每一次,都是一见钟情

19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可终究还在一起,又怎能辜负这场得来不易的久别重逢就这样,不念过往,静然安好。可好作者:沐清雨 出处:所有深爱的,都是秘密

20久别重逢时所说的话,字字需要斟酌。

21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不偏不倚。转身的时光里,回眸刹那,从此所有的人都是云烟。

22愿意用我十年的运气,换一次与你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

23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旅行的意义。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简单点,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出处:花儿与少年

24小巴斯和胡迪拍了拍“我”说你一定能过,加油呀

25我们终将变得陌生,因为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6如果料想到是久别重逢后的脸是疲惫与不安,那不如在等待开始的时候便选择遥远。

27久别重逢,其实我们都想再抱下对方,但多年的分别与埋首人海茫茫,使我们此刻就算近在咫尺,也竟觉得中间隔了山水迢迢,人来人往。曾经的情深似海,如今的生疏寒暄。原来这就是,残忍的时光万丈。作者:夏七夕

28这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尘世百转千回,你有你的因,我种我的果,因缘是擦肩而过,也是蓦然回首。

29每一个输入框都是一段久别重逢的故事,每写下一个细小的章节,它意味放下厚重又沉稳一段时光。多年后,回头看看时,会发现,即使再难过的坎坷,已经不算什么。作者:九昂

30要把这些日子攒下的力气都用来抱紧你。

即将离别还会再次重逢的句子锦集三十句

即将离别还会再次重逢的句子(篇一)

1每一个输入框都是一段久别重逢的故事,每写下一个细小的章节,它意味放下厚重又沉稳一段时光。多年后,回头看看时,会发现,即使再难过的坎坷,已经不算什么。作者:九昂

2难过就是这么一回子事, 走过很多路,遇见很多人, 有人让你笑,却留不住, 有人让你哭,却不放手, 难过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遇见谁,开心也好,难过也罢,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

3这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尘世百转千回,你有你的因,我种我的果,因缘是擦肩而过,也是蓦然回首。

4你来,我便当作久别重逢; 你走,我就当是一场春梦。 淡定从容,波澜不惊。

5啊啊啊我一想到要和老朋友们又见面了我就忍不住嘴角疯狂地上扬 太开心了,真的想见面的时候冲过去来个拥抱好后悔当初泰国我没有早点去

6对我而言,错过便是错过,即使曾经如何相爱,时间终会无情地消磨爱的痕迹。久别重逢,纵使是相同的人,相同的场景,却也回不了当初。遇见时,除了尴尬地微笑,什么也做不了。

7如果能久别重逢,我希望你别来无恙。

8如果时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生离之后何必跟着死别

9我们终将变得陌生,因为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0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1又见面了,我学习路上的老朋友

12向死之物不会重生,漫长的解构,不过为了安排一场久别重逢的意外。作者:玖月之歌 出处:鱼眉有信

13如果我们作为朋友,久别重逢却无话可说,只能靠着回忆过去,打破或回避那种尴尬,相信这样的友谊不会久远,而这不是因为关系淡了,而是因为彼此联系少了。

14原来你曾说过的那句,我没有在意的话,却是我今后,久别重逢的真理。

15每一次死亡都是久别重逢作者:桑桑 出处:将夜

即将离别还会再次重逢的句子(篇二)

16我会把我冬季的第一个拥抱,留给着急赶来见我的人。

17世间所有地方都是故地重游,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8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定用最虔诚的韵律, 将你我的遇见写成刻骨;若人生最美是初见,我定用深情的笔调, 将初见的惊艳定格,我用温馨的词章,记下岁月的痕迹,对每一个生命片段,淡淡微笑,于红尘中默念,浅喜,深爱。

19久别重逢,言语一定更为温情。作者:安·莫洛亚 出处:大仲马传

20久别重逢,爱上旧人

21去见了一个老朋友十多年没见面了,她看上去一点没变,硬要说变呢,变得更漂亮了一问才知道,是坚持游泳和健身的结果

22也许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许将来的你是我的量身定做,我会等与你的倾城相遇。

23捧着飘落的花朵,恍然参悟了某种禅机:这不是偶然,而是相隔一世的际遇,亦或许是一种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我与花是前世相知的恋人、相识的旧友。

24听说“世间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你,我相信了。

25久别重逢 对你的爱 化作了酒 灌了我的喉 像是你嘴上的胭脂 叫我喜爱至今

26一抹锦色尽欢颜, 久别重逢如初见。

27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不偏不倚。转身的时光里,回眸刹那,从此所有的人都是云烟。

28世界上有一种人即使认识了一辈子依然犹如陌生人,而有一种一见就仿佛认识了很久,像是久别重逢。

29久别重逢的人终会久别重逢。无缘再见的人生死不会相见。

30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路上重逢,而我告诉你:我现在很幸福。我一定是伪装的,如果只能够跟你重逢,而不是共同生活,那怎么会幸福呢

《葡萄月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这篇课文以前。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月令”这个词,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词语,讲的是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月令》,《礼记》成书于西汉,而书的内容更要早很多,一般认为和孔子及其弟子有关。《礼记月令》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著农书。有人统计过有21种,还有人认为要。“月令”成为农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艺创作题材,文艺本来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令”又为文艺提供了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结构。《诗经》中的《七月》(见《国风豳风》)就是一篇描写农事的“十二月令”,学生不一定都知道这首诗,但提起“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一定都知道,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绘画方面,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画的是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还制作过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外,还配有唐人诗句,落“赏”字篆印,构成诗书画篆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民俗方面,温州有“十二月令”童谣。即使今天网络写作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比如“公司十二月令”,“恋爱十二月令”,虽带搞笑色彩,总还记得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话题。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题材。“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说,这样一种流水帐式的结构,假如是学生所写,也许要被老师批评为没有结构,然而没有结构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构,道法自然,文章之道也是如此,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结构就是最好的结构。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学习过程]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3.(补充)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可从形态,颜色等方面谈谈)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作业布置]

试用“十二月令”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写一写你一周的生活。

提示:都说读书的生活够乏味,一周仿佛一天,一年也仿佛一天,不值得写。但是你能像这篇课文作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一定就能发现很多的趣味: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会不同,上课的内容会不同,来上课的老师会不同,对于具体的一门课,或一节课,你的喜好感觉会不同,你的收获会不同,每天的课余生活会不同,更不用说双周日的活动,回家或不回家,都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何况一周内的天气会有不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足以发生细微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平淡无奇,那才考察我们的语言能力呢——如何把平淡无奇的事叙述得有滋有味。

参考答案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

  中文名: 汪曾祺

  别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江苏高邮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职业: 小说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主要成就: 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

  《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代表作

  姓名:汪曾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0—1997 籍贯:中国江苏高邮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短篇散文《端午的鸭蛋》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编辑本段汪曾祺格言式名诗

  1989年在上海从《新民晚报》上读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知趣,特引用如下,供博友们一读: 我自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钻研文学,读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载。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汪曾祺在书房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39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众所周知,该校师生的教与学,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白天睡觉,或泡在茶馆里。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对此,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受名师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1]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汪曾祺,资深文化界名人。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作品一览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饭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寂寞和温暖》,1987年9月,台湾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晚翠文谈》,1988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湾联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蒲桥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广东旅游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年6月,沈阳出版社。 《菰蒲深处》,1993年6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榆树村杂记》,1993年9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册),1993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塔上随笔》,1993年11月,群众出版社。 《老学闲抄》,1993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1994年9月,甘肃文艺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矮纸集》,1996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选集》,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独坐小品》,1996年1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属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作品集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与健康的人性,不论在多么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永远是清新得如同荷风露珠一般。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记事》。《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这种内在的欢乐情绪同古代乐府和民间情歌相同。《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这是令作家“向往”和“惊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间,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 然而,它在展示美与健康的人性的同时,也常常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叹喟。 《钓人的孩子》反映的是货币使人变魔鬼,《珠子灯》揭示的是封建贞操观念的零落,《职业》写的是失去童年的“童年”和人世多辛苦,《陈小手》更揭示了封建主义、男权专制的残暴。当然,作者也无意掩饰我们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弱质。《异秉》中对市井平民沿袭为常的僵硬刻板生活,于生无望而求助于“异秉”的猥琐心理,也进行了不无调侃的讽刺:《八千岁》中米店老板的心理自我调节也颇似阿Q。 对于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状态,作者都有所针砭,但毕竟同情与悲悯要多于批判。因为在作者看来,今天写过去的事,需要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所以即使在《八月骄阳》中写老舍之死时,也只是将一腔愤懑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除净火气、感伤,达到恬静、淡泊,可说是汪曾祺小说的主要风格,也是他自己饶有特色的“抒情现实主义的心理基础”。但也诚如林斤澜所说:“‘除净火气’,也可能除净了‘血气’。除净了‘感伤’,也可能除净了‘创伤’。”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汪曾祺与美食

  从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为数也不少。明末张岱、清袁枚;今人陆文夫。喜美食又善于动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仅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无所不能。有几个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数篇文章中提到:“台湾陈怡真到北京来,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的。”这道菜主料不罕见――萝卜而已。萝卜是萝卜,但是汪先生要的萝卜难得。“北京的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也吃过汪先生的佳肴:干丝 “吃得非常开心,最后来汤汁都端起来喝了。” 茄子还是那个茄子,萝卜也还是那个萝卜,但进了大观园的茄子与到了汪先生家的萝卜,就不是那个茄子、萝卜了。

  平静淡泊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夫人是施松卿女士。施松卿出身名门,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现就读于物理系,同杨振宁同班,后由于身体原因改读英文,当年施松卿风华正茂,有人问她为何选择当时外貌背景都不出众的汪曾祺时,她说她看中的是汪曾祺的才华。 文革时期,汪老受到迫害,举家被安置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当时有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处紧邻当时北京一有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诉汪老要小心一点。后来入住后,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画,汪老就在窗前用废弃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时日一久,藤蔓渐渐爬满了隔壁的窗户,遮住了所有的光线。那里住的恰恰是那个地痞。汪老过意不去,后来拿一袋豆角送给那个地痞。出人意料的是,满面刀疤的地痞态度谦和,还问汪老,可否送一幅画与他。可见,汪老的处世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汪老年老之际,一家人仍住在狭小的房子里,汪老的书房在小小的阳台上,有一个外国作家读了汪老的著作,专程来拜访他时,看到汪老简陋的住处很是感慨。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请房子,但一辈子著书颇多的一代大家竟苦恼如何写申请(其实是讨厌复杂的程序~~),最后作罢。后来还是按照儿子的职务分了一套房子。 汪老处世淡泊,不计名利。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人物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2]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全诗如下: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编辑本段《受戒》

  绝美的比喻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 汪曾祺

  比喻。《受戒》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说话的故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憾,深沉到伤及人的自信。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我们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称为冲动和错误,或是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所以猛然间停住脚面对一片梦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时,才发现有种天赋很早就被遗弃了。这是来自《受戒》的暗示。

  迷惑人的高手

  汪曾祺是个迷惑人的高手,他尽由自己不紧不慢地茧中抽丝,便让读者适应了遥远的故事。作者力求的不仅是内在的美的本质,他还把这种意思组织得和谐生动,轻松灵动的整体,征服的就不仅是人的思想,还有感觉了。他选择的是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加清新活泼的语言效果。关于高邮水乡,作者显然是倾注了热情,带着最亲切的回忆和最深刻的理解来描绘她的一切。我们看到的就是生灵活现的人和人们,只不过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太多的琐碎和市侩,怎样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样。这种全新的意境已经足够让人心驰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这种"朴实"的菁华,他们是简单自由的,却更尊重天性。我们不妨这样看待《受戒》:它虽然是雾里盛开的花,但它毕竟宣告了另一种花开的样子,既使不可企及,雾里观花也是安慰。作者在全文营造的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选用的幽默清丽的语言风格分不开的。他惯用一些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都是一种全新的不大不小的冲突,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吸引人的气质,它有存在不可多得也并非完全脱离现实,像没有沾烟尘的野外的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这样一股不合时宜的空气,它告诉我们:生活还可以是这样一种样子。

  宣扬着复苏的人性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但同时更有最简单的付出和给予。为什么要用看不见的东西,即所谓的论理道德来捆住它呢?人与人的交往中,人的生存中,若没有人性的自由来参与,则再自由的物质世界也无法填补这种心灵世界的虚空。人的脸上始终是面具,看不见下面真实的表情:人的生活像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野兽,即使给它最鲜最美的肉,也无法比拟自由给它的无上的快乐。 或许世界 汪曾祺

  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被束缚的,但人性却是永远无法被束缚的,它会用尽所有力量冲破一切阻碍,寻找到心灵的归宿。这是它的天职,是它历尽困顿辛苦仍不懈的追求和目标。有时,情感会战胜理智,或许这就是人性苏醒的时候。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气,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这种人性下的追求,才是美好的追求;这种人性下的胜利,才是正义的胜利。人性之善,是世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社会灵魂的梁柱。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伟大之处。

  曾受业于沈从文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受戒》刚发表的时候,受到很多赞扬,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其写法确实与50-70年代人们所习惯的小说写法大相径庭。它不但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其叙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马由缰。表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叙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别多,如果按照传统小说"情节"集中的原则,很可能会被认为是跑题。例如,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说的插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它的插入成分,例如讲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连带插入叙述庵中几个和尚的特点,而在介绍三师傅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他"飞铙"的绝技、放焰口时出尽风头、当地和尚与妇女私奔的风俗、三师傅的山歌小调等等。虽然有这么多的枝节,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既是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的、流动的。汪曾祺自己也说:"《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原文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八下语文书 第四单元 十七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语文书 第一单元 第二课(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我、北京京剧院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中国西南联大中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与他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整体感知

 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在家乡的知名度以及鸭蛋的特别。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一丝疑惑: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平淡而有味,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生字词,理解生僻词语意义;

 2通过梳理文章,了解文章脉络;

 3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写作背景;

 4体会文章语言上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5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基础字词

 拼音

 1典型字

 腌(yān)

 门楣(méi)

 练囊(náng)

 袁枚(méi)

 苋(xiàn)

 焉(yān)

 拧(nǐng)

 车胤(yìn)

 门槛(kǎn)

 粽子(zòng)

 手腕(w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大襟(jīn)

 系(ji)鸭蛋络子

 2多音字

 扎 zhā扎根 zhá挣扎 zā扎彩

 拧 níng拧毛巾 nǐng拧开 nìng拧脾气

 络 luò络绎 lào络子

 槛 kǎn 门槛 jiān 槛车

 字形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词语释义

 重点词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城隍庙:为传说中主管某座城的神建的庙。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五毒:说法不一,一说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寄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腌: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糖、酱、酒等。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苋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大襟:纽扣在一侧的中装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白嘴:文中指光吃咸鸭蛋而不就饭。

 避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白嘴吃:不就其他东西,直接吃。

 练囊: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练,白色的绢。

 近义词

 郑重-慎重

 都是形容词,都有认真的意思。不同的是,"郑重" 意思是严肃认真,而"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在词语搭配上也有区别,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慎重处理""态度慎重"等。

 担忧-担心

 都是动词,也可以作名词。都有不放心的意思。一般常用于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担忧"不仅指放心不下,还有忧虑、发愁的意思,语意较重。一般不带宾语。如"妈很为你担忧";"担心"只指放心不下,语意较轻,常带宾语,如"妈很担心你"。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尺来长的**、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鸭多。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二、重点语段

 1、"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端午"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端午风俗"也是必要的。

 2、"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质细而油多"、"入口"、"尤为别处所不及"属古汉语语言,而"发干、发粉"、"嚼石灰"又极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结构简析

 文章叙述了 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高邮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主题有如下表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审美鉴赏

 文章从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出发,引出高邮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产--咸鸭蛋。在对此的介绍中,洋溢着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如文中的"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以人们的惊讶和熟知的语气来体现咸鸭蛋的名气。"必用纸条特别标明"中的"特别"二字,可见咸鸭蛋在外人心中的地位,"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完全不能",作者用全盘否定的语气突出家乡特产的优点,在不知不觉的夸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对咸鸭蛋的喜爱,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

 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如此的出彩,我想与端午节中"吃十二红"还是有联系的吧,红是红火,咸鸭蛋越红,人们就更愿意把它当做十二红之一;反过来,人们愿意把它当做十二红之一,咸鸭蛋就会越红。两者相辅相成。同样,咸鸭蛋越出名,就越能代表高邮,越能代表高邮,咸鸭蛋就会越好!水涨船高。

 这也许就是民俗!作者选择了咸鸭蛋做为自己家乡的荣誉,亲爱的同学,你会选择什么来代表你的家乡

  问题探究

 问题: 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的作文有什么启示呢

 导思写作来源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这篇文章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得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的真正本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爱和情。

 探究第一步:细细品味《端午的鸭蛋》,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的语言艺术: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第二步:学习了语言艺术之后,体会文章源于生活的特点,我们也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昆明的雨自然段怎么标如下: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由一幅有关昆明的画始,画有题词,作文章小引,然后作者轻轻落笔: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昆明的雨给作者的感受。

第三段(第四、五自然段),描写的是雨中的杨梅和雨中的花儿。

第四段(第六-十五自然段),作者选取具体的事物来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

第五段(第十一-十二自然段),本文情感的高潮,点名主题结尾:我想念昆明的雨。句末为句号,而非叹号。直率,淡然,悠悠深情,缕缕思念,淡淡忧愁,化入渺远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昆明的雨》介绍: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者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2017年,本文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并邀请卫东为本文录音。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昆明的雨

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编者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编者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散文

《昆明的雨》中八九段的语言特点:

多使用短句,有时独句成段, 且时经常穿插大白话,使他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但同时会运用典雅的文言 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实现俗与雅的高度融合与和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扩展资料:

《昆明的雨》创作背景:

1939年, 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入乡随俗,客居他乡。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 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 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泻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酒过的青春风华。

《昆明的雨》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昆明的雨

1《人间草木》好词好句,句子短一点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怎么可能杀羊一滴血都没有…是我没见过世面还是该死的夸张啊?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2《人间草木》的内容摘要及好段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怎么可能杀羊一滴血都没有…是我没见过世面还是该死的夸张啊?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3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4人间草绿这篇短文摘抄好句并赏析

1本文写“草”,用词精当,感情细腻,请品读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含”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生的草芽的新鲜娇嫩。(2分)

(2)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

“才”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芳草来到这个世界的艰辛,(1分)突出了芳草的顽强生命力。(1分)

22第④⑤段除了写草之外,作者还写到了花、树,分别有什么作用呢?(3分)

作者运用对比(衬托)(1分)的手法,写花是为了强调草凭借自己的挺拔自信也会有自己的光彩;(1分)写树是为了表现草虽然卑微却坚定从容、宁静安然的精神。(1分)

2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每一种草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光彩。(2分)每一朵炫目的花,花期一过,最终都会回归“草”的形象,会枯萎凋谢。(2分)

24文章在第③段写道:“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结合全文思考,草能给人怎样的精神支撑?(4分)

给人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给人以踏实清爽感;向人传达自信;虽然卑微却从容坚定的精神。(1点1分,答案均在文中,是文中黑体字。)

5人间草木主要内容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

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扩展资料: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人间草木 。

6人间草木 读后感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

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这是人间草木的 - - 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主要讲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年幼的昭广被寄养在佐贺的外婆家,并跟外婆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外婆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所感染。

书中的关于外婆有趣的情形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把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片段和大家一道来分享。虽然外婆家很贫穷,买不起早餐,但是外婆家的门口有一条“超市河”,河岸的上游有一个菜市场,里边总会漂出一些烂水果,而外婆却把这些水果当宝贝一样收好,等着晚饭吃。

到了晚上,外婆会把这些水果拿出来,削了皮,没想到,这些水果并没有烂,只是皮的颜色不好看,外婆对此从没有抱怨什么,相反她总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这位超级外婆只是一位清洁工,拿的钱并不多,于是她每天都拖着一个大磁铁,扫着扫着,身后的磁铁就会沾上很多废铁。

攒到一定时候,外婆就会把这些吸到的铁卖掉,用这个方法来赚更多的钱。外婆还告诉昭广要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只要你一笑,旁边的人也会跟着笑。

还真的,只要昭广微笑地向邻居大婶问好,大婶就会给昭广一个包子。外婆还经常说一些幽默的话,比如“游泳靠的不是泳裤,而是实力!”、“也许我们家空无一物,小偷来了,或许,还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东西呢!”外婆对孩子教育的宽容也充满了整个篇幅,她从不打骂孩子,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她知道昭广英语考得不好,昭广很自责。

她竟然这样安慰他:“咱们是日本人,英语学不好有什么关系?”。因为她知道,昭广是一个自觉而懂事的孩子,任何批评都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让他从自责中摆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昭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起战后的日本要强很多,可是人们总觉得物质生活的改善总比不上欲望的增长。没钱时,不能去大饭店吃饭,不能出国旅游,买不起名牌衣服……因为这些原因,人们觉得不幸福,于是挖空心思去追寻所谓的“幸福”。

阿嬷告诉我们:其实幸福不能被金钱左右,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今后,我会像这位超级外婆那样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会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阳光男孩。

这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 - - LZ你一定要给我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63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