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电影内容简介

大渡河电影内容简介,第1张

  《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主演是刘怀正,上映于1980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 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著…… 、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妄图半渡而击,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之后,又以刘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固守泸定的川军二0八旅。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走马换将,命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0八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著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右岸突击。当蒋介石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战士小张……毛主席安步走下泸定桥头,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梦想我们当石达开第二的那个人作何感想呢”

点评:《大渡河》是一部正面表现红军渡过大渡河历史的影片,主要表现了党中央决策渡河方式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过程。影片依旧以虚构的小人物为主要表现物件,不同的是片中出现了 、朱德、刘伯承、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这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但由于当时“”刚结束,创作人员还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影片存在一些概念化的倾向,故事比较单薄,场景、人物造型比较简省,色彩过于明亮,冲淡了历史感。

大渡河**观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我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执著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去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著祖国腾飞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钜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敌人和险饿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者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 ,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精神,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沉定的长征精神却象古酒一般在我们心中酿出了味道,酿出了感情,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误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自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秋天八月飞雪的景色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铠甲冻得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从半山腰看下去,大渡河水是那样清澈、柔美、然而下到谷底,温柔的河水变成

了下羁的野马, 在群山间奔腾跳跃,发出阵阵的巨吼,抬头仰望,天空聚为一线。两岸绝壁如刀切斧砍一般,山体上褶皱明显、层理分明,记录着这里10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沿着大渡河畔西行,只见两岸的崖壁越靠越近,景色也越来越清幽,不觉已置身于峡谷中乐山市与雅安市分界处的白熊沟。白熊沟谷深2000余米,长4000余十,以一线天景观最为著名:谷中两山之间仅隔20余十向上望去,天空似乎变成了一片小小的竹叶。

 《大渡河》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渡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大渡河观后感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我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去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腾飞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敌人和险饿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者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精神,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沉定的长征精神却象古酒一般在我们心中酿出了味道,酿出了感情,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误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大渡河观后感篇2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看了一部振奋人心的好影片。片名是《大渡河》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基础。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红军选出了17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孤舟奋勇、不怕牺牲,直扑大渡河对岸。这时国民党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令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208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对岸突击。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生命,奋不顾身地与敌人作战。使我明白了没有当年这么多英雄战士的生命与鲜血,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让中华民族更加富强!

大渡河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后,我们观看了《大渡河》这部**。

 **开始了,同学们都认真地看《大渡河》。整部影片让我高兴,让我悲泣,让我流泪。听妈妈说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还有湘江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等等许多感人的事迹。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影片中,红军战士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他们不畏艰辛,日以继夜地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中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

 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平安幸福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长大后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1860年7月,石达开拒绝返回天京,彭大顺、童容海等70余位将领,带着沿途招收而来的20万杂牌军脱离翼王,率军北上回归太平天国,在江西境内汇入李秀成西征军团。20万大军北上天京,拉开了石达开败亡之序幕。

但是,石达开并未放弃进军四川之打算,听闻李永和、蓝大顺起义之消息,他决定杀入四川,成就霸业。石达开此次入川,非但不能建立根据地,还弄得全军覆没,受凌迟处死。那么,石达开败亡时有多惨呢?大渡河畔犹豫不决,被2位三流将领压着打,11位夫人(王娘)自杀,英雄落下帷幕。

第14位王娘生儿子,石达开庆祝三天三夜

从广西宾阳、横县出发,石达开沿途遭遇清军拦截,三次入川行动失败,部队损失了不少。1863年1月,石达开从云南分兵三路,出其不意,方才入川。因赖裕新、李福猷吸引清军主力,石达开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而后抄袭小道,抵达大渡河畔。只要渡过大渡河,前途一片光明。

翼王抵达大渡河畔时,对岸尚无清军,先遣队1000人已经过江,后又返回来。王应元、岭承恩这2位三流将领,带着数千杂牌军,还在追击路途之中,两天之后才抵达战场。此时,石达开若能抓紧时间强渡,过河没啥问题。但是,石达开犹豫了,因为第14位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绝境之中迎来儿子诞生,石达开很高兴,于是下令庆祝三天三夜。这就不对了,兵贵神速,石达开没抓住战机,败亡已定。

强渡失败,松林河畔被王应元压着打

还未结束庆典,上游冰雪融化,大渡河水位暴涨,给太平军渡河造成困扰,石达开决定马上过河,以免陷入绝地。此时,王应元、领承恩等土司主力还没有全部到位,渡河成功之概率很大。但是,石达开发起一次强渡失败后,不敢继续拼杀一把,谋士曹伟人劝他不惜一切代价过河,可翼王不敢。

大渡河过不了,石达开率军西行,准备从松林河过江。王应元已经率主力屯驻对面,还拆毁桥梁,石达开只能发起进攻,武装过河。结果,土司军队一顿火炮伺候,太平军死伤惨重,渡河失败。接着,石达开夜袭,派勇士泅水过对岸,突袭土司大营。但是,王应元早有防范,勇士还未上岸,就被杀光。

勇士泅水失败,石达开制造竹筏,再次渡河发起进攻。土司军队以火炮压制,摧毁竹筏,数千太平军命丧松林河。

马鞍山大营陷落,石达开向王应元“求粮”失败,王娘马氏自杀,

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畔时,屯兵马鞍山,放置粮食、物资,作为南撤之退路。翼王石达开与王应元激烈厮杀之际,土司岭承恩派兵偷袭马鞍山大营,太平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马鞍山大营就此陷落。岭承恩得手后,放火焚烧粮草、物资,断了太平军退路。

没了粮食、物资,也没了退路,石达开慌了。为此,他连续修书两封,希望王应元能开恩,让出一一条路。结果呢?王应元收到清朝赏赐,不给石达开面子。借道不成,石达开退而求其次,向王应元“求粮”:要么卖点粮食,要么允许商人与太平军贸易,互通有无。

这就够搞笑了,双方正在打仗,石达开却希望对手开恩,也是醉了。王应元自然不答应,除了火炮伺候,就是火炮伺候。石达开无奈,写下一首诗,感叹自身之不幸。夫人马氏看到后,悲痛欲绝,服毒自杀而亡。

往东边突围,10位王娘投水自尽

看来,松林河是过不去了,该如何是好呢?此时,北面、西面、南面,都有清军围堵,只有东面小路可行,却非常险峻。不过,若能从此处脱险,太平军将畅通无阻,走出绝地。为此,石达开撤兵,往东走;王应元渡过松林河,一路追击太平军。

王应元追击,北岸清军也开炮轰击,太平军行走了悬崖绝壁之上,自相拥挤,坠崖、落水、炮击而死者,多达万余人。走过了悬崖,王松元又追击而来,石达开7位夫人对前途深感失望,纷纷投水自尽。接着,岭承恩也率兵追杀而来,石达开交战失利,王娘吴氏、胡氏、潘氏,夜间投水自尽。

从松林河撤兵后,石达开一路被王应元追着吊打,10位王娘相继投水自尽,怎一个“惨”字了得。所谓英雄末路,就是这样子吧。

血战突围,抑或投降,石达开选择后者

10位王娘死后,第14位夫人刘氏带着幼子石定基,在侍卫保护下,从山间小道走出绝境,躲藏在一个彝族家庭。石达开呢?带着残部,试图做最后一搏,但清军不给他机会。夜间,清军偷袭,石达开胆颤心惊,生怕就此被擒拿。此时,曹伟人建议放手一搏,直接杀出去,石达开表示同意。

但是,石达开并没血战到底之勇气,最终还是采纳了曾仕和建议:向清军“诈降”,寻机逃出来,东山再起。犹豫之际,清军四面发动进攻,石达开拿出佩刀,准备自刎而死。此时,清军将领杨应刚急忙登上高处,大呼王应元等各路清军,停止发动进攻,说总督大人已经同意投降,大伙必要再打了。

如此,石达开主动去“请降”,可骆秉章并未兑现诺言。石达开被凌迟,4000太平军老弱遣返回家,2000精壮被屠杀,地点在大树堡。至此,石达开创业6年,宣告失败。

综上所述,石达开为给儿子庆生,错过渡河最佳机会,11位王娘相继自杀,终于兵败身亡。这11位王娘,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提到姓氏的4位:马、吴、胡、潘,其余7位并未提到姓氏。流寇生活,石达开还有这么多王娘,也许这也是他失败之原因吧。

 1、乱石堆彻

  乱石堆彻万忍山,

  蓬草杂藤织锦帘。

  一片生态永不衰,

  冲天雄气巍巍然。

  

  2、大渡河畔

  两岸夹山高入云,

  河水奔腾浪花频。

  种植虽少矿石多,

  开采冶炼贵如金。

  

  3、沪定城

  泸定城小名不小,

  飞夺沪定天下晓。

  红军雄气今常在,

  激励后人志向高。

  

  4、红军照

  身着当年红军装,

  腰间配只短手枪。

  跳上马背照张相,

  学学红军英模样。

  

  5、桥头合影

  镜头远些再远些,

  集体影小不怪你。

  沪定桥字要显大,

  以扬红军英雄气。

  

  6、追忆沪定桥

  敌人真刁钻,

  阻击抢在先。

  桥头横火焰,

  铁索去模板。

  空中炮不断,

  机枪阻在前。

  水急浪拍天,

  强渡天下险。

  谁见不心寒,

  至今仍凄罕。

  

  谁见不心寒,

  至今仍凄罕。

  红军不畏难,

  个个英雄汉。

  强渡大渡河,

  英气冲云天。

  飞夺沪定桥,

  胜利惊中外。

  大渡河水红,

  都是鲜血染。

  今日小康路,

  曾是生命换

红色之旅——吉星(诗歌 河道所)

2005年6月14日

我知道你是红色的摇篮

听说过你的窑洞

白羊肚毛巾和那里放羊人手中的牧鞭!

我知道一曲嘹亮的歌声

正是从这里唱起,并传唱到了今天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伟人的身形依然相伴在我们中间!

从乌江天险到塞外的平原

从湍流的雅鲁藏布江到革命的圣地延安

我们的步履正是从这里开始

踏上这红色之旅

在感悟人民战争,感悟今天的祥和

和岁月殆尽的硝烟!

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

三五九旅的号角

再次震撼着华夏的江山!

滚滚延河水淌出今天的甜美

巍巍宝塔山

见证了与时俱进新的纪元!

边区人民的生活变啦!

我们对党的信仰没有变

边区的面貌变啦

我们的传统没有变

继往开来的子子孙孙们

祖国又将迎来2005年的盛典

我们怎能忘记党的诞辰

正是这伟大的期待

它让我们的国家无比灿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705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