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歇后语的故事

班门弄斧歇后语的故事,第1张

班门弄斧歇后语的故事

 班门弄斧 歇后语 1忘了师傅,2假充内行,3不自量力。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死后埋葬在采石矶(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

 明朝一位著名学者梅之涣,有次路过当涂,特意到采石矶去凭吊李白的`墓。在李白墓前,他发现游人留下了大量的诗句,其中许多都是写得非常拙劣的。梅之涣想到李白是一代诗人,觉得这些随意题诗的人竟如此不自量力,真是可僧而又可笑。于是,他提笔写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诗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巧匠,木工、石工、铁工等行业都尊他为祖师爷。梅之涣把那些在李白墓前舞文弄墨的人,比作在鲁班前面要弄斧头,嘲笑得非常生动、形象。

 后人把“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简化为“班门弄斧”,用来讽刺某些人狂妄可笑,在名家面前卖弄本事。另外,也可用作自谦的话,比喻自己的作品或见解水平很低,要向方请教。

;

鲁班面前弄大斧的下半句是班门弄斧。

鲁班:古代的巧匠。比喻在行家能手面前卖弄本领。关公面前耍大刀指的是在武圣关公(关羽)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卖弄。

扩展资料:

一、相关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

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二、相关成语: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白话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歇后语:自不量力、班门弄斧、自卖自夸

 解释:形容自不量力

 近义词: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

 歇后语典故:

 关公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班门弄斧自我卖弄关于这个俗语的由来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来。周仓哪儿是他的对手呢被关二爷拨拉了一溜跟头!周仓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从心里服气啦。他当下跪在二爷面前,把手中的青龙宝刀捧过头顶,大声说道:“好刀要给好汉使,二爷!老周算服您啦,把这宝刀送给您,今后咱老周就给二爷拉马拽蹬、扛大刀啦!”关二爷见他真是条汉子,非常喜欢他的直爽劲儿,当下就收了他。自打那后,周仓就给关二爷扛大刀片子啦。“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句俗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相关歇后语: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鲁班门前耍大斧的歇后语有以下几个:

1、鲁班门前耍大斧——班门弄斧;

2、鲁班门前耍大斧——自不量力;

3、鲁班门前耍大斧——献丑。

鲁班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导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小学生经典歇后语大全:

摆渡不成翻了舟——两头误

拜罢天地去讨饭——没过一天好日子

拜年的话——好听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拜罢天地去要饭——没过一天好日了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搬着梯子上天——没门

搬竹竿进胡同——直来直去

板凳上睡觉——往宽绰想;好梦不长

板凳上的麻将——抓不开

板凳倒地——四脚朝天

板上钉钉——没跑

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比喻不合格局。)

半斤对八两——没高低

(比喻彼此不分上下。)

半斤换八两——谁也不吃亏

半天云里打算盆——算得高

半天云里扭身歌----空欢喜

(比喻白白地高兴一场,并没有达到目的。)

半天云里翻筋头——终久要落地

(比喻早晚要跌跟头。)

半天云里打灯笼——高明

半天云里挂剪子——高才

半天云里挂日袋——装疯

半夜打雷心不惊——问心无愧

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

(比喻不知事情的经过或底细。)

半夜里梦见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

(比喻无止境的追求欢乐或比喻美梦不长,空喜欢了一场。)

半身子躺在棺村里——等着死

(比喻不能再为人民做贡献了。)

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

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热情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全——突如其来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真(针)慢

半天云里喊日号——呼声很高

半天云里拍巴掌——空想(响)

半天云里吃喝——空喊

半天云里作演说——高论

半天云里演杂技——艺高人胆大

半天云里找对象——要求太高

半天云里抛棉花——肯定落空

毕天云里写文章——空话连篇

半天云里聊天——高谈阔论

半天云里唱歌——调子太高

半无云里放屁——臭气熏天

半夜爬山——不知高低

半夜拔河——暗中使劲

半夜做买卖——暗中交易

半衣捅鸡窝——暗中捣蛋

率夜闹王殿——暗中搞鬼

 我相信很多朋友们在小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但我们学的也只是皮毛而已。向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个词汇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咯~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关于“班门弄斧”

 一、基本信息

 1、解释:"班门弄斧"这条成语,就是说在内行面前摆弄自个儿的学问。还有一条俗话,意思差不多,叫做"圣人门前卖百家姓"。在孔子的门前,炫耀自己会背《百家姓》,也是不知深浅的意思。

 2、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

 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3、示例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她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4、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

 5、灯谜: 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

 6、正反义词:

 (1)近义词

 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东施效颦

 (2)反义词

 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7原文和译文:

 (1)原文

 采石江头,李太白墓在焉(那里)。往来诗人,题咏殆遍。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g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摆弄)大斧。”亦确论也。

 (2)译文

 在采石江头李太白的陵墓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二、成语故事

 提起鲁班,很多人都知道。其实,鲁班不姓鲁,而姓公输,名班。有的书也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盘。因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鲁国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鲁班。

 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也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我们现在的木工使用的锯就是他发明的。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由于动工的日期就要到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这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鲁班怎么也睡不着了,于是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和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行家们对他敬重得五体投地。

 转眼到了明代,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到采石矶凭吊唐代大诗人李白。采石矶传说中是李白落水而亡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有关于他的传说纷起,并且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梅之焕来到李白墓前,顿时怒气冲天,原来,矶上、墓上,凡是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下诗句,那些文章写得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太可笑了!梅之焕越想越气,不由感慨万千,也挥笔写下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做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6]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简略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三、作为典故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1、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

2、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3、鲁班门前弄大斧——献丑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扩展资料:

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

1、锯子

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

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240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