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碣石调·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创作的一首古琴曲,曲调清丽委婉。这个丘明不是写《左传》那个丘明,两个人差了好几百年。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所作。孔丘先生除了是一位大教育家、美食家,他还是一位音乐达人。三月不知肉味就是对他的写照。据说孔子痴迷于《韶乐》,就连他最喜欢吃的红烧肉也吃不出味道了。孔子是很喜欢美食的,那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生动的描绘了孔子对美食的崇高追求。可是,在美妙的音乐面前,美食也失去了吸引力。蔡邕在《琴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诸侯的赏识,在从卫国返回晋国途中,见到兰花盛开于幽谷,于是感慨地说:兰花原是群芳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于是创作了《幽兰》,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感慨。
这是一首仅存的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这是一部唐代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原曲名后注:“一名《猗兰》”。后面介绍曲作者丘明:丘公字明,会稽人也。可能就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那个会稽。
我觉得,这首曲子即便是孔子所谱,名字也是后人改的。因为孔子那个年代,曹操还没有出生,更没有写出那首气势磅礴的《观沧海》。
不过,这首曲子在古代的地位很高。白居易在聆听此曲后,曾写下“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名句。白居易自然是一位大才子,音乐天赋也很高。听人家弹琵琶就能潸然泪下,更何况是这首著名的《碣石调幽兰》呢。
我听了几遍曲子,自认为真的没有音乐细胞。除了感觉曲调清幽,却听不出空谷幽兰的意味。就是听《韶乐》,自然也达不到孔圣人“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可能现代的演奏方式不能还原古代的意境。不过,两者比较起来,还是《韶乐》
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古琴音乐作品主要有哪些
古琴艺术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 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积累下了浩繁的曲目。
现流传至今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有以下这些: 《高山流水》——此曲现存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该书在 题解中说:“《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神奇秘谱》所收为不分 段的。
它们所表现的内容是来自两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故事: 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孝行览》),而他的知音好友钟子期完全能够准确地 领会到他的音乐表现。 清代张孔山传谱的《流水》在近代流传最 广。
由于它充分地运用了滚、拂等手法,也号称《七十二滚拂流 水》或《大流水》,在音乐表现和情感的抒发等方面较为出色。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产生于东汉末年,流传于 魏晋,隋唐时期的传谱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 中。
全曲共分45段,其结构包括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六个部 分。《广陵散》所表现的内容,大多被认为是与蔡邕《琴操》中 所记述的《聂政刺韩王》一曲有关,描写了战国时期铸剑工匠的 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之后自杀的悲壮的故事。
音乐 着力表现了聂政的怨恨、愤慨之情,是一种徐缓又深刻的情感抒 发。同时又刻画出聂政复仇的壮烈意志,从而形成跌宕起伏、感 情激荡、慷慨激昂的音乐发展,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 价值。
《酒狂》——此曲为魏晋时期文坛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之 一阮籍所作。 阮籍生活在司马氏集团黑暗统治之下,为了逃避险 恶、黑暗的政治斗争漩涡,他常寄情于音乐和酒。
《酒狂》即刻 画出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履蹒跚的神态。既表现出作者性格的 洒脱不凡,也显示出作者不甘随波逐流和愤懑的心情。
乐曲打谱 为古琴音乐中极为罕见的三拍子,音乐是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 高度上变化反复。 音程不断跳进,节奏跌宕,造成饮酒者醉意朦 胧的效果。
它是我国古代音乐珍品中的名作。 《碣石调•幽兰》——此曲乃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 590)。
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 的文字谱(以文字记录古琴弹奏指法 位的文字谱式)。 关于 这首琴曲所表现的内容,蔡邕《琴操》的题解中认为:孔子在周 游列国四处碰壁之后,归鲁之时见到深山中盛开的兰花,他感叹 道,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却与杂草共生,就像圣贤的人与鄙夫相 处一样,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另一种说 法认为,该谱中的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它来自汉代相和歌瑟 调中的《陇西行》,乐曲内容与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琴曲歌词 《幽兰》有关。 这种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地表达了朦胧、伤感的 情绪。
《梅花三弄》——此曲相传原是一首由东晋桓伊所作的笛曲,据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将它改编成琴曲。这首琴曲的主题是一段 抒情的旋律,用玲珑剔透的泛音奏出。
“三弄”的意思即是指这 个主题在不同的段落出现三次。 全曲共分前后两大部分,十个段 落。
前一部分注重对梅花静态的描写,表现手法极为细腻,刻画 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后一部分塑造出梅花动态的 美。
乐曲以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离骚》——此曲是由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诗人屈原的同 名长诗创作的一首抒情的大型琴曲。
全曲共18段,可分三部分。 引子是叙述性的描写;中间部分由低沉悲愤和高亢豪爽的两个对 比性的音调来推动乐曲情绪的发展,融磅礴气势和感人的 为 一体;尾声的音乐由激愤的情绪逐渐转入悲愤、忧伤的情绪之 中。
整首乐曲体现出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精神主题,是唐代琴曲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阳关三叠》——琴歌《阳关三叠》源自同名的唐代的曲子。
曲子《阳关三叠》是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四句诗入乐而 成的。这四句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琴歌《阳关三 叠》。
清代张鹤编的《琴学入门》收录的琴歌《阳关三叠》是近 代最流行的一个版本。琴歌的歌词已由原诗的四句发展为三 大段。
《大胡笳》——唐代已有琴家善弹《大胡笳》。唐代诗人刘商 曾听此曲写有《胡笳诗》,他认为这首琴曲与汉末蔡文姬的身世 和她的《悲愤诗》有关。
现今存留最早的此曲版本《神奇秘谱》 中,其十八段的小标题就是用刘商《胡笳诗》中个别诗句命 名的。 《小胡笳》一-此曲亦被收录在《神奇秘谱》中,全曲共有四 段,其标题为雁归思汉、吹笳诉怨、无所控诉、仰天长叹。
内容亦 与汉代蔡文姬的身世有关。 它的谱字显示出唐代记谱的特点。
《胡笳十八拍》——南宋之后,出现了琴歌《胡笳十八拍》?〇 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此曲版本众多。明代孙丕显编的《琴适》 收有此曲,且流传甚广。
此琴歌的歌词使用了蔡琰本人的《悲愤 诗》。音乐情感浓郁、哀婉缠绵。
《潇湘水云》——此曲出自南宋著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于 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 其内容表达了。
古琴产生于何时一曲《高山流水》,听后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妙的古乐曲,由古琴弹出,使人对古琴多了几分敬意。
据说古琴的历史,距今大约有3000年左右。而产生的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
有的史书记载,在原始时代,有个发明农耕的伏羲神农,曾以“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从而创造了琴。
但是,伏羲本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他创造了琴难以令人信服。
有学者指出,古琴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生产工具向琴乐器转化、形成的时间。最初琴的出现应在我国奴隶制时期。
我国的奴隶制时期,曾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或有考古文物印证的实据说明,中国古琴大体出现于西周到春秋这段时期。
据史书记载,琴在西周时期,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它经常与瑟一起合奏。《诗经》中所谓“家弦户诵”、“琴瑟友之”就是对此而言。
而在我国出土的琴瑟中,最早的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制品。
一些历史专家认为,春秋时期以前出现的古琴,尚处在原始的、极不成熟阶段。还不能适应弹奏乐曲的需要。
而到了秦汉时期,古琴在形制上有了重大改进,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音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琴。
不知这种看法,是否会得到普遍认同。
古琴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古老的乐器。古琴可分类为八音中的丝,或拨弦乐器。其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古琴的由来: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的历史文化: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中国音乐史有多少年历史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是中国的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乐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作为追记的传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但是,音乐肯定产生在乐器之前
此外,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音乐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中国最初的帝王——黄帝,是五千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这就说明,音乐的起源,应该是伴随着人类的启蒙开始,当时人们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后来就伴随着物品敲击的节奏、语气声调的变化,变成了能够在部落或者种群之间广为流传的最原始的音乐,诗经的记载应该是官方最早的文献,但是那时候已经拥有乐器和一定的格式。山海经上的记载上可以看出上古时代就已经有了音乐
古琴产生于何时一曲《局山流水》,听后令人心 旷神怡。
如此美妙的古乐曲,由古琴弹出,使人对古琴多了几分敬意。据说古琴的历史,距今大约有 3000年左右。
而产生的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史书记载,在原始时代,有 个发明农耕的伏羲神农,曾以“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从而创造了琴。
但是,伏羲本是我国古代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说他创造了琴难以令人信服。有学者指出,古琴的产生经历了 一个由生产工具向琴乐器转化、形成的时间。
最初琴的出现应在我国奴隶 制时期。我国的奴隶制时期,曾是一个很 长的历史阶段。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或有考古文物印证的实据说明, 中国古琴大体出现于西周到春秋这段 时期。 据史书记载,琴在西周时期,已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它经常与瑟一起合奏。
《诗经》中所谓“家弦户诵”、 “琴瑟友之”就是对此而言。而在我国出土的琴瑟中,最早的 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制品。
一些历史专家认为,春秋时期以 前出现的古琴,尚处在原始的、极不成熟阶段。 还不能适应弹奏乐曲的 需要。
而到了秦汉时期,古琴在形制上 有了重大改进,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音色。这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古琴。
不知这种看法,是否会得到普遍 认同。
关于古琴的历史和发展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传说舜定琴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曾侯乙墓出土的据说是10弦琴。
听说古时还有32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
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
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
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
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
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 古琴照片集锦(20张) 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
3 中国古琴的历史汉弦歌俑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
如器乐曲《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反映出古琴作为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间的嵇康,都是当时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如嵇康擅长弹奏古琴名曲《广陵散》,己传为历史佳话。创作的著名乐曲有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传为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所作琴曲《酒狂》以及六朝宋王义庆《乌夜啼》。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人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
隋末唐初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并辑录了《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的著作。著名的琴曲《碣石调幽兰》,为南朝梁丘明传谱,现存为传到日本的唐手写卷子,是中国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白居易爱好古琴,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他的琴艺很高,并能自弹自唱,甚至在旅途船中仍以古琴为友,他在《船夜援琴》中写道:鸟栖月动,月照夜江,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
张祜的《听岳州徐员外弹琴》也有:“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描写了古琴丰富的表现力。唐代著名琴家有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等。
赵耶利总结当时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盛唐的董庭兰作有《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传世。
薛易简在他著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并提出演奏者必须“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伸出许多弹琴的规范。
晚唐曹柔鉴于文字谱‘其文极繁‘,使用不便,而创造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谱字加以减笔而成的一种谱式,近似演奏符号,是古琴减字谱的早期形式。
唐代著名琴家有董庭兰(开元、天宝年间),从其师陈怀古处承继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沈、祝二家声调,擅弹琴曲《大胡笳》、《小胡笳》。天宝中琴家薛易简,可弹大弄四十、杂调三百,并有理论著作《琴诀》七篇,擅弹《三峡流泉》、《胡笳》、《乌夜啼》、《别鹤操》、《白雪》等曲。
晚唐还有琴人陈康士根据屈原《离骚》所作的琴曲等。 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现怀旧的复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演奏中的长期实践,与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联系,以及琴曲‘楚汉旧声‘的历史传统,使古琴音乐在复古主义倾向中并没有被湮没,而是有起有伏曲折地发展着。
南宋时期杰出琴家郭沔(号楚望,生于1190年,卒于1260年后)和他的弟子刘志芳、毛敏仲等人,在古琴遗产的整理、创作方面对古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如郭沔创作的琴曲《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刘志芳创作的《忘机》、《吴江吟》;毛敏仲创作的琴曲《渔歌》、《樵歌》、《佩兰》、《山居吟》等都流传至今。
当时著名的琴曲还有《楚歌》、《胡笳十八拍》、《泽畔吟》等;琴歌有姜夔(公元1155一1221)的《古怨》;庐山道士崔闲所著《醉翁吟》等。宋人朱长文撰写的《琴史》,真实地记录了隋、唐、宋三代琴的史料。
古琴最早是在哪一年传入中国的古琴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何来传入中国之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你要说的可能是钢琴吧。钢琴传入中国最早是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耶稣会教土、学者意大利人利玛窦(MathieuRicci,1552—1610年)经澳门到中国广东的肇庆,给肇庆天主教堂——仙花寺带来了一台古钢琴。这就是有史记载最早传人中国内地的古钢琴之一。
中国的古琴讲究有意境,有诗意,清寂和敬,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张琴,一扇窗,一轮明月,就是格外的风雅人间。
极善弹琴的禅修者将孕在山水情韵的点点灵光,洒在泠泠七弦之上,拨弹成水墨画般的静谧风雅,与禅的意境是如此雷同。
随悠悠古琴声韵和那无尘不涤的清远梵音,在红尘纷繁中找寻心灵的净土和佛性之光。
踏遍山河,方知人生如梦得安稳之所恬淡度日,才是福报;尝尽五味,
方觉粗茶淡饭;简布素衣,才是洁净,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不必在意。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空纳万物,虚怀若谷,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青山隐隐水迢迢,闲云潭影日幽幽;空山人踪无,谷内蝶影绕;幽幽涧水流,兰花自逍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个人建议还是在古琴房间摆放菖蒲、文竹、铜钱草、兰花、碗莲等比较文雅的植物。
如兰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土壤
栽培基质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透水性是最主要的原则。如果是肥份不足可以通过后期施肥的方式来补充,但是一定要透水,不能过于细腻。
二、光照
兰花在生长时是需要半阴的环境,不能直接见阳光直射,否则的话叶片会出现灼伤。
三、湿度
兰花在养护时需要有比较高的空气湿度,湿度过低叶片会出现干尖焦边,这样一些叶部的病害。
四、肥料
兰花对肥料要求是要求比较稀薄,不喜浓肥,施肥要选择夫沃施沃叶水溶肥薄肥勤施。
五、温度
兰花一般来说喜欢冷凉,不喜欢高温,也不喜欢严寒。通常在5度以上到25度以下,这个温度环境下它会生长的比较健壮。
1兰花诗句经典 诗经
1、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2关于兰花的古诗大全1、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唐·唐彦谦《兰》
2、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明·徐渭《水墨兰花》
3、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宋·释文兆《幽兰》
4、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明·董其昌《兰》
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
3赞美兰花的诗词赞美兰花的诗词:1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译文: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
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2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3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兰花》明·刘伯温译文:那高雅纯洁的兰花啊,你为谁开放得这么美丽?承受着冷露和寒风,你仍散发着清香。但却一直守候孤独,直到凋谢。
4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兰》清·郑燮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5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咏兰》元·余同麓译文:气温升高,微风吹拂,亲手栽下的兰花一朵一朵地开放了。在屋里做的久了而不知香气就在屋内,推开窗时有蝴蝶飞了过来。
写“兰花”的古诗词写“兰花”的古诗词:《咏幽兰》 清·康熙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赏析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
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在他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
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
兰花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兰花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兰花的蓬勃发展。《兰》 宋 陆游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4关于兰花的诗句和译文关于兰花的诗句和译文
关于"兰花"的诗句
1、伤彼蕙兰花(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木兰船系木兰花(唐·欧阳炯·《南乡子》)
3、下有幽兰花(元·王冕·《秋怀 其八》)
4、畹兰花减(宋·蔡伸·《风流子》)
5、兰花又已开(唐·贾岛·《病起》)
6、寄君青兰花(唐·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7、兰花斑竹远沙汀(明·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
8、兰花斑竹绕沙汀(明·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
9、紫兰花已歇(南北朝·鲍照·《秋夕诗》)
10、秋兰花开秋露零(元·王冕·《题画兰卷兼梅花》)
11、兰花隐芳莸笑人(元·王冕·《幽兰咏》)
12、且乘风、高咏木兰花(元·赵雍·《木兰花慢 以上振绮堂刻本赵待制遗稿。朱本》)
13、调妾木兰花(唐·孟郊·《塘下行》)
14、兰花秋更红(唐·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15、兰花与芙蓉(唐·贯休·《古意九首》)
16、曾乞兰花供(唐·唐彦谦·《寄同上人》)
17、兰花{下缺} (宋·晏殊·《句》)
18、说与兰花枉自开(宋·方岳·《买兰》)
19、庭前木兰花(宋·洪咨夔·《次韵何伯温三首》)
20、半开半合木兰花(唐·裴廷裕·《偶题》)
(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5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
展开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44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29 13:46 有没有解释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54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
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
6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词1、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3、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4、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6、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7、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8、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9、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