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阳关三叠表达的是什么之情

古琴曲阳关三叠表达的是什么之情,第1张

阳关三叠的题材选自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曲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曲词,采用相同片段在不同曲调上的演绎,婉转悱恻的表达送友别离之情。阳关三叠的整曲曲词有多个版本,比如:

《重修真传琴谱》:此唐王维作也。后世术之,或句句三叠,而今为词,只用第三句三叠。如曰,靑山无数,白云无数,浅水芦花无数,是又变而为词三叠也。

《真传正宗琴谱》:

第壹段 对景增悲

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冣深,情冣深,情意冣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贰段 擎樽话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第叁段 祖道难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嗟商与参,怨寄丝桐,对景那禁伤情。聁征旌,聁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慇,情最慇,情意最慇,奚忍分,奚忍分。

从今别后,两地相思万种,有谁吿陈。

《琴学初津》:

初迭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闗津。惆怅役此身,歴苦辛,歴苦辛,歴歴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涙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懐,感懐,思君十二时辰。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

三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艸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駰,载驰駰,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楚天湘水隔逺津,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尾泛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賔。

古琴的音色具有含蓄、浑厚、不张扬、余音绕梁的特点。声音被包裹、束缚和限制。殷、易、楚、朱等的指法。通过弦乐器左手的各种变化,产生不同的音韵,这就使得乐器的声音既含蓄又充满张力。特别适合表现乐器微妙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情感,也适合乐器音乐

古琴音乐的发展技法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因为古琴音乐的发展直接由音乐的内容、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逻辑以及作曲家的个性所决定。在钢琴文化领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有很多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音乐家们遵循钢琴的一些共同观点和风格,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家群体,这就是所谓的钢琴学派。不同的内容,钢琴音乐的发展模式和结构也相应不同;一首内容相同的音乐,会被不同的作者赋予不同的结构。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通感,首先需要对历史背景及其文化背景有很好的了解。通过对音乐背景的解读。组织我们的表演。发挥风格,尽力还原歌曲原貌。如果能把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感觉发挥出来,甚至能让人听出音乐的风格和习俗,那么这种表演一定是成功的。

《忆故人》其曲

在古代文人心中,故乡与知音是精神上最难割舍的。忆故人同思念故乡,绵绵的乡愁一样,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大概是因为最难消散,最难排遣的便是这乡愁和对故人的思念了。古琴曲《忆故人》,相传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蔡邕所做,原曲是孔子思念自己挚爱的弟子颜回所做,后几经后人的重新修改,变成了对亲友的思念。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中收录的《忆故人》的题解中有一句:“盖曲之趣也,我有好怀,无所控诉;或感时,或怀古,或伤悼,而无所发越者、非知音何以与焉?故思我昔日可人,而欲为之诉,莫可得也;乃作是曲。”可见这首琴曲是弹琴者因为感慨自己身旁没有知音者,自己的怀古伤时的情感无处倾诉,因而思念故人,做了这首曲子。乐曲描绘出山中朦胧月夜,潺潺流水之间,弹琴者离愁别绪,思念起和故人相处的种种过往,琴音之间不禁流露出伤怀念远之意。曲调缠绵悱恻,意在思念故人。每当静中奏之、即触发对远方的亲友的思念之情,而相会无期、催人泪下的凄清孤寂。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乐曲表现空山月下徘徊沉吟,怀念友人的感伤情绪。

《忆故人》是很著名的一首琴曲,但流传时间并不太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方的一位古琴家彭祉卿先生家藏的谱子,著名的广陵琴家张子谦先生说:那时候其他的琴家希望彭先生把这谱子流传出来,然而彭先生说,他家藏谱子曾经要求不要外传,原因就是怕走形、变样。后来在多位老师、老前辈的努力下,彭祉卿先生同意将此曲公布出来,1937年由张子谦先生手抄刊登在《今虞琴刊》上。现代琴家对《忆故人》的演绎也多加入了自己的弹奏风格,张子谦先生的演奏可以说最接近原谱,张子谦先生弹琴的技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且曾受彭祉卿先生亲授,因此对琴曲的表达,更接近最开始的味道。

《忆故人》中的“忆”境表达

明末清初著名的琴家徐上瀛在其著作《溪山琴况》中提出了“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三个要求就对弹琴者弹奏的技法有着明确的要求。《忆故人》中的思想是弹琴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如果弹琴者的技法尚未达到极高的地步,可能仅仅只能照着琴谱将谱子上的乐句弹出来而已,而琴曲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则完全表达不出来,这样的情况下,弹出来的琴曲则寡淡无味,当初彭祉卿先生不愿意将此曲外传的原因,也于技法有关。《忆故人》具有声少韵多的艺术特点,从技法开始就以“回忆”点题,为呈现出“忆”的意境做铺垫,咱演奏中,要求弹琴者右手弹奏的速度和力度要恰到好处,弹奏出音弦悠长的韵味。其音乐内容以“忆”贯穿全曲,弥漫着惆怅的思绪,因此演奏中又要求弹琴者左手的吟猱绰注等技法能够将琴曲的主题融合在琴曲的旋律之中,让音乐有轻重缓急,起承转合的处理。弹奏《忆故人》之时,弹奏着的内心深处要有所感,才能有所发,若心中想的尽是和乐美满之事,则与原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演奏者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将《忆故人》这首曲子演绎出来。

倾诉性的乐意表达

古琴是一件和自己对话的乐器,其音色沉静,琴声犹如低声轻语,娓娓道来。《忆故人》此曲更是将古琴这一特点表现的十分明显,所谓忆故人,正是弹琴者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不可能如同其他乐器那边喧哗,思念只有弹琴者自己才能体会,在琴声中独自沉溺与往事之中,弹琴是生命的振动。

古琴曲的特点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这类古琴曲的特点是描述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以《楚歌》为例,《太音补遗》的题解为:“羽至垓下,闻四面皆楚歌声。乃夜起饮帐中,作‘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歌别虞姬,至乌江自刎。后人伤之,故作是曲。或曰留侯作,后人增益之耳。” 《楚歌》这个曲目,最早出现在北宋的《琴曲谱录》和《琴苑要录》中,明代不少谱中收有此曲。(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均为著名的历史故事。)全曲有两个突出的主题曲调,一个是表现“忆别”、“泣别”的曲调,很象是从著名的《阳关三叠》曲中借用过来的。另一个主题音调则似乎在抒发英雄末路、意气消沉的感慨。这两个曲调在音乐进行中不断发展变化,最终把全曲推向悲剧的高潮。其它代表曲目有:《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圯桥进履》、《昭君怨》等。 以隐逸思想为题材的――这类古琴曲可以同时是写景或写情的,但主要反映一种超然脱世的具有道家色彩的隐逸思想。以《渔樵问答》为例,《杏庄太音续谱》在题解中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题解中表现出对世事变化无常的反感。明代的统治者对文人实行残酷镇压,文人常常处于祸福无常的境地,于是认为渔樵的生活值得羡慕,把他们当作隐者的化身来加以歌颂,同时也隐含着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的鄙弃。全曲共十段。其主题曲调“神情洒脱”,多次再现,每次都有发展变化,并在第七段中形成高潮。此外,在第七、八段中以连续数声虚按及用泼刺来摹拟伐木和摇橹之声作为这种意境的衬托。末段运用泛音曲调,使人感到余音缭绕,大可回味,增强了飘逸洒脱的神彩。其它代表曲目有:《渔歌》、《醉渔唱晚》、《客窗夜话》、《泛沧浪》、《静观吟》、《山居吟》、《洞庭秋思》、《酔翁吟》、《酒狂》、《樵歌》、《遁世操》、《归去来辞》、《耕莘钓渭》等。 “渗透”着儒、道、佛思想的古琴曲――儒家色彩琴曲如:《清净经》、《孝顺歌》、《文王思舜》、《文王操》、《禹会涂山》、《虞舜思亲》、《亚圣操》等。道家色彩琴曲如:《颐真》、《玄默》、《招隐》、《忘机》等。而佛教对琴曲的影响大部分已容入道家思想中,所以没有开拓出佛乐琴曲的体系,琴曲中的佛曲只有:《普庵咒》、《释谈章》、《那罗法曲》等几曲。以琴曲《颐真》为例,《神奇秘谱》在此曲的题解中说:“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道书谓:‘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根据这样的解释,这个命题显然是反映道家老庄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此曲短小,精炼,不分段。全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第一部分以散音为主,但也夹有少量泛音乐句,曲调明朗、欢快。第二部分则纯用泛音,旋律在不同音高位置上重复了四次,颇似《梅花三弄》中的用法,曲调是安静、沉思的,颇像稳重而含蓄地从哲理上对全曲作出总结。以上对古琴题解所作的分类只是初步的探讨和归类,因为琴曲题解所反映的内容非常庞大,在分类上的处理并不容易,而且往往一曲中涵盖了多于一种的可供分类的因素,如《潇湘水云》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写爱国之情的,《渔歌》可以是反映隐逸思想也可以是写景的。 此外,加之有些古琴曲的题解与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不一致:以琴曲《蝶梦游》为例,其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如《五知斋琴谱》中所说的“其音有飘然脱洒,神与物化,想象乎浮空,如在林泉山麓之间,蜂蝶翩翩而忘于形体也”但从乐曲本身却并不能体会到上述的浮空、忘形情绪,而只是较为轻松、愉快的类似蝴蝶翩然而舞的神情。因此在分类时应以乐曲所突出的思想中心为根据,所以琴曲题解的分类还有待作更广泛更详尽的研究。 摘自<琴海音乐世界>

一生艺术,琴声情相随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我们有着美好的情感世界,可以将它们融入艺术中,在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对于古琴关山月,我的欣赏从静谧中悟出了生命的壮美,在音乐中领略到真正的和谐与思考。

抒发情感,寻找灵魂的宿命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光带着难以诉说的思绪,而琴声的到来,却是最好的抒发途径。关山月中,琴音乐盛开,每一声弦音,都仿佛是一株盛开在山间的野花,即便是不蓄意去听,也能感受到其中诗意与情感。

在古琴的世界里,我们发现了寻找灵魂的宿命,每个人在学习古琴的时候,都会深深地被它的奥妙所吸引,并最终成为一名独具风格的琴师。而我在琴声中探寻生活的价值,寻找喜悦与柔情之后,逐渐懂得了如何去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走出低谷,投入新的生命旅程。

琴声如诗,人生若曲

古琴关山月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满怀美好与信念的人生。当这古老的音乐穿透心房时,人的内心也在翻涌。那略带悲凉的声音,真正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琴声如诗,人生若曲,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

关山月中的古琴,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生命中的一份珍贵的经验。在琴声与人生的交汇处,我们不断成长,不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内心愁苦还是欢喜,我们都可以在古琴的音乐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这是一生的宝藏,也是一生的指南。

  在我看来,二者没有谁比谁更能打动人,两种乐器无论从材质、产生地等完全不属于一个领域的,相对应的,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角度也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古琴现在还没有钢琴那么普及。我认为,要想真正听懂古琴曲,要了解琴论,他有很多流派,要大概知道各派的艺术追求与哲学思想。

  钢琴曲的感人,大多是通过旋律的直接感受,来打动人的,而且现在创作的钢琴曲越来越通俗化。而古琴更注重意境,同一首曲子,每个人弹得不一样,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钢琴曲基于西方的哲学、美学观念,重“情”,重色彩,强调自我情感的宣泄,现在的钢琴曲更随意,虽然最终也要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阐释,但更多的是大众的普遍接受。

  而古琴恰恰相反,它一直在哲学与美学的范畴。古琴基于儒家的主张,历来重视修身养性的伦理教化作用,突出地强调“禁”字,所谓“琴者,禁也”,就是包括“禁声”、“禁情”、“禁欲”、“禁变”;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是琴家,古琴也因此形成很多流派,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刚刚说到的大部分琴者的观念,他们要求“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与他相反的是明代中叶以后的李贽,他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主张使琴由禁欲主义的工具变为自由抒发感情的手段,他是既主张儒家肯定音乐的思想,否定道家的“无情”主张,又继承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批判精神,反对儒家倡导的礼制对人性的压抑、音乐的束缚,主张解放音乐,他的这种主张是我国古代最为合理的一种。

以上纯属交流,只是个人的看法啊!!

1、古琴的音乐发展手法和曲式结构是按照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而决定的。由于内容的不同,古琴曲的曲式是多种多样极不相同的。这固然是因为前人没有进行总结,没有根据总结出来的曲式再去创作。但主要还是因为内容的需要决定了所形成的曲式结构。正如小说有风格、笔调的相同,而绝少结构的相同。比如《流水》,是在描写山泉汇成江海的过程中完成乐曲的发展。几次出现的歌唱性旋律,起到对比、联结、承启等作用,并用以表现人的感受:“智者乐水”。乐曲各部分的关系截然不同于欧洲音乐作品根据通行的曲式所建立的各部关系。《潇湘水云》是由云水苍茫的环境中引出人的危亡深忧,又逐步发展到爱国的激昂之情。在结尾情绪转为怅惘并在云水迷蒙中结束的部分也并不是开始部分的再现,不论是音乐材料和形象,都不是前面那一部分的再现。它不是先呈示再展开,然后再现。而几乎是一开始就在展开,直到乐曲结束。这是它自己的内容所需。

2、在艺术表现上,古琴曲常有重要的旋律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出现,但却不是再现,更不是A、B、A 三段体的再现。而是发展关系、是音乐内容的推进。同时,多次出现的旋律也并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主题”。例如《潇湘水云》的两次“水云声”,是两次把乐曲引向高潮,并不是要强调它而给以再现。两次“水云声”所引出的部分才是重要的,被强调发挥的。《梅花三弄》的两个主要旋律各自出现三次,是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再现”的效果,也不是“回旋”的作用。因为这三次出现的中间的音乐既不是对比用的插部作用,也不是新的音乐材料的展开,又不是为前后音乐作一个联系。而是与三次出现的主要音调同样重要的一个发展环节。第一个主要音调出现三次以后,才出现第二个主要音调。各主要音调之间的音乐有一部分也有主题性质,另外几部分也不是插部性质。这样就构成了这一曲的独自的结构。《忆故人》有一个很形象的音调,多次出现,印象深,有独立性,但结构很小,音型单纯,与前后音乐界线分明,所以并不是主题。它在此曲中很重要,它是对于可称为主题的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也很丰富,并且有它独特之处。例如它的扩充、模进、变奏等关系,是由思想感情支配产生出来的。所以其结果是前后连成一体,贯成一气,给人以一气呵成自然推进之感。而无雕凿痕迹。有的两个成为对比鲜明的形象都是由一个基本材料变成的,《梅花三弄》的两个主题就是这样。

4、古琴曲的一些过渡段落、连接部分不只是为了过渡和连接,而是有它重要的推动乐曲发展的作用,有它独立的生动形象。如《潇湘水云》的“水云声”,《梅花三弄》的三次泛音乐段之间,“第二主题”之外的音乐,《忆故人》中多次出现的“放合”音型等等。

5、强弱是音乐的重要因素。而古琴音乐除强弱之外还有虚实。这就比只有强弱的表现更细致、更鲜明。大约也正因为虚实的运用,使古琴曲方整的乐句和规矩的节拍成为次要的形式。而变化拍子的普遍和自然地配合内容、感受情需要,成为主要的形式,是古琴音乐的传统。是最基本和普遍的。

6、滑音在古琴艺术表现上是一个极为重要也极有特点的方法。它不是一般的装饰,不是一种过渡,不是一个经过音。而是强调地表现音乐内容、思想感情,以及风格、气质的重要方式。它的表现使音乐如同歌唱,如同倾述,有浓厚的语气感。这也是古琴音乐表现上极为普遍和突出的。

古琴的音色特点是深沉、余音悠远、音域宽广、含蓄,通过不同的按弦指法,产生不同的音韵,使琴乐听起来具有一种既内敛含蓄又充满张力的效果,特别适合表现弹琴者细微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情感。

古琴的高音清亮甜美,低音浑厚结实,分为了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虚按琴徽,抑制了全弦振动,只保留以所按徽位处为波节的振动模式。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古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泛音119个。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琴的一大特点。

古琴音色的散音是用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古琴散音的发音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古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古琴音色的按音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古琴按音的发声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古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古琴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音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