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与《魂断蓝桥》相似的战争下的爱情悲剧

《一把青》,与《魂断蓝桥》相似的战争下的爱情悲剧,第1张

文|祭城

朱青拿着一张“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513”的字条来找513,说只要见一面就好,绝不纠缠。可是这见一面,就是一生,何其残忍。

郭轸对朱青说,朱青就是他的导航塔,不论朱青在哪里,他都会找到她。郭轸在跟九大队比赛,朱青从教学楼出来,《流云》背景音乐响起,飞机从朱青的头顶飞过,导航塔在,他也在。可是后来,导航塔在,而郭轸却不在了。

朱青,队友均殉葬,我难逃一死。误你青春悔不当初,不愿委身小顾,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勿祭。九泉之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郭轸的普通话可真别扭啊。可在小顾念遗书,后来出现郭轸的声音的时候,我才觉得温柔,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最好听的声音了。

朱青穿着旗袍,唱《一把青》,眼波流转,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她跟别的男人周旋,会打趣说出:“跟我睡过的飞行员都死了。”跟师娘、副师娘打牌的时候,手指夹一支烟,喝一口酒,尽是快意人生的样子。可是心中的苦,谁又能感受一分,承担一份,化解一分。她也只能在醉酒的时候含泪说到:“有时候,我真得很想郭轸。”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啊。照片放在了东北的雪地里,箱子也烧了,遗书也烧了,什么都没有剩下,只留下了空落落的一个人以及无止境的冰冷的时间。

一生只爱一个人,太痛了。

好在最后,朱青回来了。很多人都老去,而朱青依旧是年少的模样。白衣,蓝裙。是那黄昏好风景。

《魂断蓝桥》的黑白色调,更加增添了这份爱情的沉重。故事发生在一战时期。军官罗伊和舞女玛拉在滑铁卢上相遇。爱情也许就发生在目光对视的那一刻,就是那一秒。

他们相爱了。战争中的爱情总是动荡不安的。罗伊被召回营地。玛拉因为错过剧团演出,连带着为其说话的好友被赶出剧团。在见罗伊母亲之前,她看到报纸上罗伊死亡的消息,面对他的母亲,说话语序混乱,没有逻辑。最后罗伊的母亲拂袖而去,她失去了所有的依仗。

玛拉不得不沦入风尘。

与罗伊再一次见面是在火车站。罗伊惊喜地问她怎么知道他今天回来。罗伊相信她母亲将她照顾得很好。

多么讽刺啊。再见到你时,你还是那个你,甚至比以前更加优秀。可是玛拉为了生存只能出卖自己。对的。她没有错,她什么错都没有。可是她不能平等地接受这份爱了啊。她开心爱人失而复得,却又担心自己配不上他。惊喜和害怕缠着她,每一次她想要说出口,看着对方那张兴奋的脸又欲言又止。

最后,她选择了离开。罗伊的亲戚认出她是压垮她的前最后一根稻草。她最终还是逃避了、退缩了。她不想拖累罗伊的家族,也想自己留在爱人心中是最美好的、纯洁的模样。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如果故事就停留在这里。停留在玛拉不告而别。我始终相信他们终有一天会再遇见。可是魂断蓝桥,魂断蓝桥。玛拉死在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桥上。

影片从罗伊拿着护身符回忆开始,也在此结束了。

《一把青》和《魂断蓝桥》有相似的部分。男生为了自己效忠的一方,步入战场,生死由天。女生怀揣着爱日复一日地等待。为了活着,不得不向生活妥协。可是女孩子能够付出什么呢?在战争年代,一个孤零零的女生如果能够养活自己谁又会选择最艰难的,最被人不屑一顾的职业呢?辗转于多个男人之间,每日笑脸盈盈,化厚重的妆,学会抽烟、喝酒,虚与委蛇。更讽刺的是搂着女孩腰的男人也许就是在战场上对她的爱人开枪的那一方。

最后,生死两隔。

都说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个人足以慰藉一生 。

值得吗?

朱青脆弱的时候没有人安慰,回台湾也只能跟水兵睡换船票;罗伊想念的时候也只是拿着护身符看一遍又一遍,沉默一次又一次。

也许是值得的。没有谁能证明没有遇见就能活得更好。战争让一切失去了控制,在战争中还能够找到自己爱的那个人,又何其有幸。

希望你我都能够遇见最适合那个人。我穿过茫茫人海,来到你身边。

《魂断蓝桥》的立意:忠贞不渝的爱情。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并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

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观众为之心痛。

剧情:

芭蕾舞演员玛拉和军官罗伊在滑铁路桥上邂逅倾心,然而由于战争无情,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召回部队参加战事。为见爱人最后一面,玛拉错过了芭蕾舞团演出,失去工作。

不久,罗伊被误登上阵亡名单,失去工作的玛拉几欲崩溃,沦为妓女。再次遇到生还的罗伊,玛拉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魂断蓝桥》的女主角是费雯·丽,饰演的是芭蕾演员玛拉·莱斯特。玛拉·莱斯特端庄秀丽,个性天真。她与罗伊彼此深爱着对方。为了见罗伊,她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战争把她与罗伊分开之后,也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因为自觉形秽而不能原谅自己,为了维护罗伊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扩展资料:

影片原来的英文片名叫《滑铁卢桥》,1931年好莱坞环球影片公司拍摄过一次;本片是第二次重摄;1956年又第三次重拍,则以大团圆结束,反而画蛇添足。本片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鬓苍白的英国军官罗克劳宁在滑铁卢桥畔回忆往事作为开始与结束,这种倒叙法的运用,在美国影片中是经常见到的。

默文·勒鲁瓦的导演手法,细腻流畅,他善于通过小道具、小物件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挚情意。玛拉送给罗克劳宁的护身符,就反复出现多次。跳“告别圆舞曲”一场戏,由于摄影艺术的优美,加之动人的音乐,真挚地表达了男女主角的绵绵情意。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魂断蓝桥》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魂断蓝桥》观后感1

 这是一部爱情与战争完美结合的**。

 女主人公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给一家高档次剧院当演员,在那个战争年代也算的上吃喝无忧。男主人公是一位高级军官,家庭富裕,且是属于贵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个战争年代一见钟情。

 战争调度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离开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档剧院不允许演员私自谈婚论嫁,女主人公因违反规定也被开除了。接下来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长期处于缩衣减食的状态。无收入来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报纸上报道男主人战死沙场后痛苦欲绝,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女人吗,走投无路了,在那种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饭”了。

 天公最喜欢愚弄贫穷且善良的人们!男主人被抢救过来了。战争结束后,他去寻找女主人公。虽然找到了,可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经不是“处女”,她无法接受男主人公给他的爱,最后自杀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价值观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的冲击,现在变得很“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为上,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把那些西方价值观实践得更是淋漓尽致,不信你可以到高校附近的宾馆看看去。我不知道那些目前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最终走到一块儿的会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将来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块儿,如果她们跟**中女主人公有同样的思想的话,恐怕中国将会失去很多高成本培养出来的有知识的人啊!

《魂断蓝桥》观后感2

 周末看了**《魂断蓝桥》,故事发生在一战期间的英国,具体梗概就不赘述了,网络上都有,我就写一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几点感想。

 首先,觉得女主人公从头到尾都带着悲观主义色彩,有些懦弱。每次重要关头,不想解决问题,总是逆来顺受。这种性格也害了自己的好姐妹。罗伊的部队临时改了时间,他要早离开,想见他“最后一面”是情有可原的。但因此也害得自己和好姐妹没了芭蕾舞团的工作,从此走向悲惨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说,玛拉害了自己也害了基蒂。当罗伊的母亲来看她的时候,她竟然选择不去诉说自己的困境。毕竟这种困境的形成是和罗伊的离开有关。即使她不愿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自己的姐妹着想啊。这是我不能理解的。感觉女主角可能天生悲观主义色彩,导致自尊心很强,最后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当然也是因为爱,没能和男主角走入婚姻殿堂。

 其次,我觉得如果她选择开口,罗伊可能会不去计较过去的事情。可能这件事会对罗伊造成名誉的影响,但真爱是可以排除万难的。相信罗伊的家庭也可以包容她,包括罗伊的母亲都说这件事是否可以再考虑,但玛拉固执的拒绝了。可能那个时代还是太过保守,也可能是出于对罗伊的爱,玛拉觉得对不起罗伊,也可能只有这样,爱情悲剧才能给人们震撼。

 最后,想说惊奇地发现《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老歌竟然是这部老**的主题曲。这首歌应该是苏格兰风格的歌曲,悠扬的长笛声会久久回响在耳边。一直以为这首老歌是讲苏联的,讲述老朋友之间的友谊应该地久天长。

《魂断蓝桥》观后感3

 非常喜爱经典爱情**《魂断蓝桥》。为感人的故事情节、更为演员出色的演绎。

 《魂断蓝桥》是一部美国黑白**,由米高梅**公司于1940年出品。剧情讲述一名贵族上尉军官罗伊(罗伯特。泰勒饰)邂逅了一名芭蕾舞演员玛拉(费雯丽饰),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可是婚礼前夜,罗伊接到命令去了前线,玛拉也因为给罗伊送行的事情而被芭蕾舞团辞退。她的好友也因为在芭蕾舞团团长的面前维护她而一起失业。

 战事纷争,她们四处奔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她们被生活逼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收到了罗伊从前线托人带来的消息,说他的母亲要来看看他未来的妻子。本来以为生活有了转机,可是就在她等待罗伊母亲的时候,却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罗伊战死沙场的消息。在与罗伊母亲会面时,不忍把消息相告,故而表现冷漠,令罗伊母亲产生误会,罗伊母亲气愤离席,她独自晕倒在餐厅里。

 生活逼人,玛拉在绝望之际沦,出卖自己身体谋生。不久之后,玛拉如常在火车站附近准备选择目标客人时,竟然碰见并没有阵亡的罗伊,玛拉惊喜之余,又害怕罗伊知道她的现况,只有对罗伊隐瞒真相。当幸福重新降临时,她深感自己无力抓住。为了不让罗伊的名誉受损,玛拉决定偷偷地离开罗伊。玛拉回到滑铁卢桥——跟罗伊首次相遇的地方,绝望地看着往来的车辆,最后终于冲出马路,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多年后罗伊重回已改建的滑铁卢桥,手中握着玛拉送给他的幸运符,想起伊人……这部片子在当时就轰动一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仍然经久不衰,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剧。

《魂断蓝桥》观后感4

 跟所有那个时代的影片一样,它是一部黑白**。或明或暗的黑白画面,缺少了彩色的活泼灵动,却显得更加干净质朴,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陈旧的梦境。也许这就是初夏的一场梦吧,一个美丽又忧伤梦。

 愿这梦永不醒来。

 还记得将军总玩在手里的小瓷人,晶莹,润滑如凝脂,像马拉与军官的爱情,精致而纯洁。《梦断兰桥》的导演很聪明,他让这小小的瓷人贯穿影片始终,因此它就不仅仅是一个道具了,而寄托了太多的东西,比如马拉的爱,比如军官的爱,比如死亡比如回忆,让将军也让我们无法忘怀。

 还记得马拉在雨中与军官拥吻的画面,马拉把伞向身后倾斜,轻轻踮起脚跟,抬头,将军正把她环抱在怀里,静静的看着她。那一刻时间似乎定住,天地之间就剩下他们两个,下雨也好刮风也罢,跟他们似乎都没有关系。

 一个简单却唯美的爱情故事。

 跟所有那个时代的影片一样,它是一部黑白**。或明或暗的`黑白画面,缺少了彩色的活泼灵动,却显得更加干净质朴,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陈旧的梦境。也许这就是初夏的一场梦吧,一个美丽又忧伤梦。

 愿这梦永不醒来。

 只是马拉死了,永远离开了,给将军留下的只有这瓷人和一段凄苦的回忆。凄苦呵,我又凭什么这样说呢,或许将军是乐意回忆这段往事的,因为他已经爱过。

《魂断蓝桥》观后感5

 这是一部感情与战争完美结合的**。

 女主人公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给一家高档次剧院当演员,在那个战争年代也算的上吃喝无忧。男主人公是一位高级军官,家庭富裕,且是属于贵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个战争年代一见钟情。

 战争调度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离开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档剧院不允许演员私自谈婚论嫁,女主人公因违反规定也被开除了。接下来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长期处于缩衣减食的状态。无收入来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报纸上报道男主人战死沙场后痛苦欲绝,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女人吗,走投无路了,在那种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饭”了。

 天公最喜欢愚弄贫穷且善良的人们!男主人被抢救过来了。战争结束后,他去寻找女主人公。虽然找到了,但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经不是“处女”,她无法理解男主人公给他的爱,最后自杀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价值观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的冲击,此刻变得很“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仅体此刻思想上,更体此刻行为上,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把那些西方价值观实践得更是淋漓尽致,不信你能够到高校附近的宾馆看看去。我不明白那些目前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最终走到一块儿的会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将来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块儿,如果她们跟**中女主人公有同样的思想的话,恐怕中国将会失去很多高成本培养出来的有知识的人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8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