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潮州愈的创作背景

寄韩潮州愈的创作背景,第1张

贾岛初为僧,好苦吟,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谪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一\绝句

《访韩文公祠口占》

赵朴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过潮州韩文公祠口占一绝,现题于祠内)

到此虚怀遇大颠,

留衣亭可与祠班。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大颠:指唐代潮州名僧大颠和尚在潮阳灵山寺中有一座“留衣亭”,是韩愈(字退之)在潮州刺史任满后要到袁州赴任前,与他在潮州时结交下的一位好友大颠和尚辞行并留衣为别的遗址。江山都姓韩:潮州山曰韩山,江曰韩江〕

二\律诗

1\《谒韩祠》

吴兴祚

(清康熙二十三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参谒潮州韩文公祠所作并书的诗碑)

过桥寻胜迹,

徙倚夕阳隈。

绿水迎潮去,

青山抱郭来。

文章随代起,

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

人心尚草莱。

2\《观韩愈题名碑后》

林通民

韩公手迹得真难,鹦鹉碑充逸品观,

鱼跃鸢飞论未定①,凤来玉出说乃寒②。

古祠殿壁留遗墨,新刻贞珉已填丹。

斯石应同周猎碣③,一般珍重舆人看。

注:①指人们对“鹦鹉赋碑”及“鱼跃鸢飞”四字说为韩愈手迹有所争议。 ②指《星凤楼》《群玉堂》两法帖之被发现,前此对韩字真伪之争,可罢休了。③周宣王畋猎记事碑——石鼓。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因参与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唐代诗人、著名作家刘禹锡,洛阳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永贞元年,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赋诗《游玄都观》触怒当朝靠阿谀逢迎上来的权贵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历夔州、和州刺史。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和宦海的沉浮。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贬居的日子里二人因为机缘而成了好友。后来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为他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的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因刘禹锡的两度被贬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后来,刘禹锡回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随后任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及苏、汝、同三州刺史。他关心百姓疾苦,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 在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当时苏州发生水灾,哀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弃疾活捉叛徒

  现在我们讲的是南宋时一位叫辛弃疾的抗金英雄,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那时候,我国北部在金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两千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几万人。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谁知道起义军里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心里又悲痛又愤怒。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

  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儿驻扎了五万金兵。咱们只有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

  辛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十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老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五十名勇士,个个骑了快马,带着刀剑,向金营直奔而去。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都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乘黑悄悄地摸进了金营。

  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他们看见辛弃疾和勇士们拿着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了。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

  张安国抱着个脑袋,直喊饶命。辛弃疾用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哪点对不住你?”

  张安国吓得浑身打颤,说:“我……我错了!”

  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错了?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

  大伙儿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

  营帐外面站了好些金兵,看辛弃疾他们威风凛凛,谁也不敢上前。辛弃疾把叛徒绑在马后头,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马,喝道:“谁敢上来,就要他的狗命!告诉你们,我们的十万大军就要开到。想活命的就早点投降!”说完就带着勇士们冲了出去。等金国将领派兵来追的时候,他们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叛徒张安国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给砍掉了脑袋。

  辛弃疾活捉叛徒张安国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_酒仙故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由于受投降派的阻挠,均未被采纳晚年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对后世影响很大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他醉倒在松树旁边,还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松树当然不能回答在醉眼朦胧中,误以为松树要来扶他,他用手推着松树说:去!酒醒以后,他就挥笔写成《西江月·遣兴》,把这件逗人发笑的事写了进去

  喝醉了酒,不仅耽误了工作,学习,而且会损害健康辛弃疾就下定决心,坚决戒酒,还特地写一首《沁园春》词在词中,他以古人为例,讲了喝酒如何如何地有害可是有一天,他在山上游玩,见朋友拿了酒来,又急不可待地喝起来,直至酩酊大醉事后,他按《沁园春》的韵脚,又写了一首词,说饮酒如何如何地好可见,辛弃疾的戒酒是假的

  辛弃疾以酒会友的事,为不少人传为美谈

  其一是与刘过相会

  刘过是南宋有名的词人,诗人在他的诗词里抒发了抗金的抱负,为一般爱国志士所器重当时,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而刘过则是一个怀才不遇,流落江湖的落魄文人刘过对辛弃疾十分崇敬,想方设法要结识辛弃疾

  有一天,他来到辛府,因穿着褴褛,被门吏拒之于外他故意大吵大闹,惊动了正在酣饮的辛弃疾辛弃疾忙出来迎接,见刘过虽然衣衫破旧,却英气勃勃,不愧是一位爱国文人,于是请他入席饮宴,刘过也不卑不亢地坐着喝酒酒过三巡,旁边有位宾客对刘过说:听说先生不仅善于词赋,而且还能作诗,是吗刘过很有分寸地说:诗词之道,略知一二当时席上正好有一大碗羊腰肾羹,辛弃疾就让他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刘过豪爽地说:天气殊冷,当以先酒后诗辛即命人为他满满地斟了一碗酒由于刘过双手已经冻僵,接碗在手,颤抖不止,把碗中的酒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辛就请他以"流"字为韵刘过沉吟片刻,马上吟出了一首既切题又符合当时情景的绝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拔毫指拔羊毛,管城子指毛笔煮羊,必先拔羊毛,用羊毛制成毛笔,可供文人使用烂首指煮烂羊头,因东汉时流传的一首歌谣:烂羊头,关内侯讽刺小人封侯,专权误国羊死后,当然不知身外物,但可作为佳肴,和樽酒一起陪伴风流人物当然风流人物就是辛弃疾等人

  辛弃疾听了,赞赏不已,觉得刘过确是个"奇男子",马上举杯与他共饮宴会结束后,辛弃疾还给他许多礼物,从此以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其二是与陈亮相会由于主和派的不断打击,辛弃疾感到异常失望,在42岁时就闲居到江西上饶他在城外买了一块土地,兴建一座庄园叫"带湖新居"又在铅山县东北,建筑了一所别墅把附近的一条清泉取名为"瓢泉"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也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这时,辛弃疾在小病中,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 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词中写自己与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对陈亮的敬爱,以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痛心后来把这首词寄给了陈亮,陈亮也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寄给辛弃疾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韩文公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1 韩愈的故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这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父亲博学多才,很有点名气,可惜在韩愈3岁的时候就与世长辞了。从此,他由哥嫂抚养。其兄韩会,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长安为官时很受敬重。韩愈10岁那年,兄在朝廷遇到不幸,被赶出京城,降职到广东韶关一带做刺史,他也随兄长南迁到了广东。

  由京都长安到广东韶关,遥遥3千里。一家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途经潼关、洛阳、长沙等大小城市,还要经过波涛壮阔的天堑长江和一望无际的洞庭湖,越过层峦叠嶂的山山岭岭,他们奔波了数月才到达目的地。

  哥哥和嫂嫂领着弟弟韩愈晓行夜宿,哥哥沿途给他讲了许多古人勤奋学习、忠心报国,英勇杀敌的故事,希望他早日长大成才,重振家业。韩愈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如左丘明双眼失明后还写《左传》,屈原被流放照样著《离骚》,司马迁受宫刑时还写下了《史记》等等。哥嫂的期望和古人在逆境中奋斗成才的事迹,深深感染着韩愈,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激发了他的进取之心。南迁的旅途虽然很艰辛,可是沿途看到祖国大自然的壮景,也是对这位少年幼小心灵的陶冶。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平原、奔流不息的江河、浩翰无际的湖泊、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油油的禾苗,还有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一幕幕都映入了他的眼帘,刻印在他的脑海中了。这些山林、古寺、清晨、黄昏都成为他后来笔下的素材和描写对象。

  数日后到了韶关,韩愈刚刚安定下来,正要集中精力读书的时候,厄运又降临了,这就是其兄的逝世。哥哥一死,孤儿寡妇举目无亲,无人帮助,嫂嫂只好带着韩愈返回故乡。

  这不幸的遭遇磨炼了他的意志,他把对哥哥的思念埋在心底,刻苦自学,发奋读书。每天三更起床开始读书,无论吃饭、睡觉,手里都不离开书本。累了,把书本当枕头,吃饭没菜,就边看书边吃饭。他先后读了《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等书,并且熟读了诸子百家的文章。

  后来,韩愈在嫂嫂的鼓励下,来到洛阳求学。在那里,他租了两间茅屋居住,过着凄苦、清贫、俭朴的生活。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起早睡晚,常常读书到深更半夜。就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了再写;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发热后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清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地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注意研究并加以仔细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吃透。

  韩愈19岁时离开了洛阳,来到京城长安。在长安文坛上有一位很有影响的人,这就是梁肃,他深得韩愈的敬仰。梁肃反对骈体文,主张用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写作。韩愈就登门求教,殊不知这两位不谋而和,他们都喜欢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而反对南北朝时代的骈体文。韩愈认为写文章应说明道理,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语言要表达思想。从此,他立志恢复散文,改革骈体文。他常常求教于梁肃,在这位文坛大家的指点下,韩愈的古文水平很快得到了提高。

  在韩愈24岁的时候,参加了进士考试,主考官是宰相陆贽。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 大意为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看后,挥笔成章。可是,当主考官看了以后,却把试卷放在一边,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落榜了。

  第二年,韩愈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试题与上一年的试题一样,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陆贽主考官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他反复看了几遍,拍案叫绝,说道:

  “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一点骈体文的味道,若不细看,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并名列榜首。

  从此以后,韩愈更加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从事古文写作。无论是给皇帝上书,给亲友写信,还是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他都是按先秦、两汉的古文要求精心撰写。

  韩愈的散文,感情充沛、雄奇奔放、明快流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影响深远。他的《杂说》(伯乐相马)、《柳子厚墓志铭》、《师说》代表了韩文的风格。人们很喜爱他的文章,许多人向他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多。后来他又得到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支持,古文业绩更加斐然。二、三十年后,古文逐渐压倒了骈体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韩愈倡导古文,在文坛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9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